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好比一台水泵,不停地为全身各个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并把代谢后的废物和毒素带走。可以说,人的生命是建立在心脏正常跳动的基础上的。而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一般人都知道根据是否还有心跳来判断人的生死。 那么,什么样的心跳算是正常?哪些是不正常的心跳呢? 从结构上来看,心脏分成四个部分,上部是左、右两个心房,下面对应左右两个心室,正常人的心跳都是由一块位于右心房的叫做窦房结的组织控制的。那它是如何控制的呢?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被电流或者静电刺激到手,人的手会猝然收缩,这就是电流对肌肉的作用,学过中学生理课的人都知道,电流刺激会导致肌肉收缩。窦房结内有特殊的细胞,会像萤火虫那样有规律地放电,心脏的肌肉就按照它的指令有规律地收缩,产生搏动,也就是通俗说的心跳。当然,这种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不会被人感觉到。由于正常的心跳是按照窦房结的指令有规律的进行的,所以医学上把正常的心跳命名为窦性心律。换言之,正常的有规律的心跳就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不断变动的,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窦性心律的心率--也就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应该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但这并非绝对。有人生来稍微偏慢,有人可能稍微偏快。而且,每个人在一天当中也必须是变化的,否则反而不正常。比如,正常成年人,如果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话,那夜间熟睡时往往可以慢到37-40次/分,而白天可能会快到120-130次/分左右。这和人的身体活动、情绪变化、体位改变都有关系。经常锻炼的人,心率一般偏慢,相反,缺少锻炼、生活不规律并且失眠的人,心率就会偏快一些。深吸气、躺下等动作会让心跳变慢,而紧张、喝茶或咖啡、饮酒、走路或者上楼都可能使心跳又不同程度的加快。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种刺激的反应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可能平时健康状况良好时做一些动作心跳没什么不适的感觉,但在休息不好、疲劳时,同样的动作就可能会引起心慌的感觉。超过100次/分的话我们称之为窦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每天都会有某些时候是窦性心动过速,如果全天都没有心率超过100多次/分的时候,反而说明心律可能不正常,而低于60次/分则称之为窦性心动过缓,正常人在夜间一般都是这种情况,如果一个成年人夜间熟睡时最慢心率降不到50次/分以下,一般也可能不正常。如果你的心率总是超过100次/分或者慢于60次/分,也不必过于恐慌,应该到医院找心律失常方面的医生进行咨询。 如果心跳不是根据窦房结发出的指令跳动的,那情况就相对复杂一些,我们称之为心律失常,说明心脏有会异常放电的病灶,医生必须在犯病的时候捕捉到心电图,才可以判断这种心律失常起源于心脏的哪个部位。根据其病灶的位置,可以大致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或者室性。一般来说,房性和房室交界性的危险度和严重程度较低,室性的心律失常则相对较严重。但也要具体分析。这方面的问题将在“什么是心动过速”一文中介绍。
一、心脏血管视图二、动脉导管途径 三、心脏血管狭窄部位和X线显像四、球囊进入狭窄部位和球囊扩张五、支架进入及释放过程六、造影剂显像确认冠脉处理效果七、心脏支架术前后对照八、穿刺部位局部处理、手术结束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的加剧,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也与发达国家看齐了,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已达20%以上,并将继续增长。高血压是造成脑血管意外、心梗心衰、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基础性病变,因此高血压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了。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治疗存在许多错误认知,亟需加以澄清。错误认识之一: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可以不治疗。的确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很高,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即使有一些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没有特异性,很多高血压患者因此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实高血压程度和症状之间没有相对应关系,不是血压越高、症状越严重,只要高血压达到需要治疗程度,就必须治疗,不是根据有无症状而定。错误认识之二:经过治疗血压降下来了,就不需要继续治疗。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降血压治疗后,血压监测到达正常水平后,就认为高血压好了,就可以停药了,不需要长期治疗。可常常停药不久血压反弹,甚至出现严重高血压并发症,后悔莫及!事实上,很多人发现血压升高已经不是早期,血管的病理变化已到不可逆程度,造成高血压因素也没有去除,一旦停药血压必定反弹,甚至更严重!我们建议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错误认识之三:长期吃降血压药物有危害,治疗期越长副作用越大!正是基于这样观点,很多高血压患者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敢长期治疗,时常自行停药。而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我们已经将许多副作用大的降血压药物淘汰了。目前常规使用的各类降血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这几大类药物,都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很长时间了,循证医学的事实是,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器官功能并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基本都是可以耐受,而且长期治疗后,才能逐渐显现这些降血压药物对心、脑、肾及大血管的保护作用,防止这些人体重要器官因血压升高而受损。纠正了上述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后,我们提出高血压治疗的几个原则:高血压必须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只有早期治疗、长期治疗才能避免人体血管因长期压力升高而发生器质性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并避免发展成为血管硬化。保护了血管就就保护了我们人体重要器官,良好的血管弹性是预防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延续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联合治疗。这里联合治疗侠义的观点是指,高血压治疗中的两种或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因为高血压发病机理复杂,每个高血压患者身上就可能存在几种不同致病因素,而每种降高血压药物都只针对一种发病机理,因此往往几种药物联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严重高血压患者。联合治疗广义的含义是,高血压治疗需要综合性治疗,既要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物,也要针对造成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否则一味依靠药物是不行的。如长期精神紧张造成高血压,就需要联合进行心理行为治疗;严重打鼾患者造成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常常造成严重高血压,单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针对呼吸睡眠暂停这个根本诱因进行治疗。怎么样的血压需要降血压治疗呢?根据欧美国家大量临床研究结论,综合各方利弊分析,最近专家们提出,无论男女,无论收缩压舒张压,如果年龄小于60岁,只要血压大于140/90mmHg,就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年龄大于60岁,那么血压大于150/90mmHg,才需要进行治疗。何种高血压药物是最好的降血压药物呢?只有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物,才是最好的降血压药物。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汇总,我国居民采用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这四大类降血压药物,都是合适的选择,当然一旦使用之后,还是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某些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a、老年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大、血压波动大,尤其是高龄老人,因此很多老年人顾忌很低的舒张压而不敢用降血压药物。需要指出的是,降血压治疗既要考虑舒张压,也要关注收缩压,过高的收缩压(大于160mmHg以上)也需要治疗,因为不治疗危害也很大。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特点,选择利尿剂为基础,加上其他几种药物,以缓慢降压、小剂量起步,不追求过度降压、快速降压为宜。b、青少年高血压:现在青少年患上高血压其实不少见,但很多家长不接受不愿意小孩子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对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我们建议先要做全面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即排除某些疾病造成高血压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如果最后确定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的话,治疗是必须的。当然治疗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首选,如缓解学习压力、适当活动、限盐、减肥等,但如果效果不佳,药物治疗就必须考虑。c、孕产妇高血压:其实由于怀孕关系,生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血压容易升高,而孕高症更是一种严重疾病,威胁母子安危,需要小心处理。当然,对于高血压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格外小心,尤其是早孕期。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孕妇是不合适的,至于其他几类降血压药物,目前尚无依据对于孕妇有特别禁忌,具体选择药物,可根据不同孕期,咨询产科及内科医师再定。本文系许之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回顾:老年男性,因“反复牙痛伴左上肢不适1周”就诊。阵发性下颌痛伴左上肢麻木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曾在外院口腔科就诊,无牙根牙髓炎。查体:血压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62次/分,律齐。心前区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超:心脏房室腔大小正常,室间隔轻度增厚。舒张功能减退。冠脉造影:LAD中段75%狭窄。考虑患者系冠脉临界病变,进一步行冠脉功能测定(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结果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为0.73.成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下颌痛及左上肢不适缓解。提示:心绞痛有时呈不典型发作,如下颌痛、颈部疼痛。需警惕!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指一过性脑血管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晕厥常见原因有:心血管疾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脑血管疾病:脑梗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反射:血管迷走性晕厥;排尿、排便、咳嗽等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多见。其中中青年患者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我科常规开展直立倾斜试验,可予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