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拿CT或磁共振片子,能很好的判断病情吗?不能。来医院咨询或询问治疗方案等,首先要提供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因为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关,治疗剂量的选择与年龄有关。比如说拿来一套肺部的CT,一看肺部很多大小不等的结节,考虑转移癌。如果是女性,就要考虑乳腺,如果患者到场,还可以进行乳腺的触诊了解有无包块以鉴别是哪里转移的可能。如果拿来一些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片子,女性需要考虑肺部、乳腺、消化道等依次考虑;如果是男性需要考虑前列腺、肺、消化道等。如果不提供这些信息,医生很难分析,再进一步了解或问到哪说到哪,就会耽误病情,或耽误诊治的时间。2、如果来就诊不提供主要的不舒服和持续时间可以吗?不可以。就诊时须提供主要的不舒服及持续的时间。如果患者提供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饮食差,那可以着重从消化道来源的肿瘤检查,可以少走弯路。如果不提供重要的症状也就是哪里不舒服的信息,那医生只能把所有有可能出现肺转移的肿瘤的部位都检查一遍,既没有针对性,也耽误时间,而且也会增加花费,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3、提供既往有什么肿瘤病史或其它重大的疾病时需要告知吗?需要告知。比如拿来腰椎转移癌的片子,不说以前的病史,接下来刚准备问患者是否有肺部CT,家属才说去年诊断过乳腺癌。如果这种有病史的患者考虑一种肿瘤来源的可能性大。如果无明确的肿瘤,那就以取病理活检为主要任务。如果有明确肿瘤病史的,且这种肿瘤也会出现骨转移,可以考虑已知肿瘤的骨转移,可以近早制定治疗策略。如果因为肿瘤手术还需提供手术记录及术后的病理结果(正式的病理报告)。4、就诊时需要告知医生您的诉求或就诊目的吗?需要。之前患者和家属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在医生这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自己有什么诉求,要提前弄清楚,并提供给医生。比如:如果患者是明确诊断的某种肿瘤,已经过治疗2-4个疗程,需要医生对比前后的片子来判断病情是否好转,或有效,请把目的讲清。并且这些片子如果能把日期哪份是治疗前的,哪份是治疗后的,提供清楚,这样医生判断起来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思路也比较明确。医生一个下午或者一个上午需要看的患者很多,解答患者及家属很多问题,也许每个患者就10分钟的时间,所以请患者及家属朋友一定要把重点及时说出来,以便得到您需要的正确的诊治措施。为了患者尽快得到正确的诊疗措施,请家属或患者及时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以及就诊的目的,做好配合工作,感谢广大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在此谢谢!祝患者早日康复。本文系王志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防御病毒的主要卫士。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后的常见症状,并可增加感染的风险。 2. 为何化疗会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抗癌药物通过杀死体内快速增长的细胞发挥作用——既有好的细胞,又有坏的细胞。这些抗癌药物既能杀死癌症细胞,也能杀死健康的白细胞。 3. 如何知道中性粒细胞减少了? 你的主管医生或者护士会告诉你。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后常见的症状,你的主管医生会抽血化验是否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4. 何时最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在接受化疗后 7~12 天内发生,这个周期可能因为化疗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你的主管医生和护士会告知你什么时候你的白细胞可能处于最低水平。这段时间你应该仔细留意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5. 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即使很轻微的感染也会迅速变得很严重,如果出现下列症状,请立即与医生联系: (1)发热,体温 ≥ 38 °C 长达 1 小时或单次温度 ≥ 38.5 °C (2)寒颤,出汗 (3)出现咳嗽或原有咳嗽性质发生变化 (4)喉咙痛 (5)呼吸急促 (6)鼻塞 (7)颈部僵硬 (8)尿痛 (9)阴道分泌物异常 (10)尿频 (11)任何部位的红肿热痛 (12)腹泻 (13)呕吐 (14)腹部或直肠疼痛 (15)新发疼痛 (16)皮肤、排尿或精神改变 6. 如何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 关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患者能做的可能很少,但是你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7. 如何预防感染? 除了配合医生治疗,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勤洗手 (2)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病人 (3)不要与他人共用食物、杯子、餐具或其他日用品如牙刷 (4)每天淋浴或洗澡,并且使用温和乳液防止皮肤干燥开裂 (5)肉和蛋要煮熟,确保杀死细菌 (6)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 (7)清理宠物排泄物时要戴手套,以防接触到皮肤,并且清理后立即洗手 (8)做园艺时佩戴手套 (9)使用软牙刷清洁牙齿和牙龈,如果医生或护士建议,可使用漱口水预防口腔溃疡 (10)尽量保持家具表面清洁 (11)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8. 如果去了急诊室要怎么和医生说? 接受化疗的患者不应该在候诊室呆太长时间。在你接受化疗时,发热可能是感染的迹象,感染很快会变得很严重。当你办理住院时,立即告诉他们你正在接受化疗且有发热。这可能是感染迹象。
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统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 60%-90%,表现为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甚至急慢性肾衰竭。 有研究发现,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1 年内病死率远远高于无肾功能损害患者。因此,掌握有效恢复肾功能的方法,合理的肾功能护理可以有效辅助原发病治疗,提高骨髓瘤的治疗效果,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存活率。 为什么会发生肾功能损害? 由于骨髓瘤细胞会分泌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且骨髓瘤患者容易血钙偏高,患者体内有过多的异常蛋白和钙,容易导致肾脏中堆积异常蛋白,降低肾脏处理过多盐类、液体与体内废物的能力,进而导致肾功能损害或肾衰竭。 肾功能损害如何治疗? 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很重要。对肾功能损害的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骨髓瘤的治疗,通过化疗药物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肾功能衰竭时或经治疗后血肌酐水平仍较高,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仍不能纠正的患者,建议血液透析治疗。 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骨髓瘤患者,是否进行肾移植仍存在争议,因为骨髓瘤的复发可能继续影响肾脏功能。 肾功能损害护理要点 1. 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合理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 2. 准确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及体重,以调整饮食和液体量,防止脱水和水肿加重; 3. 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适当补充氨基酸,以缓解体内蛋白分解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抑制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蓄积,减少尿素氮的产生; 4. 忌用对肾脏有毒性、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在就医时可详细咨询医生; 5. 禁忌静脉肾盂造影,以免加重肾损害而诱发急性肾衰竭; 6.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7. 一旦发生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肾区给予热水袋保温,饮食上要求低盐、低蛋白,控制水分的摄入; 血液透析后防感染! 对于骨髓瘤合并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适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防止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血液透析后,患者应保持穿刺肢体清洁,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每日局部换药,防止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约有 80% 伴有贫血,其中多数为轻度到中度贫血。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慌、活动后胸闷等,同时伴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下降。 贫血不仅是骨髓瘤患者主要症状之一,还是疾病分期的重要指标,贫血症状与程度的轻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骨髓瘤患者容易贫血,主要原因是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排挤正常造血组织,进而破坏了机体的造血功能。 对于骨髓瘤相关的贫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采取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及输血等综合治疗方案。经过以上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贫血可以得到改善,如果贫血持续存在,临床上多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骨髓瘤相关的贫血。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应该同时监测铁代谢及补充铁剂。 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骨髓瘤患者的贫血护理、合理饮食可以有效改善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那么,贫血的护理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重视呢? 注意: 日常活动因人而异 患者需要根据自身贫血的程度,制定日常活动计划。 轻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 90-120 g/L):可从事正常工作,但应避免中、重体力劳动; 中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 60-90 g/L):可有计划的适量活动,部分轻体力劳动也可参加; 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 30-60 g/L):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范围,防晕厥,避免情绪激动和公共场所活动,家属需协助其部分生活护理; 极重度贫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视呼吸状态给予间断吸氧或持续吸氧,家属需对其做好生活护理。 需要记住的是:患者在活动中需注意测量脉搏,如果脉搏 ≥ 100 次/分,应立即停止活动。 牢记! 食物补铁不可缺 1. 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蛋黄、紫菜、海带及木耳等; 2. 鼓励患者进食,摄入高蛋白、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饮食,注意和绿色蔬菜、粗粮搭配,做到营养均衡; 3. 避免坚硬、带骨刺食物,以免损伤牙龈,引起口腔黏膜出血; 4. 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