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雷医生门诊预约方法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心研所心外科147诊室 面诊需要把手头有的全部资料带上(包括但不限于):出院小结,门诊、住院病历,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常规、INR值等 一、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预约方法 浏览器输入:广东省人民医院首页左边,有上图的所示,输入医生名字“黄焕雷”——点击我要预约 二、预约挂号方法 可以通过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省医通APP、“翼健康”,在里面搜索“黄焕雷”,可以预约挂号2周内的号源,个人的号源比较难挂,需要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关注号源情况。 三、协和高级门诊预约 通过协和门诊预约,提前电话协和门诊预约020-83874283。协和门诊的挂号费贵些,但就诊快,检查当日能完成。 四、好大夫预约加号方法 点击我的好大夫网站(https://huanghuanlei.haodf.com/)——点击“预约挂号”或者“加班门诊” !注意说明:此方法仅作为加号,预约加号通过后,直接到我的诊室(心研所心外科147诊室)找黄焕雷医生本人,出示给医生看好大夫加号的凭据,拿到医生本人手写加号条后,才到护士导诊台挂号报到。 快速节省时间,预约检查的方法: 在我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做心脏彩超需要提前预约,最好以前一个月预约。 先在工作日下午2:30-4:00,电话(020-83827812转10112),预约心脏彩超,同时预约好同一时间段的门诊医生,方便开检查单就能当天做检查,避免奔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比如:预约某医生门诊x年x月x日上午9点-10点,则尽量提前一个月并将心脏彩超的预约时间也安排在同一天的上午9点-10点,这样就可以先到门诊开好检查单,当天立即做检查,就可以拿结果再回诊间就诊。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踏歌前行,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个甲子的岁月中,令人心动的故事、一些精彩的瞬间,历经风雨洗礼弥久历新。让我们记下这些事,这些人,记下所有热爱心血管病事业、献身心血管病事业的人的火热人生! ——心研所60周年题记 黄焕雷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成人一区主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心脏微创手术正在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未来心脏外科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心外科成人一区主任黄焕雷游刃有余用好一个小小胸腔镜,在心脏微创外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黄焕雷博士毕业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师从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肖学钧教授,2004年-2005年曾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黄焕雷擅长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尤其瓣膜的微创修复手术。每年主刀完成心脏手术近450,其中各类微创心脏手术近300例,全胸腔镜微创二尖瓣修复近100例。对于老年重症不适合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黄焕雷医生大胆采用TAVI技术,心脏不用切开不用停跳便可完成瓣膜手术,为老年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治疗方法。2019年主刀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例妊娠期孕妇的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这是国内微创技术在孕妇这类特殊患者的首次应用,术后母子平安。 心脏术后远期重度三尖瓣反流一直是困扰瓣膜外科的难题,如何进行手术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棘手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黄焕雷和心外科的同事们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该类患者。这种方法克服正中再次开胸,获得了国内外的肯定和认可。2018年5月,黄焕雷代表医院和科室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胸心外科领域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2018AATS,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成为国内少数几个登上这一顶级会议讲台的中国医生之一。有关这一新技术的学术论文,已发表于胸心外科领域具有很高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和国内的《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来自中国的先进经验。这一先进手术技术获得了2018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新技术一等奖。 黄焕雷在美国心外科学术会上宣读其学术成果。 在做好手术的同时,黄焕雷还特别注意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治疗,患者手术之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好。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开展血液管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实现了无输血心脏外科手术,避免了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并降低了医疗费用。这一课题获得了2015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新技术二等奖。 除了为病人做好手术,黄焕雷特别重视对年轻医生的传帮带和对边远地区医院的帮扶工作。每年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多名。2014年是黄焕雷医生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夏天,在医院的组织下,他担任医疗组组长,和心研所周成斌、张建军、肖营凯、朱伟、卢嫦青、凌云组成7人援疆医疗队,到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柔性援疆工作。他们克服困难完成高难手术近50例,与当地同事一起开展了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技术、全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等多项新技术,这些都是南疆地区首次开展的新技术。他作为队长提出“分三步走,实现两个角色转换,达到一个主要目的”的工作方案,实现了让喀地一院心胸外科团队能完全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目的。 2014年黄焕雷任队长帮扶对口医院发展心脏外科技术。 黄焕雷指导新疆医生做手术。 黄焕雷参与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国内第一例国产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这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在老一辈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黄焕雷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青年心血管外科专家。他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协会会员(Member of ISMICS),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秘书,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心脏病与妊娠》《体外循环新进展》《心脏辅助循环》等专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2016年度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曾获评“岭南名医”“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 文章转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
直播时间:2021年09月28日18:58主讲人:黄焕雷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
直播时间:2020年09月23日20:27主讲人:黄焕雷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
八旬老伯生物瓣膜衰败 省医实施“瓣中瓣”置换术救命 2020-06-25 12:18:32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臧鑫) 马伯(化名)在1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实行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在两个月前,他体内的生物瓣膜由于“寿命到期”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撕裂,导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如今年逾八旬的他无法再承受传统手术开胸这一对身体创伤大的手术方式,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为他进行了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新技术,不需拆瓣、不需要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顺利完成换瓣膜置换手术。 生物瓣膜寿命有限,患者需再次手术 “对于换了生物瓣膜的患者来说,做过手术的心脏产生疤痕和粘连,再次手术取出瓣膜对心脏的损伤更大,出血更多,体外循环对于肺部等器官的损伤也更大。”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瓣膜与微创心脏外科主任黄焕雷指出,人工生物瓣膜衰败一直以来都是心脏外科的技术难题,按照现有的工艺水平,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多在10-15年(钙化和退化的过程)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年龄增大和身体素质的下降也为再次手术换瓣带来更多困难,高龄患者更是难以耐受传统手术对于心脏的打击。 如今,越来越多患者的寿命超过了生物瓣膜的“寿命”,同时也为心脏外科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多这类患者的年龄在75岁以上,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人较多,难以耐受传统的再次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但药物保守治疗,又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马伯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15年前,老人家就因为瓣膜病变做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身体一直硬朗。但两个月前,开始出现明显的胸闷不适症状,上两层楼就气喘吁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心脏彩超结果显示,马伯体内的生物瓣膜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撕裂,导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 不需拆瓣,“瓣中瓣”技术可在瞬间换瓣 考虑到马伯的身体条件无法承受传统的再次开胸体外循环手术,经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心内科、心脏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反复讨论和会诊,最终决定为马伯实施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 黄焕雷主任介绍,手术采用左侧胸腔入路,皮肤切口长度仅4厘米,并且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心脏停跳。暴露心脏后,在心尖部做一个穿刺点,利用导丝和导管完成心腔内的操作。 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拆除原来的生物瓣膜,操作复杂、耗时很长,“瓣中瓣”技术则不需拆瓣,直接在X线引导下将支架瓣膜输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释放,几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换瓣”操作。术后超声显示新的支架生物瓣膜植入位置满意,无瓣周漏,功能好。 据了解,此前该院已可成功完成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手术,这是该院自主完成的首例超高龄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手术2天后,马伯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回普通病房,随后顺利康复出院。 “新技术避免了再次开胸分离的损伤,避免了体外循环对心脏及全身多脏器系统的打击。传统开胸手术需要6、7个小时,而采用‘瓣中瓣’技术不到2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出血量不超过50毫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效果确实,将为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黄焕雷主任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瓣中瓣’技术可多次应用,目前国内外已有应用两次的患者。”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心外科已累计完成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7例,患者均顺利康复。
南方都市报 南都健康联盟 2020-06-26 12:10 在胸壁上开一个小孔,就能在心脏不停跳,不开胸劈骨动大刀的情况下,为年过八旬的老人进行二尖瓣(左心室的“大门”)。传统意义上的心脏手术,也能通过细小切口来完成手术。日前,广东省医心外科成功为一名八旬高龄患者进行了极小手术创伤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第二天就脱离呼吸机。 用了15年的“左心室大门”坏了 ,再换时老人已八十高龄 今年81岁的马老爷子近日住进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病房。 早在2005年,老人家就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瓣膜病变,做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身体一直硬朗。但这个生物瓣膜经历了15年的耗损,早已过了使用年限。 两个月前,马老爷子开始出现明显的胸闷不适症状,上两层楼就气喘吁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心脏彩超结果显示,老人体内的生物瓣膜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撕裂,导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人工生物瓣膜衰败一直以来都是心脏外科的技术难题。按照现有的工艺水平,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多在10-15年之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健康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患者的寿命超过了生物瓣膜的“寿命”,同时也为心脏外科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类患者的年龄通常在75岁以上,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人较多,难以耐受传统的再次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但药物保守治疗,又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广东省人民医院瓣膜及微创心脏外科主任医师黄焕雷表示道。 黄焕雷主任在为老人操作手术,传统的手术刀,变成了极小创口的导管 心尖尖上扎个小孔 将新瓣膜从这输送到指定位置 经过心脏外科、心内科、心脏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反复讨论和会诊,最终决定为马伯实施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 手术由、黄焕雷主任主刀完成。手术采用左侧胸腔入路,皮肤切口长度仅4厘米,并且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心脏停跳。暴露心脏后,在心尖部做一个穿刺点,利用导丝和导管完成心腔内的操作。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拆除原来的生物瓣膜,操作复杂,耗时很长。 “瓣中瓣”技术则不需拆瓣,直接在X线引导下将支架瓣膜输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释放,几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换瓣”操作。术后超声显示新的支架生物瓣膜植入位置满意,没有出现渗漏,功能非常不错。 第2天,老人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回普通病房,术后顺利康复出院。 黄焕雷表示,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新技术获得医院的批复后,今年以来,心外科已累计完成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7例,全部患者均顺利康复。 经过微创手术,马老爷子很快就解决了心脏问题,而且能极小创伤的快速出院。 “这一技术避免了再次开胸分离的损伤,避免了体外循环对心脏及全身多脏器系统的打击。传统开胸手术需要6、7个小时,而采用新技术1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出血量不超过50毫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效果确实,将为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臧鑫 通讯员 供图 编辑:王道斌
by 信息时报 | 2020-06-27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臧鑫) 传统心脏手术中,主动脉瓣置换需要在胸部正中打开15~20cm的切口进行手术。出于这种开胸手术的畏惧,年轻的唐女士(化名)发现风湿性联合瓣膜病1年余以来,迟迟不敢接受。随着病情的进展,她求医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该院心外科瓣膜与微创心脏外科主任黄焕雷为她完成了全国首例全胸腔镜下微创双瓣置换手术,创口仅有4cm,术后4天就得以康复出院。 恐惧开胸病情拖延了年余 传统的正中开胸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由于需要正中锯开胸骨,因此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留下一条长达15~20cm的疤痕。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全胸腔镜下手术实现微创下通过电子屏幕的显示进行精细操作,免除患者开胸之苦。如今,在全胸腔镜下对于各种类型的二尖瓣、三尖瓣病变进行外科矫治已经非常成熟,但主动脉瓣由于其位置特殊,难于显露,一直被视作全胸腔镜手术的“盲点”。 年轻的患者唐女士发现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已有1年余,因对开胸手术的畏惧心理,一直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近半年来,她胸闷气促的症状越来越重,日常生活工作都受到的严重的影响。唐女士在网上了解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可以做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慕名前往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唐女士患有重度二尖瓣狭窄,中度主动脉瓣返流,重度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高压,需要同时置换两个心脏瓣膜。 “对于年轻的女患者来说,手术后留下的疤痕大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微创手术对身体的损伤也较小,对患者以后的工作生活影响也会比较轻,可快速康复。”黄焕雷表示,唐女士的病情涉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而全胸腔镜下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此前在国内未有先例。 5多个小时完成整个手术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目前已经开展了超过5000余例胸腔镜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黄焕雷逐渐摸索出胸腔镜下经右侧第三肋间外侧切口置换主动脉瓣的方法。 黄焕雷决定在全胸腔镜下为唐女士进行微创的双瓣置换手术。他介绍,手术采用经典的“三孔法”,为了更好地暴露主动脉瓣,选取右侧第三肋间切口作为主操作口,长度仅为4cm,首先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切除并置换主动脉瓣。 由于二尖瓣和三尖瓣手术的标准切口应该位于第四肋间,从第三肋间操作具有更大的难度,凭借大量手术经验与技巧,黄焕雷成功通过第三肋间切口同期完成了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和三尖瓣人工成形环植入。据悉,在全胸腔镜下置换主动脉瓣为全国首例,全胸腔镜下同时切除并置换两个心脏瓣膜也属全国首例。 历经5多个小时,唐女士的手术顺利结束。手术当晚就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仅4天即康复出院,住院时间比传统的开胸手术缩短3天以上。 “除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单纯的主动脉瓣病变的老年患者应用这种手术能更大获益。”黄焕雷主任表示,目前该院已完成近10例全胸腔镜下微创主动脉瓣置换和双瓣置换手术,拓宽了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征,使更多患者免于正中开胸手术的痛苦。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全国各地医护驰援武汉,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作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心血管手术中心之一,面对心血管领域“等不起的病”,争分夺秒,绝不停摆! 发病:发热+严重心衰肺水肿+外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心脏感染 4个多月前,53岁的王伯因肥厚性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损害于某知名三甲医院心外科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出院仍间断出现发热、气促、胸闷,一周前因气促加重,伴咳嗽咳泡沫痰,端坐呼吸,因病情危重,原手术医院不敢接收,家人将他送到我院急诊,被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人工瓣膜术后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周脓肿,重度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瓣及左室流出道巨大赘生物致重度阻,新冠肺炎待排”。 难题1:瓣膜急症碰上防疫期当前广东省进入公共卫生应急一级响应,一切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影当中。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省级定点收治重点医院,医务人员取消春节休假奋战在防疫一线。省医心外科各专业组时刻待命,为急危重症心脏病人做好保障。像王伯那样躺在急诊抢救室的危重病人并非“没人管”。 心外科总住院医师紧急会诊后,将病人情况向值班的瓣膜专业组黄焕雷主任医师汇报,由于患者有发热病史,急诊胸部CT提示“心衰肺水肿与新型肺炎鉴别”,虽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临床症状和胸部CT检查不能排除。怎么办?在我院医务科杨坚的统一协调下,连夜组织急诊科、放射科、院内新冠专家组半夜再次会诊,急诊科及时做好再次检查,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患者可以排除新冠肺炎,遂紧急收入心外科病房拟行急诊手术。 高风险、大隐患:再次手术,心内膜炎,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消耗,血小板只有4万,严重贫血,PT延长),同时合并严重心衰肺水肿、巨大赘生物、单侧肾脏;更主要的是患者合并有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心脏增厚接近正常心脏厚度的三倍,再次心脏停跳手术后,患者的心脏可能难于稳定地跳起来。 因为病情相当复杂,随时可能出现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心外科瓣膜专业组、心麻醉科、体外循环及心外ICU进行多学科会诊,并向主管医疗的郭惠明科副主任汇报。会诊意见很一致:急诊手术是唯一的出路,黄焕雷主任提出手术方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胸骨上段L型小切口行主动脉瓣周脓肿清除+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赘生物清除,麻醉、体外、手术室及ICU积极配合,各自把好关。 难题2:手术缺血!手术通知单成功开出,可此时血库又传来一坏消息:红细胞及血小板均无法保证! 这给心外科黄焕雷主任手术团队提出了更大的难题,病人是再次手术,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衰肺水肿、血小板明显减低、严重贫血、PT延长,不排除术后急诊肾衰需要透析,加重血小板消耗,没有血,患者手术难度及风险太大!黄主任更加坚定地选择微创手术方案以减少出血,术中体外循环应用血液回收机,尽一切可能节约用血,同时嘱咐家属积极互助献血。 我们都知道,这种再次心脏手术在无血的情况下,无异于“裸奔”,但如果不尽早手术,病人随时可能有不可逆转的生命危险。 手术过程曲折,有惊无险:患者已转回普通病房 术前准备就绪,黄焕雷主任亲自操刀,陈泽锐主治医师助手,按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微创”。 首先游离好右侧股动静脉,胸骨上段L型微创小切口,心包粘连极其严重,再整个手术团队密切配合下,顺利建立体外循环。 然而,意外发生了,我们术中探查发现,由于细菌侵蚀原人工二尖瓣,导致二尖瓣人工瓣架与自体瓣环分离,也就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术后瓣周漏,这个突发情况术前心脏彩超并未提示,由于位置深,暴露困难,想修补瓣周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旦无法修补,整个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将面临重大调整。 黄焕雷主任凭借多年丰富的外科经验,先仔细清除左室流出道巨大赘生物,艰难地完成二尖瓣人工瓣周漏修补,所有人长舒一口气。然而手术并未结束,更难的还在后头,由于患者心脏术后严重感染,主动脉瓣无冠瓣瓣环完全被细菌侵蚀,只留下残迹,行主动脉瓣缝合操作不仅困难,也极易导致术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此,我们如履薄冰,每一次进针都小心翼翼,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手术的主要操作。这时,我院输血科也传来好消息,经过输血科的努力,成功地为患者准备了珍贵的稀缺资源:血小板。 接下来的挑战是手术的最后一关:止血。在麻醉科、体外循环及器械护士的配合下,陈泽锐主治医师及助手稳扎稳打,快速而又艰难地跨过了止血这道坎,整个手术耗时五个多小时,病人安返ICU。 术后在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术后仅一天,王伯就顺利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第二天从ICU转回普通病房,目前病情稳定。同时我们也看到,我院的微创技术也显现独有的优势,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 心外科:疫情不影响我们的救治能力据专家透露,目前疫情尚未出现拐点,公众开始担心:心外科“等不起的病”是否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事实上,自春节至今,心外科各专业组每天都在积极收治急诊手术病人,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心脏移植、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先心病急症。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尽一切可能救治“等不起的病人”,在另一条战线中坚守。 心外科:陈泽锐 黄焕雷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
大家好!我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黄焕雷医生。 瓣膜病是心血管常见病种之一,之前如果需要手术治疗都是通过胸部正中做一个很长的大切口,创伤较大,术后病人恢复较慢;经过技术改造后,现在采用微创手术,只需在胸壁上打几个孔,最长仅3厘米左右,损伤小、病人恢复快,住院短,一般三至五天可以出院,出院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需时很短。 另外,很大部分病人瓣膜是可以修复的,不用换瓣,保留自己的瓣膜,也避免了术后长期吃抗凝药的风险。由于切口小、位置隐蔽,美容效果好,对年轻病人友好;对年老体弱者,由于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也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