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漫长历史中,治疗骨肿瘤一直是一项挑战。过去,当肿瘤侵犯到骨头时,医生们常常需要切除受影响的部分,然后用病人身体上的其他骨头来修补这个缺失。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却似乎是“拆东墙补西墙”,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合金骨头。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骨的需要,而且因为合金材料的强度和耐用性,这些人造骨头能更好地支撑身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精确地匹配患者的解剖结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现在,医学家们可以制造活动的合金骨头。这类假体不仅可以替代丢失的骨骼,还能实现接近正常的功能,比如关节活动。这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然地行走和活动。那么,未来的肿瘤治疗将会怎样发展呢?随着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的进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
在骨科医学领域,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影响少年儿童的骨骼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切开皮肤,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微创方法,可以在透视引导下,用一个长长的针穿入到囊肿里杀灭囊肿,植骨新骨。这种新型的手术方法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加快了恢复速度。近几年,由于关节镜的发展,我们可以将一个镜头伸入到囊肿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囊肿内部,囊肿的清除更加彻底,大大降低了复发率。一、透视引导下的骨囊肿微创手术透视引导下的骨囊肿微创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它利用X光或CT等透视技术,将手术器械引导到囊肿部位,从而进行精准的手术操作。这种方法不需要切开皮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在进行手术时,医生会首先对患处进行透视,确定囊肿的位置和大小。然后,通过皮肤穿入一个长长的针,这个针可以精确地到达囊肿部位。在透视的引导下,医生可以杀灭囊肿组织,并进行植骨手术。二、关节镜下精准刮除和植骨用关节镜的方法进行骨囊肿微创手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囊肿内部。通过镜头穿进囊肿,医生可以更完整地切除囊肿组织,避免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植骨手术也可以更精确地进行,保证了新骨的生长和融合。植骨是骨囊肿手术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将骨头植入到囊肿部位,以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三、未来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骨囊肿微创手术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透视技术和手术镜头器械,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研究能够探索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通过机器人辅助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通过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可以找到更加理想的植骨材料,提高植骨手术的效果。
52岁的陈女士,从她记事起就知道脚底板有颗大黑痣,但是这么多年了也没什么变化,并未放在心上。半年前,陈女士在干农活时突然感觉脚底黑痣刺痛,持续两个月都不见好转,开始天天敷中药。一段时间后,黑痣开始发白化脓,陈女士索性自己拿针把脓包挑破,谁知此后伤口一直溃烂不愈合,这才到医院就诊。就这样,误以为是脓包的黑痣,通过病理检查被诊断为黑色素瘤。最终由皮肤科转到肿瘤外科做了截肢手术。等等,先别慌。不是每个长黑痣的人都是陈女士,很多人对黑色素瘤很陌生,对黑痣和瘤倒是略知一二。那么什么是黑色素瘤呢?黑色素瘤是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大部分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色素痣恶变而来。与其他的皮肤癌相比,黑色素瘤是比较“恶”的一种,病情发展快、容易转移,死亡率较高。但是黑色素瘤早期通过正规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如果是晚期,预后就非常差,不到10%。据相关数据表明,黑色素瘤在欧美国家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中国的发病率在1/10万;黑种人发病率相对低一些。具体病因,或与紫外线照射、过度日晒、结构不良痣恶变、外伤、化学致癌物及免疫缺陷、减退等有关。怎么样才能发现自己是不是患上黑色素瘤呢?黑色素瘤是可以自查的,主要是从症状表现:1:黑色素瘤的患者首先身上的黑痣颜色会变淡,出现一些偏向于蓝色的症状。2:黑痣大小也会出现改变,黑色素瘤患者身上的黑痣会呈现出往外扩散的趋势,并且相比较前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痣变大了很多。3:黑痣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一边相比较于另一边会有明显的差别。4: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查黑痣的直径大小来判断患者有没有患上黑色素瘤,因为黑色素瘤的大小一般都是比较大的,超过6mm的一定要重视:5:一般黑痣是不会出现太大改变,因此如果发现自己身上的黑痣相比较于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那么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总而言之,黑色素瘤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对于患有黑色素瘤的患者来说,黑痣主要会出现变大,变不对称,周围呈锯齿状,颜色变淡以及往外扩散等症状,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黑痣出现了以上症状的话,最好是立刻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生,我脚趾上长了个肿物,都把趾甲盖顶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在最近的一次门诊中,一下子来了四位患者,都是脚趾上有个肿物,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甲下骨疣这个问题。骨软骨瘤又称为骨疣,属于软骨源性肿瘤,是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本病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外生骨疣分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以单发性较为多见,多发性相对较少,其中多发性骨软骨瘤通常表现为双侧对称,并有一定的遗传性,又被称为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位于脚趾末节趾骨的骨软骨瘤叫做甲下骨疣。在骨骼的生长期,缓慢增大的无痛性骨赘几乎是临床唯一的症状,患者穿较紧的鞋子时可感到明显的挤压痛。诊断较为简单,通常X片即可做出诊断。骨软骨瘤通常通过手术切除来治疗。但是,如果肿瘤很小,并且大多数肿瘤在发育停止后停止生长,则无需特殊治疗。如果发生局部不适,则肿瘤较大并压迫周围组织,并且在停止发育后肿瘤继续生长,应及时清除。需要彻底切除,以及基底部分的正常骨组织。肿瘤切除后,应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一般来说,发现甲下骨疣后不必太紧张,可以保守地观察无症状的患者,而有进展或者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影像学表现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这回我们介绍腱鞘巨细胞瘤中预后较差的类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与局限性巨细胞肿瘤相比,弥漫性巨细胞肿瘤更易累及年轻患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年轻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累及部位为膝关节(75%),其次为髋(15%)、踝、肘和肩关节。就诊症状主要为疼痛、触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病程相对较长(一般为数年)。在影像学检查中,大多数肿瘤表现为界限不清的关节旁多发软组织影/滑膜弥漫性增厚,常伴有关节变性和邻近骨组织囊性变。侵犯骨质时可见骨质溶骨性破坏,无新生骨,边界清楚,可有硬化边。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主要以手术局部切除为主。如何彻底切除肿瘤是根治本病的关键。因肿瘤侵及范围广,如要保留关节就需要考虑关节的稳定性,显露肿瘤必然受影响,不易完全切除。对于侵蚀骨内者应将瘤组织彻底刮除,必要时行植骨治疗或关节置换术。据统计术后约 40% -50%复发,主要原因是单纯手术切除不彻底,复发病例中部分可有恶性表现或远处转移。因此,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在术后加以放疗辅助治疗。但放疗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放射性皮肤坏死等。在而2019,美国FDA已宣布批准新型口服药物Pexidartinib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成人患者,这可能在将来为身体机能严重受限且无法通过手术改善病情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骨巨细胞瘤为交界性肿瘤,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在我国发病率要高于国外。 骨巨细胞瘤因为其好发于近关节部位且具有侵袭性,因此常伴发骨质破坏及骨关节功能受限,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当有进发性的下肢骨疼痛或肿块时,建议去往医院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骨巨细胞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在手术外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通常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那么患者术后该如何饮食了?在无其它异常疾病的情况下,营养均衡原则同样适用,不建议油炸食物,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对胃肠道刺激性大,不利于康复期患者营养吸收。骨头汤中含较多油脂也不建议食用。如果患者饮食欲望不佳,照顾患者的家属可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及烹饪方法,少食多餐,另外可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比如,动物的精廋肉,鱼肉,蛋类及豆类食物。 患者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开始适度运动和功能康复训练。合适的体能运动有益于患者病情康复及功能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骨巨细胞瘤手术后会有较高的复发率,一般为10%-40%的复发率(有文献报道,复发率低至8.6%,也有高达88.9%的),因此建议患者们术后按照主刀医生的建议,三个月或半年复查复诊。
我们先来看下面两张片子。不难看出,在骨头里有一格一格类似泡沫一样膨大且透亮的结构,图2更是看上去像水泡一样长在骨头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呢,是因为长了骨肿瘤,这种肿瘤我们称之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cyst,有个非常好记的英文简写,叫ABC。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良性单发骨肿瘤,它的特点是在肿瘤内能看到如上图的均匀泡沫状透亮区。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患者的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如果病灶位于脊椎时,可以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穿刺活检的时候,往往可以吸出血样液体,且髓腔内的压力通常很高。单纯的ABC是一种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刮除病灶后植骨往往就可以治愈该疾病。然而,动脉瘤样骨囊肿有时不是单独发生,许多骨肿瘤往往会办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比如骨巨细胞瘤,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等。因此在治疗前,往往需要先活检,明确肿瘤的性质,因为不同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手术范围会有所不同,如果动脉瘤样骨囊肿并发了其他疾病,那就很容易漏诊,其结果往往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位脚踝上长了颗“花菜”的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自述“花菜”是从去年开始生长,逐渐变大,无疼痛,偶有瘙痒感。这颗“花菜”的大小约为6.5cm*6cm*3.6cm。于是我们将这颗“花菜”扩大切除,连同它的基底及周围皮肤一并切除,用vsd(真空封闭引流)吸引一周后取小腿皮肤进行植皮,再次vsd吸引一周后出院。最终病理结果提示为疣状癌。疣状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罕见的亚型,低度恶性,具有局部侵袭性,极少转移。可根据部位分为口腔疣状癌,肛门生殖器疣状癌和足底跖部疣状癌。脚和踝部的恶性病变较为少见,常与常见的良性病变混淆,因此容易误诊。具文献报告,大多数病例由HPV病毒所引起,而小剂量放射治疗、慢性感染或炎症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当大家第一次听说造釉细胞瘤的时候,一定会对这个肿瘤的名称产生一定的好奇:肿瘤竟然还能制造出陶瓷制品表面的釉?!上网搜索后发现造釉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据统计该瘤占颌骨牙源性肿瘤的18%。然而今天我们重点不是讨论牙源性的肿瘤,而是一种类似于下颌骨牙源性造釉细胞瘤的特殊长骨骨肿瘤。该肿瘤好发于胫骨,偶见于腓骨。尽管其组织学表现多样,总体上发生于长骨和下颌骨的造釉细胞瘤在组织学上表现非常相似。通过对造釉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组织学表现的分析,可分为典型造釉细胞瘤和分化型造釉细胞瘤。典型造釉细胞瘤非常罕见,其发病率不详,多发生于20岁以上的患者,而分化型造釉细胞瘤多见于20岁以下的患者。临床表现都表现为长期的下肢钝痛或胫骨的前弓畸形。那么,相信大家还非常想了解的一点就是造釉细胞瘤是属于良性还是恶性肿瘤。事实上,与它美丽的名字相反,典型造釉细胞瘤是局部复发率高且可以全身转移的恶性肿瘤,以肺转移多见。而分化型造釉细胞瘤的预后相对较好:尚未有分化型造釉细胞瘤发生转移。因此,对于典型造釉细胞瘤,往往选择广泛手术切除甚至截肢,而分化型造釉细胞瘤可以选择较为保守的治疗方式如肿瘤边缘切除。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骨肿瘤科袁霆 软骨肉瘤多发生于30~59岁的,极少在20岁前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虽然软骨肉瘤可见于任何一块骨头,但2/3的病例发生于躯干骨,如肩胛骨、肱骨近端和锁骨在内的肩三角区,由骨盆、骶骨和股骨近端构成的盆三角区是软骨肉瘤最好发的区域。软骨肉瘤起病缓慢,常常因肿块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病程通常为1~2年。继发性软骨肉瘤的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偶可见起病急、疼痛剧烈,病情发展迅速者,临床过程与前期提到的骨肉瘤相似。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及肿块,疼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在病理学上高分化软骨肉瘤和低分化软骨肉瘤在形态学上差异很大,病理分级更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通常会将软骨肉瘤分为1,2,3级。由于软骨肉瘤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所以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放疗和化疗只在对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病例做姑息治疗时才被采用。软骨肉瘤最佳的治疗是早期做彻底的切除。骨肿瘤外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组织学表现制定手术方案,如四肢软骨肉瘤病变范围较小,或组织学检查细胞分化程度较好时,可采用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加大块植骨或人工骨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