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点总结与思考,用仁心仁术,与希望相逢!采访笔记“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会想起一部电影,你知道这是一部什么电影, ‘安迪历尽万难终于从下水道爬出重获自由,举起双手在瓢泼大雨中仰天长啸’。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我总是想,如果我遇到了同样的困境,是无奈的老布鲁克,灰心的瑞德,还是自信坚毅,兼具恒心与智慧的安迪?我能不能始终保有希望,勇敢面对恐惧,克服重重困难去打败它?”我们的谈话,从忙碌与回忆开始,他向我讲述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华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贾户亮,擅肝癌,肝血管瘤,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胆囊癌,肝囊肿等肝胆系统良恶性肿瘤及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诊治及手术治疗,擅长肝肿瘤及胆囊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肿瘤射频消融等综合治疗。他的大学专业是儿科。“当初就心里打鼓,儿童主诉不清,很难交流,所以,我想通过考研换个专业。”后来,他如愿以偿,做了一名普外科医生。“很多时候遇到晚期肿瘤患者,明知是无法治愈的,也经历过晚期患者生死线上的挣扎,这时候深深感到医者能力的局限。”说这话时,他神情有些伤感。从中山到华山,他追随钦伦秀教授的步伐十八年,他说性格里或多或少有老师的影子,耿直厚道,更喜欢琢磨医术与刀法。“老师永远是高山,再复杂的手术都能如履平地,举重若轻。我的目标是,在手术上向老师看齐,在科研上,要能挤出时间要有所突破,争取出成果,要将科研转换到临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连台手术,他们一组经常一天排七八台手术,八点半进手术室,有时要到晚上十一点结束,有时腰也会直不起来,就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坐一会,平复一下,然后回家。“结婚那么多年,大家都没怎么一起休过假,一起旅游的时间怎么那么少。”他妻子这么埋怨他,他满口答应,到时候一定一起去黄石公园,思绪却还在之前的那台手术,这种答应,更像是敷衍。“挺愧疚的,脑子里永远是病人,连家人和自己都顾不上。”为什么执着,这个问题,他问了自己无数遍,“那么难的手术我做下来了,病人从大老远找到我,老师和同事的信任,我无路可退。”他已经很久没有读文学作品了,不过他的记忆里始终有一部小说,他已经不记得那本小说的名字,但是还能记得故事里,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在西北农村历经的苦难困顿和那个有着性感手指肚的朴实善良的马缨花,直到我提醒他,张贤亮的《绿化树》。他拍了一记大腿,那时候追着张贤亮的小说,马缨花已经象征成了一种救赎或理想,有血有肉。我告诉他,我那时也追张贤亮,尤其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张贤亮的每一部作品都离不开一种宿命,人是被别人改造的。他曾经说,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庸,黯然失色。“好在,我们的人生中有钦教授,有汤院士,还有许许多多出色的同僚,他们感染着我们,我们再辛苦的付出都有价值,因为生命无价,看到那些欣慰的画面,觉得任何付出都值得,是爱的回报。”1认真做每一台手术“做医生的都很忙。”贾户亮说。贾户亮的工作常态是:七点左右到医院,七点半交班,交班后紧接着查房,查房中遇到的事要及时处理,之后回办公室处理一下邮件——这些事要在八点半之前完成,八点半之后,如果是手术日就要尽早去准备了,他的手术日,通常晚上九、十点到家,洗个澡就睡了,累到一句话都不想说。最忙的时候,他所在的小组一天开过10台手术,每台手术间隙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有些病人的情况很危险,我们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只有尽快安排手术治疗,才能帮病人争取生的希望。”“其实,做医生的,很难说有什么生活质量——双休日经常出去开会、学习,下班回家有时间会写文章,看手术视频,看文献——白天几乎没有完整的时间,在办公室里想阅读新的文献,几乎不可能,刚拿起资料要看,患者就找过来了。”贾户亮成天要面对的是普外科里较为复杂的肝胆系统,他的病人大多是被肝脏肿瘤折磨着,“很多肝脏肿瘤的病人是有肝硬化的,肝硬化严重的病人术中要减少肝门阻断时间,要控制术中出血,要多保留肝组织,要注意保护重要的结构和管道,又要做到肿瘤完整切除,在密布血管的肝脏上操作起来,着实不易。”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术前需要计划手术方案,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尽力做好每一台手术。有时候一台困难手术成功完成,就很有成就感,就是这种成就感激励我们努力前行。他还记得有一次做腔镜右半肝切除手术,时间比较长,一向从容温和的他开始烦躁起来,好在,他立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开始调整。“手术医生的状态很重要,在手术期间必须保持平静,特别是腔镜手术。我稍微把节奏放缓,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做了几次深呼吸,发现自己已经调整过来了。这是我第一台腔镜右半肝切除手术,做的还算基本满意。”2做医生没有退路贾户亮一开始读的是儿科。但是儿科不是他中意的方向。“小孩子较难沟通,主诉不清,只能问父母,但父母毕竟不是第一感受人,有时候表述不准确——他们难受,自己也跟着难受。就一门心思想做外科。”后来,贾户亮考取上海医科大学普外科研究生。2000年开始师从中山医院的肝脏外科领军人物钦伦秀教授,后来钦教授离开中山去了华山医院,他也追随前往。“手术刀法是跟钦教授学的。很多人都只知道他的科研强,其实他的手术也特别厉害。难的手术,比如有的尾状叶巨大肿瘤顶着第一、第二肝门,后方压着下腔静脉,肿瘤周围全是大的血管和管道,手术风险很大,通俗说那就是虎口拔牙——而这种手术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要保留足够的肝脏组织,同时要预防大出血。如此凶险复杂的手术,钦老师迎刃而解。不管是科研、临床还是教研工作,他看问题的角度和范围很广,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我在刚入门的时候,还有幸跟过钦教授的导师——汤钊猷院士做过一次手术,行云流水。这两位老师都是大师,我很幸运。”贾户亮坦言,肝脏手术的难度较大,也有想过做其他普外科手术。“但是当初入门,从研究生到临床都在中山医院的肝脏外科——中国肝外科最好的两家医院都在上海,一家是中山医院,一家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既然有幸入门,再难也不舍得放弃了,何况选择做医生,面对病人的痛苦,本身就没有退路。唯有精进。”3做好科普宣传贾户亮坦言,有手术机会的患者还算是幸运的,但很多人发现时就没有手术机会了。而对于手术后预后不佳的病人,他会反复思考手术是不是出了问题——同样的肿瘤,有的人术后会治愈,有的却不行,为什么会这样?“所以,除了临床工作,一定要搞科研,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现在我70%的时间在手术上,科研上的时间比较少,今后要多投一点精力,只有临床没有科研,临床的发展最终会受到限制。”读博士的时候,贾户亮去美国进修过一年半,当时叶青海教授发现伴有转移的肝癌和不伴转移的肝癌基因表达谱差异较大,根据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以预测病人的预后。他接着这个研究继续做预后预测模型。“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关于肝癌术后预后预测的试剂盒,专利技术已经转让给企业,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这个试剂盒是通过检测手术后病人的肿瘤标本,评估病人复发转移风险,把病人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再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针对性治疗。低危组的人不需要太多辅助治疗,定期随访就可以了。高危组的病人需要特殊关照,多种术后辅助治疗综合应用,包括介入、靶向药物等,从而使病人减少或者推迟肿瘤的复发转移,改善预后。”除了临床和科研,贾户亮提及了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科普。“微信上转发的很多所谓科普,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我们没有时间看到一个纠正一个。有空时,我会写一些科普文章发表,做医生光治病还不够,要预防疾病,让大家拥有健康才是我们的初心。”贾户亮表示,中国的肝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球50%以上,这数字十分可怕。一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二是因为我国是肝炎患者大国,很多肝癌是乙肝肝硬化造成的。“乙肝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慢性乙肝病人比健康人群肝癌发病率高出10倍以上,临床上肝癌的病人90%以上都是和慢性乙肝相关。父母得了乙肝,垂直传播给子女,没有正规的治疗,乙肝发展到肝硬化,再演变成肝癌,非常遗憾。临床上经常遇到病人住院准备手术,陪同的亲属在医生善意提醒下检查出肝癌的情况。他说,一定要做好科普,最主要的是借助媒体,让更多的人知道。“《新民晚报》上发了我的一篇科普文章,《报刊文章》看到后转载了,一个山西病人看后特意跑来看我的门诊,检查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这让我感觉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会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虽然医生的工作是治病,但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希望有人得病。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A1NDYxMg==&mid=2650776332&idx=1&sn=228d0fd861bb5488c296505323b2a945&chksm=f179e277c60e6b6160953f57aa4f294f026e099e739e8590771029bf716c9960ceee332600d2&mpshare=1&scene=1&srcid=08116sQXsAWeSq5A7dh1Jema#rd
原发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近年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HCC预后差, 5年生存率小于5% , 全球每年约有5918 万人死于HCC。从20世纪90 年代起, 因HCC死亡人数在世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位列第三, 我国HCC是位列第二的癌症”杀手”, 每年死亡人数占世界HCC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肝癌预后差的原因之一是多数患者未能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不同阶段的HCC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明显差异。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HCC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甲胎蛋白(AFP) 是目前临床唯一广泛使用的HCC诊断血清标记物, AFP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查, 使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和预后有了显著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人群血清AFP水平及AFP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探讨AFP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从而对AFP在HCC患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有更好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HCC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断准确率。对象和方法对象 选取2002 年8 月~2003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HCC 患者290 例, 其中男性254 例( 87.6% ) 、女性36 例( 12.4% ) ; 年龄13 ~83 岁,平均( 50.17 ±11.01) 岁。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8 例, 其中男性34 例( 70.8% ) 、女性14例( 29.2% ) ; 年龄26 ~ 76 岁, 平均( 52.23 ±10.26) 岁。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9 例,其中男性33 例( 67.3% ) 、女性16 例( 32.7% ) ;年龄21~62岁, 平均( 38.71 ±10.23) 岁。方法 分析HCC患者、肝硬化及健康体检者血清AFP水平; 分析不同阈值下AFP在HCC和肝硬化人群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分析不同大小肿瘤、不同肿瘤数目及不同国际抗癌联合会肝癌TNM临床分期HCC患者血清AFP水平。统计学处理 使用Graphpad p rism 4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包括U 检验、方差分析等。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 果不同人群AFP水平 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 为158.2 ( 10.5, 1597 )μg/L, 分布范围为1~60500μg/L。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 为45.24( 19.4, 237.3) μg/L, 分布范围为2.2~2 010 μg/L。健康体检者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 为4.9 ( 1.5, 8.7 ) μg/L, 分布范围为0 ~30.2μg/L。HCC患者与肝硬化患者( P = 0.0274 ) 、HC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 P = 0.0001 )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 P = 0.0001 ) 之间血清AFP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诊断阈值时AFP在HCC 和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预测灵敏度和特异性AFP诊断阈值设定为20μg/L时, HCC患者中195例( 67.2% ) 诊断预测为阳性, 95例( 32.8% ) 诊断预测为阴性; 肝硬化患者中14 例( 29.2% ) 诊断预测为阴性, 34 例( 70.8% ) 诊断预测为阳性。诊断预测灵敏度为67.2% , 特异性为29.2% , 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2% , 阴性预测准确率为12.8%。当AFP诊断阈值设定为400 μg/L 时, HCC 患者中124 例( 42.8% ) 诊断预测为阳性, 166 例( 57.2% ) 诊断预测为阴性; 肝硬化患者中43例( 89.6% ) 诊断预测为阴性, 5 例( 10.4% ) 诊断预测为阳性。诊断预测灵敏度为42.8% , 特异性为89.6% , 阳性预测准确率为96.1% , 阴性预测准确率为20.6%。不同肿瘤大小HCC 患者血清AFP 水平将HCC患者按照肿瘤大小分为肿瘤≤5 cm 和肿瘤> 5cm两组, 肿瘤≤5 cm 患者( 177 例, 61% ) 血清AFP 水平中位数( 25% 和75% 位数) 为98.1( 11.75, 1019)μg/L, 分布范围为1.04~25530μg/L。肿瘤> 5 cm患者( 113例, 39% ) 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 和75% 位数) 为589.4 ( 9.215,3568) μg/L, 分布范围为1 ~60500μg/L。两组血清AF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009) 。不同肿瘤数目HCC 患者血清AFP 水平将HCC患者按照肿瘤数目不同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组,单发肿瘤患者( 225 例, 77.6% ) 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 为98.9 ( 6.99, 1228 )μg/L, 分布范围为1 ~60500 μg/L。多发肿瘤患者( 65 例, 22.4% ) 血清AFP 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 为1120 ( 46.04, 2063 ) μg/L, 分布范围为2.35~60500μg/L。不同肿瘤数目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001) 。不同TNM 分期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依据TNM分期将HCC 患者分为3 组, TNM Ⅰ期患者( 119 例, 41% ) 血清AFP 水平中位数( 25% 和75%位数) 为64.3 ( 6.5, 794.2) μg/L, 分布范围为1.04 ~ 31420 μg/L。TNM Ⅱ期患者( 104 例,35.9% ) 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为112.4 ( 8.14, 1484) μg/L, 分布范围为1.04 ~60500μg/L。TNM Ⅲ和Ⅳ期患者( 67 例, 23.1% )血清AFP水平中位数( 25%和75%位数) 为1363( 29.27, 6375) μg/L, 分布范围为1~60500 μg/L。TNM Ⅰ期和Ⅱ期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 0.1033) , 而TNM I期和TNM Ⅲ~Ⅳ期( P = 0.0001) 以及TNM Ⅱ期和TNM Ⅲ~Ⅳ期( P =0.0003) 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讨 论HCC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 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又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因此, AFP水平升高对H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遇到AFP 升高的患者时, 应注意HCC与肝硬化的鉴别。对患者血清AF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显示: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升高多为一过性升高或呈反复波动性, 而HCC患者血清AFP升高多为稳定持续性升高,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此外, 血清AFP水平升高还可见于妊娠、慢性活动性肝炎、生殖系肿瘤、畸胎瘤、其他消化系肿瘤以及转移性肝癌等, 亦应注意鉴别。临床应用AFP作为HCC肿瘤标记物时, 常遇到诊断阈值设定的问题。当使用20μg/L作为诊断阈值时, 其诊断预测灵敏度较高( 67.2% ) , 但特异性低( 29.2% ) 。而以400μg/L作为诊断阈值时, 其诊断预测特异性提高明显( 89.6% ) , 但同时灵敏度却明显降低( 42.8% ) 。为了提高诊断灵敏度, 现在临床应用时多以20μg/L作为诊断阈值,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一起用于高危人群筛查,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即使用20μg/L 作为诊断阈值, HCC患者中仍有30% ~40%为AFP 阴性(AFP < 20 μg/L ) 。因此,临床实践中不能以AFP 升高作为诊断HCC唯一标准, 血清AFP升高不代表一定是HCC, 而血清AFP阴性不能排除HCC。除作为临床诊断标记物外,AFP可以作为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指标。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AFP阳性肝癌, 一定时期内AFP应降至阴性。如果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 可以出现AFP再次升高。但应注意, 一定比例的原AFP阳性HCC患者复发时也可以表现为AFP阴性, 而AFP阴性HCC患者复发时可以是AFP阳性。因此术后监测时应当结合影像学检查。对不同大小肿瘤HCC患者血清AFP水平进行分析显示AFP水平的高低与肿瘤大小相关, AF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大小。同时AFP水平与肿瘤数目相关, 多肿瘤结节的HCC患者血清AFP水平高于单肿瘤结节HCC患者。对不同TNM 分期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分析显示TNM Ⅲ~Ⅳ期的患者血清AFP水平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提示AFP水平可以反映病期的早晚。但小肝癌、早期肝癌AFP水平较低, 因此AFP对小肝癌、早期肝癌的诊断预测灵敏度低, 不是一个好的早期诊断指标, 有必要对新的肝癌诊断标记物进行研究, 与AFP一起应用,提高HCC, 尤其是AFP阴性肝癌、小肝癌及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诊断率, 从而提高HCC的预后。综上, AFP在HCC 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对其要有综合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这是发挥其临床诊断价值的重要前提。
贾户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1肝血管瘤是良性的吗,会发生癌变吗?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几种类型,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目前没有血管瘤恶变的报道。2发病原因是什么?确切病因不明,但有几种可能的原因。1).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2).激素刺激学说: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3).其他学说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3肝血管瘤临床上有症状吗,临床表现如何?一般来说,早期小血管瘤患者多无症状,故早期不易发现,常于正常体检或检查其他病变时偶然发现,患者平时可在生气着急等情绪剧烈变化、饮酒、劳累后感觉肝区轻微不适,并伴有上腹饱胀、暧气等症状。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和瘤体对肝脏的影响,发生的并发症有关。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厌食、恶心、呕吐,类似慢性肝、胆、胰、胃肠病;也可长期发热、冷战、盗汗,类似肝脓疡、结核、这些可能与瘤体内出血、血栓形成或感染有关。当肿瘤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4肝血管瘤并发的合并症有哪些?肝血管瘤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合并症,有报道极少见情况下出现瘤体破裂出血时等严重合并症。如膨胀的血管瘤瘤体破裂(外伤、粗暴体检、分娩时急产、人工呼吸挤压胸部等造成腹腔内出血、休克。尤其是自发破裂出血极易误诊,延误治疗死亡率极高。瘤体内出血进入肝内胆道可造成胆道出血,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消化道出血。婴幼儿可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引起致命的出血、溶血。造成凝血因子缺乏的主要原因为巨大的瘤体内血流缓慢,消耗、破坏血小板及凝血酶原,及某些因素影响下血小板减少所致。也可因血管瘤内动静脉分流,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而出现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5肝血管瘤应该如何检查?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来明确诊断。1)B超检查: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B超可作为体检筛查及明确诊断后随访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但B超诊断准确性有赖于检查医生的准确判断,且血管瘤定性诊断尚需其他影像学检查。2)超声造影: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虑选择性采用肝脏造影超声检查。典型的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于周边出现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逐渐向中心扩展,此扩展过程缓慢,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回声等于或高于周围肝组织。可作为血管瘤定性及鉴别诊断检查方法。3)螺旋增强CT: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为不规则形。动脉期可见血管瘤周边强化,静脉期向中央填充。是血管瘤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检查方法。4)MRI增强检查:MRI检查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且强度均匀,边缘清晰,与周围肝脏反差明显,被形容为“灯泡征”,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异性表现。因为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不同扫描提供信息多,可作为血管瘤尤其是小血管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5)其他检查方法:肝活检准确率低且可导致出血,肝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多无必要。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于排除代谢活跃的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其经济-效益比及放射性等原因不常规推荐。6是否应该手术治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主要考虑几个因素:肿瘤大小,位置,生长速度,合并严重并发症,合并明显症状,诊断是否明确等。1)血管瘤的大小:按照血管瘤的大小可分为:(1)小血管瘤<5cm;(2)血管瘤5-10cm;(3)巨大血管瘤10cm-15cm;(4)特大血管瘤>15cm。这种分类对于制定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我们认为血管瘤>8cm可以考虑手术治疗。2)血管瘤的位置:位于第一肝门,第二肝门,尾状叶等特殊位置,因手术难度及风险大,靠近大血管,如生长速度较快或中等大小可以考虑早期手术治疗。3)生长速度:常规血管瘤生长速度较慢,如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可考虑手术治疗。4)如合并前述严重并发症或症状明显者可行手术治疗。对于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如血管肉瘤等情况建议手术治疗。7是否可以微创腹腔镜治疗?血管瘤如果位置适当,如生长在肝脏左叶或者靠近边缘等位置,可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创伤小,恢复快,美观。8有无其他治疗方法,是否可以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微波固化术、射频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等。对于弥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无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偿或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也可行肝移植治疗。目前成人肝血管瘤无有效药物治疗方案。
早期发现肝癌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检查,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对AFP升高而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后,应作肝脏CT和(或)MRI等进一步检查。至于哪些人是肝癌高危人群:请参见另一篇科普:哪些人容易得肝癌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jiahuliang_4836977316.htm
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十分少见,它是由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肝脏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病理特征的肿瘤样病变。可见于胃、胰腺、肺、肾、卵巢等处,发生在肝脏较少。本病以男性为多见,多为单发,也可为多发。IPL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相关。IPL发病无特异性的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间歇性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患者一般状态都很好,多数为体检时发现。本病发病率低,术前常被误诊。患者多无肝炎病史,AFP阴性,无肝硬化。偶见报道IPL伴有AFP升高,术后AFP降至正常。IPL组织形态多种多样,但常以某一种变化为主,有报道可根据不同组织学形态将其分为四型:以组织细胞占优势的称为黄色肉芽肿型。以浆细胞为主的称为浆细胞肉芽肿型;有显著硬化特征的称为硬化型;此外还有静脉内膜炎及坏死型。IPL病灶多数不规则,形态多样,常见的形状有哑铃形、香蕉形、多结节融合形等,多伴有局部坏死液化或钙化,多数病灶边界清楚,少数边界欠清。影像学检查对于IPL诊断十分重要,但由于病灶内组成成分不一,影像学表现有时不典型,治疗前的诊断正确率较低。超声检查:本病超声图像多表现为不规则形的低回声灶,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部分可伴声晕。病灶形态多样,大都为不规则形,这一点与典型的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不同,肝癌多数为类球形或椭圆形病灶。由于炎性假瘤多属乏血供性病变,多数病灶内血流信号稀疏,甚至无法检测到,有时可检测到周边血流,可与肝癌相鉴别。CT检查:CT 平扫多为边界较清楚、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大部分为单发,也有少数为多发结节或多结节融合,形态多样,多不规则,也可为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大多数病灶无强化,少数可见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可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态的强化表现:①病灶边缘强化, 并逐渐向内弥散。可见病灶周边有环状、线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 内缘欠光整, 有时可见到病灶内缘有小棘状突起。② 病灶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③ 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延迟期较门脉期强化明显,并有由外向内扩散趋势。较多病例可见到病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间隔可有轻度到中度强化。MRI检查:在T1WI 多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其中可夹杂小片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在T2WI因IPL有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多为低信号或等信号,而当炎性细胞浸润较多时因含水量较多可表现为略高信号。在动态增强扫描早期中,一般无强化表现,而当炎性细胞浸润多时有一定的血供, 可表现为轻度的不均质强化。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常有明显的周边环行强化, 此时病灶的边界和范围显示清晰。有些病灶内还可见到粗细不均匀的完整或不完整的纤维间隔,纤维间隔可有延迟强化的表现。鉴别诊断对于肝脏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肝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肝动脉期扫描时病灶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时病灶密度下降,呈“快进快出”特点,典型病例不难鉴别。少数少血供肝癌,强化不明显,而少数IPL可有动脉期不均质强化,需要鉴别。可根据门静脉和延迟期有无强化,病灶内有无纤维分隔,病灶形态是否规则,有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及AFP, 并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等, 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胆管细胞癌:其肿瘤内也含有丰富的纤维间质,多数平扫为边界不清或较清低密度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和延迟期可有延迟强化,边缘有时也可见到纤维间隔。但胆管细胞癌多数伴有胆管扩张,特别是延迟强化区内见到扩张的胆管是其主要特征,其内可见囊性更低密度区,可伴有肝内胆管结石。增强扫描以边缘轻、中度强化为主,并延迟持续强化,呈“慢进慢出”表现。多伴有CA199升高。以此可以鉴别。转移性肝癌:肝脏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一般为多发病灶, 动脉期典型表现为周边强化,称为“牛眼征、靶征”表现, 结合原发肿瘤病史, 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肝脓肿:可有发热, 右上腹痛, 白细胞升高等临床表现,慢性肝脓肿以中央液化坏死为主, 周边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带。CT 上常可见到肝内病灶有典型的“环征”, 中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脓肿壁有强化, 而外周水肿带无强化表现。病灶也可以是多房的, 其分隔可有强化。不典型的肝脓肿不易和肝脏炎性假瘤鉴别, 有时需经抗炎治疗后复查或经皮肝穿刺及术后病理检查, 进一步明确。肝血管瘤:典型肝血管瘤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周边首先强化, 呈线状、环状或团块状, 强化较明显, 并向内扩散, 延迟扫描可完全充盈, 密度等于或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小血管瘤在增强早期可完全强化。造影剂在病灶内停留时间较长, 从周边向中央填充。MRI检查T2WI为很高信号,称为“灯泡征”。一般可以和炎性假瘤鉴别。
转移性肝癌又称继发性肝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脏血供丰富,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都可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润,形成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以继发于消化道肿瘤的最多,如结直肠癌、胃癌等。继发于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也多见。继发性肝癌临床表现一般以原发脏器癌症的表现和症状为主,患者可有乏力、厌食、多汗、发热、体重下降等表现,肝功能检查多正常,原发肿瘤相关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常明显增高,B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转移性肝癌的诊断除临床表现、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外,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转移性肝癌CT平扫一般呈多发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楚锐利或模糊不清。部分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相差不大而呈等密度不易检出。转移性肝癌的增强CT扫描表现一般与肿瘤的血管丰富程度有关,表现多样,以门脉期扫描检出率最高,动脉期次之,平扫最低。依照增强后的不同结果可有不同的表现:①转移性肝癌多数为少血供的,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周围环形强化,称为“牛眼”征或“环靶”征,是消化系统来源恶性肿瘤在肝内转移灶的典型表现。“牛眼”征或“环靶”征病灶是由于病灶中央为低密度、边缘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所形成。肺癌、胃肠道癌、胰腺癌及多数乳腺癌多为乏血供病灶。②原发灶来自于肾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以及类癌、肉瘤和黑色素瘤等转移性肝癌病例,多为富血供病变,动脉期可有明显强化,至门静脉期造影剂基本退出,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CT增强扫描表现。所以部分单发肝转移瘤与原发性肝癌较难鉴别,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③血供中等的转移瘤在增强后可有轻度的强化,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④少数转移性肝癌增强后变为等密度,使病灶检出困难。转移性肝癌的MRI表现也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性有关。MRI平扫在T1WI和T2WI上的信号变化多种多样,边界不规则但清晰,呈圆形或卵圆形,常为多发,也可为单发。增强后强化方式则与肿瘤血供丰富程度相关,表现与增强CT扫描类似。鉴别诊断⑴肝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是中国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灶多为单发,在肝动脉期扫描时病灶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时病灶密度下降,呈“快进快出”特点,典型病例不难鉴别。少数少血供肝癌,强化不明显,需要鉴别。可根据有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及AFP升高,并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等,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⑵胆管细胞癌:肿瘤内含有丰富的纤维间质,多数平扫为边界不清或较清低密度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以边缘轻、中度强化为主,静脉期和延迟期可有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表现。胆管细胞癌可伴有胆管扩张,可伴有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CA199升高。多为单发病灶,以此可以鉴别。⑶肝脓肿:可有发热,右上腹痛,白细胞升高等临床表现,慢性肝脓肿以中央液化坏死为主,周边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带。CT上常可见到肝内病灶有典型的“环征”,中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脓肿壁有强化。病灶也可以是多房的,其分隔可有强化。肝脓肿的环状强化范围较大,强化更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较大病灶往往可见较多强化明显的分隔,部分病灶内可见气体,而且患者临床上有高热、肝区疼痛的病史。在T2加权图像上,急性肝脓肿周围可见广泛水肿,呈大片较高信号区,可以鉴别。⑷有些转移性肝癌病灶平扫呈囊性改变,需与肝多发囊肿进行鉴别。囊性转移瘤形态较肝多发囊肿不规则,壁更厚,增强可见轻度的环形强化,较大的病灶形态可呈分叶状,可见不完全分隔,且分隔可见轻度强化,而肝囊肿形态规则、壁薄,边界清晰、锐利,增强无强化。据此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肝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确切病因不明,国外文献报道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少见,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和性激素治疗关系密切,也可见于糖原贮积病、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的男性患者。但是国内文献报道和病例统计显示多数肝腺瘤与服避孕药无明确关系,且男性病例并不少见。因此,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肝腺瘤一般无特异性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可随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早期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增大时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偶尔有患者以上腹部扪及包块就诊。文献报道肝腺瘤病例中70%~80 %为单个病灶,多个病灶病例占20%~30 %。肝腺瘤容易发生瘤内出血,25%~40%的肝腺瘤伴有瘤内出血。伴瘤内出血时,可有急性腹痛,可伴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症状,个别病例因肿瘤破裂腹腔出血为首发症状。肝腺瘤可发生恶变。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术前常被误诊。肝腺瘤无特异血清诊断标记物,症状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因此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肝腺瘤的超声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实质占位,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常为较均质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外周常可见较强的包膜回声。但较大的肿瘤常边界欠清,其内部回声不均匀,若伴有内部出血、坏死、纤维化,则可见内部有高回声光斑、光点与不规则液性暗区并存。彩色多谱勒可见肿瘤血供丰富。典型的肝腺瘤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实质占位,病灶边缘清楚,常有包膜,周围可见暗环影,如肿瘤内有出血、坏死、机化及脂肪变,则内部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及低密度影,急性出血灶呈高密度,陈旧性出血及坏死区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有时可见供血动脉,肿瘤较小时常为均匀强化,肿瘤较大伴有出血、坏死、机化及脂肪变时则为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但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常仍为稍高密度,此时可见肿瘤包膜强化明显。延迟期肿瘤内造影剂清空,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此时仍可见包膜强化。肝腺瘤的MRI表现具有多样性,大多数在T1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少数为低信号,也可为等信号。在T2WI上亦常表现为稍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楚,周围包膜明显。肿瘤较小时内部信号均匀,若肿瘤较大且伴有出血坏死、机化及脂肪变时则内部信号不均匀。其强化表现与CT类似。鉴别诊断: 肝腺瘤属于富血供病变,主要应与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肝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可伴有甲胎蛋白(AFP) 增高。CT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动脉期增强扫描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快速廓清,呈低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一般可以鉴别。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肿瘤实质成分与肝腺瘤相类似,CT检查平扫多数为低密度实质占位,少数可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少数可为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典型FNH可见到中央星状瘢痕。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多呈等密度,少数可为低密度或高密度。MRI检查T1加权表现为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少数可为高信号。T2加权多为高信号,少数可为低信号。较小的肝腺瘤强化方式与FNH类似,内部信号均匀,有时难以鉴别。肝腺瘤中央有出血坏死、机化时,也可出现类似中央疤痕的表现,而不典型FNH影像学表现与腺瘤类似,因此有时鉴别困难。但是FNH没有包膜,而多数腺瘤有明显包膜,可以帮助鉴别。肝腺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可以发生癌变。而且患者可能由于腺瘤出血或破裂引起急腹症。因此,对确诊或怀疑肝腺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探查,对于肿瘤较大或有症状或疑有恶变可能者应尽早手术切除。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肝细胞来源良性肿瘤,于1958年由Edmondson HA首先命名。FNH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的血管畸形或血管受损所致的反应性增生可能是潜在的发病机理。FNH多见于年轻患者,既往报道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大多数为单发病灶,少数病例可为多发。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或外科手术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有临床症状,但也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右上腹胀痛不适或扪及腹部包块。患者多无肝炎病史,AFP、CEA、CA199等肿瘤指标阴性,无肝硬化。FNH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检查平扫多数为低密度实质占位,少数可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少数可为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典型FNH可见到无强化的中央星状瘢痕。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多呈等密度,少数可为低密度或高密度。MRI检查T1加权表现为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少数可为高信号。T2加权多为高信号,少数可为低信号,典型FNH可见病灶中央星状瘢痕。多数病例可经影像学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但不典型FNH与高分化原发性肝癌较难鉴别,有时容易误诊。临床实践中偶尔可见影像学诊断FNH而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情况。因此需要仔细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对于FNH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肝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肝动脉期扫描时病灶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时病灶密度下降,呈“快进快出”特点。肝细胞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可伴有AFP升高。而FNH多见于年青患者,无乙肝病史,无肝硬化,AFP阴性。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等,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②肝腺瘤:肝腺瘤为肝内少见良性病变,以女性多见,多发于青壮年,可有口服避孕药病史。其血供丰富,CT表现与FNH相似,动脉期可见早期强化,强化程度高,持续时间长,静脉期为低密度,但腺瘤有出血倾向,肿块内可见出血、坏死区,比FNH常有更多不同质的表现。③肝血管瘤:典型肝血管瘤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周边首先强化,呈线状、环状或团块状,强化较明显,并向内扩散,延迟扫描可完全充盈,密度等于或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小血管瘤在增强早期可完全强化。造影剂在病灶内停留时间较长,从周边向中央填充。MRI检查T2WI为很高信号,称为“灯泡征”。一般可以和FNH鉴别。FNH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极少发生破裂出血,目前没有FNH继发癌变报道,因此对于诊断明确的无症状FNH患者可定期随诊复查。对于肿瘤较大,症状明显,患者思想负担过重及诊断不明确或观察中发现肿瘤生长较快者,可予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