针对”低颅压综合症“的脊髓脑脊液漏修补手术后,特别是1-4个月需要注意(具体注意情况和手术医生沟通)避免之前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颈部按摩、瑜伽等)避免负重、抬重物,特别要避免摔倒及头部磕碰(对于有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尤为至关重要)避免身体(脊柱)过度、快速弯曲,特别是手术部位脊椎骨避免咳嗽、喷嚏等或减轻其影响,如咳嗽喷嚏不要用手捂住口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等避免剧烈运动,如竞技性比赛等谨慎驾驶车辆、尽量避免公共交通等其它特别嘱咐事宜,根据特殊病情和具体手术方式,由手术医生具体告知
半植入式鞘内吗啡泵是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手段,具有止痛效果强,经济实用等优点。但是,半植入式鞘内吗啡泵术后的维护及护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广大病友知悉。术后保证足量营养膳食摄入,促进伤口愈合。术后14天拆线,一般前面肋缘3-4针,后面腰椎穿刺点1针。如来我院拆线不方便也可以就近在正规医疗机构拆线。3.前面肋缘蹀形针处一定要保持干燥卫生,1周更换一次敷料并消毒,如敷料掉落随时消毒并重新粘贴。如果伤口处红肿热痛或液体流出、化脓,及时来院就诊。4.洗澡,建议保证肋缘伤口处干燥的前提下擦洗身体。5.如偶尔疼痛,可按患者自控镇痛按钮“确认”键临时追加一次药物。如持续疼痛,可调整持续输注速度(一次增加不超过25%,一天增加一次)。6.药液一共300ml,药液将近时请提前来院换药。一般一个月换一次药,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个月。如有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沟通
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椎间孔镜下突出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很多患者复诊的时候说还有些许的残留症状,或者术后长期腰痛,这些都跟术后没有或者错误的进行康复锻炼有关。今天我教给大家术后在床上的3个锻炼动作,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残留症状。
一、手术后患者的常规后续处理。1术后用药:术后需要继续使用3-5天的抗生素。住院的患者,使用静脉的方法,一般我们会辅助一些神经营养药物以及适当的消炎(不是抗菌素)脱肿的药物。回家的患者使用口服的方法。由于是预防性用药,对用药的品种没有特殊要求,是抗生素即可。一般认为头孢类、青霉素类为好,过敏的患者使用其他类也可以。2一般术后10天拆线:最多仅有一针缝合。有的患者可不缝合,即不用拆线。3术后的康复过程因人而异。椎间盘手术后,一般建议卧床4-6周的康复过程,有的患者2周即可以胜任上班、游泳等生活和工作动作。有的患者3个月才可能完成上述动作。因此椎间盘的症状因人而异,康复过程也是因人而异。4术后康复锻炼术后第二、三天开始做仰卧位的直腿抬高锻炼,主要目的是腰椎休息状态下通过伸直腿脚抬高而牵拉坐骨神经,避免术后神经粘连。术后第二天后,腰部无明显疼痛后开始床上的腰背肌的各种锻炼。具体的锻炼方法很多,应遵循循序渐进以及安全和自我能力结合的原则。康复锻炼开始的时间因人而异。各人试试,如果锻炼后不疼痛,即可从第二天开始锻炼。否则锻炼开始的时间向后顺延仰卧体位的锻炼方法。康复的锻炼有仰卧开始,可以从增加四肢静力张力。具体方法就是,不做动作,而肌肉在收缩中。每次坚持1分钟,每天做200次。这个动作对大手术的患者特别有用,对于微创的患者,下面的动作更常用。就是5点式锻炼方法,以头、两肘、两个脚着床,臀部离开床的锻炼方法。开始时,膝关节可以屈曲,锻炼的数量比较少、臀部抬高以离开床即可。注意:要坚持1分钟。每天3组,每组20次为宜。锻炼中、锻炼后疼痛不增加的患者,逐渐增加强度。否则取消,或者不增加。增加的方法为逐渐伸直膝关节,抬高臀部,或者改为3点式。3点式的方法是以头和两脚着床。仰卧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就是空蹬自行车的方法,以不痛为限。每天3-200次。俯卧的锻炼方法。下一步是俯卧的方法,也是最多见的“小燕飞”锻炼方法。开始时是胸部或者下肢离开床即可,每天3组,每组20次。增加强度的方法是:提高胸部或者下肢离开床铺的高度,或者胸和下肢同时离开床铺。下一步就是下地锻炼的方法。可以慢走、快走、慢跑等等,都以不痛为限。5衣食住行性。穿衣以舒适为度。饮食上注意:加强营养,以不增加体重为限。许多患友在养病的过程中,获得了增加体重的结果,这是要不得的。过度肥胖是不健康的,尤其是体重过重会增加腰部的临床症状。床铺以硬板床为好,弹簧床,柔软的席梦思都不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选择。各种锻炼的方法如前所述。不宜坐小板凳、不宜强力弯腰,比如久蹲的动作。使用坐式便器,不使用蹲式便器。佩戴长后托的围腰,时间以1月为宜。腰椎间盘疾病以康复为重,依赖一次微创手术达到永久的治愈和不复发,可遇不可求。腰椎间盘疾病的自我保养和康复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性生活:不产生和增加临床症状为限。6术后随访:术后一般1月来门诊随访。二、正确对待椎间孔镜术后的反复期(康复期或水肿期) 手术后第三天将开始出现所谓的: “术后反应”,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三、椎间孔镜术后反复期有什么表现,以及对待反复期的心态。椎间孔镜反复期症状多种多样,但一般表现为:患侧腰痛、臀部疼痛、麻木、胀感,或切口部位的酸痛等,也有少数为对侧出现症状,多数为站立和坐位时出现或明显,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卧床无法缓解或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复查核磁,看是否出现终板炎,此时治疗方案要有所更改,治疗周期也会延长。我们需要和接受椎间孔镜的患者沟通:“反复期”不是复发或疗效不好,这些都是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四、椎间孔镜术后常规用药的意义 术后3个月内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请患者谨遵医嘱用药。 五、椎间孔镜术后没有必要急于做影像学监测 影像学变化滞后是开放性手术的通病:也就说,术后6月之内复查核磁共振或者CT,由于术区内血肿、粘连等 因素,可导致影像上的假阳性结果,被误认为还有椎间盘突出或者狭窄等存在。 椎间孔镜手术后症状首先改善,然后才能见到核磁、CT等影像变化,这边是一般骨科病所谓的“影像学变化滞后现象”。影像变化一般在半年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病史长短 ,是否接受过其他过度治疗,突出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椎间孔镜术后保养须知 1.手术后3个月内应与您的责任医生保持联系以便指导用药和康复锻炼。 2.药物治疗:术后建议使用神经营养药、活血化淤药、消炎镇痛药等3个月,以利于顺利渡过“反复期”。 3.定期的随访:手术后应该在第三个月,半年和一年的时候回来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简单的询问、查体、影像学检查等,每次内容不一,根据每个患者情况具体制定。 4.定期的复查:每位患者应该在手术后一年后携带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回来复查核磁、CT等。 5.手术后一年应该再填写复查随访表格,进行疗效评估。 6.手术后绝对不得绝对卧床而没有任何锻炼,否则会有不良后果。 7.术后康复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遵医嘱进行,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转入康复科进行。一般是在术后1月也就是4周左右开始康复锻炼,内容主要为腰背肌锻炼和神经牵伸锻炼。太极拳、八段锦以及各种体操等都可以作为锻炼项目。 8 椎间盘纤维环的愈合最短需要3周时间。所以等待纤维环初步愈合后,开始康复锻炼是基本的常规要求。 9 康复锻炼开始的时间,除了与纤维环基本愈合时间有关外,尚直接与术中所见及所行操作有关。腰椎节段的稳定结构主要包括:椎间盘、双侧小关节突、后纵韧带等。突出髓核大小以及纤维环破口的大小以及术中后纵韧带结构切除与否,直接影响到术后即刻腰椎的稳定。术中如果过多地对上述结构进行操作,那么术后相对要给与患者3周以上更多的修养时间,而后才能开始主动的腰背肌锻炼及神经牵伸锻炼。无论是腰突症的保守治疗还是腰突症内镜术后的康复锻炼,腰背肌锻炼及其重要。我说是极其重要。1 通过锻炼使腰背肌得到强化,柔韧性得到增强,可以保护腰椎的韧带、关节、椎间盘。试想斜拉索式大桥的原理,其承重并非是大桥的水泥及钢板,主要的受力部位是大桥上的钢丝。这个钢丝就如同腰椎两旁的腰大肌,腰大肌为主的腰背肌的锻炼,可以使之强化并且敏感,在腰椎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即刻产生作用。2 通过腰背肌锻炼的过程,使坐骨神经得到牵拉、延伸、舒展。不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需要做坐骨神经的牵伸锻炼。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下述几个方法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可行的锻炼方法:A 深蹲训练。双脚如肩宽,尽量如同马步一样,不同的是,比马步还要深蹲下去,直到大腿贴住小腿肚子,同时,一定要把腰背伸直,感觉背后肌肉很紧,就是所谓的“拔背”。然后反复几次。B 将患腿伸直抬高,可以将之搁在较高的单杠上或者类似物体上。可以直接拉伸神经。C 爬行。伸直双腿,膝关节不要弯曲,然后双手撑地爬行,既牵拉神经又可锻炼腰背肌。D 小燕飞。趴在床上,腹部着床,双手和双脚尽量往两头伸展,同时往上翘起,此时感觉腰背肌很紧,感觉腰椎就想被两个人朝相反方向拔一样。此法同样既牵拉神经又锻炼腰背肌。)
---“痛点注射”+“神经阻滞”概述20世纪20年代,封闭技术创始于苏联,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大量用于战伤急救,功效显著,屡立奇功。新中国建国后,被中国医疗界引进,并翻译作“封闭”两个字,逐渐演变为治疗软组织疼痛的常用技术,应用至今。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上都有很好的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封闭”成了贬义词。一般患者包括一部分医生常采用顾名思义式理解:麻了神经,让人不知道痛,病因不除,典型的掩耳盗铃,是糊弄人。再加上滥用激素,副作用被认识,广大患者谈“封闭”色变。认为“封闭”是个不入流的技术,打“封闭”的大夫是个不入流的大夫。技术还是那个技术,效果还是那个好效果。只是病人不接受了,大夫们也把它放弃了,真乃“物是人非”。其实“封闭”被严重误解了,它就是对因治疗,治的就是根。“封闭”在当下分出两个支流。一个是痛点注射,一个是神经阻滞。痛点注射的靶点是发生无菌性炎症的病灶,目的是去“消炎”;神经阻滞的靶点是神经根、神经干及外周神经纤维,目的是打断疼痛恶性循环--------疼痛---肌紧张(痉挛)或小血管痉挛---疼痛加剧---肌紧张(痉挛)或小血管痉挛加剧…。炎症是人体对抗一切外来损伤的统一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凡是人体有血管的组织“遇事”即首先采用这种方式”自保”。人类认识炎症,首先从细菌感染开始,如肺炎、肠炎、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后来又认识了病毒侵袭导致的炎症,如肝炎、上呼吸道感染;再后来认识到一些无微生物入侵的自身发生的炎症,如肾盂肾炎、过敏性鼻炎、类风湿炎;到现在终于认识到由于各组织器官衰老、退变或慢性劳损等引起的大量的无菌性炎症,如腱鞘炎,筋膜炎、骨性关节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炎、蛛网膜炎。尤其最后一种炎症,更为广泛,更为量大。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也可以说是人体各个器官组织衰老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更好被感知,因为这种炎症要疼痛,尤其是椎管内神经根,蛛网膜炎疼痛更为剧烈。人体遇到损伤时,很容易触发炎症反应,从而来保护自己,消除损伤后,再使炎症消退。“触发炎症反应”与“停止炎症反应”保持一种平衡。反应过度、炎症失控。当人体出错或损伤太大、太久而无能力启动“停止炎症”程序时,大量慢性炎症性疾病就产生了,2003年的“非典”、乙型肝炎的活动期就是炎症反应过度,此时炎症反应就是第二病因,大量组织损伤来自它,助纣为虐;类风湿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就是炎症失控,炎症反应就是第一病因;大量疼痛性疾病尤是如此,且兼而有之。究竟为什么科学的人体会犯大量如此错误,当前的科学水平尚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含糊的回答:人类进化尚不完善。就慢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性疾病而言,这种不能停止的炎症带来不间断的损伤,一般如下:①炎症介质导致疼痛,早期是一种报警,后期就是一种长时间的痛苦。②炎症性渗出局限功能长期延续导致局部微循环系统瘫痪半瘫痪,违背了保护性反应的初衷。③长期的炎性损伤,缺血缺氧,使组织在细胞层面损伤,表现为低代谢状态下的异常增生,韧带硬化,筋膜增厚、钙化、骨化,从而使功能大为减退,形成很难恢复的损伤。④微循环障碍使代谢废物积聚,作为一种新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进入一种恶性循环。⑤使分布在此部位的神经纤维长期受激惹,自身释放致痛物质P物质,磷脂酶A,使小痛变大痛,使患者无限的痛苦。⑥长期的疼痛信号上传,使脑部疼痛中枢和外周神经重塑,疼痛更甚,学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俗称----草木皆兵、草绳当蛇,虚假情报。⑦长期会引起情绪、性格变坏,给人以“疙了人”“敏感的极有个性”的印象,这在慢性疼痛超过一年的患者中非常常见。“封闭”是干什么的呢?举个小例子,劳损性腱鞘炎,患者已经休息了不干活了,劳损这个根本的病因已经去除了,但为时已晚,损伤已形成,并且已经失控,损伤——炎症——新损伤——炎症再加强——损伤加重……,循环往复。人体在这里马不停蹄的失控,形成慢性炎症,慢性疼痛。此时,全身用药,如输液、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因为微循环的障碍很难到达,此时“封闭”空降消炎药物直接到达,炎症得以控制消散。“封闭”就是帮助人体重新建立“触发炎症反应-停止炎症反应”的平衡,使人体重新恢复自我修复能力。当前新技术、新理念、新设备、高精尖医疗背后隐藏的高花费,动辄几万块的医疗费让医疗服务有少数人占用的趋势。“痛点注射”+“神经阻滞”这种治疗技术,理论科学、效果良好、价廉好操作,解决起问题来杠杠的,尤其深部注射在腰间盘病变引起的腰疼、腰腿痛上实践效果很好。中国有13亿人,何其庞大,为什么一定要“拽”高精尖,舍本求末,我们追求的是大众医学,大力推广的应该是大众能享受到的医疗技术。“痛点注射”+“神经阻滞”这是“封闭”的新名字,一种解决大众化疾病的好方法、好技术!!
肩关节滑囊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急、慢性损伤,致局部的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疼痛病区微创治疗团队常规开展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肩关节囊松解术”,术后效果明显。术前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术后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活动幅度大大改善我科开展的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囊松解术肩周炎的病因肩部原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疼痛 逐渐发生并加重的肩周疼痛,其特点是活动加重、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可半夜痛醒。疼痛可向颈、背及上臂放散,但多数不超过肘关节,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平时病人常呈自卫姿态以保护患肢。功能障碍 患侧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小。病人自觉肩部僵硬,以至于梳头、穿衣、脱衣或系腰带等日常活动均感困难。肩周炎的治疗初期:提高痛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后期:改善肩关节活动为主,松解关节粘连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康复重点:重在功能的恢复被动运动松解粘连附:肩周炎的自我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