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生活管理注意休息 罹患肝炎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运动。 2.饮食禁酒。 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同时保证能量和水分的摄入。 急性期少食荤腥食物、辛辣食物和冷饮等。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发生。 3.日常病情监测急性期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黄疸症状是否消退,定期就诊,复查肝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慢性肝炎按照医生指导进行监测和随访。 4.特殊注意事项患病期间应遵循医嘱,不可盲目使用药物而加重肝负担,避免饮酒,避免过劳。 部分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且性生活增加身体负担,加重肝脏负担,因此不建议肝炎患者同房。但做好安全措施,且同房后无疲劳感,无肝脏负担加重时,可以性生活。 慢性肝炎一定要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监测和随访。
痔疮手术后注意事项 1、大便后坚持坐浴清洗消毒:大便后用温水坐浴不仅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清洁肛门,减少细菌的感染,促进创口的愈合,如果用医院配的药物进行坐浴熏洗的话,效果就更好了。 2、手术后休息静养为主:一般在手术后一周之内尽量不要做过多的运动,最好躺在床上静养,这样就可以减少伤口摩擦感染而加长伤口的愈合时间。在手术三个月之后不要做过于激烈的活动,以免使快要愈合的伤口再次破裂。 3、良好的饮食习惯:痔疮手术后患者不能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最好连干燥的食物也不要吃,日常饮食要以清淡有助于排便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等。 4、保持大便的通畅:痔疮手术后通常要过了24小时方可排便,因为术后过早排便的话,很容易感染伤口,引起一些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便秘,可以在排便前温水坐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就可以缓冲粪便对肛门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5、术后2周内禁同房:过去传统痔疮手术后疼痛多剧烈,很少患者会有性生活想法,医生也很少告诫。现在痔疮微创手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不明显,有部分患者会有这方面生理需要。肛肠手术创面愈合牢固通常需要2-6周。过早同房,会阴部充血,创面大出血风险会增加。尤其年轻及新婚患者需注意。
肛肠术后应早期开始做康复锻炼,具体说,需要学会“提肛运动”。 提肛是一种即简便、又实用的肛门功能锻炼方法,具有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的双重作用,国内外都很提倡该方法。其基本的方法可采用站、坐、卧等多种姿态进行,使用意念及内功,将肛门上提至脐中,做肛门上收的动作,自然呼吸或吸气时提肛缩腹,呼气时将肛门放下。此法不受时间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一提一收为1次,每遍20~30次,每日2~3遍。 肛门的收缩与扩张是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协调共同完成。健康者其肛门收缩有力,扩张有度,既可使较粗而干燥的粪便排出,又可使肛门紧闭,不致使稀薄的大便外溢。肛门病手术以后,由于肛门皮肤、括约肌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肛门下坠感,甚至不能控制稀便及排气等情况。另外,手术后由于疼痛、肛门紧闭收缩、括约肌痉挛、创面的引流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创面的修复。 如果手术后以及及时加强提肛锻炼,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和预防组织水肿;减少痔静脉的淤血和扩张,预防痔疮的复发;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减少不完全性肛门失禁;促进创面的引流,避免死腔的积液。 目前,临床上主张早期进行肛门功能锻炼,一般可在术后第三天起开始进行,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延长锻炼的时间。即使痊愈以后,也主张每天坚持进行锻炼,这样便可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疾病的复发。
肛肠术后除了定期坐浴,保持大便通畅创面清洁外,饮食调节也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需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摄入益生菌,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道动力,保持大便软顺通畅,这里刘序医生给大家推荐几个适合肛肠术后患者吃的食物: 1、熟香蕉 香蕉味甘性寒,入胃经。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滑肠的功效。凡温热病、口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者适于常吃。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香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也很丰富,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功能。 2、 核桃 核桃仁含脂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铁、β-胡萝卜素、核黄素等,除了润肠通便外,还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之功能,可治疗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长期服用,疗效更佳,且无副作用。患有便秘的老年人不妨一试。 3、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食物纤维果胶。果胶有保护肠壁、活化肠内有用的细菌、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所以它能够有效地清理肠道,预防便秘。 4、地瓜 味甘性温,能滑肠通便,健胃益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在肠中吸收水分增大粪便的体积,引起通便的作用。 5、糙米 糙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维生素A、维生素E、纤维素、钙、铁和磷等矿物质,其中丰富的纤维质有助排便。 *需要注意的是,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饮食选择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术后最后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
早在1982年腹股沟疝囊结扎术报道以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就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开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也不断发展和成熟,比如说,多种疝治疗仪器的研究、医师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补片的研究开发,大大促进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食管裂孔疝、切口疝以及腹股沟疝等修补中来。 1、腹腔内补片植入手术 腹腔内补片植入手术(IPOM)这种手术方式是在腹腔镜可视环境下,在腹壁疝缺损位置覆盖并固定补片,不做腹膜分离。这种手术主要适用于切口疝的治疗,应用在腹股沟疝在医学界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第一,腹腔黏连,直接在腹腔内植入聚丙烯补片,会导致肠管与补片直接接触,手术之后会发生肠梗塞、肠粘连的可能。第二,补片移位,因为不切开腹膜、不暴露腱膜或腹横筋膜等比较牢固的层,只是简单地使用钉枪固定腹膜,患者脂肪层不同、钉子长度有限,这些因素都会引发补片松动。第三,补片的费用也相对较高。现阶段使用的补片价格非常高,有两个不同的面,粗糙一面放置在腹壁上,较为光滑的一面朝向肠道,可以预防发生肠粘连。这种手术显著的优势就是易学、简单,操作步骤分为三步:第一,进入腹腔之后成功建立气腹。第二,将切口周围粘连切除。第三,植入补片,固定补片,修补缺损。 2、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 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TAPP),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多种形式的腹股沟疝,比如说,股疝、直疝、斜疝等,并且对于双侧疝、复发疝的治疗更有优势。这种手术是在腹腔镜的可视环境中,将腹膜打开,从后径进入患者腹膜前间隙,将耻骨肌孔结构解剖出来,使用大补片将耻骨肌孔覆盖,补片超过缺损部位3cm-5cm,将补片与联合肌腱、腹直肌、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固定,将切开的腹膜缝合或订合关闭,腹膜化完成。因为补片位于腹膜前部位,不会直接与肠管接触,因此,可以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聚丙烯补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很多专家比较喜欢选择3-0吸收线进行腹膜缝合,不仅可以避免了B字钉枪缝合欠牢固的不足,还可以相对降低患者费用,比较符合现阶段降低医疗费用的形势要求。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之后,复发疝气的几率为0.8%-2.6%,其主要的并发症为:第一,阴囊气肿,轻微症状一般在6小时左右自行消失。第二,血清肿,血清肿的发生率约是4.1%-7.2%,比较小的血清肿一般能够自行消失,比较大的血清肿可以通过穿刺、抽吸的方式治愈。第三,神经感觉异常。如果是暂时性的神经异常感觉,也就是疼痛感出现,这可能与手术过程中皮神经挫伤有关,术后3周左右自行缓解。慢性持续性神经痛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有的时候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预防发生的关键就在于尽可能的少用B钉枪。 3、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 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这类手术方式适用于多种形式的腹股沟疝,比如说,股疝、直疝、斜疝等,并且对于双侧疝、复发疝的治疗更有优势。这种手术的进行不进入患者腹腔,紧贴患者腹直肌后鞘,将腹膜前间隙解剖分离出来,成功进入腹膜前间隙之后,手术操作方式与TAPP手术操作基本相同,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腹腔镜修补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几个方面没有显出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因为TEP手术方式不进入患者腹腔,也就避免了腹膜缝合,手术时间相对更短,对患者的创伤更小。TAPP手术通常情况下解剖清晰,而且标志结构学清楚,比较易学。在早期TEP手术开展的时候,由于解剖面的层次不清,比较难学,这种技术掌握熟练之后,更多的医师会选择这种手术方式。在进行TEP手术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者穿刺不小心进入患者腹腔,就可以及时的转化成TAPP手术方式。在进行TEP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足够大的补片,对于是否需要牢固的订合,现在依然存在着争论,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两种情况下,疝气再次复发的几率,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病例研究。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赫什朋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肠神经元缺如引起,多见于乙状结肠、直肠。受累肠管发生痉挛狭窄,无法像正常肠道一样蠕动,肠内容物没有办法正常排出,堆积在肠道内,导致病变近端的肠管严重扩张,逐渐形成巨结肠改变,所以称为先天性巨结肠。 流行病学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性疾病,约每5000个活产儿中可有1例发病,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4倍。 本病有家族性发生倾向。 疾病类型 根据病变累及范围不同分型如下。 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指痉挛狭窄段位于直肠中、远段。 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 又称普通型,指痉挛狭窄段位于肛门至直肠近端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甚至达乙状结肠远端。 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指痉挛狭窄段自肛门延至降结肠甚至横结肠。 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 指痉挛狭窄段波及升结肠及距回盲部30cm以内的回肠。 全肠型先天性巨结肠 指痉挛狭窄段波及全部结肠及距回盲部30cm以上小肠,甚至累及十二指肠。
大肠癌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消耗,而化疗均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为了保证患者体力和营养的需要,应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应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 1.患者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胃黏膜。饮食要多样化,尽量用食物的色、香、味诱导患者进食。多饮水,以利于放化疗产生的毒素从体内排出,减轻副作用。多吃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等。 2.放化疗期间患者往往食欲较差,在放化疗的间歇期,应抓住食欲好转的有利时机多补充营养。 3.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患者.应从静脉补给足够的能量、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肠外营养(TPN)。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给予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的使用源于几个问题:部分患者手术探查发现无法切除,主要因为肿瘤太大或侵犯邻近脏器;胃癌术后化疗有一定盲目性,只有肿瘤复发后才知道药物无效。 理论上讲,新辅助化疗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防止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影响化疗效果; ②防止切除原发肿瘤刺激剩余肿瘤生长; ③使肿瘤降期,提高肿瘤切除率; ④减少术中播散,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 ⑤化疗敏感性实验,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敏感药物; ⑥剔除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 手术前给予辅助化疗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给予2~3个月。它的作用机制不同于手术后6~1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因此不称为术前辅助化疗,而称为新辅助化疗或诱导化疗。胃癌新辅助化疗应用越来越多,也与目前化疗药物疗效好、毒副反应显著降低有关。在英国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也证实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帮助。
先天性巨结肠病儿,在新生儿期因出现急性肠梗阻症,开腹探查屡见不鲜;在年长儿期,误将粪石当肿瘤开腹也时有发生;也常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断和治疗。误诊、误治原因,主要是病史不清,查体不细,其次才是缺乏对先天性巨结肠的了解和认识。先天性巨结肠须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1.新生儿期 (1)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该症为最常见的低位肠梗阻原因。肛门闭锁或仅有瘘孔时,经仔细望诊就可辨认这类异常肛门,但肛门正常的直肠狭窄或闭锁,还需经肛诊及X线检查证实。 (2)先天性肠肛门闭锁或狭窄: 低位的肠闭锁或狭窄也为低位肠梗阻表现,肛诊后没有胎便或仅有少量灰白色胶冻样便(肠狭窄可有少量胎便)。X线钡剂灌肠显示病变远端结肠异常细小(胎儿型结肠),钡剂不能通过病变部位(闭锁)或者很难通过(狭窄)病变部位。 (3)功能性肠梗阻: 功能性肠梗阻常见于早产儿,Nixon等(1968)对这类病儿经直肠肛管测压检查,证明缺乏正常反射,认为与肌间神经节细胞不成熟有关。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新生儿功能性肠梗阻,诸如呼吸困难、感染中毒、脑组织损伤等。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与生后窒息、乏氧、休克等原因有关。除没有生后便秘史外,临床症状常不易与新生儿巨结肠肠炎鉴别。 (5)胎粪性腹膜炎: 胎粪性腹膜炎与胎儿期肠穿孔有关。出生前穿孔未闭合者,生后因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发生穿孔性腹膜炎;出生前穿孔已愈合者,无菌的胎便进入腹腔后,引起胎粪性腹膜炎,致小肠广泛粘连及胎便钙化,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6)单纯性胎粪便秘: 单纯性胎粪便秘也称胎粪塞综合征,主要因胎便黏稠,致一过性胎便排出障碍,致肠梗阻。这类病儿均为足月新生儿,生后24~48h仍不能自动排泄,出现低位肠梗阻症状。该症经肛诊或洗肠等方法排便后,症状缓解且不再复发。 (7)胎粪性肠梗阻: 胎粪性肠梗阻在我国很少见。该病与胰腺的纤维囊性病有关,是西方国家新生儿低位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1/2000。该症中10%~15%病儿因胎便过度黏稠,堵塞回肠远端而发病。 (8)新生儿腹膜炎: 也分原发性腹膜炎和续发性腹膜炎。新生儿原发性腹膜炎少见,多为脐源性感染,有的为血源性,与败血症有关。续发性腹膜炎见于新生儿巨结肠穿孔、胃穿、胆道穿孔及阑尾炎等。 2.乳幼儿和儿童期 (1)续发性巨结肠: 也称器质性巨结肠。巨结肠续发于器质性病变或机械性不全梗阻,与长期排便不畅或受阻有关。常见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直肠外肿物压迫、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或外伤后形成的肛门瘢痕狭窄。经肛门检查可以确诊。 (2)特发性巨结肠: 该症与排便训练不当有关,特点是无新生儿期便秘史,2~3岁时发病或出现明显症状;慢性便秘常伴肛门污便,便前常有腹痛;肛诊感觉除直肠扩张积便外,括约肌处于紧张状况。直肠肛管测压有正常反射,是诊断该病和除外先天性巨结肠的最可靠方法。 (3)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 (4)先天性乙状结肠过长: 因乙状结肠过长而大量贮存粪便致慢性便秘,常伴乙状结肠扩张。 (5)退化性平滑肌病: 其症状为便秘,慢性进行性腹胀和肠梗阻。除结肠扩张外亦有小肠扩张甚至胃、食管扩张。直肠肛门测压可见有正常反射。病检肠管变薄,肌细胞退化坏死和肌纤维再生,并可见炎性病灶,神经节细胞和神经丛移位。 (6)其他原因便秘: 如①饮食性便秘:乳幼儿可因母乳不足,代乳品过于浓稠或稀少,或未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则为食物过少或过精,较少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所致。②神经性便秘: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所致,例如大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脑瘫及脊髓拴系症等。③内分泌性便秘:甲状腺低功时,因胃肠道蠕动减弱,在新生儿期就可出现腹胀、便秘,并进行性加重。病儿特征为智力障碍、面部臃肿、鼻梁宽平、全身肌肉张力低下。基础代谢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降低可以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也可有慢性便秘及结肠扩张。④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缺乏能破坏肠壁中神经节细胞,引起便秘。⑤药物性便秘:小儿因病长期或大量服用下列药物可引起慢性便秘:盐酸哌醋甲酯(中枢兴奋药)、二苯乙内酰脲(苯妥英)、盐酸丙米嗪(抗抑郁药)、抗酸剂及含Codein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