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属于三大唾液腺之一,位于下颌骨内侧下方,主要生理功能为分泌唾液,左右各一个,通过导管将唾液排入口腔,由于其导管走向为自下向上走行,走向弯曲,并且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中含钙量较高,这些解剖因素使得颌下腺易发生钙盐沉积进而形成结石; 颌下腺结石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下颌区肿胀,尤其进食酸性食物后症状明显,发病早期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临床症状会逐渐明显。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5岁,因右侧下颌区反复肿痛不适1年余,逐渐加重1周就诊,多次到社康就诊考虑为淋巴结炎,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消退,反复发作,1周前进食后再次出现肿痛不适感,给予抗炎治疗无明显效果,遂前来就诊,经口腔检查发现舌下区局部红肿,触及坚硬样物,按压发现舌系带下方粘膜有脓液溢出,行X线检查发现右侧颌下区高密度影,临床诊断考虑颌下腺导管结石,在局麻下行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症状完全消退。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及钙质较多,造成唾液粘稠度增加,分泌钙质增多,一些患者日常饮水较少,易于形成颌下腺结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年轻患者的颌下腺结石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一些患者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发病早期多饮水,调整饮食以及局部按摩可促进较小结石的排出,如果结石不能排出到导管,则会逐渐变大,逐渐影响颌下腺的分泌功能,反复引起感染,最终只能摘除颌下腺。 对于进食后肿胀的患者,务必及时就诊尽早处理。 本文系李晓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智齿指的是第三磨牙,通常萌出于青春期后,成人可萌出0至4颗。日常工作中很多患者常因引发感染或常规检查发现埋伏智齿,而面临智齿是否需要拔除的困扰。 智齿引发感染通常是由于在人类进化进程中,随着吃熟食历史的延长,使得咀嚼力变弱,颌骨体积减小,进而可能造成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三磨牙,而造成第三磨牙阻生,局部卫生差而引起,并有可能破坏临近牙齿、形成囊肿等情况。 通常根据 智齿萌出分三类情况 第一类,正常萌出,具有良好咀嚼功能;或即使不能正常萌出,在经过局部处理后具有良好咀嚼功能。 第二类,不能正常萌出,不会破坏临近牙齿或形成其它病变 第三类,自身病变无法保留;或不能正常萌出,可能影响咬合关系,反复引起炎症或破坏第二磨牙,形成囊肿或肿瘤等。 由于智齿解剖结构相对复杂,智齿拔除相对困难,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最多,智齿是否需要拔除,不同医生认识并不完全相同,但均需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定, 对于第一类情况无需拔除,但需注意智齿位置偏后,相对清洁不易,需注意避免形成龋齿;有些患者在去除表面牙龈或部分骨质后具有正常的咀嚼功能,同样无需拔除。 对于第二类情况,需密切观察,有些智齿会逐渐与周围骨质融合无需处理,有些埋伏智齿会随着时间推移形成病变,如发现有此趋势则需尽早处理。 对于第三类情况,应尽早处理拔除智齿。 图一:左图显示智齿表面牙龈覆盖不能正常萌出,但切除表面牙龈后具有正常咀嚼功能 。属于第一类 图二:左图显示埋伏牙齿,对周围组织无影响无需处理;右图显示埋伏牙齿有形成囊肿趋势则需尽早拔除。属于第二类 图三:为最常见的智齿埋伏情况,需尽早拔除。属于第三类 图四:下方箭头显示智齿周围已形成囊肿需尽早处理;上方箭头显示上颌智齿水平埋伏阻生,会破坏临近牙齿,需拔除。属于第三类 图五:该智齿完全未萌出,无临床症状,在口腔X线检查时发现,短期内无影响,但长时间后会破坏临近牙齿,仍需 拔除。属于第三类 本文系李晓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门诊工作时接诊一患者:男性,50岁,数年前在当地口腔诊所就诊,给予烤瓷牙修复,戴入烤瓷牙后开始出现反复的面部肿痛不适,每日打“消炎针”后症状缓解,于2周前开始出现反复的口腔流脓,于是到科室就诊 专科检查:上下颌为联冠烤瓷牙修复,多个残根未做处理,口腔内多处流出黄褐色脓液 X线检查发现:双侧上颌骨内形成多个囊肿,并与上颌窦相通,右侧下颌骨内一个囊肿 诊断:上下颌骨囊肿伴感染,全口不良修复体 治疗~鉴于患者经济能力一般,考虑局麻下分次手术治疗,第一次拆除上颌不良修复体,拔除无法保留的残根,摘除上颌骨内多个囊肿,手术时发现囊肿与上颌窦相通,同期手术行颊侧滑行瓣修补口腔上颌窦瘘;第二次手术时拆除下颌不良修复体,拔除下颌残根 点评:正规口腔治疗需先处理龋齿,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然后再做义齿修复,而且一般不选择联冠修复;本例患者治疗过程复杂,而且口腔与上颌窦相通范围广,一次手术很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有时需二次甚至三次手术治疗,即使手术结束也很难再做义齿修复; 正规牙科治疗时间花费较长,费用相对较高,这就给了黑诊所生存的空间,不少患者由于对牙科治疗的认识问题,到不正规诊所就诊,省一时之快,等真正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已错过的最佳治疗时机! 鉴于日常工作类似情况较多,建议朋友们看牙时一定选择正规的口腔机构
粘液腺囊肿为口腔粘膜常见病,是由于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而形成的浅表囊肿。主要是因轻微的外伤使唾液腺导管破裂;涎液蛋白溢入组织内所致,其次可能是粘液腺导管被阻塞;粘液滞留使腺导管扩展而成,常发生于唇粘膜,其次为颊粘膜,舌腹粘膜,而以下唇较多见。 临床表现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约黄豆大小,呈半透明的无痛小疱。破裂后可流出粘液,肿胀消退,但不久又可复发。多次复发后,囊肿表面常因疤痕而呈灰白色。 病因 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最多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摩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 粘液腺囊肿治疗 早期发现时可先观察避免挤压,有些囊肿可自行消退,无需处理; 如无法消退则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将囊肿及周围手术区域内的小腺体一并切除,但缝合时仍可能将周围腺体的导管阻塞再次形成囊肿,因此手术有一定比例的复发率,有资料报告复发率约为10%,根据本人临床观察不超过5%; 对于不愿意手术或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儿童为主),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或无水酒精停留2~3min后再抽出,使囊壁纤维化。
智齿指的是第三磨牙,通常萌出于青春期后,成人可萌出0至4颗。日常工作中很多患者常因引发感染或常规检查发现埋伏智齿,而面临智齿是否需要拔除的困扰。 智齿引发感染通常是由于在人类进化进程中,随着吃熟食历史的延长,使得咀嚼力变弱,颌骨体积减小,进而可能造成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三磨牙,而造成第三磨牙阻生,局部卫生差而引起,并有可能破坏临近牙齿、形成囊肿等情况。 由于智齿解剖结构相对复杂,智齿拔除相对困难,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最多,智齿是否需要拔除,不同医生认识并不完全相同,但均需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定。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患者口腔检查时发现有未能萌出的智齿,多数患者认为没有任何症状而无需处理,下面就两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病例一 患者,男性,41岁,医务工作者,口腔检查时发现左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查体发现做下颌第二磨牙无明显松动,X 线片显示左侧下颌第三磨牙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第二磨牙远中根已被吸收,最佳治疗方案为拔除第三磨牙,尽可能保留第二磨牙然后行根管治疗,拔牙创口植入骨粉,但未必能保留第二磨牙;目前业内最常用Bio-Oss骨粉费用较高,经充分沟通,患者本人理解后听从安排,手术顺利,成功保留第二磨牙; 病例二 患者,男性,23岁,在治疗牙齿行常规X线片发现左侧下颌第三磨牙低位水平阻生,与第二磨牙紧紧相邻,告知患者尽快拔除,而患者自认为没有临床症状拒绝治疗,1年后因左下颌第二磨牙疼痛松动再次就诊,检查发现左下颌第二磨牙二度松动,X线检查发现第二磨牙牙根被吸收,无法保留只能拔除。 由于在发育过程中,牙齿依然向前移动,不能正常萌出时必然破坏临近牙齿,此时越早处理则预后结果愈良好。 因此对于不能正常萌出的智齿,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建议尽早拔除。
颌面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颌面部损伤的35%,多由于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造成,其中交通事故引起的颌面骨骨折比例逐年升高。颌面骨骨折后常造成严重的面形及功能障碍,如眼眶区骨折引起复视;颧骨颧弓骨折引起面部塌陷及张口受限等;上下颌骨骨折引起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颅面分离、呼吸道梗阻,髁突骨折如处理不当导致颞下颌关节强制等,以往由于治疗条件有限常采取保守治疗,随着颌面外科治疗的进展,在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很多复杂难治性骨折才得以有效治疗,达到恢复面形和功能,减小创伤的目的。另外,颌面部重要的血管神经较多,又涉及美观问题,手术常采用隐蔽切口,使得手术视野小、暴露差,增加了操作难度,这就对临床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颌面部常用的手术切口有经头皮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结膜内切口、耳屏前切口、下颌下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根据不同部位的骨折选用适当的切口。 目前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已开展上下颌骨、颧骨颧弓骨折、鼻眶筛复合骨折、全面部复合骨折等各种颌面部骨折的治疗。 病例一 患者,女性,因摔伤致髁突高位骨折,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手术采用耳屏前切口,切口隐蔽,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恢复张口及咬合关系。 病例二 患者,男性,外物砸伤左面部致颧面部塌陷,张口受限。手术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颧弓钛板内固定,术后恢复张口及面形。 病例三 患者男性,车祸伤致左面部塌陷,张口受限,眼球下陷产生复视,眶下区麻木,诊断为上颌骨颧骨颧弓眶壁骨折,眶底骨缺损;手术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睑缘下切口,恢复上颌骨颧骨颧弓形态及咬合关系,眶底植入材料修补骨缺损恢复眼球高度,术后恢复面形、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复视症状消失。 目前,对于一些陈旧性骨折及骨质缺损较多的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案,各专家学者持不同意见。我们相信随着现代治疗技术的发展,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必然向恢复面形及功能兼顾,最大程度的减小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发展。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拔牙之前,常规需行X线检查明确牙齿周围的解剖关系,如上颌牙齿与上颌窦的关系、下颌牙齿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另外需明确有无特殊的情况,如颌骨内肿瘤等。 一些患者常常不理解,加上不良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常认为医生过度医疗。在门诊工作时常遇到由于拔牙前未充分检查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患者A,男,49岁,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松动到医院就诊要求拔除,医师建议X线检查后决定是否拔除,患者遂到诊所就诊后拔除,拔牙后创口不愈合,遂到医院再次就诊。检查发现~左上颌第一磨牙缺失,牙槽骨外露,擤鼻涕时脓液自拔牙处溢出,CT检查显示口腔与鼻腔相通。 诊断为口腔上颌窦瘘,牙槽骨坏死,全麻下手术,清除死骨后腭瓣修补瘘口。 此患者如拔牙前及时发现口腔上颌窦瘘的风险,拔牙后同期局部瓣修补,则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基础!作为专业医师,坚持原则是职业工作的基础!
口腔作为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包含牙齿、舌、口腔黏膜等,一些全身性疾病症状可能最早出现在口腔。临床上一些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但反复出现龋 齿,这时作为口腔科医生需考虑是否有干燥综合症可能。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出现龋齿多次到口腔科就诊补牙,自诉近段时间多次补牙,经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口腔内多个牙齿龋坏,唾液呈粘稠状,进一步询问告知口干不适症状较为明显,考虑可能为干燥综合征,抽血检查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数值均明显偏高,告知患者到风湿免疫科进一步确诊, 干燥综合征又称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明确,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本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9~20。发病年龄多在40岁~50岁。也见于儿童,其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可出现单一症状,也可出现多个症状 1.局部表现 (1)口干燥症 因唾液腺病变,使唾液黏蛋白缺少而引起下述常见症状:①多数患者诉有口干,严重者因口腔黏膜、牙齿和舌发黏,以致在讲话时需频频饮水,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②猖獗性龋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表现为口腔卫生较好,但龋齿多发且难以控制。③成人腮腺炎,表现为腮腺区反复肿大,唾液分泌减少。④舌部表现为舌痛,舌面干、裂,舌乳头萎缩而光滑。⑤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 (2)干燥性角结膜炎 此因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部分患者有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结膜炎、角膜炎等。 (3)其他 浅表部位如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黏膜、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使其分泌较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2.系统表现 除口、眼干燥表现外,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等。约有2/3患者出现系统损害。 (1)皮肤 可出现过敏性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 (2)关节可出现肿痛。 (3)肾 约半数患者有肾损害,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甚至肾功能不全。 (4)肺 多数患者无呼吸道症状。肺部的主要病理为间质性病变, (5)消化系统 可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6)神经 少数累及神经系统。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 (7)血液系统 本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或(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下严重者可出现出血现象。 作为口腔科医师,如果遇到多发龋齿而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的患者,需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排除干燥综合征。 本文系李晓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舌系带是附着于舌根与口底黏膜之间的条状组织,正常情况下在孩子出生后舌系带退缩到舌根下,如果出生后舌系带未退缩到舌根下,则会导致舌尖不能上翘且伸舌时舌尖成“W”形,俗称舌系带过短,属于最为常见的轻微先天畸形,发病率大约4%。 舌系带矫正年龄 舌系带矫正术可追朔到18世纪,当时的助产士在孩子出生后直接将舌系带剪短,认为可以改善宝宝的衔乳能力。 在婴儿期时,舌系带附着较为接近舌尖部,随着年龄增大,舌系带会逐渐相对下降接近舌根并会逐渐变松,因此并非所有舌系带过短的宝宝都需要矫正,舌系带矫正并非越早越好,目前公认舌系带矫正术在2岁或接近2岁时较为适宜,也有医师认为1岁后即可进行矫正。 手术及麻醉方式选择 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不可能正常配合,在舌系带下方两侧有舌下动静脉及颌下腺导管,如孩子哭闹反抗,则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因此对于不同情况的舌系带需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对于舌系带较薄患儿,可采用表面麻醉,直接用剪刀或电刀切开,出血极少一般不需要缝合。 对于年龄较大可以配合的患儿,可采用局部注射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开系带后缝合减少粘连,简称”横切纵缝“。 对于舌系带较厚或极度不配合又需要缝合伤口的患儿,需采用全身麻醉,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工作中见到不少舌系带过短的患儿发音非常清楚,而不少发音不清楚的患儿舌系带并不短。因此,舌系带矫正手术并不能解决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术后的语音训练同样非常重要。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在我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咀嚼槟榔后会感到精神兴奋,古代居住在高山地带民众常吃槟榔来御寒,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但其也具有一定的成瘾性。目前我国主要海南、台湾、湖南等地民众喜食槟榔。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槟榔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治疗腹胀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槟榔中有效成分具有驱虫、拟副交感神经等作用,长期大量食用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呼吸困难。 作为口腔科医生,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咀嚼槟榔患者,早期表现多为牙齿变色、口干、味觉减退、牙龈充血、牙齿磨耗过快等;另外,由于槟榔硬度较大,长期咀嚼槟榔会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逐渐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如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如进一步发展,出现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一些病变会逐渐发展为口腔癌,出现局部溃烂、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器官转移。 从国内医疗院所数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口腔癌之患者中超过半数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如果嚼槟榔合并吸烟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生物碱,其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在目前公布数据中显示湖南省口腔癌发病率世界最高! 槟榔尽管具有药用价值,但完全可以用已知药物替代,鉴于其较强的致癌性,作为口腔科医生,强烈建议大家远离槟榔。 本文系李晓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