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出门诊看了6位糖尿病足患者,其中三位家属出门后第一时间用手机百度搜索糖尿病足能活多长时间?今天就这个问题咱们探讨一下,第一、首先搜索一些数据,据2014年国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一生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高达25%,每年有2%~3%会发生足部溃疡,在非外伤截肢患者中,每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在50%以上,5年的病死率达43%-55%,比一些肿瘤患者死亡率都高。第二、了解糖尿病足的“三高”l 高发病率及复发率: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年复发率达31%l 高截肢率: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l 高死亡率:年死亡率达11%,截肢后高达22%第三、不同糖尿病足的症状、病变程度,患者的生存周期是不同的。糖尿病足也有轻重之分,而且不仅只看足部局部烂到多深,坏疽到哪里,也要评估局部血运情况,压力异常情况,还要评估全身状态,包括病史,年龄,烟酒嗜好,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少等等,糖尿病病程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严重烟酒嗜好,并发症合并症多,那预期寿命肯定大大折扣。当然,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足后,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就是依从性好,就是听从专科医生的话,也能延长寿命。相当多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长期存活完全是有可能的。1、未出现溃疡:若糖尿病足发生时间较短,患者还未出现足部溃疡,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及时针对糖尿病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控制饮食,即可起到较好的效果,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2、出现溃疡但未并发坏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可导致足部溃疡的发生,还可能造成局部感染。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在溃疡发生早期及时用敷料包扎并定期换药,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通常不会影响预期寿命。3、并发坏疽但无全身感染:并发坏疽说明糖尿病足已相对较重,提示可能已经出现感染或有较大感染风险。听从专业医生建议,为避免截肢或引起更大范围的感染,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视情况选用抗生素及止痛药,一般也不会影响预期寿命。若必须进行截肢手术,且术后效果较好,患者生存期较长。4、坏疽合并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可以引起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寻找专业医生,给予合理治疗后能延缓寿命。5、全身并发症严重,合并肾衰,心衰,肝脏衰竭等多脏器损害的,生存期相当短。因此,当出现糖尿病足时,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尽可能早地控制住疾病的进展。生命存活时间很多时候掌握在自己及家人手中。 温馨提示药物己酮可可碱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病变1. 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血液流动性2. 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扩张血管3. 降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聚集能力,抑制炎症递质和黏附因子的产生和聚集,产生抗炎的作用4. 抑制血小板粘附与凝聚,抑制血栓形成多个指南推荐使用使用时听从专业医生建议
今天在出门诊看了6位糖尿病足患者,其中三位家属出门后第一时间用手机百度搜索糖尿病足能活多长时间?今天就这个问题咱们探讨一下,第一、首先搜索一些数据,据2014年国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一生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高达25%,每年有2%~3%会发生足部溃疡,在非外伤截肢患者中,每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在50%以上,5年的病死率达43%-55%,比一些肿瘤患者死亡率都高。第二、了解糖尿病足的“三高”:l 高发病率及复发率: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年复发率达31%l 高截肢率: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l 高死亡率:年死亡率达11%,截肢后高达22% 第三、不同糖尿病足的症状、病变程度,患者的生存周期是不同的。糖尿病足也有轻重之分,而且不仅只看足部局部烂到多深,坏疽到哪里,也要评估局部血运情况,压力异常情况,还要评估全身状态,包括病史,年龄,烟酒嗜好,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少等等,糖尿病病程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严重烟酒嗜好,并发症合并症多,那预期寿命肯定大大折扣。当然,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足后,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就是依从性好,就是听从专科医生的话,也能延长寿命。相当多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长期存活完全是有可能的。1、未出现溃疡:若糖尿病足发生时间较短,患者还未出现足部溃疡,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及时针对糖尿病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控制饮食,即可起到较好的效果,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2、出现溃疡但未并发坏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可导致足部溃疡的发生,还可能造成局部感染。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在溃疡发生早期及时用敷料包扎并定期换药,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通常不会影响预期寿命。3、并发坏疽但无全身感染:并发坏疽说明糖尿病足已相对较重,提示可能已经出现感染或有较大感染风险。听从专业医生建议,为避免截肢或引起更大范围的感染,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视情况选用抗生素及止痛药,一般也不会影响预期寿命。若必须进行截肢手术,且术后效果较好,患者生存期较长。4、坏疽合并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可以引起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寻找专业医生,给予合理治疗后能延缓寿命。5、全身并发症严重,合并肾衰,心衰,肝脏衰竭等多脏器损害的,生存期相当短。因此,当出现糖尿病足时,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及时寻找专业医生,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尽可能早地控制住疾病的进展。生命存活时间很多时候掌握在自己及家人手中。糖尿病足溃疡病死率
今天查房,同样一个病房的患者,我嘱咐第一个年轻的患者,以后不能喝粥了,到了第二个患者是位80多岁的老爷爷,我和下级医生说,可以适当喝粥,接着给老爷爷家属叮嘱了怎么喝粥。我的学生和旁边的小伙子都有疑问,为什么年轻的患者不能喝粥么?这还和年龄有关系吗?糖尿病病人到底能不能喝粥呢?嗯,这是一个问题。不少糖尿病患者和家属都弄不太清楚,不少人干脆“望粥却步”。今天就来聊一聊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喝粥?一、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人活着需要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主食中都含有淀粉,被人吃了后进入消化道后,包括口腔中、胃、小肠等消化器官,就会消化分解成为糖,最后在小肠内被吸收到人体。二、米饭、馒头等干的主食和粥的淀粉消化有什么区别?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做米饭的时候,放水少且耗时短,米粒中淀粉糊化程度小。熬粥的时候,放的水多,煮得也久,淀粉溶解得比较彻底;所以糊化程度:粥大于米饭。所以说,淀粉糊化的程度越高,消化吸收越快。注意:吃米饭、馒头等干的食物的话,就需要胃将内容物分解为食糜;而粥则不需要这部分的时间,故粥的胃排空时间明显比米饭的时间短。三、同等量的米饭与粥,对血糖的影响是如何?“喝粥等于喝糖”,这是因为大米烹调为粥后,淀粉结构发生改变,许多大分子淀粉水解成糊精或麦芽糖,后二者在消化道中很容易被酶水解成葡萄糖而迅速吸收使血糖在短时间内高升高,所以大米烹调成粥进入人体后其血糖指数较干饭显著增加,其升血糖作用甚至接近等量葡萄糖。如果粥煮得越烂,吸收速度也就越快,血糖高峰值也就越高。熬的时间越长,越好喝,升高餐后血糖就越快。因为在人体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升高血糖浓度,即升高餐后血糖。升糖越快,峰值会越高,对糖尿病朋友越不利。四、糖尿病人能喝粥吗?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一般建议糖尿病朋友,“多干少稀”,以干为主,尽量少吃熬煮后的稀粥,尤其是以大米为主的粥,如白米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南瓜粥等。但如果年龄偏大,牙齿不好,喜欢喝粥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喝粥。。五、糖尿病朋友怎样喝粥呢?1、熬煮时间不宜过长,经过较长时间熬制,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就越小,就越有利于消化吸收,越粘稠的粥血糖升得越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喝的粥一定不能熬久,熬的时间要适当缩短,食用的粥不要过于黏稠。也可以熬之后,用清水过滤一下,成为水饭。2、选择粗粮煮粥。粗粮包括两类:一类是没有精加工的糙米、全麦等,另一类是各种杂粮,如玉米、小米、黑米、大麦、燕麦、荞麦及各种杂豆。3、搭配均衡糖友喝粥前先吃点主食,还应搭配蔬菜、粗粮、豆类一起吃。食物种类丰富了,既保证了饮食营养,综合升糖指数也会下降。(1)搭配蔬荣等膳食纤维:在喝粥前,建议糖尿病人先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黄瓜、青瓜、番茄、菇类等;或者是在喝粥过程中,间隔着吃入这些食品,同时也可以减慢喝粥的速度。这些食物在肠胃中形成的食糜能够有效地延缓糖的吸收,不至于导致糖尿病人餐后的血糖快速升高。(2)加用粗粮做粥:粗粮中淀粉含量与精米基本相同,但其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后两者均可延缓吸收的速度。(3)搭配适量的豆类:加入一半豆类,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蚕豆、小扁豆等,因为与同样总量精米相比,它们的餐后高血糖数值更低。4、适量食用粥不要喝太多,而且要把它当成主食,食用了粥,当餐的其它主食量也要相应减少,这样才能保持摄入总能量衡定,防止血糖过快升高。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朋友们是否能喝粥的解答,希望各位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享受生活。
今天从手术室出来,又是一阵感慨,因为今天截肢的患者刚刚46岁,糖尿病病史仅仅10年多,只不过嗜烟嗜酒太严重了,血糖根本不控制,而且合并脑梗死。因为患者妻子要维持家用,在外加班挣钱,让14岁的孩子照顾父亲。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可心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可心近年来,我所诊治过的糖尿病足的患者,尤其年轻的患者截肢的风险越来越大了。今天就来谈谈我的专业糖尿病足一、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紊乱导致下肢血管、神经出现损害,导致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足部畸形,并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严重的可影响到肌肉及骨骼,导致组织坏死、截肢、甚至是患者死亡。糖尿病足三个特点:1.糖尿病的患者2.合并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3.发生在踝部以下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二、糖尿病足有哪些危害呢?直接上图 1.溃疡。 2.坏疽 3.截肢 4.死亡三、那糖尿病足怎么诊断?所有疾病的诊断分为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1.糖尿病周围病变,糖尿病患者伴有的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辅助检查包括温度觉,尼龙丝压力检查,振动觉,踝反射、针刺痛觉,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这5项中,有临床症状的任1项以上的异常,没有症状的任2项以上的异常我们认为有周围神经病变2.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有间歇性跛行,足部疼痛,皮温降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等下肢缺血的症状,辅助检查有下肢血管病变,或者影像学提示血管狭窄。3.足部的感染,破溃,溃疡,坏疽四、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1.下肢缺血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缺血症状主要为下肢发凉、皮肤温度减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痛等症状与体征。2.周围神经症状包括皮肤感觉异常、麻木、蚂蚁爬行感、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皮肤干燥无汗等3.还有很多人会同时出现上述的两种症状五、糖尿病足患者伴随有什么症状1.神经病变会累积到心脏、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对应的话,患者会出现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包括静息性心动过速(不运动状态下心率大于100次/分)直立性低血压(由卧位、蹲位到直立位时血压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或舒张压大于10mmHg,)我们给予患者检查心率变异性、24小时动态心电,24小时动态血压2.消化系统,食管蠕动障碍,胃轻瘫,便秘,腹泻,大便失禁等。3.泌尿系统,表现为尿失禁,夜尿多、尿频、尿急、排尿无力等等。4.其他自主神经,排汗异常、无症状性低血糖所以只要有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或者血糖控制不好,或者有下肢凉、麻、痛,足部畸形、有胼胝、皮肤干燥,或者血压控制差,脉压大,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有尿储留,排汗异常,或者透析的糖尿病朋友们,一定早期到医院的糖尿病足专科检查足部的问题。预防胜于治疗!
常常有好多朋友咨询我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可心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可心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可心一般来说,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喝的多、尿的多、吃的多而体重减少)。但是真正这种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了,有不少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异常感觉”。不过,糖尿病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循的,特别是吃了较多的甜食后,体内胰岛素要承受的糖“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一、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若有以下感觉,应该警惕可能患有糖尿病。1、不明原因的口干、唾液少,容易口渴,老是想喝水或喜欢冷饮、含糖饮料。2、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明显比以前减轻。3、乏力、虚弱,工作时不能集中精力。4、男性没有前列腺肥大而夜尿次数多,或者不明原因的尿多、次数频繁。5、体型肥胖,同时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综合症表现。6、父母一方或双方有糖尿病,而自己大腹便便。7、皮肤上容易长“疖子”或其他化脓性炎症,或伤口经久不愈,或易发生尿路感染。8、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或外阴瘙痒,尤其是女性,经抗炎治疗、抗真菌治疗或涂用一般皮肤科药水无效。9、近期视力明显减退或看东西看不清。有以上一种或几种症状的朋友应该注意了。二、糖尿病症状的自查一看是否有“三多一少”现象。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同时体重下降,多数糖尿病患者不见得消瘦,就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发现吃饭比原来的多,喝水比原来的多,体力又不好,体重有点下降,易劳累,很多人这时候血糖已经达到了糖尿病诊断标准了。二是看是否有餐前低血糖现象。没有多饮、多尿症状,就是餐前饿的不行,这顿饭管不到下顿饭,不吃点东西就饿的心慌,这很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和血糖高不同步,食物消耗差不多(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反而分泌多了造成的,这也是一个症状。知道了以上的早期信号,或者明确的自查症状,应该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但是如果心里特别抗拒到医院的话,自行应该准备尿糖试纸和血糖试纸,在家里验证一下。三、尿糖和血糖的监测尿糖分析试纸 通过目测试纸条,糖尿病患者可以直接目测自己的尿液中的含糖量,能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如果空腹血糖高于6mmol/L,或者餐后血糖高于8mmol/L,或者尿糖试纸明确增高,那么无论您是否抗拒去医院,都必须咨询专科医生了,如果早期重视,早期预防,初期的糖尿病大多数都可以只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就可以,所以不必过分担心!早期就诊,就是延缓生命!及时咨询医生、到医院检查是最好解决的途径。
我们科收治的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创面已经在愈合,身体各方面指标都在逐渐显示好转,但是突然之间夜间左侧肢体不能活动,马上急检头部CT,发现脑梗死,转入到神经内科进行治疗,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抢救及时,一个月后逐渐恢复。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例子,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情况居多,,整个心内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居然能有三分之一的比例那么今天和大家聊一下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也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约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而且脑血管病变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际权威专业期刊《Stroke》文章指出,糖尿病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1.5~3倍。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要提早10年,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糖尿病性脑管病是指由于高血糖诱发的脑血管病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一系列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我们临床上常见表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性卒中和急性脑管病等。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原因:1)高血糖直接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损害脑组织;2)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血管张力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脑动脉血流;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重塑;4)脂质代谢异常,机制包括泡沫细胞形成、血液流变学改变、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作用以及纤溶酶活性的抑制等。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梗死部位和类型明显不同。前者以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多见,而后者则多表现为完全或部分前循环梗死。糖尿病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中小动脉,可能与糖尿病所致的广泛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关。在临床症状方面,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症状虽较轻,但常反复发作,会进行性加重,恢复较困难。所以早诊断、早控制血糖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对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糖尿病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发生卒中患者的预后。预防方法包括:1、控制血糖,热量摄入尽量与消耗平衡; 2、控制血脂,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的皮和肝脏等; 3、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且尽量选择牛奶、瘦肉、鸡蛋等优质动物蛋白; 4、多吃多纤食物,如海带、紫菜、谷物、麦片等。食物纤维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带来饱腹感,有助于减少食量,还能延缓糖和脂肪的吸收,特别是可溶性食物纤维能“吃掉”肠道内的胆固醇; 5、非正餐或运动后感觉饥饿,可以选择低糖的蔬果使用,如草莓、西红柿、黄瓜。此外,由于餐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在正餐前后吃水果;6、饭后适量运动,如果晚餐吃得太晚太饱,甚至吃宵夜,进食后又缺乏运动,热量与消耗无法达成平衡,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饭后还能做点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等;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定控制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8、戒烟戒酒,吸烟可直接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液粘稠度;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酒精可促使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脑卒中。9、加强脑卒中筛查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黏度等,尤其是那些有过脑卒中先兆的患者及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或有吸烟、肥胖、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定期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错失预防和早期治疗脑卒中的良机。 到此,大家了解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这也同时解释了为甚么我们在给中老年朋友日常体检时候,除了血压,血脂之外,我们重点关注血糖水平的原因。
谈论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2002年我刚刚上班时的一位女同事,很漂亮的女同事脸上长了一个疖肿,我跟随主任去会诊途中,这位女同事拦住主任,请求帮忙看看,我们主任说测一下血糖,一测血糖16.7mmol/L,诊断糖尿病了,最后把血糖控制好,那个疖肿才痊愈,现在脸上的疤痕仍有痕迹今天咱们就聊一聊糖尿病朋友们皮肤上会出现什么样的信号?最常见也是相对早一点是皮肤瘙痒内科学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会有皮肤瘙痒,早期糖尿病人的皮肤瘙痒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发病部位不定,程度也不一致,一般多发生于女性外阴阴、男性阴囊等部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存在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患者发病部位多为腰背、四肢、腹部等,由于瘙痒难忍,患者抓挠造成皮肤破损。而糖尿病患者出现免疫力下降,造成伤口破后不易愈合,甚至出现感染等情况,对于患者正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除了皮肤瘙痒是糖尿病患者稍微早期的信号外,其他都是血糖持续高了一段时间后所造成的。一、出汗多正常温度下也大汗淋漓,尤其是上半身;就该查查血糖看看是不是有血糖升高。因为糖代谢障碍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出现病变的时候(植物神经是控制我们很多身体内脏的活动,比如心率、呼吸等神经),患者的排汗机制或许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人是干燥,皮肤会干裂,尤其在足部。二、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导致神经的萎缩或者神经传递的损害,会使皮肤干燥瘙痒,肢体麻木,一般从四肢下肢末端开始并逐渐向上蔓延,甚至出现疼痛;有时候损伤到温痛觉神经的话,感知不到温度;甚至是完全会没有知觉,我的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在做截趾手术时用麻药很少,或者都不用麻药。所以糖尿病病人很容易出现下肢损伤,导致糖尿病足(大烂脚),后果很严重。三、水泡如果不是因为被东西挤到或者是烫伤导致的话,并且比较多的小水泡出现在皮肤上,并且没有任何的疼痛感,这种水泡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标志!也有一种糖尿病大疱,一般出现在比较晚期糖尿病患者身上,由于体内的大量蛋白质丢失,造成皮肤上自发形成大水疱。四、慢性溃疡出现溃疡而且不容易愈合,正常情况下,皮肤出现损伤感染等情况,机体会迅速启动免疫系统的大军抵制外敌入侵,很快就会愈合。但是糖尿病人的高血糖是细菌滋生天然的培养基,免疫细胞的杀菌能力大大降低。如果皮肤莫名出现一片溃疡,并且久久不能愈合,或者反复出现的话,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了。五、皮肤黄色瘤糖尿病患者经常由于脂质代谢的璋碍,从而导致类胆固醇类物质在皮肤上面进行沉积, 使患者的四肢躯侧、臂、颈以及膝等皮肤可见到成群的突发的米粒大小的棕黄色小结节,周围绕以红晕。有的时候这些结节或许会有瘙痒的感觉,同时还有一些患者在双侧眼睑内侧(俗称眼皮)出现橘黄色的小结节。六、感染、毛囊炎、疖、痈等和一个正常人相比,糖友们的皮肤受到了损伤,被细菌入侵的几率是会更大一点的。血糖的增高使皮肤含糖量不断增多,糖其实是比较良好的营养物质,给细菌在皮肤上面生长繁殖创造了比较良好的环境,非常容易引起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像是腋下以及双脚,由于不能经常和空气进行交互,还容易出汗,细菌就更容易滋生。发生毛囊炎以及疖肿等相关的症状,并且经常在面部,颈背部部出现有脓头的毛囊炎,严重的时候或许会发展成为痈(痈是多个毛囊炎在一起形成)七、皮肤开始变硬糖友们会经常发现自己的皮肤变硬,尤其是年龄大的朋友。更多的时候,是表现在手部的皮肤上。也有少部分人,不仅是表现在手部,脚趾以及脚背,包括腿部的皮肤都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改变多种多样,但也有需要和一些疾病相鉴别,包括皮肤肿瘤、皮肤淀粉样变性以及日光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瘙痒症、皮肤脉管性疾病及银屑病等。如果当皮肤有以上一种或者是多种变化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的一种信号,如果长期没有控制的话,糖尿病或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使得心脑以及肾脏等多种器官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相关医院进行就诊,及时的发现并诊断糖尿病,以免造成延误。
今天和大家聊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一项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中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2-3倍,其中冠心病患病率为42%-52%.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率失常等。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1、糖尿病患者伴发冠心病,症状往往不典型而且易发生心肌梗塞。 2、部分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部位与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不一致。有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心电图不正常者中,55%的人无冠状动脉狭窄。 3、糖尿病患者中多见无痛性心肌梗塞,约占其心肌梗塞人数的30%-52%。刚发作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心慌、胸闷或仅表现为乏力等。但一旦并发心肌梗塞,梗塞面积则较为广泛,易发生最重的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最重的心率失常甚至猝死,病死率为26%-58%,年龄大者死亡率更高。糖尿病性心肌梗塞的预防1、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脂,控制肥胖。2、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饮食有节,宜清淡,避免过咸。 3、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避免精神负担,保持心情舒畅。规律起居,注意寒温适宜。疾病控制,重在预防!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塞,由于心绞痛不明显,患者不能及时就医,极易耽误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一旦发生胸部不适表现加重的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心脑科诊治。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的急性代谢并发症,最常见于1型糖尿病。表现血糖异常升高,尿中出现酮体、口渴、多饮、多尿症状异常加重,并出现全身倦怠、无力、甚至昏迷。胰岛素发现以前,患者常在早期因为酮症酸中毒而去世。胰岛素问世后,1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已由过去的60%降至目前的1%以下。但是,如果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早期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程一般从数天到数周,少数年轻人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即发生昏迷。有下列表现时,患者应该想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1. 糖尿病症状加重: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2.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但常无腹泻)3. 呼吸深长、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味。4. 头晕、头痛、神志模糊、嗜睡及极度乏力应对措施尿中出现酮体,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危险信号,应该速去医院或及时与医生联系。但在去医院之前和去医院的过程中,患者不能坐着等医生治疗,而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件事:1. 继续原有胰岛素注射,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胰岛素注射。2. 大量饮水,以淡盐水最佳。3. 停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 (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4. 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预防1. 不要迷信偏方偏药而终止正规胰岛素治疗2. 坚持有规律的饮食,严格控制高脂食物,避免碳水化合物量过少,预防饥饿性酮症。3. 坚持运动和药物治疗4. 积极预防感染,尤其是急性感染5. 及时处理各种应激情况,避免高度精神紧张。生病、应激等情况发生时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并调整治疗6. 坚持必要的血糖和尿酮体监测,血糖持续高于13毫摩尔/升,应该测尿酮体7. 胰岛素用量应根据饮食和活动情况适时加减,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随意中断胰岛素治疗8. 患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及分娩时要高度警惕发生酮症酸中毒,并经常与医生保持联系。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由于感染、药物或应激诱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常形成较严重的高血糖。血糖一般在27.8~33.3毫摩尔/升,甚至高达55.5~138.8毫摩尔/升.极度的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导致严重脱水,并且水、钠、钾等电解质通过尿液大量丢失。由于细胞外液持续性高渗状态,使细胞外液转移,造成严重的细胞内脱水,脑细胞脱水可发生昏迷。所以我们要严格监测血糖。专家提醒凡是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的因素,均能诱发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多由于胰岛素应用中断或不足,或胰岛素失效;2型糖尿病则常常与各种应激状态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