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机指称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常发生在拇指,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起病初期在手指屈伸时产生弹响、疼痛,故称“扳机指”。患病关节活动不灵活,关节肿胀。严重时关节绞锁在屈曲或伸直位,关节不能伸直或屈曲。症状较轻时,可采用制动、理疗或局部封闭保守治疗。
微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效果如何一、什么是微针微针是针灸针具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此处的微针泛指细小针具,现代使用的微针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新材料和临床需求而创新的针具,目前多见盖章式和滚针式,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美容类治疗项目,以头面部使用为多见。二、微针在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作用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疾病,男女均可患病,我国男性患病率高达21.3%,女性患病率为6.0%[1],其特征是毛发的生长期变短而休止期延长,额颞部和头顶部毛囊微型化直至毛囊萎缩,头发逐渐变细变软直至脱落,脱发区毛发毳毛化,脱发区皮肤油腻光滑,部分伴有瘙痒感和头皮屑。微针刺的单位面积可以产生100--200个细小的针孔,产生以下效果[2]:1、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加毛囊的血供;2、破坏陈旧的硬化瘢痕线,形成新的血管通路,增加血供;2、促进血小板血浆产生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毛囊修复;3、刺激头部经络和穴位调节整体脏腑功能,减少痰、湿、瘀等病理产物。三、微针治疗雄脱的疗程和效果微针治疗一般3个月为一疗程,每1--2周/次,同时配合头皮养护减少头皮屑和头皮炎症。微针治疗雄脱疗效较好,能促进毛囊修复,改善毛发数量,增加毛发密度、增加毛发直径,其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较好[3],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具有一定优势。参考文献:重建外科,2019,23(3):159-162.[1]张建中.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82-186.[2]张凡杨一诺.微针在雄激素性脱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8):80-84.[3]尚智伟,冯海瑕,赵冰洁.不同深度微针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2,29(4):322-326
脱发分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生理性脱发常见有婴儿脱发、产后脱发、老年脱发等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掉发,但是脱发和头发的生长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正常毛囊85%处于生长期,10-20%处于休止期。如果每天脱发大于100根,或者发际线后移、额角明显、发缝增宽等,且头发比以前明显稀疏即为病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分疤痕性脱发和非疤痕性脱发;疤痕性脱发:如外伤、烧伤、强酸、强碱、红斑性狼疮、扁平苔藓、结节病、硬皮病等;非疤痕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内分泌性脱发、营养障碍性脱发、产后脱发、精神性脱发、物理性脱发【拔毛综合征】、化学性脱发【烫发染发】、药物性脱发等。
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疾病,男女均可患病,其特征是额颞部和头顶部毛囊微型化,头发逐渐变细变软直至脱落,依据脱发的特征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男性可以是女性型脱发而女性也可能是男性型脱发,特征如下:1、男性型脱发:早期脱发表现在前额两侧,慢慢延伸至头顶,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脱发呈M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最后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早期治疗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症状得到改善。2、女性型脱发: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逐渐稀疏,前额发际线不明显,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早期治疗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症状得到改善。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伤寒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在冬至前后,人体阳气也是刚开始滋长,必须保养这初生的阳气,外在环境上不要轻易受寒,内在的饮食选择能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可以服用一些补气温阳的中药,以增加抵御寒冷的能力,并储备能量待来年的利用,这就是中医理论天人合一的道理。清 曹慈山:“养生之道,惟贵自然,不可纤毫着急”,在进补时也要顺应四季之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谈到进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参、茸”等名贵中药材,那是不是所有的“参”都是补药呢?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请大家慢慢看下来吧!中药里面最常见的“参”有五种,浙籍名医魏长春有个著名的药方叫“五参汤”,由党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组成。这五种“参”在性味功效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区别:1、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以补气为主)2、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以养阴生津为主)。3、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以清热解毒为主)4、苦参:性寒,味苦。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以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为主)5、丹参:性微寒,味苦。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为主)。使用注意:以上五“参”均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药力。单味中药有多种功效,不能偏而概之,在具体应用中应在中医临床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因腰三横突尖端的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腰痛或腰骶部疼痛。腰椎一共有5节,每个腰椎有3个突出的支支,最后面的支支叫棘突,两侧的支支叫横突,而腰三横突最长、最宽,尖端肥厚;附着在腰三横突的胸腰筋膜前层也最多,成束状。因此,附着于腰三横突的软组织,形成了以腰三横突为中心,肌肉-筋膜-腰二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特殊结构。当腰部用力,特别是用力不平衡时,一侧椎旁肌收缩,由于杠杆作用,必然引起对侧横突上撬,从而产生腰三横突尖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出现出血、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久之,在腰三横突尖端周围出现纤维化,形成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膜挛缩,可引起神经、血管束卡压,出现下腰痛或腰臀部疼痛。表现:病人多为青壮年,常有腰扭伤或劳损史,腰痛或腰臀部疼痛,活动时加剧,部分病人可有沿同侧竖脊肌向大腿放射痛。少数表现股内侧痛或下腹痛,但无压痛。腰三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限压痛。早期臀肌丰满,内収肌痉挛(由L2-4闭孔神经支配);重者,晚期可见臀肌痉挛,臀中肌可触及索条状物,有压痛。咋个治疗呢?一是适当休息,避免腰部用力。二是日常生活中好好保护,防止受潮受凉劳累、急性扭伤、长时间久坐久站、负重等。三是热敷,当然是敷腰杆上了。四是经过以上办法都不好,就找医生了哦,找那个医生你懂的。第三腰椎横突最长,红色的部分。
很多人肩膀疼痛,都会自行诊断为“肩周炎”。专家提醒,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一定要找专业医师“对症下药”。 张先生,56岁,厨师,平常间有右肩关节疼痛,晚上拿重物后突然又出现右肩关节疼痛,当时没留意第二天起床后,肩部剧痛难忍,右上肢上抬明显诱发疼痛,张先生及时赶到医院急救。原来,张先生患的是肩关节冈上肌肌腱钙化性肌腱炎。肩周炎只占肩痛的30%很多人一出现肩痛就会提前“自行诊断”为肩周炎。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长期以来,由于对肩关节病的认识存在误区,人们习惯把很多和肩部疼痛有关的疾病,归类为“肩周炎”。 据了解,肩周炎一般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发病率并不高,只占肩痛的30%,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由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包括有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等。若肩关节久痛不愈,建议找专业的医师诊治。鉴别肩关节病的病因很重要,只有找对了病因,治疗效果才能立竿见影。骨与关节康复专科开诊时间:伍少玲 主任医师,周一下午,痉挛与肉毒素毒素注射门诊 周三上午,疼痛康复门诊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张闭口运动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1〕。(1)、中医临床辨证分型:﹝1﹞、湿热内蕴型:临床表现:由于水湿不运,郁而化热,内蕴湿热之邪,侵犯关节,营血气机运行受阻,气血壅阻不畅,而致关节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弹响,同时可见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除湿,解毒止痛。选方: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黄柏10g 苍术10g 生薏仁20g 川牛膝12g 野菊花20g 银花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僵蚕10g﹝2﹞、瘀血痹阻型:临床表现:因外伤、拔牙等导致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细;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选方:桃红四物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桃仁12g 川红花10g 川芎8g 当归10g 白芍15g 熟地黄12g 野菊花20g 银花25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川军(后下)8g﹝3﹞、气血亏损型:临床表现: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关节以轻中度酸痛、钝痛为主,气血不足则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则:健脾益气,通络止痛佐以清解毒邪。选方:八珍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太子参30g 白术30g 茯苓30g 川芎18g 白芍30g 当归30g 炙甘草10g 熟地黄25g 野菊花20g 银花藤3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4﹞、外邪侵袭型:临床表现:因外感风寒暑湿等六淫邪气,郁而化热,致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伴头晕、耳鸣、眼部不适等头面部症状。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解毒。选方:偏于风热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银花15g 连翘12g 荆芥9g 淡竹叶10g 牛蒡子12g 桔梗10g 芦根20g 野菊花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偏于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荆芥12g 防风9g 柴胡8g 羌活9g 茯苓15g 桔梗8g 川芎9g 炙甘草10g 枳壳6g 野菊花20g 银花藤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2)、电针治疗:取穴下关、颊车、合谷、听宫、三间等交替选用,1/日。(3)、注射疗法:常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VitB12、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行痛点注射或穴位注射,1/周。(4)、中药外敷:当归150g、杜仲120g、川芎、续断、骨碎补、五加皮、羌活、女贞子、旱莲草、赤芍、苏木、秦艽、桑寄生各90g,红花、三七、防风、白芷、乳香、千年健、丝瓜络、络石藤、百合、冬瓜仁各60g,上药共研末,水、白酒各半调敷患处,1/日〔2〕。(5)、口腔科矫正治疗。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俗称挂钩疼,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张闭口运动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症好发于青、中年人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外伤、拔牙及一侧咀嚼硬物过多等诱因导致发病。一、病因: 1、功能性病因:张口过大,如打哈欠、大笑等,一侧咀嚼硬物过多,导致肌肉劳损松弛;外伤、拔牙等致关节肿痛而功能异常;寒凉刺激,致关节肌群痉挛而功能异常;精神神经因素,如过度紧张、激动、压抑、失眠等。2、器质性病因:双侧颞颌关节结构发育不对称,发育失常,咬合关系紊乱,化脓性关节炎等。二、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以颞颌关节为中心,可辐射到患病一侧,以轻中度酸痛、钝痛为主。2、出现关节弹响:弹响多在关节活动时产生,但可发生在颞颌关节活动的任何时段。3、张口受限:部分患者可出现张口时下颌偏斜等颞颌关节功能障碍,运动过程中常伴有明显的疼痛。4、常伴有头晕、耳鸣、眼部不适等头面部症状。三、口腔科矫正调护:1、如张口受限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张口练习。2、消除有害刺激,如治疗牙周炎,拔除阻生智齿,修复缺牙,矫正错合等。3、改变单侧咀嚼习惯,忌食硬物,治疗夜间磨牙等。4、部分患者采用颌垫,可使症状消失。四、中医调护:1、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湿热内蕴、瘀血痹阻、气血亏损、外邪侵袭等四型,根据不同证型再配以解毒、活血、除湿、化痰、补气、养血等治法。中药内服主要着眼于调整患者整体机能的平衡,消除内在病因,则可收到全面控制病情并促进迅速修复病损部位之效。2、理疗及中药外敷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局部肿胀疼痛。3、针灸治疗则可视症情选用补法或泻法,以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气养血等调整全身经气以求气血、阴阳之平衡。比如因拔牙或磨损或外伤所致则多属中医瘀血阻滞之症,瘀可化热、瘀可生湿、瘀可阻滞气血,故在治则的确定中,首重化瘀。又如年迈患者则多由颞颌关节骨质疏松反复磨损,面部肌腱松弛或咀嚼习惯偏用一侧或突咬硬物致该关节损伤所致,故除临床对症治疗外,尚需补充钙质、锻炼咬肌,增强全身体质以应对。中医则认为此乃肝、肾、脾三脏亏损,因“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故其治则当补肾、养肝、健脾,以从根本上消除此病症之因。五、预防措施:1、避免颞颌关节过度运动,如大笑、张口等。2、减少精神刺激,消除不良精神因素。3、避免寒凉刺激。4、改变不良咀嚼习惯。
痛风是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代谢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易伴发痛风。为什么控制饮食不能控制痛风发作?有些患者认为,只要低嘌呤饮食就可以完全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其实血尿酸除食物分解代谢的外源性血尿酸外,80%的血尿酸由内源性产生。 低嘌呤饮食只能减少外源性血尿酸,并不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严格控制嘌呤饮食仅可降低血尿酸60μmol/L (1mg/dl)。因此,有些患者在严格控制嘌呤饮食的情况下,仍可有急性痛风发作。痛风急性期的食物选择:急性期应严格限制嘌呤在150mg/天以下,蛋白质每日50-70g。 禁用含嘌呤高的肝、肾、胰、鲭鱼、沙丁鱼、小虾、肉汁、肉汤、扁豆、黄豆以及菌藻类。 可选用下列含嘌呤很低的食物,以牛奶、鸡蛋(特别是蛋白)、谷类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脂肪不超过50g,以碳水化合物补足热量。 液体量不少于每日3000ml。痛风间歇期的食物选择:在缓解期给以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 蛋白质每日以不超过80g为宜。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有限量地选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 其中的肉、鱼、禽类每日用60-90g,可将肉类煮熟弃汤后食用。 扁豆、黄豆以及菌藻类等蔬菜可少量选用; 另外可自由选用含嘌呤很低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