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彬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经验王从安1,2,张波1,孙国栋1,田丙生1,高歌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2. 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62)[摘要] 脊柱小关节紊乱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其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等引起一系列病症。师彬教授从其病因病机入手,独创“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纠正偏歪的小关节,治疗相关病症,疗效显著。[关键词] 师彬;小关节紊乱;三维正脊;名医经验师彬教授系山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从事颈、肩、腰腿痛的诊治和科研工作20余年,其研究课题“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师彬教授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临症学习,受益匪浅。脊柱小关节紊乱[1]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亦被称为“骨错缝”,属于中医“痹症”、“痿症”、“痉症”等范畴。脊柱小关节紊乱系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受损或发生退行性改变,致使脊柱关节错位、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或椎间盘突出,最终对神经根、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一系列病症。1 病因病机关于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病因病机,师彬教授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若患者素体较弱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筋骨,加之外邪入侵或外伤或劳损致气血壅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2 诊疗特色 师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了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运用该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相关疾病效果独特。师教授常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为主导,配合针灸、推拿、药物及针刀等,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而不痛”、“荣则不痛”的效果。三维平衡正脊[2],是以脊柱的解剖生理学与生物力学为基础,将传统拔伸、斜扳及旋转推压手法融为一体,以牵引拔伸、按压梳理、分筋弹拨及旋转复位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各关节,达到纠正病变脊椎错位、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目的,是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方法之一。2.1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特点 该手法具有“三维、定点、平衡、正脊与整脊”的特点。三维:脊柱是人体的主轴,运动具有三维方向,即前后、左右和旋转,脊柱力学的失衡会造成三维方向的病变,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通过拔伸、斜板及旋转可以纠正脊柱的三维失衡。定点: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资料确定病变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从而确定正脊手法治疗的重点及主要纠正的椎体和所需的调整方向。平衡:注重内外、筋骨及上下的平衡。不仅强调脊柱病与脊柱相关病治疗上的平衡,又注重骨与软组织的平衡,在整个治疗中还要力求将整个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如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其胸腰椎的变化。正脊与整脊:要“纠正”人体错位失衡的椎体,又要“调整”异常的脊柱骨关系。2.2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操作 以颈椎为例对该法操作进行简单描述。颈椎的三维正脊手法包括颈椎斜扳法、颈椎定点扳法、压肩提颈扳法、仰头摇正法、侧卧斜扳法、侧头摇正法等,例如压肩提颈扳法,患者坐位,颈椎前屈15°,医者立其后,双手拇指抵住患者枕后风池穴附近,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颌,双前臂用力向下压住患者肩部,将头向左侧方提起,同时做环形摇转,逐渐将患者头向右后方旋转。此扳法主要应用于颈椎中、下段的椎体错位。每天治疗1次,7天为1疗程。2.3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分三步进行[2] 即放松、理筋手法,三维正脊手法,放松、镇定手法。放松、理筋手法是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的基础,是避免人为损伤及三维正脊手法能否到位的关键;三维正脊手法将牵引、侧扳、旋转三维力量于一体,动作要轻巧,发力要准确,患者无痛苦;三维正脊手法之后应用推拿放松、镇定手法,缓解由于紧张造成的肌肉紧张,激发患者正气,调畅患者气血,对急、重症患者十分必要及有效。师教授认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的重点是正脊,病情稍轻或初患病者,只做放松和三维正脊手法也可。2.4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三原则 师教授总结手法有三原则,一是手法要轻柔、切忌暴力,要斟酌每位患者的情况,力度、角度、方向因人而异。二是一定要先纠正患侧,再调整健侧,树立平衡意识。三是注重手法前的放松和手法后的护理,师教授认为手法治疗成功与否,前期的准备及后续护理至关重要。3 病案举例某患者,女,41岁。主诉:左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年,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搬运重物后出现左上腹疼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行胃镜检查示:“胃窦炎”,此后疼痛时有发作,一直未系统诊治。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偶有短暂剧痛,但多几分钟内缓解,为求系统诊治,来我科就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等均在正常范围,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T8棘突左侧压痛(+)。辅助检查:胸椎平片示:T8棘突向左侧偏歪。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首先在患者背部行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背部肌肉,然后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运用脊柱旋转扳法,医者一手拇指或掌根顶住T8棘突向右侧推,另一手拉右侧肩部使脊柱向左侧旋转,双手协调用力,可闻及“咯咯”的复位声,表示手法复位成功。同时给予针灸、拔罐、理疗、熏蒸、药物等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后,患者自述无疼痛,查体T8棘突两侧均无压痛,随访两个月,疼痛未复发。4 总结师教授依据脊柱生理解剖特点及脊柱生物力学、脊柱三维方向运动原理创新系列“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用于治疗颈、胸、腰及骶髂关节紊乱,获得明显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三维正脊”手法可明显改善脊柱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中医推拿学中又一达到国内较高水平的方法。[参考文献][1] 师彬. “三维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相关病症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1-23.[2] 师彬,孙国栋.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3-137.
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的相关病症的治疗王从安1,2(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2. 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62)[关键词]脊柱;小关节紊乱;综合治疗;三维正脊;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1]即脊柱损伤,属中医的“痹症”、“痿症”、“痉症”等范畴,一般称为“骨错缝”。脊柱小关节紊乱可造成脊柱周围的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症,这些病症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发生脊柱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临床多种综合证。1 病因病机椎间盘退变、过度劳损、关节突关节错位及椎间软组织钙化是脊柱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外邪入侵、外伤及劳损是脊柱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脊柱小关节紊乱压迫植物神经是导致脊柱损伤所致相关疾病的发病基础[1]。2 综合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导致的颈、肩、腰腿痛致病人群广,病程长,缠绵难愈,单纯某一种方法治疗此类疾病难免有局限性,所以师彬主任强调在辨证论证和整体观念下的综合治疗。2.1 三维平衡正脊疗法(手法) 三维平衡正脊[2],又称“三维定点平衡正脊”,是以脊柱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为基础,将传统推拿、抜伸、斜板、旋转推压等手法融为一体,以牵引抜伸、分筋弹拨、按压梳理、旋转复位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纠正病变脊椎错位,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为主要治疗目标,从而治疗脊柱病变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相关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强调“三维、定点、平衡、正脊与整脊”。定点: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病变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正脊治疗重点及主要纠正的椎体和所要纠正椎体的调整方向。平衡:注重内外、筋骨、上下的平衡。即强调脊柱病与脊柱相关病治疗的平衡,又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平衡,在整个治疗中还要求将整个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其胸腰椎的变化[3]。正脊与整脊:即要“纠正”人体错位失衡的椎体,又要“调整”异常的脊柱骨关系。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为1疗程。2.2 针灸、拔罐、推拿 师彬主任针灸重视经络辩证和脏腑辨证,因病、因人、因时针刺。病在表,针刺浅如飘;病在里,针刺深至骨。并考虑病人的体质和耐受性,有的病人膀胱经及督脉针刺50多针;而有的病人甚怕疼痛,可能仅1、2针。同时,师彬主任还把西医解剖理论应用在针刺选穴上,常规选穴同时,在肌肉起止点针刺。师彬主任说“所出为井”,是指经气的起源的位置,同样肌肉的疼痛也要刺激肌肉的“井部”,即肌肉的起止点。针刺一般每天1次,1周5次。如若寒滞经络、气血痹阻型的病症一般加艾灸或者温针灸。病人针刺后常规推拿及拔罐治疗[4]。 师彬主任在推拿上也很讲究,推拿是个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推拿一定要辨证,要经络推拿[5]。推拿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并结合脉诊,根据病人的脉象的情况决定推拿的循经、力度等。时刻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2.3 理疗 有无菌性炎症者给予超短波、高热频及激光照射治疗等;老年骨质疏松者给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每天1次。对女性带环、身体里有金属者或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及女性月经期、怀孕者禁止物理性治疗。对眼球及睾丸等特殊部位一定要注意。2.4 药物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局部水肿者给予甘露醇或者七叶皂苷钠静滴,有无菌性炎症导致的疼痛者给予高乌甲素静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或增生明显者给予骨肽等静滴;同时给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穴位注射。师彬主任提示在患者急性疼痛期或者水肿期一定要慎用活血化瘀药物,减少药物对水肿及炎症因子吸收的不利影响。中医中药辩证治疗:针对颈椎病的上肢麻木等症状选用颈痛舒贴剂[6],1次2贴,1日1次;对于有骨质疏松或者骨量减少者配合柔肝健脾汤[7](组方: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0g、黄芪20g、山茱萸10g、枸杞子12g、山药15g、甘草6g、赤白芍各12g、当归l0g、柴胡9g、枳壳12g、制附子9g、川杜仲12g、淫羊霍12g、补骨脂15g、丹参20g、全蝎9g、仙灵脾10g、紫河车12g、龟板12g、三七10g),水煎服,日1剂;对于增生、骨质改变明显者应用复方活血膏[8],每次2贴,每日1次。2.5 针刀、三维牵引治疗 应用针刀技术,整体松解脊柱相关病症的粘连的瘢痕挛缩。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后,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严格按照四步规程进针,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达病变组织,纵疏横剥3刀,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9]。术后常规口服3天阿莫西林,预防感染。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患者可行电脑控制三维牵引治疗[10],牵引距离45-60mm,屈曲度11°-16°,旋转左右各0°-18°,牵引后在条件允许下同时行上述针刀治疗。牵引后8小时内绝对卧床(仰卧),3天内尽量卧床,腰下平脐垫2-75px厚浴巾20天到2各月不等。每周牵引1次,一般2-3次。2.6 中药熏蒸 患者非急性疼痛期、无水肿及无软组织破损,颈、背、腰部等肌肉紧张,肌张力较高时给予中药熏蒸,用药为师彬主任自拟舒筋活血止痛方,组方:当归20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20g、苏木30g、荆芥30g、防风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五加皮30g、白芷30g、乳香20g、没药2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皂刺30g、冰片20g、生栀子30g、生黄柏30g、生大黄30g、威灵仙30g、海桐皮30g。1天1次,或隔天1次,每次40分钟,注意防止患者烫伤和局部肿胀。 在患者出院之后,根据病情,让其用此方水煎外洗,或做成药袋热敷颈、腰、膝等部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副药用3天(3次),连续用药2周到3个月,以延续治疗,巩固疗效。2.7 心理治疗 慢性疼痛患者一般病史长,患者在承受病痛时内心也饱受煎熬,长久的病痛使患者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给予心理疏导,适当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1]。3病案举例3.1 女,41岁。左上腹疼痛1年,加重2月。患者1年前搬运重物后出现左上腹疼痛,胃镜诊断为“胃窦炎”。疼痛时有发作。2月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偶有短暂剧痛,但多几分钟内缓解。查体:体温、脉搏、血压等均在正常范围。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T8棘突左侧压痛(+)。胸椎X线片显示:T8棘突左侧偏歪。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先在患者背部行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背部肌肉,然后运用脊柱旋转扳法,医者一手拇指或掌跟顶住T8棘突向右侧推,另一手拉右侧肩部使脊柱向左侧旋转,双手协调用力,常闻及“咯咯”的复位声,表示手法复位成功。同时行上述针灸、拔罐、理疗、熏蒸、药物等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后,患者自述无疼痛,查体T8棘突两侧均无压痛,随访两个月,疼痛未复发。3.2 女,38岁。颈肩部疼痛、酸胀3年。3年前长期伏案工作后出现颈肩部疼痛、酸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行针灸、推拿等治疗及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后病情暂时缓解,不几日疼痛、酸胀又复发,有时因颈肩部疼痛不能扭头,影响工作。辗转多家医院,未见明显好转。查体:颅神经检查无异常,胸背部未见畸形,心肺听诊无异常,触诊下颈部棘突两侧肌肉压痛(+),肩胛骨内侧压痛(+),T4棘突左侧压痛(+),深触有结节,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正常,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Hoffmann征(-)。颈胸椎平片显示:C5、C6颈椎棘突向左侧偏歪,胸椎未见明显。诊断:颈椎病(颈型)。治疗方法:1颈部卧位旋牵扳手法。2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治疗。3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缓解肌肉痉挛等药物应用。4择日行针刀松解粘连术。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酸胀症状好转;1月后疼痛、酸胀症状消失,痊愈。嘱其清淡富营养饮食,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参考文献][1]师彬.“三维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相关病症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1-2,15-23[2]师彬,孙国栋.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123-125.[3]师彬,朱培灵,高鑫等.中医外治颈源性眩晕11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5):20-21.[4]师彬,王吉荣.脊源性疾病非手术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4-307.[5]师彬,王吉荣.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新疗法[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2:125-133.[6]师彬,吴清波,王吉荣等.颈痛舒宁贴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4210-4211.[7]查志超,王平,师彬.柔肝健脾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2):16-17.[8]师彬 ,指导:李刚.复方活血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Ⅱ期)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3-5.[9]吴绪平.针刀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1-153.[10]师彬,王吉荣.脊源性疾病非手术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6-340.[11]马玲,倪家骧.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53-1055.[作者简介] 王从安(1985-),男,山东单县人,住院医师,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颈、肩、腰腿痛的防治研究。
电脑三维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方法:对50例腰椎假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间隔7天进行两次电脑三维平衡牵引,并行骨伤科常规治疗。结果:经治疗后,84%患者症状改善。结论: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关键词:电脑三维牵引;腰椎假性滑脱;椎弓根;症状在腰腿痛的治疗中,经常可以碰到腰椎假性滑脱的患者,且腰椎假性滑脱患者在老年女性(51-70岁)中发病率较高[[1]],且一般以腰4或(和)腰5为主[[2]],发现有遗传倾向。起先我科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针灸、拔罐、理疗及局部痛点阻滞、针刀等为主,随着对腰椎假性滑脱机理的认识,我科试探性用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患者,两年的时间治疗50余例,效果报道如下: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科室共收治腰椎假性滑脱致的腰腿痛患者5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9例;年龄病程从1月到20年以上不等。一 临床治疗方法1 腰椎电脑三维牵引:使用的是山东济南华飞产业公司生产的“华飞牌”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将胸腹及骨盆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腹板和下板上,以两侧髂骨平下板上缘、下身牵引带上缘恰好处于骼前上棘为度,结合体重、年龄、病变椎节等综合考虑,设定牵引距离、屈曲角度、旋转角度。牵引距离61-70 mm,屈曲角度±10°-±18°,旋转角度±8°-±15°。牵引术后,用平板车送回病房,并医嘱6-10小时不等绝对卧床,72小时内尽量卧床,下床必须佩带护腰。2 针灸、拔罐、推拿:患者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的穴位,普通针刺,留针3min,病久者加电针,而后行膀胱经拔罐,之后给予腰椎局部及下肢推拿治疗。每日1次。3 物理理疗:有无菌性炎症者给予电脑中频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高热频治疗仪、磁疗等治疗,每个病人根据其体质和病情辨证选择合适的理疗项目2、3项。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如老年骨质疏松者给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4 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如局部水肿者给予甘露醇或者七叶皂苷钠静滴;有无菌性炎症导致的疼痛者给予高乌甲素静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或增生明显者给予骨肽等静滴,同时给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穴位注射。5 针刀:应用针刀技术整体松解脊柱相关病症的粘连及瘢痕挛缩。针刀选点要少而精,避免多余的刺激。一般治疗1~3次,两次相隔时间可视具体情况5~7d不等。6 中药熏蒸:患者非急性疼痛期、无水肿及无软组织破损,腰部肌肉紧张及肌张力较高时给予中药熏蒸,自拟舒筋活血止痛方,组方:伸筋草、透骨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制川草乌等。1天1次或隔天1次,每次40分钟,注意防止患者烫伤和局部肿胀。二 疗效观察1 疗效评定[[3]]1.1治愈:腰腿痛消失,腰部及下肢活动自如,能恢复原工作。1.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但腰部及下肢活动仍有一定障碍。1.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2 疗效评定结果 治愈27例,占54%;好转15例,占30%;无效8例,占16%。三 讨论 应用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之前,我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讨论,有医生反对用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认为:患者为腰椎假性滑脱,虽椎弓根没有崩解,但已经存在断裂的可能性,此时给予腰部大力度的牵引,有可能造成椎弓根的断裂,出于安全性考虑,不易行此治疗。有些医生认为腰腿痛患者有腰椎假性滑脱,有先天椎体发育和后天退行变及外伤等因素,假如为先天性,滑脱的椎体已经稳定,仅牵引治疗力量不会造成椎弓根的断裂,后天造成滑脱的力量未使峡部断裂,仅牵引的力量,患者可以接受。笔者也就此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认识到腰椎电脑牵引车主要治疗适应症有:(1)腰椎间盘突出症;(2)脊椎小关节滑膜嵌顿;(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腰椎后关节紊乱;(5)强直性脊椎炎。禁忌症有:(1)脊椎、骨盆、胸廓结核、肿瘤、感染者;(2)严重的骨质疏松者;(3)严重的心、肝、肺等内脏疾病者;(4)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者;(5)外伤(如脊椎骨折)后怀疑有内脏出血者;(6)脊柱骨折后并有脊髓明显压迫或液化坏死者;(7)孕妇。治疗时的牵引体位有:(1)俯卧屈曲位;(2)俯卧后伸位;(3)俯卧水平(中立)位;(4)仰卧屈曲位;(2)仰卧后伸位;(3)仰卧水平(中立)位[[4]]。最后首例我们选了患者年龄不大,体质尚可,各项功能评分及检查理想者进行腰椎电脑三维牵引,患者效果显著。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进一步加重,椎间隙变窄,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椎间异常活动增加,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面磨损所致病变节段上、下位椎体发生位移,在影像学表现为静态的滑脱。与狭部崩裂型滑脱的不同之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大多止于Ⅰ-Ⅱ度之间,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上、下关节突关节面的磨损和增生,关节突向前倾斜,侵占椎管和侧隐窝,椎体、椎板前移,侵占椎管后部,同时伴有黄韧带的代偿性增生,从而导致椎管的继发性狭窄[[5]]。腰椎滑脱造成的腰椎退变失稳、腰椎侧弯,椎管狭窄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而且常伴有腰椎间盘突出,这也是产生症状的重大因素。另外腰椎滑脱脊柱不稳,常引起周围组织如臀中肌、臀大肌等痉挛。综上因素可以看出,电脑三维牵引对腰椎假性滑脱的诱因及并发症状有很好的理论治疗意义,因此行腰椎电脑三维牵引从理论上可以治疗腰椎假性滑脱证。但鉴于当前的医疗环境,必须重视医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虽然医疗安全和疗效在我们的治疗过程中不矛盾,但我们在治疗腰椎假性滑脱患者时发现他们两者关系很让人揪心。假如牵引力度过大,造成椎弓根的断裂(当然非腰椎滑脱患者从理论上说也存在这种风险性),就是医疗事故;但是如果牵引力度太小,不能纠正失稳的关节,不能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则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此我们适当调整了电脑牵引的力量和幅度,较没有滑脱的患者均减少20%左右。此类病人的治疗同常规的腰腿痛病人一样,以综合治疗为主,并且注重临床护理。本方法治疗腰椎假性滑脱患者共50例,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发现大部分患者治疗之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愈27例,好转15例,无效8例。可以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治疗方法有待改善?还是此治疗对之无效?还有待于在临床中进一步观察。另外,由于当时思维意识的限制,当患者治疗后没有复查腰椎平片,所以也就不知道此类患者症状改善后患者滑脱的椎体位置有何改变,但据崇步伟 [[6]]观察发现在患者症状改善后滑脱的椎体有部分复位。参考文献[[1]] 王志纯,张德昌,马贵,等.腰椎假性滑脱发病年龄与性别关系的分析[J].海军医高专学报,1999,21(2):89-91.[[2]] 王志纯,张德昌,马贵,等.腰椎假性滑脱的平片和CT影像对比研究[J].使用放射学杂志,1999,15(2):91-94.[[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 郑雪毅.浅谈“华飞牌”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的基本功能及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05,18(9):42-43.[[5]] 申勇,范顺武,马宏庆,等.全国腰椎退行性失稳与滑脱专题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9年,29(8):793-795.[[6]] 崇步伟,米晓云,周永春,等.腰椎假性滑脱症牵引治疗后X线对比分析[J].中医正骨,1999,11(3):11-12.
任何膝关节疾病,首先都会发生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的肌肉)的萎缩,该肌肉的萎缩,将使膝关节失去保护,变得不稳定,不仅可使症状加重,还不利于膝关节的康复,所以膝关节的大多数疾病,都要鼓励病人做股四头肌的锻炼。通过锻炼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加强,改善局部血运和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促进康复。 下图所示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无论是在膝关节疼痛时,还是肿胀有积液时都可进行,这种锻炼不会使症状加重,反而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使积液吸收。 注意事项:锻炼时要保持膝关节在伸直位,抬举时膝关节不能有伸、屈活动。足的位置没有特定的要求。在膝关节有积液或有疼痛时不影响锻炼,保持膝关节始终在伸直位时,通常也不会使疼痛加重。患肢锻炼疲劳后,可换健侧做同样的锻炼,对某些双侧病变的病人更应如此,膝关节有积液时要尽量减少步行和负重。 (图一膝伸直抬腿坐位或卧位均可,抬高10厘米做反复运动,肌肉力量增强后可加快频率,并可在足踝处放置重物强化锻炼。图二 侧卧位膝伸直侧方抬腿反复运动。图三 双膝夹持一皮球反复挤压。) 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包括:不穿高跟鞋或凉鞋,应穿低跟鞋和有鞋带的鞋;尽量避免爬坡、登楼,避免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软的地形和鹅卵石路上行走;以自行车代步,并应将自行车座抬高,以减少骑车时对髌骨的应力;尽量避免登楼梯,没有电梯时要利用楼梯的扶手缓慢爬楼,登楼时健侧膝先起步,然后患侧腿再隨之而上;尽量避免负重步行;避免站立工作;坐时应将膝关节稍伸展,并应不断的改变位置,不要将膝关节屈曲在椅子下。注:图右上方的标志表示-不正确姿势 +正确姿势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骨科陈世寅比喻:一座房子用了很久了,墙上很多砖空了。2、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全身疼痛、多为游走性;驼背;容易骨折等。3、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妇女、65岁以上老年人,皮肤白、日照强度不够的人,被列为高危人群。1.年龄50岁以上(尤其是女性);2.有家族史和成年后骨折史;3.身材较矮小;4.平日有不良嗜好(吸烟、嗜酒、过量饮用咖啡);5.性激素缺乏(围绝经期);6.长期营养不良;7.钙摄入不足;8.长期缺乏运动;9.长期卧床;10.长期使用糖皮质类固醇药物、铝剂、锂剂、甲状腺素等;11.皮肤白,日照强度不够等;4、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能!!补钙只是基础治疗,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5、骨质疏松症应该怎么办?1.到医院检查:骨密度,骨代谢,影像学等检查;2.不要单纯依赖只用药物,或只用一些外治,骨质疏松治疗需要综合治疗.药物:三联用药:补钙+补维生素D+减少骨丢失和增加骨密度药物。比喻: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修补房子:钙、维生素D是砖和水泥——是基础治疗拆房子的人和修房子的人——是抗骨质疏松治疗,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加用假少拆房子的人或者增加修房子的人的药物。6、骨质疏松症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1.饮食: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A、C、D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奶等豆制品、乳制品、海产品。忌饮浓咖啡、浓茶、汽水等碳酸饮料;禁烟,禁酒;2.多晒太阳,建议每周一到二次,一次1个小时以上;3.防跌倒,穿合适衣鞋,可以练习八段锦增加肌力及稳定性。(点击这儿,陈医生教你练习八段锦)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四川省人民医院·中西医骨伤门诊(具体以医院挂号室发布为准)
膝关节作屈伸活动时出现响声的现象比较常见,原因很多,骨质增生只是引起膝关节响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引起膝关节响声可能的原因有: (1)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不适及肿胀,活动时膝关节内出现弹响。X线片可见骨关节部位有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现象。 (2)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多见于青年人,有外伤史和剧烈运动史,关节出现疼痛、无力、绞锁(膝关节屈伸到某种角度时被卡住)及弹响等。如果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肢大腿,一手旋转小腿并同时屈伸膝关节时,可出现弹响且伴有疼痛。严重半月板损伤或损伤时间较长者,可见大腿肌肉萎缩。 (3)髌骨软化症:髌骨软化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当膝关节屈伸活动时有肿胀、疼痛和关节响声,症状时轻时重,各种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检查时用手掌部压住髌骨,使髌骨与股骨髁部贴紧,旋转髌骨时,可感到髌骨面不平整,与股骨髁摩擦时有“沙沙”响声,同时病人出现疼痛。用手挤压髌骨内外缘的关节面时,也可出现疼痛和不适。拍X线片可见髌骨软骨不平,局部软骨破坏或不完整,软骨下有囊性改变,髌骨边缘及股骨髁部可见骨质增生。 (4)十字韧带损伤:十字韧带损伤者多有外伤史。伤后膝关节持续疼痛、肿胀,不能行走或行走时疼痛加剧;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关节可出现响声,同时可感到骨骼之间有移位。 因此,膝关节出现响声或弹晌,要结合年龄、外伤史、临床特点及X线检查综合进行判断,找出确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