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一名胆囊结石患者,几个月来多次发作胆囊炎,让他苦不堪言。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现代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非常高,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胆囊结石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胆囊,但是这样真的好吗?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速普及,胆囊切除术数量急剧增加,手术带来的大量并发症,让外科医生们开始意识到,并非所有的胆囊均需切除,尤其是功能良好的胆囊。小王去年第一次胆绞痛发作的时候,当地医院的医生告知他,如果想要根治,必须得做手术把胆囊切掉。可是,他感觉胆囊是一个重要器官,拒绝了当地医生的建议。后来小王再一次发作后,经人介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王晓亮主任处就诊,王主任告诉他可以保胆取石,他喜出望外。经过各种检查,综合考虑了小王的情况后,王主任决定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以往多采用多孔腹腔镜,现在发展出了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它不需要做这么多的穿刺孔,而只在肚脐处做1个切口,通常只有2-3厘米。通过肚脐口进入腹腔完成手术,因脐部皮肤皱褶可以遮盖切口,从而达到无瘢痕手术的目的。这也是这类手术最大的优势。因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此外腹腔镜视野广阔清晰,全程在监视器上高倍可视,结石的形状、大小、分布位置都看得一清二楚,有效避免盲区,不遗漏任何微小病灶,杜绝结石残留。小王的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历时30分钟便顺利完成,当天就出院了。术后,王晓亮主任还细心指导他预防结石再生的方法。经历了几个月疼痛的小王也下定决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让这颗幸运的胆囊今后健健康康的。据王晓亮主任介绍,除了胆囊结石,单孔腹腔镜也可用于胆囊腺肌症的保胆手术。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发病原因不明的胆囊壁疾病,主要是胆囊腺体和胆囊肌层出现良性增生病变。这种疾病通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可能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对于年龄较大、没有症状的胆囊腺肌症,可以暂时不处理,每年复查观察。对于年轻患者或病情有进展的病人,可以考虑行手术治疗。保胆手术的适合症包括胆囊腺肌症是局限在胆囊底部,不是弥漫型。部分胆囊底部及体部的节段型胆囊腺肌症可以通过切除狭窄环包括狭窄环的远端胆囊部分切除,保留近端胆囊。相比于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保胆手术使胆囊病变的治疗变得更多样化,让病人多了一种选择,而不是一刀切的结果。对于医生而言,应当选择自己最善长的方法,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病人制定一款合理科学的手术实施方案。
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Y型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结石多呈棕黄色或黑色,易碎,细菌含量较高。肝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还可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结石难以自行排出,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主要由胆道感染(胆道慢性炎症)、胆道寄生虫感染、胆汁淤积和胆道结构异常引起。胆汁中的黏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了结石的形成。 患者一般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急性期可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长期可有反复感染、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根据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等)、影像学检查(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等)等诊断。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外科王晓亮主任的一例患者。 患者为男性,42岁,曾在13个月前因胆道梗阻行胆肠吻合术,术后10个月出现发热、寒战、黄疸等症状,经检查诊断为①左右肝管及肝左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②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一度病情危重。 那么,该如何治疗? 首先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也即保守治疗,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例如止痛、退热、利胆药物等,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消除结石,故只是“治标不治本”,对该患者没有什么意义。 其次,有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肝移植术等。肝切除术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也即通过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将病变肝段、胆管、结石一起切除,疗效相对较好,但对于该患者,由于结石累及全肝、病变广泛、肝脏储备功能的限制等因素,术后仍可能面临残留病变、结石复发、继发癌变及再次手术等诸多问题。而其他几种手术方式风险同样极高,不仅不易将结石取净,且可能出现胆肠吻合口狭窄、腹腔粘连等并发症。 经过慎重考虑,王晓亮主任决定进行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 首先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 之后使用导丝进行多次更换鞘管、窦道扩张,直至胆道镜可顺利通过。 在胆道镜显示屏观察监视下,将较小的结石用取石设备直接取出,较大的结石利用液电碎石将其击碎,碎石随水流经支撑鞘管排出,留置引流管备后需。 在王晓亮主任的亲自手术下顺利完成。该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和进食,恢复顺利,第二天就出院回家修养了。 据了解,PTCS技术是在1981年由Nimura首次报告,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应用于胆道结石、肝内胆管狭窄、胆道肿瘤等的诊治。 这项技术因具有简单、效果好、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易重复等优点,适用于①年老体弱、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胆管梗阻并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无法耐受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手术风险大、不能耐受手术者;②有术后残留、术后复发、有多次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者;③不愿接受手术者。 PTCS实现了肝内胆管结石的非手术微创治疗,解决了胆肠吻合术后胆道结石处理困难这一难题,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很多医生的认可。
老张几天前发现自己右侧腹股沟有一个突出的肿物,经检查发现是腹股沟疝。什么是腹股沟疝呢?如何治疗呢?腹股沟区为前外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该区是腹壁薄弱区,若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就可形成腹股沟疝,俗称“疝气”。腹股沟疝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突出的肿物,咳嗽或增加腹腔压力后加重。腹股沟疝可由多种因素(如咳嗽、打喷嚏、腹部肥胖、排便等)引发,一般认为是由于过度用力导致腹腔压力突然增高,进而使腹腔脏器由腹膜薄弱处突出引起。由于腹壁出现物理性薄弱区域,药物难以达到治疗目的,故除了少数幼儿疝气外,腹股沟疝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痊愈。若不及时处理,疝会逐步增大,症状加重,疝内容物如小肠被卡压后容易引起坏死。手术治疗又可分为传统的组织对组织张力缝合修补技术和人造网片填充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由于传统疝修补术使患者伤口处牵拉不适,且复发率高,目前国际公认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包括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微创术式)。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取得重大进展。腹腔镜下全腹膜外修补术(简称TEP)只需两个0.5㎝和一个1㎝的切口,不进入腹腔,可在腹膜外将疝袋拉回腹腔,再用人造网片覆盖疝突出的缺口。此法适合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的治疗,且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复发率低。相比多孔腹腔镜,追求更小的创伤、减少戳孔、不留疤痕的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门,也即在腹部开一个小孔来修补腹股沟疝。其具体手术过程如下:(1)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消毒铺巾。(2)选择脐部建立切口,通常选择在脐部下缘靠近病灶侧作2.5-3cm的弧形切口,经切口置入套管,经套管放入腹腔镜、把持钳和超声刀。(3)找到并彻底游离疝囊,如疝囊较小,可牵拉疝囊壁将其从阴囊或腹股沟管内拖入腹内;如疝囊巨大无法全部剥离,则可将疝囊横行切断,在疝囊颈部用可吸收夹夹闭或缝扎关闭。(4)充分游离形成适合放置补片的空间后,将补片卷曲后由腹腔镜的10mm 套管内送入并展开铺在斜疝深环处。补片范围应超出疝环口边缘4-6cm,以便充分与腹壁接触固定,足够抵抗腹腔内压力。(5)术毕,脐部切口以可吸收线缝合。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以下优势:(1)微创优势明确。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为“微创中的微创”,仅在脐部皮肤开一个切口,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无需使用止痛药物,改善了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2)切口美容效果突出。单孔法的切口选择在脐部,利用了肚脐这个先天的皱褶来遮蔽手术瘢痕。不足3cm的切口以可吸收线埋线缝合,术后无需拆线,愈合后与脐部融为一体,几乎难以察觉。(3)补片完整覆盖斜疝、直疝高发区域,术后复发率低。哪些患者可以做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手术?首先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单孔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如果疝比较大、疝囊周围有黏连,就不适合进行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此外,还有些情况下只能开放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下床,第三天可出院,微创优势明显。但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难度增加,容易导致器械相互“打架”的情况,因此患者朋友应该去正规医院向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咨询。把握适应症,严谨认真操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引起的慢性感染所造成的长期刺激有关。 胆囊癌在胆道系统肿瘤中占大多数,约近2/3。在胆囊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中,每50~100个胆囊中可发现1例胆囊癌,一般发生在50~70岁老年人,90%以上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比男性多3~4倍。据统计,因胆道疾病做手术的50岁以下患者,发现有胆囊癌的为0.3%~0.6%,而在50岁以上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5%~9%。近年又有报道称,约有10%的胆囊癌是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时偶然发现的。 在胆囊癌中有80%~85%的病例合并有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患者中并发胆囊癌的占3%~14%,其发病率远较无结石者高。结石病期越长,胆囊癌的发生率越高,有人估计长期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者,到60岁以上,可能有5%~10%发生胆囊癌,这可能是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使胆囊黏膜增生、变性而发生癌变。另外,癌的发病率还与结石大小有关。 各种观察表明,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两者间确实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故胆石症患者应适时行胆囊切除术。据统计,每100例胆石症行胆囊切除,可防止1例胆囊癌。 瓷样胆囊为钙化的胆囊,硬而小,大多是长期慢性炎症所致,其癌变率为12.5%~61%,再次证明胆囊结石并发慢性胆囊炎应及时手术切除。 除了胆囊结石可能是胆囊癌的诱因外,目前认为还与胆囊息肉和胆囊腺肌症有关。
什么是乳房肿块?它是怎么形成的? 乳房肿块就是通过眼睛看、手摸或者仪器检查发现的长在乳房处的肿块。乳房肿块形成原因比较复杂,长在乳腺腺体里的肿物大多是由女性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也与体质、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相关。 乳房肿块需要做哪些检查? 乳腺彩超检查:超声因为具有无创、可重复的优势,在乳腺疾病的诊疗中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明确地区分乳房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如果超声检查肿块是单纯的囊肿,则只需要穿刺抽出曩液就可以了,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乳腺钼靶检查:因为钼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损害,故多用于 40 岁以上女性的普查或者超声无法诊断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于年轻女性,由于腺体致密、加之钼靶的放射损害,除非有高危因素,一般不选择该项检查; 通常彩超+钼靶基本可以鉴别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了,对于个别疑难患者如果还是很难确定的话,可进一步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优势是无伤害,缺点是费用较高; 经过以上检查,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肿块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出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鉴别,一般称为活检)。 如何确定乳房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1) 良性肿块多见于年轻患者,肿块手感比较较软,边界比较清楚,用手推动感觉活动度比较好; (2) 恶性的肿块多见于年龄 35 岁以上, 肿块手感很硬,边界很不清楚,用手很难推动;可以通过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等检查来帮助区分。 目前诊断肿物良恶性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何早期发现乳房肿块? 绝经前女性每月一次的自检 (月经干净时)+每半年一次的专科体检+每年一次的乳腺彩超; 对于 40 岁以上女性,除此之外,加上每 1~2 年一次的钼靶检查。 乳房肿块要怎么治疗? 发现乳房肿块之后最重要的是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由医生经过检查判断肿块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肿块,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切开引流; 如果是单纯的增生性肿块,跟月经周期的关系较大,如果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进行肿块切除; 如果是囊肿,或者其他良性的肿块,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切除; 如果怀疑恶性的肿块,需尽早明确性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
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在一些地方甚至达到10%,想想10个人中有一个就会发生胆囊结石。尽管有一些措施,比如少吃油腻可以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但是想要完全管住嘴也是不可能的,就像我,知道喝酒不好,可是也戒不掉啊。 那么得了胆囊结石,有哪些危害呢?今天我们讲一下胆囊结石危害之胰腺炎。也许有人很疑惑,胆囊和胰腺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非常大。胆囊和胆管相通,胆管和胰管有个共同开口,如果胆囊内的小结石掉到胆管中,胆管中的结石继续往下移动到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就会导致胰管堵塞,胰腺分泌的胰液排不出,就会诱发胰腺炎。据统计,胰腺炎患者中,有高达75%的患者是由胆结石引起的。轻度的胰腺炎,经过输液可以治愈,重度的胰腺炎,可是有生命危险的,高达30%的死亡率。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胆结石诱发的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症状有哪些呢?主要表现就是腹痛,和胆囊结石引起的腹痛,部位略有不同。但是,普通老百姓是没法区分腹痛由胆囊结石引起还是胰腺炎引起。所以,胆囊结石腹痛的患者,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一下淀粉酶是否升高,这个是胰腺炎的重要指标。 讲到这里,读者就明白了,胆囊结石不能像肾结石一样采用体外碎石的办法治疗,因为结石碎了以后,变小的结石掉到胆管,会引起更加严重的症状。也有不少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总想忍一忍,害怕手术。许多人就是因为要忍一忍,把小病忍成了大病。所以,胆囊结石还是及时治疗,不宜久拖。 现在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甚至术后连个疤痕都没有(参看我的科普文章—胆囊术后可以不留疤痕吗?),这就是科技带来的魔力。
体检,现在已经变成很多人都重视的事情,很多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安排体检。体检是能够提前发现疾病的一种途径,有很多人就是通过体检检查出某种疾病,并且及时加以治疗。 体检的时候,经常有人检查出自己甲状腺结节,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体内有结节是一件非常吓人的事情,很多人从结节就会联想到癌症,毕竟有很多癌症就是从结节开始慢慢演变而成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结节都会演变成癌症的,如果在体检的时候检查出甲状腺有结节,千万不要太慌张,也不要太消极,当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对待结节。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需要做哪些事: 如果发现了结节,要定期做体检,包括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腺球蛋白,了解甲状腺能不能正常工作,性能怎么样。就算身体出现的结节是良性的,这也是身体出现不健康的信号的表现,为了防止结节癌变,最好能够定期做体检,随时掌握结节的情况。 尽管结节是良性的,还是应该采取治疗手段,有必要的话最好能够将结节切除。一般来说,小的良性结节不建议手术,注意观察结节是否有增大即可;2厘米以上的结节可以考虑手术。4cm以上结节的强烈建议手术。除了大小,要看结节的形态,如果边界不清楚,怀疑恶性的结节,要尽早手术。恶性结节(甲状腺癌)基本上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结节有压迫症状,影响呼吸时,不管是良恶性都必须手术治疗。 结节的出现是跟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作息和饮食存在密切的关系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远离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并且常做运动。
俗话说:“十人九痔”,但在当代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中,可以说几乎达到了“十人十痔”的程度,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痔疮的发病率很高,虽然痔疮不会对人体造成生命威胁,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接下来,大家跟编者一起来了解下痔疮的常识吧。 什么是痔疮: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痔疮分类有哪些:痔疮,主要分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以齿状线为界,齿状线以上为内痔,以下为外痔,横跨齿状线,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则为混合痔。其中外痔临床常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而脱出痔一般为肛管脱垂和内痔脱出同时存在,造成脱出。 痔疮的症状有哪些:便血:滴血或大便上带血,出血一般不疼。疼痛:肛门灼痛、坠痛,严重时疼痛剧烈,使人坐卧不安;脱出:肛门口有肿物脱出,初起在便后可自动缩回肛门,后期需要借助外力推回肛门。 痔疮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2.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清淡饮食,忌辛辣,不熬夜,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治疗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门清洁,痔疮急性期可以坐浴,口服消肿药物,直肠内使用栓剂。 哪些痔疮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对于痔疮脱垂需要手法复位,或者无法复位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反复出血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痔核脱出嵌顿肛外,内痔嵌顿,外痔水肿,肛门疼痛者需手术治疗;血栓性外痔,疼痛剧烈的患者需手术治疗;痔疮反复脱出,发炎,影响工作和生活者需手术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外科王晓亮主任医师教大家如何防治:保持生活规律,饮食宜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勿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忌食对身体有害和不洁的事物,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避免大量饮酒。保持大便正常,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含多量粗纤维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燥和便秘,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及时治疗能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如便秘、腹泻、痢疾、肛周炎、肛窦炎等。不要强忍大便,排便时不宜过度用力,如果患有便秘或短时间内排不尽,应暂停排便,休息一会儿后再排。注意劳逸结合,劳累过度也易引发痔疮,特别是久站、久坐、久蹲工作者,应注意变换体位并适当休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经常做缩(提)肛运动,以改善肛门直肠的血液循环,防止淤血成痔。
脾脏在儿童时期具有造血功能,然而成年人的脾脏不再具备造血功能,反而开始破坏血细胞。脾脏破坏血细胞与骨髓造血维持一个平衡状态。如果在某种原因下,脾脏发生肿大,脾脏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异常,比如皮肤出血点,血小板严重下降还会导致大脑及内脏出血危及生命。这时候切除脾脏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切除肿大的脾脏后,血细胞受到的破坏减少,可以很快治愈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效果立竿见影。以下几种情况是常见的需要切除脾脏的疾病 :1、脾脏肿瘤、囊肿、畸形等情况; 2、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3、血液性疾病,比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引起的贫血等。4.脾脏梗死、脓肿等感染发生。 是否脾脏肿大都需要切除脾脏呢?取决于3点: 1.贫血、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脾脏肿大引起的。 2.脾脏肿大引起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3.脾脏肿瘤、囊肿、坏死等情况。总之,脾脏由一个好人变成了坏分子,并且很坏,这时候它的存在有害无利,只能把它清除掉。脾脏切除的方法,尽量能够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只需要在肚皮上打个小孔,就可以切除脾脏,创伤性、痛苦小、恢复快。我们开展过许多腹腔镜微创脾脏切除术,包括肝硬化巨脾等难度大的脾脏微创手术。总体感觉微创手术优势明显。
什么是疝气?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疝气”这一疾病词汇,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疝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疝气的科学定义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我们俗称其为“小肠气”,可由多种因素(如打喷嚏、咳嗽、腹部肥胖、排便、小儿啼哭等)诱发,一般认为是由于过度用力导致人体腹腔压力的突然增加,进而使腹腔内器官由腹膜薄弱区突出所引起。疝气的表现此病的发生部位以腹股沟、大腿根、小腹下、肚脐以及阴囊等地方为多见,病人主要表现为这些位置有包块鼓起来。临床上则以腹股沟位置发生疝气(即腹股沟疝)最为常见,表现为人体的腹股沟位置可触摸甚至直接看到鼓起的肿块,在躺卧以后,肿块可以自行消失。 疝气的治疗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生命,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成人腹股沟疝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目前疝气的手术方法多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我们常规开展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也开展单孔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只需要一个小孔就可以治愈疝气,号称微创中的微创。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三天即可出院。欢迎疝气患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