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流感频发,感染流感后高热,咳嗽,鼻塞,流涕,肢体酸疼,非常难受。这时我们都会选择吃上一些药物来缓解流感症状。但是作为准妈妈的孕妇,平时吃个东西都要考虑会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那么得了流感后要不要吃药就更关心了。那么孕妇感染流感后该怎么办呢? 有的人认为流感有那么可怕吗,不就是普通的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不用治疗。多喝水,休息,1周就好了。但是真的是如此吗。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常见症状是高热,持续性的反复高热,头痛乏力全身症状为主。可以引起大范围流行。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其实是由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一般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可以发热但是一般不是敢惹而且很快可以缓解。一般不引起流行。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混淆两者的概念。所以作为特殊群体的孕妇在入冬后如出现高热,反复不退。头痛,乏力,全身关节酸痛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排除流感。 如果孕妇感染流感需不需要治疗呢,是不是就像其他人或年龄大的人所说的扛一扛就过去了呢。准妈妈们注意了感染流感后长期高热,可以引起早产,孕早期可以影响胎儿发育,甚至流产可能。2018年最新的流感指南也将孕妇列为感染流感后的高危人群,提示容易发展为重症,也容易并发肺炎等其他并发症。所以要治疗,而且越早越好。但是孕妇用药要科学合理,毕竟是特殊群体。治疗用药的选择上要慎重。那么该如何治疗才能安全有效,让准妈妈们放心呢。1、抗流感病毒药物:从根源上控制流感病情进展。现阶段比较有效的抗流感药物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口服制剂为奥司他韦,75mg口服早晚一粒。疗程一般为5天。发病后的48小时内用药最好。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病情,减少并发症。即使超过48小时,口服奥司他韦也可以获益。该药是流感指南的首选用药,孕妇可用。2、解热药也就是退热药物,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该药安全性好,是国际上公认的孕妇可以使用的退热药物。虽然儿童可以服用布洛芬,且安全性好,但是注意布洛芬说明书中孕妇禁用!所以孕妇不可选用!当孕妇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后,物理降温无明显效果时就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用药间隔4-6小时以上。什么是物理降温呢,就是温水擦拭,冰袋冷敷。3、抗生素:流感是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但是一旦考虑继发细菌感染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孕妇安全的抗生素是头孢类,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注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孕妇禁用!孕妇可用的是阿莫西林,不要想当然。),阿奇霉素,红霉素类。这些药物是B级药物,对于孕妇是安全的。一旦继发出现如扁桃体炎,肺炎等细菌感染,就可以选用上述抗生素。4、中成药制剂:孕妇推荐使用的如柴胡颗粒,蓝芩口服液等。但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盲目选用中成药物。最好选择一种中成药物就可以,不要同时服用多种中成药物。 当然对于孕妇,预防要大于治疗。这就要求家中勤通风,勤洗手。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场所。远离疑似生病的人,注意佩戴口罩。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祝准妈妈们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每年进入12月份以后发热病人就会增多,有的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有的是反复发热伴有肌肉酸疼。流感就是你无法回避的一种疾病。入冬以来发热门诊接诊数量增多,大部分考虑患有流感。2017年的一场流感爆发让人心有余悸。那么流感到底是什么疾病,我们该如何辨别,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有人就说了,流感不就是感冒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多喝水,5天左右,我不治疗也能好了。那是这样吗?流感的全称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容易引起流行的一般指甲型流感的H1N1,H3N2及乙型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而我们所俗称的感冒其实是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所以咱们先明确一点,流感与普通的感冒不是一回事奥!如果怀疑是流感后一定要引起重视。为什么流感咱们就要重视呢?咱们应该怎么辨别是不是感染了流感呢?流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畏寒寒战,体温反复不易控制,容易出现高热不退,它是全身症状为主,包括全身肌肉酸疼、乏力、食欲不振,也可以有头痛,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人并不会出现上述症状,反而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这时不要觉得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你也可能得了流感。所以入冬以后,有受凉情况,发热伴有上述症状,同时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也出现相似情况,那么就建议你至正规医院就诊,你很有可能患有流感了。那仅仅是发热及不舒服咱们就要怕流感吗?不是的同志们,流感之所以可怕,怕的主要是它引起的并发症啊。它主要引起肺炎,其他有神经系统损害,心肌炎和脓毒症休克。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那么咱们应该怎么应对流感呢?流感是主要通过呼吸道,如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的,也有报道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它的高危人群,即容易感染重症的人群是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大于65岁的老人,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肥胖的人,孕妇。所以家中有以上人群者更要引起重视。所以我们应对流感要做好以下几点。1、应对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尤其是上述提到的高危人群,建议注射流感疫苗。建议每年11月份甚至更早注射流感疫苗。2、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减少至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尽量远离有呼吸道症状者或者就佩戴口罩。3、适当锻炼,增强个人体质。如果真的感染了流感怎么办。别担心,现在有专门应对流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及帕拉米韦,扎那米韦。有证据表明48小时之内及时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的病情进展,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48小时的早期应用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出现不适及时至当地发热门诊就诊,早期用药。同时如果你周围有确诊流感病人,奥司他韦1/日也有预防作用。即使超过48小时也建议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同样有作用。流感其实可控可治,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及早治疗。不延误治疗。
有朋友问了,你这标题是要抬杠的节奏吗。我说不是,我只想告诉那些整天焦虑,反复确认,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及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人,大大方方去正规医院做艾滋病抗体检测。 很多朋友经常咨询,大夫,你说我这个情况到底有多少几率能够感染啊?我说我不知道,有的朋友不那么问了,他问大夫,你说我有多少几率能排除感染啊?抱歉我还是不知道。我是庸医吗,我不专业吗。不是,我是正规医学院校传染病专业硕士毕业,8年的一线临床工作经验,见过无数传染病人。但是这两个问题我永远回答不了。为什么回答不了,因为它没有意义,这些个问题它们的意义何在呢?举个例子,咱们问这个到底能排除多少呢,我内心极度焦虑,就想知道答案以求内心的安宁。我回答能排除99.99%。那大夫还有0.01%的可能啊,我该怎么办啊。你觉得他得到安宁了吗,他的内心平静了吗。再举个例子,有的人不那么问,他问大夫你觉得我这种行为感染风险有多大,我答风险极低。那你能100%确定是安全的吗?我答不能。庸医! 朋友们你跟疾病讲感染几率是在骗自己啊!一种疾病你得了就是得了,没得就是没得。阴性就是没有,阳性就是有。是100%与0的概念啊。一种疾病即使只有0.01%的风险,你感染了就是100%,是不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极度追求几率想寻求内心平静,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这种行为没有任何帮助的。是行不通的。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大大方方至正规医院就诊,找感染科大夫大大方方叙述病情,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阴性就是没有感染。现阶段艾滋病窗口期最长6周,正规医院高危行为6周后阴性就可以排除了。那为什么你看网上有很多说3月,或者6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呢。如果你6周后内心无法平静始终焦虑,我会让你3月复查。3月后你还不得安宁,我会让你6月复查。虽然以前检测水平有限,确实有3月后完全排除的标准,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同志们,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了。6周后排除!这就是为什么有3月或6月的说法!大都是患者的焦虑逼得啊。明白了吧。我接诊过不止一例这样的患者,断断续续连续检测2,3年的都有。为什么,是因为高风险吗,还是因为我是庸医吗,不是的,你无法从内心的恐惧走出来,就算再准确的结果都帮不了你的。大家说是吗。有的朋友有顾虑,害怕自己的隐私泄露。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泄露病人信息是违背职业道德,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我们素不相识,图什么呢。还有如果对于疾病咱们连正规医院的大夫都不能信任,还能去信任谁啊。网络谣言吗?道听途说吗? 如果想追求内心安宁,想要安心生活就大大方方去检测。没有什么比结果更有说服力。如果你还是要问我几率,对不起我可能就是庸医,真的帮不了你骗你自己~
有很多患者曾问我医生我孩子以前打过腮腺炎疫苗,怎么又得腮腺炎了呢?那么咱们注射完腮腺炎疫苗后能完全杜绝腮腺炎吗?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咱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腮腺炎及其原因。腮腺炎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伴有疼痛,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腮腺炎的最常见原因是细菌性和病毒性腮腺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叫做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当然病毒性腮腺炎就是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于腮腺炎病毒感染,也见于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从上面咱们就清楚了原来腮腺炎有那么多原因。其实咱们老百姓常说的腮腺炎其实是特指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叫做流行性腮腺炎,这是一种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尤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少见。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腮腺肿胀。可累及其他腺体,如下颌下腺,胰腺,甚至是生殖腺如睾丸,卵巢。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也就是流行性腮腺炎一次感染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这是老百姓熟知的。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报道指出在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再次感染。 那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注射腮腺炎疫苗。那么大家看到了,我说的是对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最好的办法,而不是仅仅是腮腺炎,大家从上面已经了解了腮腺炎是可以有很多原因引起,而不仅仅只有流行性腮腺炎。那么注射疫苗后对流行性腮腺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有数据显示注射后免疫成功率能达到80-90%左右。那么大家看到这个数据了,并不是100%能够免疫成功。成功免疫后抗体的保护期可达到10年左右,当然时间越久保护作用越弱。这样就能很好理解大家注射完腮腺炎疫苗后为什么还会感染腮腺炎了。 所以建议孩子按时间注射完国家免疫计划的腮腺炎疫苗后,可以在孩子上小学时再次注射腮腺炎疫苗强化一次免疫。这样就能对流行性腮腺炎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了。但是孩子得了腮腺炎后建议及时就诊,让大夫们看看排除一下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炎,以免耽误病情。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是主要的感染人群。孩子感染猩红热后家长会非常着急,那么感染猩红热后除了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家长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选咱们先了解一下猩红热的基本临床表现。 1、发热:猩红热一般都会有发热,常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最高体温可以达到39℃以上,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等 2、皮疹:猩红热特征性的表现就是皮疹,常出现于发热的第二天,可以迅速遍及全身。表现为全身出现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可褪色,常伴有痒感。恢复期时可脱皮,脱皮程度常可跟皮疹程度一致。常呈糠屑状。 3、咽峡炎:可与发热同步,变现为咽痛,扁桃体炎,吞咽时疼痛加重。咽周及扁桃体可见脓性分泌物。 针对以上临床表现妈妈们在护理猩红热患儿时就要做到 1、患儿要做好休息,做好卧床。做好呼吸道隔离,屋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2、饮食上给予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选择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一开始为了避免加重咽痛可给与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 3、皮疹经常伴有瘙痒,不要让患者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出现继发感染。恢复期还会伴有脱皮,一定不能强行剥离皮肤。可让患儿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瘙痒难忍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4、猩红热还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所以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心慌气短,小便颜色加深时要及时带患儿至正规医院就诊。
生活中有的人生来就感染乙肝,有的人在某一次体检时发现感染乙肝。大家熟知所谓的乙肝“大三阳”“小三阳”。虽然不全面,但也算对乙肝感染的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很多“大三阳”患者就诊询问能不能转归为“小三阳”,而“小三阳”患者询问能不能转阴。大家对乙肝有担心甚至恐惧,因为乙肝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对家人。那么小三阳到底能不能转阴呢? 咱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转阴。乙肝转阴其实分为三个层面。1、E抗原的转阴2、HBV DNA的转阴3、表面抗原的转阴。当然这三个转阴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首选对于E抗原的转阴,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预示着病毒活动减弱,传染性减弱。有可能伴有病毒量减少及稳定,从而进入免疫耐受期,大部分人群在此时不需要治疗。 其次是病毒量即HBV DNA的转阴,监测不到病毒量,预示着病情好转。但是这种情况可不是说明体内已经完全没有病毒,可以高枕无忧,这只能说明体内病毒很少,只是没有检测到。病情仍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当然HBV DNA转阴是咱们治疗的基本目标。 再者表面抗原的转阴是咱们治疗乙肝的理想目标,到达此目标的患者在定期复查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停药了。 而咱们所指的“小三阳”转阴,一般就是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那么转阴率到底有多少呢?乙肝表面抗原的转归与乙肝病毒感染人体时的年龄及免疫因素等有关。感染时的年龄越小,转阴的几率越小,有资料显示乙肝患者的自然转阴率低于2%。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比较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包括两类。即干扰素治疗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进行抗病毒治疗,也可以有5%-10%的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率。 但是可以看到其实转阴率依旧很低。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乙肝的转阴率,不能盲目追求转阴,不能听信保证转阴的广告。花钱是小事,不规范的治疗还会使病情恶化,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就诊。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乙肝真正能治愈的那一天一定会来临。
大家一生病,有个头痛感冒了父母或老人总说“快吃点消炎药” 。在生活中很多人将消炎药等同于抗生素,那么他们是一类药物吗,咱们来了解一下。 1、消炎药是能够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一类药物,通过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使得身体的炎症可以减轻或消退,从而使因为炎症引起的疼痛或不适得到缓解。其实消炎药只是咱们的俗称,在医学上其实叫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用的消炎药分为甾体类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咱们熟知和经常用到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甚至激素等都属于消炎药。除了解热镇痛,他们还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 2、抗生素是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杀灭细菌的药物,一般细菌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服用抗生素有效。当然抗生素它不只是杀灭细菌,我们熟知的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都有效,但是对病毒感染无效。所以感冒就要吃抗生素是不对的。我们常说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如头孢克洛,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类如阿奇霉素,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这些药物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这些都是大家能够经常用到的抗生素。在次强调一遍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奥。 是药三分毒,大家这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慎重,服用前最好能找专业医师咨询求助,不要自己盲目服用药物。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会有较大的胃肠道的副作用,如胃肠溃疡。长期服用抗生素可造成菌群失调,造成细菌耐药等。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感冒后服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抗生素及消炎药现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选择及服用药物。不滥用,不乱用抗生素及消炎药。
我国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十分广泛,个别方面已有滥用的地步,根据WTO调查:中国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高达80%,其中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抗生素以上的占58%(国际仅30%)。长期应用及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下面就来说一说咱们常用的几种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1.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等,以皮疹最常见) 皮疹:氨苄西林(10%~20%) 过敏性休克:青霉素(0.004 %~0.015%), 病死率 5% ~10% 胃肠道: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阿莫西林(约3%) 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见于高剂量应用或肾功能减退患者 局部刺激性: 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结 2.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 过敏反应:以皮疹为最常见,亦可见药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过敏性休克较青霉素少见。 胃肠道反应: 口服制剂较多见(恶心、呕吐、腹泻),头孢哌酮亦较常见。 局部刺激性:肌注时局部肌肉疼痛 血液系统等:低凝血原酶症而致出血及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孟多、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头孢替坦、头孢美唑) 3.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 肾毒性: 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临床上往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红细胞(早期尿中可见?2微球蛋白,管型及溶酶体水解酶等) 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 临床上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 程度: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奈替米星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本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胃肠道反应:红霉素较多见,以恶心、呕吐、中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泻等常见。 5.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 造血系统: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全血减少 泌尿系统:血尿、肾功能损害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 光敏反应、软骨损伤及肌腱炎 通过上面的总结大家可以看到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身体的损害,那么就告诉我们大家一定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咱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注意个体对药物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换药2、特殊生理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及哺乳妇等)和病理状态下注意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3、对可预示毒性反应的指标要常规监测(如肝、肾功能,白细胞数等)。
麻风病主要是由感染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神经,导致皮肤麻木和肢体残疾。在早些年中国有许多麻风村,麻风病存在聚集。现阶段麻风病减少但是仍是危害人类的传染病之一,仍要引起重视。那么麻风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首选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麻风反应.麻风反应是指在麻风病患者在慢性病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原有皮损红肿,扩大或出现新的皮损,或周围神经肿胀疼痛,发生新的残疾。称为Ⅰ型反应。麻风病性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淋巴结炎,睾丸炎等全身表现为Ⅱ型反应。 麻风病的表现 1、皮肤出现损害,一般为1-5块时,有斑疹,有斑块,表面干燥,边缘清楚,麻木闭汗。大于6块以上的皮肤损害时,分布是不对称的,呈黄红色或淡红色,有卫星状皮损。当皮肤损害为全身多发时,广泛的对称分布,表面光滑,边缘模糊,有的出现感觉消失,毛发脱落。 2、周围神经损害:周围神经干粗大,质地硬,患者可伴有眼、手、足或面部残疾。 患者存在流行病学史,生活在麻风流行地区,与未治疗过的麻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在加上上述临床表现要高度怀疑麻风病。麻风病晚期可造成肢体的残疾,畸形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较大。所以我们要早期识别,及时规范的对麻风病进行治疗,减少畸形及致残,减少疾病的复发。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鼠类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充血出血和肾功能衰竭都能引起患者死亡。那么出血热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就极为重要。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依据各期特点又有相应的治疗原则。 1、发热期:早卧床休息,补充水分,高热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出汗退热药物。病情严重者可以考虑给予地塞米松。早期可给与利巴韦林静滴。 2、低血压休克期:要补充血容量,以平衡液为主。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少尿期:可归结为“稳、促、导、偷”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及透析治疗。 4、多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半流质饮食,水分要以口服补液为主,不能口服者要静脉补液。要警惕继发感染的发生。 5、恢复期:多休息,注意营养,逐步的恢复工作,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除了以上五期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并发症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因为DIC消耗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要根据病人情况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肾功能衰竭引起尿毒症可采取透析治疗。同时还要警惕中枢神经并发症,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现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由于规范及时的治疗已大大降低,但是出血热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有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中有老鼠出没,发热,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异常,要考虑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