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其实很多宝妈都不再陌生,门诊也经常碰到宝妈们经常抱怨孩子肠胃不好,经常拉泡沫便,打屁,腹胀,哭闹不安。那什么是乳糖不耐受呢?顾名思义,就是对吃进去的乳糖不能被吸收。不能被吸收的乳糖在肠腔内积累,会造成肠腔渗透压升高,同时,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乳糖被细菌利用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就会导致宝宝出现腹胀,腹泻,肠绞痛的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是一种双糖,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D-半乳糖和葡萄糖这两种单糖才能被小肠粘膜吸收。乳糖在哪些食物里呢?乳糖在各种乳制品及母乳里面含量相当丰富,小婴儿以母乳及各种乳制品为主要营养物质的来源,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就很高。 乳糖不耐受患儿主要就是因为乳糖酶缺乏或者活性不足导致的。乳糖酶又是由小肠粘膜细胞分泌产生的,当小肠粘膜受到各种有害因素刺激,如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诺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破坏了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都可以导致小肠分泌乳糖酶能力暂时性下降,这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乳糖不耐受。对,是暂时性的乳糖不耐受,一旦肠粘膜修复完毕,又会正常分泌乳糖酶,宝宝的症状自然就好了。这种情况是临床上最多见(当然也有少部分宝宝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先天性的乳糖不耐受)。 婴儿以乳汁或乳制品为主要食物,如果出现了乳糖不耐受,不能及时处理的话就会导致宝宝出现生长发育迟滞。那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目临床上的检测手段有氢呼吸试验,粪便酸检测,肠道组织切片检查。这些检查是不是太麻烦又创伤?那咋办?很简单,换用无乳糖奶粉喂养,如果换无乳糖配方乳喂养后症状全消,重新换用普通配方乳或母乳喂养后又出现腹泻,符合以上情况就可确定患儿发生了乳糖不耐受。 宝宝如果出现了乳糖不耐受,该如何解决?是否一定要选择无乳糖奶粉喂养呢?新生宝宝纯母乳喂养,一般大便次数多,但如果宝宝仅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良好,则可以继续纯母乳喂养,无需饮食调整,改用母乳或者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如果大便次数多且影响体重增加,则需要换用无乳糖配方奶喂养,待宝宝大便正常2周左右,逐渐改普通奶粉喂养。
一直想写一写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的喂养问题,今天理理思路,随手写下来。 牛奶蛋白过敏多见于0-3岁婴幼儿,是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的免疫反应,它可以是IgE介导的,也可以是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由于发病人群年龄小,食谱窄,如果不能够及时诊断,通常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体重不增或下降)。 小年龄宝宝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通常表现在消化道及皮肤粘膜上,如出现大便次数多,粘液便,血丝便,反复呕吐,反流,便秘,甚至拒食;口水疹,难以控制的湿疹等,随着年龄增加,呼吸道症状可以越发明显,出现反复不愈的慢性咳嗽,喘,非感染导致的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当然也会碰到极为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 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主要是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牛奶特异性Ig E检测,牛奶蛋白回避、口服激发试验,以上这些很多需要去医院进行。那么对于宝妈宝爸来说,如果怀疑宝宝是牛奶蛋白过敏,可以在家先回避牛奶蛋白饮食2周左右(这无疑是最经济方便的办法),如果宝宝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可初步判断,那再次尝试喂养牛奶蛋白相关食物后,宝宝症状重新出现,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重新消失,基本确诊(相当于做了一个激发试验[比心])。 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后,妈妈们需要给宝宝提供合理的喂养来保证宝宝正常的营养及生长发育。那么怎么去选择喂养方式呢?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建议继续纯母乳喂养,但是妈妈需要忌口牛奶蛋白至少2-4周,妈妈忌口后宝宝症状改善,可尝试慢慢添加牛奶,如果宝宝没有症状出现,妈妈可以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如果妈妈添加牛奶蛋白饮食后宝宝症状又出现了,那妈妈只有委屈自己了,喂奶期间全程忌口。 而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现牛奶蛋白过敏,那宝宝要完全回避整蛋白奶粉,选用低敏配方的医用奶粉(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3-6个月,然后重新评估症状决定是否恢复普通奶粉喂养。注意,这里不建议选择适度水解蛋白奶粉,另外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开始可能会同时合并有乳糖不耐受,初始可以选择低乳糖的低敏配方奶粉,症状改善后可以选择含有乳糖的低敏配方奶粉。
急诊班上经常会碰到宝妈宝爸急忙忙地冲进诊室:医生,快帮我看看,宝宝突然发烧了! 再来看宝宝,体温38.5℃或更高,一逗就咧嘴笑,两个眼睛贼溜溜地到处看这个陌生的诊室。 嗯,作为医生的我,看到宝宝精神状态好的不得了,心里自然高兴,没错,高兴,为什么呢?宝妈宝爸很疑惑。且听我说: 首先,发烧对于宝宝来说是常见的症状,90%以上的发烧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 其次,发烧了,首先看宝宝的精神状态,很重要,重要事情说三遍,看精神状态…。 第三,看热峰,(超高热,40℃要就医,当然也有很多高热就是普通病毒感染导致的,只是宝妈怕啊),38.5以上伴精神状态不好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精神状态好,可以等39℃以上再用退烧药; 第四,看发热的病程,一般来讲,反复发烧72小时以内,结合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在家安心观察。 第五,看伴随症状,如果除了发烧,什么症状都没有,参考第四点建议;如果有抽搐,频繁呕吐,剧烈咳嗽,边发热变出疹子等,需要医院就诊。 第六,多喝温水,很重要。 总结一下,当宝宝突然发烧,没有其他症状,热退后精神状态好,发烧72小时内,都可以安心在家喝退烧药观察,期间一定多喝水,把握好去医院的指征。 (新冠疫情期间,请严格按照当地防疫指南就医)
鹅口疮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属于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就生存在皮肤、口腔和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是正常情况下他们一直被其它细菌病毒压制着,数量非常少,不会致病。 但是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弱的时候,对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的压制力都弱,这些都增殖起来,白色念珠菌也会增殖,就会表现出鹅口疮症状。有的家长很不理解,为什么我天天消毒还是会长鹅口疮呢?比如用84拖地,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剂、湿巾擦手、喂奶前擦拭乳房,那是因为消毒剂,都是针对细菌或病毒的,杀不死真菌。当宝宝吃奶吸手指时,这些杀菌剂就会进入口腔,把口腔里面的细菌、病毒杀灭,而平衡状态被打破,真菌就会大量繁殖,表现出鹅口疮了。 鹅口疮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但特别严重的可能就会影响宝宝进食了。那怎样去治疗呢?当然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啦!制霉菌素甘油是最常用的药物,国内只有制霉菌素片,需要自己配,这个药不溶于水,所以需要把它溶解到油里面,可以买鱼肝油,配成100000单位/ml的溶液就行了。在喂奶或进食后,每天3-4次的涂抹,至少涂抹到没有白斑后3天,大约2周左右,避免复发 白色念珠菌对于热的抵抗力不强,60摄氏度,加热1小时会杀灭。所以把玩具、奶瓶、安抚奶嘴,用开水煮沸后晾干就可以有效杀灭这些真菌,同时在妈妈奶后使用制霉菌素涂抹妈妈的奶头,每日3-4次左右。这样可有效防止反反复复出现鹅口疮! 本文系晏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