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的健康。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问题是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解释纷纭,苦苦寻求各种治愈手段,结果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精神、经济负担甚至身体的损害。1.慢性荨麻疹追求断根治疗是很难的很多患者跑到大医院,寻找大专家,多数是想寻找“断根治疗”的方法,希望治疗后再也不复发,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治愈”。但要知道,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而模糊,很多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情况下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或诱因,这样也就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显然就不能“断根”。很多医院开展过敏原等检查,这些检查结果仅仅为排除过敏因素有一定的意义,但检查出的阳性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阳性结果与发病的关系是否密切,其实,绝大多数是没有关联性的。国外的研究和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显然很难用过敏原来解释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原因。其他如感染、药物等也缺乏十分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一定与某一个患者的发病有关联。事实上,如果一个慢性荨麻疹患者十分肯定其发病的原因,常常不是荨麻疹。因此,至少目前缺乏明确有效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因此追求“断根”治疗也就是治愈疗法是很难的。2.慢性荨麻疹病程是有自限性的没有可靠的“断根”治疗,不等于一辈子被疾病困扰。国外和我们的大样本研究证实,慢性荨麻疹可以自行缓解,甚至不再复发,也就是自愈。不同类型的荨麻疹,以及荨麻疹的不同病情,其自行消失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医学说的病程)是不一样的。如皮肤划痕症、自体血清试验阳性(一种特殊的用于检测慢性荨麻疹的自身免疫方法,很多医院包括西南医院都在开展)、病情较重等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多数在1-2年,甚至2-10年,大约1%的患者可能发作持续10年以上。因此,很多患者经过1-2年后就会自己好,这种情况并非药物能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一定能缩短病程。3.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方法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那些所谓的“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并非明确有效,治疗以抗组胺药为基本治疗。患者常常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其实第二代抗组胺药(临床医生通常选择的药物)是十分安全的,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起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等副作用小得多,而且通常只需要服用3-6个月,很少服用更长的时间。抗高血压药或抗糖尿病药通常服用终身,甚至药物越吃越多,而抗组胺药通常起效后就可以减少品种或减量维持,为什么很多患者顾忌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呢?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患者应该与医生想到一起,目前治疗的现状就是选择抗组胺药作为慢性荨麻疹现实的治疗方法,遵照医嘱,坚持规则服药。顺便说一句,慢性荨麻疹不要轻易使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更容易复发并更难治。总之,慢性荨麻疹是可以自愈的,但不是可以治愈的。不要盲目到处求医,合理规则的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本文系郝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谢顶,这并不是一标准病名,是老百姓的俗称,中医称为脂溢性脱发,国际上通用的病名是雄激素性秃发。这个病很常见,常见到许多人自己都会诊断了。 在男性,主要有两种脱发模式,一种为典型的谢顶,即头顶秃发,另一种为前额发际线上移,即大脑门。大多数患者兼具两种脱发模式。该病虽然叫雄激素秃发,但并不是说仅有男性患病,女性虽然体内雄激素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少数女性也会发生雄激素秃发,称为女性型雄激素秃发。主要表现为整个头顶弥漫性均匀的变稀疏。 该病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遗传,但因为女性即使被遗传到大多也不发病,所以有时遗传规律很难被发现。此外后天性激素的刺激是另一大原因,现今许多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性早熟,或许与该病发病率增加有很大关系。 在治疗上,对于男性患者,有一个药堪称“神药”——保法止,除此口服药外,外用米诺地尔也有一定疗效,推荐的治疗方案就是口服保法止,外用米诺地尔,其中保法止作用最大(切记)。对于女性患者,保法止是不能使用的,外用米诺地尔是安全的。口服药可选择螺内酯等替代药物,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此外,强调一下,市面上许多防脱发洗发水对这个病都是没有效果的。中药对这个病也是无效的(没有歧视中医的意思,仅限于该病)。这些治疗要么无效,要么偷偷添加西药成分。
首先强调最核心的要点:少洗,不要烫,多抹油。没有耐心看完的记住这几个字就够了。 许多常见的皮肤病都是因为日常护理不当造成的,比如湿疹、脂溢性皮炎。此外,还有一些皮肤病虽然病因与日常护理无关,但做好这3点也能明显减轻,比如银屑病(牛皮癣)、鱼鳞病等。 我们的皮肤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皮肤屏障功能”,可以说是我们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城墙。构成城墙的主要是两种成分,城砖(皮肤的细胞)和泥浆(细胞间的脂质,就是油)。许多坏的生活习惯会破坏这种城墙结构,造成皮肤中的正常油脂过少,比如:过度去清洗、热水烫洗、使用去油太强的肥皂等洗剂、搓澡、盐水花椒水刺激、出汗擦汗过多等。破坏了皮肤屏障功能后,会造成①皮肤中水分过度蒸发,使皮肤变干燥;②外界刺激物进入皮肤,造成瘙痒;③病菌侵入皮肤,引起感染。最终导致湿疹发病。 皮肤中的油脂主要来源于皮脂腺的分泌,青春期前儿童皮脂腺发育尚不健全,皮脂分泌较少,老年人基础代谢减慢,皮脂分泌也会减少,所以这两种人最容易患湿疹。冬季温度低,皮肤血流减少,皮脂分泌也会减少,而且空气干燥,是湿疹多发季节。夏季出汗多的人,擦汗次数较多,会擦去皮脂,也会发生湿疹。 湿疹在治疗上很简单,外用适合的激素药膏可以很快好转(不同部位要选用不同强度的激素,一定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购药外用)。许多人湿疹迁延不愈,并不是药不管用,而是没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轻度的湿疹,做到少洗不烫多抹油,一般可以自愈。 本文系臧东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次采访是有视频的,链接地址health.sohu.com/s2011/teyingxingpiyan/,以下是采访内容的文字版。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搜狐健康访谈间。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皮肤病的专家作客我们的访谈间,来跟网友们谈谈关于特应性皮炎方面的话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马琳教授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越来越多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是特应性皮炎,相信很多网友不是很了解,首先请张建中主任给我们介绍下特应性皮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病情况如何。张建中:特应性皮炎中国又叫遗传过敏性皮炎,是跟遗传相关的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表现的和湿疹类似,一般儿童期间发病,病程漫长。 特应性皮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比较高,比如说日本、英国,20岁以内青少年的发病率可以到20%以上。中国在1990年-2000年做过三次调查,调查人群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中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在上升,1980年的结果是发病率不到0.6%,1990年差不多是2%。2000年的时候达到3%。这说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人民生活的改善,过敏性的皮肤病在不断增加。 主持人:为什么叫特应性皮炎?是因为过敏吗? 张建中:特应性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过去中国又叫做异位性皮炎,意思是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和正常人不一样。遗传过敏体质加上外界刺激造成特应性皮炎发病 主持人:通过张教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特应性皮炎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是儿童多见。接下来请马琳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原因有哪些?马琳:应该说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遗传、环境、免疫异常以及皮肤屏障的功能等有关,我个人觉得是遗传决定了皮肤屏障的功能,所以皮肤屏障的功能可以放在遗传中。 主要是因为本身的遗传体质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因素的刺激,激发了体内潜在的过敏反应,在医学上就叫做过敏性皮炎。 一般特应性皮炎的小孩经常会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这三个病遗传背景相似,而目前的环境变化很大,尤其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后,让原来潜在的遗传疾病表现出来。 主持人:特应性皮炎的遗传几率很大? 马琳:是的。通常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小孩得过敏性皮肤病的概率是50-75%,如果父母有一方有,小孩的几率是25-50%,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小孩的发病率是17-25%。主持人:整个发病率还是不断增加的? 马琳:这是肯定的。十年前来我们医院看病的小孩有25%是湿疹,2008年是32%,我们每年是15万的病人,意味着有5万病人是湿疹,而且重病的人数也多了。 张建中: 2010年北大人民医院的皮肤科门诊10万多病人,其中皮炎湿疹能够占到4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特应性皮炎,成人的特应性皮炎也挺多。食品添加剂、洗澡过多等有可能诱发特应性皮炎 主持人:刚才马琳教授介绍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遗传因素很重要,另外还有环境,那具体哪些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发病率的增长? 张建中:环境确实在不断变化,首先是工业化的进程,过去的食品都是绿色环保,现在都含有很多添加剂,比如方便面中的防腐剂;另外现在洗浴越来越频繁,很多年轻人一天一个澡,甚至有的人早晚各洗一次,过度洗澡造成皮肤的屏障作用破坏。同时,环境的污染也在增加,比如装修房子挥发的苯、甲醛等,也会引发身体的反应,环境因素变化太大。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外是一致的,西方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中国现在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 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机制就有一条过度卫生学说,可能稍微一点不太卫生反而好一些,可以适当接触一些细菌、微生物的感染,接触以后,机体就会对这些细菌和微生物产生免疫,抗感染免疫就会对过敏源有一个抑制。当然我们不能说得太深,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马琳:我们和环境接触,无外乎就是从环境中摄入需要的东西。 第一是吃的东西。食物越来越复杂,越复杂越有可能对你不好,不好的东西身体就要反应一下,比如色素、防腐剂等身体不需要的物质,过去的碳水化合物肯定是需要的,所以身体不出现反应。 第二是呼吸。环境的污染导致了各种各样不该被吸入物质进入体内,就可能出现过敏。 第三是使用的东西,每天要接触洗面奶、洗涤灵、洗衣液,这些东西对特应性皮炎都是不好的,还有很多抹的东西. 有些东西现在不用不可能,这就叫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没有条件就一周洗两次澡,现在天天去上班,职场需要天天不洗行吗?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不可改变,它就成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既然成为一个病因,又不可避免,应该引导怎么来正确使用,怎么洗得正确,什么是你该用的,什么是你不该用的。 吸的、吃的、用的,环境和温度,你不觉得这些物理条件都在变化吗?去年云南干旱,干旱那年会不会特应性皮炎很多?绝对的。因为遗传病学上,正常的人是这样的,本来就怕干。在北京春天秋冬这个病就不一样。包括我们接触的吃的、吸的、用的,穿的,这些因素都是环境因素。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 主持人:那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有什么不一样? 马琳:湿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特应性皮炎要缩到一个相对小的概念,主要是指有过敏家族史的湿疹。 特应性皮炎的表现,第一是痒,第二是出现对称性的皮疹,不同年龄不一样。一岁以内是在面部和四肢的伸侧,一岁以后,从伸侧转到屈侧,一旦孩子到了两岁之后就转到四窝(肘窝和腘窝)。另外湿疹要出现红斑、丘疹、渗出,有渗出就一定要有结痂,先出现小红片,后来出现小疙瘩,疙瘩里面还出水,而这种皮疹通常是中间重,周边轻一点,皮疹的分布是小的时候在伸侧,慢慢往屈侧转变。 张建中:湿疹有很多种,有的在身上,有的在小腿上,男性可以发生在阴囊,女性可以发生在外阴,这些都有各自的特点,还有一些就是刚才马教授谈到的家庭遗传性的,湿疹的面要广一些,而特应性皮炎的面窄一些。 根据这个情况中华医学会在07年制订了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指导医生如何规范治疗。2011年1月份又出台了全国湿疹诊疗指南,这样把湿疹性疾病都覆盖了。皮肤医生乃至于全科医生都可以根据指南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进行诊断治疗。特应性皮炎对儿童最大的危害是影响睡眠 主持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湿疹。刚才马教授介绍了小孩在两岁之前的发病情况,那成人的特应性皮炎是从小孩发展过来的还是成年人也会发病? 张建中:成人的特应性皮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儿童发展过来的,一种是成年后发病的,两种情况表现一样,但是和小孩的不一样,儿童常见的是"四弯风",成人的时候四弯风比较少,更像泛发性的神经性皮炎,摸上去糙糙的,除了皮肤的表现外,最大的特点是剧烈瘙痒,同时很多患者抽血化验,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细胞会增高,我们把它叫作成人的特应性皮炎,发病比儿童的少一些,但是也是越来越多。 主持人:患者是一直表现成这样,还是会自愈? 马琳:其实儿童很多都会自愈,国外的观察发现,80%的儿童在两岁就好了,其余的20%会延续到青春期,到青春期又有15%左右自愈,只剩5%的一直要延续到成年。 特应性皮炎随着身体油脂分泌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好,但是到了45岁以后皮肤又开始干燥了,皮炎又开始爱发作,有这样一种规律,跟人体出油脂的情况相关。 张建中:儿童自愈比例高,成人比例低,所以成人的维持治疗很重要。 马琳:其实小孩也是一样,经常有的家长觉得两岁就好了,那我就熬到两岁呗。但是让你总抱着特应性皮炎的小孩,你受得了吗?长到两岁需要730天,需要一天一天的熬。大家知道小孩一般在夜里长个、长脑子,小孩最好的发育期是在一岁之内,小孩在那七百多天里面都没有好好睡觉,生长发育会严重受到影响。 特应性皮炎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患者睡不着觉,新生儿天天只睡8小时,肯定跟别的小孩长得不一样。另外,中国家庭中如果小孩子睡不好,家里有多少人影响多少人,全家人都不睡觉,所以这个病不但让小孩痒得睡不着觉,而且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张建中:家里有一个特应性皮炎的病人,全家的生活质量都受影响。患者的衣、食、住、行、洗注意事项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谈一谈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首先有请张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特应性皮炎现在都有什么方法可以治? 张建中: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不仅仅是抹一点药,现在特别强调患者的教育,指南把患者教育放在第一位,一个良好的患者教育要比吃药抹药强得多,只有在患者能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然后配合医生的服药、外用药,其他的治疗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患者教育最重要的是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赖,有时候我们看特应性皮炎的病人要花很长时间,甚至半个小时,每一样都要跟患者交待清楚。首先要了解患者在什么情况会发作,了解他的病因,检查诊断完了要给他各项生活嘱咐。 我用简单的五个字来概括:衣、食、住、行、洗。 衣就是穿什么衣服,我们一般建议穿纯棉、宽松、浅色比较好。 吃的方面,特别是小孩,吃什么不吃什么要根据过敏源检测的结果,一定要认真。过敏源检测的结果有时候不能反应真实情况。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是让孩子一样一样吃,假如吃鱼吃了两天没有问题,就可以继续吃。同时要把营养和过敏搞好平衡,因为孩子正处于发育阶段。大人往往比较简单,经常是喝酒、吃辣的容易加重。 住,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家里首先不能有宠物,猫、小狗、鸽子等,甚至有些人养小松鼠、荷兰猪,这些都不行。装修也是建议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尽量减少使用挥发性的材料。 行,交通的环境,春天大家去踏青,看到万紫千红,但是对特应性皮炎来讲是花粉过敏。 洗,从洗澡、洗浴、洗脸各个方面,一般不要使用太强烈的碱性香皂、肥皂,不要用过热的水。同时洗完以后要润肤,我认为只要不买太次的伪劣产品,一般选择中上等的润肤剂即可,又便宜,又好用。润肤就是为了形成天然的皮肤屏障,为什么长痘痘的时候皮炎就好,就是身体的油脂分泌,油脂对皮肤是起保护作用,自身形成一个膜,脂肪酸表面的PH很低,很低以后微生物就不能生存。 主持人:洗澡有没有特殊要求? 张建中:洗澡因人而异,一天洗一次我觉得可以,但是一天洗两次我觉得过了。隔一天洗一次也可以。 马琳:大家都说儿科大夫更琐碎,我觉得我们是更细致。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都很长,一般都在半小时以上。 特应性皮炎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让家长知道,家长别老想着断根,我总说如果孩子的这个病断根,就不是这个基因了。首先树立家长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越好、越有信心,治疗效果才越好。小孩子要一天一天的长大,家长要更加细致,要比别人带的时候费一点工夫,脑子里能够接受费工夫就不麻烦。 第二,小孩吃母奶最好,如果母奶不能吃,如果父母两个人都有过敏性疾病,就选一个低敏配方奶代替。如果两个人都不过敏,可以选择普通配方奶粉。因为普通配方奶是最好吃的,从普通配方到低敏配方,再到过敏小孩能吃的,一个比一个难吃。 穿的方面,孩子要穿全棉、宽松、肥大的衣服,同时建议家长结婚的时候就把房子装修好。 孩子在八个月之内不会跑,不怎么容易脏,一星期洗两三次澡就可以。八个月以上的小孩子爱脏,每天洗一次,水温36度到38度。身上如果长了湿疹,洗完了以后立刻抹药。 我的建议是,洗完了以后用大毛巾把小孩子一包,湿疹的地方一定比别的地方红,看看脸上有皮疹的地方,拿小毛巾用凉水凉一下,给小孩子红的地方冰一下。把药膏薄薄的抹一点,之后再抹厚厚润肤剂。当病渐渐好了以后,就剩下薄薄的一点,但是润肤剂要把原来重的地方多抹,从重的地方往边缘上少抹。润肤剂不减而药减,这就是正确的管理措施。这样孩子可以睡好了,可是偶尔没有弄好,原来已经是一盆火,用药浇的快没有了,忽然一下又大了一些,再多用一点药就可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激素和非激素有机结合 马琳:含激素药膏是两岁之内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我们在临床调查,68%的家长害怕用激素,鲁莽的只占到10-20%。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正确使用,小于两岁的孩子要用弱效的激素,经常选用氢化可的松,如果重一点的可以用到糠酸莫米松。小孩基本上用不着强效激素,两岁以内就是中和弱的。对于两岁以上的儿童,如果皮疹有渗水的情况,我一般使用三天至三周的激素,之后就改用非激素药膏。 目前非激素类药膏世界上就是两个药,一个是他克莫司,一个是吡美莫司,这两个药膏对于两岁以上小孩子,如果没有渗出可以直接抹。洗完澡之后用毛巾冰敷局部,再抹药膏,再抹润肤剂。我自己感觉两岁以内小孩渗出在脸上,两岁以后渗出在小腿。干的地方就直接抹非激素的药膏,眼周、脖子上都可以直接抹非激素的药,这样既符合了大家怕用激素的心态,同时又让这个疾病该用激素的地方用到,而不会过度使用。头面部等娇嫩皮肤处用非激素治疗 主持人:成年人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请张教授讲一下。 张建中:一般成年人的治疗和小孩一样。但是成年人的皮肤厚一点,耐受力更强一点。我们的治疗原则是这样,外用药也是激素为首选。首先,激素是1952年发明的,到现在大概是60多年时间,已经充分的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药物。同时国际市场上激素的种类非常多,从比较弱的到强效的激素,各种各样的大家都选择。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非激素的药物,尽管激素是首选,但是70%左右的人害怕激素。在成年人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很多病人有激素恐惧症,尤其在中国相当多。据我了解在国外也是这样,例如日本、韩国,他们的患者也不愿意用激素。为什么有激素恐惧症?因为激素在用得不好的时候,很多病人可能就会乱用,时间长了以后会发现激素带来很多的副作用,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像痤疮一样的毛囊炎,有的会产生酒糟鼻的效果,有的会促进汗毛增多,但是这是病人滥用激素造成的。假如是医生指导下用,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分别对待,对于面部、会阴部等皮肤比较薄嫩的地方,我们就用非激素,非激素有两个非常好的药,他克莫司效果更强,疗效更好一些,它有激素的作用,能够治病,但是没有激素的副作用,所以很多病人就可以接受,但是我们还是推荐在面部和会阴部一些皮肤嫩的地方用,其他部位用激素也可以,所以外用药治疗是激素加上非激素。 这两个非激素的药是医学发展的见证,终于有一个药可以替代激素,有它的治疗作用,也有它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有机的把这两种药结合起来,就要看医生怎么教育、怎么指导患者把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大,把它的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主持人:临床上病人抹多大面积、抹多厚是不是医生都要告诉病人? 张建中:是的。 马琳:本身医学做到极致就是艺术,不到艺术的时候只能讲技术层面。国外的指标是一个指甲盖的量,一个平方厘米或者两个平方厘米,就是指尖量。皮肤用药有太多的经验,液体和药片都很容易量化,但是皮肤外用药的量化就很难,我的病人第一次抹药我都是让护士给他们抹,我告诉病人,你看护士抹多厚,你就抹多厚,这样的效果特别好。 不可能所有人都到儿童医院抹一次药吧?教一下大家,通常抹完的药量你觉得在皮肤表面都抹过了,而且有点潮呼呼,另外一边都抹完了,你再回来一摸,又不潮了,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就像我们平常给脸抹雪花膏一样,但是一定要比雪花膏厚一点,正常的脸是光滑的,渗不了那么多东西。长了皮疹之后屏障是开放的,渗透增加,所以这个量应该是同样的面积抹两倍雪花膏的量。外面还要抹润肤剂,抹完了觉得脸上潮呼呼的就可以。 头天晚上抹的药,第二天中午在阳光下看一下,表面有小皮皮,就说明你抹得不够,如果没有小皮皮,药量就够。经常有些病人抹药达不到一定的量又使皮疹痒起来,那就更麻烦了。 张建中:假如皮疹在躯干四肢,抹上去会蹭掉一部分,一般我们建议大人和小孩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对于双手的部位,有时候洗手洗掉了可以再擦一次,总的来说薄薄一层就够了。特应性皮炎好了之后推荐维持治疗 主持人:需要抹多长时间?好了以后还用抹吗? 张建中:因人而异,比如手上的湿疹,我会选择强效激素,它的功效很强,一般可以在一个星期或者十天之内改善70-80%。这个时候不能停,可以把强效的激素改为中效,每天还是两次,但是功效降低了,过了一段完全好了,再改成弱效的,弱效的激素开始一天两次,以后一天一次,最后提倡是每周两次的维持治疗,特应性皮炎需要维持治疗,可以用激素来维持,也可以用非激素类的他克莫司,患者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就是比正常人多抹两次药。 马琳:儿童也是一样,两岁以内使用激素。通常的规律,越往上面好得越快。最后好的小疙瘩,别的地方都是洗完了只抹润肤剂,这个地方先抹药,再抹润肤剂。 最后好的地方开始是按正常的药量抹,使用三到六周基本上好了,维持治疗的时候是一星期抹两次,可以全年的维持。 在国内要想让一个病人跟着你一年规律用药很难,我的病人很好的也就维持三到六个月,再维持就维持不住,他总觉得能够偷点懒就偷懒。但是两个月之后复发,还得按照原来的药量治疗,实际上比维持治疗使用的药量更多。 张建中:现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所有的专家基本上达成共识,在积极治疗以后建议病人维持治疗。 主持人:临床上用激素的多还是非激素的多? 张建中:现在在国内是激素多。首先激素的种类就多,用了60年,他克莫司在中国上市就五六年,属于一个新药,价格比激素贵一些。报销的问题随着国家的进步会慢慢涵盖进来,毕竟它是非常好的一个药物。现在还是推荐成年人在头面部、会阴部等皮肤比较敏感的部位用非激素类的药物。很多病人需要长期用药,在皮肤厚的地方可以用激素,更多的是激素和非激素合理配合,要从面积来讲还是激素用得多。 马琳:两岁以上孩子只有在急性期有三天到三周内用激素,之后就用非激素,完全好了以后使用非激素进行维持治疗。他克莫司夏季使用注意事项 主持人:特应性皮炎是不是夏天会更常见一些? 张建中:一般来讲是春秋的时候比较多发,季节交替的时候比较多见,成年人夏天的要少一点。 马琳:小孩多数是秋冬春,春草发芽的时候是特应性皮炎最重的时候。 网友:他克莫司说明书上说避免光照,是不是夏天要尽量减少活动,灯光有没有影响? 张建中:灯光没有影响,假如是一个建筑工人,在外面施工,本来就会有一些防晒措施,谁也不会光着膀子在那儿晒着。 我们主张一天两次,比如说早晨7点半,在吃饭之前抹上药了,等到他照光的时候就吸收得差不多了。第二次抹药是在晚上,晚上就没有关系了,白炽灯这些都没有关系。除非是做电焊的,强的紫外线光照射要注意,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夏天很多人会抹防晒霜,先抹药还是防晒霜? 马琳:先抹药后抹防晒霜。对于晒光的问题,亚裔人从小就被教育别晒着。第二,特殊工种要注意。电焊工前面要拿东西档着。另外,如果是渡假,又是到海边,我建议这些天还是换成白天抹激素,晚上再用非激素。两位专家对网友建议以及出诊时间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接近尾声,现场的专家对网友提一些建议。 张建中:我给成年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几句忠告:正确面对、科学治疗、配合医生、坚持治疗。 马琳:我想妈妈们一见到我觉得还是挺亲切的,治疗特应性皮炎不能求什么断根的方法,像张教授说的,一定是依靠科学,而且掌握科学,正确跟着大夫,大夫都会给你最好的方法,要靠我们孩子自己身体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慢慢的适应自然,同时,好好的把孩子用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管理,养好他。让他生长发育好,才是我们治疗的根本。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介绍一下自己的出诊时间。 张建中:我的出诊时间是每个星期的一二三的上午。 马琳:我的出诊时间是每周二三四的上午。 主持人:通过两位专家的介绍看出,虽然特应性皮炎比较难治,但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加上坚持的治疗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门诊找两位专家进行咨询。 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勿容置疑,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湿疹可占皮肤科门诊量的20%。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民的皮肤病谱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越来越多,据研究湿疹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超过糖尿病等某些内科疾病。 由于湿疹的病因多种多样,难以寻找,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因此导致了诊断的困难和不一致性,由此带来的是治疗的不一致与不规范。为了规范中国皮肤科医生乃至全科医生诊疗湿疹的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组织国内皮肤科免疫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并推出了“中国湿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 44(1):5-6),目的是规范我国在湿疹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一、制定湿疹诊疗指南的背景: 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据研究,湿疹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10%以上,美国为10.7%,2008年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已经接近西方国家,近20年来在工业化国家中的发病率还在升高。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感染性皮肤病逐渐减少,而过敏性皮肤病却逐渐增加,近二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因此应当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最显著的症状是瘙痒剧烈,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还可影响睡眠。有一项研究,将湿疹和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远高于糖尿病。 湿疹概念存在中外差别: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我国,在欧美、日本等国都有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对于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认识,中外皮肤科医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别是在我国存湿疹的诊断率远远高于特应性皮炎,而在国外湿疹的诊断越来越少,许多中国医生诊断为泛发型湿疹的病例在欧美一般认为是内源性特应性皮炎。因为我国大量患者被诊断为湿疹,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湿疹诊疗指南。 国内皮肤科医生对湿疹的认识水平不一,需要提高:在国内,临床上往往将皮炎和湿疹统称为皮炎湿疹类疾病,许多医生不认真研究皮炎与湿疹的区别,遇到起皮疹(丘疹)伴有瘙痒的患者,一律诊断为湿疹(或皮炎),因此导致治疗上的简单化甚至不正确。实际上,大部分皮炎为病因较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而湿疹往往是病因不甚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皮炎往往不为较局限,而湿疹往往范围大、对称;皮炎往往在去除病因后即可消退,而湿疹往往呈明星经过,缓解与复发交替。许多医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病因,如何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使得所采取治疗得不到理想的疗效。 治疗还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是治疗不当,二是治疗不足;三是治疗过度。治疗不当体现在治疗策略不正确或不完善,有不少医生重视用药,但不重视患者教育,不了解或不重视基础治疗,不知道如何选择药物,如不知道如何选择使用激素和非激素药物,因此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疗效;治疗不足体现在有些医生不敢用药,如有些患者和家属惧怕甚至拒绝应用应用激素类药物,医生往往迁就患者,不敢用疗效确切的药物,反而使用一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导致疾病疗效查或过早发生复发或加重。治疗过度则是相反,不管病情,应用了许多不必要的系统治疗药物,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生上述三方面的原因除了医生水平外,缺乏一个易于执行的诊疗指南,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二、湿疹诊疗指南的特点:1、简明扼要,易读易用: 我们在制定本指南过程中,坚持为临床、为基层服务的理念,采取简明扼要,易读易用的原则,对发病机制等尽量压缩,突出临床医生最关心的湿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三部分。争取做到篇幅小、可读性强、易记。易用。2、湿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困惑基层医生和最大问题,为了使广大医生提高对湿疹的诊断水平,在指南中我们提出了湿疹诊断的路线图,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写的很清楚,步骤分明,脉络清晰,医生沿这条步骤即可正确诊断湿疹。这样有利于帮助基层医生在湿疹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遵循一条的规范化步骤,从而降低漏诊和误诊率。3、强调在湿疹治疗中患者教育和基础治疗,将患者教育和基础治疗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导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向患者解释疾病,如何指导患者用药,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注意“衣、食、住、行、洗”等方方面面的事项,提高医生对患者教育的意识。4、反映最新治疗理念和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努力反映国际上关于湿疹治疗的最新治疗理念和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强调了外用糖皮质激素为湿疹治疗的一线用药,同时还强调了感染和细菌定植在湿疹复发和加重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此外,除了对传统的药物和方法介绍外,对近年来开始在临床应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白三烯抑制剂等新的药物以及窄波紫外线等治疗方法也进行了介绍,力争做到能够反映最新进展。5、指导医生对某些顽固、治疗抵抗患者原因的分析和应对指导,这是本指南的特色之一。因为湿疹较难治疗,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因此,正确指导医生客观分析治疗不成功的原因,对于修正治疗策略、改变用药种类和手段,最终提高疗效,解除患者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三、湿疹指疗南的适用对象: 各级各类皮肤科医师: 本指南首先适用于各级皮肤科医师,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博士生、硕士生等。为他们提供湿疹正确诊断的流程、步骤以及正确治疗的选择。 全科医师: 在基层,特别在边远地区,许多皮肤病由全科医师诊治,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病,全科医师应当学会诊治。如果遵循指南进行诊治,不容易误诊误治,可提高全科医师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 其他临床学科的医师;可在特殊情况下,如下基层碰到湿疹患者,而又没有咨询皮肤科医师的条件,可利用本指南的原则进行诊疗。附:中国湿疹诊疗指南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3,4)。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5)。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三、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病人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四、诊断和鉴别诊断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乏脂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6)。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嗜酸细胞增多症、培拉格病等;(2)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3)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7)。湿疹诊断及鉴别诊断简要流程见图1。五、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当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⑴基础治疗①患者教育:需要说明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也应提出相应建议。②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如乏脂性湿疹应去除使皮肤干燥的因素,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③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⑵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利凡诺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疑与细菌感染有关者可合用外用抗生素类制剂或使用含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激素即有效。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霜对湿疹有明确治疗作用,且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8,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可选用各种抗菌素、化学性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⑶系统治疗:①抗组胺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②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③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④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⑤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激素时使用。⑷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1 (340-400 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 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⑸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⑹复诊及随防: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患者在治疗后1~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时评价疗效、病情变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以及评价依从性等。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病例,要注意分析是否存在:①刺激性因素;②忽略性接触过敏原;③交叉过敏;④继发过敏:如对治疗中的外用药物过敏;⑤继发感染;⑥不利环境因素和⑦不良全身因素等。参考文献 Burton J L, Holden C A. Eczema, Lichenification and Prurigo. In: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Champion R H, Burton J L, Burns D A, Breashnach S M (eds), 6th edn,Vol. 3.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1998: 629–667.张学军.皮肤性病学教师用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路雪艳,李邻峰,尤艳明.丽水市社区人群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24(9):692-694.Hanifin JM, Reed ML. Eczema Prevalence and Impact Working Group.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Eczema Preva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ermatitis. 2007, 18(2):82-91.李邻峰.微生物变态反应与微生物性湿疹.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4):211-212.赵辩.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评分法。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Dermatitis and eczem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 (ICD-10).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2.弓娟琴,林粼,郝飞,陈艳,曾凡钦,李伯有,毕志刚,张美华,易东,赵辩.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9):515-518.
泰森腺(Tyson'sglands)位于男性包皮系带两侧,分泌润滑液的小腺体。常表现为包皮内侧或系带附近的单发或数个小囊肿,除及罕见腺管堵塞可形成‘泰森腺囊肿’外,无需治疗,也不影响健康。 而尖锐湿疣,可发生在外阴各个部位,如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内外板、尿道口、肛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呈多发性生长,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尖锐湿疣可通过以下方法治疗: -物理治疗:激光、冷冻或电灼去除疣体。 -药物: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或鬼臼毒素。 -艾拉光动力:相较上述传统治疗复发率较低,但价格略高。 -此外,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必要时接种HPV疫苗。
在门诊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少男性患者,因为伴侣感染了HPV,或伴侣患了尖锐湿疣,咨询HPV感染的问题,更有不少患者因为自己出现了HPV感染,惊恐万分,不仅精神上紧张,而且为此破费不少,因此我想就此问题做些讲解。 HPV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的缩写,是一种球形DNA病毒,目前发现有200多型,但感染生殖器肛周部位的为30多型。HPV病毒在感染人体的过程中,一般只侵袭最浅表层的皮肤粘膜细胞,即表皮层,主要感染的区域是人类表皮和黏膜上皮,很少或基本不进入真皮层。 HPV是最普遍的性传播病毒,一些数据表明,有性生活女性70%以上一生中曾有HPV感染。HPV分为低危亚型和高危亚型,低危亚型HPV感染主要导致皮肤、黏膜疣状物生长,如尖锐湿疣;高危亚型HPV感染主要导致宫颈癌、外阴癌的发生。但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绝大多数(70—80%)感染者在2年内体内的病毒被身体的免疫系统自行清除。只有极小一部分女性会有HPV持续感染。HPV持续感染的女性中有极小一部分将来有患者宫颈癌、阴道癌或外阴癌的可能,国内外报告的发生率小于5%。 从指南和研究的数据来看,目前HPV病毒感染,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并不推荐对HPV病毒的携带状态进行治疗。不排除今后有可能出现HPV治疗方法的出现,但是现阶段,没有很好的证据支持。有的患者感染HPV以后,也可能没有症状,就是说,体内的免疫系统如果比较强,可能将病毒抑制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可以逐步将其清除。只不过这种方式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最终HPV病毒的彻底清除是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不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于男性来说,没有肉眼或病理学证实的病灶,是不需要治疗的。换言之,只有当出现了肉眼可见病灶(如尖锐湿疣)或者病理证实有病变发生,才需要治疗。请记住,HPV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不治毒”!
淋病是奈瑟淋病双球菌(也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以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征。淋病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染,好发于青壮年,为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初发者常好发于尿道、即淋病性尿道炎。病情进一步扩散时,还可损害生殖系统和全身其他器官,可引起泌尿生殖器的慢性炎症,而导致不育或不孕。 淋病奈瑟菌,它是一种革兰氏双球菌,在潮湿、温度35—36℃度的条件下适宜生长,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只能存活1—2小时,附着于内衣裤能存活10—24小时,在常用消毒剂或肥皂液中数分钟就能使其灭活。淋球茵耐药菌株:由于细胞染色体的突变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是不合理的用药,逐渐产生耐药菌株,目前已知有耐青霉素淋球菌株及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 近年来,随着发现耐青霉素的淋菌菌株,淋菌侵入血液散布全身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可发生菌血症、关节炎、腹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播散性淋病,给人们造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淋病常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在男性者如尿道狭窄、前列腺炎、膀胱炎,若上行传染时,引起肾盂炎、肾盂肾炎、副睾炎,女性者可经阴道上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淋球菌除侵犯泌尿生殖器粘膜外,亦可引起皮肤损害,如淋病性角化症、淋病性皮炎。 淋病按病程可分为:1、急性淋病:病期在2个月内,炎症明显,易于发现。2、慢性淋病:病期在2个月以上者,淋病症状较轻,病灶多限于泌尿生殖系统粘膜。3、潜伏淋病:即不发生临床症状者,而淋球菌潜伏于尿道腺、子宫颈、前列腺、精囊、输卵管等处,当饮酒、性交过度或分娩时,淋菌即可活动而引起淋病的症状。
生殖器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男女生殖器的疾病,它是由一种叫作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疾病。本病在妇女中容易传播,引起白带增多,阴部瘙痒等症状。由于本病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之中。白色念珠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平时生存于人体的皮肤、粘膜、消化道及其他脏器中,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白色念珠菌就会繁殖,达到一定量时,人体就会发病,所以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妇女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增加,酸性增强时,白色念珠菌会繁殖引起阴道炎,故本病常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者。此外,本病可以通过性传播,理由是夫妇双方往往同时发病,有足够的理由证明本病可以通过性传播。当然,白色念珠菌还可以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衣、衣服、医疗器械和敷料等传播。白色念珠菌的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为阴道瘙痒和灼热感,症状一般由轻度到不能耐受,此时,阴道粘膜发红、水肿,有白色凝乳状或片块状膜样物附着,易剥离,其下可有糜烂或浅溃疡,白带很多,呈水样或脓样,其中有大小不等的乳酪样白色块状物或豆腐渣样物。男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多由于配偶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而被感染或由于不洁性交传染而来。症状为阴茎发痒,可见包皮内有粘液样或脓样分泌物,阴茎龟头和冠状沟红肿,阴茎头表面有糜烂面、斑丘疹,甚至有壁薄的脓疱,严重者,可波及阴茎体、阴囊、大腿内侧及腹股沟等处。男性念珠菌性尿道炎的症状不像其他尿道炎的症状那么明显,一般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尿道炎的症状,而是表现为尿道痒感,排尿灼热感,尿道分泌物很少,呈水样或粘液样。女性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并发症主要是女性念珠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因为分泌物对外阴的刺激,加上继发感染,引起念珠菌性外阴炎。此时,大阴唇、小阴唇、阴阜、外阴周围及大腿内侧出现红斑、糜烂,表面有湿润性白色鳞屑,红斑周围可出现血丘疹、小水疱等,有明显的瘙痒感。诊断生殖器白色念珠菌病除典型的症状、体征外,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作分泌物的直接镜检就可以明确诊断,有条件的也可作白色念珠菌的培养,能更明确诊断。直接镜检是非常简单的实验室方法。取少许分泌物置于玻璃片上,加一滴氢氧化钾或等渗的氯化钠溶液,覆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可见到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用这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为70%。生殖器白色念珠菌病常易与生殖器毛滴虫病相混淆。它们共有的症状为生殖器瘙痒,分泌物和白带增多,但是前者生殖器分泌物为乳酪状或豆渣状,后者生殖器分泌物为灰黄色,有腥臭味。直接镜检化验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生殖器念珠菌病绝大多数是一种条件致病性感染,除不洁性交引起本病的感染外,个体所患的某些疾病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所以,在治疗本病前,应该检查有否患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患者有否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如果患者有这样的情况,应及时予以治疗。这对治疗本病是非常关键的。女性生殖器念珠菌病常由于糖原分解,阴道在酸性的环境中,白色念珠菌繁殖加快。所以,用改变阴道酸碱度的方法对于治疗本病是有帮助的。常用的方法是,用2%~4%的苏打水冲洗阴道及外阴,轻轻拭干后,置制霉菌素栓于阴道内,这样治疗往往能取得好的疗效。对于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常用的药物为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1)制霉菌素 可内服和外用。内服,每次50万单位,每日4次。外用为栓剂,每栓为25万单位。(2)氟康唑 又名大氟康,一般口服1次,150mg即可生效,但是治愈后容易复发,值得注意。(3)伊曲康唑 又名斯皮仁诺,一般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为1疗程。自我防护生殖器念珠菌病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等,及时停用抗生素、雌激素等。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毛巾等均应用开水烫洗。对孕妇应进行局部治疗,持续至妊娠8个月。治疗期间要避免性交,必要时对配偶同时治疗。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利于其生长、繁殖,形成生殖器或外阴尖锐湿疣。然而,并非所有的生殖器和外阴赘生物全为尖锐湿疣。我在门诊常常遇到怀疑自己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经过检查后发现其实是假性湿疣。如何鉴别真假尖锐湿疣呢?请看文章,读完我的文章和图片后,估计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如有疑惑,必要时候请到门诊找我就诊。真假湿疣的鉴别要点1.病因:假性湿疣是表皮细胞的一种良性增生,是人体生理发育过程的一种生理异常,没有病原体存在,也有专家认为假性湿疣是由于局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2.尖锐湿疣发生于外阴生殖部位、也见于宫颈或肛周,常见两个部位同时发生。尖锐湿疣皮损为丘疹,角化性斑块,乳头样或菜花样、鸡冠样赘生物,根部往往有蒂,簇集不对称,大小不一,有的甚至融合成较大的团块,也可以散在分布。(通俗的说:粗糙大小不一的小疙瘩,混杂胡乱排列喔!)尖锐湿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版权所有3. 男性的假性湿疣:发生在冠状沟,或包皮系带两侧,小的均匀丘疹,也叫阴茎珍珠状丘疹及系带旁丘疹,丘疹不融合。(通俗的说:均匀的小疙瘩,排列整齐喔!)4. 女性假性湿疣:发生于小阴唇内侧、阴道前庭和尿道口周围,为直径1-2mm的淡红色或白色均匀小丘疹,表面光滑,呈绒毛状或鱼子状外观,有些可呈均匀的息肉状小丘疹或丝状突起,可长期存在,一般长期无明显变化;呈对称密集分布,不融合,也叫绒毛样小阴唇。(通俗的说:均匀的小疙瘩,两列排列整齐喔!)男性阴茎珍珠状丘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版权所有5. 醋酸白试验: 假性湿疣为阴性;尖锐湿疣一般为阳性。 醋白试验 ( acetowhitening )6.HPDNVA检测:假性湿疣为阴性;尖锐湿疣一般为阳性,多为HPV-6,11型。7. 病理检查:尖锐湿疣的表皮棘细胞层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挖空细胞,而假性湿疣没有。本文系李文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