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是导致眩晕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者会比较关心能不能完全治愈眩晕;那么以下三点呢,你需要注意。第一呢,就是早期激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激素治疗可以起到快速减轻神经的免疫炎症反应,修复损伤的神经功能。第二呢,就是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尽快的启动前庭康复训练啊。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加速前庭神经损伤后的代偿功能,让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平衡不稳感;那么在我个人的抖音平台上呢,我们也录制了系列的康复训练操,患者可以按照我们的视频操居家进行训练。第三呢,要注重这种随访,有些患者呢,这种剧烈的眩晕好转以后,以为这个疾病就好了,就放置不管,也不用药了,那么其实急性前庭神经炎它的治疗周期呢其实还是比较长的,不像我们感冒可以在一周之内完全好转。前庭神经炎的治疗周期一般在1-3个月才会痊愈。因此我们建议呢,尽可能的半个月左右呢,来门诊随访一次。如果前庭功能还是没有恢复的话,遗留头晕不稳的话,那我们还会进一步给患者制定一些个体化的前庭康复训练,同时呢,辅助一些药物的治疗,尽可能避免这种急性眩晕最后演变为慢性头晕的状态。我想这也是眩晕患者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你或者亲友有单侧听损的情况大概会有以下的一些疑问:有一边耳朵可以听见,一般交流没有什么问题又不是听不见,没必要戴助听器,以后再说安静环境下交流没问题,就是有些嘈杂环境下听不清,需要配助听器吗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单侧听损:单侧听损(UnilateralHearingLoss,UHL):根据2021年WHO发布的最新听力损失分级标准,单侧听损为好耳的听力阈值小于20dBHL、差耳的听力阈值大于等于35dBHL。发病率和原因关于单侧听损的发病率,国外有相关报道指出,每1000名儿童中约有1名出生时患有单侧听力损失(UHL),近3%的学龄儿童患有单侧听损(UHL)。据估计,单侧听力损失(UHL)会影响3%到8.3%的普通人群。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单侧听力丧失、小耳畸形、中耳炎、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听神经瘤、梅尼埃病、外伤、脑膜炎并发症等。单侧听损日常生活的聆听表现单耳聆听在生活当中其实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具体如下:因为一侧耳朵听力正常,安静环境下的一对一交流尚可满足。声源定位困难。声源定位依赖于声音传递到双耳的耳间差异,如强度差、时间差等,单侧听损者无法接收到这些信息,所以在声源定位和空间感知的能力上受限。当声音在差耳侧或声音较小时,因差耳不能或很少接受到声音信息,而头影效应导致传输到好耳的声音,特别是高频信息也有所衰减,故小声音的察觉或理解困难(如图所示)。复杂环境下言语理解困难。双耳聆听时,由于头影效应,可以提高远离噪音的耳朵的信噪比;来自双耳的信号叠加,可以增强响度感知;还可以减少、抑制噪音,即静噪效应。在复杂环境中,双耳聆听可提供4-10dB的好处。而单侧听损者可能无法享受到这些好处。单侧听损会造成哪些问题呢?1.安全性当声源定位能力低时,会影响一个人在环境中的安全性。缺乏良好的定位能力会影响到室外的安全,比如说无法辨认后车来源的方向,从而导致概率性的车祸发生。2.听觉剥夺单侧听损由于一侧听觉刺激减少或缺失,会导致好耳的听觉剥夺:好耳的听觉功能会加强,差耳的听觉功能会弱化,长期以往会导致差耳失去功能。3.自卑焦虑沟通不畅会导致人们产生逃避社交、封闭自己、孤立、自卑等消极心理。4.听觉疲劳患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聆听,就如同我们上课,容易出现疲劳、甚至头晕、头痛。5.儿童言语语言发育2021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先天性的和早发的单侧听力损失让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显著增高。学龄期的单侧听力损失儿童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语言沟通能力较差。可能由于教室中的聆听环境较复杂,混响较多,更不利于言语识别。另外单侧听损的儿童的认知能力也会有所影响。更要注意的是,先天性和早发性的单侧听力损失的儿童,某些病因会导致差耳听力进一步下降的风险高达40%,也有近20%的风险继发好耳听力下降,变为双侧听力损失[1]。因此如果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或体检等途径发现儿童有单侧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明确发生单侧听力损失的病因,及时地加以干预,避免出现进一步的听力下降,也减轻对儿童言语语言和认知功能发育的不良影响。单侧听力损失的干预策略单侧听力损失的干预策略应综合考量患者发病时间、听力损失的性质、听损的程度等因素。对于先天或早发的单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此时婴幼儿的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尚未完全建立,正处在感觉皮层发育的敏感期。在确诊之后应及时加以干预,为患侧耳提供足够的听觉刺激,健全感受器神经元到初级皮层,进而次级皮层和高级皮层间基于突触的功能连接,形成有序的神经网络。对于突发性耳聋,中耳病变等后天的单侧听力损失,即使轻度的听力损失,也建议接受听力干预。对于听损程度为轻、中度的,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均可以验配常规的气导助听器,来获得双耳听觉的优势。重度和极重度的单侧听力损失的患者,可以先在患侧耳试戴气导助听器。如果助听增益难以补偿听力损失的程度,或患者自觉助听器收益很低,则可以尝试信号对传式助听器CROS。对传式助听器CROS因为价格适中、佩戴的便利性、无创性,常是单侧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的首选干预方式。CROS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佩戴在患耳的麦克风收集患侧的声音信号,然后传送到好耳的耳机中,利用好耳来听取患侧的声音。耳道闭锁、中耳病变等传导性聋、混合性聋以及单侧感音神经性聋也可选择骨导助听器。骨导助听器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植入式骨导助听器主要包括骨锚助听器(BAHA)和骨桥两种。BAHA和骨桥助听器将换能器植入患者乳突位置,将声音转换为振动能量,振动患侧乳突,绕过外耳、中耳直接传到耳蜗,最后到达大脑听觉中枢。但骨导助听器也有局限性。首先作为植入体,手术是有创的,BAHA基座的皮瓣容易感染、植入钛钉易松动等。骨桥无开放性创口,但植入体体积较大,只适合大龄儿童及成人[2,3]。重度、极重度的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可以选用牙骨导助听器这种非植入式的助听设备。牙骨导是利用牙齿来传播声信号,口内的换能器将振动传递至牙齿、颅骨后,振动好耳的耳蜗淋巴液,借助好耳感知患侧的声音。牙骨导助听器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手术,但其增益有限,适用于一侧听力正常的患者。上述提到的对传式助听器、骨导助听器是将患侧耳的信号传递至好耳,通过好耳感知双侧的声音。至于选择哪种方案,建议就医了解。参考文献[1]AgrawalY,PlatzE,NiparkoJ.Prevalenceofhearinglossanddifferencesby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amongUSadults:datafromthe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1999-2004[J].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2008,168(14):1522-1530.[2]夏清清,李佳楠,杨仕明.单侧聋的听觉原理、临床表现及干预策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0,18(1):139-145.[3]陈彪,李永新.单侧聋患者人工助听技术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5):478-480
有些药物是会引起耳朵不可逆性的损伤,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和预防药物性听损,药物性听损是指由于服用某些药物或药物的副作用而引起的听力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药物性听损的科普信息:什么叫药物性聋?药物性聋是指: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可引起耳蜗或前庭的损伤,从而造成的耳聋或前庭功能障碍。我们有时听到的某些山区的小孩,原本听力正常,某天发高烧打了一针或吃了些药,之后耳朵就聋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用了耳毒性药物而导致听力下降。例如千手观音中表演的21个聋哑人中就有18个是因为药物致聋的,且大多在幼儿时期因发烧使用抗生素所致。哪些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听损:具有耳毒性的药物至少有90余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2)某些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及万古霉素同类药物。3)化疗药物,例如顺铂、卡铂、氮芥、长春花生物碱。4)奎宁。5)水杨酸类,最常用的是以乙酰水杨酸的形式出现的药物,即阿司匹林。6)非类固醇消炎药,常用的例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7)袢利尿剂,例如利尿酸、布美他尼、吡咯他尼、呋塞米。8)重金属,长期接触某些重金属会损伤内耳,如铅、汞、砷。药物性听损的症状:药物性听损的症状可以包括听力下降、耳鸣、听力困难、听觉变形等。这些症状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耳聋可能是过量用药所致,还可能是个体对药物的超敏性所致,即使用正常剂量或微量药物就造成耳聋,例如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超敏性的耳聋患者。部分药物性聋会。另外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感的药物性聋会遗传。这类耳聋的幕后元凶之一是俗称的“一针致聋基因”,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母系遗传。也就是说,如果妈妈携带该耳聋基因,她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携带这种基因,存在用一点点药就耳聋的风险。 预防药物性听损的方法:预防药物性听损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如果您必须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建议您在使用前咨询医生,并了解其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药物性听损的治疗:如果您已经发现药物可能引起了听力问题,建议您立即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建议停用有可能引起听力损害的药物,并根据情况考虑其他治疗选择。药物性听损如何干预第一,若已产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可根据残余听力情况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尤其是儿童,应密切注意听力情况,一旦确诊为药物中毒性耳聋时,应尽早使用助听器。第二,药物性耳聋常见导致高频听力损失,特别是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会大大影响言语识别能力。助听器建议选择开放式助听器,可带有移频功能。
助听器是高精度电子设备,并且价格并不低廉。很多人在第一次验配助听器后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慌了手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常见“故障“自我应对方法。助听器新手尤其需要收藏阅读,以备不时之需。一.“唧唧唧“叫不停首先,这个“唧唧唧“叫不停的现象就是啸叫(反馈现象),是指助听器放大后出来的声音再次被麦克风收集输出,如此循环而出现尖锐刺耳的声音,助听器啸叫一般分为外部啸叫和内部啸叫。造成外部啸叫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佩戴不严、通气孔偏大、导声管硬化开裂、助听器放大增益过大等。一般新用户在初次验配时都会进行声反馈测试以避免由于增益放大过多造成啸叫。如果在验配过程中一切正常而带回家自己佩戴却出现啸叫现象往往需要先检查佩戴是否正确。正确佩戴应保证耳模或定制机能完全塞入外耳道内的正确位置,调整导声管角度,减少多余缝隙。如果是助听器内部啸叫,则需要进一步联系专业人员重新导入数据或进行相关性能参数的检测。 二.助听器声音变小,断断续续,没有声音01更换电池或重新充电当助听器音量变小或突然没有声音时,首先应该检查电池或电量是否充足,及时更换电池或及时充电。不要以为是新换的电池或刚充完电就可以排除电池等原因,有时候电池储放不佳,电池本身原因或充电接触不佳等都会影响供电,因此可以换一粒电池或重新充电试试。02检查出声孔是否被堵耳背机应及时检查耳模出声孔是否堵塞,如有堵塞需要及时清理,一般新机包装盒中有小刷子等清洁工具可以辅助清洁疏通出声孔。除了耵聍等异物,有时候因为耳内外温差大导致导声管内凝结水珠也会影响出声。若声管有水珠凝结,需要将声管轻轻拔下,将水珠甩出或吹气球吹出或烘干后再正确安装后使用。注意不要连着助听器一起倒甩造成水珠甩入机器内。定制机或受话器外置机出声孔处往往有耵聍挡板阻挡外界异物进入机器影响使用。当使用过程中耵聍挡板被耵聍或其他异物填满时便会出现声音变小或无声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新的耵聍挡板;若更换后声音恢复则可继续正常使用。及时对助听器进行充分干燥后再使用(助听器受潮会造成无声或声音失真等问题,日常干燥保养十分重要)。 03碰到助听器按钮在佩戴过程中,尤其是新手佩戴过程中,由于不熟练因碰到助听器上音量按钮导致音量改变,使得佩戴后声音不如验配时舒适。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在佩戴后根据需求适当调节音量或去验配中心将功能按钮锁住,待熟练佩戴使用后再根据需求打开功能按钮。 三.佩戴不稳,容易下滑丢失同时佩戴口罩、眼镜和助听器时,会造成耳廓负担较重,带来一些不舒服感。如果听力允许,可选择定制式助听器减轻外耳廓的压力;如果由于听力受损较重或其他原因必须佩戴耳背式助听器,可通过调整耳模角度,选择合适的声管长度,防止下滑或外翘等现象。小朋友耳廓软或者部分人耳廓畸形,佩戴耳背式助听器易掉时,可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耳背绳,既防止丢失,还可分担部分重量。验配助听器并不是像佩戴眼镜那样一劳永逸的,需要进行长期随访,根据聆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听力下降的情况进行个体性调试,并定期进行保养。通过关注听力的变化并定期随访调试有利于提高聆听感受。随访过程中及时处理日常“故障“并做到正确保养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延长助听器使用寿命。
您知道吗,听力约在30~40岁就开始退化,虽然初期听力退化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却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年纪大了之后,听力慢慢地退化,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老年性聋,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大多是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双侧耳聋程度基本一致,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方法可以用来逆转听力老化的进展。老年性耳聋是听觉器官生理性衰老退化所致的听力障碍。人到中年后,听力每年平均减退1.5分贝是正常现象。但有的人衰退快,有的人衰退慢,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也与个体的内在因素,与是否患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耳毒性药物服用史以及有无外伤史有关。好发人群60~75岁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60~7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0%。长期接触噪音者长期接触噪音,可损伤听力。长期高脂饮食者可使患者血胆固醇增高,心血管病发病率高,老年人听力亦差。具有家族耳聋史的病人此类人群好发此病。症状耳鸣多数人有高调耳鸣,有些人是搏动性耳鸣,可间歇性,也有持续性的。言语分辨率降低有些老人则表现为言语分辨率降低,主要症状是虽然听得见声音,但分辨很困难、理解能力下降,这一症状开始仅出现在特殊环境中,如公共场合,有很多人同时谈话时,但症状逐渐加重引起与他人交谈困难,老人逐渐不愿讲话,出现孤独现象。重振现象表现为他人说话低声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刺耳。眩晕耳朵发胀,有天旋地转、头部压迫性强的感觉。老年性聋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提高聆听舒适度,由于双耳选配助听器提高了耳朵自身的集音、降噪、增益、定位、平衡功能与融合效果,使用者对所听到的声音信号会大大地提高了信噪比和极佳的聆听舒适度,对提高语言分辨能力有极大的意义。老年性听损选配助听器需要注意:老年性耳聋多为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建议双耳选配助听器,双耳选配可以改善声源定位能力,提高嘈杂环境中的言语清晰度,改善声音质量,增强立体感,预防单侧听觉疲劳和迟发性听觉剥夺。一般听损人群从开始出现听力损失到发现,平均有5~7年的时间,特别是老年人会出现耳聋时间长、分辨能力差的情况,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事物的接受、处理能力不如从前。因此,初次选配,建议音量由小到大逐步调整、环境由安静到嘈杂、每日佩戴时间由短到长慢慢适应,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年性耳聋患者多伴有耳鸣,使用助听器后,放大环境中的声音能部分甚至全部掩蔽耳鸣;对于放大后还存在耳鸣的患者,可以选择具备耳鸣掩蔽或音乐声耳鸣习服功能的助听器。另外针对有重振现象(小声听不到,大声又嫌吵)的情况,此部分需要配合专业人员进行多次精细调整,再加上老年性聋的分辨能力比较差,所以需要与专业人员一起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在日常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是否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一侧耳朵突发听力下降、还伴随耳鸣、耳回声感或耳闷胀感(如同游泳进水一般的感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眩晕、头晕及站立不稳感。是的,当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时,要十分警惕突发性耳聋了!!以下是突发性耳聋患者关心的十大问题: 问题一:何为突发性耳聋呢?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一类急诊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单耳听力突发下降、并且常常伴随有耳鸣、耳堵塞感、或耳回声感,一些听力损失较为严重的患者常常还会伴发眩晕、恶心、呕吐等。这主要是在我们的内耳中,存在两个器官,一个是“耳蜗“,用于维持我们的听力;另一个称之为”前庭“,用于维持我们的平衡。耳蜗和前庭是内耳中密不可分的两个器官,有着共同的血液循环和内淋巴液循环支配。因此,当一些发病因素同时累及到耳蜗和前庭时,就会出现上述这些症状。 问题二:为什么我会患突发性耳聋呢?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上又称之为“特发性突聋“,所谓特发即很多患者在临床上是没有特别的原因或很难说得清或查得清楚具体的病因。是的,虽然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但我们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时,患者往往会有以下的一些主诉情况,如:(1) 最近工作忙,昨晚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起床时就听不见了;(2) 昨晚通宵看电影、打游戏,凌晨时突然耳鸣,然后就感觉听不见了;(3) 昨晚跟朋友一起KTV庆祝,早上起床感觉听不清还耳鸣了;(4) 最近感冒,发烧、咳嗽,昨日突发听力明显下降了;(5) 最近找工作、考研、复习考试,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好;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导致突发性耳聋的诱因可能是劳累、大声刺激、病毒感染、紧张焦虑引起的内耳病变或功能异常。此外,还有一些老年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往往没有上述诱发因素,也出现了突发性耳聋。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来说,很多往往有明显的“三高症“,即: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情况。目前认为可能与这些基础疾病导致的内耳血管栓塞或可能的内耳出血有关。由于内耳属于人体的终末器官,血管和神经均极其细小,现有的影像学或其它辅助检查,均无法明确这些血管病变的可能情况。因此内耳的血管栓塞也只是临床的一种推测。 问题三:考虑突发性耳聋该完善哪些检查,明确诊断呢?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怀疑突发性耳聋的话,应尽早就诊,首先可以进行简单的听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如下图这样的纯音听阈测试图,可见右耳听力较左侧明显下降;结合患者的病史,基本可以确诊。问:那么除了常规的听力学检查,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吗?回答:是的,非常有必要。突发性耳聋并非是没有病因的,只是很多病因我们无法明确,或者通过现有的临床检测技术无法诊断。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说,我们常规建议去完善内耳的MRI影像学检查,排除内耳的相关病变,例如:比较多见的听神经瘤疾病。下图是一例以右耳突发听力下降伴耳鸣就诊的患者,听力图检测可见高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进一步内耳MRI检查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及内听道占位性病变。 问题四:确诊突发性耳聋了,该怎么办呢?突发性耳聋,一定要尽早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首选的治疗是推荐静脉注射激素,对于部分听力损失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辅助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目的都是增加内耳的药物浓度。许多患者可能会比较难理解,为什么突发性耳聋要使用激素治疗?激素具有广泛的疾病治疗作用,对于突发性耳聋来说,激素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的神经和耳蜗毛细胞。目前在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突发性耳聋的指南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均显示激素是治疗突发性耳聋最有效的一个药物。在激素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不少患者会担心激素的一些副作用,比如肥胖、骨质疏松、血压血糖升高、内分泌紊乱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短期的激素冲击治疗,一般是不会带来这些明显的副反应症状的;当然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激素使用过程中可以监测血压和血糖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不必有过多的担心。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没有患者出现过严重的并发症情况。问题六:突发性耳聋需要辅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目前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指南中,将高压氧舱治疗作为突发性耳聋的B级推荐治疗方案,也就是说高压氧舱治疗是仅次于静脉注射激素的治疗方案。高压氧可以改善内耳的血管痉挛、进而改善内耳的供血供氧。由于是一种物理性的治疗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和副反应,临床上可以作为很好的一个辅助治疗推荐,建议每日1次,连续20-30次;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进行高压氧治疗,例如对于一些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静脉注射激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听力损失是下图这样的高频下降型、平坦型、或全聋的话,建议积极的高压氧辅助治疗。 问题七:可否进行针灸辅助治疗?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不少患者问及:“医生,我是否可以去进行针灸治疗?”。目前从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指南来看,都没有推荐将针灸作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中来。但我们想说的是,我们不排除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针灸或许有它治疗的一些临床价值所在;但我们建议患者急性期还是以静脉注射激素冲击治疗为主,后续静脉治疗结束后可以辅助针灸治疗。问题八:突发性耳聋多久能好?能痊愈吗?如果听力无法恢复正常,该怎么办? 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跟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系。听力损失越轻、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低频下降型治疗效果最好,90%的患者都能获得痊愈;平坦型次之;全聋型和高频陡降型效果较差,约60%左右的患者在经过系统性的治疗后,听力可能能恢复至原来的一半,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患者在积极治疗后,听力完全恢复正常的情况。总之突发性耳聋一旦发生了,应该尽早系统性的积极进行治疗。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在积极治疗半个月后,听力可能会恢复至原来的程度;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时间窗在3个月至半年左右,也就是说很多患者即使短期内大剂量静脉激素治疗后,听力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但不代表听力就一定不会再提高了。我们临床随访数据显示:不少患者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听力仍在不断得改善。因此,建议突发性耳聋患者即使短期内听力未恢复至正常或没有明显提高的话,也不要过于紧张焦虑担忧,精神过于紧张焦虑,会极大降低听力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建议尽可能随访至三个月的时间,后期如果听力改善不明显,也可以进一步采取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的方式改善残余的听力。 问题九:突发性耳聋遗留残余耳鸣症状,有办法消除吗? 突发性耳聋,由于不少患者听力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往往残留下耳鸣的后遗症。耳鸣是个非常扰人和痛苦的症状,很多患者往往祈求医生即使听力没有也无所谓,能否想办法把耳鸣消除。但医学有些时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这些残余顽固性耳鸣的患者来说,在急性发作的三个月以内,还是应该积极的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心理治疗、耳鸣-认知习服治疗。对于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在短期之内可以辅助口服安定等睡眠的药物,但不建议长期使用这类用药,有证据表明长期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不利于大脑对耳鸣的代偿和习服。 问题十: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虽说突发性耳聋病因未明,但临床在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时,患者往往有以下一些原因,比如:(1) 最近熬夜劳累了;(2) 工作压力大、紧张、焦虑、睡眠不好;(3) 受到大的声音刺激;(4) 突发事情导致情绪激动;(5) 血压血糖波动较大,不稳定;(6)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7) 感冒后病毒感染;(8) 一侧长期中耳炎,流脓因此,从这些可能的原因或诱因来看,要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应尽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减少噪声刺激,适当锻炼以提高自身体质和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要积极的抗血压、抗血糖和抗血脂治疗,定期专科门诊随访复查,保持血压、血糖的稳定,稳定血管内斑块,减少斑块脱落引发内耳血管栓塞的可能,可以极大地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急性突发眩晕,竟是前庭神经炎所致!在谈前庭神经炎之前,先带您简要回顾一例病例:黄先生,男,36岁,近日因工作原因,常加班熬夜至深夜,为此1周前因睡眠不足,抵抗力下降后开始出现鼻塞、流清涕、咳嗽及咽痛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自行口服清热解毒药物,未予重视。1天前黄先生在工作时,突发急性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只能平卧,无法行走,遂急诊来院就诊,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或脑梗塞后,进一步完善了全面的听功能和前庭功能检查后,最终考虑黄先生的急性突发眩晕,为“前庭神经炎”所致。在笔者的临床听力眩晕门诊中,像黄先生这样的以急性眩晕发作来就诊的患者不占少数。【何为前庭神经炎】临床在笔者的听力眩晕门诊中,当跟患者说,你的急性眩晕是前庭神经炎所致,患者往往很迷茫,什么是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炎,顾名思义,就是前庭神经受到炎症的影响而引发的功能异常,从而无法控制人体的平衡,导致眩晕发作。那么前庭神经发炎,为什么会引起眩晕、走路不稳呢?在我们的内耳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器官:耳蜗和前庭。耳蜗主要是维持我们的听力,出现问题会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而前庭主要是管我们的平衡,我们也称之为外周前庭器。外周前庭器官主要包括三个半规管和2个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是维持人体平衡,控制眩晕的重要的解剖结构,这些结构的正常功能维持就是依靠我们的前庭神经来支配的。前庭神经炎多发生于季节更替时,患者在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劳累的病史。当然需要提醒一点的是有些老年患者,在发病前无任何征兆,这种情况多考虑前庭神经的局部供血障碍所致,与老年人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有关。笔者最近在门诊之余也查阅了一些文献报道该病有50%可能与局部的血液供应障碍相关,这也印证了在临床上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同样出现了急性眩晕发作。此外,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鼻、鼻窦、扁桃体、胃肠道、胆道或尿路的急慢性炎症的病史。【前庭神经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呢?】突发强烈旋转性眩晕,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及平衡不稳,眩晕往往持续数天;严重时常伴随眼球不自主的转动,多为水平性,我们称之为自发性眼球震颤;无听力下降及耳闷等耳蜗受损的临床症状;无其他神经系异常征象(如肢体活动障碍、麻木、偏瘫、眼球运动障碍、面瘫等)。上述眩晕症状往往持续数天,且不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或头痛的表现。这是该病与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及突发性聋伴眩晕等其他耳源性眩晕的主要鉴别点。【诊断】前庭神经炎,在发病时多为急性严重的眩晕,因此在诊断该病前应常规行急诊头颅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或小脑梗死的情况;在排除这些情况后,可进一步至耳鼻喉科听力眩晕门诊就诊完善相关的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或耳石症等情况。通过详细的前庭功能检查,可以明确是前庭上神经发炎还是前庭下神经发炎,因为前庭上下神经支配的器官不同,后期启动前庭康复训练的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前庭神经炎的治疗】(1) 早期眩晕症状严重时,可卧床休息,避免摔倒,引发其它问题;(2) 眩晕发作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发病的72小时内酌情使用前庭抑制药和镇静安眠药,缓解眩晕症状,减轻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3) 在症状减轻后应尽早开始床旁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启动前庭康复训练;(4) 前庭神经炎并非都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对于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可给以抗病毒药治疗一周;但是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来说,抗病毒药物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徒增肝肾功能的损伤。因此治疗前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5)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目前已经获得临床验证,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抗炎消肿,修复受损的神经,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前庭神经炎一线且最有效的药物;但是笔者在门诊经常遇到不少患者激素治疗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包括:激素药物的选择(有长效、中效、和短效的激素药物)、使用的方式(静脉还是口服)、剂量的使用(需要大剂量使用?还是中等剂量或小剂量?应根据患者前庭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决定)、使用的时间(3天、一周、还是2周?)、如何进行减量使用?由于激素使用不当,易引起一些不良的全身副反应,因此在国内很多患者往往谈激素色变,但激素如果正确把握,使用恰当,对疾病的预后还是非常有效的。(6) 可以使用一些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改善局部的供血供氧、清除局部炎症因子和代谢产物,修复受损的神经,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7) 尽早启动前庭功能锻炼(医生指导下进行),可加快前庭功能的代偿和恢复。但前庭康复锻炼,由于康复锻炼的种类较多,门诊笔者也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在网上随意根据一些视频进行锻炼,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由于前庭损伤的部位不一样,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选择前庭康复训练的项目时应因人制宜,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选择,包括训练的频率、强度和项目,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总结一下:前庭神经炎通过明确诊断和早期积极治疗后,预后还是比较良好;但也有部分病人残留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慢性头晕或不稳感等类似PPPD的表现(在笔者前期的文章中系统谈到这个疾病),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前庭神经发炎应尽早明确诊断、尽早系统专业化治疗、和尽早启动个体化针对性的前庭康复锻炼。本文章同步至上海新华医院听力中心微信公众号
医生,我家孩子这几天觉得头晕得厉害。看东西转,还有恶心呕吐,都没办法正常学习了。这么小就头晕,不会是什么严重的病吧?在门诊,偶尔会遇到焦急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眩晕症状四处求医。那么,儿童眩晕真的是罕见病吗?常见的病因又是什么?眩晕在成年人中患病率较高,20%-30%的成年人发作过眩晕或头晕。人们都认为儿童很少发生眩晕,但实际上眩晕和平衡障碍疾病在儿童中并不少见,超过5%的学龄期儿童出现过眩晕症状。儿童眩晕与成人相比有以下特点1家长通常会忽略一些儿童眩晕的表现,而认为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或调皮等故意为之。2儿童难以描述清楚眩晕的症状、诱因等,且配合度差,给医生正确诊断增添了困难,医生通常更多地需要依靠病史和临床检查诊断疾病。3儿童与成人引起眩晕的疾病谱大致相同,但是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却相差很大。例如在成人中最常见的前庭疾病BPPV在儿童中发病率很低;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如良性阵发性眩晕却是儿童特有的。儿童眩晕症状可在各个年龄阶段出现,且各个年龄阶段引起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不同。学龄前期以良性阵发性眩晕最多见,其次是前庭性偏头痛(VM),而前庭导水管扩大引起的眩晕可以出现在低年龄患儿;学龄期儿童常见病因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偶见精神性眩晕、位置性眩晕;青少年期则以前庭神经炎最为常见,以及一些在成人出现较多的梅尼埃病、精神性眩晕、位置性眩晕也常见到。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不仅会导致渐进性传导性听力下降,还会影响到内耳,可能导致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眩晕。在眩晕的诊断中,病史询问十分重要,儿童也不例外。同成人一样,区分旋转性或是摇摆性、阵发性或是持续性眩晕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眩晕发作可以找到明确的诱发因素,如疲劳、发热、应激反应、玩跷跷板、转圈等会触发良性阵发性眩晕。感染因素可能诱发前庭神经炎。学校或社会环境中的压力因素等可诱发儿童精神性眩晕。外周性前庭功能障碍常伴有听力下降,出现头痛症状更常与中枢性神经功能有关,晕厥更常与原因不明的头晕有关。如果出现眩晕症状,家长可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简单的自查:如出现眩晕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相关检查: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辅助检查尤为重要,也是诊断的证据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庭功能检查。前庭系统是人类发育早期最早可对外界刺激应答的系统之一,人类前庭系统的发育在1岁后基本完成,5岁以上的儿童能够配合大部分的前庭功能检查,因此儿童前庭检查是可行的。常见的前庭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转椅试验、前庭双温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由于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在理想的条件下,中耳的功能检查应该在前庭功能检查前进行。对于有中枢前庭征象的患儿,应行头颅MR排除脑肿瘤、脑炎、畸形及其他一些严重疾病。眩晕可能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但儿童眩晕多为良性,多数预后较好,尤其对病因明确的患儿。正确诊断疾病,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减轻父母的焦虑,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出现眩晕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必过度担忧。眩晕患儿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病因、缓解眩晕和其他伴随症状,以及平衡锻炼。本文章同步发表在上海新华听力眩晕中心微信公众平,原文作者:张帆
当得知宝宝第一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好多家长都会感到非常疑惑、焦虑、担忧,这是什么意思?宝宝听力有问题吗?接下来该怎么办?1、初筛没通过,意味着什么?一般在生后3-5天,宝宝出院前进行初筛。在我国,初筛多采用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它检测起来快速,灵敏性高。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以“通过”和“未通过”表示。“未通过”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定会有听力障碍。因为外耳及中耳的因素,如羊水过多、外耳道中的胎脂及血性残留物等会影响筛查的结果导致“未通过”。另外测试时宝宝是否处于安静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筛查的结果。所以,初筛没通过,父母不要过于紧张,这并不意味着宝宝听力就有问题。“未通过”者应该在出生后第42天复筛。当筛查结果是“通过”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听神经谱系障碍)可表现为OAE通过,但存在听力损失。还需警惕迟发性听力损失(孩子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到了一定年龄,听力越来越差)以及家族、遗传性因素引起的渐进性听力损失。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言语、语言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听力学测试。2、复筛仍不通过怎么办?据研究发现,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大概90%可通过复筛。如果复筛通过,一般认为小孩听力是正常的,暂时不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家长还是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及言语、语言发育情况,如有问题如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有家长会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虽然孩子筛查没有通过,但是平时对声音都有反应,听力肯定没问题,复不复查无所谓。解读: 筛查没通过,为何宝宝对声音有反应?一种情况是孩子确实听力没有问题,只是筛查时,前面所说的干扰因素会“混淆视听”。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孩子可能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声音的确有反应。但是,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因为觉得孩子对声音有反应,而不再去复查,就容易漏诊。所有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该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及医学评估。提 示对于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每半年随访一次,避免迟发性听力损失的漏诊。随访最好持续3年。附:听力损失有哪些高危因素?1.耳聋家族史;2.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3.颅面部畸形;4.早产或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糖尿病史;6.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3、确诊听力损失,怎么办?对于没有通过初筛和复筛的婴幼儿,需要在3个月左右进行一系列听力诊断评估,包括耳镜检查、耳声发射(OAE)、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多频稳态检查(Audio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行为测听及早期语前听能评估等相关检查。凡确诊患有听力损失的婴儿,应在6月龄内积极接受干预(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不错过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重度听力损伤的宝宝,助听器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听力问题关乎一生,当宝宝两次筛查未通过时,在担忧、紧张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明确诊断。若确有听力损失,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并加以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其摆脱“十聋九哑”的魔咒,最终融入主流社会。本文章同步至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宝爸宝妈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一定不陌生。一般宝宝在出生后3天左右就会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说这是宝宝呱呱坠地后要接受的人生第一场考试,而且当场就能知道成绩。拿到成绩的宝爸宝妈有的松了一口气,而有的则开始担忧——宝宝第一场考试没通过,该怎么办?确实,当听到听力筛查没通过这样的结果时,很多新手爸妈会慌了神。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说明我的孩子听力有问题?他是不是就听不见声音了?我又该怎么办呢?别急,新生儿听力筛查没通过,还真不能说明宝宝听力就有问题了。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原理。目前国内新生儿听力筛查大多使用耳声发射(OAE)测试。这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鼓膜逆向传导并释放入外耳道,最后通过放置在外耳道内的耳声发射仪探测到的一种音频能量。主要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情况。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则表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这种异常表明新生儿可能存在感音性的听力损失。但我们从上面耳声发射产生的机制可以看到,耳蜗毛细胞释放的这种微弱的音频能量,逆行传导并释放入外耳道的整个过程中会受到外耳、中耳、本底环境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这种微弱的信号无法被探测到。因此筛查“未通过”还要考虑其它可能的干扰原因,不代表孩子听力就一定存在异常。那么临床上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听力筛查的结果呢?1、新生儿听力筛查仪器比较敏感,测试都要求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过高的环境噪声、仪器间的干扰、不合适的耳塞等外在因素都会影响测试结果。2、筛查过程中新生儿哭闹、体动、张口吸吮、咳嗽、喉鸣,以及较重的呼吸音等都有可能影响测试结果,造成测试的“假阳性”。3、新生儿在刚出生几天内外耳道胎脂还没有排除干净,或者中耳腔内的羊水积液还没有完全吸收。此时,无论耳蜗功能是否正常,都会导致信号在传导入外耳道的过程中受阻碍,最后导致OAE无法通过。不少研究表明,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中,中耳积液占了很大比例。不少由于中耳积液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随着中耳积液吸收后出现“阳转阴”的结果。4、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OAE之所以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项目,是因为它对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具有高度灵敏性。只要存在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耳声发射都有可能通不过。因此,当新生儿第一次听力筛查没通过时,建议42天进行复筛。如果42天复筛还没有通过,就需要在3个月内去专业听力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诊断评估。在此期间,家长可以通过宝宝的一些听声行为反应来简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听力,减少过多的紧张和焦虑。生活中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突然声响时是否会出现紧闭眼睑或伸展手足或停止喝奶等动作。在睡觉时突然声响是否会觉醒或哭泣。对怒吼声、亲昵声、音乐声等是否会表现出不安或喜悦。摇动有声玩具是否会给予反应等。如果孩子对这些声音有反应,说明孩子应该是存在听力的。但听力损失的程度如何,是中耳积液导致的传导性耳聋,还是耳蜗毛细胞损伤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诊断性的听力检查。因此,孩子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切勿掉以轻心,也勿过分担忧。后期微信,我们将进一步跟您讲述。专家介绍本文章同步至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