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的一例恐艾电话咨询,弄得我心情极不佳,我这里只想表达几点:1.如果不是不安全行为就不要纠结于窗口期;2.对个人来讲感染要么是0要么是100%,医生的回复一定是慎重的,有据的,而不存在保守的问题。3.关于多少%是排除?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95%或99%等同于排除,那所谓的排除在四代试剂确实可提前到6周,不过个人仍建议至少随访到12周,特殊情况下随访到6个月(WHO、我国指南均推荐)。下面附我国权威指南和规范的2条建议 我国2018年艾滋病诊疗指南关于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建议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为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首次感染该病毒临床表现为水痘,康复后该病毒并没有从体内被彻底清除,而是潜伏在体内的脊髓后根神经节等处,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会以带状疱疹的形式发病。不管是水痘还是带状疱疹,疱液里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均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两者均须隔离到疱液全部干燥结痂。
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那时人类对此疾病一无所知,发病就意味死亡。1987年第一个抗HIV药物AZT上市,给HIV/AIDS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直到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提出,使HIV/AIDS患者体内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近30多年来不断研制成功并上市的抗HIV药物共6大类30多种,服用的片数减少、药物的副反应发生率降低、病人的耐受性增加…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从而提升了疗效。下面分述如下: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代表药物有 拉米夫定,恩曲他滨,齐多夫定,替诺福韦,阿巴卡韦;作用机制: NRTIs结构上类似体内dNTPs,但缺少3’端的羟基,当其结合至新合成的DNA链后导致DNA无法进一步延长,故而NRTIs与体内dNTPs竞争dNTPs的结合位点导致病毒DNA链终止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代表药物有 奈韦拉平,依非韦伦,利匹韦林,依曲韦林 ;作用机制:NNRTIs与HIV逆转录酶的p66亚基结合导致其构象改变,从而无法结合dNTPs。3、蛋白酶抑制剂(PI):代表药物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作用机制: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过程中,其多聚前体蛋白需要被蛋白酶剪接成具有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可竞争病毒前体蛋白在蛋白酶上的结合位点,阻碍前体蛋白的裂解和病毒的成熟。4、整合酶抑制剂(INSTIs):代表药物有 拉替拉韦钾,多替拉韦;作用机制:HIV DNA需要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才能启动病毒转录以及后续的过程。HIV整合酶抑制剂阻止病毒DNA链转移,使病毒DNA无法与宿主基因组DNA共价结合。5、融合抑制剂(FI):代表药物有 艾克宁(艾博卫泰)--国内第一个原创药;作用机制:融合抑制剂与HIV糖蛋白gp41的HR1区结合,阻止gp41的构象变化,从而使病毒核衣壳无法进入细胞内。6、CCR5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 Maraviroc(MAC) ;作用机制:与宿主CCR5受体结合,使其无法识别HIV病毒V3环,从而阻断病毒与CCR5辅助受体的结合。本文系魏洪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IV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经历吸附融合、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释放等步骤。吸附和融合:HIV病毒外膜有两种糖蛋白gp120和gp41。HIV入侵人体后,gp120首先和人体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CD4结合,发生构象改变后再与辅助受体CCR5/CXCR4等结合,构象发生进一步改变,使得gp41暴露,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融合区域结合,于是病毒的包膜和人体的细胞膜彻底融合,病毒核衣壳穿入细胞,然后病毒核酸及病毒复制所需的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等出胞进入人体细胞。逆转录:HIV是单链RNA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首先以单链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再以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股DNA。整合:包含2个步骤,1、HIV-DNA 3’端的处理。双股DNA在整合酶的作用下分别被切掉3’端的2个核苷酸,形成整合前复合体(PIC);2、链转移反应。PIC进入细胞核后,整合酶一边继续对3’端进行切割,同时对人体细胞染色体的DNA做一个交错切口,为HIV-DNA的嵌入‘打开’一个间隙,最后整合酶将HIV DNA嵌入至宿主DNA中,两片DNA被连接在一起。这种整合的双股DNA即为前病毒。转录和翻译:前病毒被活化则进行自身转录,病毒DNA为模板转录合成RNA,一部分RNA加帽加尾成为病毒的自身基因组;另一部分RNA则拼接成为病毒m RNA,在细胞核蛋白体上翻译成多聚前体蛋白,在蛋白酶作用下这些多聚前体蛋白被剪接成小分子蛋白质,即病毒所需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装配和释放:RNA与Gag蛋白结合装配成核壳体,通过芽生方式从胞质膜释放时获得病毒体的胞膜,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HIV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经历了粘附融合、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释放等步骤。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在一夜情之后担心感染上艾滋病毒,纠结在疑似危险接触后不同阶段HIV抗体阴性的意义,能排除多少可能性?那HIV检测窗口期究竟有多长呢? HIV检测窗口期是指自HIV感染至血液中可以检测出HIV相关标志物之间的一段时期。其长短取决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试剂类型和其他影响因素。急性感染早期抗艾滋病毒治疗可能影响HIV-1抗体产生的时间。 HIV-1抗体是目前用于诊断HIV感染的主要方法。 当前使用最多的筛查试剂是四代试剂(即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其次为三代试剂(即合成多肽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IgG/IgM))。不同类型试剂检测窗口期不同,综合文献大致如下(可信区间为检测到95%感染者):四代试剂(化学发光法)2-4周;四代试剂(ELISA)3-6周;三代试剂(ELISA/化学发光法)4-8周;三代试剂(快速检测)4-12周,甚至更长。 HIV抗体通常在感染后3-12周才能产生而被检测到,因此危险接触者即使焦虑也不要太早做。如果采用四代试剂(化学发光法),95%的病例可在暴露感染4周内被检出;99%以上的病例可以在暴露感染12周内被检出。见图 HIV-RNA是诊断HIV感染的辅助方法,特定情况下用,比如可能新近原发HIV感染的窗口期抗体未出现时。 HIV-RNA也有检测盲区,自病毒感染至HIV-RNA被首次检出的时间间隔称隐蔽期,通常大约10天左右(7-21天),此期HIV在粘膜或淋巴系统中复制,而血液系统检测不到病毒核酸。通常检测灵敏度越高,窗口期越短。
http://www.AIDSmap.com/No-one-with-an-undetectable-viral-load-gay-or-heterosexual-transmits-HIV-in-first-two-years-of-PARTNER-study/page/2832748/
艾滋病虽然可以预防和治疗,但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毒而不能清除,所以需终身服药。虽然长期服用可能会带来不便,也可能会有毒副反应出现,但是如果停药会使得病毒反弹,不但免疫功能下降,而且H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医疗费用也会大大增加,而生存率却下降。所以告诫患者不要随意停药。 本文系魏洪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