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0年10月03日19:55主讲人:马驰明康复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65岁的王阿姨,术后第2天已能下床站立;70岁的刘爷爷,20年膝痛折磨后重新行走自如……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奇迹,离不开科学康复的每一步!今天带您揭秘围手术期康复的关键要点。”一、术前准备:康复从手术前开始!1.全面评估-关节活动度、肌力、步态分析(X光/MRI辅助);-慢性病管理:控制血糖、血压,戒烟戒酒。2.心理支持-通过术前宣教视频或手册,消除患者对手术和康复的恐惧。3.适应性训练-教习拐杖/助行器使用;-术前3天开始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二、术后康复:分阶段突破,恢复更快!阶段一:术后0-2周(黄金恢复期)-目标:控制术后肿胀监测疼痛程度主动辅助或主动ROM训练:屈曲>80°,伸展达到0°独立完成床上活动独立完成转移、行走和在适当辅助装置下上下楼梯(非交替上下)独立完成或使用辅助器具完成ADLs独立完成或部分独立进行家庭训练计划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的坐、站和行走预防ADLs和ROM训练造成的严重疼痛-治疗策略:1.水肿、疼痛管理:冷敷治疗、患肢抬高、手法治疗消除水肿、踝泵练习踝泵练习:仰卧位下主动完成踝关节的背伸和趾屈跖屈交替动作,即从脚趾脚背向上勾到脚趾脚背向下压交替完成练习,动作要求范围做到最大,全程用力收缩小腿肌肉,动作柔和缓慢进行。该动作对于防止术后腓肠肌静脉丛静脉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因此每天要求尽可能多的完成练习。1)被动活动屈曲角度:CPM初始0-60°,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膝关节屈曲活动练习。伸展角度:仰卧位或坐位,踝关节下方用毛巾垫高,膝关节下方空出,肌肉完全放松。每次30分钟。2)主动辅助活动床边活动度练习:坐在床边或椅子上,高度尽量达到可使双脚悬空,早期锻炼时,可将另一只脚放在术侧脚跟后方作为支撑,然后缓慢屈膝到最大限度,保持5~10秒;在适应屈膝练习以后,又可将对侧小腿置于术侧小腿前方,辅助施压屈膝,增大屈膝角度。每次锻炼可重复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劳。3)主动活动坐位主动屈膝练习:坐于椅上,脚掌贴地,无痛范围内轻柔缓慢地将脚向躯干方向滑动,以练习主动膝关节屈曲能力。10次/组,4组/日3.肌肉力量练习1)侧重核心肌群:死虫式2)髋关节周围肌群:侧卧位臀肌练习3)踝关节力量练习:坐位提踵阶段二:亚急性期护理(2—8周)康复目标:继续水肿和疼痛水平的监测和管理主动辅助或主动ROM训练:屈曲>105°,伸展达到0°必要情况增加负重训练开始步态纠正训练(可以借助辅助器具)在辅助器具或扶手的帮助下,在10cm高的台阶上完成上下楼梯训练独立完成或部分独立完成ADLs独立完成家庭训练计划进行基础水平的功能评估注意事项:如果ROM停滞不前或减少,请联系医师如果仍有步态异常,避免脱离辅助装置在肢体力量或控制没有完全恢复之前,避免采用交替方式走楼梯如果站立位活动加重患肢肿胀,避免久坐和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ADLs和ROM训练避免诱发剧烈的疼痛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110°之后,再进行自行车练习避免过度频繁的膝关节ROM训练切口彻底愈合并获得外科医生同意前,避免水疗。治疗策略:1.水肿、疼痛管理:冷疗、抬高患肢和适当的手法治疗2.ROM:1)被动活动:轻中度的手动辅助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练习髌骨和周围皮肤的按摩松动:可沿髌骨活动方向进行和内—外推动,5分钟/次,1次/日2)主动活动:仰卧位拉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3治疗性训练1)开链和闭链运动,以核心、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肌肉为训练重点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第四周开始):大腿下方压一小枕头,用大腿后侧肌肉发力向下压枕头,坚持5秒后休息2秒,每天3-4组,每组10个直腿抬高(第四周开始):分别以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在患侧腿完全伸直的情况下抬高,与床面成15°的夹角,坚持10秒/次,休息10秒,10次/组,2组/日腘绳肌力量练习(第四周开始):俯卧在床上,在无痛范围内屈曲膝关节,10次/组,4组/天。固定自行车训练:首先,调整座位的高度,使脚底刚好与踏板接触时,膝关节几乎伸直。从向后踩踏板开始,只有在向后踩踏一圈感到舒适时,才向前踩踏。当恢复得更好时(大约4-6周),慢慢增加踏板的阻力。从每次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20-30分钟,每周可锻炼2-3天,每天可锻炼1-2次6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逐渐从双侧腿过渡到单侧腿的训练双腿重心转移训练:每次转移后坚持5秒/次,10次/组,4组/日单腿静态站立,5秒/次开始,逐渐增加持续时间,2分钟/组,2组/日7.步态训练:应用辅助器具,强调主动屈伸膝、足跟蹬地、双腿交替行走和对称负重8.向前上台阶训练:台阶高度逐渐增加(5-10厘米),10次/组,组间休息15秒,4组/日进阶标准:屈膝>105°无股四头肌迟滞在辅助器具帮助下可达到正常步态在辅助器具帮助下可上下10cm高的台阶。#三、疼痛管理与风险规避1.疼痛控制-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结合药物镇痛,避免因疼痛放弃训练。2.并发症预防-深静脉血栓:气压治疗+踝泵运动;-假体松动:避免早期跪姿或过度扭转。####四、患者必读:康复常见误区-❌“多休息少动”→✅早期活动预防僵硬;-❌“疼痛忍忍就好”→✅及时反馈调整方案;-❌“只练腿不练核心”→✅加入腰腹训练提升整体稳定性。---####五、专家建议-专家提示:教授强调“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6个月后逐步恢复低强度运动”。“您的康复故事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