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由于心脏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一组症状,若不能及时得到识别并处理,可能会导致心梗。所以,了解心绞痛的特点,正确识别心绞痛,是很重要的健康常识。 一般而言,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前部阵发性、压榨性疼痛,也可为闷痛或胸部紧缩感,一些人可伴有大汗,有人还会有濒死感。疼痛常位于胸骨后部,可以放射至心前区与左臂或左肩。少数人可以表现为后背疼痛,甚至上腹痛、牙痛、喉咙痛等。心绞痛发作时胸痛范围往往较大,患者常叙述为“这一块儿”或“这一片”疼痛。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常常症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胸闷或轻度不适。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也可发生在饱食、受寒、冷风吹、等情况下。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如果因为心肌缺血所致的胸痛超过15分钟,提示有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发作频度因病情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人一天发作数次,也有人数月发作一次。症状发作时经过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后常能缓解。 心绞痛最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以后女性,特别是常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者,父母在较年轻时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者也更容易发生。 一些年轻女性出现的胸闷、出长气、甚至胸部疼痛,一般不是心绞痛。有些人胸部疼痛的范围很小且局限,用一个手指就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这也不是心绞痛的表现。有些人胸闷、胸痛持续几个月,一般不是心绞痛,需要查找其他原因。如果胸部疼痛与呼吸或者体位有关,不是心绞痛的特征。胸痛时如果疼痛部位有触摸痛,一般不是心绞痛。胸闷不适,长出气或者活动后减轻,不符合心绞痛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下壁缺血时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所以腹痛不要轻易忽视,若存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出现上腹痛,要及时检查心电图。 胸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也是一种最不能忽视的症状。很多时候,胸疼常常意味着很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一旦发生胸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由医生判定导致胸痛的原因,以免遗漏诊断,延误病情。 典型的心绞痛应该是这样的: 部位:常发生于中上胸部(胸骨的上段或中断之后)或心前区(左前胸) 疼痛性质:常呈现为突然发生的压榨性疼痛,也可表现为闷痛,可有窒息感或濒死感,有时候疼痛可以放射至左肩部或者左上肢 持续时间:3-5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 诱因:体力活动、劳累、情绪激动、惊吓、吹冷风、饱餐、排大便等 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于1-2分钟内缓解 以上只是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上很多患者表现不典型,例如疼痛部位可以在上腹部、咽喉部,甚至表现为牙痛。这些情况下需由医生来判定。 对于以前有冠心病史(特别是曾发生心梗)的人,或者没有冠心病史、但多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严重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症状,要充分重视,可以尝试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突发胸痛的原因很多,并且常常是很严重的疾病。除了心绞痛外,主动脉夹层、食道破裂、自发性气胸、肺梗死、甚至胃病等均可表现为突发胸痛,非医务人员很难准确判断,所以一定要牢记:胸痛必须去医院。 最后提醒大家以下:很多家庭备有硝酸甘油,但是硝酸甘油是有有效期的,药物过期后其疗效会显著降低,因此要经常检查硝酸甘油是否在有效期内,过期药品要及时更换,以免延误病情。
心绞痛就是冠心病的一种,因为得了冠心病,有好多不同的表现,但是最常见的就是心绞痛。 心绞痛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这个地方绞痛,其它地方其它器官都不叫绞痛,这个绞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样的,绞刑,反正就是使用最严厉的词,你对一个“疼”最大的描述就是难以忍受,撕裂状的、恐惧的、无法忍受的这种疼。 比如说其它我们描述这个疼,我这个地方有钝疼,有牙疼这些,但是他是心绞痛。我觉得最早,中国的这些医学界的前辈,给这个词起名字的时候,就起得你就是说“心疼”就行了,但是不行,叫绞痛,这个就是说明,绞的在那儿疼,没有得过这个病的时候,感受不到,只要得过这个病的话,他就能充分的理解,这个心绞痛这个词的含义。 心绞痛是到了什么情况,一旦疼的时候,马上什么都不敢动了,手就这种状态,就这种恐惧,压也不行,松也不行。 他也不敢压,你要真正的皮肤疼或者哪个骨头疼,我这个压可能还缓解疼痛,这个地方压也不敢压,就把这个手就抱在胸前,大概有那么一拳的地方,动都不敢动,全身心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地方,这就叫心绞痛。 我重新解释一下这个词,是如何来描述这个心绞痛的。 (心绞痛)为什么发作呢? 主要是因为供应心脏的血管堵了、狭窄了,心脏这个血不够用了,不够用了就缺血,缺血以后就开始疼。 这个疼的程度和缺血的这个范围有关系。 你比如说,一根小血管堵了,他肯定疼的轻点,一根大血管堵了,疼的就更厉害,所以说与供血的这个范围有关系。 它的病理基础就是这个血管长了动脉硬化了,血脂都沉在这根血管上去。 这个就很奇怪,说全身那么多血管,它怎么就容易往这个地方沉呢? 就很奇怪,我们也很奇怪,就是说全身这个血管,脑子的、然后颈动脉、心脏、肾脏、肝脏、脾脏,身体肠道都有,这些所有的血管都可以长,但唯独这个地方长的是最多的。
冠心病不仅发病率很高,这种疾病的发生死亡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对冠心病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给我们的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危害。你是不是真正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的特点是心绞痛,典型心绞痛症状是发生在胸部正中胸骨后,疼痛可以放射到左手臂、背部、下颚、颈部及上腹部甚至胃部。但是疼痛只是一种提示,不能作为冠心病的评判标准。很多没有心脏病的人也会有前胸疼痛等不适感,呈瞬间消失或持续性隐痛。 还有些人白天活动较多时并无任何不适,而到晚间休息时感到胸部不适,这种疼痛通常与心脏无关,可能与神经、肌肉有关。另外,肺炎、肋间神经炎、胃炎、食管炎及带状疱疹也会引起胸部疼。 一般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病,年轻人与心血管病无关。研究发现: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发生冠心病的比例在逐年增高,临床上20岁左右的年轻冠心病患者已经屡见不鲜。 研究还发现:女性在绝经期前,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低于男性,在绝经期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高,甚至赶上或超过男性,并且预后不如男性患者。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发病率就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40岁以后更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生活中应注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 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一族,经常使用电脑,没时间锻炼,或者长期坐在麻将桌上,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跑到健身房狂炼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更大。这类人由于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运动的目标心率:不超过(160-年龄)。 这样做才能避免冠心病“偷袭”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力武器之一,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但不少患者认为,支架植入是“根治性”手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冠心病,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因为支架术后还要继续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的管理,针对该问题,分三大方面跟大家详细分享一下。 一 遵医嘱服药 1.阿司匹林 如无不良反应及禁忌症,阿司匹林需要终身服用,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 2.氯吡格雷(等) 术后一般都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上述的阿司匹林,另一种还有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氯吡格雷,及刚在我国上市的替格瑞洛。服用时间需要根据支架类型及患者病情等方面来定,一般要服用1年。 3.他汀类调脂药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患者对该药存在严重的错误理解,很多人在检查血脂“正常”以后,就停止服药,大错而特错。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普通正常人是不同的,除非一些特殊情况,即使血脂在“正常”水平,也要长期服用此药,如血脂未达标,可能还需要增加药物剂量。 4.其它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xx普利”),β受体阻断剂(如“倍他乐克”) 此类药物作为冠心病的基石性药物,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那些心肌梗死的患者,但不见得所有患者都需要或都能耐受,需遵医嘱服用。 二 定期随诊 一般术后2-3周第一次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复查相关化验检查,并调整药物的剂量。一定要注意,很多冠心病的用药剂量并非固定不变,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请务必谨记。而且,每种药物都可能对机体产生副作用,要随诊监测,比如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发肝酶升高等副作用。 三 生活管理 1.运动 每个手术患者对运动的耐受能力不同,和心脏功能、血管狭窄程度、支架开通情况等因素有关。有的患者术后活动量可以逐渐恢复至正常健康状态,而有的患者可能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需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恢复运动,不能短期内突然增加运动量。 2.饮食 基本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等,不宜常吃或大量吃动物内脏及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限制饮酒,建议每日饮酒限量:白酒50ml,啤酒300ml,红酒100ml。 3.戒烟 戒烟,毋庸置疑。香烟不但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且能直接导致冠脉损害、痉挛等。所以,不论是否罹患冠心病,都应该严格戒烟,包括二手烟。 4.控制体重 肥胖是“万恶之源”,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可继发于肥胖。教大家一个估算自己是否肥胖的一个方法,计算体重指数(BMI),用体重(kg)/身高x身高(m),正常值为18.5-23.9,>24称为超重,>28称为肥胖,而第八版《内科学》上,已把>24称为“肥胖症”。您计算一下,如果超重,就赶紧减肥。 5.乐观的情绪、充足的睡眠 研究证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各并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而且,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诱发心肌缺血发作,所以,保持平稳、乐观的情绪尤为重要。同时,充足的睡眠会让您一天的精神满满,我个人建议至少保证7-8小时的睡眠。 6.监测血压、控制血糖 治疗冠心病,务必要同时控制血压、血糖,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综上建议,我相信,如果每个患者能切实履行,必会最大程度的维护健康、延缓疾病进展。当然,支架手术不能万能的,并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或都能够进行支架植入治疗,手术前后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而且,支架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严格的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才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因此,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应(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引起心绞痛。 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斑块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其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状动脉内脂肪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的过程称为冠状动脉硬化。一些斑块比较坚硬而稳定,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本身的缩窄和硬化。另外一些斑块比较柔软,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块。冠状动脉内壁这种斑块的积累会以以下两种方式引起心绞痛:①冠状动脉的固定位置管腔缩窄,进而导致经过的血流大大减少;②形成的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状动脉。 常由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惊吓和寒冷所诱发。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劳动条件下发作,病情严重者也可在吃饭、穿衣、排便或休息时发生,疼痛发生于劳动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一天或一阵劳累过后。安静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结果。 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心肌无氧代谢中某些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传入神经末梢所致,且常传播到相同脊髓段的皮肤浅表神经,引起疼痛的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