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报道链接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在科室主任刘存东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顺利完成该院InterStim骶神经调控刺激装置永久置入术!两例患者的手术由科室尿控亚专科负责人郭文彬副主任医师主刀,一期手术电极植入位置精准,术后测试效果满意,顺利转二期手术完成骶神经刺激器植入。
54岁的赵先生因高处不慎坠伤致高位脊髓损伤10+年后出现难治性尿失禁就诊,保守药物及肉毒素注射效果不佳,经我科郭文彬副主任医师、刘存东主任医师及普外科刘晓珑副主任医师讨论,考虑该患者为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神经源性尿失禁,若不及时处理,除反复尿失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后期可出现肾积水最终会导致尿毒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于2月21日对患者进行了单孔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手术时间仅2小时,术后一周即康复出院,术后2月随访效果良好,患者配合间隙导尿未在出现漏尿情况。检索文献,该术式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相关单位报道的病例也不多,因为单孔技术对术者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及熟练程度要求更高。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治疗包括药物及肉毒素注射,而在这些方式效果欠佳是,治疗的“金标准”是肠道膀胱扩大术。传统手术方式为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全腹腔镜则操作复杂费时,腹腔内感染风险高。单孔腹腔镜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而又避开两者的缺点,即腔外截取肠管并塑形,减少腔内操作感染风险,其后单孔腔镜下腔内缝合扩大膀胱,省时、微创又美观。南医三院泌尿外科不断开拓进取,在单孔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领域做出大量的探索,在实现单孔腹腔镜泌尿系肿瘤、结石、畸形成形的基础。在单孔尿控领域也有了很好的探索,科里早期即组建由郭文彬副主任医师负责的尿控亚专业并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及华西医院等国内外著名尿控研究治疗中心访学进修,本次单孔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即为其进修返院后,依托科室强大的单孔泌尿手术优势做的一次积极探索。同时,科内在神经泌尿领域的治疗也已全面开展,如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肉毒素注射及骶神经调控治疗术。
有这样一部分人,她们从出生开始尿液就不受控制的流出,5岁以后仍存在这样的症状。让她一直无法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她们本应该无忧无虑地跟同龄人一起学习、玩耍,可是她总是自卑,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不同。她们羞于启齿,10多岁甚至20多岁仍存在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很好地的诊治,原来是她们患了重复输尿管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 输尿管异位开口:常见于完全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的患者,此类畸形临床上发病率约为0.2%,好发于女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是因为发育时肾脏分成了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上下肾各有一根输尿管,两根输尿管多在向下走行中融合为一根,开口在膀胱三角区输尿管间脊的边缘正常解剖位置处,此为不完全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如两根输尿管向下走行时未发生融合,即为完全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则会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输尿管开口,其中下肾输尿管的开口多位于正常位置,而上肾的输尿管多位于正常开口的远端,男性可开口于后尿道、射精管、精囊腺等处,而女性可开口于前尿道、阴道、前庭和宫颈等处,导致出现输尿管异位开口。本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但又能正常排尿、反复尿路感染、外阴反复发作湿疹或糜烂。 图片来源于网络治疗: 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方法,可将异位开口的输尿管及与其连接的那部分重复肾一并切除;如果不是重复肾,则需评估患侧肾脏和健侧肾脏的分肾功能,在健侧肾脏功能正常时,可考虑切除患侧肾脏及输尿管,如果健侧肾脏功能异常时,可做患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主要包括开放手术、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我科目前可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于年轻女孩来说,更微创、更美观,恢复更快! 重复输尿管逆行造影 经脐单孔术中 传统切口 单孔切口
盆底是男女性非常复杂的一个解剖部位,其含有多种脏器、丰富的血管神经,包含泌尿、生殖、排便等多重功能。疾病高发且多样,有的诊治困难且复杂。由此我们开设此专科门诊。专注于女性、男性的尿失禁、盆底障碍及排尿异常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尿道肉阜、处女膜伞及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等。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附睾炎、前列腺术后尿失禁、膀胱憩室及精索静脉曲张等。排尿异常及盆底障碍疾病专病门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病种女性 男性压力性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道狭窄膀胱颈狭窄梗阻 精索静脉曲张腺性膀胱炎 包皮过长间质性膀胱炎 前列腺炎尿道肉阜 附睾炎儿童 其它复杂病睾丸鞘膜积液 神经源性膀胱遗尿 特殊治疗技术肉毒素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及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无创经皮神经刺激调控治疗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无力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挂号流程:南医三院公众号---预约挂号----外科---排尿异常、盆底障碍门诊
临床不时有一些中年女性来门诊咨询她觉得尴尬和羞于启齿的事: 正高兴大笑时-漏尿了! 感冒了咳嗽时-漏尿了! 鼻子痒打个喷嚏-漏尿了! 严重的跑下步、走个路-漏尿了! 这是怎么回事? 不用紧张,这些都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仅腹压升高时(逼尿肌无收缩)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内压力而造成尿液溢出病状。 该怎么治疗呢? 可以先尝试的办法: 1. 生活方式干预:减肥,戒烟,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避免或减少腹压增加的活动。 2. 治疗便秘、长期咳嗽等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 3. 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不少于3 s,松弛休息2~6 s,连续做15~30 min,每天重复3遍;或每天做150~200次缩肛运动。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 4. 盆底电刺激治疗:盆底电刺激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闭合压来改善控尿能力。但不作为治疗SUI的常规方法。 5. 药物治疗: 主要有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这些用药会有一定限制,但需在医师指导下服药,使用不多。 手术的方法: 以上方法效果不佳,或者重度SUI的 患者可直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经耻骨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等。其基本原理是在尿道加上一根吊带,提高尿道张力,增加尿道阻力。该术式从90年代发明以来,获得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其手术简单、安全、微创,手术时间段,效果良好,是目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主流术式。
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手术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即单切口尿道中段悬吊术(SIMS),其较早期的经耻骨后TVT少了膀胱及直肠损伤风险,较经闭孔TVT少了腹股沟及大腿根部疼痛并发症,本文以Solyx为例演示手术过程。一、摆好体位,消毒,排空膀胱,取尿道口下1cm,长1.5cm切口二、与中线成45度的角,从两侧分离阴道、尿道间隙至耻骨支三、分别将吊带两端沿耻骨下支置入闭孔膜,退出传松手柄,使吊带两端锚定在闭孔膜上手术过程短,约10min,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报道Solyx单切口吊带无张力悬吊术与经耻骨后及经闭孔TVT手术效果相当,但并发症少很多。
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有关。 病理:表现为上皮增生凹入成Brunn巢,其内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时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诊断:主要是靠膀胱镜加活检。 治疗: 1、电切或电灼:是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因腺性膀胱炎易复发,采用经尿道电灼术或电切术对患者创伤较轻,可反复操作。切除范围应遵循浅表膀胱癌的手术原则进行,对于弥漫性改变或已有癌变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式。 2.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 由于目前有观点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状态,术后除定期随访外,还可行膀胱灌注预防复发,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与膀胱肿瘤应用药物相同,分两类: (1)化学性毒性药物可直接破坏DNA,干扰DNA复制,主要作用S期,对G0期无作用,从而可抑制异常膀胱黏膜的非正常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 (2)免疫抑制剂如白介素—2、卡介苗、干扰素等,可通过激发全身免疫反应和局部反应来预防病变复发。 腺性膀胱炎在有效的经尿道电灼术或电切术后,使用有效的药物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腺性膀胱炎的复发,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3.如存在原发病,先解除原发病后再后续治疗 如存在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先处理该原发病,然后根据病变类型、部位及范围采取相应治疗。如在处理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术加膀胱灌注等。
门诊上常会有患者问,她为什么会得压力性尿失禁这个病,以下是常见的原因: (1)年龄:年龄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及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尿道失去支托功能从而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2)生育:初次生育年龄、生育的次数、生产方式、胎儿的大小及妊娠期间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孕期及分娩时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盆底薄弱,正常的尿道膀胱解剖结构易被破坏。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初次生育年龄在20~34岁间的女性,其尿失禁的发生与生育的相关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生育年龄过大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和缩宫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风险顺序为:经阴道分娩>剖宫产>未生育。(3)盆腔脏器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4)生活习惯:平常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如吸烟、便秘、高强度体力活动等 (5)基础疾病并发症: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但老年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趋缓,可能与其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如日常活动减少等。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6)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白种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于黑人。
全球有2亿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其中成人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5%-45%。有研究表明中国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30.9%,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50%以上。1990-1993年Ulmsten 和 Petros教授提出了女性尿控新的理论, 随后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TVT)术成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操作方便,疗效可靠,手术和住院时间短,迅速得到广泛推广。TVT手术至今已经历三代。第一代:经耻骨后穿刺的TVT手术优点:临床效果好,疗效确切缺点:有损伤膀胱、肠道及血管可能,其发生率大约是6%。第二代:经闭孔穿刺的TVT手术(TVT-O),2001年Delorme首次提出。优点:避开了耻骨后的区域,明显减少了膀胱、肠道和重要血管的损伤几率,缺点:患者术后腹股沟和臀部的疼痛几率较高。第三代:单切口TVT手术,由于TVT及TOT手术的并发症,第三代SIMS手术便随之产生, 2006年单切口TVT手术(Single Incision Mini Slings-TVT,SIMS)开始报道,并有多种产品出现。较多报道为TVT-Secur、Needleless、Ophira、MiniArc、Ajust、Solyx 和 TFS等产品。优点:1.手术采用单切口,损伤更小; 2.吊带或其固定装置不穿透闭孔窝或耻骨后间隙,因此可以减少膀胱、肠道及血管的损伤,减轻术后腹股沟和臀部的疼痛。 缺点:部分产品疗效需远期观察。
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典型症状为大笑、咳嗽、喷嚏或行走等各种程度腹压增加时尿液溢出,停止加压动作时尿流是否随即终止即可明确诊断。 那么如何评价尿失禁尿失禁对个人的影响呢,可以参考一下量表,来门诊前也可带上本量表来就诊咨询: 尿失禁是否影响到你:没有影响有一点儿影响相当影响非常影响1. 做家务事,例如做饭、打扫、洗衣服?2. 体力活动,例如散步、游泳或者其他体育锻炼?3. 娱乐活动,例如看电影或者去听音乐会之类的?4. 乘汽车或公交离家30分钟以上?5. 对家庭以外社交活动的参与程度?6. 情感健康,例如神经紧张或情绪低落之类的?7. 感到沮丧?朱兰等. 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的引进和人群验证.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7):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