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狭窄/闭锁的治疗外耳道狭窄/闭锁,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传导性聋,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等。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是耳科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系第1和第2鳃弓或第1鳃沟、第1咽囊及耳囊发育障碍所致,常伴有外中耳畸形,严重时可并发外耳道胆脂瘤,从而引起耳聋、耳鸣、耳痛及流脓。由于耳道、中耳等结构的发育异常,先天性外耳道畸形患者多有一定程度的传导性聋。后天性(获得性)外耳道狭窄/闭锁主因外耳道炎症、肿瘤、外伤及手术等引起,症状与先天性引起者类似,但因局部疤痕严重,修复更为困难。诊断和分类:颞骨HRCT为诊断必须,可作为外耳道狭窄/闭锁分类的依据(见下图):1. 外耳道狭窄:可伴颞骨鼓部发育不全、小鼓膜,鼓室可正常或发育不良。可为整个外耳道全部狭窄,覆盖皮肤健全。也可为软骨段和(或)峡部狭窄,而骨性外耳道正常。2. 外耳道膜性闭锁:外耳道部分发育,外侧部分为软组织充填,深部即鼓室外侧壁可见完全性闭锁板,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是依然存在。3. 外耳道骨性闭锁:外耳道软骨段由软组织充填,骨性外耳道由致密骨、松质骨或充满气房的气化骨代替,是小儿最为常见的外耳道畸形。 外耳道畸形分类A外耳道狭窄(冠状位);B外耳道膜性闭锁(冠状位);C外耳道骨性闭锁(冠状位);D外耳道狭窄(轴位);E 外耳道膜性闭锁(轴位);F外耳道骨性闭锁(轴位)治疗外耳道狭窄/闭锁治疗的考虑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耳道狭窄程度和是否有胆脂瘤形成。外耳道狭窄/闭锁患者,若不伴有胆脂瘤,可以在6岁后再处理,这个年龄颞骨气化已大部分完成,可以获得准确的听力结果指导术前评估,且此时患儿比较容易配合,术后护理相对简单。但如果在6岁前就已经伴有胆脂瘤形成,则应该尽早处理胆脂瘤,不再拘泥于6岁的年龄限制,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小胆脂瘤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和感染。若患者需施行耳郭重建手术和外耳道成形术两种手术,应先行耳郭重建术,再行耳道成形术,以免耳道手术的切口破坏耳郭周围的皮瓣血运,影响耳郭重建手术的成功率。术前应根据颞骨CT检查,明确乳突气化情况及中耳、内耳的发育情况;行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以了解听力损失、前庭功能情况。根据外耳道畸形的程度和听力受损程度综合决定手术方式。手术主要包括:1.外耳道成形+鼓室成型术;2.人工听觉植入,如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 Bridge,VSB)、BAHA、骨桥(Bonebridge,BB)、人工耳蜗等。最常规的手术方式,即外耳道成型和鼓室成型术。既在外观上实现了有耳道口的需求,同时价格较低,更为经济。然而不是所有患者都可行这类手术。目前广泛使用Jahrsdoerfer分级量表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条件和预后。2019年第32届Politzer协会年会暨第二届世界耳科大会上发布的国际共识建议Jahrsdoerfer评分≥7分,可考虑行外耳道成形术(评分愈高,术后听力提高机会愈多),6分及6分以下者则不建议手术。外耳道成形的手术径路可分为前方径路和经乳突径路。前方径路即经上鼓室鼓窦切开,优点包括重建的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乳突气房的开放,循上方的硬脑膜和前方的颞下颌关节窝作为标志,避免损伤锥区段走行异常的面神经;经乳突径路与开放性鼓室成形术相似。再造外耳道要比正常外耳道大,以减小术后发生外耳道再狭窄的概率,通常直径约1.5 cm。采用裂层皮片植皮覆盖听骨链和外耳道为最常用的方法。术后听力提高的效果会随着时间延长有所下降,总体来讲效果比植入Baha差。对于单侧外耳道闭锁/狭窄伴有对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以及不适合或不愿施行该手术的双侧外耳道闭锁、狭窄患者可以佩戴骨导助听器或行骨导式助听器植入。对于伴有双侧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应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提高听力。预后外中耳畸形相应的面神经走行等解剖结构也各有不同,所以对术者的手术技术、临床经验要求很高。即使手术顺利,术后也可能出现并发症。严重手术并发症包括面神经麻痹和感音神经性聋,常见并发症包括外耳道感染、鼓膜外移、外耳道狭窄、听骨链固定等,少见并发症有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涎腺瘘管等。外耳道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新造外耳道的移植皮肤缺乏耵聍腺分泌耵聍的保护和正常外耳道的自净功能是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的诱因之一。第二,术后耳道再狭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多,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外耳道口皮瓣痉挛或肉芽组织生长充填,因此术后应加强护理,定期清理干痂,避免感染、炎症等。第三,由于术后外耳道再狭窄、感染,鼓膜外移,听骨链固定伴传导性聋等原因,大约30%~50%的患者需要修正手术。参考文献1. Jahrsdoerfer RA, Yeakley JW, Aguilar EA, Cole RR, Gray LC. Grading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aural atresia. Am J Otol. 1992 Jan;13(1):6-12.2. Zhang TY, Bulstrode N, Chang KW,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Microtia, Aural Atresia and Functional Ear Reconstruction.J Int Adv Otol. 2019;15(2):204-208. 3.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耳再造学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临床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 3 ): 182-186.专家介绍张治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科室行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外耳道狭窄和闭锁修复,中耳炎治疗及听力重建(人工耳蜗、声桥、骨桥、BAHA等植入),小耳畸形诊疗(耳廓再造),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序贯治疗,以及小儿耳鼻咽喉疾病诊疗。门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南部),周五上午(南部),周三上午(北部)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南部),周五下午(南部)兼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秘书,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委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委副主委,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耳科学》和《Journal of otology》编委。
常说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实不尽然。不少小朋友从小就表现出睡眠打鼾的情况,上呼吸道感染后更严重,还会出现憋气、张口呼吸、睡眠辗转反侧的症状,家长带到医院一看,原来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在作怪,其实这个毛病的学名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于中、重度OSAS患儿,通常会建议手术治疗,切除增生的腺样体和扁桃体[1]。对于手术切除扁桃体,很多家长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认为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担心切除后会造成孩子的免疫力下降。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OSAS的治疗中,扁桃体的手术方式。扁桃体手术分为部分切除和全切除术。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是指将扁桃体切除至腭咽弓、腭舌弓平面;而扁桃体全切除则是沿着扁桃体的包膜将其全部切除。扁桃体部分切除的优点:1、术后咽痛明显比全切除轻,主要原因是扁桃体周围肌层在术中未受到损伤,术后也不受局部炎症、感染等因素刺激;2、术后因疼痛不重,患儿恢复进食、饮水早,恢复快;3、术后出血的并发症比全切除更少;4、扁桃体部分切除能够达到全切除效果的同时,可能保留部分免疫功能。当然,扁桃体部分切除也有其相应的缺点——部分患儿出现术后扁桃体再增生,甚至引起打鼾等症状复发。因此,对于术前有扁桃体反复发炎病史的患儿,建议行扁桃体全切术,以免术后扁桃体炎症刺激使其再增生。 在一项对243例扁桃体肥大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儿童进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2],扁桃体部分切除在恢复过程及病程整体的疼痛状况方面显著优于扁桃体全切;在恢复到正常日常生活所需的天数,恢复到正常饮食所需要的天数和服用镇痛药的天数方面,扁桃体部分切除显著优于扁桃体全切。这一术式可以保留部分组织作为手术屏障,并减少咽部肌肉术后感染的发生,这样就显著减少了术后疼痛,而且使恢复更快。因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能够在有效解除梗阻、治疗OSAS的同时,减轻患儿疼痛、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扁桃体切除手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尚未有证据表明扁桃体切除会造成人体长期免疫功能低下。在长达5-10年的随访研究中,扁桃体切除患儿的免疫功能和正常同龄儿童并无差异。也就是说,无论部分切除还是全切除,手术都不会对患儿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因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参考文献1. 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 8(55): 729-747.2. Wood JM, Cho M, Carney AS. Role of subtotal tonsillectomy ('tonsillotomy') in children with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J Laryngol Otol.2014 Jan;128 Suppl 1(S3-7.专家介绍张治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科室行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外耳道狭窄和闭锁修复,中耳炎治疗及听力重建(人工耳蜗、声桥、骨桥、BAHA等植入),小耳畸形诊疗(耳廓再造),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序贯治疗,以及小儿耳鼻咽喉疾病诊疗。门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南部),周五上午(南部),周三上午(北部)特需门诊:周一下午(南部),周五下午(南部)兼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秘书,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委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委副主委,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耳科学》和《Journal of otology》编委。
唇腭裂的发病原因唇腭裂,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兔唇”,是颜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国内外统计,约每千个新生婴儿中有一个患有唇腭裂,男多于女,左侧多于右侧。出现这种畸形,是由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颌面部发育遇到一些障碍而导致的。而诱发这种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遗传基因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唇腭裂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7%,但如果父母患有唇腭裂,则新生儿发病率就高达4%。除此之外,也可能跟母体在怀孕时期的内分泌不调、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原因有关。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与腭裂又有什么关系? 分泌性中耳炎很常见,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鼓室积液,如果病程短,可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果病程较长(一般在8周以上),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但一些颜面部畸形的疾病例如唇腭裂也可以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腭裂的孩子患中耳炎的机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这是因为从耳朵内的中耳到咽喉,有一条通道叫咽鼓管。咽鼓管可以让中耳的分泌物引流到咽喉中,维持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平衡。腭裂患者的上腭有缺陷,软腭的肌肉分布不正常,使得咽鼓管咽口的开闭合功能失常,中耳产生负压,造成了分泌性中耳炎。根据统计,1岁左右的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比例高达95%,是常见的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或耳内有肿胀感。但因幼儿大多不会表示,所以父母一般都不会察觉。除非发生感染,变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才会有发烧或是耳道有分泌物流出现象。有时幼儿会因耳朵不舒服而时常用手抓耳朵,此时也要怀疑耳朵是否有问题。由于儿童不会主诉,容易拖延病情,并导致较明显的听力减退而影响终身,因此家长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左图为正常中耳结构,中图为分泌性中耳炎,右图为耳内镜下鼓膜的表现儿童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中耳分泌性中耳炎会影响宝宝的听力吗? 关于腭裂引起的中耳炎,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会不会影响小朋友的听力了。由于中耳炎的缘故,听力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而且腭裂越大,程度越重,听力下降也更明显。在腭裂修补手术后,中耳炎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听力也会相应提高。但是由于先天性的肌肉功能异常,腭裂手术之后小朋友还是可能会反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因此具体的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还是要在完善检查并咨询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后决定。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发育逐渐完善,听力有自愈趋势。但也有少数病人由于治疗不及时等原因在成年后最终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听力障碍。 如果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迁延不愈(单耳>6个月,双耳>3个月),可以考虑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做鼓膜置管,在鼓膜上打一个小孔放根管子,把中耳里积聚的液体引流出来。左图为鼓膜穿刺,右图为鼓膜置管总体来说,如果发现小朋友患有腭裂,建议家长们应及时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检查双耳的鼓膜和听力状况。如有问题及时就诊对症治疗,保护好宝宝珍贵的听力。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在治疗小儿耳鼻喉科方面的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尤其在小儿鼾症,分泌性中耳炎等方面。 张治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外中耳畸形重建、人工听觉植入、中耳炎治疗及听力重建,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序贯治疗,小儿耳鼻咽喉疾病诊疗。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一、五下午特需门诊
四岁孩童睡眠时呼吸停止,肥胖竟如此可怕有一位江西的小男孩明明,年仅4岁,腰围却超过了95厘米,体重76斤,是个不可不扣的小胖墩。由于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也随之而来,晚上睡觉时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最终,可怕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一天晚上睡着睡着,小男孩就没了呼吸,当父亲发现时,儿子明明已浑身冰凉……这个真实病例,给每位家长敲响了警钟。过去,谁家孩子胖,那就是一家人的骄傲,家长都会拿出来炫耀,胖胖都可爱,显得家庭条件好。随着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食物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吃,在这样的观念下,我们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小胖墩。但是肥胖并非是健康的表现,相反,肥胖可以给健康带来诸多危害。肥胖的孩子通常会出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家长们通常不以为意,有的家长还会认为这是孩子睡得香的表现,这大错特错!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尤其是肥胖儿,需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为什么肥胖儿容易打呼噜?它将带来哪些危害?人在正常呼吸的时候,气道是始终保持畅通的。但是肥胖儿常伴有扁桃体或腺样体增生和肥大,导致上气道梗阻狭窄,一旦气道变狭窄,夜间入睡后,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引起涡流并震动,从而产生鼾声。就像很大的风穿过山谷,带来一阵呼啸的声音。打鼾的人睡觉时,气道被阻塞,在这期间没有气流进入肺部,血氧浓度降低,刺激大脑觉醒。大脑觉醒后,软组织肌肉重新紧张,气道才得以打开重新呼吸,在睡觉时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这就是为什么打鼾的人可能会有几秒或者十几秒不吱声,之后突然大喘气,像在憋气一样。我们称这个现象为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如果OSA超过了120s便有猝死的风险。打鼾的孩子在睡眠过程中,吸进去的氧气比正常儿童少,大脑及血液缺氧形成低氧血症,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下降、神经行为改变、认知障碍等,长期可出现生长发育迟滞、高血压、心脏扩大、右心衰竭及肺心病等体征。这一列症状,我们把它称之为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以不管是从身心健康角度,还是从学业角度,家长们都得重视肥胖儿打呼噜问题。OSAS该如何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OSA的主要原因,因此扁桃体、腺样体全切除(Adenotonsillectomy, ATE)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夜间通气状态。目前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大多由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完成,手术出血很少,术后的疼痛程度也较轻,能够较快的恢复。如果孩子出现睡觉打鼾,张口呼吸,平时贪睡,总是无精打采,不爱运动,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张治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外中耳畸形重建、人工听觉植入、中耳炎治疗及听力重建,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序贯治疗,小儿耳鼻咽喉疾病诊疗。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一、五下午特需门诊
科普|先天性小耳畸形如何干预?人类获得外部信息主要依赖听觉、视觉和触觉。婴儿在出生前已经具有听的能力,听觉系统在婴幼儿出生时已经发育接近成熟,听力正常的婴幼儿通过听觉在周围环境里自然发育语言,言语,交流及相关能力。从7-8个月的咿呀学语到1岁开始说单字,2-4岁迅速学会双字词、短句乃至句子进行日常的交流,其认知能力也随之发展。听力至关重要,是学习语言和其他技能的基本途径,任何引起听力损失的疾病都应该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干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在我国出生缺陷中常见的引起听力损失的一种疾病,先天性小耳畸形。 先来看「耳的构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一张图看懂耳部结构组成认识「小耳畸形」小耳畸形外观显示为耳朵小,严重者甚至没有耳廓,多同时伴有外耳道狭窄甚至闭锁和中耳畸形,影响听力,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5.18/万(1/1930),居世界第9位,在我国各类出生缺陷中居第4位。小耳畸形可能是单耳畸形,也可能是双耳畸形。双侧畸形因为听力差影响日常交流。单侧畸形日常交流还可以,但是在噪音环境下聆听就很困难,而且畸形侧对声源定位能力差,常常靠转头来帮助聆听。小耳畸形一般是传导性耳聋,骨导阈值正常(<25dB),气导阈值在60dB左右。我们日常交流的言语声是在50-65dB的范围,尤其是高频信号的声音,能量会更低。因此有小耳畸形的儿童日常交流会有困难,因为听声音不清楚就会有说话口齿不清的问题。应该怎样「治疗」?治疗上包括改善听力和外观两方面的需求:改善外观:佩戴义耳;耳廓再造l 佩戴义耳:不愿手术但又想改善外观的,可以考虑用此种方法,但是缺点是需要护理,并且睡觉时会有压痛。l 耳廓再造:可以做一期手术或者分期手术,一般过程是皮肤扩张、自体肋软骨支架然后耳廓重建合并听力重建手术。手术最佳年龄在12岁左右效果最好。改善听力:手术或选配助听装置l 手术:根据畸形的情况,可以进行外耳道再造术,鼓室成形术,内耳开窗与镫骨底板切除术。但是对听力改善的效果并不稳定。l 选配助听装置:通过佩戴或者植入助听装置来帮助您改善听力。如果有耳道或者再造耳道的患者,可以佩戴传统助听器。如果没有耳道或者耳道狭窄严重的可以用软带式骨导设备或植入式骨导设备。我们理解您的纠结……一般家长会纠结先解决听力问题还是先解决外观问题。一般改善外观问题,需要等到一定合适的年龄,但是听力的问题是不能等待的,因为好的听力是孩子掌握一切其他技能、学习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不论是单侧还是双侧小耳畸形都会对听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和学习,因此发现小耳畸形问题,及时去医院检查听力损失情况。如果孩子年龄尚小,可以选择佩戴软带式骨导设备。佩戴既舒适又解决孩子的听力问题,等待孩子到一定年龄,可以同时做改善外观的整形手术和植入式骨导设备的听力重建手术。切记!切不可因为等待整形手术而错过孩子语言及智力发育的最好时机。认识「骨导的益处」骨导是一种简单智能的听力损失解决方案。它通过颅骨的振动将声音传送到工作正常的内耳,绕过了外耳和/或中耳的问题部位。01骨导原理1.声音处理器获取空气中的声音。 2.声音处理器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并经由基座或经由头带通过卡扣传输振动。3.植入体或卡扣通过颅骨直接讲振动送至内耳(耳蜗),然后再被转换成电脉冲送至大脑。02不想手术怎么办?如果您的家人还没准备好进行植入手术,或年龄太小不能进行手术,可以选择软带式骨导设备这种非手术方案尽早干预听力。张治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小儿耳鼻喉科,耳神经外科。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一、 五下午特需门诊
1961年1月9日,在美国洛杉矶的豪斯诊所中,一名耳聋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一台前所未有的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给他做手术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耳外科和侧颅底显微外科先驱William House和他的神经外科同事John Doyle。随着金制的电极线通过圆窗前方的耳蜗开窗口被植入耳蜗鼓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如今,距离第一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已经过去了近60年,在这近一甲子的光阴里,现代医学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人工耳蜗生产技术和植入技术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的常规方法。迄今为止,人工耳蜗已经给全世界超过70万的耳聋患者带来了“声”的希望,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仿生器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中叶,追随House、Doyle、Djourno等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探索人工耳蜗这项伟大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吧。提起Alessandro Volta的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是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发明了电池,而电压单位伏特(V)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9世纪早期, Volta曾做过一项实验,在电池的两个电极上分别连接金属探针,探针上带有开关,用于控制电流的流通或中断。令人敬佩的是,科学家不仅是智者,更是勇者。为了能够了解第一手实验结果,Volta将两根金属探针分别放在了自己两侧的外耳道内:“当电路接通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头被震了一下,过了一会我开始听见一种声音,或者说是一种噪音,那是一种带着电火花的噼啪声,好像有什么粘稠的东西被煮沸了……”,Volta这般描述道。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电刺激对听觉系统的作用,虽然危险,但是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图1. Alessandro Volta1930年,人们终于迎来了耳科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Ernst Glen Wever和Charles Bray观察到放置在猫听神经上的电极产生了一种具有频率和幅度的电位变化,令他们惊喜的是,这种电位变化与音波变化极其相似的。这是人类首次在耳蜗中记录下电位变化。如果能将这种电位复制出来不就代表着也可以复制出声音了吗?或许就能帮助失去听力的人重新恢复听力了。图2. Ernst Glen Wever和Charles Bray到了1940年,美国的Clark Jones,Stanley Smith Stevens和Moses Lurie将电极直接插入20名患者的中耳鼓室内,其中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根治性乳突手术,并去除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这些电极靠近内耳并因此能产生声音,再次印证了直接刺激听神经可能导致听力的猜想。1957年,在法国电生理学家Andre Djourno和阿尔及利亚耳科医生Charles Eyries带领下,电极刺激听神经的研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接受电刺激的病人情况十分特殊,因为几周之前,这位病人刚刚接受了一次双侧胆脂瘤手术,耳蜗结构破坏严重,只剩下了两侧的听神经残端,这意味着他的听力将被剥夺。为了恢复听力,这名患者打算接受一次冒险的手术,手术目的是通过植入电极直接刺激耳蜗神经从而获得声音感知。手术过程中,医生在病人的一侧颞肌埋入一个小的感应线圈,将与线圈相连的导线的一端放在听神经上,导线的另一端包埋在肌肉中,作为参考电极。2天后,Eyries和Djourno在包埋线圈部位的颅骨上放置了一个外线圈,应用无线电传送信号。 图3. 植入示意图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居然听到了类似蟋蟀的叫声,并可以听懂数个词汇。当改变刺激信号的频率时,病人可以感觉到音调明显不同。遗憾的是,几周之后,植入的设备就失效了,这意味着患者再一次失去听力。之后,Eyries多次尝试将这种设备植入到其他听力障碍的患者身上,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Djourno和Eyriès所在的法国团队是植入电极并利用电刺激听神经而获得声音感知的先行者。此外,他们预测了人工耳蜗的发展且总结道:“毫无疑问,耳蜗本身的电刺激将允许构建一种可能的电-听力机制。”图4. Charles Eyries与Andre DjournoDjourno和Eyries的研究成果先后登上了《生物科学报》、《纽约时报》、《美国医学会杂志》。一位患者从报纸上剪下了关于Djourno和Eyries的研究报告,带到了洛杉矶耳科医生William House面前。报告极大地震撼了William House,原来,听觉感知是可以通过对听觉神经的直接电刺激来激发的!怀着强烈的兴趣,他开始搜索资料来了解对此自己能做些什么。他找到了神经外科医师John Doyle展开合作,在1960年12月测试了第八对颅神经的电活动。House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新的设备,来帮助更多有听力障碍的人重新听到声音,更重要的是,这种设备要保证他们一辈子可以听到声音。天道酬勤,这一天如约而至。1961年1月9日,经过漫长的手术,House成功地将一根金制的电极线通过圆窗前方的耳蜗开窗口插入耳蜗的鼓阶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他在电极上沿长度分五个部分刺激耳蜗,每部分分别对接受特定的频率。新设备与手术方法的改进,患者的听力重建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次,患者有了一些基本的频率识别能力,可以听到一些小的、简短的单词。图5.“人工耳蜗之父” William F. House与四年前Djourno和Eyries把电极放在游离的听神经上不同的是,House则是通过耳蜗开窗的方式,把电极插进了耳蜗内部。所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人工耳蜗植入术。然而,在两个测试周期后(两周),患者电刺激所需的电流量增加了。House担心发生了感染或水肿,于是拔出了电极。从此,人工耳蜗的研究进入了飞速发展、百花齐放的发展姿态。196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Blair Simmons在开颅手术时,将电极经鼓岬和前庭插入蜗轴,病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别音调的高低。同年,美国的Doyle等人将四个电极组成的一组电极植入耳蜗,病人可以重复一些听到的词汇。1965年,Simmons把六个电极插入病人蜗轴,发现对不同部位进行刺激时,病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音调。1967年,Simmons在猫的模型中揭示:电极可以无创植入,长期电流刺激并不会导致耳蜗内神经元显著变性。1968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Michelson发现,使用新型材料制作的耳蜗内电极可以长期并且安全地工作。困扰了大家多年的生物相容性的难题,似乎终于要解开了。同年,House等人研制出了单导人工耳蜗和刺激装置,将此项工作推进临床。1972年,与House 3M型单导人工耳蜗配套的言语处理器问世。这是第一种商品化的人工耳蜗装置。。1977年,奥地利Ingeborg Hochmair、Erwin Hochmair研制出世界第一个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系统。1978年,澳大利亚Graeme Clark植入第一例多道电极,在开放声场也有一定的分辨率。1985年,人工耳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成人。1990年,人工耳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儿童。1991年,高刺激速率编码策略(连续间隔采样)问世,人工耳蜗从此进入多通道高分辨率时代。……人工耳蜗与中国的故事起源于1993年6月,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Keating访问中国,会见了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希望与中国政府就人工耳蜗项目展开合作。对于国内千万的听障人士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人工耳蜗要想真正进入中国,第一步是培养一批中国本土的人工耳蜗专业团队,包括听力师、手术医生和语言康复师。1994年11月由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和同仁医院、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澳听力学研讨会。此次培训后,澳方很快安排了中国手术医生和听力学人员去澳大利亚进修,学习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和术前听力学评估技术。1995年5月4日,因一次半月板手术中应用了大量新霉素,导致双耳失聪的陆峰被选定为中国第一位多导人工耳蜗的植入者,在北京协和医院由曹克利教授和澳大利亚的Perlman教授主刀,手术十分顺利。当人工耳蜗开机后,失去听力整整十年的陆锋再一次听到世界对他的呼唤,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出“我听到了,我确实听到了!”这次手术的成功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发展的开端。图6.主刀医生为北京协和医院曹克利教授而中国首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于1997年3月由北京同仁医院的韩德民教授主刀完成,该患者为一名年仅三岁半的女孩——抗梦雯。刚出生40天的抗梦雯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小梦雯走遍了各大医院,经历了各种痛苦的治疗,扎针灸、喝中药、服土方,可梦雯的听力依旧没有恢复。因此,她的父母给她取了“梦雯”这个名字,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梦里能够听见(闻)声音。直到在1997年,父母带着小梦雯找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的韩德民教授,三岁半的梦雯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缕曙光。韩德民教授给小梦雯植入了澳大利亚科利尔人工耳蜗,梦雯成为了全国第一例人工耳蜗儿童植入者,迎接她的是一个崭新的有声世界。如今,梦雯已经成长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为并顺利从加拿大的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珠宝设计和婚纱设计师是她的梦想。图7.佩戴人工耳蜗的小梦雯对韩德民教授说着悄悄话至此,中国有了可以独立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专业医生,人工耳蜗真正进入到了人口最多,聋儿最多的中国。而在2006年之前,国内人工耳蜗市场牢牢地被进口耳蜗霸占,市面上根本没有国产人工耳蜗的身影。而中国有2700多万聋人,其中约有800多万极重度耳聋患者,20-30万的高价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复旦大学附属耳喉鼻科医院的王正敏院士作为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研发出国产人工耳蜗是他的梦想。由他领衔的研发团队,历时约20年,先后研制成功单道脉冲式和单道连续式人工耳蜗,在2003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并于2004年进行了技术转让,由企业生产最终形成生产国产人工耳蜗的流水线,并开始申报临床验证。国产人工耳蜗的问世结束了进口人工耳蜗对市场的垄断,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人工耳蜗项目实现了产业化,为国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人工耳蜗产品(国产耳蜗价格仅为进口耳蜗的1/3至1/2)。国产人工耳蜗根据汉语发音的特点设计,采用独特的技术,使用者不仅能分辨各种环境声,元音和辅音,还能分辨汉语四声,达到适应中国多种方言交流的需要。其中杭州诺尔康与上海力声特为国产人工耳蜗的优秀代表。至此,我国成为继澳大利亚、美国、奥地利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人工耳蜗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图8.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正敏图9.诺尔康和力声特图10.国产人工耳蜗在我国,人工耳蜗的临床开展工作已有25个年头,帮助了近8万名植入者重获听力。中国大陆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约100家,已培养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医生近300人,年植入手术约8000~10000台。然而,在面对我国2780万(其中740万人适合通过人工耳蜗移植恢复听力)的听力障碍人士时,这些数字还远远不够。且国内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多分布于大城市,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不得不远赴大城市就医,这就给医院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和随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人工耳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横跨两个世纪的发展,人工耳蜗日臻完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更好的频谱感知和言语识别能力,多导人工耳蜗已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单导人工耳蜗。未来,精准定向脉冲技术实现后,对听觉区域进行精准刺激,人工听觉将无限接近自然内耳的处理方式。让我们共同见证听力植入领域的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让更多失聪的病人能够接触到人工耳蜗,从而重获新“声”!
打呼噜和听力下降,都是小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症状。然而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却常常相继出现于同一患者。临床上经常看到患儿长期打鼾被家长所忽视,未经正规诊治,久而久之,又衍生出了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才来看病。为什么打呼噜和听力下降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症状会伴随出现呢,这要从孩子打呼噜的病因谈起了。儿童打呼噜以及夜间张口呼吸最常见的病因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adenoids)又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后部、蝶骨体下方的一团淋巴组织。出生时即存在,2-8岁增大,一般10岁以后萎缩。由于腺样体位于鼻腔、咽鼓管、咽腔共同的引流区域,因此易受邻近部位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等的炎症波及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就是我们常说的腺样体肥大。正常情况下,鼻腔是呼吸的绿色通道,可充分过滤、湿化和湿润空气,然而如果肥大腺样体肥大长期阻塞后鼻孔,孩子则不能靠鼻呼吸,从而出现睡眠打鼾、呼吸困难、憋气甚至呼吸暂停,只能选择张口呼吸。值得家长们关注的是,腺样体肥大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和颜值。一方面由于睡眠时呼吸不畅,导致孩子无法进入深度睡眠,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个子长不高或长得慢,而且身体抵抗力下降,因为缺氧还将影响到智力发育。很多孩子睡觉打鼾、多动、遗尿、磨牙,白天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情烦躁都与腺样体肥大缺氧有关。另外,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气流紊乱,面骨发育变形,上腭高拱,门牙突出,鼻梁下塌,唇厚,缺乏表情,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再矫正可就难了!分泌性中耳炎很常见,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鼓室积液,如果病程短,可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果病程较长(一般在8周以上),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腺样体肥大以及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这是因为从耳朵内的中耳到咽喉,有一条通道叫咽鼓管,这是耳朵与外界联通的唯一通道,通过这个管道的不断开放和关闭,耳朵内部的气压才能与外界大气压一致,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是人体自动调节的,我们的吞咽、咀嚼等动作都可以引起咽鼓管的开放,乘飞机时空乘人员经常提醒大家耳闷不适时做吞咽、张口或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在腺样体肥大时,由于机械因素造成咽鼓管的阻塞,导致咽鼓管内外压力失衡,则会使耳朵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当内部的空气被吸收后就会形成耳内的负压,耳内的负压会造成耳部闷堵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引起周围黏膜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形成耳内积液,从而造成听力的下降。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或耳内有闷涨感。但受限于幼儿的表达能力水平,有时父母并不会察觉。有时幼儿会因耳朵不舒服而时常用手抓耳朵,此时应怀疑耳朵是否有问题。由于儿童不会主诉,容易拖延病情,并导致较明显的听力减退而影响终身,因此家长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左图为正常中耳结构,中图为分泌性中耳炎,右图为耳内镜下鼓膜的表现总体来说,如果发现小朋友有打呼噜、夜间张口呼吸、听力下降或是耳朵不舒服的症状,建议家长们应及时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检查腺样体、鼓膜以及听力状况。如有问题及时就诊对症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听力。
打呼噜,也就是打鼾。首先,打呼噜是在睡眠呼吸时由口鼻发出的噪声,物理原因即是,气流在狭窄的呼吸道中运动产生噪声,再加上软腭舌体等软组织在气流作用下振动,两者共同形成鼾声。因此,打呼噜的本质就是睡眠时呼吸道狭窄。 很多人觉得自己打鼾就是因为睡得好,一沾枕头就能睡着。其实,恰恰相反,打鼾者深睡眠时间短,浅睡眠时间长,有些人晚上睡觉打呼,导致白天嗜睡,精神涣散,无法集中精力做事,甚至在一些需要全力集中精神的重要行为也不能做好,比如,开会不由自主地打盹,开车时睡着,有些直接在路边停靠休息,有些甚至直接发生了事故。因此,打呼噜不是睡得香,其中潜伏着极大的危险。今年3月21日,是第19个“世界睡眠日”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设立的纪念日,致力于呼吁大家防治睡眠障碍。在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当属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其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约占60%—70%。在我国人群,据统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病率约为3%,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打鼾。严重打鼾引起的缺氧会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甚至猝死,是健康的大敌!那么,如果出现了打鼾症状该怎么办呢?有些人认为打鼾不是大事,不必小题大做去就医,也有些人根据打鼾声音大小作为评判严重程度的标准,这都是不对的。其实很多伴有并发症的患者,他们的呼声并不很响亮,但是憋气等缺氧症状却非常严重。要正确评估打鼾的程度,应该去正规医院,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来评估打鼾和缺氧的程度,并根据具体分级选择治疗策略。想知道自己是正常的打鼾还是病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自行评估,如果符合多条,那么还是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哦:1.睡眠时出现憋气甚至因憋气而惊醒; 2.睡眠不好,不易入睡、多梦易醒; 3.睡觉的时候觉得很吃力,觉得气喘不匀,睡眠时胸痛; 4.在商场、地铁等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胸闷、气短、心烦意乱。 5.晨起疲乏感或头痛 6.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医生,我昨天坐飞机回来就感觉耳朵闷,听外面声音像隔了一层纸,听自己声音反而特别响,特别是自己的呼吸声,有时候咽口水还有咯哒咯哒的声音,请您给我检查检查,我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一位患者在门诊焦急的询问。什么是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是指在高空飞行过程中,咽鼓管功能失调,导致鼓膜内外压力不平衡,从而产生耳闷胀感、听力障碍等症候群,如迁延不愈,可造成鼓室内积液,进一步发展成为分泌性中耳炎。通俗点讲,当我们在高空飞行时,鼓膜内外的压力是平衡的,但都比地面大气压力小,当飞机下降时,外耳道的压力率先恢复正常大气压,当由咽鼓管进入鼓室的气体不足时,就会出现鼓膜内外压力失衡,鼓膜向内侧凹陷,这就是耳闷感出现的原因。如果咽鼓管功能良好,那么鼓室内外压力差可被逐渐缩小,随之耳闷感就会逐渐消失。但有些情况下,当咽鼓管通气不足持续时间较长时,比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鼻咽部肿瘤等,就易引起中耳鼓室和咽鼓管内粘膜水肿渗出,进而加重咽鼓管的通气不足,导致鼓室内积液,分泌性中耳炎形成。航空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耳痛、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偶有眩晕。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凹陷,透过鼓膜有时可见液体平面和气泡(积液),甚至可见鼓室内呈蓝色(出血)或者鼓膜破裂。如何预防航空性中耳炎?一般在飞机开始降落时都会有语音通知,此时每位旅客可以开始做吞咽、咀嚼(口香糖)和打哈欠动作。若感觉症状仍未消除,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呼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空气腔而缓解耳闷、耳痛等症状。自行治疗后仍有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怎么办?如果症状一直不能改善,则需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需要耳内镜和声阻抗等检查来确诊。 左图为正常中耳结构,可见鼓室内为空气;中图为鼓室积液,可见黄色的液体替代了正常的空气;右图为耳内镜下鼓膜的表现,透过鼓膜可见液体平面和气泡。如果鼓室积液或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迁延不愈(单耳>6个月,双耳>3个月),可以考虑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鼓膜置管手术,即在鼓膜上打一个小孔放根管子,把中耳里积聚的液体引流出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飞机作为出行方式越来越越普及,所以航空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当然潜水、乘坐高层电梯等都也会引起类似问题。左图为鼓膜穿刺,右图为鼓膜置管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在治疗耳鼻喉科方面的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尤其在小儿鼾症,分泌性中耳炎等方面。张治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中耳炎和听力重建,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小耳畸形外耳重建以及小儿耳鼻咽喉疾病。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北部),周一下午(南部),每周二上午和周五下午特需门诊(北部)。张治华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理事、首席医疗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治疗中耳炎和听力重建,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小耳畸形外耳重建以及小儿耳鼻咽喉疾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献10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献2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译《耳及耳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一书。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儿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力学与中耳植入、人工耳蜗专家委员会委员;《耳科学》和《Journal of otology》编委。作为第六完成人完成人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获2014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头颈部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常需要进行放疗。但在放疗时,耳朵的中耳绝大部分结构都位于放射野内,所以射线在杀死肿瘤组织的同时也会对放射野内正常的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患者放疗后有不少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和耳流脓。放疗后听力下降和耳闷的主要原因包括:1.内耳损伤引起的神经性耳聋;2.咽鼓管病变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3.两者皆有引起的混合性耳聋。在这其中,虽然神经性耳聋难以通过干预来获得短期明显的听力提高,但是咽鼓管病变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获得满意的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继发分泌性中耳炎,可出现以下症状:1.耳内闭塞或闷胀感;2.听力下降,自听增强;3.耳痛,可为持续性疼痛,亦可为跳痛;4.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异常气过水声。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并正确规范治疗,否则将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1.病程较长而未做治疗的小儿患者,有可能影响言语发育、学习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2.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出现病变,致使鼓膜松弛,听力下降;3.粘稠的分泌物容易形成粘连,致使声音传导结构受损;4.咽鼓管功能不良,或上鼓室长期处于负压状态者,可逐渐发生胆脂瘤。上述不良后果,都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所导致的耳闷和听力下降如何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耳内镜手术治疗。耳内镜手术包括:1.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既是诊断,也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鼓膜穿刺抽液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必要时可重复穿刺;2.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于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患者,是最有效改善通气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的手术方法。所放置的通气管还可在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3.内镜下鼓室成型术,主要针对黏连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症,通过切除中耳病变组织藏匿的所有腔隙,重建中耳腔和中耳通气引流。耳内镜手术有许多普通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1.不需要耳朵周围剃发,不影响美观;2.切口位于外耳道内和耳屏,没有耳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不会发生耳朵周围皮肤麻木;3.术后恢复快,不需耳部加压包扎,术后2-3天就可以出院;4.手术视野更广,更易发现隐匿病变,复发率低。总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患者如果发现耳闷、听力下降等耳部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检查双耳的鼓膜和听力状况,根据自身病情进行治疗,不可盲目采取治疗,以免拖延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