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的一个诊断、治疗手段。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宝爸宝妈们对雾化有些误解。“理性看病,科学育儿”一直是我倡导的理念,因此,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儿童雾化吸入的十大问题。1、什么是雾化?雾化吸入——通过呼吸的方式“吃药”药物经过雾化吸入装置转化为可吸入的细微颗粒,通过雾化者的口腔鼻腔吸入,药物颗粒沉淀在呼吸道和肺部,发挥药效的治疗方式。优点(与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相比)2、哪些疾病可以做雾化?尽管雾化有很多好处,但不是所有呼吸道疾病都需要雾化治疗。普通感冒、咳嗽、痰不多、无喘息等情况,是不需要雾化的。需要雾化治疗的疾病如下:(1)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2)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⑶ 肺炎支原体肺炎 ⑷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⑸ 急性会厌炎 ⑹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⑺ 气管插管及支气管镜术前后3、雾化前后何时可以吃东西?雾化前半小时不要吃东西,以防雾化刺激发生呕吐窒息气管炎、肺炎等下气道疾病,雾化后即可漱口吃东西喉炎、急性会厌炎、喉梗阻等上气道疾病,雾化后尽量过半小时再漱口吃东西,以免影响药物吸收。4、哭闹时能否雾化?平静呼吸加间歇性深吸气是雾化时的最佳状态。哭闹状态下,孩子不能形成有效呼吸,气流会在口腔、气管等大气道形成涡流,雾化颗粒大部分会沉积在大气道,小气道沉积量减少,所以不建议哭闹时做雾化。如果雾化时孩子哭闹剧烈,请尽量安抚。实在是无法安抚,即便是哭闹状态,药物仍有部分吸收。当然父母的安抚手段也很重要,保持耐心,可以边看动画片边做雾化,也可以边玩边雾化等。睡眠状态下也可雾化,但此时雾化需要让孩子张开嘴巴,以便减少雾化颗粒被鼻部阻留。5、常用雾化药物种类?6、激素长期雾化会不会影响身高?通过雾化吸收的激素远远达不到影响孩子生长的剂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充足营养吸收、充足氧气供应和高质量的睡眠,当发生呼吸道疾病时,及时控制病情才能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7、是否需要根据孩子身高年龄体重来调整药物剂量?年龄不同潮气量不同,吸入的药物比例也不同,因此无需根据孩子身高体重年龄等来调整药物剂量。8、雾化相关注意事项?雾化吸入前(1)不要吃得太饱,雾化吸入前半小时尽量不吃东西;(2) 面部不要涂油性面霜,以免增加药物吸收入血,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3) 雾化前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4)部分新开启的塑料雾化器可能有异味,雾化前用空气吹3~5 min,可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雾化过程中(1) 不要随意调节压力流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2) 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般状况及岀雾情况,防止窒息,勿将气雾喷入眼睛;雾化后(1)洗脸,下气道疾病雾化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 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的残留;(2)雾化后可轻拍孩子背部,手呈空心掌状态,从下向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排出。9、家用雾化器的保养和药物保存?1、 喷雾器件,每次使用后要用进行清水冲洗、甩干、晾干;2、一次性雾化器不可长期重复使用,根据不同型号,有效期最长不能超过两个星期,以打开包装后开始计算;3、 未用完的雾化药物,可放4℃冰箱保存,但不能超过24 小时;4、 家庭中检测雾化器质量:使用清水雾化,将喷雾器对准镜子雾化,观察雾化微粒的大小,若呈水滴状,则表明喷雾器阻塞或需要更换喷雾器;10、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诊?在雾化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雾化,及时寻求医生护士帮忙。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分饥和寒 四季保平安孩子夜间睡觉一身汗,有三个坏处:1.出汗后毛孔开放,孩子蹬被子、踢被子、抖被子、换尿布慢一点都容易导致受凉感冒。2.孩子出汗,感觉很热,在床上前后左右来回翻滚,睡不踏实;第二天没精神、没胃口、脾气不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凉感冒;3.长期休息不好,进食减少,孩子将会营养不良,瘦弱多病,影响生长发育。4.孩子休息不好,孩子无法进入深睡眠,导致生长发激素释放受限,尤其在孩子生长发育高峰时期,如此护理,孩子的身高就会低于一般孩子。因此,对孩子的护理要求:三分饥和寒四季保平安-孩子入睡后,确保脖子、后脑勺、后背干爽无汗,手心脚心热、肚子热(肚子不能受凉,肚子受凉就容易感冒生病),即使手背、膀子、腿、脚背凉一些都没问题,孩子的肩膀、屁股、大腿、双脚是可以露在被子外面的。保证孩子睡得好、睡得香。
南方地区家长常说的“热疹”就是“痱子”。夏季来临,又到了热疹高发季节。热疹多发于儿童,特别是天气炎热时,孩子的身体上会出现淡红色皮疹。这种皮疹一般在婴儿皮肤凉爽后不久就会自行消失。因此家长们不用因为热疹而高度紧张,但也要引起相应的重视。这里我把关于热疹的护理方法和一些误区整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热疹的病因是什么热疹,顾名思义就是因“热”而生疹子。所以,环境温度过高就是婴儿热疹的原因之一。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皮肤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那为什么热疹多见于儿童呢?就是因为小孩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皮肤汗腺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产热散热容易出现不平衡,导致体温波动,这是原因之一。当然另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和家长有关,家长们、热心的邻居大妈们总是担心孩子凉到(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给孩子总是穿多、盖多、少开或不开空调,让孩子捂出汗,导致孩子反复发生热疹。2、热疹的具体表现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或当婴儿吃完奶、哭闹时,婴儿皮肤上出现淡红色的热疹。起初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发生热疹后会瘙痒无比,有时还会觉得疼痛。热疹常出现在婴儿的脸颊,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多汗部位,在婴儿皮肤凉爽后不久就会消失。3、热疹的预防起热疹的主要原因是皮肤闷热,且皮肤不够洁净。所以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勤给小孩洗澡,勤换内衣,保持清洁。洗澡时,可以加入适量花露水,可以起到杀菌、消炎、止痒的作用。但对于比较小的婴儿不建议直接涂抹到皮肤上。洗完澡后也可以在容易出热疹的部位涂抹一些痱子粉或爽身粉。4、热疹的护理如果出现了热疹,各位家长也无需太过担心,按照以下步骤护理即可。5、热疹的常见误区热疹特点明显,但总是容易跟湿疹混淆。热疹湿疹病因热疹的病因主要是由温度过高,皮肤不够干净,汗腺发炎导致的导致湿疹的原因有很多。宝宝皮肤干燥(可能引起皮肤屏障功能不好)、过敏等都有可能导致湿疹的发生发病特点热疹常出现在婴儿多汗部位。初期可见针尖大小的水泡,有红晕。发展后可见白色脓点,密集成片。热疹不会融合扩散,且疹子边界清晰。湿疹可发生于宝宝皮肤任何部位。初期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或斑疹融合成片。水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皮损常会融合成片,并向周围蔓延,边界区有少量皮疹分散,边界不清。发病季节热疹多发于夏季湿疹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护理方法热疹要保证宝宝皮肤的清洁和凉爽,给宝宝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不要让宝宝抓挠患处。湿疹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滋润,不要刺激宝宝皮肤,不要让宝宝抓挠患处。如果是过敏引起的湿疹,要尽快找到过敏源,并让宝宝远离过敏源。热疹往往是天气炎热、皮肤捂汗所致。旧时候因为条件所限,南方炎热天气里,孩子经常发生热疹。现在,空调等现代化设施可以让宝宝少出热疹,度过酷暑难耐的夏秋时光。希望家长们摒弃旧时条件所限留下的习俗,还宝宝一个舒适凉爽的炎炎夏日。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下期见!
关于百日咳,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什么是百日咳?会传染吗?真的要咳嗽100天才能好吗?一些诊所和医院为什么对这个病容易“误诊”呢?怎么区别感冒咳嗽与百日咳呢,它有什么特点吗?这期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认真、仔细的认识一下百日咳这种疾病了。1、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whooping cough)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因为此病病程可长达3-4个月(5岁以下孩子或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儿童病程往往更长),故有百日咳之称。百日咳传染性很强,主要由飞沫传播,虽然这个病成人也能患,但是5岁以下孩子易感性最高,百日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是百日咳的高发季节。2、百日咳一定要咳够100天才会好吗?其实,百日咳的"百日"只是一个虚数,是因从感染初期到恢复所用时间大抵在3个月左右,故称之为百日咳。当然,在感染初期,若能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完全可以缩短病程,早日康复的。3、百日咳到底是怎么咳的?初期表现为感冒症状宝宝得百日咳的最初症状与感冒相似,低热、打喷嚏、流鼻涕伴有轻微的咳嗽。但普通感冒一周左右就能治愈,百日咳则持续较久,所以这也是百日咳初期容易漏诊的原因之一。这里引用台湾省某儿童医院制作的对比图进行说明百日咳的“感冒”特征:低烧等感冒症状容易退、咳嗽较长久。随后表现为痉挛性咳嗽(最重要表现)根据咳嗽的严重程度,临床病程可分为3期:①卡他期从发病开始至出现痉咳之前的这段时间,一般1-2周。当感冒等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渐呈痉咳状。②痉咳期一般为2-4周或更久(数天至2个月以上)。出现明显的阵发、痉挛性咳嗽,有鸡鸣样回声;痉咳特点为成串的、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日可达十数次至数十次,日轻夜重。阵咳时患儿往往面红耳赤;涕泪交流、面色发绀,大小便失禁。我门诊就诊的一名百日咳孩子,咳嗽很辛苦,家长很揪心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痉咳,往往仅有持续的干咳症状。婴儿因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在这个时期,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③恢复期一般1-2月,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咳嗽后呕吐逐渐缓解,鸡鸣样回声也逐渐消失。但若遇到浓烟等刺激,或有呼吸道感染时,可以重复出现阵发性痉咳。因此百日咳期间,仍需要正确的护理理念(三分饥和寒,四季保平安)。☆重点:百日咳的咳嗽特点:日轻夜重,痉挛性咳嗽,吸气末鸡鸣样回声。另外需要注意区别百日咳的咳嗽和气管异物、肺门淋巴结结核等疾病导致的咳嗽,减少误诊!小婴儿百日咳的特殊症状:发绀新生儿和幼婴儿常无典型痉咳,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尤其是小年龄的宝宝在剧烈咳嗽后由于来不及吸气,或痰液堵塞,导致窒息,出现痉挛呼吸停止、脸色、嘴唇呈青紫色,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行人工呼吸、吸痰、给氧等抢救措施。4、什么时候要及时就诊?感冒症状渐好转,但咳嗽久咳不愈,且“越治越重”。咳嗽声音奇怪(出现似鸡鸣样回声)。咳嗽以夜间为主,咳嗽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咳嗽时面红耳赤,常伴呕吐。出现呼吸暂停、口唇青紫等表现。5、百日咳怎么检测?除了观察临床表现,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甄别:血液检查:血常规往往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有百日咳感染证据。6、怎么预防百日咳?目前国内已经普及百白破三联疫苗计划免疫。自从广泛实施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相较过去大为减少接种自3月龄开始至12月龄,每针间隔4-6周。可维持免疫力5-10年。对于最近6个月未接种过疫苗的7岁以下儿童与密切接触病患者给予1剂加强免疫,也可预防成人传染百日咳。6、百日咳的治疗及护理要点百日咳患儿需要隔离治疗(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后5天,若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隔离至起病后21天)。具体治疗方案请遵从医生的指导。患儿家庭护理注意事项:为了避免诱发咳嗽,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安静舒适,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家长不要在室内抽烟,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痉咳发生时,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新生儿或小婴儿也可以俯卧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用空掌心反复自下向上拍后背帮助痰液排出。婴儿窒息常发生在夜里,因此急性期间,夜里应安排专人值守,一旦发生窒息,需要及时人工呼吸、吸痰等。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下期见!
临床上做的最多的化验检查是血常规检查。看到血常规报告单上如天书般的数字,还有一个个或上或下的箭头,很多家长都是一头雾水。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血常规”。理论部分定义血常规检查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也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分类血常规里项目很多,其实归纳一下,就3大类——白细胞类,红细胞类,血小板类。指标一: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快速反应部队,起着消灭敌人——细菌、病毒等病原的作用。只要身体受到损害,白细胞就会冲到一线。为了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支杀敌部队分成了好几个纵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里面,淋巴细胞+粒细胞占了90%以上,是最主要的,另外细胞加起来不到10%。(看下图分类,秒懂)指标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淋巴细胞比例(LYM%)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下表:上表可以看出,年龄因素在细胞纵队的权重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简单表述如下图:中性粒细胞有吞噬细菌作用,平时在血管里巡逻。如果出现局部细菌感染,他们很快就从血管运输到感染部位,吞噬并杀灭细菌。细菌感染情况下,身体会快速的、不断的产生中性粒细胞去杀菌。这时候,外周血里升高的通常是中性粒细胞,相应的,白细胞也就升高了。病毒比细菌小多了,中性粒细胞吞噬不了它们,这时就得靠淋巴细胞了。淋巴细胞能识别出病毒,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就不能搞破坏了;同时,淋巴细胞还能检测出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把这个信息上报,然后身体就会把这些细胞给杀掉,防止病毒在细胞内大量繁殖。所以,病毒感染的时候,淋巴细胞会轻度升高。并且这个时候,病毒会抑制骨髓生成粒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是大大减少的。综合以上结果,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将会降低。指标三: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计数每一种细胞的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合适,下图一目了然:指标四: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单核细胞(MON)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也是白细胞的一种,但是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非常弱,所以基本起不到抗感染作用。他的作用是限制体内的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常见于某些过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及某些传染病等。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最佳员工奖获得者)。单核细胞越高,说明患儿病情程度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指标五: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是人体内的“运输队”:它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把回收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排出体外。感染的时候,骨髓制造红细胞的能力可能会暂时受到抑制,可以出现暂时性的贫血,等疾病好了贫血就会自行恢复。贫血分度如下表,低于一定的程度,可能需要输血以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指标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几个指标反应了贫血的种类,从而可以简单鉴别贫血可能的原因:指标七: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是血管内的修补匠,当血管有破口,血小板负责把破口封堵上,避免大量出血。如果血小板数目降低,那么血管破口后,血就止不住。另外,血小板对维持血管完整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少的时候,血管可能会出现多处漏洞,血会渗出血管,导致皮肤上有好多出血点。血小板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大量的血小板可能在血管内没有破口的地方聚集,互相黏在一起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着血流流入心脏、大脑,那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血小板增高时,总是在400-600×10^9/L以上时,尤其是之前有过感染性疾病者,要请医生评估一下,是继续观察,还是需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家长常见疑惑Q1:感冒发烧看什么?A:感冒发热时,我们重点只要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之间的比值就可以了。Q2:血常规里的比值变化代表什么?A: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判断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Q3:什么时候查血常规比较好?A:一般来说,在感冒、发热的12小时内检验血常规的意义不大,因为这时体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刚反应没过久,还处于继续的反应中,没有稳定下来,这时查,会有误导作用。比如,病毒感染刚开始的时候,中性粒细胞还没下降,有时甚至因为炎症刺激,反而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而且短期内的急性感染可以造成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出现白细胞数量反应性升高。这时如果查了血,就可能误以为是细菌感染了。如果孩子发热、感冒症状3天还没有好转的趋势,甚至加重了,这时可以检查个血常规。这时血常规已经稳定了,有指导意义。如果等不到3天,那也至少等24小时再去查血,不然真的没有意义。Q4:感冒发烧能只看血常规就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吗?医生如何评估血常规?A:血常规并不能很好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降低也可能是严重细菌感染的表现,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如果遇到侵袭力强的细菌感染,那么感染就无法局限并可能会在短期内播散,从而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都增高,也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尤其是在疾病早期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进展,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就开始下降了,而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则开始增高。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的时候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10×10^9/L,甚至高达(30~50)×10^9/L,但这并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这时升高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所以分析血常规时,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病情,单看血常规是不行的。特别提醒化验单结果异常并不总代表身体患有疾病,化验单上的参考范围仅仅是一个参考,它是根据一个地区绝大多数人的化验结果统计而成,有些情况,比如从事某些特殊职业,或者怀孕的情况下,某些项目后面可能会被判定为“不正常”而画上一个箭头。血常规说简单也简单,它能方便、快捷的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说复杂也真复杂,所以遇到异常还是要到医院找医生咨询,给予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如果通过血常规+孩子表现也不能分析出来时,医生还会开具其他检查,比如CRP、SAA、PCT甚至血培养等,明确病因。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下期见!最后要感谢撰写文章初稿的小雨同学——现在的一名年轻的儿科医生,将来的儿科大主任!!!还要感谢我们的编辑吕塔塔、榕榕童鞋!!!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而咳嗽则是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症状。每个儿科医生都被问过关于咳嗽的各种问题。作为家长,听到孩子咳嗽,需要重视,但也不要草木皆兵,更不能自行胡乱吃药。这里我把一些关于咳嗽的常见问题整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正确看待咳嗽咳嗽有益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当身体里的咳嗽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将信号传递给大脑里的咳嗽中枢,大脑再向身体发出信号,引发咳嗽。咳嗽时产生的高速气流可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咳嗽有害尽管咳嗽对人体有益,但是如果咳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睡眠、进食、日常生活等,则需要认真对待,应该寻求医疗帮助,查找咳嗽原因,给予相应处理。2、咳嗽的病因人体很多部位有咳嗽感受器,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其它的包括耳、鼻、咽、胸膜等。能引起咳嗽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痰液、异物、过敏、刺激性化学气体、冷空气等都可以引起咳嗽,某些药物、心理因素作用也能引起咳嗽。想找到咳嗽的原因,除了自己带小孩时多观察总结,还要借助儿科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不能盲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3、咳嗽分类根据是否伴有痰液可以分为:湿咳(排痰性咳嗽) 干咳(非排痰性咳嗽)根据咳嗽持续的时间长短又分:急性咳嗽(即病程<2周)亚急性咳嗽(病程为2-4周)慢性咳嗽(病程>4周)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 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咳嗽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鼻涕倒流引起的咳嗽(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原因引起鼻腔分泌物反复刺激咽喉)、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特殊病原引起(如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结核杆菌等); 其他还有药物、心理因素、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等,甚至还可以有异物、气道狭窄、软化、血管压迫气管等原因,需要由专业人士帮助判断。因此治疗咳嗽的关键是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辅以对症处理,同时注意正确的护理理念(参见护理知识文章:三分饥和寒、四季保平安)。4、什么情况可在家护理?√ 时间≤7~10天√ 呼吸平稳√ 咳嗽不影响吃东西和睡觉5、居家护理原则?少食多餐,避免因剧烈咳嗽发生呕吐。室内环境干燥,建议使用加湿器,湿度保持40%-60%。正确护理方法:三份饥和寒,四季保平安。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若存在过敏,应远离过敏原。当孩子不能通过鼻子呼吸(鼻腔不通畅)时,就可以进行鼻腔冲洗。婴幼儿由于本身咳嗽反射较弱,痰多时用适当手法给予拍背,也有助于痰液排出。6、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年龄<3个月拒奶拒食,烦躁不安或嗜睡难醒,精神状态差呼吸困难、咯血、面色青紫、同时高热不退咳嗽剧烈、频繁、时间长其它自己心里没底的情况,早点就医不会有错。7、咳嗽常见误区?Q1:咳嗽需要吃止咳药吗?A: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射,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止咳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药物,治标不治本,所以咳嗽不多可以不用止咳药物。 频繁咳嗽确实可能影响孩子休息和学习,适当的止咳可以缓解症状,缓解孩子不适,而且也有助于睡眠,帮助孩子恢复体力。Q2:咳久了,会咳成肺炎吗?A: 这是一个长久而广泛的错误认识,如上所述,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射,它有可能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原因。 这些疾病是否发展为肺炎,更多的是和孩子自身身体条件、病毒的类型有关,而和咳嗽时间长短无关。Q3:吃点抗生素好的快?A: 不要乱用抗生素!咳嗽的病因很多,比如过敏、吸入异物、细菌或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引起咳嗽。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有效。8、关于咳嗽礼节为什么提倡咳嗽礼节?√ 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如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百日咳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都是由以下途径传播的:咳嗽或打喷嚏(飞沫、空气传播)不洁的手(接触传播)√ 人群密集及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呼吸道疾病更容易传播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下期见
很多父母“遇热色变”,有一种发热恐惧症。发烧,是婴幼儿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发烧不是疾病,是免疫系统在病原体的剌激下激活身体防御系统的一种表现,若父母贸然的帮婴幼儿退烧未必有助孩子的健康,而是应把握住正确的处理原则,避免不当的退烧方法,才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图片来源网络1、体温多少算正常?宝宝发热时,监测体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妈妈用自己的额头/嘴唇去贴宝宝的额头,感觉有些热,就判断宝宝是发热了。实际上,“感觉热”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检测方法,准确体温还是需要靠体温计来测量。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范围。临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深部的体温。但临床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不同部位体温换算约为:肛温-0.5℃=口温=耳温+0.4℃=腋温+0.5℃2、体温多少算发烧?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 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依据腋温进一步划分: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活动、哭闹、进食后、衣被过厚、室温高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因此体温升高还需要鉴别生理性的体温升高还是疾病状态。3、正确看待发烧?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发热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利抑制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抗病毒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弊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高烧容易引起抽搐,造成脑部缺氧心率过快可引起心衰4、发烧如何护理?保持清凉,适当减衣,体温上升期若手脚冰凉,身体发热,可减少衣服但穿上袜子;补充水分,牛奶、果汁、白开水、电解质液都可以,一定多喝液体,预防脱水;注意体温,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多睡觉,可以洗温水澡或温毛巾擦拭全身。药物退烧:腋温≥38.5℃以上且伴有不舒服,可以服用退烧药。既往曾经有过发热惊厥情况的,可能需要提前服用退热药。有些物理降温的方式需谨慎使用!X酒精擦浴X对<2岁宝宝使用冰枕X出现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青紫(三者同时出现)5、如何用药?3个月以上宝宝: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安全性较高,每6小时服用1次,每天最多4次。6个月以上宝宝:布洛芬(美林)退烧作用较强,每6小时服用1次,每天最多4次。之前网上讨论比较多的关于退烧药交替使用的问题,目前多国的发热指南也统一了意见,交替使用控制体温不适用于家庭,而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6、这些情况需要尽快就医!年龄<3个月体温>40℃,超过24小时体温>38.5℃,超过72小时发热伴随剧烈呕吐或腹泻。发热伴随全身或部分身体抽搐发热伴随吞咽困难、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精神差,活动少,较烦躁,与日常状态很不一样口干、泪少、尿少且黄剧烈头疼、颈部硬、小宝宝的囟门明显凸出热退24小时后,再次升高除上述情况之外,若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或无法自行处理请就医。请父母在将宝宝送往医院的同时,务必做好护理,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宝宝的不适感。7、家长就诊前要记录什么?如果发现孩子发热,必须1日至少测量3次体温,做好记录。宝宝的流鼻涕、咳嗽、胃口、大小便情况、用药情况也要如实记录,以便提供给医生参考。8、发烧常见误区Q1: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必须用药A:退烧药的目的不是降温,也不是治病,而是让宝宝缓解宝宝发烧带来的全身疼痛。如果体温大于38.5摄氏度,但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就算高温,但活奔乱跳或安静睡觉,可以不用药。注意,如果低烧,但精神差不舒服,可以酌情给药或及时就医。Q2:高烧会烧坏脑子A:单纯高烧不会对脑部造成损伤,但如果有脑炎,癫痫的病史或家族史,这时就要小心,发病并伴随高烧会造成颅内病变。Q3:退烧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A: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并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Q4:孩子睡着发烧必须要叫醒喂药A:是否叫醒喂药应该取决于孩子睡觉的状态,如果孩子很安静,呼吸稳定,不需要叫醒。如果睡觉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可以叫醒喂药。Q5:温水擦拭或洗温水澡可以退烧A:温水擦拭或者洗澡可以暂时缓解高烧,但没有退烧功效,当孩子不配合洗澡或者擦拭的时候,不需要强迫。Q6:发烧要捂汗A:孩子发烧后,不要捂。捂,不利于孩子体表散热,容易造成高热。小结任何疾病都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发热需要3-5天,咳嗽需要1-2周只要孩子精神、食欲还可以(生病了,食欲一般都会下降,只要不低于平时的2/3甚至1/2都可以接受)只要精神食欲还可以,别着急验血坚持用药,按时复诊注意护理,避免受凉多喝水(所有含水的食物),不需要忌嘴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到季节交替时节,门诊生病的孩子就会陡然增多,特别是感冒发烧的儿童。在这些孩子中有个别会出现发烧抽筋现象,令父母惊恐不已。其实,小儿发烧抽筋是常见的一种急症,医学上称之为热性惊厥。一般多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患病率为 3%~5%。主要因为儿童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完全,神经髓稍未完全形成,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兴奋容易扩散所致。定义根据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标准,热性惊厥为发热状态下(肛温≥38.5℃,腋温≥38℃)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或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部分儿童以惊厥起病,发作前可能未察觉到发热,但发作时或发作后立即发现发热,也可能是热性惊厥。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后24小时内,如发热≥3天才出现惊厥发作,应排除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病情表现热性惊厥常表现为:发热状态下,儿童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抽动,抽搐时间持续数秒或数分钟,惊厥停止后,孩子精神如常。一般情况下,在患病的过程中只抽一次。惊厥的正确认识惊厥发生时,家长常常十分惊慌,不知所措。要不就是慌乱中抱上孩子急冲医院,要不就是用力掐孩子的人中,效果不仅不好,还会把孩子幼嫩的人中处掐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惊厥会把孩子的大脑抽坏。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绝大部分惊厥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虑。不过惊厥发生时,患儿意识不清。往往会发生呕吐,若吸入气管则会引起窒息,所以正确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出现惊厥的孩子家长们要做好下面一些处理1一般的抽搐发作,多数不超过5分钟,可以自我缓解,当孩子出现抽搐时,保持侧卧位,以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保持呼道通畅。2有些孩子抽搐发作时会有牙关紧闭,此时不要硬性撬开牙关,不要试图塞进手指或毛巾(这种操作弊大于利),否则可能会导致牙齿脱落、毛巾等物堵塞呼吸道,引起更严重的后果。热性惊厥发作时,孩子会全身抽搐,这时舌头不会自己从嘴里伸出来,它也会像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是往后缩的状态,一般不会因为牙关紧闭咬断舌头(至少从来没见过、没听说过),顶多会有舌尖的轻微损伤。3除了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还有不要摇晃孩子,更不要强按或捆绑他的身体,不要掐人中和撬嘴巴。4保持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声、光等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去除咽部分泌物。降低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舒适为度5大多数单纯性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1~3分钟,不必着急给止惊药物;若发作大于5分钟不能自我缓解,尽快去就近的医院给予止惊药物,并做相关的处理。(整个抽搐过程,家长应注意注意观察发作的具体表现,包含眼睛、面色、四肢的动作,以及持续的时间,以便更清晰的向医生汇报病情。)6惊厥停止后,呼唤孩子的名字,以确定是否清醒,然后记录清醒的时刻。如出现下列症状,速到医院就诊:1. 热度不高(38℃以下)便出现惊厥。2. 惊厥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5分钟以上。3. 惊厥的同时又伴有呕吐。4.惊厥停止后,意识仍不完全恢复或四肢活动跟平常时不一样。如:四肢僵硬、颤抖和瘫痪等。5. 24小时内再次出现惊厥,并在2次以上。6. 不是全身抽动而是身体某个部位抽动。7. 6个月以内的婴儿和6岁以上儿童发生惊厥时。热性惊厥孩子会不会烧傻?单纯性热性惊厥:占70%~80%,发病年龄多为6月龄~5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15min、一次热性病程中发作一次、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预后良好,对孩子以后的智力、学习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约1%的患儿可能转为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占20%~30%,发病年龄多<6月龄或>5岁,发病前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15min或一次热程中发作≥2次,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日后有发展为癫痫可能。另外,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但是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42℃以下的体温,是不会把我们的脑细胞烧坏的。可能有些老人所说的,谁谁谁的孙子烧傻了,实际上并不是发烧让谁谁变傻了,而是有可能感染没有控制发展为脑炎,留有后遗症所以傻了,并不是发烧导致的,也不是热性惊厥本身导致的。温馨提示:如果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孩子易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往往在体温骤升时发生,多在发热的第一个24小时内,24小时后出现热性惊厥的概率较低。热性惊厥是急症,需及时抢救。在高热起初阶段积极降温是预防热性惊厥比较好的方法。如热性惊厥反复发生,请尽快就诊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希望家长在宝贝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识别并冷静科学面对合理就医,让宝贝少受罪、早康复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科普手足口病。对,就是那个每年都要搅捎一下,最近又不请自来,让爹妈们担惊受怕,长期占霸幼儿园公告栏,让娃儿们哎哟连天的鬼东西——手足口。首先,对于手足口病的总方针是:不能掉以轻心(战术上重视)但真的也不用太虚火(战略上藐视)1、什么是手足口?(1)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2)高发期为4~7月,9~11月,传染性强,极易在托幼机构传播。(3)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膝部等部位的疱疹,可能伴有发热(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5)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数十种,其中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2、哪些人群会出现手足口?首先,任何年龄都可能会感染手足口病。其次,发病儿童主要集中5岁及5岁以下娃娃。3、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得手足口?没得其它啥原因,就是传染!传染!传染!(1)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3)喝了或者吃了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4)接触了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也会被感染。4、孩子出现哪些症状考虑手足口病?(待定)○发热○拒绝吃东西、嘴巴痛、喉咙痛○精神差、嗜睡、头疼○口腔、手、脚、肛周有红色疱疹或斑丘疹那看娃儿是不是手足口病,就看娃儿长疹子没有就可以了?答:NO,手足口病的娃娃不是都会长疹子,比如有个别的娃娃只发热、咳嗽,就不长皮疹,也有的娃娃只长皮疹,不发热也没有其他症状。建议早期及时面诊,咨询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对症下药。5、手足口的病程表现?▼手足口病也要分期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意思就是,这个病不是说今天早上接触了手足口病的娃娃,下午就会出现症状,而是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可能三五天之后才会有症状。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症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此期属于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于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等症状。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第5期:恢复期体温及各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就已经属于重症手足病了。▼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重症手足口的诊疗关键在于及时甄别,特别是在2、3期时。下列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针对性治疗:持续高热:体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30-40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6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s)。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x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 mmol/L。血乳糖升高: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糖≥2.0 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发现可疑的相关症状,一定要记得筛查有无EV71的感染证据!6、什么情况下要带孩子去看医生?持续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家长应特别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7、手足口VS疱疹性咽颊炎除了手足口病,最近疱疹性咽峡炎也在高发,但是因为都要长疱疹,要发热,所以很多家长是搞不清楚这两种病的。相同点: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传播途径都是比较类似的,都是有一定潜伏期的。不同点:从表现上来看,这两个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热、咽痛以及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它们在临床上可以同时的发生,并且手足口病可以表现为单一的口腔疱疹,因此临床上特别容易将手足口病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也许手足口病在早期还没有表现到手足,只有口腔的一些表现,所以也容易出现一些误诊。所以建议早期面诊,咨询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对症下药。8、得了手足口如何护理?跟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类似,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身上的疱疹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你需要处理的医学问题,一般只有服用退烧药物来退烧了。此外,多让孩子休息,补充水分,因为口腔中的不舒服,宝宝更适合吃流质、柔软的食物,以避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口腔保持清洁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擦拭口腔。9、预防措施很重要预防措施很重要心疼孩子因为手足口病受苦,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多晒太阳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也提醒各位家长,使用正确方法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幼托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最好能遵照当地疾控中心要求,及时进行隔离,以免疫情进一步扩大。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轻症患病儿童必须居家隔离。接种手足口疫苗。参考文献:手足口诊疗指南(2018年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
最近小儿疱疹性咽颊炎高发,很多家长留言让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对疾病的恐惧源于不了解。究竟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又应该如何预防治疗呢?1、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儿童春夏季常见病之一,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潜伏期3-5天。病发时常以突发高热为始,同时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持续两天左右,咽部会出现灰白色的小丘疹,然后发展为水泡和溃疡。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2、它主要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儿童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而导致重复感染发病。3、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如何?所以,为了减少传播,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需要居家隔离2周。4、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突发发热和咽痛,高达40 ℃以上,一般持续2~4 天,可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偶引起惊厥,疱疹破溃后会引起咽峡部疼痛,甚至满嘴疼痛、厌食或拒食,可伴有流涎、头痛、腹痛或肌肉痛等症状。软腭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多数情况,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4-6天,很少会持续2周,偶尔并发腮腺炎;如果你以为单从临床表现就判断是否是疱疹性咽峡炎,那你就错啦。实际上,我们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确诊。流行病史(1)婴幼儿常见;(2)当地托幼机构等有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流行;(3)发病前与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3)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IgM抗体阳性;(4)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5、确诊了是疱疹性咽峡炎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护理方法:(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再次强调);(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3)清淡饮食,应进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4)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5)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必要时采取治疗措施;(6)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7)密切观察,警惕高热惊厥发生;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对症治疗:(1)控制高热,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病因治疗: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可局部喷雾α-干扰素等。(2)止惊治疗,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 病因治疗: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可局部喷雾α-干扰素等。 普通病例只需门诊治疗,若有以下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则需住院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可怕,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康复。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理性看病,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