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佝偻病发生率已经大为降低。但是,在近期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这个疾病认识不清,部分宝宝维生素D不足甚至出现了佝偻病激期的表现,亟需纠正大家在婴幼儿养育中的认识误区。佝偻病,英文名称为 rickets,是指因营养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婴幼儿骨矿化不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大、鸡胸、漏斗胸、肋骨凹陷、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等表现。最常见病因是维生素D补充不足、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不良等。造成的主要结果是骨矿化不足、骨头软、容易骨折、弯曲、形成特殊的骨性结构(见下文佝偻病激期、后遗症期临床表现)。临床上,我们将佝偻病分为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四期。1初期:常表现为易激惹(婴儿容易哭闹且不容易哄住)、烦躁、睡眠不安、夜啼、多汗(跟季节、进食、活动、哭闹等没有关系,比如安静状态下天气凉的时节)、枕秃。常见于6月龄以下婴儿,特别是3个月以下。以上表现不典型,医学上称为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这类症状与钙的生理功能有关系。2 活动期(激期):因为长时间骨矿化不足出现了骨质的异常改变。主要有以下骨质改变:2.1头部(1)颅骨软化——头骨摸起来像乒乓球一样、轻压就凹下去一块。这种情况最常见于 3—6月龄婴儿;6月龄后颅骨软化往往检查不出。但临床上,我也发现有些新生儿由于母亲维生素D或者钙补充不足出现颅骨软化的情况。(2)方颅——额骨、顶骨对称性隆起,颞部向两侧凸起,头顶部扁平呈方形,更重的情况可以有马鞍状、十字状头颅外形。(3)囟门闭合延迟——常在2.5-3岁仍未闭合。(4)牙齿——萌出延迟、牙齿缺乏釉质、软、易折、易龋齿。2.2 胸部:胸骨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1)鸡胸——像鸡胸脯一样、胸骨下段向前凸起。(2)漏斗胸——肋骨处像漏斗一样、部分骨质凹陷、周围平或者略隆起。(3)肋骨串珠——见于营养不良或者明显看出肋骨的宝宝,触摸时同一肋骨上有凸起的部分,像手串上的珠子。(4)肋膈沟——因肋骨骨质软,在膈肌附着处(胸骨剑突后、第6肋骨内面等)的骨头在膈肌收缩时(吸气)时胸骨剑突和第6肋骨向下凹陷。2.3 四肢(1)腕踝畸形——腕部和踝部明显膨大,像戴了镯子一样;见于6月龄以上婴儿。(2)下肢畸形:由于骨质软化关节松弛在重力作用下出现O形腿、X形腿。见于1岁后可站立的婴幼儿。2.4脊柱和骨盆宝宝学会坐以后,由于脊柱矿化不足引起脊柱后凸或者侧弯、严重者形成扁平骨盆。 2.5 其他非骨质表现:(1)活动期常有头软弱无力、坐、立、行大运动发育落后。(2)婴儿肢体软、肌肉松弛、青蛙腹。(3)条件反射形成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4)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5)贫血。3恢复期:经过及时诊治,纠正了营养缺陷、补充了相应的营养物质等侯症状有减轻、缓解甚至消失,血生化改变恢复正常。4后遗症期:由于长期骨矿化不足引起持久的骨质改变,比如鸡胸、漏洞胸、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甚至扁平骨盆。
正常健康儿童自出生后可以常规接种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比如早产儿、黄疸、先天性心脏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等原因常常导致本该及时接种疫苗的患儿不得不延迟接种。这可能给这些儿童带来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那么,具体哪些情况可以接种、哪些情况建议延迟接种疫苗呢?本篇分早产儿、新生儿颅内出血、黄疸、先天性心脏病、食物过敏、湿疹、哮喘、免疫缺陷、脑瘫、癫痫、热性惊厥(高热惊厥)、贫血、感染、肝病、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紫癜、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用丙种球蛋白、应用免疫抑制剂、白血病、实体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分类给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疫苗接种的专家意见。一、早产儿A按程序接种:体重>2.5kg早产儿,可按程序接种各类疫苗。母亲HBsAg阳性者,生后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日,1月后再按照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B暂缓接种:体重<2.5kg早产儿,待体重超过2.5kg再接种卡介苗。二、新生儿颅内出血A可接种:新生儿1、2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者,出血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B暂缓接种:新生儿期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明显脑软化、空洞脑等异常改变,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三、黄疸A可接种: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生命体征稳定者应正常接种乙肝疫苗。B暂缓接种:病理性黄疸需要查明原因时。四、先天性心脏病A可接种:无症状、心功能良好、生长发育良好、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3个月后复查心功能良好者正常接种各类疫苗。B暂缓接种:伴心功能不全、严重肺动脉高压、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需要专科评估有无合并免疫缺陷、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五、食物过敏A可接种:所有规划内疫苗。(蛋类严重过敏者应在医疗机构接种流感疫苗)B暂缓接种:食物过敏急性反应期(哮喘、荨麻疹等)或疫苗接种部位皮肤异常(如湿疹、特应性皮炎)。C禁忌接种:蛋类过敏者禁忌接种黄热病疫苗。六、湿疹可接种各类疫苗(应避开湿疹部位)。七、哮喘A按程序接种:哮喘缓解期且健康状况良好者。(对蛋类过敏者应谨慎接种鸡胚来源的麻风腮疫苗(MMR))。B暂缓接种:哮喘急性发作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者,激素停用1个月以上可接种疫苗。八、原发性免疫缺陷原则上可接种灭活疫苗,减毒活苗根据疾病有具体不同。1.1联合免疫缺陷A可接种:灭活疫苗。B禁忌接种:任何减毒活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OPV、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干细胞移植且停止对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1年以后可接种)1.2抗体为主的免疫缺陷A可接种:灭活疫苗(但效力下降);IgA缺陷或者特异性多糖抗体缺陷患儿除外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B暂缓接种:应用丙种球蛋白时。C禁忌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3其他免疫缺陷综合征(WAS、DGS、ATM等)A可接种:灭活疫苗。B禁忌接种:WAS、胸腺发育不全CD3+T细胞<500×106/L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1.4免疫失调性疾病A可接种:灭活疫苗。B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1.5先天性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A可接种:灭活疫苗;CGD和粒细胞缺乏可接种病毒类减毒活苗。B禁忌接种:细菌类减毒活疫苗。LAD和CHS避免病毒类减毒活疫苗。1.6固有免疫缺陷A可接种:灭活疫苗。B禁忌接种:卡个苗。IFNgamma和IL-12缺陷者禁忌所有减毒活疫苗。1.7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1型干扰素病、炎性小体缺陷等):同PID接种原则。1.8补体缺陷:可接种所有疫苗,特别强调接种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1.9拟表型PID:同PID原则。九、脑瘫可接种各类疫苗。十、癫痫A可接种:6月以上无发作者可接种所有疫苗。B暂缓接种:近6月有癫痫发作者。十一、热性惊厥A。可接种:单纯性FS、非频繁发作FS(半年内<3次,且1年内<4次)、既往无惊厥持续状态,本次发病痊愈后可接种各类疫苗,建议每次接种1种。B暂缓接种:复杂性FS,短期内频繁惊厥(半年内>=3次,且1年内4次),专科门诊就诊后决定。十二、贫血1缺铁性贫血A可接种:轻中度缺铁性血B暂缓接种:重度缺铁性血和(或)伴有肝脾肿大、心功能异常、合并感染等患儿2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可接种:轻中度贫血且无急性溶血B暂缓接种:重度、极重度血或有急性溶血表现者3失血性贫血暂缓接种,专科评估后再决定。十三、感染A可接种:急性感染痊愈后、中重度感染完全康复后可按计划接种各类疫苗。B暂缓接种:急性感染性腹泻暂缓口服减毒活疫苗;中重度感染疾病好转前。十四、肛周脓肿按程序接种各类疫苗;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用IPV,痤愈后加强免疫可用IPV或OPV。十五、肝病A可接种:慢性肝病轻中度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者可接种所有疫苗。肝硬化患者可接种灭活疫苗。B暂缓接种:急性肝功能昇常、肝病有出血倾向、肝衰患者暂缓各类疫苗。C禁忌接种:肝硬化患儿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前21d可接种减毒活疫苗,术前2d可接种灭活疫苗;Kasai术后轻中度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可接种各类疫苗;Kasai术后用激素者接种灭活疫苗。十六、肾病A可接种:不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病患者可接种各类疫苗;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缓解期可接种灭活疫苗。B暂缓接种: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暂缓各类疫苗接种。十七、自身免疫性疾病(SLE、JA、RA、SSS、MS、MG)A可接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缓解期可接种灭活疫苗。B暂缓接种:疾病活动期暂缓各类疫苗。十八、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A可接种:痊愈后可接种各类疫苗。B暂缓接种: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十九、IVIG使用者(川崎病、ITP、抗体缺陷为主的PID)A可接种:除含麻疹成分疫苗外的其他疫苗。B暂缓接种:推迟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至2g/kgIVIG8-9个月后。二十、应用免疫抑制剂A可接种:(1)利妥昔单抗治疗者末次剂量5月后接种灭活疫苗,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无需中断免疫抑制剂接种灭活疫苗。(2)孕晚期免疫抑制剂暴露婴儿按程序接种灭活疫苗、MMR和水痘疫苗。(3)母亲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母乳喂养儿,可接种各类疫苗,无需延迟。B暂缓接种:减毒活疫苗需暂缓接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或2mg/kg.d)治疗结束后1月、非生物制剂类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束后至少3月可接种减毒活疫苗。生物制剂类免疫抑制剂尚缺乏研究资料。二十一、白血病化疗A可接种:化疗结束后6月可接种灭活疫苗;化疗接受后12月免疫评估后考虑接种减毒活疫苗。B暂缓接种:化疗期间暂缓所有疫苗。二十二、造血干细胞移植A可接种:移植后1年,免疫功能正常,可接种各类灭活疫苗;移植后2年,无慢性GVHD,停用免疫抑制剂3个月,专科评估免疫功能正常,可接种减毒活疫苗。B暂缓接种:慢性GVHD、免疫功能不正常者暂缓各类疫苗。二十三、实体器官移植A可接种:术前若无接种禁忌应尽可能多接种各类疫苗。术前4周以上接种减毒活疫苗,术前2周以上接种灭活疫苗。术后1月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木后6月可接种各类灭活疫苗。B暂缓接种:长期使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术后6月专科评估后决定是否可接种水痘疫苗。C禁忌接种:术后禁忌除水痘疫苗外的其他减毒活疫苗。二十四、遗传代谢病A可接种:高苯丙氨酸血症(包括苯丙酮尿症)、生物素治疗的生物素酶缺乏症和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左卡尼汀治疗的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中链酰基辅A脱氢酶缺乏症病情稳定者、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病情稳定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病情稳定者、GMI神经节苷脂沉积症病情稳定者、Krabbe病病情稳定者,糖原累积症(接种后注意监测血糖)可接种各类疫苗。B禁忌接种: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异戊酸血症、戊二酸血症1型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根据评估情况具体决定。C需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者;除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其他氨基酸代谢病如酪氨酸血症、尿素循环障碍、枫糖尿症、有机酸血症(见上面)、其他糖原累积病、线粒体病、戈谢病等需专科评估后再决定。二十五、巨细胞病毒感染A可以接种:巨细胞病毒感染无临床症状者;有后遗症但无CMV复制者。B暂缓接种: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临床症状者;有后遗症且有CMV复制者。专家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儿童免疫与健康联盟。
2019-2020是新冠病毒肺炎开始之年。去年此时国内疫区医疗挤兑的情况尤历历在目。多亏了党中央和政府应对有力,全国人民令行禁止,2个多月后国内疫情得到扭转。 但这个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是飘散在空气中、依附于物品表面的,传播性广,像流感等RNA病毒一样,抗原漂变,变异性快且大,原来有效的疫苗和抗体、药物效果难测。 2020年12月,西欧、南非、北美发现了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更强,预测1.36?(较原来强0.5倍左右)。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第一批疫苗接种。 2020-2021注定是变异的新冠病毒与已研发疫苗的有效大范围接种的矛盾之年。变异的病毒之矛与疫苗有效性之盾。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体质。特应性体质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特应性皮炎、IgE显著升高。AD、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是儿童特应性体质三联征。AD在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表现。典型临床表现:1)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及四肢伸侧。2)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3)瘙痒和干皮症。4)抓痕、炎性皮损(红斑、斑疹、水疱、渗出、脱屑)、苔藓样变,往往各种皮损共存。5)特应性标志——干皮症、Hertoghe征、掌纹征、白色划痕。不典型表现:毛周隆起(59.6%,多见于躯干部)、眼睑湿疹(50%)、耳廓/耳后/鼻孔下裂隙(47.3%,有诊断价值),口角唇炎(26.1%,儿童期和冬季常见)、外阴湿疹(8.6%)、乳头湿疹(7.1%,可靠诊断标准)、指尖湿疹/特应性冬季足(2.8%)、白色糠疹(2.5%)、银币样湿疹(1.1%,有诊断价值)、甲沟湿疹(1.3%)、痒疹(1%)、丘疹性苔藓样疹(1.2%)。治疗(一)寻找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食物、汗液刺激、物理刺激、环境因素、感染、情绪、搔抓。(二)修复皮肤屏障并保湿1.清洁沐浴:使用无刺激和低敏清洁剂,水温32℃~37℃,5min。2.润肤剂:足量、多次(每日≥2次)。(三)外用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选中弱效,每周2次主动维持治疗。2.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1%吡美莫司乳膏、0.03%及0.1%他克莫司乳膏)。(四)AD系统性治疗1.抗组胺/抗炎症介质治疗2.抗微生物治疗(细菌/病毒)3.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慎)4.光疗:AD二线治疗,适用于≥12岁,慢性、瘙痒性、肥厚性皮疹。5.生物制剂(暂不建议)6.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如尘螨变应原7.中医中药(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儿童怎样接种疫苗?缓些天接种可以吗,有没有影响?哪些是必须及时接种的,哪些又是可以延迟接种的呢?——现转载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的专家文章以给家长释疑解惑。(著作权及版权归作者所有)
1. 新生儿沐浴时应选择不含皂基、致敏性香料、高致敏防腐剂的中性或弱酸性液体洗涤剂。2. 新生儿润肤剂选用不含易致敏性香料、染料、酒精和易致敏防腐剂的润肤剂更安全。一般秋冬季选择润肤膏,春夏季选择润肤霜或润肤乳。使用最好在沐浴后5分钟内使用,因为湿润皮肤上涂抹润肤剂效果更好,每12小时一次或按需使用润肤剂。
(一)新生儿抚触定义:是指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各部位皮肤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和按触,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有效促进新生儿生理和情感健康发育的方法。(二)抚触前准备1.环境准备:房间温度26℃~28℃;可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有助于母亲和新生儿放松。2.物品准备: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润肤剂、毛巾、尿布、干净衣服等;3.人员准备:操作者取下手表、戒指等,按照手卫生方法洗净双手;在掌心倒少许润肤剂并轻柔揉搓温暖双手。(三)操作步骤1.头面部(1)新生儿仰卧,操作者用双拇指指腹自额部中央向两侧推至太阳穴处;(2)双手拇指指腹自新生儿下颌中央向上推至耳前划出微笑状;(3)其余四指指腹自新生儿前额发际向后推至耳后。2.胸部双手放在新生儿两侧肋缘,用右手掌的小鱼际肌向新生儿的右斜上方划向右肩部,复原;左手同样方法进行。抚触时应避开乳头。3.腹部右手四指指腹自右上腹划向右下腹;自右上腹经左上腹划向左下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划向左下腹。避开脐部,两手可交替进行。4.上肢(1)双手握住新生儿一侧手臂,自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和搓揉;(2)用四指按摩新生儿手背,拇指从新生儿手掌心按摩至手指尖;(3)同法抚触对侧上肢。5.下肢(1)双手握住新生儿一侧下肢,自股根部至踝部轻轻挤捏和揉搓;(2)用拇指从新生儿脚后跟按摩足心至脚趾;(3)同法抚触对侧下肢。6.背部新生儿俯卧,操作者用四指指腹由背中线向两侧按摩,由上至下;用手掌自新生儿枕部至腰骶部按摩。注意事项:1.抚触时间应选择在新生儿沐浴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喂奶之间,清醒、不疲倦、不过饱、不饥饿、不烦躁时;2.每日抚触1~2次,每次10~15分钟;3.抚触时应动作轻柔,力度适当;4.抚触中如新生儿出现哭闹、肤色异常、呕吐等应暂停抚触,经过安抚没有好转,则应完全停止抚触;5.抚触传递爱和关怀,应通过目光、语言等与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6.抚触过程中指导母亲亲自操作并掌握规范的手法,以便回家后继续为新生儿进行抚触。
脐部护理1.分娩过程、断脐严格无菌操作。2.保持脐带及其周围清洁干燥直至脱落。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擦干,不涂消毒剂。3.护理每个婴儿前洗手,动作轻柔。4.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或盖清洁、松大的衣服;尿布要低于脐带。5.如有尿、粪污染,用清水清洁,让其自然干燥。6.观察感染征象: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7.脐带观察与护理每日1次,直至脱落,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离。臀部护理1.清洗臀部a.用湿纸巾清洁臀部皮肤,女婴从前向后清洁臀部;b.大便后使用婴儿沐浴液或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湿巾轻柔清洗臀部,注意会阴、腹股沟和皮肤褶皱处;c.擦干皮肤;d.必要时涂护臀霜(建议含氧化锌);e.包裹尿布,注意松紧适宜。2.根据新生儿情况,按需更换一次性尿布,一般情况下白天每1~3小时换一次,晚上至少换1次3.最好用吸水性强的一次性尿布代替布尿布。
新生儿皮肤特点足月儿出生时身体有胎脂(一种包含从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脱落的毛、羊膜脱落细胞和水,看似白色膏状物,妊娠17~20周开始产生,妊娠36~38周胎儿皮肤胎脂最厚,40周时胎脂主要在皮肤褶皱处)。早产儿皮肤更薄,孕周越小皮肤越薄,看似透明甚至呈凝胶状,由于血管接近皮肤表层,皮肤呈现红色或紫红色,而且皱褶、胎脂都较少;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性都比足月儿差。新生儿体表面积大,出生后皮肤pH值由碱性转变为酸性(pH5.1),皮肤上菌群与分娩方式有关,随着长大皮肤菌群差异消失。新生儿皮肤护理注意以下几点:1.保暖2.胎脂处理——不必一次处理干净,没有吸收的胎脂可在第2天洗澡时去掉。3.沐浴,生命特征稳定后,通常每日或隔日1次即可,选择无泪配方、中性或弱酸性沐浴液。4.环境温度,应在24~26℃,沐浴时水温38~40℃(准备沐浴水时水温稍高要39~41℃);母婴同室空气新鲜,上下午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通风时注意母婴保暖,沐浴时关闭门窗。5.观察新生儿皮肤内容:皮肤颜色、有无皮损、皮肤弹性、是否湿润有无干燥脱皮,粘膜有无充血、分泌物、色素异常,褶皱部位有无皮肤异常,脐部有无红肿、出血、分泌物、赘生物、脐带有无脱落,臀部情况有无红臀皮损等。6.护理皮肤用品,使用新生儿专用的对宝宝眼睛无刺激的沐浴液,沐浴后使用婴儿专用润肤露为皮肤保湿。7.新生儿衣物,衣着应纯棉浅色,不使用带子扣子,缝合处宜平整,清洁衣物用婴儿衣物专用清洗剂。8.婴儿用物要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儿童口腔疾病抗生素应用指南2014美国儿童口腔学会2口腔外伤根据伤口清洁程度:面部撕裂伤可能需要局部抗生素;口腔内撕裂伤伴有外部细菌感染、开放性外伤、关节损伤需要抗生素,抗生素疗程往往至少5-7d。2牙髓炎/根尖周炎/窦道引流/局部口腔内肿胀急性牙髓炎如果局限在牙髓或其临近组织可不用抗生素,但如果不局限或者出现全身症状,需要抗生素治疗。非牙源性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牙源性急性面部肿胀因牙齿原因引起的面部肿胀或面部蜂窝织炎应给予重视,绝大多数情况给予及时牙外科干预是必要的。青霉素类是首选,可联合甲硝唑。2牙创伤恒牙门齿撕脱伤应给予抗生素,四环素(BID*7d)是最合适的,但对于年龄小的儿童可用阿莫西林替代,局部抗生素应用可能有利于牙髓再血管化。但是乳牙撕脱无需抗生素。合并软组织伤时需要抗生素。2儿童牙周疾病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炎无需抗生素;但是进展性牙周病需要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要机械清创术者需要抗生素。2病毒性疾病如原发性疱疹性齿龈炎不需要抗生素,除非继发细菌性感染。2唾液腺感染细菌性腮腺炎(院内感染静脉用抗生素、社区感染口服抗生素)、细菌性颌下腺炎需要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