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视的原因很多,临床可分为单眼复视和双眼复视两种,单眼复视是遮挡一眼,另一眼单独看东西重影,双眼复视是每一眼单独看没问题,而双眼一起看是出现重影。前者多与晶体或屈光不正的问题有关,而后者多是眼肌麻痹引起。眼肌是由脑神经所控制,所以脑神经或大脑本身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复视。就是将一个物体看成离开的两个物体的现象,而老年人的复视以双眼复视多见。眼外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眼外肌麻痹常见的病因如下:青少年:外伤、多发性硬化、颅内肿瘤、炎症、重症肌无力等。中老年人:血管性疾病( 脑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肿瘤、外伤、炎症、中毒、内分泌疾病等。临床常见双眼复视、遮挡一眼复视消失,伴头晕、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邪而起,具有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症,故称为风牵偏视。本病常由气血不足,风邪乘隙而入,风中经络或外伤,中风后瘀血停滞经脉瘀阻所致。针灸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结合局部穴位注射、拔罐、中药等方法,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痉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日常护理:1.遮盖健康眼,如果眩晕严重者,可遮盖患眼。2.做眼球运动训练:在眼前0.5米处悬挂一个彩色小球,嘱患者眼球随着小球动,也可以用一支笔完成,外直肌麻痹做外转训练,内直肌麻痹做内转训练,上直肌麻痹做正上方及外上方训练,下直肌麻痹做正下方及外下方训练,上斜肌麻痹做鼻下方训练,下斜肌麻痹做鼻上方训练,时间为每次20—30分钟,每天三次。3.出行时,不要骑车、开车,最好有家属陪同,上下楼时尽量乘坐电梯。4.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监测血压血糖。5.适量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6.规律起居,避免吹空调,避免受凉风。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指供应视神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神经营养不良性疾病,最常见的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本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多双眼先后发病,双眼间隔数周至数年。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血管炎等系统性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临床表现为单眼突发的视力下降,伴视物遮挡,几天或几周内逐渐加重。眼底检查视盘多偏小。眼底在早期见视盘水肿,边界模糊,晚期颜色变淡或苍白,有典型的视野变化。夜间血压过低导致的视神经供血不足引起水肿是主要发病机理。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有独特的效果,中医药的正确使用,能减轻局部水肿,改善血供,保存和提高视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对侧眼发病,同时可改善全身病况。在早期以中药尽快消除视神经水肿,挽救视神经纤维为关键,并结合针灸治疗,后期主要以针灸治疗恢复视功能为主,神经营养为辅。即使已发生视神经萎缩者,只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针刺疗法,也可对视功能有一定改善。 日常护理:1.积极治疗发病原因。对于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积极治疗。2.用药期间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并每天测血压,每周测体重1次,注意消化道反应,观察患者有无胃肠功能紊乱。观察眼部情况,每天测量眼压,观察患者有无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等。3.予以患者精神安慰,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等。4.定期复查,对于突然发生的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要及时就诊。5.进食营养全面,富含钾、钙的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囗服补钙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您还在为眼睛干涩、疲劳、胀痛,异物感、烧灼感而倍感焦虑和苦恼吗?那么,您可能得了这种“时尚病”—干眼。我科近期开展“滋阴明目、标本兼治”干眼公益活动,助您远离“时尚病”。什么是干眼?人的眼表面有一层泪膜保护,也就是自己的泪水形成的膜,覆盖在眼球表面,使得眼睛保持着湿润的状态。由于用眼过度如:长时间在电脑旁工作、开车、看书写字,使得眨眼次数减少,出现眼睛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酸胀疼痛、畏光、发红、视物模糊、视疲劳、不耐久视等症状。由于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干眼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轻、中度干眼已成为影响人口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健康问题,重度干眼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0岁以上的人群中,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干眼患者,干眼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病”、“时尚病”。如何治疗干眼?中医认为,干眼多因肝肾亏损、阴精不足;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目失濡养所致。中医治疗干眼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养肝明目的作用。针灸、激光针灸、中药超声雾化、眼部刮痧、中药热奄包、睑板腺按摩、中药离子导入等在临床取得一定疗效,这些都体现干眼中医治疗标本兼治的优势。如何预防干眼?1.科学用眼:及时疏通眼周经络,避免过度用眼。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四白、太阳等。多眨眼,注意眼睛休息。操作电脑的最佳距离保持在60-70cm。注意眼部卫生及风沙烟尘。减少不良眼部化妆品的使用。局部用药不宜时间过长、种类过多。佩戴隐形眼镜的时间不宜过长。到正规医院做眼部按摩热敷眼睑清洗。2.合理饮食: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豆制品、鱼、牛奶、核桃、百合、芝麻、冬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煎炸、肥甘厚味。3.起居有常:注重改善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湿润,不熬夜,适度运动。4.围手术期预防:术前要仔细做检查 做好评估;术中要减少对眼表上皮的损伤;术后避免滴眼液的长期使用、适量应用抗生素及消炎类滴眼液。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供应视神经的动脉血供急性障碍引起视神经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的损害,单眼或双眼发病,双眼发病时间可有间隔。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常见病因1.全身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颈动脉疾病、重度贫血等。 2.眼部原因:先天固有的小视盘和小视杯、视盘埋藏玻璃疣、眶内或视神经鞘内占位病变、内分泌相关眼病。3.其他因素:高胱氨酸血症、风湿病、重度湿疹、口服避孕药等。临床表现1.视力突然下降,并有部分暗影眼前遮挡。2.视野检查:典型表现为象限盲并延伸弧形暗点与生理盲点连接。3.眼底改变:可见视乳头水肿,边缘不清,视乳头部分或全部色淡苍白,盘周可见点状、火焰状小出血。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表现为视盘缺血区无荧光或弱荧光或充盈迟缓,网膜循环为正常。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循环障碍、神经营养药物、降低眼压、治疗全身疾病等。中医治疗:中医将本病归属为“目系暴盲”范畴,本病初期多属气滞络阻,病至后期,多属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中医中药在防治该病有独特的效果,能减轻局部水肿,改善血供,保存和提高残余视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对侧眼发生同样的病变。在早期以药物(西药联合中药)尽快消除视神经水肿,挽救视神经纤维为关键,并结合针灸、穴位注射、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后期主要以针灸治疗恢复视功能为主,神经营养为辅。如能及时给予治疗,视功能预后较好。预防保健1.要注重生活起居规律,锻炼身体,多做有氧运动:慢跑、快步走、登山、跳绳、打太极拳等。2.要注意补充营养,多吃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鲜鱼类、桂圆干、坚果、韭菜、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红枣、百合等。3.食疗方:早期冬瓜赤豆苡仁汤:冬瓜(带皮洗净切块)500g、赤小豆30g、薏苡仁30g,饮汤食瓜吃豆,功效:利水健脾消肿。后期紫米红枣粥:紫米250g、红枣10枚、当归30g、赤小豆30g,饮汤食枣豆,功效:补气养血明目。
眼外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不足,风中经络或外伤所致,具有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症,故称为风牵偏视。青少年多因外伤、多发性硬化、颅内肿瘤、炎症、重症肌无力等所致。中老年人多由脑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外伤、炎症、中毒、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引发。症状及治疗:本病常见复视、头晕、眼球运动受限、可伴上睑下垂、 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针灸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结合局部穴位注射、拔罐、中药等方法,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痉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日常护理:1.可佩戴墨镜,遮盖一只眼,以缓解头晕症状。2.眼球运动训练:在眼前0.5米处悬挂一个彩色小球,嘱患者眼球随小球动,也可以用手指完成,外直肌麻痹做外转训练,内直肌麻痹做内转训练,上直肌麻痹做正上方及外上方训练,下直肌麻痹做正下方及外下方训练,上斜肌麻痹做鼻下方训练,下斜肌麻痹做鼻上方训练,时间为每次20分钟,每日3次。3.出行时不要骑车、开车,最好有家属陪同,上下楼时尽量乘坐电梯。4.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监测血压、血脂、血糖。5.适量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6.规律起居,避免吹空调,避免受风。
如果您患有慢性眼病,缠绵难愈,长期困扰着您;如果您的眼病反复发作,时好时坏,影响着您的工作和生活;或许中医药可以帮助您减轻病痛,走出困境,给您带来康复的信心和希望。一、中医如何治疗眼病?中医通过全身调理配合局部辩证对眼病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口服及外用、针灸、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超声雾化薰眼、离子导入、磁灸、耳穴埋豆等。中医药的合理运用可以减轻患者全身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降低激素等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果您患有以下眼病可以求助于中医治疗如:葡萄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眼外肌麻痹、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近视眼、干眼病、视疲劳、复发性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慢性结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血证(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眼底出血)等。二、中医眼科特色疗法有哪些适应症?针灸适应症: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疾病、干眼症、弱视、近视、视疲劳、眼睑痉挛、眶上神经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中药离子导入适应症: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虹膜睫状体炎等。中药超声雾化薰眼:角膜炎、慢性结膜炎、干眼病等。磁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超短波治疗:麦粒肿、角膜炎、急性泪囊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全科治疗仪:眼外肌麻痹、后天性上睑下垂、眼睑痉挛等。三、中医眼科的预防保健方法有哪些?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养”可见疾病调养及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中医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视养生之道,在治病及疾病预防中对患者进行生活起居、精神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来增强患者的体质,调动其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眼科的预防保健方法主要有:中药、食疗、针灸、拔罐、按摩、外敷、薰洗、理疗等。电话:8286931出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地址: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楼三楼东侧中医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中老年人致盲的常见眼病。糖尿病病程20年以上者75%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与健康水平严重下降。本病以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中医运用全身与眼局部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淤血、目络阻滞,目睛失养,故治疗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临床常分为以下几型: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常见视物模糊,目睛干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等症,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加减。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可见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等症,治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视网膜病变多为增殖期,可见视物模糊,目睛干涩或严重障碍,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下肢浮肿等症,治以滋阴补阳,化痰祛瘀,偏阴虚者选左归丸,偏阳虚者选右归丸加减。 其他疗法 1.病情稳定者,可服用中成药。肝肾阴虚用明目地黄丸,阴阳两虚用金匮肾气丸。 2.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使中药制剂直接到达眼部的病灶组织,从而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的吸收。具有方法简便、创伤小、作用直接等优点。 3.药膳疗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以阴虚为本,故饮食的选择宜选用寒凉滋润之品。可选用①白果、荸荠及梨等,甘寒润肺,宜于本病;②山药、枸杞、茯苓及扁豆等,健脾除湿,宜于本病患者出现视网膜水肿者,可以煮粥或熬汤;③丝瓜、冬瓜、芹菜及海带等,清凉、泻火、滋阴,宜于本病烦热兼视网膜水肿、玻璃体混浊者。忌食辛辣之品,如蒜苗、辣椒、姜、胡椒、油炸食品,以防燥热助火伤津。4.激光和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前期,建议患者应用激光治疗,并配合中药;对于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经过中医辨证论治,配合中药口服,可促进消除水肿和渗出吸收,改善视功能,提高手术效果。
4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发现:中心视力下降,视野中心有黑影遮挡,看物体时变形、直线变弯、水平线变波浪形等症状,本来很美丽的图像看起来也歪歪扭扭了。还有就是看东西的对比度会下降,眼前不是鲜艳、清晰的画面,而变成灰蒙蒙的难以辨别的图像了,这时,就很可能是患有黄斑变性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的一种常见致盲眼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其中湿性危害最大,大约90%的严重影响视力患者为该型。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在眼底可以见到大量黄色的小点,被称之为玻璃膜疣。这些玻璃膜疣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代谢产物日积月累沉积的结果,并最终影响brush膜功能,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相当于假冒伪劣产品,脆性大,很容易破裂引起眼底大量出血,影响患者视力。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早期眼前中央发暗,看东西发白,对比敏感度下降,阅读困难,到后期由于眼底反复出血,视力显著下降,视物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该病发病的部位大多在黄斑部,而黄斑是人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因此,在治疗上较为棘手。中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减退,气血日渐衰弱。从眼部解剖来看,眼底组织脉络膜及视网膜均含有丰富的血管,属于多血多气的器官,气血不足必然引起组织内代谢功能不足,导致眼底玻璃膜疣等产物的沉积;另一方面,津血同源,气血化生不足必然影响阴液的生成,阴虚不能治阳,阴虚火旺,灼伤经络脉道血管,或者气虚推动血液的力量不足,导致瘀血内生,以上这些因素互相作用,最终引起新生血管化生,眼底反复出血、渗出、水肿,影响视力。针对以上病机,需要从气血上进行调理预防。中药有抗衰老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本病萎缩型有较好疗效。对阻止渗出型瘢痕修复后复发、防止另眼病情发展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本病的早期阶段,眼底以玻璃膜疣,色素紊乱改变为主,视力下降较轻者。根据情况给以补益肝肾或气血双补等方法;对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采用补肾、健脾方法,兼以祛湿化痰;对出血性脱离者,则兼以止血化瘀,对大量瘢痕形成,则兼以滋补肝肾、软坚散结的方法。我们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病因,采用补肝肾、益精血,健脾益气、利湿化痰,活血化瘀、养阴止血之法,标本兼治,研制出了退红良方,治疗本病显著疗效。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预防: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静则养阴”,运动有利于周身血液气血的运行、经络的疏通;同时,注意固护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全身气血及精微物质能够上荣于目的基础。对于那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脾气虚弱的患者可用党参、黄芪泡水,以达到补气的效果;对于腰膝酸软、失眠盗汗、舌质红、少苔的阴虚火旺患者,平时可用滋肾明目的枸杞子、决明子等配合菊花泡茶。另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戴深色眼镜,避免光损害到视网膜而导致黄斑变性。 2禁止吸烟;吸烟对眼部各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3每周少量喝一点地道红葡萄酒,少量红葡萄酒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4摄入足够的叶黄素、玉米黄素以及维生素C、E的食物,减少和避免衰老的一切因素。5监控血压、血糖;因为高血压、高血糖造成微血管的损害。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供应视神经的动脉血供急性障碍引起视神经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的损害,单眼或双眼发病,双眼发病时间可有间隔。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我国国内报告年轻患者亦占一定比例,男女均可发病。常见病因:①全身血管病变:高血压、夜间低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疾病、重度贫血,以及各种引起全身低血压的疾病如产后或胃肠道急性大出血、不同原因的休克、手术中或术后血压剧降、血液透析、心力衰竭等。 ②眼部原因:先天固有的小视盘和小视杯、眼压明显增高、视盘埋藏玻璃疣、眶内或视神经鞘内占位病变、内分泌相关眼病。 ③其他因素:高胱氨酸血症、风湿病、重度湿疹、口服避孕药等。临床表现:1.视力突然下降,并有部分暗影眼前遮挡。无明显眼球转动疼痛,有时伴头痛、眼痛及眼眶上痛。2.视野检查典型表现为象限盲并延伸一弧形暗点与生理盲点连接。亦有早期仅为中心暗点或弓形暗点进一步发展成下方半盲。3.眼底改变:可见视乳头水肿,边缘不清,视乳头部分或全部色淡苍白,水肿隆起小于3D,或色泽正常或充血,盘周可见点状、火焰状小出血。视网膜动脉常变细狭窄。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表现为视盘缺血区无荧光或弱荧光或充盈迟缓,网膜循环为正常。如部分缺血区因表层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渗漏呈现强荧光,故视盘上梗阻缺血区与非缺血区荧光强弱产生不对称性即不均匀现象。1~2个月后常发生视神经萎缩。 中医将本病归属为“暴盲”范畴,本病辨证初期多属气滞络阻,病至后期,多属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中医认为目赖气血濡养,凡外感、内伤、饮食劳倦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生成运行障碍,目系供血不足而发生本病。本病发病快,常累及双眼,可先后发病。病久失治,可致目系萎缩。1.气滞络阻证候:以眼症伴胸胁胀痛,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涩为辨证要点。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方药:逍遥散加减。2.气血两亏证候:以视力下降,乳头色淡白,心悸,乏力,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治法:益气养血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3.肝肾不足证候:以视力下降,乳头色淡红,腰痠胁疼为辨证要点。治法:补益肝肾,理气通络。方药:益阴肾气丸加减。本病可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促进本病康复,提高视功能有较好疗效。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的变性萎缩,临床确诊主要依据其特征性改变:视盘颜色变淡及视功能损害。该病是一独立疾病亦是多种眼病的最终结果,其病情严重,隶属病程后期,治疗困难。视神经萎缩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患眼前节除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异常,眼底可见视乳头颜色变淡或和伴随其他病理改变,视野出现周边向心性缩小或中心暗点为主的改变。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往往病因不明,但常与脏腑经络失调有关,通过调理,部分病人的视功能很快得到恢复。加味逍遥散常成为首选方剂。当服调理药视力不能再增进时,再酌情滋补,或补气血,或补肝肾。补气血的代表方剂有八珍汤、大补参芪丸(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枸杞、石斛、石菖蒲);补肝肾的代表方剂有杞菊地黄丸、十全明目汤(熟地、枸杞子、桑椹子、蒺藜子、覆盆子、楮实子、女贞子、菟丝子、决明子、车前子)均可酌情加减。只要视神经没有完全萎缩,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对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临床报道中,除了用调补的治法外,还有用泻肝、解毒或破瘀的药物而收效者。治疗必须对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针灸疗法,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睛明、球后、风池、养老、肾俞、肝俞、臂臑、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远近配合,每次选用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天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针灸疗法还包括梅花针、耳针、头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众多内容。耳穴可选用眼、目1、目2 、肝、肾、皮质下、交感等,耳穴贴药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头针取视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电针是将毫针的针刺作用与电刺激的生理效应综合作用,以加强疗效。可选前述不同穴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10次1疗程。穴位埋线取肝俞、肾俞、臂臑、光明等穴,埋入羊肠线,2—3周1次,3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等,肝俞、肾俞、臂臑、光明等穴均可选用,每次取双穴,轮流进行,15次为1疗程。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病理损害过程中呈现的临床征象,完全萎缩的神经纤维是不可逆的病理结局,但正在病理损害中或未被损害的神经纤维,只要及时发现原发病灶并及早处治,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有机会恢复或改善视功能的。若视功能已严重损害,病因已根治或无法澄清病因,则以中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为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