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家人出现咳嗽、咳痰时,我们觉得很焦心,着急把咳嗽止住,甚至自行前往药店买一些镇咳药。但是,咳嗽一定需要止咳吗?不一定哦。1.什么是咳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咳嗽。咳嗽是一种反射性的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管内异物。2.咳嗽的原因有哪些?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引起咳嗽的原因。此外,气管内异物也会引起剧烈的咳嗽。哮喘、胃食管反流病、心功能不全、肺部肿瘤、肺栓塞、服用部分药物(如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的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等也会引起咳嗽。3.咳嗽都需要止咳吗?既然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动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排出痰液、异物,使呼吸道更加通畅,因此,大部分的咳嗽是不需要应用镇咳药物的。相反,在一些咳嗽反射弱的老年人群,气道痰液排出不畅,更容易引起肺炎,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会鼓励老人多咳嗽、咳痰,只有痰液排出了,肺部炎症才能好得更快;部分老年人,食物呛入气道后,因咳嗽反射弱无法咳出,导致食物进入下呼吸道,从而出现吸入性肺炎。由此可见,咳嗽真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呀。但是,对于部分气道反应过高的人群,即使气管内没有异物,也没有痰液,还是不停地咳嗽,大多是干咳。这个时候,会带来人体的不适感,可以应用镇咳的药物缓解症状,当然还得结合病因应用一些抗炎、减少气道高敏感性的药物,或者其他针对性的治疗。由此可见,当出现咳嗽时,不一定都需要止咳治疗。如果有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咳嗽的原因,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畅快呼吸!2024年12月9日
63岁的王大爷,这几天一直肚子疼,自己买了点胃药吃,却一直不好。有几天没见王大爷下来遛弯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心绞痛住院了。咦,肚子痛不是胃肠道的病吗?怎么会是心绞痛呢?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说的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类型。如果心脏缺血持续得不到缓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原来啊,冠心病、心绞痛的表现多种多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前胸疼痛或憋闷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及左前胸,多与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相关,多持续3-5分钟,休息或服药后可以缓解。2. 左肩部和左上肢疼痛:部分心绞痛会放射至左肩部、左手臂、左手指,表现为左肩部、左上肢的疼痛、酸沉感等不适,多与活动、情绪激动等相关,休息后缓解。3. 上腹痛:心脏下壁的缺血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上腹痛、恶心、呕吐等。4. 颈部、下颌、咽喉部不适:部分心绞痛可向上放射至颈部、咽喉部、牙周等,表现为这些部位的不适,部分表现为颈部紧缩感、咽喉部哽咽感、牙周疼痛等。5. 其他表现:老年患者症状可不典型,可表现为出汗、乏力等非特异症状。这下,我们多方面了解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如果再有上腹疼痛,除了关注消化道的疾病,也要警惕是否为冠心病的表现,及时就诊。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朋友,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朋友,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尽快恢复健康快乐生活。 2024-11-16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慢性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患病率更高达80%。有些人觉得便秘是小病,无所谓,不予重视。其实不然,对老年朋友来说,大便排出不畅时,过度屏气会增加腹压,同时血压也会升高,可以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猝死等;长期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粪便长期滞留肠道,致癌物质排出不畅可增加肠道肿瘤的风险。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老年人便秘呢?1.饮食调整。便秘与膳食纤维减少及水的摄入减少有关,因此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量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建议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大豆、香蕉、麦片等。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温水,建议每天饮水量1500-2000毫升;但是合并心肾功能不全、水肿等疾病的老年人,需结合专科医师的意见,适当减少饮水量,以免引起上述病情加重。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的老年人,建议尝试在晨起或餐后半小时内上厕所,并养成每天定时排便1-2次的习惯;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3.适当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拳操、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一般推荐运动量为30-60分钟/天,至少2次/周。平卧或坐位进行腹式呼吸运动,可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肠壁蠕动。老年朋友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注意安全不跌倒,以不感觉劳累为宜,避免久坐。4.充足的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尽量不要打乱原有的作息时间。5.腹部按摩。用手的大小鱼际在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10-15次,每天早晚各一次,可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特别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可起到一定的作用。6.药物干预。对于3天以上仍不排便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干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朋友,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温和安全的促动力药物、补充益生菌,或者口服乳果糖等缓泻剂。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老年人肠道动力减弱等因素,对于大部分老年人,缓和的通便药需要规律服用一段时间,一些老年人甚至需要长期服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便排出就停药”是不可取的。7.生物反馈治疗或手术治疗。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出口梗阻型便秘,应用生物反馈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对于顽固性重度便秘,在专业医师评估后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慢性便秘的原因也更为复杂;因此出现长时间便秘时,建议医院就诊,正规诊断,科学治疗,尤其需要与结直肠肿瘤引起的排便困难相鉴别。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希望老年朋友“大便一通,浑身轻松”。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它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以至肿瘤。其典型症状为反酸、反食、烧心、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也可以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吸入性肺炎、非心源性胸痛、反流性咽喉炎等食管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而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因此改变生活方式尤为重要。1、减轻体重:肥胖会增加胃内压和食管内压力梯度,同时食道的清除功能也会下降,胃排空减弱;因此肥胖患者建议减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kg/m2。2、改变睡眠习惯:睡觉时最好抬高床头约15-20°角,睡觉前三小时避免进食。3、戒烟、限制饮酒。4、避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薄荷、洋葱、大蒜等。5、避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黄体酮、茶碱、安定等。6、减少引起腹压增高因素,如便秘、穿紧身衣、长时间弯腰劳作等。7、此外,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应避免进食高脂食物,尽量减少进食过酸或过填的食物;避免进食过饱,每次进食最好在七八分饱;进食之后至少0.5-1小时应保持身体上半身的直立状态(可坐位或占位),促进食物向下蠕动,忌进食后立即躺下。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再结合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在维持治疗时尽量减少用药剂量,提高生活质量。相信通过你我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远离烧心、远离反酸!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出现的问题,老人跌倒将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和死亡的首位原因。跌倒造成的骨折,尤其髋部的骨折,造成老年人卧床、失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甚至成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造成跌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肌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又称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骨骼肌疾病,是指因增龄造成的骨骼肌含量减少,同时存在骨骼肌力量和躯体功能的下降。俗话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并不科学,应该提倡“千金难买老来肉(肌肉)”。临床上通过肌肉量、肌肉力量、躯体功能等来诊断肌少症。在家里,老年朋友可以自行做一下肌少症的初步筛查:一种方法是应用软尺测量小腿围(小腿最粗的位置),如果女性<33cm,或者男性<34cm,就应该警惕肌少症了;另一种方法是,用自己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环扣,形成一个指环,在小腿垂直于地面的角度,用自己的指环环扣小腿最粗的位置,如果环扣住以后仍有较大的空隙,也提示肌肉含量可能不足。肌少症如何预防和改善呢?预防大于治疗,主要依靠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1. 营养处方:在保证日常充足热量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尤其乳清蛋白、酪蛋白等优质蛋白,也可以多进食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1.2-1.5g/Kg体重。当老年人因口腔牙齿原因、消化吸收不良等原因,进食量不足目标量的80%时,建议补充高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D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高抗氧化素含量的口服营养补充剂,推荐每天摄入量400-600Kcal/d。2. 运动处方:推荐肌少症患者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并同时联合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常见的抗阻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小哑铃、沙袋或矿泉水瓶等对目标肌群进行负重训练,最简单安全易行的抗阻训练就是使用自身体重进行负重练习。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上下楼梯、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老年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贵在坚持,居家期间也应坚持锻炼。家里有老年人的朋友,按照以上方法筛查并帮助积极预防吧!
好多朋友在体检中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多没有症状,但是其对人体的损害可能是全身的。因此,无症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需要治疗的,而且需要高度重视。 我们先来谈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般治疗,主要是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实用的,通过大家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哦! 1.健康饮食,调整饮食结构 适当控制膳食热量的摄入,建议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膳食。简单来讲,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饮食。限制含糖饮料、糕点和深加工的精致食品。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控制晚餐摄入食物量,尤其是晚餐主食的量,睡前坚决不加餐。严格戒酒。但是对于营养不良者,是需要增加营养的,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要保证。 2.体育锻炼 避免久坐少动,建议选择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锻炼。行走、慢跑、游泳都可以,健身器材的锻炼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每周5次。体育锻炼需长期坚持哦! 3.减肥 对于超重、肥胖的人来讲,这是很重要的。一般需要饮食、运动等坚持6个月以上,至少降低原体重的3%-5%有逆转单纯性脂肪肝的作用,降低7%-10%可降低转氨酶的水平。减肥要循序渐进哦,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