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牙创伤正常愈合的四个阶段 1出血及血块闭合阶段 拔完牙之后,拔牙创口会持续出血,一般持续15-30分钟,这些血液会在创口处形成血块以封闭创口。这些血块有保护创口,防止感染,促进创口愈合的功能。 但是因为血块并不能算是牢固,所以刷牙漱口很容易血块脱落,造成创口愈合缓慢,同时出现牙槽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拔牙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 2血块变为肉芽组织 拔牙后数小时,牙龈组织收缩,约24小时后血块内部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此后的第七天血块会完全被肉芽组织所代替。 3结缔和上皮组织出现 拔牙后3天—20天,更成熟的结缔组织替代肉芽组织。同时牙槽嵴的尖锐边缘骨被持续吸收,牙槽的高度下降,同时新骨开始生成。 与此同时,上皮(牙龈)边缘开始沿表面向中间生长,讲整个创口包裹完毕。这个过程整体需要30天左右。 4骨组织生成并成熟 牙龈包裹完成后,在创口内部开始形成骨质结构,大约35天后,拔牙创口的三分之二被纤维样骨质充填,而余下的三分之一则需要3-6月后,成熟的骨组织替代不成熟骨质,牙槽突功能性重建基本完成,才会被填满,这时创口完全消失。 通俗来说整个拔牙后的愈合过程如下,拔牙后出血,形成血块,然后血块变为肉,然后牙龈包裹创口,创口内血肉经过长期机化变成骨,骨头慢慢变成熟,这时候才算是完全愈合完毕。 2拔牙后清洁办法 1 48小时内 买支注射器,吃完饭后用淡盐水把窟窿里的东西冲出来,等48小时后血块凝固后就可以轻轻刷牙漱口了,但是仍然不能刷患处 2 3天——1个月 需要每次吃完东西都要漱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口的清洁,防止感染,另外,不用担心掉进去的食物残渣会被愈合的伤口包裹进去,因为创口的愈合方式是从内往外(推出去)生长。 3 1个月——3个月 刷牙恢复正常,可以轻刷创口了,漱口习惯还需要继续保持!3个月后,可以恢复原有口腔清洁习惯。
智齿拔除手术开始时需要先“打麻药”。上颌的智齿只需要进行局部的麻醉,而且因为其手术创伤常较小,术后反应也较轻;而下颌的智齿一般需要进行“阻滞麻醉”,打完麻醉药之后半侧的下唇、颊黏膜、牙龈、舌头都会麻木,有“不是自己的了”的感觉。 下颌的智齿手术时间常在20分钟-1小时之间,而麻醉药效果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3小时,患者在手术结束离开医院时可能就会出现文章开头那样的表现。 为什么拔完智齿会流血、流口水呢? 首先,下颌的智齿、特别是阻生智齿,在拔除时需要切开牙龈,而且智齿拔除后的拔牙窝也会有血液渗出,这是人体正常修复的过程,不必过于担心。 其次,如上文所说,麻醉药物效果的持续时间较长,麻醉时间内口腔内的异物感如舌体增大、颊黏膜增厚等会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拔牙创的刺激、不适也会引起唾液的分泌;部分患者智齿拔除之后创口的“内侧”黏膜有时肿胀明显,引起的异物感也会刺激唾液分泌;拔牙创内填塞的止血药物和口腔内血液的味道会刺激味蕾、引起唾液分泌。 最后,虽然“阻滞麻醉”并不影响舌体肌肉的运动和吞咽的功能,但其引起的异物感常使人感觉吞咽不适,减少了吞咽的动作,使分泌的唾液在口腔内存留。以上的种种症状常在麻醉药物失效后逐渐消失,而对于手术创伤比较大的人,这样的症状有可能持续数天甚至一周。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了拔牙后出血是正常现象,那怎样的出血才算是“正常”呢?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一下拔牙创的愈合过程:拔牙后15-30分钟内因拔牙创伤引起的出血停止、形成血凝块封闭拔牙创;拔牙后大约24小时来自拔牙创周围的细胞开始向血凝块内生长;拔牙后大约7天,血凝块会被肉芽组织替代。 因此,在拔完智齿后的1天内,拔牙创出血都是很正常的;拔完智齿后的1-7天,在吐口水、刷牙时发现有血丝也是很正常的,7天之后血丝也会基本消失。如果在拔牙后1天或者数天内拔牙创出现很大量的、持续的出血,你需要马上到附近的医院做相应的止血处理。 为了使拔牙创尽快愈合,我们建议: 咬紧医生放在拔牙创的棉卷,30分钟后自行吐出; 尽量将口腔内的口水咽下而不是吐出; 不要频繁舔舐拔牙创; 智齿拔除后的1天内不要刷牙漱口,进温凉流食、半流食。 以上建议的目的是保护拔牙创内的血凝块,使其尽快凝固、机化,使拔牙创能够顺利愈合,并减少拔牙创的出血。
拔智齿会影响智力?拔智齿能瘦脸?哪些关于智齿的谣言 2016-08-25 一牙网 一、什么是智齿?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况共有4颗,上下左右对称;由于智齿的萌出时间一般在18-30岁,是心智成熟的阶段,因此而得名。 二、你长智齿了吗? 好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长了智齿,其实很简单,数一数自己有多少颗牙齿便知道了。 一般来说,正常牙齿是28颗,加上4颗智齿,一共32颗。如果你的牙齿多余28颗,那就说明你已长了智齿。 三、每个人都会长智齿吗? 智齿的个体差异差异很大,有的年轻时就会出现,还有些人是在中年出现智齿,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的。 而且四颗智齿也不是都必然会长全,某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几颗,有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有的人智齿歪着长,这种情况就称为智齿阻生,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应尽早拔除。 四、智齿该不该拔除呢? 1、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如果牙齿能正常萌出,并且智齿的生长的位置和方向正常,可以正常咬合,那么是不需要拔除的。 (图源:@饭桶姑娘) 2、哪些情况下必须拔除智齿? ①智齿蛀牙 如果智齿出现比较深的蛀牙,特别是需要根管治疗的,一律建议拔掉。 ②造成邻牙病变 如果生长空间不足,智齿会使劲儿顶住相邻的牙齿继续生长,可能导致两颗牙齿都保不住。 ③智齿萌出时,空间不足引起冠周炎症 如果智齿生长空间不足,在智齿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牙龈肿胀、牙齿疼痛等症状。 ④局部不易清洁,容易出现蛀牙 ⑤没有对咬牙 如果智齿的对面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伸长的现象,进而影响咬合,此时应拔出智齿。 ⑥智齿阻生 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该种智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经常发生炎症,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必须拔除。 五、拔智齿会影响智力吗?——完全不会!! 说拔智齿会影响智力的这种说法,完全是毫无根据的。 它虽然被称作“智齿”,但是它和其他牙齿一样,牙髓中间除了血管、结缔组织之外,也只有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下牙槽神经来自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三叉神经虽然是颅神经的一支,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面部痛温触觉的感觉以及控制咀嚼运动,跟智力和记忆没有关系。 六、拔智齿能瘦脸吗?——你想多了,没有丝毫关系!! 与那些不愿拔智齿的人不同,很多女生居然抱着瘦脸的目的去拔智齿!但事实是,智齿和脸型没有任何关系。 脸的形状主要由颌骨特别是下颔骨支撑,下颌角的大小,才是脸型的决定因素。智齿是在下颌骨完全成型后才萌出,是否拔除对下颌角的角度没有影响。智齿拔出后发生肿胀,脸部会有浮肿这倒是真的。 七、拔智齿有危害吗? 正规、规范的拔除智齿操作是没有任何危害的,拔智齿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牙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不到位,消毒等方面的不规范所引起的。 由于非正规机构的牙医技术水平不到位、消毒不规范,拔智齿可导致对邻牙组织及牙周牙龈的破坏,甚至引发拔智齿后出血不止、疼痛、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1 什么是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术又称牙髓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2 哪些情况需要做根管治疗? 一般来讲,对于那些牙髓炎,牙髓坏死,各种类型的根尖周炎都适于作根管治疗,包括由于龋齿、隐裂、过度消耗、穿髓等引起的牙髓炎及牙髓坏死不能保留活髓的情况。 3 根管治疗要多长时间、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根管治疗需要就诊2-3次,用时2-3周。 根管治疗通常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 首先会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接下来测量根管长度,并适当扩大根管(即根管预备过程),然后在根管内封药消毒,最后用药物充填根管。 4 为什么根管治疗需要杀神经? 当牙髓已遭受感染或不可复性损害时,如果牙髓还有部分活力,此时病人就会感到疼痛,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同时将病变牙髓清理干净,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拔除牙髓神经,进行根管治疗。 5 为什么根管治疗需要拍多张牙片? 根管治疗时,拍牙片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至少要保证3张牙片。 第一张在治疗前,帮助医生了解牙根的基本情况,制定治疗计划; 第二张在治疗中,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情况,如根管预备是否到位等,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第三张是在治疗结束后,帮助判定根管充填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6 根管治疗后为什么还需要做全冠保护? 很多病人不理解,为什么在根管治疗后,牙齿不疼了,补上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做全冠保护,觉得没有必要。 事实上在根管治疗后,没有牙髓提供营养的牙齿会变暗、变脆,剩余的牙冠部分很容易折断劈裂,导致牙齿使用寿命减少,因此根管治疗后需做全冠对其进行保护。 7 根管治疗是否安全? 根管治疗的确是较为复杂,使用的器械多,步骤多,需要经过多个治疗步骤和拍摄多张X光片才能完成整个过程。目前技术已比较成熟,临床报告显示,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大概是80%~90%,是目前保存患牙最好的治疗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牙科诊所进行根管治疗,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就诊的安全。
第一位:我刷牙经常流血,一定是我刷牙太大力? 刷牙流血多数是因牙龈发炎(牙周炎)所致,但很多人误以为是因刷牙太大力刷损牙龈,所以流血。因此刷牙避开牙龈,导致刷牙不到位,令牙龈周围越来越污秽,促使牙周炎恶化。 第二位:洗牙后牙缝增大及牙齿酸软,一定是洗牙时洗坏了我的牙? 有些病人洗完牙后牙齿酸软,简直觉得是贴钱买难受,更发现牙缝增大,以为一定是洗牙洗坏了牙齿,令牙缝变疏,决定以后不再洗牙。 真实的情况是大量牙石在牙根附近积聚,当洗牙去掉牙石后,牙齿重新外露,会令人觉得牙缝增大,伴有敏感情况,敏感大概三、四天后会慢慢减轻。但是如果不去掉结石,持续刺激牙龈,最终牙根将会暴露,牙齿疼痛甚至脱落。 第三位:少了一只大牙, 我还有几只牙,又不影响外观,不需要镶牙啦? 缺少了一只大牙,会导致咀嚼效率降低,牙隙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增加蛀牙及牙周病风险,而且对称牙过度生长,同时临近的牙齿可能会移动或是倾倒,以后即使想镶牙,也会很困难。 第四位:小朋友蛀牙,迟些会换,不需理会? 一般人以为小朋友的牙齿会换,所以蛀了都不要紧。 其实小朋友到12至13岁才会完成换牙的全部程序,如过早脱了幼齿可能会导致其他牙齿畸形,除此之外,蛀牙会引起孩子疼痛,如炎症较重,也可能会感染下面发育中的恒牙,所以小朋友蛀牙情况不容忽视。 第五位:孕妇坏牙,是因为BB抽走牙齿中的钙质。 好多人以为孕妇怀孕期间,容易坏牙和蛀牙,一定是因为腹中胎儿抽走她的钙质,其实这是一般人的误解。孕期由于荷尔蒙分泌改变,孕妇的牙龈容易受牙菌膜分泌的毒素刺激而红肿和出血,同时孕妇饮食习惯改变了,亦比平时多吃了甜、酸食物,加上容易作呕,故容易蛀牙。所以提醒广大女性,在准备孕育宝宝之前,一定要到口腔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及口腔清洁护理,为安全度过孕期提供保障。 第六位:我不接受X光检查,因为没有需要,又有辐射。 通过X片可以了解到蛀牙的范围、牙痛的原因及镶牙、种植牙的条件是否足够等,因此在诊治过程中,拍片是必要的。依照目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民众辐射限值每人每年不得超过5毫西弗(msv)=5000微毫西弗,依此计算,每人每年可以接受200张的牙科口内X光照相,所以牙科X光检查剂量是非常低的。 第七位:补了的牙以後不会再蛀。 一般病人心态都以为补了的牙就是永久,以後都不会再蛀。但试想想,一只健康正常的牙齿都会蛀,试问一只补了的牙又怎会不再蛀呢?蛀牙一般都是坏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所致,如情况没有改善,补了的牙都较易再蛀,也就是所说的继发龋。所以要保持好口腔卫生,一旦充填材料脱落,要及时补上,避免继发龋的产生
听说过运动备孕,营养备孕,居然还有拔牙备孕,这个是不是太夸张了呀?今天微妈就来和大家一起扒一扒关于拔牙备孕的这点事。 之前曾经有条新闻“怀孕7个月时智齿发炎准妈妈险些流产”。 说的是一位孕妇,在孕期达 7 个月时,她因突感牙痛难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智齿发炎。因张女士怀孕月份过大,医生只能采用局部冲洗与上药治疗方式,以缓解炎症。在接下来的 3 个多月里,张女士每隔一周都要清洗牙齿,但随时面临流产危险。所幸最后通过保守治疗控制住炎症,并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张女士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好在最终的结果还不坏。如果运气差一点的话,真是不敢多想啊。 ▲ 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拔牙备孕,有时候是真的哦! 为什么牙医会劝一些女性朋友怀孕前拔智齿? 有些智齿,放在平时,牙医也许会说“如果不痛不肿可以暂时不用管它”,但一听你要怀孕,就马上转了口风,会建议你说“拔了吧,否则怀孕的时候会很麻烦”。 很奇怪是不是?原因其实在“怀孕”。 女性一怀孕,体内激素大幅改变,牙齿很容易出问题。首先牙龈炎(牙肉肿痛出血)的发生率会暴增,2008年,对上海 700 名孕妇的检查发现,妊娠期牙龈炎发病率高达 73.6% ;牙龈瘤(牙肉上长出一团瘤状物)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各种研究报告出来的数据大概在 0.43% - 5% 之间。 孕妇智齿冠周炎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后常较严重,加上孕妇生理、心理因素的变化,使得治疗变得十分棘手。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因患有龋齿、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各种口腔疾病的孕妇前来咨询就诊,她们往往因为孕前对这些口腔问题的忽视,结果在孕期这些症状就集中强烈暴发了。 所以牙医会建议怀孕前把能预见的隐患尽可能控制住,包括洗个牙,还有就是尽早处理有问题的智齿。 孕期处理牙齿到底麻烦在哪里? 孕妇如果出现了牙齿的问题,在治疗上会遇到非常的矛盾的情况:在治牙病时产生的刺激在怀孕初期容易诱发流产,在怀孕晚期则容易发生早产,而且很多孕妇及家属因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拒绝使用抗菌药物。 但是如果不治疗,牙痛、感染等直接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如进食障碍、睡眠问题等,严重的牙病还可能会影响孕妇摄取足够营养,从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另外,孕妇的口腔问题还有可能会殃及胎儿,导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几率高于口腔健康的母亲。 因为流产和早产的风险会很高,怀孕头三个月、后三个月(第1、2、3、7、8、9月),是无法进行诸如拔牙之类的操作的。 所以,若是冠周炎之类的问题在怀孕期间发生了,医生会倾向于保守,只做些冲洗之类的应急处理,然后准妈妈得靠自己忍过这一段;万一冠周脓肿、牙髓炎之类的事情赶怀孕的时候撞上了,那就会相当棘手,忍怕是忍不过去的,但吃药也不是,拔牙也不是,医生很难处理,所以会是一个大大的麻烦。 是不是所有的智齿都得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智齿都得拔,正位智齿不需要拔,也就是智齿萌生的位置很正,而且上下有对牙与之相对,可以很好地咬合,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这种智齿,不会给你惹麻烦,所以也不用担心。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就一定要听牙科医生的专业意见,为了安心度过孕期,该拔的,还是拔了吧。 说到这里,其实最想和各位准妈妈孕妈妈们说,如果有条件,在备孕的时候就去看一次牙医,做到防患于未然,争取让你的牙齿不要在孕期惹事。如果孕期真的出现了牙齿的问题,也要赶紧找专业医生及时处理,不要自己在家里扛,可能延误治疗,反而更添乱。
对于拔牙,很多人都有恐惧心理,这种恐惧使他们对一些无法保留的牙齿,和有潜在隐患的智齿,一忍再忍,最终的结果,不仅承受了本不必要的病痛折磨,还使接下来的治疗难度增加,花费增大。 拔牙,其实不必那么紧张,现在临床上打麻药用的针头很细,给药的速度也是由计算机控制,扎上去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似的,不会很痛,药液匀速慢慢地注射到患牙的部位,很多时候,患者还在紧张中,麻药就已经注射完。打麻药的时候和麻药退了可能会有些疼,但不会很疼,早日消除对拔牙的错误认识,患者可少受病痛的折磨。 误区1:打麻药时很疼 很多患者都认为,拔牙打麻药会疼得受不了。其实打麻药不是很疼,而且有很多技巧可以减轻疼痛。以拔智齿为例:首先进针部位,是在粘膜下,颊脂垫尖处,这个部位组织疏松,进针阻力小,而且神经没那么丰富,扎上去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似的,不会很痛;其次,进针后触到骨壁前(深度约1.5cm),先缓慢注入麻药1ml,再缓慢进针,这样会减少触到骨壁的疼痛,再匀速慢慢地注射麻药;最后注意一点,在注射针退至离粘膜表面约3mm时,不要再注射麻药了,此时再注射麻药会增加组织的张力增加疼痛。 注意以上几点,很多时候,患者还在紧张中,麻药就已经注射完毕了。 误区2:麻药退了会很疼 拔牙后疼痛是因为有些拔牙术要切开牙龈,对牙周组织产生了破坏,加上手术时间较长易造成伤口充血水肿等现象,因此产生了拔牙后的疼痛感。一般拔牙后24小时内有轻微疼痛,吐出的唾液里混有些粉红色血水或血丝都是正常的,疼的厉害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消炎镇痛药。为了减轻疼痛感,拔牙后注意不要咬太硬的食物,避免用舌头和手去触碰伤口,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如果是血凝块脱落引起的牙痛,要注意一下,血凝块脱落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 综上,拔牙后麻药退了会有些疼痛,但是一般能忍受,不需要吃止痛药,如果觉得疼的厉害,吃片止痛药就可以止住。 了解这些以后你对拔牙还会那么恐惧吗?小编提示您,牙齿生病了,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接受治疗哦,以免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和花费。
1、拔牙后紧咬纱布卷45-60分钟; 出血形成的血凝块充满拔牙窝并且凝固成血块,像瓶塞一样塞住牙槽窝,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而在术后45-60分钟内麻药尚未代谢完,紧咬纱布不会引发疼痛,形成的血凝块质地优良。 2、吐掉纱布卷后不要用舌头尖舔伤口,不得吸吮; 刚形成的学凝块尚未收缩,呈现“豆腐状”舌尖的搅动可使血块破碎,吸允可使冻状的血块脱出引发出血或继发感染。 3、24小时内不刷牙不漱口; 防止牙刷和水的震荡对血凝块的破坏作用。 4、三天内唾液里有血丝是正常现象; 牙槽窝内的血凝块会通过收缩变的更紧固,溢出的血清会被唾液带走,出现的间隙要通过渗血来填充,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最终达到拔牙窝内填满紧固的血凝块。 5、拔牙后短时会体温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38度; 因为口腔黏膜的娇嫩,无法使用强力消毒剂,因此拔牙后会存在“一过性菌血症”即口腔内的细菌通过拔牙窝内的破损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但对于正常人而言,机体的免疫系统很快会将这些“进村打枪的家伙”消灭在“扣扳机”前的状态中。 6、如有三天后剧烈的疼痛及时复诊; 由于血凝块的脱落,或因溶血性细菌的侵入形成血凝块的崩解,裸露的牙槽窝内的神经末梢失去保护,在外界刺激下引发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