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机指称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常发生在拇指,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起病初期在手指屈伸时产生弹响、疼痛,故称“扳机指”。患病关节活动不灵活,关节肿胀。严重时关节绞锁在屈曲或伸直位,关节不能伸直或屈曲。症状较轻时,可采用制动、理疗或局部封闭保守治疗。
正常情况下儿童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开始生理性脱落,替换乳牙的恒牙相继萌出,到12—13岁时,全部乳牙为恒牙所代替。这便是儿童换牙期。 儿童换牙期间的顺序是:儿童6岁左右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个恒磨牙,也叫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长出稍早或同时,6岁左右乳下中切牙脱落,恒下中切牙长出,7—8岁时乳上中切牙脱落,恒上中切牙长出,乳下侧切牙脱落,恒下侧切牙长出;8—9岁乳上侧切牙脱落,恒上侧切牙长出;9—12岁第一、二乳磨牙脱落,第一、二双尖牙长出;10—12岁乳尖牙脱落,恒尖牙长出。 在整个换牙期间,是儿童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 首先,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即六龄磨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 其次,换牙期间要注意矫正儿童的各种不良习惯。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科拔除。对于个别顽固的、自己不能改正的不良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其三,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龄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决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甚至导致恒牙埋而不出。 其四,要对出恒牙定期观察矫治。换牙时前恒牙以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或间隙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做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其五,教育换牙期的孩子特别注意牙齿保健。换牙期由于牙齿排列不齐,恒牙萌出,乳牙滞留,引起的双排牙,此时如多食含蔗糖食物及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牙齿清洁不良,食物滞留,易导致乳、恒牙发生龋齿。 因此,这一时间应注意教育孩子认真刷牙,多吃含纤维食物,有助于牙龄自洁,促进颌骨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 儿童换牙期六大注意 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换牙可能比让他们弹钢琴、滑旱冰、学算术更重要。因为,新长出的恒牙几乎要伴随他们一生,而且关系到饮食、面貌,甚至心理。换牙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做父母的在此期间应该对孩子加强护理,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 注意1: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落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也有的从4岁开始,个别孩子会迟到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起来像是双层牙。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 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由医院口腔科订做),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注意2: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 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孩子缺钙也是恒牙迟迟萌出的重要原因,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换牙时前恒牙从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注意3: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注意4:牙齿错位咬合会影响容貌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注意5: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 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龋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性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 注意6:换牙时宜多吃耐嚼食品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 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牙列拥挤的病理机制是牙量与骨量的不调,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牙量相对较大而骨量相对较小。因此牙列拥挤总的矫治原则是应用正畸手段减少牙量或(和)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趋向协调。减少牙量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减少牙齿的体积(邻面去釉)、减少牙齿的数量(拔牙)、减少牙齿所占方位(扭转牙、舌倾牙的纠正)。增加骨量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如腭中缝扩展)、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如上颌前牵引)、功能性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如唇档、颊屏)、外科手段刺激齿槽骨生长(如骨膜牵张成骨术)等。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对病例资料作全面分析,决定采取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或两者皆有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讲,在决定治疗方案时要考虑下列几个因素:①牙量骨量不调的具体表现:比如通过分析确定牙量过大而骨量相对正常,此时应首先考虑拔牙。②错合的类型:同样的牙列拥挤量,在不同的错合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同样上颌前牙拥挤,在安氏Ⅰ类错合可能采取减数治疗,而在安氏Ⅱ类2分类往往用上前牙唇向开展的方法解除拥挤,再配合上下颌骨关系的调整。③牙齿的性状:如有多生牙、畸形牙或严重龋坏牙时,则先考虑拔牙。④颌面部生长发育阶段:快速扩弓、齿槽、颌骨的生长刺激都必须在生长发育阶段实施,因此即使患者的牙列拥挤机制是骨量过小引起,如果生长发育高峰已过,也可能采取减少牙量的方案。下面详述增加骨量与减少牙量的具体方法:1.扩大牙弓包括长度扩展与宽度扩展。长度扩展的方法主要有推磨牙向远中、唇向移动切牙等;宽度扩展的方法主要有快、慢速中缝扩展、齿槽正畸扩展及齿槽功能性扩展。(1)扩展牙弓长度1)推磨牙向远中:向远中移动上颌第一恒磨牙,每侧可以得到3-6mm的间隙;使下磨牙直立,每侧可以得到1mm的间隙。临床常遇到的情况是推上颌磨牙向远中。a.适应症:轻度牙列拥挤,而且第二恒磨牙未萌或初萌尚未建合。如果此时磨牙呈远中关系,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后则还可纠正磨牙关系;最好无第三磨牙。b.矫治装置①口外弓:内弓的前部应离开切牙2-3mm,在内弓末端置入开大型螺簧,可在牵引力状态下弹性向后推动磨牙。使用口外弓推上颌磨牙向远中时,使用的牵引力每侧用300-500g,每天戴用12-14小时,并且应根据患者的颌面部垂直发育调整牵引力的方向,高角病例采用高位牵引,低角病例用低位颈牵引,下颌平面角适中的病例使用水平牵引。②口内矫治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可摘式矫治器:可摘式矫治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塑料颈枕矫治器。其推磨牙向远中的支抗来自于腭基托和前牙,为了增强支抗、防止前牙唇倾,前牙处的唇弓做成塑料式并与前牙紧密接触,起到类似唇档的作用;在唇弓的侧切牙部弯制牵引圈,必要时可使用水平牵引方向的口外唇弓。另一种后推磨牙的可摘矫治器Nudgers有类似的设计,只不过将口外唇弓放在16、26带环上,夜间用口外弓后推磨牙,白天戴活动矫治器保持,达到使磨牙整体后移的目的。固定式矫治器:推上磨牙向远中的口内固定式矫治器中,有代表性者为“摆”式矫治器,其用来后移磨牙的弹簧曲由β钛丝制成,并用改良的Nance弓增加支抗,不需要使用口外唇弓。推下颌磨牙装置:远中移动或直立下磨牙有多种方法,例如活动的螺旋基托分离式矫正器;固定矫正器的磨牙后倾曲、螺旋弹簧、滑动引导架、下颌唇档等。这些方法常需配合使用Ⅲ类颌间牵引,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下切牙唇倾。2)唇向移动切牙:切牙切端唇向移动1mm可以得到2mm间隙。然而唇向移动切牙将使得切牙前倾,牙弓突度增加,同时覆合变浅,仅仅适用于切牙较为舌倾,覆合较深的病例。唇向移动切牙多使用固定矫治器。3)上颌前牵引:是一种口外牵引装置,主要用来刺激上颌骨及上颌齿槽前部的生长。对于安氏Ⅲ类错合伴上前牙拥挤病例,该方法也有扩展牙弓长度的作用(参见第七章“口外力支抗矫治器”)(2)扩展牙弓宽度:许多研究证明牙列拥挤患者的牙弓宽度比无拥挤者窄,使用扩大基骨和牙弓宽度的方法能获得间隙排齐拥挤的牙齿,并且可以保持稳定的结果。宽度扩展有三种类型:矫形扩展、正畸扩展和功能性扩展。1)矫形扩展:即扩展上颌腭中缝,刺激骨缝内新骨沉积。使用最多的是Hans矫治器和Hyrax矫治器。a.适应症:①8-14岁的替牙期和恒牙早期患者都有效果,但在此范围内年龄越小,骨缝扩开的作用越明显,产生牙周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小,并且能使颅面生长发育趋于正常化。成年患者使用时必须配合颊侧骨皮质切开术。②拥挤度:主要用于严重拥挤或者严重宽度不调(如后牙反合)病例。③骨性Ⅲ类错合:上颌发育不足进行前方牵引的安氏Ⅲ类错合可以合并使用腭中缝扩展。b.扩展速度:①快速腭中缝扩展:每日将螺旋开大0.5-1.0mm(每日旋转2-4次,每次1/4圈),连续2-3周。力的积累最大可达2000-3000g,使腭中缝迅速打开。然后在扩展装置停止加力的情况下保持3个月,使新骨在扩开的中缝处沉积。②慢速中缝扩展:每周将螺旋打开1mm(每周4次,每次旋转1/4圈),螺旋产生1000-2000g力,在2-3个月内逐渐使中缝扩开。去除扩大器时两种方式都要用活动矫治器保持一年以上,或者立即采用固定矫治器继续治疗并维持扩展效果。③快慢速扩展相互关系:腭中缝扩展的载体是两侧后段牙弓,因此在扩弓器力的作用下两侧后牙很容易向颊侧倾斜,这种牙性改变“争夺”一部分本来作用于腭中缝的力,从而会影响扩弓效果。快速扩弓可以再牙性效果发生之前迅速产生腭中缝的扩大,从而充分利用了扩弓器的效能。但是,腭中缝扩展速度又受到颌面部生长发育状态的制约。在-14岁这个时期,年龄越小,快速扩弓指征越适合,扩弓效果也越明显。在恒牙初期,由于中缝骨组织沉积,已趋于完成,其对外力的改建效应也越差,所以在这阶段如也采取快速扩弓方法,不仅起不到骨缝扩展效果,还可能对骨缝组织产生损伤。所以此时应采用慢速扩弓,虽然产生某些牙性效应,但能使腭中缝内组织逐渐适应外力的刺激,产生相应的骨组织改建。c.扩展效果:矫形扩展可使磨牙区增大10mm。对于年龄较小者,宽度开展50%为骨缝效应,50%为牙齿效应。年龄较大者骨效应减小,牙齿效应增大,因而易出现上磨牙颊倾、舌尖下垂、下颌平面开大的不利倾向。上颌宽度的增大使上牙弓周长增加4mm以上,远期效果较稳定。在下尖牙萌出之前扩开中缝,可以观察到下牙列的直立和宽度扩大,但程度较轻。多数情况下,为与上颌牙弓相适应,常常在腭开展之前或同时对下牙弓进行正畸开展。2)正畸扩展:是指当腭中缝骨改建效应缺乏的状况下,扩弓器释放的力主要在两侧后牙产生效应,使之向颊侧倾斜移动而导致牙弓宽度扩大。常应用于恒牙期青少年或成人,每侧可得1-2mm的间隙。正畸扩展虽然没有中缝效应,但后牙的颊向移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该区域牙槽骨的生长,因此,正畸扩展的长期效果是稳定的。上颌牙弓正畸扩展的装置有螺旋器分裂基托活动矫治器、棱形簧分裂基托活动矫治器及四角圈簧固定矫治器等。下颌牙弓正畸扩展的装置有螺旋器分裂基托活动矫治器及四边形固定扩弓矫治器等。四角圈簧矫治器用于乳牙期和替牙早期能使腭中缝扩开,但对恒牙期患者主要有正畸牙齿槽开展的作用。3)功能性扩展:牙弓外面的唇颊肌及其内面的舌体组织对于牙槽弓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生成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与平衡作用。功能调节器由于其颊屏去除了颊肌对牙弓的压力,在舌体的作用下牙弓的宽度得以开展,牙弓宽度增加可达4mm。另外,唇档、颊屏等对移形皱襞粘膜的牵张也可以刺激牙槽骨的生长。然而此种治疗往往需要从替牙早期开始并持续到青春快速期。2.拔牙矫治正畸拔牙矫治(或称减数)有其严谨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退化趋势在颌骨、肌肉及齿槽等部位表现的不平衡,由此造成牙量相对较大、骨量相对较小;二是在环境因素或口腔习惯因数作用下造成骨量小于牙量的状态,如细软饮食因缺乏咀嚼刺激而导致的颌骨发育不足;不良口腔习惯(如口呼吸)引起上下牙弓形态间或牙弓与基骨间的形态失调,造成上前牙唇向突出。本节所叙述的不仅涉及到牙列拥挤的拔牙矫治问题,而且还就正畸拔牙的一些普遍原则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这些普遍原则不仅适用于拥挤拔牙,也适用于其他错合(如深覆盖、深覆合等)的拔牙矫治。(1)决定正畸拔牙的因素:单纯拥挤时错合仅仅涉及牙齿槽,拔牙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拥挤,拔牙与否主要根据拥挤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轻度拥挤采用扩大牙弓的方法;重度拥挤采用拔牙矫治;中度拥挤可拔牙可不拔牙的边缘病例应结合颅面硬软组织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段,能不拔牙时尽可能不拔牙,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邻面去釉的方法。复杂拥挤时,拔牙的目的除解决牙列拥挤之外,还要改善上下牙弓之间矢状不调和垂直不调,以掩饰可能存在的颌骨畸形,在诊断中应对牙合模型和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在决定拔牙方案时,要周全考虑下列因素:1)牙齿拥挤度:直接测量模型得出牙列拥挤度。每1mm的拥挤需要1mm的牙弓间隙解除。拥挤度越大,拔牙的可能性越大。2)牙弓突度:使前突的切牙向舌侧移动,恢复正常位置时需要牙弓间隙。下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1mm,需要有2mm的牙弓间隙。切牙越前突,拔牙的可能性越大。3)Spee曲线高度:在下颌牙弓模型上测量第二前磨牙颊尖至下前牙与第二恒磨牙颊沟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pee曲线高度。每整平1mmSpee曲线,需要1mm的牙弓间隙。4)支抗磨牙的前移程度:支抗磨牙的前移因为反作用力的存在而很难避免。然而在矫治过程中,应根据前牙内收程度、牙列拥挤度及磨牙关系调整等情况,对支抗磨牙前移量作严格的调控。采用强支抗时,磨牙前移占去的间隙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使用中度支抗时为1/4-1/2;弱支抗时至少为1/2。5)颌面部骨骼结构:在决定正畸拔牙时,除了考虑上面提到的齿槽因素外,面部硬组织结构,特别是上下颌骨的形态、相互关系及其与齿槽间的协调关系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正畸减数不仅会影响齿槽结构,而且通过齿槽、牙弓进而对颌面部颌骨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产生影响。这里把面部骨骼结构分成垂直与矢状方向分别讨论。a.垂直骨面型:面部垂直方向的发育有三种情况,通常以下颌平面的陡度来区分三者。正常垂直骨面型SN-MP角平均34.3°(±5°),FH-MP角平均27.2°(±4.7°)。当FH-MP角大于40°,或FH-MP角大于32°,为垂直发育过度,称“高角”病例。FH-MP角小于29°或FH-MP角小于22°,反映垂直发育不足,是为“低角”病例。在正畸拔牙问题上,高角病例和低角病例有不同的考虑: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这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①下颌平面与下颌切牙间的补偿关系:高角病例颏部后缩,治疗结束时切牙宜直立一些,以维持协调的鼻-唇-颏关系;较为直立的切牙还可代偿骨骼垂直不调,建立适宜的上下切牙之间的形态和功能关系。低角病例情况正好相反,多数患者颏部前突,切牙宜代偿性唇倾,这样不仅有利于面型,也有利于切牙的功能。②拔牙间隙关闭的难易程度:高角病例咀嚼肌力弱,颌骨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于前移、升高,拔牙间隙的关闭比较容易;同时磨牙的前移有利于高角病例常常伴有前牙开合倾向的矫正。低角病例相反,咀嚼力强,骨密度高,支抗磨牙不易前移、升高,拔牙间隙的关闭主要由前牙远中移动完成,而前牙过度内收不利于低角病例常常伴有的前牙深覆合的矫正。③磨牙位置改变对下颌平面的影响:采用推磨牙向后或扩大牙弓的方法排齐牙列时,可以造成下颌平面角的开大,这对于高角病例的面型和前牙覆合均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对于低角病例却较为有利。再决定拔牙的牙位时高角与低角病例也有差别:高角病例若拔除靠后的牙齿有利于前牙开合的控制;低角病例若需要拔牙,宜拔除靠牙弓前部的牙齿,这样不仅易于关闭拔牙间隙,且有利于打开咬合。b.矢状骨面型:矢状骨面型主要通过A点B点(或ANB角)来考虑上下颌骨或牙弓在前后向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对正畸拔牙方案的确定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影响:①A点B点正常,ANB角正常:为了保持上下牙弓间的协调关系,通常采用上下对称性拔牙。但在Bolton指数明显不调使则考虑不对称拔牙。②A点突出或正常,B点后缩,ANB角增大:此时应根据上前牙前突的程度、上下前牙拥挤度、磨牙关系调整等情况决定上下颌对称或非对称拔牙,或上颌单颌拔牙。此种类型的生长发育期儿童或青少年,当上颌切牙前突较轻、拥挤度较小而伴可能的功能性下颌后缩时,拔牙应慎重,此时可考虑先用下颌前导功能性矫治器协调上下颌骨关系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拔牙。③A点正常或后缩,B点前移,ANB角减小:此时上颌相对发育不足、下颌相对过大,ANB角较小,治疗结束时允许上切牙稍稍唇倾,下切牙稍稍舌倾,以代偿Ⅲ类骨骼畸形,这时下颌可考虑拔牙,但上颌的拔牙要特别慎重。在ANB减小程度较温和、下颌第三磨牙缺失或拔除情况下,可采用MEAW或弓丝连续后倾弯的方法纠正Ⅲ类关系,而避免下颌拔牙。④A、B点均前突伴上下前牙前突:为了内收上下前牙、解除拥挤,上下颌对称拔牙的可能性很大。6)面部软组织侧貌:在确定拔牙与不拔牙矫治时,不能忽视对软组织侧貌、特别是鼻-唇-颏关系的分析与评价。比较常用者有以下两个测量指标。a.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审美平面为鼻尖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构成。b.鼻唇角:鼻小柱点、鼻下点与上唇凸点所形成的角。表9-1为良好面形的北京地区正常合有关测量值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男女两性之间性别差异无显著性。表9-1恒牙早期均值标准差恒牙期均值标准差上唇-审美平面距(mm)下唇-审美片面距(mm)鼻唇角(°)-0.11.871.41.9397.110.1-1.41.870.61.8797.410.07)生长发育:牙列拥挤,特别是复杂拥挤,在确定拔牙与否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评估是要确定患者当前所处的发育阶段,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单纯拥挤的治疗可以在青春快速生长其中进行;伴有颌间关系不调的复杂拥挤,若考虑对颌骨生长进行控制,应在快速生长期前1-2年进行矫形治疗。生长评估还包括对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颅面生长进行预测。由于正常合与错合之间的差异,将正常合的平均生长数据用于错合个体患者的生长预测会存在偏差,颅面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参见第二章“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2)制定拔牙方案的基本原则1)拔牙保守原则:尽管拔牙有其生理学、进化论基础,但牙拔除后对邻牙牙周组织的影响,以及其后牙齿进行的重新排列对原有的牙齿邻近间关系及上下咬合关系有时会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对正畸拔牙应取慎重态度,决定是否拔牙要巾帼细致的模型分析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以及实际病例面型的观察,还要尊重家长及病人的考虑与要求。可拔可不拔时尽量不拔牙,可在保守治疗3-6个月后再决定。2)病牙优先原则:拔牙前应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并在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上对牙周膜、齿槽全面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存在埋伏多生牙、先天缺失牙、短根及弯根牙、严重龋病牙,应尽可能拔除病牙。3)左右对称原则:单侧拔牙往往使上颌中线偏向一侧,将对面形美观有较明显的影响,因此上颌单侧拔牙应格外慎重。下颌由于4个切牙大小相近,拔除一个切牙时对牙弓的对称性和面形影响较小。4)上下协调原则:即补偿性拔牙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一个牙弓拔牙后,另一个牙弓也需要拔牙,使上下牙弓的牙量保持一致,得到良好的咬合关系。但对于Bolton指数严重不调的病例,可考虑单颌拔牙。5)牙位选择原则:a.14、24、34、44:为临床最常用的拔牙模式,可以为前牙拥挤、前突提供最大限度的可利用间隙。适用于安氏Ⅰ类拥挤、双牙弓前突病例,也可以在伴下前牙拥挤或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上前牙拥挤的安氏Ⅲ类病例采用。b.15、25、35、45:适用于牙列拥挤或牙弓前突较轻的安氏Ⅰ类边缘病例,特别是下颌平面角较大、前牙开合或有开合倾向时;或者第二前磨牙完全舌倾或颊向错位时为简化治疗,或者因牙齿发育异常如畸形中央尖等情况。c.14、24:适用于上颌前牙前突及拥挤明显的安氏Ⅱ类Ⅰ分类的患者,下前牙排列位置基本正常,下颌平面角较大,年龄较大、下颌生长潜力较小。d.14、24、35、45:适用于上颌前牙前突拥挤明显,下颌切牙轻度拥挤或唇倾、磨牙明显远中关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年龄较大、生长发育潜力较小。e.34、44:适用于上颌发育基本正常,上前牙突度与拥挤度无明显异常、下前牙拥挤、直立的安氏Ⅲ类病例。f.15、25、34、44:适用于上前牙拥挤不慎严重、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安氏Ⅲ类错合。g.下切牙:适用于单纯下前牙拥挤,拔除一颗在牙列之外的下切牙可得到快速稳定的结果;也用于上下前牙Bolton指数不协调,如上颌侧切牙过小的;此外安氏Ⅲ类错合有时拔除一颗下切牙,建立前牙覆盖关系并保持稳定。3.邻面去釉邻面去釉不同于传统的片切或减径方法。邻面去釉一般是针对第一恒磨牙之前的所有牙齿,而不是某一两颗牙齿;邻面去除釉质的厚度仅仅为0.25mm,而不是1mm或更多;此外邻面去釉与减径使用的器械和治疗程序也有区别。牙齿邻面釉质的厚度为0.75-1.25mm,同时邻面釉质存在正常的生理磨耗,这是邻面去釉方法的解剖生理基础。在两个第一恒磨牙之间邻面去釉共可得到5-6mm的牙弓间隙。(1)适应症:邻面去釉须严格掌握适应症。1)轻中度牙弓间隙不足,特别是不宜拔牙的低角病例。2)牙齿较大,或上下牙弓牙齿大小比列失调。3)口腔健康好,牙少有龋坏。4)成年患者。(2)治疗程序:邻面去釉质须遵循正确的程序并规范临床操作。1)固定矫治器排齐牙齿,使牙齿之间接触点关系正确。2)根据拥挤(或前突)的程度确定去釉的牙数,去釉的顺序从后向前。3)使用粗分牙铜丝或开大型螺旋弹簧,使牙齿的接触点分开,便于去釉操作。最先分开的牙齿多为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4)使用弯机头,用细钻去除邻面0.2-0.3mm釉质,再外形修整。同时对两颗牙齿的相邻面去釉。操作时在龈乳头上方颊舌向置直径0.51mm(0.020英寸)的钢丝,保护牙龈和颊、舌组织。去釉面涂氟。5)在弓丝上移动螺旋弹簧,将近中牙齿向去釉获得的间隙移动。复诊时近中牙齿的近中接触点被分开;重复去釉操作。6)随着去釉的进行,牙齿逐渐后移,并与支抗牙结扎为一体。整个过程中不用拆除弓丝,当获得足够的间隙后前牙能够排齐。7)整个治疗时间6-12个月。
脱发分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生理性脱发常见有婴儿脱发、产后脱发、老年脱发等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掉发,但是脱发和头发的生长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正常毛囊85%处于生长期,10-20%处于休止期。如果每天脱发大于100根,或者发际线后移、额角明显、发缝增宽等,且头发比以前明显稀疏即为病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分疤痕性脱发和非疤痕性脱发;疤痕性脱发:如外伤、烧伤、强酸、强碱、红斑性狼疮、扁平苔藓、结节病、硬皮病等;非疤痕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内分泌性脱发、营养障碍性脱发、产后脱发、精神性脱发、物理性脱发【拔毛综合征】、化学性脱发【烫发染发】、药物性脱发等。
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疾病,男女均可患病,其特征是额颞部和头顶部毛囊微型化,头发逐渐变细变软直至脱落,依据脱发的特征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男性可以是女性型脱发而女性也可能是男性型脱发,特征如下:1、男性型脱发:早期脱发表现在前额两侧,慢慢延伸至头顶,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脱发呈M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最后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早期治疗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症状得到改善。2、女性型脱发: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逐渐稀疏,前额发际线不明显,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早期治疗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症状得到改善。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伤寒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在冬至前后,人体阳气也是刚开始滋长,必须保养这初生的阳气,外在环境上不要轻易受寒,内在的饮食选择能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可以服用一些补气温阳的中药,以增加抵御寒冷的能力,并储备能量待来年的利用,这就是中医理论天人合一的道理。清 曹慈山:“养生之道,惟贵自然,不可纤毫着急”,在进补时也要顺应四季之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谈到进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参、茸”等名贵中药材,那是不是所有的“参”都是补药呢?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请大家慢慢看下来吧!中药里面最常见的“参”有五种,浙籍名医魏长春有个著名的药方叫“五参汤”,由党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组成。这五种“参”在性味功效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区别:1、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以补气为主)2、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以养阴生津为主)。3、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以清热解毒为主)4、苦参:性寒,味苦。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以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为主)5、丹参:性微寒,味苦。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为主)。使用注意:以上五“参”均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药力。单味中药有多种功效,不能偏而概之,在具体应用中应在中医临床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因腰三横突尖端的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腰痛或腰骶部疼痛。腰椎一共有5节,每个腰椎有3个突出的支支,最后面的支支叫棘突,两侧的支支叫横突,而腰三横突最长、最宽,尖端肥厚;附着在腰三横突的胸腰筋膜前层也最多,成束状。因此,附着于腰三横突的软组织,形成了以腰三横突为中心,肌肉-筋膜-腰二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特殊结构。当腰部用力,特别是用力不平衡时,一侧椎旁肌收缩,由于杠杆作用,必然引起对侧横突上撬,从而产生腰三横突尖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出现出血、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久之,在腰三横突尖端周围出现纤维化,形成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膜挛缩,可引起神经、血管束卡压,出现下腰痛或腰臀部疼痛。表现:病人多为青壮年,常有腰扭伤或劳损史,腰痛或腰臀部疼痛,活动时加剧,部分病人可有沿同侧竖脊肌向大腿放射痛。少数表现股内侧痛或下腹痛,但无压痛。腰三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限压痛。早期臀肌丰满,内収肌痉挛(由L2-4闭孔神经支配);重者,晚期可见臀肌痉挛,臀中肌可触及索条状物,有压痛。咋个治疗呢?一是适当休息,避免腰部用力。二是日常生活中好好保护,防止受潮受凉劳累、急性扭伤、长时间久坐久站、负重等。三是热敷,当然是敷腰杆上了。四是经过以上办法都不好,就找医生了哦,找那个医生你懂的。第三腰椎横突最长,红色的部分。
不同的错颌畸形。具有不同的最佳矫形时期,孩子四岁左右可向正畸医师咨询,但不一定要马上治疗。在乳牙颌期间(2-6岁)只治疗可能会影响颌骨发育的错颌矫治,采用活动矫治器,通常3—6个月可以解除反颌,部分患者不会复发,但部分患者在替牙颌早期或恒牙早期会复发,需密切观察。口腔不良习惯如吸下唇,咬指甲,吃大拇指等一经发现需及时采取方法阻断。 在替牙期(7-12岁),出现反颌,下颌后缩,不良习惯等一定要及早治疗,但有一些不齐的牙齿不需及于矫治。 大多数错颌畸形可在恒牙初期进行矫治(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5岁)。此期恒牙列完全建立,颅,颌,面尚有部分潜力,代谢功能好,牙的移动效果显著,这是正畸矫治的“黄金时期”。 对于严重的错颌畸形,则需要等到发育完全成熟后(年龄约在18-20岁)进行正颌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可以留言交流沟通
2016-11-07 预防保健科 德阳市口腔医院 牙科矫正过程中,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叫做保持。而此时戴用的器械称为保持器。在矫正完牙齿,取下矫治器后,因为牙齿在新的位置上还不稳定,往往还要戴上保持器,来保持牙齿在牙槽骨上的新的位置,维持牙槽骨的改建效果,使之稳固不易变形。 使用保持器时,应该注意: 1、矫正治疗过程保持器通常大约需要使用1-2年。维持期间每个月回诊观察,调整保持器 2、建议第1年全日戴用,第2年以后请晚上睡觉戴用,第3年后每周晚上选择戴用2次, 3、刚戴保持器时,出现口水变多、吞咽不易等现象,属正常状况,几天后便能适应;如有牙龈磨破,疼痛等不舒服者,请回医院调整;若有轻微的塑料味,属正常状况,几天后便会消失。 4、平常不要把装置戴上拿下,请长时间持续使用。 5、可以戴着装置直接喝水或是其它的饮料,但如果要食用温热食品时请事先将装置卸下以免树脂部分遇高热熔化变形。 6、若要吃一些如口香糖或黏性糖果以及硬煎饼等食物的话,则请先将装置拆下之后再食用。 7、吃完东西后要刷牙时,可用牙刷轻轻地刷洗保持器。装置上如果有牙结石或是污物附着的话,可使用一般市面上或是药房贩卖的假牙清洁剂来清洁去污。 8、请不要用热水或是假牙清洁剂以外的药品来进行保持器的消毒,因为装置可能变形。 9、不使用保持器时,可将保持器泡在水中,外出时可用湿纸巾或面纸包着保持器(保湿),并请一定要放入盒子内保管,不可用卫生纸包着。 10、取出或佩戴保持器时,务必对到正确位置后,用手往下压或往上推,千万不可用咬的方式戴,不要用舌头上下玩弄保持器,重做保持器是必需另外再收取费用;如果装置坏了,或是装置变松时,不要尝试自已修理。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张闭口运动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1〕。(1)、中医临床辨证分型:﹝1﹞、湿热内蕴型:临床表现:由于水湿不运,郁而化热,内蕴湿热之邪,侵犯关节,营血气机运行受阻,气血壅阻不畅,而致关节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弹响,同时可见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除湿,解毒止痛。选方: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黄柏10g 苍术10g 生薏仁20g 川牛膝12g 野菊花20g 银花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僵蚕10g﹝2﹞、瘀血痹阻型:临床表现:因外伤、拔牙等导致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细;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选方:桃红四物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桃仁12g 川红花10g 川芎8g 当归10g 白芍15g 熟地黄12g 野菊花20g 银花25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川军(后下)8g﹝3﹞、气血亏损型:临床表现: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关节以轻中度酸痛、钝痛为主,气血不足则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则:健脾益气,通络止痛佐以清解毒邪。选方:八珍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太子参30g 白术30g 茯苓30g 川芎18g 白芍30g 当归30g 炙甘草10g 熟地黄25g 野菊花20g 银花藤3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4﹞、外邪侵袭型:临床表现:因外感风寒暑湿等六淫邪气,郁而化热,致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伴头晕、耳鸣、眼部不适等头面部症状。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解毒。选方:偏于风热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银花15g 连翘12g 荆芥9g 淡竹叶10g 牛蒡子12g 桔梗10g 芦根20g 野菊花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偏于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荆芥12g 防风9g 柴胡8g 羌活9g 茯苓15g 桔梗8g 川芎9g 炙甘草10g 枳壳6g 野菊花20g 银花藤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2)、电针治疗:取穴下关、颊车、合谷、听宫、三间等交替选用,1/日。(3)、注射疗法:常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VitB12、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行痛点注射或穴位注射,1/周。(4)、中药外敷:当归150g、杜仲120g、川芎、续断、骨碎补、五加皮、羌活、女贞子、旱莲草、赤芍、苏木、秦艽、桑寄生各90g,红花、三七、防风、白芷、乳香、千年健、丝瓜络、络石藤、百合、冬瓜仁各60g,上药共研末,水、白酒各半调敷患处,1/日〔2〕。(5)、口腔科矫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