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双磷酸盐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上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如服药期间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胸骨后疼痛或新发胃灼热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静脉用双磷酸盐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发热和肌痛等流感样症状,部分患者会感觉全身骨痛加重,个别患者有纳差反应,这些症状大多在用药后3天缓解,可在用药同时给予一些解热镇痛药预防发热,同时多饮水。
双磷酸盐类药物一般用药24-48小时内即可发挥抑制骨吸收作用。但是骨骼重建周期一般需要4个月左右,因此需经3-4个月治疗,骨骼内部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双磷酸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慢,作用时间长,停用后,抗骨质疏松作用仍可能保持数年之久。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发生罕见不良反应会增加,因此目前指南建议口服双磷酸盐治疗5年,静脉双磷酸盐治疗3-5年,一般治疗3年后应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停用双磷酸盐;如骨折风险仍高可继续使用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
很多患者椎体骨折以后疼痛剧烈,到骨科填了骨水泥以后很快疼痛缓解,可以下床活动,就认为骨折好了。其实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远不止这些,治标还要治本。有效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才能预防再次骨折。临床上打几次骨水泥的老年人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五节椎体都打了骨水泥。 目前国内国外的骨质疏松骨折诊治指南并不推荐“椎体成形术”作为椎体骨折以后的首选治疗,因为手术是否会增加临近椎体的再发骨折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但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椎体压缩性骨折首先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压缩性骨折往往发生在弯腰用力提重物和搬东西时,或者跌倒时臀部着地,甚至剧烈咳嗽时,发生骨折后腰背痛剧烈,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而慢性压缩性骨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经常感到腰背部酸痛,体检拍片时才发现椎体有了楔形改变。慢性压缩性骨折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就可以了,必要时使用腰托等辅具支撑。急性压缩性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拍片提示轻度压缩性骨折,无神经压迫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采取卧床休息、药物镇痛、脊柱支具、早期恢复下床活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疼痛加重,下肢不能行走等症状应考虑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分为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不满意的压缩性骨折、不稳定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宜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高龄患者宜考虑早期手术,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微创治疗有可能增加再骨折的风险,术后一定要结合有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开放性手术主要针对严重的后凸畸形及椎体后壁碎骨块向后压迫脊髓,导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减压内固定。 所以椎体骨折以后是否要手术还是要到医院具体评估以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建议除了服用钙和维生素D,应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1.有过腰椎的脆性骨折(包括没有症状的,拍片提示胸腰椎楔形改变),或髋部的脆性骨折。2.DXA骨密度(腰椎、股骨颈、全髋或桡骨远端1/3)T-值≤-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3.骨量低下(骨密度 -2.5<T-值<-1.0)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发生过某些部位的脆性骨折(如肱骨上端,前臂远端或骨盆)—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计算出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在受紫外线(290-315nm)的照射后,可生成维生素D3,维生素D2是植物体经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由于两者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生理作用无差别,因此将两者合称为维生素D,也就是普通维生素D。人体内自身合成和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后在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OH)D,接着再进入肾脏,转化为1,25(OH)2D,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骨化三醇,在体内产生各种生理作用,我们称它为活性维生素D。 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推荐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是:健康成人400IU/d,60岁以上800IU/d,骨质疏松人群800-1200IU/d。我们如何补充维生素D呢?可以同过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及增加日光照射的办法补充维生素D,但是由于地域、天气等因素很难实施,因此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维生素D制剂。因健康人有正常的肝肾功能,所以建议补充营养性维生素D(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而不是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同时可定期检测25-OH-D水平,避免维生素D过量补充。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及老年人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营养性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的区别见下表:鱼肝油是从无毒海鱼肝脏中提出的一种脂肪油,主要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主要用来防治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但鱼肝油中维生素D的含量只有维生素A的十分之一,因此不建议用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血管钙化的过程。老化的血管首先发生内膜中膜增厚,内膜损伤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出现内皮功能不全,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糖蛋白聚集,形成非闭塞性的附壁血栓;此时血管增生,完整的纤维帽形成,钙离子不断沉积,形成钙化结节;最后血管出现广泛钙化、血管硬化。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钙沉积是对血管内膜损伤反应的一种应答,是损伤后内膜修复的程序,也就是俗称的“瘢痕形成”,所以钙的沉积是内膜损伤的反应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适当、适量补钙是不会造成血管钙化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丁怡
肾结石的形成主要和我们饮食中摄入过多草酸盐有关,很多蔬菜含有较高的草酸,如菠菜、苋菜、豆类、笋类等,当食物中的草酸被吸收后,通过肾脏排出时,就会与肾脏中的尿钙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沉积在肾脏中,久而久之就形成肾结石。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丁怡
可以的。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淀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不可以。如果把我们的骨骼形成比作造房子的话,钙只相当于造房子用的材料如砖头和水泥,要把房子造起来还需要钢筋、混凝土和造房子的工人。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钙和维生素D只是基础治疗,还要加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比如促骨形成药和抗骨吸收药等,多管齐下方能强健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