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越来越重,人们都闻到的” 生病十年,五天好转,二十年没复发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张滢 工作第四年时,病房收了个35岁家庭妇女,表情愁苦,主动托人来到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她性格内向,交谈时尽量避免和我们目光对视,称自己 “ 发育后下身有异味,所以很紧张,总是很担心体味加重,现在觉得身上味道越来越重,身上散发出臭味,是一种肉腐烂以后的臭味,自己能闻到,别人也能闻到 ”。看到别人摸鼻子、吸鼻子、转过身或者走开,她都认为是别人闻到了她的味道。 当告诉她我们都闻不到她的臭味时,她讲:“你们都闻到的,只是你们不好意思说”。近十年来,她不想出门,不愿工作,自卑,情绪低落,也曾到处去看过,之前一直被诊为“精神分裂症”,服用相关药物无效,觉得治不好了,有过消极自杀行为。 当时上级医生认为她有幻嗅和关系妄想,所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继续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结果住院第七天她又想自杀,以头撞铁栏杆,被拦住后大哭,喊道:“我以为你们省里专家能看好,结果住进来也没好,很绝望!” 我硬着头皮将诊断改为:焦虑障碍(表现为体臭恐怖),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用上了抗焦虑药物治疗,5天就好转出院了。 在之后的20年的工作生涯中,又陆续遇到一些类似的患者,女性居多,感觉口臭、鼻臭、呼吸臭、脚臭的都有,个性往往是内向敏感偏执,或者外向但偏执强迫。百度贴吧的“体臭吧”和“口臭吧”里也有相当多类似的患者,一直还纠缠在一些执念里难以自拔。甚至自己反复去研究各种臭味的化学成分,辗转于消化科、中医科、耳鼻喉科,为此回避社交、退学、辞职,见过最长的一个已经患病二十余年,在他谨慎得体的言行背后,是紧张疲惫的心,出入于社交场合成为巨大的折磨,每次都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体臭搞砸事情,每次的成功都体验不到快乐,只能体验到枪林弹雨后侥幸逃生的疲惫。 臭味恐惧是和个人评价、情绪相关的疾病,不是精神病,可以治愈。 对精神科医生来说,不能把体臭恐怖的体验轻易定义为幻嗅,因为这是患者曾经闻到的自身有过的味道,或担心自己有的味道。由于紧张情绪的影响,让他们对这个味道过份的敏感,和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联合成了条件反射,这个味道不止是一种嗅觉体验,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观察周围人的表情动作,从而确认自己有无体臭,确认自己体臭的严重度,并不完全是通过嗅觉来评估的,你品品,你再品品,这哪是用鼻子闻的!他们这种体臭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社交恐惧的情感体验。但他们不承认自己的社交恐惧体验,不承认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的不成功,体臭成为患者无意识中为自己的焦虑情绪和自我否定准备的台阶:“我不是因为社交而焦虑,而是因为体臭而焦虑”。所以一紧张就感觉这气味重了。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时,可能会把这种疾病诊为强迫障碍或转换障碍。而就我个人的体会,觉得与焦虑症相比,体臭恐怖有着偏执和强迫的特质,还有些转换的特征,我更倾向于将体臭恐怖列入疑病或转换障碍的队列,临床上甚至还遇到伴有幻听的患者,他们的所有症状经抗焦虑药物治疗后症状往往能很快好转,但要达到稳定的效果还是需要合并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因为他们对自己、对环境往往有一些不恰当的观念需要调整。 有问题咨询请通过网站渠道咨询,由于网站设置,在文章后面提问我没法跟贴回
本文适合病人和内科医生学习,结合具体病例介绍了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治疗方案和疗程。具体介绍了常见药物如美托洛尔、抗抑郁药、舍曲林、黛立新、安定的机理副作用和疗程。讲解了为什么要用抗抑郁药?全部看完约需20分钟,别嫌长,门诊时医生不会有空和你讲得这么细。大纲如下:一.急性子遇到慢郎中,装修累出一身病。二.过度劳累,病情复发。 三.到底生了什么病? 四.西药毒性大吗?会上瘾吗? 五.焦虑症为什么要吃抗抑郁药?有什么常见的副作用?和其他药物有没有相互作用? 六.我吃了半年了!难道还不够?黄阿姨是两年前搬到我居住的公寓楼的,花白头发,身形瘦削,应该有六十来岁了,平时很少看见她出门,偶尔在楼梯上遇到她,远远便能闻到一股麝香保心丸的味道,看到她丈夫拎着一两个袋子跟在后面,有时手里还拎着CT或磁共振的片子。大家都是来去匆匆,见面点头,没有交谈过,没想到某日我坐失眠门诊时,她拎着两个大袋子走了进来。看到我在诊室里,她怔住了,我也吓了一跳,电脑病历显示病人只有五十二岁,比我大不了几岁,怎么看也不像是她,接过病历本,封面照片头发乌黑、面孔圆润、带着微笑的女士,更和她联系不上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她要用女儿的病历本来看病?就因为她是邻居,我就要违背原则吗?黄阿姨有些尴尬的笑了一下,说:“原来你就是张滢主任啊,早知道以前就来找你了,这是我的病历本,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老到同事都认不出来了。”然后从袋子里掏出一叠检查单,讲述起自己的看病经过。一.急性子遇到慢郎中,装修累出一身病。三年前黄阿姨儿子到杭州工作,黄阿姨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加上积蓄,在杭州买了两套房子,两口子搬过来跟儿子住,儿子太忙,两套房子的装修都是她在操办。她是个急性子,又很注重细节,经常为材料选择、工程进展、工艺问题向丈夫和装修工发脾气,有时气得睡不着觉。房子用了半年时间才装修完,晾了两个月,她就搬进来了。新房子住了一个星期,她就感觉不舒服:睡觉不踏实,眠浅易醒,醒来后心慌胸闷,气透不过来。她半夜里赶到医院急诊室,到了急诊室感觉就好了一半,做了心电图、心肌酶、血气等检查,结果除了心跳略快,其他都正常。医生说她应该是前期疲劳过度,有些紧张,给她静脉滴了一瓶能量液,开了一盒美托洛尔就打发她回家了。(美托洛尔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对心脏的作用如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和延缓房室传导时间。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是心内科医生的常用药。长期服用该药物时如果想中断治疗,必需逐渐减少剂量,一般于7-10天内撤除,冠心病患者骤然停药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和哮喘者慎用。)服用美托洛尔后,她觉得心跳较前面慢了一些,高血压也较前低了一些。她找来专业的检测公司对房内的空气进行了检测,由于当初装修时使用的都是环保材料,检测结果也无异常。黄阿姨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二.过度劳累,病情复发。黄阿姨夫妇搬到杭州来,老家亲友在杭州就有了落脚点,他们来杭州游玩或办事时,黄阿姨就会留他们住在客房里,陪游陪吃陪聊,忙得不亦乐乎,日子也过得挺充实,有几天差点忘了服美托洛尔。距离第一次看急诊大概两个月后的某天深夜,黄阿姨又一次感到胸闷,觉得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顶住,难以呼吸,觉得随时会死掉,于是又一次赶到急诊室。再次做了心电图、心肌酶、血气等检查,结果除了心跳略快,还有些过度换气导致的轻度呼吸性碱中毒,其他都正常。黄阿姨待在急诊不敢离开,大口喘气,急诊医生请心内科和呼吸科医生都来会诊过,加做了肺部CT,都没发现问题,然后叫来了精神卫生科医生会诊,考虑为惊恐发作,给她推了10毫克安定针,药物推了一半,黄阿姨就睡着了。(安定,又叫地西泮,是苯二氮唑类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抗焦虑、镇静催眠;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可用于治疗惊恐发作;可缓解肌紧张性头痛,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安定类药物还有很多种,比如氯硝安定(氯硝西泮)、舒乐安定(艾司唑仑)、佳乐定(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说到安定,大家就会想到安定成瘾,其实安定的成瘾性被妖魔化了,安定成瘾的患者非常少,按照专科医生的嘱托,合理搭配、规律服用、逐渐减量,是不用担心成瘾的。安定类药物按在体内分解的速度,分为起效快的和起效慢的,劳拉西泮、佳乐定属于起效较快的,用于治疗入睡困难和惊恐发作效果较好,但起效快的安定类药物相对容易成瘾,而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安定片起效较慢,作用时间长,更不容易成瘾。惊恐发作时,患者会紧张不安,甚至觉得末日来临,这时缓慢静脉推注一支安定针效果很好。安定类药物和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所以不要服用过多,而且服药期间不能饮酒。)次日早晨,黄阿姨被急诊医生叫醒,急诊医生说:“你没事了,可以回家了,要不你去精神科看一下吧。”黄阿姨非常生气,说:“我是心脏难受,心绞痛发起来了,胸口闷得透不过气,你不给我看心脏,却给我推镇静剂,这是什么事情嘛!”她不肯去精神卫生科就诊,而且对这家医院有了戒心,开始到其他医院就诊,这一看就是两年。三.到底生了什么病?两年来她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就诊过,失眠加重,胃口较差,出现胸闷,每次发作20分钟左右,到某医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两条血管略狭窄,鉴于黄阿姨自我感觉较差,觉胸闷严重,就放了两个支架。支架置入后起初尚好,出院后又觉胸闷。再到放支架的医生那里复诊,医生也觉奇怪。她担心是医生水平不好,拿着放入支架前后的造影片子到其他医院找专家看,并且多次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医生的解释都不满意。平时每天吃波立维抗凝,还自作主张吃上了麝香保心丸,胸闷的症状一直没有消失。她不敢独自在家,也不敢独自出门,怕万一心脏不好了没人帮助,所以到哪里都要丈夫陪着。就这样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人一下子就老了,心情变得很差,经常向丈夫发脾气。曾有医生建议她找精神卫生医生咨询,她一度拒绝,后来在网上查询后,到上海某知名精神卫生中心就诊,配来的药物只吃了一天,感觉到有些恶心,就不吃了。也曾经有医生开给她黛力新服用,服用后效果较好,胸闷感消失,但她认为“是药三分毒”,认为西药副反应太大,所以好了没几天,又自行停药,宁可过自己胸闷的日子。(黛力新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主要成份为盐酸氟哌噻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和盐酸美利曲辛(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在临床使用已有二十余年,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和焦虑,通常每天1-2片,每天最大用量不超过4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失眠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起效快,效果好,所以深受心内科医生的喜爱,该药使用过程中最好不要骤然停药,否则会引起原来症状的波动,甚至会更加难过,黄阿姨就因为自行停药后胸闷加重、坐立不安,又到急诊去输了几天能量液。)黄阿姨想起诉最初给她装支架那个医生,认为医生支架没装好,所以造成了她两年来被病痛折磨。本来她是来看失眠的,看到我这个熟人,就开始咨询怎样起诉医生的问题,催着我一张张翻看着她的检查报告,和门诊病历。黄阿姨记性不错,我翻开一页,她就能讲出该页的就诊内容,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并从另一个袋子里翻出相应的药物包装盒或没有拆封的药物,门诊病历记录了她在各个医院颠沛流离的悲惨历史。给她看病,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看到最后,我告诉她:你确实生病了,你的疾病特点就是,身体非常难受,但各种检查都检查不出,换句话说,就是检查结果与自身感受不成比例。说完这句话,黄阿姨兴奋得拍了下桌子:“就是说嘛!我就知道他们肯定搞错了!”然后我告诉她,你生的病,是焦虑症的一种,是以躯体的不适表达出来的情绪问题。四.西药毒性大吗?会上瘾吗?看着我这个医生加邻居,黄阿姨原来告状的劲头似乎有些松动了,外面等着的病人也不耐烦了,一直在催。我说:“能不能给我半个月的时间,你先吃一下药物看,如果有效果,我们接着吃下去,你看看你现在都这么惨了,还想被这些症状折磨下去吗?”黄阿姨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说西药副作用大,能不能开中药吃。”我告诉她,你的情况不能再拖了,中药起效较慢,目前不太适合你。西药较为纯净,成分单一,是有针对性的,起效快,只要充分考虑到你的病情和体质选用药物,其副反应往往是可以耐受的。至于成瘾性,更要因病情而论,只要合理应用药物,辅以心理治疗,是不必担心成瘾的问题。如果对面大楼失火了,要消防队来喷水,你说是让消防队稍微浇一下水就撤退呢?还是把火彻底扑灭了再走。她听了这些,就没再问了。我给她开了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叫做舍曲林的药物,让她从极小量开始吃起,然后又开了氯硝西泮片,让她睡前服用。五.焦虑症为什么要吃抗抑郁药?有什么常见的副作用?和其他药物有没有相互作用?一周后,黄阿姨又来到我的门诊,说她服药后睡眠明显改善,人也放松了一些,虽然还会有胸闷的感觉,但能忍受了,然后她拿出了舍曲林的说明书,问起了上述问题。抗抑郁药物是精神科药物里发展最迅速的部分之一,目前可用的所有抗抑郁药物均能影响5-羟色胺和(或)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进而改善人们的情绪。很多抗抑郁药物除了治疗抑郁症之外,还能有效治疗焦虑和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比如舍曲林,就是FDA批准的可以用于抑郁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经前期心境恶劣、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其他还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艾斯西酞普兰、万拉法辛等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副作用略有不同。舍曲林用于焦虑治疗时每天服用50mg和每天服用100mg或200mg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副作用会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焦虑症患者对副作用会更加敏感,所以我给黄阿姨的最大治疗量也只是50mg,在她来说通常能感觉到的副作用也就是胃肠副作用。由于我采用了缓慢加量的方法,而且是放在饭后服用,所以她几乎感觉不到胃口的变化,至于口干、头晕等副反应,她根本就没感觉到。鉴于她同时在服用抗凝药,所以我选用了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舍曲林(西酞普兰、艾斯西酞普兰也有此优点;反面典型是氟西汀,和其他药物同时应用时,容易导致本身或其他药物浓度过高),她完全不用担心。通过我这样的解释,黄阿姨发现我比她还要仔细,比她还要了解她自己,于是放下心来,表示会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六.我吃了半年了!难道还不够?黄阿姨在这次交谈后,开始坚持服用药物,一个月过去了,她的睡眠情况越来越好,胸闷的情况也消失了。由于她心脏装了两个支架,所以要继续服用波立维抗凝,她想起当初心内科医生的劝说,当时医生曾经建议她先不要装支架,服药观察,但她出于对“心绞痛”的恐惧,拒绝了这个建议,现在她后悔莫及。她每月来开一次药物,都要讲起这个问题,每次我都会建议她看开些,本来就是自己钻牛角尖才会患这个病,现在就不要再重蹈覆辙了,后悔越多,吃药越多,她慢慢有些想通了。眼看着6个月过去了,她开始提出停药的要求。我告诉她,惊恐发作等焦虑问题的治疗是需要时间的,保持有效剂量治疗通常要半年,然后再用一段时间缓慢的减量。而且,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正是由于她平时性子较急躁、事必躬亲、又很要面子,自己找来很多事情做,导致力不从心,心力交瘁,以至于生了焦虑症。这个习惯不改,停药以后还会犯病,现在纠结服药的事情,也是焦虑的体现,什么时候她不纠结这些了,反而可以减药了。听我讲了这些,黄阿姨似乎有所触动,之后的半年里,由于没有了胸闷的折磨,她活动多起来了,开始独自出门购物、跳广场舞、甚至到外地游玩。氯硝西泮早已逐渐减量至停药,舍曲林也减到了只剩下四分之一。她的气色好了,嗓门大了,成了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最关键的,她不再事必躬亲,对丈夫也友善了很多,在首次服用舍曲林之后的第14个月,她停用了药物。小结:焦虑的治疗,是对疾病的治疗,对不良心态的纠正,对不良思维定势的改正,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行的过程。好的医师,必然会通过细致的交谈,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思维定势,在给患者开具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纠正其不良思维定势,进行健康心理宣教,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并让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逐渐培养自身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模式,为下一步脱离药物做准备,这样一个过程,通常需要半年以上。不要以为是医生决定了患者的疗程,其实是患者自己决定了疗程的长短,当患者生活规律起来,养成了积极的思维定势,对工作生活中的打击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就可以渐渐脱离药物,健康生活了。
一.什么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好不好完美主义是一种个性特征,表现在做事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以往人们把完美主义当作一种不良的个性特征,认为会导致挫折感、抑郁、强迫、拖延等。近期研究者对完美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提倡将完美主义划分为适应性、非适应性两种形式。适应性完美主义是指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或境遇,对工作生活设置较高的目标,并能面对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挫败,一旦有成就能感到满足。这类人,虽然有些认真甚至有些偏执,但能和自己、和环境友好相处,适应能力强,生活中不缺乏开心和成就感。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是指在外在动力驱动下,对工作生活设置不现实的、僵化的高标准,对错误及失败过度关注,失败后进行过度严厉的自我批评,即使成功也不能使其感到满足。这类人适应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的症状或疾病,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念。所以,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是天下对自己最狠毒,最严格,最会贬低、虐待自己的人,会活得很累,有些人还会把这些标准用来衡量自己的配偶和子女,造成家庭不和。二.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官能症。其定义虽然枯燥,但比起上述完美主义的官方定义还是简单了许多。强迫症多发病于青春期,发病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男性的发病高峰年龄是青春期,而女性在20-24岁之间,男女患病率近似。多发生在高智力和高社会阶层的人群,家庭中对宗教、道德的过度要求使患者过度追求完美。他们习惯于控制思想情欲不外露,所以起病后往往不让别人知晓,平均在发病7年左右才去求医。1.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侵入患者意识领域的念头、声像或冲动,包括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意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迟缓等。⑴强迫怀疑: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有不确定感,如煤气是否关掉?门窗是否关好?打招呼时是否少说了句话?经过多次确认,心理仍忐忑不安。⑵强迫回忆:控制不住地回忆以往经历的每一个细节,直到觉得已经回忆清楚。⑶强迫表象:脑海里反复出现某种生动、鲜明的形象,或者某种形象性的回忆,其内容多为令人厌恶或难堪的。⑷强迫意向:患者感到一种强有力的,难以控制的行为意向,既可以是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也可以是把自己孩子摔到地上的残忍举动。⑸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反复思考,穷根究底。明知无意义却难以停止。2.强迫行为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或隐蔽的对抗强迫观念的心理过程,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⑴强迫检查:反复检查煤气、门窗有无关好,账号或电话号码有无记错,严重时可检查数十遍。⑵强迫洗涤:反复洗手、反复洗衣物,多与被污染的强迫性观点所导致的焦虑有关。⑶强迫性仪式性动作:患者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采取的特定行为仪式,相关行为的效果往往难以持久,患者会再次进行重复的行为或发展出新的仪式化行为,久而久之,其仪式化行为程序就越来越复杂。3.强迫性迟缓患者表面上没有重复的表现,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动作良久,甚至持续数小时。患者在思考行动的步骤是否适当,等待动作执行完美的感觉,很少有焦虑。患者知道以上这些是不必要的或多余的,虽然想控制但难以对抗。当这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影响到患者的社交和工作了,通常就可以诊断为强迫症。三.强迫症患者通常是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强迫症患者坚信:做事必须完美方能成功,一旦失败必将受重挫,个人应该全面主导自己的思想,过高的估计了不良后果的发生概率,这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么。平时大家脑子里会偶尔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冲动,但通常都不会当回事,强迫症患者作为天下对自己最严格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一闪念,会对这种情况过度重视,过度自责,并想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消除和控制它,反而导致这些思维内容出现的频率增加,然后是更加自责,焦虑。对于这些思维内容和冲动,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又引发了强迫症患者更多的焦虑,焦虑如山大,为了减轻焦虑,只好先做了,于是我们就看到有人走路一定要数电线杆,有人锁门后还要检查十多次,有人洗手要洗很长时间。这样妥协了就够了吗?NO! 这些行为的效果不会持久的,久而久之,其行为程序就越来越复杂,施行的过程也变得像在举行仪式,一旦仪式化行为出错,又要从头再来。举个例子,某患者以前出门前只是走回来几次拧几下门把手检查有没有锁上,随着时间推移,他要回来开门进房,看看床底下、看一下厨房,重新锁一下门,然后敲三下,过一会儿,又回来重新做一遍。所以,结论出来了,完美主义不是强迫症,前者是个性特点,后者是个疾病。但是完美主义者有好有坏,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是妥妥的人生赢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是天下对自己最狠毒,最严格,最会贬低、虐待自己的人,会活得很累,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的症状或疾病,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念。我们的强迫症患者,很多就系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所以当你看过本文,发现自己已经躺枪,是个对自己最狠毒的人,那么还是学会欣赏自己,凡事降格以求吧。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强迫症状而且不轻,别想着自己克服,别再把青春浪费在过多的犹豫、思索和检查上面,早点就诊,马上联系我吧,早来早好,适量的服药非常必要,和心理治疗并进,能减轻很多痛苦。本文系张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焦虑症患者问我:目前感觉病情尚可控,没有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可否考虑先进行心理治疗的尝试?如果效果不好,再进行药物治疗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张滢 我的回答恐怕要被同行骂:高水平的心理治疗师比合格的精神科医生更难找,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现在的科研为主的考评体系选拔出的是“科学家”,极大可能不是高水平的医生或咨询师。 焦虑肯定不是一种舒服的体验,时好时坏,您不治疗,它不会走。有遗传因素,也有言传身教的因素。它已潜藏于您的个性、待人处事风格之中,您思考判断的过程也饱含着焦虑的程式。为了避免焦虑,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做好,极力追求完美,绝对避免失误,回避太多的挑战,会对自己、子女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劝大家只做心理咨询不吃药,最符合我的利益,50分钟千余元不香吗?在好大夫网站上回答咨询对我来说几乎是做公益(苦笑)。收费是确立咨询界限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的。那我为什么还苦苦劝人吃药为主? 那是因为,单靠自己去找心理咨询师,您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的机会只有20%左右(个人体会),往往是试错的过程,即使我做也不能保证每个患者的疗效。没有迅速的疗效,患者的生活、命运、家庭和人际关系会因为疾病发展而迅速恶化。而服药肯定是靠谱的,早吃早好,以我的用药风格,往往3~7天就可以见效,而且用量少,副作用较少。 虽然有些人觉得现在还好,用不着吃药、治疗,这种想法更可怕,焦虑让你失去了承受生活变化或接受挑战的能力,当你以为好转时,可能是已经在刻意的逃避。生活是在继续的,事情是在发展的,各种好的坏的刺激会不时撩拨您焦虑的神经,不积极治疗,只怕以后症状会更丰富,更难治,而且年纪越大疗程越长,除了症状更严重的原因,还因为年纪越大越有想法、越固执、越积习难改。 病人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落实这两项权利极难。我应该是极擅长而且愿意科普的,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和最优方案都比较吃力,可以想像一般的焦虑、抑郁病人的诊治过程是多么坎坷的试错过程了 而且在焦虑症等疾病的的治疗上,和患者比起来,我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毕竟已有极丰富的成功经验了,但我也只能尽力多讲一些而已。患者是没能力和我这样的医生对赌的,没能力做出完美的判断,只能用自己识人的常识,选择自己认为可以信任的医生。个性决定命运,不同的选择,就是相差甚大的命运。 服药之前,患者没能力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但仍控制不住会犹豫琢磨,这就是焦虑症的表现,多处问询只会增加焦虑,反而要吃更多药,建议以我讲的为准,些许改动就会影响疗效。 治疗改变命运,就从严格按我的嘱咐服药、开药开始吧。
治疗、陪伴、鼓励让强迫症病人获得新生每个医院的急诊室,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站在急诊室大厅里,看到一张张焦急、木然、悲伤、疲惫的脸,背后都是说不完的故事,同德医院的急诊室,也是如此。我是一个精神科医师,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兼同德医院急诊的精神科会诊医生,这可不是玩的,值班那天晚上,笃定要起来几次,要么是酒喝得太多搞不太清楚的饮者,要么是有酒瘾的突然停饮后出现戒断症状的瘾者,要么是外地送来的疑难杂症,要么是服药自杀的男女,想起来都是一脑门子官司、吵吵闹闹的场面,相信其他精神科医生也有同感。但有一次,一个温馨的场面让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下来,不光场面温馨,结局也很温馨,就让我给各位细细道来。2013年9月23日晚9点,急诊护士打电话过来,说有个少妇自杀,说不清吃了什么药,要我去看看,于是我急匆匆赶到一楼急诊室。1号床上,躺着一个少妇,相貌周正,旁边站着一个穿快递员衣服的小伙,手上还抱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上放着个袋子,里面放着尿不湿、奶粉等。问小伙自杀的原因,小伙也说不清,只说以前和老婆在广东打工时,医生说她有抑郁症,吃过几天抗抑郁药,今天他外面下班回家,看到老婆躺在床上叫不醒,孩子趴在她身上玩,垃圾桶里扔着以前药物的包装,看看都吃光了。我数了数,大致吃了十多颗抗抑郁药,还有二十颗劳拉西泮,叫他们先洗胃,等病人醒过来再过来问病情。半小时后陈护士打电话过来,说病人醒了,我下楼去看时,看到了她在给一个奶瓶调温水,平时以为她像个假小子,这时却显出母性本色。原来那个女病人的小孩饿哭了,快递员爸爸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调奶粉,于是陈护士就主动接过奶瓶奶粉,帮着调配了。我走到女病人床头,她已经醒来,问她吃了什么药,大致吃了多少,得到的回答和我的估计相符。于是问她为何会想不开,她开始沉默,我给她左手用上穴位刺激仪,开始试探着问她一些原因:“老公对你不好?和婆婆吵架?生了什么看不好的病?…”她沉默了一会儿,对丈夫说:“你先走开一下”。丈夫很听话,马上走开了,她说:“我太丢人了,活得太累了”。然后讲起她的病情:她15岁开始,看到成年男人脑子里会有一些情色的想法,出现这些想法时,心里会很紧张,极力想控制这些想法的出现,但控制不住,与人交往中不敢对视,尤其是成年男人,怕对方看出自己的“黄色念头”,因此反复自责,回避交往,19岁时在广东打工,曾经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为“抑郁症”,开了抗抑郁药物,服药后情绪略有改善,那些想法仍然反复出现,后来她自行停药,随丈夫到浙江来生活,平时丈夫在外工作,她就独自在家,很少出门。近期带孩子又累又烦,想起自己的“病”,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好不了,都会这么痛苦,于是就把药物都吃下去了,想求一死。听完她讲的这些,我问她:“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她回答说:“是我不好咯,脑子里总想些黄色念头,控制不住。”我告诉她:“不是你的品行不好,你是生了一种病才会这样想的。”她眼睛一亮:“是病吗?能治吗?”然后我告诉她关于强迫症的知识,告诉她,她这样是强迫症的表现,经过口服西药,加上我院特色的穴位调控疗法,效果很好,她表情变得轻松起来,眼中有了亮光。征得她同意后,我把她丈夫叫过来,简单介绍了她的病情,她丈夫表示希望在我院治疗,我给她开了相关的药物,要她丈夫管好药物,每周来就诊,经过抢救室门口时,看到陈护士和一个实习护士在给小孩喂奶,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我忍不住又拍了张照片,然后就走回病房睡觉去了。一周后,病人一家三口来到了我的门诊,继续进行穴位调控治疗,女病人自从知道自己是患了强迫症,心情好了很多。丈夫盯得很紧,上班前,给她吃下药物,然后把剩余的药物放在自己口袋里,到处去送快递,晚上回家时,再从口袋里掏出另外一种药物给妻子服下,睡前把药物锁好,每天如此。每到周六,丈夫都穿着快递制服,在送快递间隙,把妻儿送过来,经过一次次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治疗时间由每周一次,渐渐延长到每月一次,小男孩也渐渐大起来,开始满地跑着在诊室捣乱。看着病人病情有了显著好转,保住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我作为医生,心中也充满成就感。经过将近一年的治疗,病人强迫症状已完全消失,偶尔会有些社交焦虑,继续用少量的药物来维持,我让她就近配药,有事情再来就诊。2015年8月某日,一对母子突然出现在我诊室,男孩子见面就叫我“伯伯。”没有了快递员的陪伴,我竟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再一看,这不是快递员的妻子和儿子嘛,将近1年没来了,征得她同意后,我又留下一张温馨的照片。 她这次是自己来复诊的,目前儿子上了幼儿园,自己也在家附近找了份工作,一切都挺顺利,说起以前的疾病,她嘿嘿的笑着,笑自己当初年少无知,经过这次疾病,她获得了重生,心身得到了成长,她也得以看到儿子健健康康的成长。谁说做精神科医生没有成就感?精神科医生的成就感,就在于陪同指引病人们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继续心身的成长!
记忆减退门诊是我院的特色,接诊各种有记忆减退主诉的患者,通常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由家人陪伴就诊。偶尔也会有年轻人前来就诊,表情紧张、忧心忡忡,问我:医生,我现在记忆很差,是不是痴呆了?甚至有个22岁的女孩子,也这么问我,那么问题来了,记忆减退一定是痴呆吗?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指信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的过程,通俗点讲,就是把各种信息存到脑子里,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取出来。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会逐步减退,通常在50岁后开始会有所感觉,50~60岁间变化不大,70岁以后记忆减退的情况会有所加快。通常,我们称之为生理性记忆减退,当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记忆减退加速(比同龄人差太多或比自己以前差太多),那就是病理性记忆减退,当严重到一定程度,我们就称之为痴呆。二.生理性记忆减退的表现生理性记忆力减退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进入中老年有一定关系,是由于老年人的注意资源减少,不能调整记忆策略以及提取异常导致的。其特点是程度较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不再继续发展。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到医院做正式的记忆力检查结果通常正常。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对记忆力下降相当苦恼,为了不致误事,常记个备忘录。虽然也会给中老年人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但一般说来,对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不致于产生很大影响。三.多种引起病理性记忆减退的因素1.情绪问题会影响到记忆,有抑郁情绪时会出现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焦虑时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所以会出现越紧张越记不起来的情况,像前面提到的22岁的女孩,就是因为考研紧张,出现记忆力减退,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并不在病理性记忆减退范畴之中。2.人在重病中会比较虚弱,记忆力会有段时间不太好。2.长期饮酒者,酒精对大脑有毒害左右,还会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进而引起记忆减退。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也会影响记忆力。4.很多躯体疾病会引起记忆减退。营养不良、颅脑外伤、肿瘤、感染者,通常会有记忆减退的表现,例如小时候患过脑炎或脑膜炎的人,记忆力、智力往往会受到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有类似于抑郁的情绪表现,记忆减退也在情理之中。现代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和记忆会比同龄人略差,年龄越大,这种差异越明显。5.中风后往往会有程度不一的记忆减退,我们叫做脑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因为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减退较为常见,严重者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为痴呆的第二大原因,所以单独列出来讲。6.患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者,脑细胞凋亡较多,脑内有多发炎症病灶,神经纤维缠结,记忆减退会缓慢而不可逆的进展。记不起发生过的事,即使经过反复的提醒也回忆不起来,丧失了识别周围环境的能力,不知身在何处;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毫无烦恼,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语言越来越贫乏,缺乏幽默感,是目前导致痴呆的第一大病因。四.记忆减退如何处理1.首先,要及时就医,评估记忆减退程度,找出原因所在。2.对于情绪问题引起的,往往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服用少量改善情绪药物,随着情绪的改善,记忆力往往会慢慢转好。3.对于酒精或药物所致记忆力减退,通常要在精神专科医生的协助下停用这些物质。再经过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脑细胞代谢,记忆力会有所改善。4.躯体疾病所致的记忆减退,需要对因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记忆的改善程度不一。5.目前对于脑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及早干预、及早治疗,预后会较为乐观。所以,如果一个神经内科医生给你做有关记忆测试的问卷,千万不要觉得是多此一举,有时你自己没有记忆减退的体会,但是复杂的问卷可以发现你某些记忆方面的不足。既然是脑血管病导致的,改善脑循环和脑细胞代谢当然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服用安理申等药物改善记忆力。6.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通常有记忆减退、个性改变的表现。那些早期有轻微记忆减退主诉的老人,需要到记忆门诊进行记忆力测查和头颅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不但可以延缓记忆减退,对患者的生活料理能力、社会功能、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质量都有较好的效果。
最近,翻开报纸、打开网页,经常看到一些演艺人员、政府官员自杀的消息,或服药、或投湖、或烧炭、或跳楼。究其原因,多是患了抑郁症。8月11日,我喜爱的美国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在家中离世,据说是常年患有抑郁症而选择了自杀,当年和笔者一起看《心灵捕手》的朋友纷纷短信微信来询问: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有诱发因素吗?为什么抑郁症会让人看不清前路而选择自杀?自杀就一定是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口变差、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全球抑郁症患病率已达到11%。而据对抑郁症的研究结论,有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有过消极念头,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张国荣、卓别林、“憨豆先生”、崔永元、范晓萱等都患有抑郁症,而且越来越多的演艺界人士公开了自己的抑郁症病史,政商界人士更是直接以跳楼表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观,这个世界怎么了? 抑郁症通常与性别、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早年创伤经历、疾病和药物有关。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一倍以上,其原因可能来自内分泌的不同和社会应激事件的差异。抑郁症可以遗传,父母若有1人患病,子女便有25%的可能患病;若双亲患病,子女患病率会升至50-75%。如果一个人比较不幸,在生活中遇到较多的挫折,例如离婚、患病、丧亲、经济困境、竞争压力较大,那他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加。有过童年受虐经历的人会倾向于否定自己或否定他人,成人之后,遇到挫折便容易一蹶不振,全盘否定,甚至企图以自杀来求得“重新洗牌”。研究发现,许多疾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比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风湿病、痴呆早期等,据称罗宾威廉姆斯去世前饱受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困扰。很多药物也可以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常见的有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药物中含有该成分)、皮质醇、口服避孕药、毒品等,吸食毒品会造成神经中枢的损害,有些吸毒者在戒毒后仍会残留顽固的失眠、抑郁等症状,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毒品的使用率远低于其他国家。 抑郁症的表现前面已经提起过,但是不是有了抑郁表现就一定是患了抑郁症呢?答案是否定的。抑郁情绪是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一种复合情绪,包含了悲伤、羞愧、痛苦等情绪。正常人也会有抑郁的情绪体验,但症状较少、程度轻微,持续时间不长,通常可以自己克服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走出来,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情绪也会相应改善。只有少数人由于个性、遗传和创伤事件过于剧烈等原因,反复努力都难以走出抑郁状态:即使有好的事情也感觉不到快乐,睡眠障碍日渐加重,兴趣减少、精力减退的症状难以改善;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开始否定自己,有消极念头;体重往往也随之减轻,并且诸多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影响了社交和工作,就足以诊断抑郁症了。 患抑郁症后,患者好像进了一条单行线,情绪较差,自责、否定自己,本能欲望降低,声音变轻、言语较少,动作缓慢,记忆变差,注意难以集中。严重者会出现抑郁性木僵,表情姿态僵硬、甚至口水都不会咽下,任由其流出。有些抑郁症患者难以忍受低落的情绪、反复的自责和挫败感,主动结束了生命。 所以,大家不光要警惕自己有无患有抑郁症,也要注意自己的亲朋好友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和挫折后,有无抑郁的表现,这方面光靠自己还不够,“医不自治”,最好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或觉得自己情绪有些异样后主动求医,由医生用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尽早发现抑郁症,及时进行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说到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大家普遍担心西药的副作用和成瘾性,其实,西药治疗是有针对性的,成分单一,起效快,只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药物,其副反应往往是可以耐受的。至于成瘾性,更要因病情而论,只要合理应用药物,辅以心理治疗,是不必担心成瘾的问题。事实上,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和中成药里的有效成分,往往和西药的有效成分类似,或者就是同一成分。现在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虽然抑郁症有自限性,不经治疗也会在半年到一年之内自行缓解,但抑郁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会有一些患者熬不到病情缓解便自行了断,疾病过程中患者的消极意念会得到强化,从而影响到患者的人生轨迹。而且抑郁症会反复发作,如果第一次发作时不足量足疗程治疗,以后复发的风险非常之大,反复发作几次以后,恐怕就要终生服药了。 在我的从医过程中,常常会想起一位女患者,她患了抑郁症后了解了这个疾病,带了好几个抑郁患者,包括她的母亲来就诊,并督促她们坚持服药,在她的帮助下,这些抑郁症病友的病情都稳定了下来,生活工作步入了正规,她和病友们后来一直就近配药,偶尔会到门诊来问候我。前年夏初某日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对面是她妹妹,哭泣着告诉我她离世的消息。她去年过年时病情复发,兴致全无,生活、就诊都没了主动性,整日在家不肯见人,自责自罪,觉得自己不值得再治疗,不肯求医,后来跳楼结束了生命。听到这个噩耗我非常震惊,也非常悲伤,她帮助了这么多人,但当自己深陷抑郁的泥潭时却好似变了一个人,那些她以前一直坚持的正确观念都离她而去,如果当时家人能再关注一些,能带她或代她到医院咨询,她恐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在此之前,我还对抑郁症患者有比较乐观的看法,在此之后,我也变得更加警惕,对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反复强调各种注意事项,提供各种咨询方式。毕竟生命可贵、人生无常,希望各位都能远离疾病的痛苦,且行且珍惜。 行文中,焦点访谈也在播出抑郁症特别节目,由于抑郁症,很多人失去了以往美好的感受,我们也因为一些亲朋好友的决绝离世而感受到极大的悲伤,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谨以此文,献给我那位女患者,献给离世的艺术家,献给所有还在和抑郁症战斗的患者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