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某院每年诊治的乳腺癌数量约1500例,在乳腺癌术式的选择方面,他们更注重患者生活质量和器官功能的保留。他们的乳腺癌保乳率可高达60%,而我院目前只有15%;在腋窝淋巴结处理方面,他们80%的病人选择了前哨淋巴结活检(保留腋窝功能),而我们只有10%的病人选择了这个术式,其他都直接选择了腋窝淋巴结清扫。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原因是美国40岁以上女性每年都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因此他们早期患者的比例非常高,有更多的患者适合进行保乳术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民众对乳腺癌的认识比较理性,而我们的病人一旦被诊断为乳腺癌,都会非常恐慌,往往要求手术做得越彻底越好。我们曾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在我们适合保乳的患者中,经过详细的知情告知后(保乳会使局部复发风险增加约2%,但总生存率与全切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有1/3的患者最终选择了保乳术。可见我们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进行广泛的乳腺癌知识宣教,提高民众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乳腺癌的意识,并对乳腺癌的诊治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不仅手术技术与他们不相上下,甚至切口比他们的更小、更隐蔽。手术也比他们更娴熟,做一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他们往往需要1-2小时,而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孙强主任的记录是16分钟。北京协和医院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水平和相同分期患者的生存率与他们并无明显差异。中心化模式,一站式服务跟北京协和医院一样,他们的一大半病人也都是来自外地。国内的就诊模式是医生坐在诊室里,患者挨个诊室去找医生看病,场面经常很混乱。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只要穿着白大褂在门诊走,每走几步就会有一个患者或家属过来问路或咨询。而他们则是中心化模式、一站式服务。患者在导医的引导下坐在诊室里,医生去相应的诊室找他们。虽然他们看病需要等待2-3周的时间,但是一旦约上,基本可以在一天看完所有的医生,做完所有的检查。但是,我们乳腺癌病人的就诊,尤其是术后的复查,基本上都需要在北京住上两个星期,跑医院四五趟,才能做完所有的检查。“以病人为中心”,“待病人如亲人”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办院理念,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优化就诊流程,虽然做不到哈佛那样的一站式服务,但至少可以努力将所有的检查预约到同一天,甚至做到“零预约”,这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分工明确,高度电子化另外,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他们高度的专业化、流水线作业。导医负责引导病人、传送资料,护士负责收集病人信息和资料,听写员完成病例录入,病人的预约转诊则由秘书来完成,而医生只需要执行专业技术相关的工作。高度信息化使医生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患者在就诊前,其所有的病历资料包括外院和本院的就诊病历、影像学资料等相关的信息都由专人收集并电子化,医生在看病人之前可先在办公室获得这些资料,对于疑难的病例可以立即在办公室与其他医生进行讨论或者上网查找资料,然后再去诊治患者,这样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减少误诊风险,又能使科室成员通过讨论获得诊疗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治疗方案达成一致,避免因医生治疗意见不一致而造成患者的困惑和不信任。由于影像学资料都是电子化的,对于可疑的病变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放大观察,而且也可以调取之前的检查在同一屏幕下进行比较,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这是胶片化的影像学资料不能比拟的。更值得借鉴的是,他们把乳腺影像科的办公室也放在乳腺科,对于疑难的病例能马上进行讨论和沟通,从而促进临床科室和影像科室的相互提高。和谐的医患关系美国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典型。在美国,乳腺癌手术的费用常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而我们医院的手术费1000元都不到;在美国,乳腺癌从诊断到手术基本上都需要等待一个月左右,而我们医院的乳腺癌病人通过绿色通道,一般一两周就可以做上手术。但美国的医患关系却是相当地融洽、和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完善的医疗保险及其支付系统。医生与患者之间只涉及诊疗,不涉及费用。病人来医院看病,不用当场付费。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诊疗过程会产生多少费用。所有的费用都是事后由保险公司与医院进行结算,保险公司再与病人发生费用交涉。通过保险公司作为中介,避免了患者产生“医院挣病人钱”的想法。(2)成熟的预约制度。病人没有预约不能随便进入诊室,更不能去诊室要求医生进行加号,否则就可能面临被拘捕的处罚。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又保护了医生的安全。(3)医护人员注重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医患之间充分的沟通可以避免误解的发生。医患之间相互尊重,虽然医患之间经常说的都是一些客套话,但是让患者感觉氛围很友好,自己受尊重。上述前两点涉及国家的制度问题,改革尚需较长时间,但是第三点我认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病人进诊室后,简单的一个微笑,或者一句“你好”,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却能营造友好的氛围,让沟通更顺畅。
这个是 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网站,里面能找到相当权威的致癌物信息。一般大家常见的该机构对于致癌物的评级是基于证据强度的,分为 I 级(group 1, 对人类致癌,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II 级(group 2,对人类很可能致癌的 IIA 级和对人类可能致癌的 IIB 级,IIA 级有充分的动物实验证据,但是人类证据有限;IIB 级对人类证据有限,动物证据不充分,或对人类证据不足,对动物证据充分)III 级(group 3,现有证据无法分级)IV 级(group 4,很可能对人类不致癌) 注意,这里的证据强度并不一定就是致癌效应的强度,有些化合物可能致癌效应非常厉害,但是由于缺乏人群暴露的资料(比如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暴露水平极低)及动物实验资料,因此分类排名不高。致癌物的致癌效应强度还需要联系具体的研究进行评估才行。 尽管如此,从整体上来看,评级分类评级和整个人群水平上来说致癌风险还是相关的,毕竟研究人员在评估致癌风险的时候,除了致癌的强度外,还需要预先评估一下该物质在人群中的暴露水平,确定研究的优先级,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率地为保护人群健康提供参考性意见。今年更新的名单上,I 类致癌物的数量为 113 种,IIA 类致癌物为 66 种,IIB 类致癌物为 285 种,III 类有 505 种,IV 类的为 1 种。种类太多,实在列不过来,就先挑 I 类致癌物来讲讲吧,里面和日常生活相关性比较大的一些来说吧,食物里可能会涉及的我会特别标注一下。1. 与饮用含酒精饮料相关的乙醛及乙醇2. 强无机酸雾(这个经常在实验室要泡酸洗酸的同学要小心了,多多注意自我保护)3. 黄曲霉素(霉变的谷物千万别吃,我们做阳性对照就拿这个做)4. 酒精类饮料5. 铝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接触6. 4- 苯基苯胺(不知道这个翻译对不对……化学命名有些忘了)7. 槟榔果8. 马兜铃酸(没事儿别瞎吃中草药,虽然关木通已不在新版药典中了,但是至少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这六种含马兜铃酸的药材还是在药典里的,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品种有上百种,因此请在具有专业资质的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及中药制剂,包括药膳)9. 砷以及无机砷化合物(雄黄酒啥的自己看着办,千万别别天天喝二两之类)10. 石棉11. 金胺(染料的成分,具体本人不是很清楚)12. 咪唑硫嘌呤(一种免疫抑制药物,普通人一般接触不到)13. 苯(有机溶剂,据说有的劣质家具和装修材料之类的东西为了节约成本会使用)14. 联苯胺(有机染料,现在基本被禁了,但某些染料经代谢仍然可能生产联苯胺)15. 苯丙[α]芘(很多烤制、熏制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它属于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多由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热解而产生。它的致癌性还是挺强的,特别要注意的是,香烟烟雾中的这种物质含量较高)16. 铍及其化合物17. 与烟草共同使用的槟榔嚼块或单独使用的槟榔嚼块(一种特殊的东南亚地区的吃法,具体不是很了解不好意思 - -b)18. 双氯甲醚 / 氯甲醚(这俩货一般来说还是职业接触风险比较高,主要还是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过程中涉及,比如合成一些塑料、离子交换树脂之类的,普通人一般接触剂量非常低)19. 白消安(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一般人估计也接触不到。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实本身就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这个暂时不表)20. 1,3- 丁二烯(合成橡胶与其他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生产过程中涉及,主要是职业接触,电子工业尤其要注意,这里忍不住想吐槽下,电子工业的底层工人其实真的很苦逼)21. 镉及镉化合物(这个要看地方,有的地方农作物土地会被含镉污水污染,这里的许多农产品镉含量就会比较高,比如时不时会看到的“镉大米”事件)22. 瘤可宁(也是抗癌药,治疗某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DS 及某些卵巢癌可能使用)23. 萘氮芥(同上,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可能会用到)24. 六价铬化合物(一般也是污染的问题)25. 华支睾吸虫(就是大名鼎鼎的肝吸虫,未煮熟的螺类、鱼类中可能含有。所以水产品煮熟吃绝对是个好习惯)26. 煤焦油蒸馏、煤沥青职业接触(主要是里面的多环芳烃太毒了)27. 焦炭生产的职业接触28.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药,一般人没事不会有机会接触到的)29. 环孢霉素(同上)30. 1,2- 二氯丙烷(也是职业接触风险较大,这部分 IARC 还没写完,不过有篇日本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研究可以参考 Cholangiocarcinoma among offset colour proof-printing workers exposed to 1,2-dichloropropane and/or dichloromethane -- Kumagai et al. 70 (7): 508 --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31. 己烯雌酚(人工合成雌激素类药物,根据撤回药品列表的内容,该药物已撤回下架。后面其实还有几个雌激素药物相关的条目,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见http://monographs.iarc.fr/ENG/Monographs/vol100A/mono100A-17.pdf 的内容)32. 柴油机废气33. EB 病毒(与鼻咽癌发病有一定关系)34. 毛沸石(职业接触风险较大,具体不是很了解)35. 环氧乙烷(这个可能医院里工作的小伙伴接触会比较多,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36. 依托泊苷 or 依托泊苷 + 顺铂 / 博来霉素(也是抗肿瘤药)37. 裂变产物,包括锶 -9038. 甲醛(刚装修完的房子里很容易有)39. 赤铁矿挖掘职业接触40.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货经常引起消化性溃疡,所以有这类问题要尽快治,现在治疗方案很成熟)41. 乙肝病毒42. 丙肝病毒43. I 型艾滋病毒44. 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6、58、59)45. 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I 型46. 所有类型的电离辐射47. 钢铁铸造的职业接触48. 使用强酸的异丙醇制造职业接触49.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50. 皮革尘埃51. 红色苯胺染料(品红)制造职业接触52. 美法仑(抗癌药)53. 甲氧沙林 + 长波紫外线辐照(治疗白癜风的一种疗法,请遵医嘱使用)54. 4,4'- 亚甲基二(2- 邻氯苯胺)55. 未经处理或粗加工的矿物油56. MOPP 方案及其他使用烷化剂的化疗联合用药方案57. 2- 萘胺(工业染料)58. 中子辐射59. 镍化合物60. N'- 亚硝基去甲尼古丁及 4- 亚硝基去甲尼古丁 -1-(3- 吡啶)-1- 丁酮(香烟烟雾中含有)61. 泰国肝吸虫(类似华支睾吸虫)62. 室外空气污染63. 画家职业暴露64. PCB-126(一种多氯联苯化合物)65. 非那西汀(一种解热镇痛药,已在多国禁售)66. 磷 -32,碘 -131 等同位素(同位素,实验室做放射性同位素的要注意保护自己哦)67. 钚等放射性元素68. 橡胶制造业职业接触69. 中国式咸鱼70. 埃及血吸虫71. 司莫司汀(一种抗肿瘤药)72. 页岩油73. 硅尘(职业接触为主,这玩意儿不仅引起矽肺,还致癌)74. 太阳辐射75. 煤烟76. 硫芥(化学武器,有人想用它开发抗癌药但由于毒性太强没能成功)77. 2,3,7,8-- 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人们一般惧之如鬼神的二恶英其实应该就是指这货,其实二恶英是一大类东西,毒性各不相同,但 2,3,7,8- 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研究比较透彻,致突变作用非常明显,机制也比较明确了,致突变实验经常拿它作为阳性对照物)78. 2,3,4,7,8- 五氯二苯并呋喃79. 它莫西芬(一种抗雌激素)80. 噻替派(一种免疫抑制药)81. 烟草烟雾!!!!82. 邻甲苯胺(工业染料,职业接触为主)83. 苏消安(烷化剂,治疗癌症用)84. 三氯乙烯(职业接触为主)85. 紫外线辐射86. 氯乙烯单体(职业接触)87. 木屑尘埃(职业接触)88. X 射线和伽玛射线
当身体出现以下12个症状时最好引起注意,及时就诊排除潜在病症。1、身体任何部位没有受过外伤而出现自发性溃疡,1个月以上不愈;2、身体任何部位,最近出现肿物,且逐渐增大;3、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白带增多;4、乳房内肿块或乳头排出血性液体;5、有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烧灼感;6、有进行性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7、干咳或痰中带血;8、有鼻血,单侧鼻血或后吸鼻涕带血;9、便血或排便异常,无痛性血尿;10、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及视觉障碍;11、持续性声音嘶哑;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溃出血;12、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减轻。
尽管经过了大半世纪的公共卫生努力,吸烟仍然是美国多种可预防疾病和死亡的罪魁祸首。在美国,吸烟每年导致480,000人死亡、16,000,000人罹患慢性病。由于在20世纪初期,烟草厂家积极并成功地向女性推销他们的产品,吸烟相关的疾病在女性中持续上升。时至今日,女性吸烟人群已赶上男性吸烟人群,并同样发生由吸烟引起的肺癌、心脏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女性发生由吸烟引起的心脏病以及死于COPD的概率已超过男性。前言在1928年,美国烟草公司主席George Washington Hill曾预测未来半个世纪的烟草市场走势,他把女性比喻成“摆在我们面前的金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后,女性吸烟的社会障碍已大大消除,Hill与公共关系名人Edward Bernays联手推销名为“好彩头”的香烟,宣称这种香烟有助于控制体重。这个广告语为“触及好运而非甜蜜”的营销活动使得美国烟草公司在1925年至1931年间利润增长超过2倍,并且被市场专家视为史上最成功的鼓励女性吸烟的营销。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及70年代,随着美国女性运动的开展,香烟市场再次瞄准了女性消费群体。在最初的25年,烟草广告宣传吸烟是女性魅力及成熟的象征,而现在则宣传吸烟是女性独立及成功的象征。除了这些宣传,烟草市场还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产品——更长、更细的香烟,以此来暗示其早期的宣传:吸烟能让你得到修长、性感的体型。很快,Philip Morris通过赞助弗吉尼亚网球巡回赛把吸烟和运动、健美联系到了一起,并以此给这种专门为女性设计的细长香烟命名。使香烟市场关注到女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男性吸烟群体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有害健康。在1964年发表的首篇卫生总署报告(SGR)中提出,吸烟与肺癌间有因果关系。随即,男性的吸烟人数明显减少,而女性的吸烟人数则在当年明显增多。在随后的至少15年期间,男性吸烟率的下降比率明显大于女性。直到1980年,男性吸烟率下降了27%,而女性的吸烟率仅下降了14%。目前女性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也印证了以上事实。例如,尽管男性肺癌的发生率从90年代开始就稳步降低,女性的肺癌发生率则持续升高,直到2004年左右。根据最近的数据,女性肺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明显比男性下降缓慢,特别是对于老年女性,她们年轻的时候正是烟草公司推广女性吸烟的年代。最近的SGR评估了香烟市场及广告的影响:50年进展——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报告中提到:烟草厂家利用积极的宣传策略使香烟开始并持续流行,同时也导致了吸烟的公众危害。报告同时还发现一系列吸烟相关的疾病(远远不止肺癌)严重影响着男性及女性的健康。“在过去的50年间,女性吸烟引起的相关疾病风险明显升高,目前,女性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与男性相当”。本文章通过SGR50周年报告分析了吸烟对女性健康的影响。癌症2014年SGR报告详细地分析了吸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吸烟对所有癌症(包括不是由吸烟引起的癌症)都有负面影响。报告发现,对于癌症病人以及治愈了的病人(包括正在接受治疗或治愈了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吸烟会升高与吸烟相关或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同时也会增加吸烟相关的第二癌症的发生率。报告还发现,吸烟可能与癌症的复发、治疗效果差以及治疗的毒性反应相关。而戒了烟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在2014年SGR报告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与50年前相比,当下吸烟人群的肺腺癌发病风险更高,而女性吸烟人群的发病风险较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高。这个结论是由两个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数据(1959-1965,1982-1988)与某些大规模调查数据(2000-2010)相比较而得的。结果发现女性吸烟人群患肺癌的相对风险增加近乎10倍。在1959年的研究中,吸烟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是从不吸烟女性的2.7倍。直到2010年,这个风险提高到25.7倍。而在相同的时间段,男性吸烟者患肺癌的相对风险从12.2翻倍至25.0。而无论是哪个时期,非吸烟人群肺癌发病率均无变化。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病率在吸烟人数减少以及个人香烟消费减少的时期仍然升高。证据表明,香烟的设计的变化(通风式滤嘴)以及成分的改变(更高浓度的烟草相关亚硝酸物质)导致了肺腺癌的发病率升高。总的来说,在美国超过87%由肺癌引起的死亡都可归咎于吸烟以及二手烟的暴露。在2010年,美国超过130,000名男性及女性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导致超过52,000名患者死亡。直肠癌是男性及女性患共同癌症中死亡率第二高的。目前,吸烟已被证实是导致结直肠癌和肝癌的原因之一。在美国,除了皮肤黑色素瘤,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仅次于肺癌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在2009年,超过200,000女性被诊断为侵袭性乳腺癌。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指出,在2014年将会有230,000名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并有40,000名女性因此死亡。虽然从1990s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下降,疾病带给患者的负担仍然很高,研究人员因此积极地寻找预防乳腺癌的关键因素。自从2004年SGR报告提出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吸烟与乳腺癌发病相关,12个队列研究以及34个病例对照研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研究结果。2014年的SGR综合分析了以上的研究结果以及15篇关于乳腺癌与吸二手烟相关性的新研究。这些新的数据使得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结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由吸烟引起的一系列机制可能会导致乳腺癌。但虽然有这些证据,2014年的SGR仍总结道:无论是吸烟或二手烟的暴露与乳腺癌的因果关系仍不能完全确定。认定某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更大型的队列研究。事实上,新一期的SGR建议继续进行大型队列研究以确定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这些2014年得到的结论与过往的SGR报告加起来,已经发现有13种癌症的发生与吸烟相关。预测2014年将有585,000名患者死于癌症,其中超过163,700(28%)名患者的死亡是由于吸烟或二手烟暴露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超过16,000,000名美国人患有心脏病。在美国,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800,000人死亡,并且也是导致死亡的最大独立因素。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内及周围血管的狭窄或堵塞(冠心病)、突发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以及心脏相关性胸痛(心绞痛)。另外,还包括:高血压、外周动静脉疾病以及腹主动脉瘤。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几乎三分之一冠心病引起的死亡都是由吸烟和二手烟暴露造成的。二手烟的暴露同时也是非吸烟人群发生急性心梗和脑中风的原因之一,在二手烟的暴露下脑中风的风险会增加20%-30%。我们首次发现35岁及以上的吸烟女性死于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比男性高。几乎所有腹主动脉瘤引起的死亡都与吸烟以及其他烟草的使用有关。同样,女性吸烟人群死于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比男性吸烟人群高。尽管吸烟和心血管疾病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线性相关。就算每天吸5支或以下香烟,都能发现心血管有明显损伤。戒烟能降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风险,而对于女性,这种风险降低更为明显。例如,2014年SGR引用的数据表明,吸烟的女性在戒烟2-4年后死于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大大降低至原来的一半。呼吸系统疾病2014年的SGR报告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与女性的健康密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及大多数的肺部疾病(包括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都主要是由吸烟引起的。在美国,10个死于COPD的患者中有几乎8个是由吸烟导致的。尽管现在的吸烟量比50年前少,吸烟人群患COPD的风险较1964年时明显升高。女性吸烟群体患COPD的相对风险显著升高,目前已与男性相当,其发病风险是从未吸烟女性的22倍。从第一次SGR开始COPD的死亡率显著并持续上升。今时今日,女性死于COPD的人数已超过男性。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年轻的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得严重的COPD。另外,吸烟已经被确定为肺结核以及肺结核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并且吸烟也会加重成人哮喘症状。生殖在首次的SGR报告中提出怀孕期间吸烟与产出低体重儿有关。从那以后,更多的SGR报告发现怀孕前及怀孕期间吸烟对导致怀孕率降低、孕期并发症增加、危及母体、胎儿以及婴儿的健康。尽管怀孕期间吸烟的风险提出了多年,在美国,仍有大量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吸烟,导致每年有超过400,000名新生儿在母体中受到烟草相关化学物质的暴露。2014年的SGR报告提出了母体吸烟对输卵管健康的影响:吸烟会导致输卵管异位妊娠,即受精卵不能顺利通过输卵管到达子宫并在子宫内定植。异位妊娠常常会造成胚胎的死亡及对母体一系列危害。胎儿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胎盘,而吸烟的女性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更高。胎盘早剥即胎盘早于预产期从子宫上脱离,进而导致早产并危及孕妇或胎儿的死亡。在怀孕期间吸烟的孕妇发生胎盘前置的风险也会增高,胎盘前置即胎盘部分或完全挡住了宫颈口,可能导致早产或孕妇或胎儿的死亡。孕期吸烟同样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在怀孕早期吸烟的女性更有可能导致胎儿口面裂(包括唇裂、腭裂),即影响胎儿唇及腭的完整发育。口面裂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婴儿进食困难,而这种畸形只能通过手术治疗。香烟的烟雾包含7,000中化学物质,其中一种名叫尼古丁的化学物质是造成吸烟上瘾的重要因素。在一些SGR报告中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吸烟会影响胎儿肺部发育,而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到儿童时期,并且发现这种影响很可能是尼古丁造成的。在2014年的SGR报告中显示,香烟烟雾中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尼古丁会影响胎儿脑部发育,而在青年时期暴露于尼古丁中会造成持续的脑部发育障碍。报告里还指出,尼古丁会影响怀孕期间母体以及胎儿的健康,导致早产或死胎。随着尼古丁电子传送设备(如电子烟)的流行,尼古丁引起的副作用更为显著,特别是对于孕龄期女性。糖尿病糖尿病逐渐成为一种公众健康疾病,在美国,大约12,600,000名20岁以上女性级13,000,000名20岁以上男性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共患病以及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梗、眼部疾病以及失明等。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超过四分之一(28.5%)40岁或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有糖尿病相关视网膜病变,最终可能造成失明。糖尿病同样是肾功能衰竭的最重要病因,超过200,000名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长期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以往的SGR报告已经发现吸烟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患有糖尿病的吸烟人群并发肾病、失明以及外周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会升高。2014SGR报告还提出吸烟会引起2型糖尿病,吸烟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非吸烟人群高30%-40%。一篇纳入了自2007年起共25项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吸烟与患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量越大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免疫、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总体健康自从20世纪中期,香烟已经发展成一种高度工业化产品,其内包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烟草燃烧时会释放超过7,000种物质。2014年报告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在美国由烟草引起的死亡和疾病几乎都是因为烟草(最主要是香烟)的燃烧。烟草燃烧后大量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影响了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进而导致一系列疾病。吸烟引起的免疫异常会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高,并且会引起一系列特异免疫及自身免疫疾病。比如,吸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并且吸烟会影响类风关的疗效。类风关的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发病年龄最常见为60岁以上。吸烟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较非吸烟人群差,这种影响从年幼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平均来说,与非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寿命缩短10年以上、整体健康较差、旷工率更高、看病次数更多、住院率更高。超过16,000,000名美国人患有至少一种由吸烟或二手烟暴露引起的慢性病。总结2014年的SGR报告汇总、分析了成千上万篇研究以及31份以往的SGR报告,这些文献都是关于吸烟影响了并持续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由吸烟引起的全因死亡率在美国不断上升,因为数百万的男性及女性在青春期就开始吸烟一直到老,最终出现严重的慢性病。在过去50年里,女性吸烟人群的全因死亡率是非吸烟人群的3倍多,而男性则为2倍多。尽管吸烟的流行率降低、香烟的消费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仍然升高,这个事实证明了吸烟的致病性明显增高。在美国,虽然从首次SGR发表以来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吸烟率都降低了一半,加上积极的控烟措施使8百万人免于早死,吸烟仍然是可预防疾病及死亡的最大因素。在1964年至2014年间,超过6百万美国女性死于吸烟。在同一时期,2,500,000非吸烟者死于二手烟暴露引起的疾病,10万婴儿死于猝死综合征、早产或其他由烟草烟雾中化学物质引起的围产期疾病。由于没有及时、显著地降低吸烟率,目前在美国将会有5,600,000名小于18岁的儿童最终因吸烟相关性疾病而早死。目前不少策略都证明可以有效控制吸烟的流行,如提高烟草商品的价格、禁烟政策用以保护非吸烟人群、降低吸烟在社会的可接受程度、无条件地帮助想戒烟的人、大众媒体明确表明吸烟的危害、州及本地的控烟项目教育大众吸烟的健康危害及经济负担。积极并坚持实施这些策略,加上CDC-推荐水平的州基金支持,有望减少吸烟引起的疾病、死亡以及经济负担。然而,在美国仍需要更多的措施来快速减少烟草产品(特别是香烟)的使用。这个行动被称为“结束游戏”策略,包括一系列措施,如降低烟草产品中尼古丁的含量至不成瘾水平,并且对某些烟草产品的销售加以更严格的管制。健康与人类服务机构前秘书长Louis Sullivan在1990年的会议上引用当年SGR报告的研究结果说道,像男人一样吸烟的女人将会像吸烟的男人一样死去。在今天看来,他的话说得再对不过了,目前12-17岁女孩的吸烟率(6.3%)已与男孩(6.8%)相当。最后,2014年SGR报告总结道,在美国烟草的使用引起的疾病、死亡负担绝大多数可归咎于香烟而非其他烟草产品,快速有效地减少香烟的消费将会大大减轻这些负担。对于女性,2014年SGR报告提出令人惊讶的证据证明吸烟是多种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发表50周年SGR报告之后,代理卫生局局长海军少将Boris Lushniak发话:“够了!”。6百万美国女性可预防、可避免的死亡是对我们(美国)的侮辱,我们不能也不允许在未来的50年重滔覆辙。正如其他公众健康机构官员所提出的,终止烟草的使用不仅仅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也应该是全社会的头等大事,必须在诊所、公共卫生、教育、政府、商业、法律以及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应该把2014年SGR报告的发现作为社会凝聚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性铲除影响公众健康及幸福的这种“瘟疫”。
已有研究发现食物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有必要对饮食中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的食物进行鉴定,以期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 约旦哈希姆大学的Reema F. Tayyem博士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约旦人群中饮食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牛奶、水果、肉类和豆类。研究中共包括167名结直肠癌病人,对照组240人,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等方面没有差别,通过问卷对食物信息进行收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不同食物组食物摄入的四分区间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此外还就面包、鸡肉等食物与结直肠癌风险进行了研究。 谷物四分区间第四位与第一位的让步比是2.92,蔬菜1.66,水果0.55,牛奶0.96,肉和豆类1.43。周消耗某种食物的最高频度与最低频度相比结果表明,鸡肉消耗的增加与结直肠癌风险直接相关,白面包消耗的增加也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全麦面包的消耗则减少结直肠癌风险。该结论支持饮食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谷物、白面包和鸡肉与结直肠癌发生正相关,而全麦面包与结直肠癌发生负相关。 这项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谷物与白面包的消耗增加提高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原因可能与这些食物含糖量较高有关,因为高胰岛素血症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相关。而摄入全麦面包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负相关,是因为全麦面包的许多成分可以改善血糖。 另一个重要发现就是鸡肉消耗的增加也提高了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而肉类尤其是红肉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这可能与约旦国内红肉摄入比较少有关系。以往认为,禽类肉对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远远低于红肉,但该研究结果可能意味着无论任何一种肉类的过度摄入都可能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在该研究中,牛奶与奶制品的消耗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而以往研究则认为牛奶与奶制品对结直肠癌发生有预防作用,这也可能约旦受试者牛奶及奶制品摄入极少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也没有发现蔬菜和水果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这可能因为在约旦蔬菜大部分是被烹调过的有关,而且蔬菜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很可能只是某种特殊蔬菜的特殊作用所致,并不代表着所有蔬菜对结直肠癌都有预防作用,此外吸烟以及一些其他食物如肉类的摄入也会影响蔬菜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另外蔬菜和水果可能只在癌症发生的早期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