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在医学上统称为鞘状突畸形,均是由腹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未闭合导致。其实未闭合的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仍可继续闭合,但有疝和鞘膜积液的小儿却很少有自愈可能,而且根据病情可能导致如下并发症。二、腹股沟斜疝危害:1.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导致肠管、同侧睾丸缺血、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2.反复的肠内容物疝入阴囊,可能导致睾丸发育不良。3.疝气不愈合导致患儿无法做较剧烈的运动。鞘膜积液危害:并发症为影响睾丸血供而产生睾丸发育不良、甚至萎缩。三、那么什么时候手术比较合适呢?1、对于腹股沟斜疝,如果不是经常有腹腔内容物疝出的1岁以内患儿,可暂时观察治疗,超过1岁仍未自愈的可考虑手术。如果频繁的有腹腔内容物疝出,一般建议6个月后即可考虑手术。如果反复出现嵌顿的患儿则无年龄限制,尽早手术治疗。2、对于鞘膜积液,如果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不急于手术治疗,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如果张力高,则建议尽早手术,不收年龄限制。超过1岁尚未自愈的鞘膜积液则建议尽早手术,减少对睾丸血运、发育的影响。3、手术期间要求患儿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及传染病后全身虚弱等。4、很多家长关心麻醉问题。儿童的腹腔镜微创手术要求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该方式安全可靠,对患儿身体、智力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四、常见问题解答:1.有许多医生推荐4-5岁以后做?答:以前小儿外科、小儿麻醉均不发达,医生鉴于安全,建议晚些手术。如今医学技术进步较快,并且该病长期不治对患儿健康存在隐患,故如今建议早治疗为妥。2.手术有风险吗?是100%安全吗?答:手术和麻醉都是有风险的,但是对于该病风险较低。医生无法保证100%的安全,因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保证100%的结果,好比人走一辈子的路,也不是100%的安全。到目前为止我院大概开展该手术2万余例,未出现其它医院出现的严重手术并发症。3.我家的女孩为什么也有腹股沟斜疝?答:女孩仍然可以发生该病,但是发病率明显低于男孩,相对于男孩,女孩更应积极治疗,因为如果嵌顿物为卵巢,疼痛感不明显,不宜察觉,容易导致卵巢缺血坏死,而影响孩子以后生育。
小儿吞食异物导致肠穿孔3岁男孩,腹痛,腹胀,发热来诊,并有呕吐,黄绿色物。查体腹肌紧张,考虑腹膜炎,手术探查,术前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异物,仍位于肠腔内,未穿透。术中见腹腔脓性渗液,肠管黏连,异物位于小肠内,再向近端探查发现肠壁穿孔(对冲)。取出异物,修补肠壁。
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小儿隐睾发生扭转的几率较阴囊内睾丸高很多倍。发病急,临床没有特殊症状,很容易出现误诊。 小儿隐睾扭转可能,与好多因素有关:睾丸发育不良,睾丸引带过长先,天性解剖异常;隐睾患儿鞘膜腔内精索比较长,附睾与鞘膜壁层分离,鞘膜腔比较宽大,睾丸可以在腹股沟管内来回滑动;隐睾从腹股沟腹股沟皮下环返折到腹外斜肌腱膜以外,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发生扭转。
患儿4个多月,出生后有胎粪排出延迟病史,给予灌肠刺激后始有排便,新生儿期保守治疗,自行排便可,腹不胀。平日也有自行排便,但每次排便量少,较干结,伴有腹胀。此次出现吃奶后呕吐,腹胀加重,肛门不排气不排便,发热,灌肠无效。急诊行剖腹探查,见结肠穿孔,结肠扩张肥厚,肠腔内较多干硬大便,取病理后行回肠末端造瘘。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例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进行治疗,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2年~5年,均进行体格检查及肛门功能Kelly评分。结果 7例患儿均手术顺利, 无一例死亡,1例患儿因合并小肠结肠炎及电解质紊乱需住院治疗,余未见明显电解质紊乱,术后大便每天约10~20次,以后大便次数逐步减少, 6个月至1年后每天大便约6~8次,2年后每天排便3~5次,大便基本成形,排便功能正常。结论 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根治新生儿TCA的手术疗效可靠,方法可行,远期效果较好,如患儿的耐受手术能力较好,配合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在新生儿期确诊的TCA患儿,均可以进行一期手术根治。【关键词】全结肠型巨结肠;Soave根治术;新生儿;排便功能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中全结肠型巨结肠,又称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是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严重类型。与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相比,全结肠型巨结肠在诊断和治疗上困难更大,并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 摘 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21例新生儿阑尾炎患者。其中男 16例,女5例,年龄1天~28天,平均年龄11天。对21例新生儿患者的详细资料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术前即诊断为新生儿阑尾炎,有7例以消化道穿孔,5例因严重腹膜炎,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有阑尾炎症,均行阑尾切除术,2例放弃治疗;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恢复良好,7例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阑尾炎症,一期行肠造瘘,3个月后行肠闭瘘术;2例合并先天性巨结肠再次行巨结肠根治术。除2例放弃治疗,余预后均良好。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腹胀、发热、拒奶、腹壁发红、腹部包块。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主要有肺炎克雷白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等。病理结果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结论 新生儿阑尾炎甚为罕见,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明确诊断困难,术前多诊断为消化道穿孔、腹膜炎、肠梗阻等,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及早诊断、积极手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 词】新生儿阑尾炎;腹膜炎;诊断;治疗
结肠息肉是小儿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小儿便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在学龄前及学龄期约1%,多发生于1~6岁,男孩多于女孩。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反复便血,少数为便后有肿物排出和脓血便,腹痛。绝大多数息肉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约占90%。肠息肉出血与其表面的溃疡有关。 一般息肉大小为1~1.5cm,很少超过3cm, 以单发为主,病理检查显示多为幼年性息肉,多为错构瘤,可能由炎症引起。绝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也有恶变的报道。 辅助检查:钡灌肠,腹部彩超(有经验的专业儿童医院可做),结肠镜。 治疗:结肠镜下息肉电切术。
狭窄性腱鞘炎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扳机指,发病率约2.2%,主要特征是拇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单侧多见,也可见多个手指同时发病。 临床表现:拇指的指骨间关节固定在屈曲位,伸直受限。有时可以强迫伸直,但不久又回到屈曲位。被动伸直指间关节时,有时可闻及弹响,有时患儿出现疼痛。拇指掌指关节近端掌侧可摸到增粗的肌腱,可随拇指屈伸而上下移动。 治疗:有一少部分患儿可以自愈。 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狭窄腱鞘松解术。 本文系王合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中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约1/5000,男女发病率接近。以前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存活率已显著提高。 肠道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闭锁和肠狭窄,肠闭锁多见于回肠。其次是空肠和十二指肠,结肠闭锁少见。肠狭窄以十二指肠多见。另外有10%~15%的病例为多发性闭锁。肠闭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临床表现:母亲妊娠期羊水过多、呕吐、腹胀、胎粪排出异常,症状出现的早晚和轻重取决于闭锁的部位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