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什么是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是指将在功能上可以被替代的健侧颈7神经转移到患侧,和患侧颈7神经吻合,吻合的颈7神经经过生长,可以修复患侧神经末端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健侧颈7神经移位
什么是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人们俗称的”歪脖子“,医学名称叫做痉挛性斜颈。由于颈部肌肉的痉挛,导致头颈部无法摆正,偏向前后左右任何的一边。痉挛性斜颈多为成年起病,起病缓慢,大多活动时或工作紧张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睡眠时消失。病人头部和颈部姿势的异常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20%的病人存在颈外肌张力障碍。大约10%~20%病人病情一年内可自行缓解,但几乎所有的病人在5年之内都会复发。80%的痉挛性斜颈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同时存在头痛、颈痛;1/3的患者有颊部、眼睑、手部或者躯干痉挛,约25%的患者有站立性或运动性震颤。这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病情缓慢发展,逐渐加重至不能控制,在紧张、情绪激动以及疲劳时症状加重,睡眠时症状完全消失,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能控制的异常活动,双侧颈部深、浅肌肉均可累及,但多以一侧为重,受累肌肉的强制性收缩使头部不断转向某一个方向,患者出现头颈部向一侧偏斜、头颈部后仰、前倾,甚至头颈反复发作的旋转运动。痉挛性斜颈因颈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而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的运动增多及姿势异常,表现为头颈部不自主地扭转、侧倾、前屈和后仰,常为不同运动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前期患者多表现为颈部肌群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推、拉”感,亦可有疼痛感或不自主扭转,呈阵发性,且症状逐渐加重,感觉诡计能够缓解。后期则多表现为头颈部不自主运动或明显姿势异常,呈持续性。此病临床表现及病程个体差异较大,多数患者起病后症状会呈进行性加重,以前5年较明显,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痉挛性斜颈如何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以根治。常用的药物有美多巴、巴氯芬、安定类、氟哌啶醇等。2.肉毒素注射。该方法有效,但是药效持续时间约为持续12~24周,病人需要反复注射才能获得长期的缓减,其成本费用较高,另外重复注射可能因产生抗性导致后续注射失败。二、手术治疗1、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调节核团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其疗效肯定,具有可逆性、可调性及安全性高的优点。病人将承担高昂的设备采用及更换费用,且术后需频繁随访以进行参数调控,这些弊端严重限制了DBS推广使用,因而目前难以大面积普及DBS治疗痉挛性斜颈。2、副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长期治疗效果仍缺乏大宗病例及长期随访支持。3、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是当今国际上较流行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为切断包括一侧颈C1~C6颈神经后跟和颈部副神经,主要用于治疗旋转型和侧屈型痉挛性斜颈,因为这两型的痉挛肌群主要分布在同一侧颈神经后支所支配的辖区内,手术切断这些后支能使大部分痉挛肌得到松解。副神经切断术适用于以胸锁乳突肌痉挛为主的痉挛性斜颈,但创伤大,且其与选择性切断术都可能导致去除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丧失、麻木,神经源性疼痛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术的主要缺点是对痉挛肌群不分主次,一律作同等量去神经术,对主要痉挛肌不能予以重点解痉,且不能解除由后支与前支或前支与副神经双重支配的肌痉挛,这些可能是该术的疗效(优级)不能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暨南大学附属第一院的在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有什么优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组在王向宇教授的带领下,总结国内外的现有经验,结合科室专业优势,开展高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高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有以下优势。第一,治疗费用不高,大部分患者家庭可以承受。与脑起搏器手术相比,大大节省了治疗的费用。起搏器手术治疗费用高达数十万,这个费用让许多患者望而止步。高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大部分费用属于医保可以报销额范围,普通患者家庭无须太多的顾虑手术费用的问题。第二,手术效果显著。与当前国内外的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相比较,我们的高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的优点就在“高选择性”上。我们可以做到精准的切断参与痉挛性斜颈肌肉的支配神经,不多切也不少切。传统的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往往会导致痉挛肌肉的支配神经切断过多或切断不完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需要多种术式结合(神经切断+肌肉切断)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颅骨修补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王世勇部分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的病人在开颅手术后需要去骨瓣减压,手术中取下来的颅骨都作为医疗废物被处理,不会保存下来。在颅脑外伤、脑出血等发病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可以为肿胀的脑组织扩张一定的空间,以达到缓解颅内压增高的问题。这些病人在脑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一般是3个月,也有更早)需要行颅骨修补手术。我们的颅腔的空间和容量是固定的,里面容纳脑组织。脑组织周围的颅腔内环境和颅内压力都是相对稳定的。手术取掉部分骨瓣后,首先破坏的是颅骨的连续性和颅腔的完整性。颅腔的空间和容量都会发生改变后,颅腔内环境和颅内压力随之改变。去骨瓣减压的病人在体位改变和活动的时候,由于脑组织的摆动和压力的变化,会导致诸多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头晕等不适。缺损的颅骨也会影响外伤后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颅骨缺损影响美观,使患者在社会交往存在压力。由于上述的原因,颅骨修补有以下几个要点:1)恢复颅骨的连续性和颅腔的完整性;2)稳定颅腔内环境和颅内压力;3)修补术后利于脑功能康复;4)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5)改善外观和安全需要。哪些患者需要行颅骨修补术呢?1) 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厘米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颅骨修补。2) 颅骨缺损直径小于3厘米者,出现下述情况应行修补:1、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头昏、头痛、局部触痛、易激惹、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对缺损区域存在恐惧心理;2、缺损部位有碍美观;3、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和生活。颅骨修补手术的时机如何把握?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现在一般认为在原开颅手术切口愈合、颅内压增高缓解后尽早修补,以稳定颅内环境和促进脑功能康复。有哪些可供颅骨修补的材料?钛合金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人体修复固定的高科技材料,具有坚硬、塑形效果好、固定牢固、与身体排斥反应罕见等优点,国内大多数的意愿都是采用进口钛合金材料行颅骨修补。其他的材料例如:硅胶颅骨、人工骨水泥、有机玻璃等材料也见报道使用,但无大范围推广。
我们每一个有小朋友的家庭,经常都会碰到下孩子外伤的情况。我们做好必要的预防工作,但是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往往防不胜防。孩子外伤后,到底要不要去医院看医生,很多家长都很纠结。我在这篇文章中,根据轻重的不同将小儿颅脑外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供患儿家属参考。家长们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在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可以避免惊慌失措。小儿颅脑外伤多是由于跌伤、车祸与运动事故所致。轻微的损伤不需要特殊处理,在家观察即可,较严重的损伤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治疗。第一,头皮挫伤。这是最轻微的一种颅脑外伤。患儿多是由于摔倒导致,摔伤的位置多见于前额或顶枕部。伤后小孩子头皮会肿胀,会短时间哭闹,随后恢复正常的玩乐和饮食。这些小朋友外伤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检查。家长只需要注意观察小孩子的情绪、反应、和饮食即可。观察一到两天,没有问题的话,家长就可以放心了。第二,颅骨骨折。线形骨折多见。线性骨折不需要处理。部分严重者可出现凹陷性骨折,如颅骨凹陷严重时压迫脑实质,会引起局限性癫痫或意识障碍,这些患儿需要手术治疗。第三,脑震荡。脑震荡是一种轻型脑损伤,占小儿脑外伤绝大部分。受伤后主要表现为短暂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历时数秒至10余分钟不等,清醒后可有反应迟钝、嗜睡,及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缓慢等现象。但一般情况稳定,很快恢复正常。但有些小儿嗜睡时间较长,但过后神志清醒,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这些小朋友需要到医院做检查和密切观察。第四,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脑震荡更为严重。头痛呕吐剧烈。婴幼儿表现为烦躁不安,且持续时间长。大多数在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早期癫痫,还有颅内压增高及脑神经损伤的定位症状,如颈项强直、偏瘫、失语、失明、抽搐等。小孩子一旦在外伤后出现较严重的头痛和呕吐,甚至出现意识改变,需要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延误诊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第五,脑干损伤。昏迷时间较长,常有抽搐,呼吸、脉搏、血压生命体征不稳定。会出现40℃以上的高热现象。瞳孔双侧不等大或散大,时大时小,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呼吸,心跳随时都有可能会停止。第六,脑内血肿。根据血肿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轻则头痛,恶心、呕吐;重则意识障碍,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小孩子无危险意识,对于小孩子的外伤以预防为主。第一,家长应避免对小孩子做危险动作,例如:把小孩子高高抛起,然后接住。我们见过许多的家长由于把孩子抛起来后没有接住孩子,导致孩子重型颅脑外伤,后果严重。第二,家庭的家具避免有尖锐的棱角。还有许多的状况,家长们自己补充本文系王世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门诊和网上接诊癫痫患者的时候,经常都会遇到将要怀孕的女性癫痫患者,忧心忡忡的问:医生,哪一种药物最安全,对胎儿的影响最小?针对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文献,写了这篇文章,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先介绍大体情况。1. 在美国,大约每年出生的25000个孩子的妈妈是癫痫患者,在中国,这个数量肯定更多。2. 大多数女性癫痫患者需要在怀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以免癫痫发作对胎儿带来危害。3. 在正常的人群中,胎儿的畸形率为2-3%,服用单一抗癫痫药物的女性后代畸形率增加2-3倍,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的女性后代的畸形率更高。4. 15-30%的癫痫女性在怀孕期间癫痫发作增加。5. 怀孕期癫痫发作对孕妇和胎儿的都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对孕妇:流产、早产、死产、胎盘早剥、抑郁、精神异常、妊娠并发症增加等;对胎儿:心动过缓、胎儿窘迫、新生儿出血、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发育畸形、后天认知功能发育障碍等;6. 哺乳期:绝大多数抗癫痫药物都可以通过乳汁分泌,但是乳汁中的浓度相对较低,对于绝大多数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妇女来说,哺乳期是相对安全的。其次,我介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风险状况。丙戊酸钠(德巴金):由于导致胚胎出现出现解剖学和行为学方面的缺陷,肯定不推荐在怀孕期使用。拉莫三嗪:改善可能在孕期出现较大范围的血药弄到波动,是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应当注意调整药物剂量,时期维持在稳定的水平。拉莫三嗪属于叶酸的拮抗剂,故有致畸的风险,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拉莫三嗪的致畸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奥卡西平:证据表明,女性癫痫患者怀孕期接受奥卡西平单药治疗,不增加新生儿畸形的风险。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的胎儿畸形率为2.4%,与总体人群中发生畸形的几率一致。总结如下:如果女性癫痫患者需要使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应根据发作类型尽量选择单一药物低剂量治疗,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我们建议使用有效控制发作,但相关风险最小的药物。能使用单药就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本文系王世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王世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友的数量在增加,再加上脑起搏器的国产化和价格的下降,而且有些地区脑起搏器手术费用和材料费用进入医保报销的目录,可以为病友节省大笔的费用,能够负担这个手术的病友也在增加。很多病友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药物控制症状不理想的时候,都寻求手术治疗,以求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那么,对于手术你们了解有多少?为了让病人在手术之前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克服对于手术的恐惧心理,我把手术的过程写成一系列的科普文章,供大家阅读。作为医生,我希望病友们更多的了解这个手术,因为这个手术的主要步骤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术中测试的时候需要病友的配合。只有病友在充分了解手术,克服恐惧手术心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手术过程中完美的配合,以求达到最好的手术疗效。病友在办理入院手续后有一些常规的检查例如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病毒检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是必须的,年纪稍大还需要肺功能,术前根据情况可能还需要做特殊序列的磁共振或CT,美多芭冲击试验和录制视频也是必须的,大家配合着做完医生安排的检查就可以了。做完检查评估通过之后开始准备手术。 手术当天早上不能吃药,也不能喝水、吃早餐(或遵医嘱)。8点钟左右手术医生开始安装头架。 首先,医生在病人头上用标记笔做一些标记和画线。A图中,两个白色标记的弧形就是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切口原则上是在发际内,术后几个月头发长起来后就可以盖住切口,这样可以满足美容的要求。但是有些人的发际线较高,这种情况下部分手术切口就要出发际线外,无法兼顾美容要求了。 第二,在固定钉子的位置用利多卡因麻醉。麻醉过程中会有一些疼痛或胀痛的感觉,不过可以忍受,希望病友坚持和配合。麻药起效后疼痛感觉就消失了。 第三,麻醉好了以后就开始固定头架,用钉子(B图)将头架(C图)固定。钉子尾端的螺纹和头架立柱的孔的螺纹匹配,用工具将钉子拧紧,头架就固定了。固定头架的钉子需要穿过皮肤,钉紧在颅骨上,但不能穿透颅骨。所以在拧紧钉子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力度不够,头架固定不牢靠,就容易发生移位,影响手术效果;反之,力度过大,钉子可能穿透颅骨,增加手术风险。这些细节,医生会把握好的。病友听从医生的安排就好了。当医生把四个钉子都拧紧后,头架就固定好了(图D),这个时候,病人会觉得头上像是带了紧箍咒一样(这是病人自己说的哈),有一种箍的紧紧的感觉,但不是很难受。固定好头架后,医生会护送病人到磁共振室或CT室进行扫描,在做CT或磁共振的时候可能会要排队等候一下。这个过程全程有医生陪同,病人听安排就可以了。本文系王世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临床上,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经常都会碰到患者问这样的问题:“医生,帕金森病都有哪些手术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哪些优缺点?”对于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在起病的早期,左旋多巴治疗效果显著,吃药后症状改善明显,这个时期持续大约4-5年的时间,在这个时期还不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和药物剂量的增加,逐渐出现运动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渐加重。这个时候就要寻求药物以外的治疗办法了。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治疗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此外,尚有脑深部核团毁损术。脑深部核团毁损术由于其本身的缺点,逐渐被脑深部电刺激术替代,甚至在很多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心,脑深部核团毁损术已经被弃用。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这些方法还不能在临床开展使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可以直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和震颤。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左旋多巴的服用剂量也可以显著的减少,从而减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许多患者在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脑深部电刺激术有以下优点:第一,可逆性。与脑深部核团毁损术(选择性的破坏脑内特定的核团,核团结构破坏后不可逆)相比较,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不是破坏性的手术,对脑组织结构破坏极小,是完全可逆的。植入体内的起搏器也可以完全取出来,因此,为帕金森病患者保留了未来进一步接受其他治疗的可能性。第二,可调节性。手术植入起搏器以后,大约1个月可以启动起搏器,我们也常叫“开机”。开机以后通过反复测试,找到刺激效果最好的触点进行刺激。起搏器可以调整的参数有电压、脉宽和频率。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这3个参数的值,来达到最佳的刺激效果,这个过程我们叫程控。现在使用的起搏器都给患者配备简易的程控仪,患者或家属可以在医生设定的范围内调整程控参数,最大程度的参与治疗。同时,也减少了对医院和医生的依赖,带来了许多的便利。第三,安全有效。脑深部电刺激是立体定向手术,手术创伤小。手术中利用MRI、电生理记录仪器、定向仪器和神经导航等先进的设备,可以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避免了盲目性,手术范围在1mm以内,属于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小于1%。我们展示了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各种优势,是不是脑深部电刺激术就没有缺点呢?答案是:脑深部电刺激术也有缺点。第一,脑起搏器价格昂贵。在国产化的脑起搏器上市之前,患者只能选择进口的美敦力公司的产品,价格在20-30万之间。但是,现今脑起搏器已经国产化生产,价格有所下降,而且有些地区脑起搏器手术费用和材料费用进入医保报销的目录,可以为病友节省大笔的费用,能够负担这个手术的病友也在增加。第二,虽然脑深部电刺激术是微创的手术,但是也有手术相关的风险,尽管出现的几率极低。总之,由于其可逆性,可调节性和安全有效的特点,脑深部电刺激技术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不二选择。本文系王世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王世勇医生问题一:帕金森病能否治愈?回答:帕金森病无法治愈!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的病变部位是脑内黑质。黑质里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数量减少。这种神经元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症状。随着时间的进展,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也越来也少,症状也就越来越严重。我们现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仅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无法根治这个病。问题二:我的病情需要到哪一种程度才考虑手术?回答:对于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在起病的早期,左旋多巴治疗效果显著,吃药后症状改善明显,这个时期持续大约4-5年的时间,在这个时期还不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和药物剂量的增加,逐渐出现运动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渐加重。国外已有临床试验证实,运动并发症早期进行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可比较充分发挥DBS的长期疗效, DBS治疗在改善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的同时,有望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降低运动并发症的影响。 但是,受医疗水平和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国内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疾病的晚期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症状越严重,手术改善症状的效果越差。因此,我的建议是:当药物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时即可考虑手术。在权衡风险和获益的前提下,适当提前进行DBS治疗,使得患者在有限的病程中充分受益于DBS的长期疗效。问题三:脑部手术风险是不是很大?回答:脑深部电刺激是立体定向手术,手术创伤小。手术中利用MRI、电生理记录仪器、定向仪器和神经导航等先进的设备,可以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避免了盲目性,手术范围在1mm以内,属于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小于1%。问题四:老年人能不能耐受手术?回答: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脑内电极植入。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因此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清醒状态,手术时间大约2-3小时。第二步是在胸部植入脉冲发生器。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采用插管全麻,手术时间大约1小时。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只要不是有较严重心脑肺疾病,一般情况的老年耐受这个手术是很安全的。本文系王世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看门诊的时候,病人经常问:王医生,我这个病是不是帕金森病?那么,我们医生是怎么诊断帕金森病的呢?请听我慢慢道来。一直以来,我们的教科书和相关的文献使用的诊断标准是英国的帕金森脑库诊断标准,此标准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