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引下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含磨玻璃结节)原 理是利用物理方法通过高温或超低温来破坏肿瘤组织,包括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在CT引导下经皮肤穿刺、将消融针准确刺入肿瘤部位,将消融针连接上消融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升温或降温,局部的加热90℃以上或低至-150℃,达到了肿瘤的局部凝固、坏死,从而清除有活性的癌细胞的目的。消融治疗能够在杀伤肿瘤组织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是一种创伤相对较小的介入治疗技术。适应症原发肺癌;肺的转移瘤,每侧肺病灶数量不超过3个;持续存在肺的磨玻璃结节(单发、多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消融的目的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对于晚期的肺癌,病灶大于5厘米,通过消融治疗可以使肿瘤明显缩小,达到减瘤目的;而对于小于3厘米的肺癌,通过消融有望实现根治性治疗。NCCN指南推荐对于早期肺肿瘤(含磨玻璃结节、多原发肺癌等)患者,如因高龄、有基础疾病风险不适合手术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行消融治疗。所谓“高风险”,被客观地定义为符合1个主要标准和/或≥2个次要标准。主要标准包括FEV1或DCLO≤50%;次要标准包括FEV1或DLCO在51%~60%之间、高龄≥75岁、肺动脉高压、LVEF≤40%、静息或运动状态下PaO2≤55 mmHg和pCO2≥45mmHg。有证据表明,消融治疗可用于某些选择性的IA期NSCLC患者(患有多原发肺癌)、或有症状的局部胸腔疾病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相对禁忌症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配合;病人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气胸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病灶位置特殊,如:紧邻心脏、大血管;转移瘤的数量太多。优 势靶向性:定位准确,整个过程,在可视可控的状态下进行。微创性:对周围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1、中晚期肺部肿瘤,放、化疗治疗效果欠佳时,可以应用消融治疗实现减瘤、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的目的。2、早期肺癌患者,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时,通过消融治疗有望达到根治目的。3、肺内多发磨玻璃结节,病灶分布在不同的肺叶,不适宜手术诊疗者可通过消融治疗达到根治目的。4、肺内转移瘤,当寡转移时可以采用消融治疗。可以联合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达到协同治疗目的。常见的并发症气胸,少量气胸不需处理,大量气胸需胸导管引流。出血,多为少量出血。疼痛。胸膜反应等。出诊医师:黄振国、孙宏亮、朱广迎、崔慧娟、杨萌、张真榕及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团队出诊时间:黄振国、孙宏亮:周一上午:国际医疗部放射诊断科门诊。 周二、周五上午:肿瘤CT介入活检、治疗门诊。 周三上午:肺肿瘤(含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消融门诊。周四下午:国际医疗部,肺结节多学科门诊。国际医疗部门诊预约电话:010-84205071 / 64282297
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适用于以下类型的肺部肿瘤: 早期肺恶性肿瘤或寡转移瘤: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通常用于治疗早期(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肺转移瘤;通常适合由于高龄合并症较多的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种方法可以在不进行开放性手术的情况下,通过将针导入肿瘤内部,利用热或冷冻来破坏肿瘤细胞。非手术可切除的肺癌:对于那些由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尤其是多原发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干净,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或补充的治疗选择。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达到控制或消除肿瘤的目的。辅助治疗: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式的辅助治疗。例如,在局部晚期的肺癌中,消融术可以与放疗或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个患者和具体病情,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医疗记录和评估:患者需要提供既往相关的病史记录和检查结果,包括CT扫描、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适宜性,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先安排:患者需要提前挂号就诊,安排住院和手术时间。此外,患者可能需要提前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或准备。空腹状态:通常,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至少6小时保持空腹状态,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医生会具体告知患者需要禁食的时间。药物管理:患者需要告知医生关于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某些药物可能需要在手术前暂时停止使用或进行调整。过敏史和药物过敏: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造影剂或局部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这将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操作方式。麻醉:根据具体情况,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需求做出相应的决定。术前检查和准备:在手术前,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是的,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通常可以同时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取病理标本。这种做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肿瘤类型和病理特征信息,有助于确诊和指导后续治疗。 在进行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时,医生通常会在穿刺过程中采取穿刺活检的方法。通过在穿刺引导针内置入活检枪,医生可以在穿刺过程中取得肿瘤组织的样本。这些样本可以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其他分子病理特征等。 穿刺活检在CT引导下肺肿瘤穿刺消融术中的实施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以确保准确获取病理标本同时最小化并发症的风险,通常穿刺活检会增加气胸和咯血的风险,此外也有病理假阴性的风险。因此,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而有所不同。在决定是否进行穿刺活检时,医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等再进行选择。
首先医生在术前会详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穿刺流程和细节,帮助患者了解穿刺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力争让患者消除顾虑,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患者提前停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完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检查。完善增强CT检查以评估周围血管情况,若病变位置欠明确时可行PET/CT寻找高代谢灶作为穿刺部位;穿刺过程中患者需要多次屏气在同一位置约5-10秒;穿刺后卧床不动,待扫描结束确认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医生允许活动再离开检查床。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部应用最广泛,相应并发症风险也最多,主要包括气胸、出血、空气栓塞、胸膜反应及肿瘤种植转移等;1)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气胸的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肺部基础疾病及配合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穿刺过程中若剧烈咳嗽,配合不佳则气胸发生率明显升高;(2)病变部位、大小穿刺路径及穿刺次数:当病变部位位于深部,需要较深的穿刺路径(穿刺深度≥4cm)可导致气胸发生率增加到60%;若病灶直径小(≤2cm),可能需要多次反复经胸膜穿刺,则气胸的发生率也会增加;2)第二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有:(1)患者基础疾病:若患者有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病等基础疾病史,则出血风险明显增高;(2)病灶部位及穿刺路径:具有病灶范围小、周围存在血管、靠近肺门或需要较长的穿刺路径等特征时,穿刺可增加损伤肺血管的风险。3)空气栓塞是罕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空气通过肺静脉系统进入全身循环系统,栓塞至不同器官位置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特征。如一旦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发生空气栓塞,可导致一系列致命的后果,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目前认为穿刺过程中空气进入肺静脉系统有以下可能的方式:第一种是穿刺针穿入肺内血管和相邻的气道或肺内含气组织,形成医源性支气管瘘;第二种是穿刺针误穿入血管,导致与大气层直接相连。因此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1)肺部基础疾病:若患者合并COPD、肺大疱、肺囊肿等基础疾病,可增加发生空气栓塞的风险;(2)肺部局部气压增高:剧烈咳嗽、Valsalva动作、正压通气等动作可导致肺内局部气压增高,穿刺针穿入含气组织路径增加,从而增加空气栓塞的发生率。4)胸膜反应,多见于年轻女性,常见表现如晕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经补液及对症治疗后症状会消失。5)肿瘤种植转移,目前认为在穿刺针撤回时,恶性细胞可沿着针道播种扩散到胸膜腔、胸壁或肌肉,但随着同轴导心活检针的应用其发生率明显降低。
CT扫描对体内的器官解剖及病变显示清晰完整,尤其是肺内及骨组织的病变显示,穿刺过程中可以完整的显示病变及穿刺路径的解剖结构。因此,CT引导下穿刺的部分相对广泛,包括肺、肝、脾脏、胰腺、肾脏、骨、软组织及腹膜后等解剖部位均可进行穿刺活检,尤其肺和骨组织等部位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肺脏和骨骼在CT上与周围器官或结构显示对比清晰,在CT引导下穿刺更能达到精准的效果。
1.需要明确性质的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2.恶性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前需要明确病理类型,同时需要明确相关基因突变情况;3.疾病进展或复发后局部组织学或分子类型再评估;4.晚期肺部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需要明确耐药机制;5.经过正规抗炎感染治疗不吸收的肺部周围型病变;6.部分病变需要动态病理检查调整治疗方案;7.炎性病变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8.支气管镜检查难以到达,反复留痰进行脱落细胞检查均阴性;
1.对外院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DR、CT、MR)进行分析诊断。2.医院科室间门急诊会诊、院内疑难病例的多学科讨论(MDT)等。3.对放射诊断报告存在各种疑问需要得到解答并获取相应诊疗意见。4.放射介入,如穿刺活检,消融治疗,粒子植入等相关治疗咨询。
放射科被临床医生视为诊断疾病的“眼睛”,是临床治疗和手术离不开的“路标”。几乎每个疾病的最终诊断都需要影像检查的帮助。放射科医生经常被误认为是拍片子的,其实不然,放射科医生在疾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放射科医师在显示器上一张一张的观察图像,必要时还要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从这些黑白的图像中,找出蛛丝马迹,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对于已明确的疾病,再进行细致准确的分级分期以指导治疗。与临床医生、病理医生等多方合作,从一幅幅影像图像中抽丝剥茧,综合分析,区别“同病异影,同影异病”,做到精确诊断,让疾病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