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微创介入科 张西坤 ???胆道外引流管,虽然用丝线固定到皮肤上,仍然有5-10%的患者不小心脱出来,脱出来也不要怕,没有生命危险,立刻联系你的主管医生,去医院处理。 1:引流管脱出来后,会有胆汁渗出来,用纱布覆盖即可。 2:有胆汁外渗,在DSA下,尝试用导丝再置入新的引流管,这种办法有一定难度,需要患者配合,成功率在60%左右。 3:没有胆汁外渗,需重新再植入新的胆道外引流管。 所以,有胆道引流管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在家护理好,不要脱出来。 版权归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需要请说明出处。
肺小结节精准消融术 肺小结节是指直径小于1cm的肿瘤,性质包括恶性和良性。一般的强化CT没有办法确诊,只是提示倾向性。唯一确诊需要穿刺活检才能明确性质。 消融治疗是手术切除,最好的替代办法之一。对于一些不想手术或体质差一点的患者,可以完全选择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已经进入国家医保,创伤小,疗效确切
复发肾癌的粒子植入术 肾癌术后复发,无法再次手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粒子植入治疗。 粒子植入手术可有效控制复发的局部肿瘤,再加上靶向治疗,全身控制,患者获益最佳! 粒子植入属于超微创治疗,局麻下手术,住院三天左右就可以出院,不影响正常生活。
冠脉CTA的优缺点优点:冠脉CTA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的优点在于无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不需要住院,相比而言费用更低。除了诊断狭窄病变,冠脉CTA还可以评价斑块的性质,如低密度斑块、正性重构,特别对钙化非常敏感;对冠脉开口异常、心肌桥的识别更加高效;可评价心包外脂肪,预测冠心病风险。缺点:冠脉CTA图像清晰度相对较差,对细小的冠脉分支难以充分显示;无法准确评估狭窄程度,当怀疑有严重狭窄时,还需进一步做冠脉造影评估病变以及治疗;检查受呼吸频率、心率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伪像,当患者心率大于70次/分时需服用降低心率药物。冠脉造影的优缺点优点:迄今为止,冠脉造影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冠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严重狭窄的病变,可以随即行支架植入术或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一站式”完成从确诊到治疗过程,十分高效。此外,冠脉造影属于微创手术,只需在局麻下进行。缺点:冠脉造影虽是微创,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X线辐射、术中术后并发症;需要完善术前检查,费用相对较高;需要住院检查,对术者要求较高。总结:一般而言,通过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筛查、生活习惯的询问等初步检查提示中度冠心病可能的患者,首选冠脉CTA检查,而对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建议直接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备后续可能的介入治疗。确诊为冠心病后,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等,才能防止或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避免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从以激活人体系统性免疫反应为目的的“免疫增强”疗法,到针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免疫正常化”疗法,肿瘤免疫治疗如同正在浮出水面的一座冰山,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在深入理解“免疫正常化”理念后,我们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药物的作用机制对其疗效的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挖掘优势组合疗法,不断刷新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数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刘蒲香2018年,是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元年,多个PD-1抑制剂上市,象征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进入“免疫时代”。2018年12月,由我国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首个国产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上市,我国免疫治疗药物赛道“鸣枪起跑”。从作用机制角度来看,特瑞普利单抗在强效阻断PD-1通路的同时,还具有独特高效的内吞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了促进“免疫正常化”的作用,在机制优势的助推下,特瑞普利单抗以黑色素瘤适应症作为起点,在多个瘤种全面布局,成为中国肿瘤医生手上的一把抗癌利器。国际主流设计——特瑞普利单抗安全、稳定PD-1抑制剂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大多数治疗性抗体都是IgG,IgG中的IgG4亚型由于不易引起ADCC、ADCP和CDC效应,是制备PD-1抗体的最佳类型,也是目前国际主流PD-1抑制剂的抗体类型。然而在体内,天然型IgG4两个识别抗原的可变区会发生交换,即形成单价(半抗体分子)或者进一步形成双特异性抗体。核心铰链区228 位的丝氨酸是“半抗体交换”所需的关键元素,通过点突变将丝氨酸替换为脯氨酸(S228P),可阻止IgG4 的Fab 段交换。2019年,特瑞普利单抗公布的两项基础研究对其结构和作用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特瑞普利单抗为IgG4亚型抗体,且在铰链区228号丝氨酸蛋白位点引进了脯氨酸(S228P)点突变,以减少可能的Fab链置换,确保抗体稳定性。此外,PD-1蛋白常伴有糖基化修饰,当以PD-1为作用靶点时,可能影响抗体与PD-1的结合,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特瑞普利单抗与完全糖基化或糖基化缺失的 PD-1 蛋白的结合亲和力没有明显差异,即特瑞普利单抗与PD-1 结合不受PD-1蛋白糖基化修饰影响,在体内各种微环境中均能与PD-1蛋白高效结合。亲和力是影响单抗类药物疗效、临床的最佳剂量和部分毒副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结合区域、结合面积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空间构象等共同决定。从结构来看,特瑞普利单抗重链(HCDR)的所有三个CDR都参与了与PD-1的相互作用,而其轻链(LCDR1和LCDR3)中的CDR1和CDR3则参与对PD-1的识别。特瑞普利单抗与PD-1的结合主要位于PD-1的FG环上,结合力主要由HCDR3和LCDR1贡献,并存在多个氢键相互作用。特瑞普利单抗具有一个长的HCDR3环,含有18个氨基酸,可与PD-1的FG环形成多重接触(图1)。当特瑞普利单抗与PD-1结合后,可引起FG环构象变化,有利于增强亲和力。亲和力还可用平衡解离常数(KD)表征,KD值越小,解离越慢、亲和力越高。特瑞普利单抗与PD-1结合的KD值为0.3nmol/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特瑞普利单抗能有效地同时阻断配体PD-L1和PD-L2与PD-1的结合,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 nM和1.3 nM(图2),该结果表明,特瑞普利单抗具有高亲和力,能够更牢固地结合T细胞上的PD-1,同时缓慢解离,长效阻断肿瘤表达的PD-L1和PD-L2与T细胞PD-1的结合,达到恢复T细胞的正常功能,阻止肿瘤逃逸的目的。对内诱导内吞——特瑞普利单抗降低T细胞表面PD-1表达从“免疫正常化”的治疗目标出发,PD-1单抗不仅要在阻断PD-L1与PD-1结合方面“出类拔萃”,还要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更多惊喜——例如通过下调T细胞表面PD-1表达等,解除PD-1蛋白在胞内的抑制信号,恢复T细胞正常功能。特瑞普利单抗研发初期即发现具有强效诱导PD-1内吞作用,特瑞普利单抗结合PD-1后,阻断PD-1和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同时诱导PD-1的内吞,降低PD-1在T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效果与特瑞普利单抗作用时间和浓度正相关。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特瑞普利单抗浓度的升高及给药时间的延长,T细胞膜表面PD-1表达下降。免疫荧光检测试验利用293T.hPD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特瑞普利单抗诱导的PD-1内吞作用。在37℃条件下,用0.3g/mL CypHer5E标记的特瑞普利单抗与293T.hPD1细胞共孵育。内吞效应发生后,含有标记抗体的内涵体被酸化,使CypHer5E发出荧光并可视。6小时后,可以在293T. hPD1细胞的胞质区域中清楚地看到点状荧光和荧光囊泡(点或小荧光圈)积聚。截至目前,已有研究证实PD-1抑制剂中的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存在诱导PD-1内吞作用。有研究结果证实,特瑞普利单抗诱导PD-1内吞后,肿瘤持久缓解,患者OS显著获益。数据显示,在使用特瑞普利单抗后长期生存受益患者中,PD-1受体显著下调(平均下调治疗前的30%);初始缓解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在末次用药后的3~6个月,仍存在PD-1下调的现象,表明初始缓解的患者疾病进展后也可获得生存获益;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PD-1起初表现出下调,但在90天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上调,或预示疾病将迅速发生进展。近年来,特瑞普利单抗的临床数据不断获得国际认可,做为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国产 PD-1单抗,2018年12月,特瑞普利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2020年4 月和5月,其用于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和尿路上皮癌两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分别获得NMPA受理,并于2020年7月纳入优先审评程序。2020年3月、5月和9月,特瑞普利单抗分别在黑色素瘤、鼻咽癌和软组织肉瘤领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证。与此同时,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用于鼻咽癌的治疗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成为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产PD-1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