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情形笔者经常在门诊遇见,这里要说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是影像学上的表现,是人体解剖学结构的改变。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基于病史、症状、体征包括影像学检查医生所作出的临床诊断。虽然有“腰椎间盘突出”,但不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不能据此认为有“腰椎间盘突出”,当然就更不能就此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是有点乱!!!更不可思议的是,绝大多数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10-20%的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可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这10-20%中,最多只有5%甚至更少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讲讲 “腰椎间盘”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日常病例:患者:“医生,我有腰椎间盘突出,这是我的片子,吃过药,做过理疗、按摩、针灸、牵引……有的有用,有的效果不明显。您再帮我看看我还能做什么治疗?我是不是只能手术了?”相信很多同行和笔者一样,门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而每当遇到此类患者时就会想到以下几个问题:1.患者是否真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2.影像学证据显示出的“腰椎间盘突出”就真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3.经历各种治疗却疗效不一,没有最终解决问题,再次就诊。问题出在哪里?4.真的只有选择手术了吗?下面就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跟着“腰椎间盘”的故事进行自我检查:1.第一关:病史、症状(初步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退行性改变,在外力因素下,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突出或脱出于腰椎管内,压迫或刺激临近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常见于腰4-5、腰5-骶1神经根。问诊思路:是否有典型症状表现:1.如果患者没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如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且症状一般过膝盖,并且是沿着神经根走行的,则严重怀疑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则也不能肯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需要结合医生查体、病史、影像学才能确诊。还是有点乱哈!!!不过医学就是要讲究辩证!2.第二关:医生物理查体(决定因素)问诊过后就是医生查体,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和诊断需要进行物理查体,包括检查疼痛或者麻木的部位、性质、范围、感觉异常情况、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特殊试验(支腿抬高实验、腱反射、病理征等)。但在该病的诊断中常规物理查体很可能会漏掉很多关键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才是最终能否正确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问题。下面就跟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有点专业!非医生朋友可以略过!!!神经根出脊髓后先经过椎间孔、椎间孔周围韧带、椎间孔周围脂肪组织,之后沿着肌肉筋膜间隙下行,具体肌肉和筋膜组织包括腰大肌、腰方肌、髂肌、梨状肌、臀大肌、臀中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腰部深浅筋膜等,而任何部位肌肉和筋膜出现急慢性损伤、无菌性炎症等均会刺激相应部位走行的神经从而产生相应症状。腰部和下肢可受累的神经包括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后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臀上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目前临床上诊断最多的是坐骨神经痛,并常把骨神经各种症状的病因归结为椎间盘突出压迫造成的。其实上述任何部位椎管外软组织出现问题均可压迫坐骨神经从而产生坐骨神经相应症状,包括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的痛、麻、木甚至无力等,因此不能看到坐骨神经症状就认为一定是有腰椎间盘突出,并且压迫了相应神经根,从而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坐骨神经症状之外,上面提到的股神经、股后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臀部皮神经、生殖股神经、阴部神经等受压均可导致相应部位的疼痛,且也体现在腰部和下肢部位,临床上一定避免混淆。 总之临床上需要熟悉各个神经的走行和支配以及熟练掌握腰及下肢的解剖学结构,从而才能更好的分析该病。通过上面分析可以明确:不能认为有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力弱的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就可以诊断该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沿着神经分布和走行,对神经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予以仔细检查和评估,以探索引起症状的真实原因,抓住真正的“凶手”。3.第三关:影像学检查的辩证思考影像学是人体解剖学结果,片子上的“椎间盘突出”并不代表临床上的“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检查最为重要的目的是明确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对于神经卡压的部位、程度,以判断是否有必要手术治疗,但其实临床真正需要手术的患非常少。另外也需要排除肿瘤、结核等其他问题,以免漏诊。大部分患者拍片子都会发现或多或少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问题,甚至从来没有腰痛的患者去拍片子的话也会发现很多人具有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只是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的结果,其中只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很明显并伴随着向上/向下移位,使神经走行过程中某些空间急剧减少,如神经根肩部和肩下部、侧隐窝部、椎间孔偏上部等,才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卡压症状,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没什么问题了。但在此情况下还要结合病史、体征、症状、影像学来综合分析患者是否还有保守治疗的机会,即虽然有压迫,但属于持续性不可逆性压迫还是神经根尚存活动空间,并没有完全压住,临床症状也是时轻时重、时有时无,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暂时考虑先保守治疗,如果无效再建议手术治疗。因此在看影像学片子时,不能看到有椎间盘突出就轻易下诊断,临床确诊需要综合考虑。另外相对遗憾的是很多影像学片子都是只针对问题椎间盘层面进行扫描或薄层扫描,很少进一步向上和向下扫描,看不到侧隐窝、神经根肩部、椎间孔上部等结构,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幸运的是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在扫描椎间盘时,都会向上和向下层面进行多层和薄层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正常人当然不会去做椎间盘影像学检查,为了佐证“有突出、但没有症状”的观点,笔者到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查体中心(只有这里才有没有症状去做检查的患者)专门去寻找病例(见上图)。该患者腰4-5、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明显,但是没有腰部不舒服和相关神经症状。因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无需治疗。需要做的是适合自己的全身运动、姿势调整、腰背肌、腹肌和相关肌肉的功能性训练,以保证突出不会继续增大,最终导致真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你标题中提到的药物、理疗、针灸、牵引、按摩、手术……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个治疗呢?先讲手术:经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能已经知道,如果临床确诊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典型并且持续无缓解,同时影像学神经根受压证据明确,神经根又不具备自由空间避开压迫,那么这种情况则需要手术治疗。有腰痛、下肢痛、麻、木、力弱等典型症状,但经保守治疗或者体位改变等情况后症状有缓解,同时影像学又提示神经根受压,但仍然有自由空间供神经根移动,则此种情况建议先保守治疗,如果症状不缓解或持续加重,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那除去手术,保守疗法中药物、理疗、针灸、牵引、按摩……我们应该怎么选?在这里还要先解决一个问题: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上面讲手术时的两种情况才是真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临床上绝大部分腰痛、背痛、臀部痛、大腿麻、木、痛、甚至有些小腿麻木等感觉异常的患者,即便有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都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非特异性腰背痛”、“腰肌劳损”、“臀肌劳损”、“腰、臀、髋、腿软组织损伤”等等等等,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出引起你症状的病因到底在哪里?肌肉、骨骼、椎间盘、神经、硬膜、筋膜、脂肪结缔组织、血液循环、韧带、肌腱、小关节囊等等,只要上述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患者来医院就诊时的症状。一般来说,临床很少出现只有一种解剖结构出现问题而产生临床症状,多是多个解剖结构同时产生问题。不难想象将上述提到的各个组织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那就会有多少种情况,再加上人体变异情况,我想保守估计也差不多有几十种情况了吧。另外腰、臀、髋部肌肉不平衡/功能性问题,包括稳定性、灵活性等问题也会使腰、臀、髋部软组织受累导致这种症状。同时我们也发现有时候腰、臀、髋痛的患者本身局部问题并不大,经过查体发现其膝关节、踝关节、胸椎、颈椎、肩关节及上述关节周围软组织还有呼吸模式等问题都会与疼痛密切相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疗后,疼痛的症状反而减轻或消失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体区域依赖关系,说白了就是“腰痛不一定是腰的问题”。此问题涉及到康复医学中人体整体功能性动作评估领域,有机会的话再给大家介绍。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心理情绪问题,经常可以见到临床上很多患者做了很多检查都是正常的,但还存在疼痛等问题,其实这类患者往往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不明原因的躯体化症状,解决了心理情绪问题则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大家想想,单纯腰、臀、腿部解剖学结构问题+功能性/平衡性问题+人体区域依赖关系+呼吸模式问题+心理情绪问题,那么会出现多少种分类方法???综上,其实诊断名称并没有那么重要,诊断了“非特异性腰背痛”(暂且用这个名称),还要找出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因此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问题出在哪?”写到这,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了吧!我到底该选哪个治疗呢?答案是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开玩笑的一句话:“弄清楚病根了,拿筷子捅捅就好了!”当然了,筷子是治不好病的!最后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临床常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药物: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可以考虑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药;神经受损时可以考虑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局部药物注射疗法。物理因子治疗:适应症广泛,包括超短波、中频电、低频电、脉冲磁疗、温热磁疗、干扰电、超声疗法、冲击波……手法治疗: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动术、肌肉能量技术、筋肉筋膜技术……运动疗法:功能性动作训练、姿势调整、核心训练、呼吸训练、主动/被动/抗阻训练、等张/等长/等速训练……中医疗法:按摩、整骨、针灸、针刀、中药贴、中成药……上面提到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每种治疗都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医者的智慧和汗水!作为医者不可能掌握所有技术,但医者能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和适应症,从而更好的指导患者,解除病痛!诊断是“道”,方法是“术”,弄清“道理”,活用“技术”,相信会有不错的临床效果!好了,问题解答了!应该结尾了!可在这里还要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的症状缓解或者消失了,代表你就治好了吗?”不!!!不复发才是真正的治愈!!!临床中可以看到很多患者到医院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但不久会因症状复发再次就诊,问题出在哪?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心理、情感、情绪、感觉、神经、内分泌、动作、呼吸、循环、消化等等,始终都在密切配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于人体的探秘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于文章谈到的腰痛来说其实其内在机制也是非常复杂、难以解释的,很有可能也涉及到上述提到的多个因素。以笔者现在的认识认为症状暂时解除后,应用专业知识为患者制定一套个体化、简便易行、易于接受、能够坚持、不会对生活和工作有影响、更能让患者心身愉悦的运动方案,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腰痛病因和具体机制的分析,请参考下文。
很多腰臀痛、下肢疼痛、麻木的患者,如果片子上再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改变,多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认为各种症状就是由突出或者膨出的椎间盘导致的。然而事实是,绝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不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危言并非耸听,口说无凭,先看1篇来自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杂志》的研究结果:98名正常人做核磁共振检查(MRI),其中52%的正常人至少有一个腰椎间盘膨出,27%的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上述纳入研究者平时没有任何腰痛等症状,但是确实一多半人片子上存在着腰椎突出或者膨出,那么这部分人当然不能认为得了“腰突症”。结论一:正常人如果去拍CT或MRI,很大比例都会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但因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当然不能诊断为“腰突症”,也就无需任何治疗。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如果存在腰痛、腿疼、麻木等症状,并且片子上提示有突出或者膨出,这种情况下是否是“腰突症”呢?很多读者甚至医生都会认为,此种情况下片子、症状都符合腰突症的诊断标准,所以这种情况下诊断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即便如此,真正能够诊断该病(即症状确实是由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压迫相应神经,从而导致各种症状产生),保守说都不到50%。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此类患者都不是“腰突症”,都不是椎间盘卡压神经所导致的各种症状。简要分析下机理(相对专业,非医生朋友可以略过)。神经在脊柱内部,压迫因素主要为椎间盘。然而神经出脊髓后会先经过椎间孔、椎间孔周围韧带及脂肪组织,之后沿着肌肉筋膜间隙下行,包括腰大肌、腰方肌、髂肌、梨状肌、臀大肌、臀中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腰部深浅筋膜等,而任何部位肌肉和筋膜出现急慢性损伤、无菌性炎症等均会刺激相应部位走行的神经从而产生相应症状。因此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只是上述各种可能性之中的一种,且临床发现椎间盘直接压迫神经导致症状产生的比例也是非常低,该情况也是由椎间盘和相应神经的解剖学基础决定的。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只是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的结果,其中只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很明显并伴随着向上/向下移位,使神经走行过程中某些空间急剧减少(事实上神经根在腰椎体内的空间非常大,且神经本身有自身的延展性和自动逃避性,因此一般的突出和膨出都不会压迫神经),如神经根肩部和肩下部、侧隐窝部、椎间孔偏上部等,才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卡压症状,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没什么问题了。但在此情况下还要结合病史、体征、症状、影像学来综合分析患者是否还有保守治疗的机会,即虽然有压迫,但属于持续性不可逆性压迫还是神经根尚存活动空间,并没有完全压住,临床症状也是时轻时重、时有时无,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暂时考虑先保守治疗,如果无效再建议手术治疗。结论二:不能认为片子上有突出,同时有相应的症状,就认为得了“腰突症”,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也不是该病。医生会根据症状,沿着神经分布和走行,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予以仔细检查和评估,以探索引起症状的真实原因,从而抓住真正的“凶手”。“凶手”找到了,治疗就不是问题了。写到这里读者会问:不是“腰突症”,那我得的是什么病?“下腰痛”、“非特异性腰背痛”、“腰肌劳损”、“臀肌劳损”、“腰、臀、髋、腿软组织损伤”等等等等,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引起你症状的病因到底在哪里?肌肉、骨骼、椎间盘、神经、硬膜、筋膜、脂肪结缔组织、血液循环、韧带、肌腱、小关节囊等等,只要上述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患者来医院就诊时的症状。结论三:“腰突症”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够正确诊断需要扎实的临床知识、查体技术及影像学综合分析能力。此外,人体结构非常复杂,各个关节、肌肉等功能紧密相连、互相影响。很多患者经过查体发现其膝关节、踝关节、胸椎、颈椎、肩关节及上述关节周围软组织,还有呼吸模式等问题都会与疼痛密切相关,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疗后,腰痛的症状反而减轻或消失了,这就是康复学领域常说的人体区域依赖关系,说白了就是“腰痛不一定是腰的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康复医学中人体整体功能性动作(运动)评估领域。最后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心理情绪。经常可以见到临床上很多患者做了很多检查都是正常的,但还存在疼痛等问题,其实这类患者往往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不明原因的躯体化症状,该问题属于心身医学领域,解决了心理情绪问题则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当前也确实存在过度认为是心理问题产生疼痛的现象(争论不休,但医学也正是在争论中发展的)。医学检查虽然正常,但如果仔细查体、整体运动功能评估,再结合病史、症状,还是能够发现很多隐藏的病因的,诸如刚才说到的腰痛不一定是腰的问题。之所以查不出问题,与学科专业角度、评估理念、检查手法、医生个人查体思路都有很大关系。写到这,读者可能明白了,“腰突症”反复不愈的问题根源在哪?其实就是诊断!因为诊断不清:一个如此常见的疾病,骨科、神经外科、疼痛科、康复科、理疗科、中医科、针灸科……都在看,但仍有广大患者疗效有限或者时常症状反复!因为诊断不清:理疗、按摩、牵引、针灸、药物……尝试各种治疗却仍然疗效甚微!因为诊断不清:很多患者做过手术,但术后仍有症状残留或者部分患者手术后无明显疗效!因为诊断不清:很多被建议手术但没有去做的患者,通过休息或者保守治疗,症状却奇迹般的缓解或者完全消失!因为诊断不清:大家都知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要做“小燕飞”练习,但锻炼后无效甚至症状反复!总结:精确诊断是疗效保证的前提,只有精确诊断,治疗才能有的放矢。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您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所帮助。
当前网络上存在很多关于治疗腰突症的运动锻炼视频和科普,但腰突症仍然困扰着众多患者。还有最为有名的“小燕飞”,多少患者都在认真坚持锻炼,然而真正有效的患者比例到底有多少?【很认真的在锻炼,但效果有限,可曾想过问题根源在哪里?】腰椎间盘突出症看似常见,但其诊断其实非常复杂:除了临床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之外,评估诊断还需涉及人体生物力学、人体区域依赖关系、人体功能动作链条、整体功能动作评估等很多领域。当然心理情绪问题也是腰突诊断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具体诊断考虑因素包括:疾病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是否真的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相应症状?腰背肌张力过高或减弱?腹肌紧张还是力弱?核心肌群功能降低?脊柱不稳?臀部肌肉紧张无力?胸椎/髋关节灵活性降低?异常呼吸模式?骨盆前倾/后倾?情绪紧张等心理因素?……腰突症的诊断需涉及病史+临床查体+影像学+人体整体功能动作康复评估+情绪心理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对腰突症进行全面的把握。依据诊断结果设计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方案,才是康复的关键。
很多腰痛患者,经过药物、理疗、按摩、牵引、针灸、运动等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症状仍然存在。问题出在哪?答案是因为“没有抓住腰痛的本质,即引起腰痛的根本原因”!如果是临床诊断明确的腰痛,有医生查体和影像学支持,能够准确找到直接病因,那么上述方法肯定会有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最容易被忽视两个重要问题:1. 腰痛真的只是腰部问题引起的吗?人体为了实现某个动作往往需要多个关节紧密、有序配合完成,将各个关节以及支配它们的神经、肌肉理解为一条完整的链条,任何动作都是由一系列的关节活动来实现的,而每个独立的关节可以理解为整个链条中的某一个链接点(肌筋膜链)。每一个关节的功能决定了整体链条上动作的表现,任何一个关节功能受限都会导致整体动作的失衡。如果单个链接点出问题,人体为了完成某个任务,那么别的链接点就会来补偿它的功能,也就是产生代偿运动。如果是一次两次那没有关系,而如果是长期代偿,则必然会超负荷而积劳成疾。上述问题属于人体运动功能领域范畴,而运动功能在医学方面则是康复医学专科问题。举个例子,如果髋关节因某种问题屈曲受限,那么弯腰时候就会增加腰椎的曲度来代偿髋关节屈曲受限,久而久之腰椎必然在承受过度运动的情况下导致一系列问题。如果只是针对腰部进行治疗而不解决髋关节问题,则腰痛症状很容易复发。因而能否找到髋关节这个隐藏的原因,腰痛和髋关节问题同时处理才能真正的达到腰痛的治愈,并减少复发。“腰痛”不要只盯着腰部治疗,找到引起腰痛的真实原因,共同干预治疗才能最终解决问题!2. 心理情绪问题千万不要忽略,其很可能是隐藏更深的病因如果腰痛长期持续存在,病人势必很多时间都感觉不舒服,时间久了紧张、焦虑就会伴随出现,而紧张、焦虑又会导致人体肌肉张力的改变,反过来再加重肌骨系统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也因此很多病人用了心理药物后,恶心循环链被打破,确实舒服了很多,但是还要看到如果肌骨系统客观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包括腰部局部问题及上面提到的可能髋关节的问题,则很多病人并不能治愈。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长期紧张、焦虑的情况,则也会导致肌骨系统症状,这已经被现代心身医学证明。长期焦虑、紧张患者肌肉、筋膜系统也势必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多数患者可明显看到有弯腰驼背、精神不振等典型表现。长此以往会导致异常运动功能模式问题,会形成异常神经运动调控,继而产生各种肌骨症状,这时需要心理专科评估以便药物和行为疗法干预。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心理药物有效,肌骨问题仍然需要康复与物理治疗干预。
“晕晕沉沉”在医学上主要有三种情况,即头晕、头昏、眩晕。现代人群,尤其是长期久坐的办公族,最常见的是头昏症状,即感觉头脑发沉、不清晰感、视物模糊,同时经常伴随着头痛、颈痛、胸闷、心慌、恶心等其他症状。而头晕常指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等。眩晕最好鉴别,主要表现视物旋转或有漂移感等。重点提醒:有上述症状的患者一定首先至正规医疗机构检查。重点检查科室: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时排除内耳前庭系统疾病、颅脑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如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症状仍然持续,则为三种可能:颈椎问题、呼吸模式异常、心理情绪问题。1. 颈椎问题办公族最大的问题就是久坐,另外现代人看电脑、手机也是重要原因。长期久坐、不良姿势会造成颈椎曲度变直、椎间盘突出、局部肌肉劳损,即临床常说的上交叉综合征。颈椎问题为何会引起头晕?颈椎骨质退变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可致头晕;颈椎肌肉劳损压迫交感神经,反射性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致头晕;颈部骨质退变、肌肉劳损、关节紊乱、关节囊等问题,会通过感觉传入神经系统影响脑部各个功能区,包括前庭系统、锥体外系、下丘脑等,继而产生头晕、头昏、眩晕等感觉。因此正确处理颈椎问题是关键。2. 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呼吸模式异常呼吸模式异常在现代人群中非常多见,读者可能对此不太了解。非常简单的自查,您可对着镜子做深呼吸,观察肩部、颈部是否有向上抬的情况。正常呼吸模式是以腹式呼吸为主,即肚子起伏来完成呼吸。如果是胸部、颈肩部起伏较大,则是异常呼吸模式。不幸的是,现代人多数是用上胸部、颈肩部呼吸。上胸部、颈肩部呼吸会造成颈部肌肉,继而压迫内在走行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又会造成上面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头晕。颈胸部呼吸过度会直接造成颈部肌肉劳损,继而又遵循上面颈椎问题机制,导致相应症状。3. 隐藏的病因——心理情绪问题现代人压力大,紧张、焦虑非常普遍。人体一但精神紧张,势必会伴随着身体肌肉也跟着紧张。再加上不良坐姿、职业习惯等问题,很容易出现肌肉、筋膜、韧带等问题。而一但肌骨系统出现问题,特别是颈椎出现问题,则同样会引起头晕、头昏、眩晕等症状。因此,对于头总是“晕晕沉沉”的问题,建议先排除具体器质性疾病,再根据具体情况,对颈椎问题、异常呼吸模式问题、心理情绪问题进行干预。
很多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是否需要手术?”,或者“是否只能手术了?”别紧张!先看下临床统计: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保守治疗都可以取得明显疗效,恢复正常生活。只有10%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然而,以笔者临床经验,90%保守治疗者,其实至少一半以上存在误诊现象。而在10%需要手术的患者中,也只有2-3成需要手术可以这样理解,目前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个人中,真正需要手术的只有2-3个人。【经验分享】:1.很多患者做了CT、核磁检查,片子上可以看到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腰部、臀部或腿部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保守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有至少一半以上的患者得的都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2.片子上的突出只是解剖学结果,就像骨质增生、退变一样。如果症状是突出的椎间盘卡压神经,或者是盘源性腰痛的情况,则可以认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然而绝大多数患者症状都不是突出的椎间盘造成的,这种情况也就不能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病呢?“腰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腰椎不稳”、“腰椎小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等等等。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引起症状的病因才是根本。病因明确,再选择好正确的治疗方法,上述症状多数都能明显缓解。上述观点读者朋友不需深入理解。而对于最为关心的手术问题,只需自行把握三点即可:1. 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减退等症状持续存在,一天之内包括睡觉缓解都不明显。则要考虑手术可能。2. 如果出现尿便障碍、会阴部感觉减退,则需高度注意,必须及时就医。3. 经反复保守治疗后6个月仍无效,或者上述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休息、睡眠,则考虑手术可能。但必须说明,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尚有差异,而本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学分类又非常复杂,保守说也有几十种分类,加之治疗方式各种各样,因此不同医疗机构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一致。把握好以上三点原则,希望能解决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焦虑问题”。
经常莫名头痛,到医院却查不出问题,然而“头痛”就在那里!查不出问题不代表没有问题!症状的存在必然有其致病的原因,关键问题是如何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本文将为您解答头痛,特别是不明原因头痛的真实病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重点提示:经常头痛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特别是神经内科,以排除颅内血管病变、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病变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排除是否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导致头痛的可能,以及是否存在药物、毒物等致病原因。然而,临床常见的是,很多患者在检查过后都未发现任何异常。因此经常建议去骨科,看看是否有颈椎问题,是不是颈椎问题所引起的头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并未发现颈椎有明确问题,或着只是影像学提示有轻度颈椎曲度改变、增生等问题。问题来了?神经内科、骨科等检查都未发现明确问题,那头痛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到底该如何治疗呢?头痛简介:头痛在临床上分为继发性头痛和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顾名词意,就是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头痛,包括: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占位、头面神经病变、全身系统性疾病、毒物药物等。这类疾病临床确诊往往相对容易。而另一种原发性头痛,又称特发性头痛,说白了就是病因并不是很明确的头痛,其分型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现阶段多数医生认为原发性头痛病因较为复杂,不能简单的归因于某一确切的病因,因此找到各种病因也相对困难,临床各类检查往往都查不出任何问题。查不出问题不代表没有问题!只是没有找到真实的病因罢了!虽然头痛经常会想到颈椎问题,但往往医学检查颈椎没有明确病变,或者只有轻微病变。这种情况下,头痛和颈椎还有关系吗?答案是:有!而且关系很大!但能否正确识别并精确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医学检查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偏重影像学而忽略医生仔细查体。一但影像学发现了颈椎曲度及排列问题、增生问题、椎间盘问题、椎间孔问题、韧带钙化问题等,那么可以说患者的颈椎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两天的问题了。简单理解,一个人体骨架放在那里,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干预下,它的曲度、关节、椎间盘等肯定不会出现问题。是什么引起颈椎上述问题?是因为颈椎周围的动力系统,即肌肉、神经、筋膜等出现了生物力学改变、功能性改变,导致颈椎受到各种不平衡/异常力学干扰,久而久之才会造成上述颈椎问题。因此原发问题并不是片子上骨质结构改变,而是骨质周围产生动力的软组织出现了问题。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问题是功能性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改变,也因此往往影像学检查不到任何异常。这种情况下,只有有经验的医生通过仔细查体,才能发现问题,如颈椎活动度问题、椎体排列问题、稳定性/灵活性问题、肌肉筋膜问题、关节囊问题等。也正是忽略了这些因素,所以很多头痛的患者才不知道自己头痛的根源在哪里。但这里还有个问题!一般颈椎问题引起的颈部不适,那跟头痛又有什么关系?现代人,特别是办公族人群,长期久坐、看电脑、看手机,很多人都存在颈部酸痛不适等感觉,同时伴随着头痛等问题。目前最为多见的颈部异常姿势就是头前倾位,即上交叉综合征。此姿势下,颈椎前面的斜角肌以及颈后部肌肉、枕部下方的枕后小肌群(头后大小直肌、头上下斜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在这些肌肉间隙中,走行着很多神经,如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紧张的筋肉筋膜组织会对上述神经产生卡压,导致神经微循环受到影响。神经功能长期受影响则会直接导致神经分布区的疼痛症状,其部位可以为枕后部、一侧或两侧的头部、甚至可以放射至一侧或者两侧的前额部、颞部、耳部等。上述才是引起不明原因头痛的最为常见的真实原因,而这些原因如果不经过仔细的查体,只靠临床影像学检查等,是很难查出问题的。只有查出真实病因,再针对性的治疗,才会有的放矢,有效解除头痛!当然,引起头痛的病因并不只是颈椎问题,其只是引起不明原因头痛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还有2个重要原因也经常会被忽视——【呼吸模式异常和心理情绪问题】。请参考相关文章。
很多人都存在经常头痛,但去医院却查不出原因的情况。前面文章已经跟大家具体阐述了颈椎周围动力系统出现生物力学改变、功能性改变,导致颈椎受到各种不平衡/异常力学干扰,久而久之造成颈椎问题,继而引起头痛。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隐藏更深,更容易被忽视。那就是错误呼吸模式的问题。呼吸和头痛有关?是的,关系非常大!而且总是被忽略!临床上很多头痛患者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可以明显减轻头痛,以及减轻其他很多伴随症状,如头晕、颈痛、胸闷等。呼吸有多重要?“呼吸”无时无刻都存在,即便睡觉也是如此。人类每天至少20000次呼吸,涉及呼吸的肌肉包括膈肌、肋间内外肌、腹肌、后锯肌等。可想而知,人类最大的运动并不是每天的走路、跑步,而是呼吸,无时无刻都在工作的呼吸。“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一方面指情绪心理,而另一方面就是指呼吸。古人为什么总是提气沉丹田,因为气沉丹田对应的是正确的呼吸模式。气功被认为是伪科学,但为什么确实有人练了会对身体产生有益的影响,因为他练的是“气”,是正常的呼吸模式。能否想象,每天>20000次的呼吸,如果是不正确的方式,那么相关呼吸肌肉会产生什么样的改变?随着生活方式改变,社会压力增大,很多人都存在异常呼吸模式,即多以胸式呼吸为主。门诊中很多慢性疼痛的病人都存在明显的呼吸模式异常。人类正常的呼吸模式应该是腹式呼吸为主,配合胸式呼吸。而明显胸式呼吸的患者,会看到吸气时肩部、颈部有明显的上抬动作。
此类情况临床常见,但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各种疾病的概率会多些,因此在回答此问题前必须要明确的是:你所做的检查要全面、准确,以免遗漏重要疾病。在上述基础上请看以下分析:1.多系统器官退化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较年轻人衰弱的现象,人体各个系统及器官都处于相对老化阶段。虽然医疗检查可能尚未发现异常,但人体系统和器官就如同老化的汽车发动机一样,功能方面会不如年轻人。多系统器官功能退化会造成身体某些微改变(医学检测尚正常),而人类大脑会通过感知系统察觉到人体某些异常改变,从而产生不适感觉。2.肌骨系统退化人体衰老除了系统和器官衰老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经常被忽略,即肌骨系统退化。腰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是常见的疾病诊断,但你可知道,在骨骼外面包裹着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同样会产生退化。3.肌少症有一个名词近来很热,就是“老年肌少症”。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肌肉组织质量、容积、力量等下降,从而导致肌肉组织原有功能退化。肌肉内含有大量的血管或者说是血液循环体系,负责肌骨组织正常新陈代谢。而肌肉功能出现问题,血液循环不良,则日常活动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致痛因子、炎症因子等,就不容易被血液带走。长期肌肉功能不良就会造成上述物质在全身肌骨系统中堆积,继而产生各种不适。4.神经功能异常人体神经在肌肉组织间走行,肌肉功能长期不良的话,就会造成走行其中的各种神经功能异常。肌肉体积减少、劳损会对神经造成轻度的压迫,如果是暂时性的轻度压迫不会产生明显症状。而如果是长期轻度压迫,特别是老年人肌骨系统退化的情况下,则会造成神经持续缺血缺氧;另外上面提到肌肉功能退化会使肌肉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而神经的血供主要来自周围肌肉、筋膜里面的血管,肌肉血液循环障碍势必会直接影响神经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异常相关症状:臂丛、腰丛、颈丛、骶丛等神经功能异常可导致头痛、肢体无力、麻木、咽部不适等;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可导致头晕、心慌、胸闷、气短、胃肠道不适、恶心、耳鸣等。5.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人心理情绪问题研究证实:心理情绪问题与人体各种症状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系统器官功能退化的老年人。心理情绪问题会使人体大脑对于疼痛等感觉异常敏感,即疼痛易化。因此当老人觉得身体不舒服,但有检查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一定特别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关怀。而老年人的心理关怀问题则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切记:“没有一种康复训练方案,可以解决所有腰突患者的症状!”临床上有句话叫“无诊断、不治疗!”,同样对于疾病锻炼方面,也遵循“无评估、不康复训练”的原则!腰突压迫神经,临床上有多种情况。只有先分清压迫的具体情况,才能设计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科普的作用在于让大家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但真实的医学需要的是具体的病史、症状、体征、详细的物理查体、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综合判断疾病,然后在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简要解析腰突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的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产生症状,在临床上其实非常少见。绝大多数神经痛都不是腰椎间盘引起的。说“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疾病非常委屈一点都不过分!很多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腰突,同时存在腰臀痛、肢体麻木等,就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很多都是误诊。然后再按照该病的治疗和训练方案进行处理,很多患者并不能解决问题。简单想想:如果连疾病都没有诊断清楚,就去谈训练和治疗,一定是不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腰臀痛,下肢麻木、无力,同时影像学可见腰椎间盘明确突出,最重要的是能够分析出“突出的腰椎间盘是否真的压到神经了”,同时所压到的神经与症状、体征、病史要吻合。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确诊。然而即便确诊了腰突症,也不是所有训练动作都可以尝试!还要具体分析腰椎、臀部、腹肌、呼吸、下肢等生物力学模式,找出引起腰突的真实病因!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具体的、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动作,才会起到明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