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视的原因很多,临床可分为单眼复视和双眼复视两种,单眼复视是遮挡一眼,另一眼单独看东西重影,双眼复视是每一眼单独看没问题,而双眼一起看是出现重影。前者多与晶体或屈光不正的问题有关,而后者多是眼肌麻痹引起。眼肌是由脑神经所控制,所以脑神经或大脑本身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复视。就是将一个物体看成离开的两个物体的现象,而老年人的复视以双眼复视多见。眼外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眼外肌麻痹常见的病因如下:青少年:外伤、多发性硬化、颅内肿瘤、炎症、重症肌无力等。中老年人:血管性疾病( 脑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肿瘤、外伤、炎症、中毒、内分泌疾病等。临床常见双眼复视、遮挡一眼复视消失,伴头晕、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邪而起,具有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症,故称为风牵偏视。本病常由气血不足,风邪乘隙而入,风中经络或外伤,中风后瘀血停滞经脉瘀阻所致。针灸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结合局部穴位注射、拔罐、中药等方法,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痉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日常护理:1.遮盖健康眼,如果眩晕严重者,可遮盖患眼。2.做眼球运动训练:在眼前0.5米处悬挂一个彩色小球,嘱患者眼球随着小球动,也可以用一支笔完成,外直肌麻痹做外转训练,内直肌麻痹做内转训练,上直肌麻痹做正上方及外上方训练,下直肌麻痹做正下方及外下方训练,上斜肌麻痹做鼻下方训练,下斜肌麻痹做鼻上方训练,时间为每次20—30分钟,每天三次。3.出行时,不要骑车、开车,最好有家属陪同,上下楼时尽量乘坐电梯。4.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监测血压血糖。5.适量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6.规律起居,避免吹空调,避免受凉风。
注:本文是2017年本人良心作《论中西医治疗麦粒肿之得与失》的姊妹篇,对霰粒肿、麦粒肿如有诊断和治疗疑惑者,可相互参考。这几年以来,一直想写一篇霰粒肿的科普文章以供广大此类患者朋友,但由于各种原因(门诊、读书、论文、家庭以及惰性等种种原因),迟迟未于付诸笔下,在此对大家深表歉意!其实,麦粒肿、霰粒肿这些眼科小病,应该让资质尚浅的年轻大夫去诊治,不宜在门诊限号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去治疗这些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有太多的需要中医治疗的疑难、严重的眼科疾病尚需攻坚。但是,只要患者挂上号或者熟人找上门来就诊,我就得认真检查,四诊合参,理法方药,详细告知日常如何饮食和清洁调护,注意事项,详尽而又繁琐,一套下来需要至少十分钟的时间,(平时饮食注意和日常调护非常重要,能占到治疗功劳的一半!)。本人除了把脉开方之外,其他程序早已形成流程化,顺口溜形式的解答了。这次下乡结束后,四月份回到医院上班,我下定决心要写一篇科普通俗文章,让患者及家属去认真领读,这样既可节约我的时间,又可以使得患者用药护理和疑问得到圆满解决。温州眼科的一位大咖曾说过,“大家都去做大菜,而我们要把拌黄瓜做到全国第一”,意思是其他大医院大院校把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大的病种深入研究,而温州要把视光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眼病研究做到国内最好。同理,在这里,既然我要写一篇关于霰粒肿的科普文章,也要倾尽毕生所学,写成良心之作,以期服务于广大患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好的厨师,体现他真正水平的不是看他能做什么诸如满汉全席佛跳墙的大菜,而是看他能否把炒土豆丝、炒白菜做到极致。记得2013年初,我单位同事护士家孩子左眼下睑生了一个霰粒肿,滴消炎眼药水,不见好转,渐渐变大如花生米大小,不红不肿不痛,至西医同事诊治意见均是手术治疗。但是,因为这位护士自己经见过儿童霰粒肿手术的惨痛一幕:伴随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闹和家长的内心流泪,医护人员捆绑制动(甚至全身麻醉)、打麻药针、睑板夹强行开睑翻开、手术刀切开、流血溢脓、挖匙挖出囊内肉芽、剪除囊壁、按压包盖,手术结束,最后大人小孩都是浑身都是汗。所以对于自己家孩子,肯定不愿意手术,遂来中医眼科找我吃中药。脉证合参,理法方药,5剂后,肿物未见减小反而红肿变大!故着急的抱着孩子又来找我,经我解释,调整用药,继续开方5剂,仍未用任何眼药水,三天后电话来询,诉早晨洗脸时突然眼内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问我该怎么办,我告知滴妥布霉素滴眼液3次即停,继续吃中药观察。再过两日后,她高兴地反馈,霰粒肿痊愈!这一下子在全院广泛流传本人善于治疗“麦粒肿”、“霰粒肿”,即只要是眼睑肿物,不管大人小孩、是“麦”是“霰”、首发复发、单发多发、有无手术史,基本都推荐至中医眼科(善于治病的大夫是好大夫,善于举荐的大夫也是好大夫)。遂我科此类患者就诊人数剧增,多种多样“麦粒肿”、“霰粒肿”也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我告知我院门诊手术医生:如果是单个、比花生米大的霰粒肿,手术治疗,干净利索,直接了当,不值得花费时间、耐心、苦涩的口感而吃中药,但如果是多发、小于黄豆大的霰粒肿,应该吃中药调理。所以现在我院门诊此类患者,有手术的,有吃中药的,合理规范治疗,有利于广大患者。基础知识:人体上下眼睑,有排列形似梳子一样的数十条睑板腺,在睫毛和睑缘之间的细长狭窄带内,有睑板腺开口,上睑约40-60个,下睑约20-40个开口,正常睑板腺分泌油脂,为清澈的油滴,质地清稀而色清微黄,缓缓分泌并排出至眼表(角膜、结膜表面),参与眼表泪液的生成,为泪液最浅表一层的脂质层主要成分,主要起到防止和延缓泪液蒸发的作用,预防干眼症的发生。定义: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的慢性非化脓性性炎症。由于脂类物质在睑板腺内积存变大,挤压临近组织并引发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通常有纤维结蹄组织包囊,内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巨噬细胞浸润。病因:有的认为与脂腺分泌旺盛有关,有的认为与维生素A缺乏,腺上皮过度角化,阻塞睑板腺管道,有的认为与血清胆固醇增高有关,有的认为与睑板腺导管内结石阻塞有关,有的认为与睑缘局部细菌刺激有关,有的认为与螨虫侵入有关,有的认为“上火了”,等等。针对以上定义和病因,我有必要解释和疑问:1、“霰”,虽然标准注音为“xian”但是大部分医生和患者称“san”,临床约定俗成,称“san”的为多,没有必要死抠字眼;2、既然是慢性病,就需要慢慢调理,就没有必要非得用手术去快速解决,除非慢性调理预期效果不佳,或者时间太长;正如上面讲的,如果是单个、比花生米大的霰粒肿,手术治疗,干净利索,直接了当,不值得花费时间、耐心、苦涩的口感而吃中药,但如果是多发、小于黄豆大的霰粒肿,应该吃中药调理。许多患者可能主诉只有几天或者十余天,但其实总病程比主诉要长的多,只是“发现”永远要晚于“存在”;3、非化脓性,意味着无细菌参与,那么没有必要用抗生素!那么临床上经常见到医生开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等眼水,没有必要。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出现化脓趋势,有红肿痛感,可以适当滴一些抗生素眼水。另外,抗生素眼水仅仅能达到皮肤和结膜表面一层,而对于皮下肌肉层的病变则无能为力,因此,本人在治疗各种霰粒肿的药物中,很少开抗生素眼水。当然,医生看到患者病情,认为没有必要手术,而又必须得表示性给予药物,那么,这类看似安全而无副作用的抗生素眼水,成为医生开具的安慰性治疗药物。但是,本人认为,如果有红肿痛,应该从内向外,使得眼内脓性分泌物排出则愈,即“火郁发之”之义,如果用寒凉的抗生素眼水表面滴用,则“寒包火”,使得火热不能外出而伏遏于眼睑内,成为“死疙瘩”,看似红肿痛暂时性的得以解决,但成为反复发作的定时“炸弹”,只要条件成熟,比如身体“上火”或者免疫力低下时,“死疙瘩”有被活化而红肿痛。同时,上下左右眼睑如果有数个这里的“死疙瘩”,后果就是反复发作,此起彼伏,病程遥遥无期。4、对于这种炎症,我们没有必要用消炎药物,如非甾体类(如双氯芬酸钠,普拉洛芬),更没有必要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药物。临床上有些大夫看到局部肿胀,就喜欢涂抹激素类眼水或眼膏(教科书如此),但是效果往往不佳,肿物无明显缩小,即使暂时性缩小,停止用药,则又变大。因为,虽然肿物内有巨噬细胞,激素可以使得这类细胞消退,但不能使脂质物质减少,那么,机体对这类病理产物的排斥,必然会分泌巨噬细胞来吞噬,故激素不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脂质的阻塞,不在于炎症反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就在于此。舍本而逐末,不可取。5、为什么出现肉芽?起初,囊肿在包囊内渐渐变大,尚未突破囊壁,此时往往不化脓,不合并细菌感染,多为颜色正常,压之不痛,摸之光滑的皮下疙瘩。如果增大至突破囊壁,则有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突破眼睑皮肤而红肿,甚至合并感染而溢脓,一个是向内突破至眼睑内壁,隆起于结膜囊,形成淡红色的、非感染性的肉芽组织。从外破,影响美容,患者着急,急来就医,急于求成,行手术切除,打开纱布发现,大小往往和手术前变化不大,甚至从皮肤切口容易留下瘢痕。从内破,形成肉芽,一般无特殊感觉,至多少许异物感,一些患者内心比较细腻,每天扒开眼睑看看肉芽变化,甚至要求手术切除。其实大没有必要,眼睑内涂抹马应龙八宝眼膏则能慢慢融化肉芽。6、霰粒肿、麦粒肿手术是眼科门诊最为常见的手术,每位眼科医师应该熟练掌握。按照手术书本要求,为了防止复发,必须把囊壁也切除干净,甚至切除处涂抹碘伏以求破坏囊壁。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必要,甚至弊大于利。首先,切除务尽,极其容易损害正常组织,容易留下瘢痕,也容易使得局部眼睑塌陷缺损,影响美容;如果是上睑外面手术,患者是双眼皮,那么留下瘢痕的几率要低得多,因为重睑线可以掩盖一部分瘢痕。其次,用碘伏涂抹囊壁后,容易形成色如胭脂,边界清晰的结块,状如枸杞大小,长期难以痊愈,严重影响美容。再次,切除越多,流血越多,对正常睑板腺破坏也越大。睑板腺分泌油脂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则眼睛干涩。临床可见到因反复行霰粒肿手术而干眼症经久不愈者。7、有人认为与睑缘区不卫生而细菌感染有关,甚至有文章报道与螨虫滋生有关,并行针对性药物局部反复清洗。这犹如为了抓住一只调皮的老鼠而把整个屋子的家具都给翻腾一遍,但往往是老鼠没抓住,过几天又回来了。把个例案件当做普遍规律,这是当代文献报道应用到临床上的一大弊端。为了印证睫毛根部是否有螨虫,拔睫毛行显微镜检查,增加患者检查和药物费用,延长就诊时间,部分患者的确可见螨虫,这犹如“病理检查是金标准”一样,除螨治疗开始了。但是尴尬的是,如果找几位不患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正常人作对照,发现正常人也有可能在睫毛根部存在螨虫!其实,几乎每个人皮肤,毛发尤其面部存在螨虫,只是发病条件不成熟,无症状罢了,也就是说,如果对一个不见卫生的人检查睫毛是否有螨虫,结果往往是阳性。还有,现在中国医疗现状是抗生素的极其滥用,发现细菌滋生,就用抗生素,从来不考虑细菌滋生的环境和原因。我们把屋子比作人体,如果屋子角落里有垃圾堆积,长时间后腐坏,细菌滋生,异味扑鼻,按照常规正确的做法,房屋主人都会想到把垃圾清扫出屋即可。但是,奇葩的事情出现了,屋子主人没有自己清扫垃圾,而是请了专业细菌学专家,用了消毒剂喷洒,细菌得以暂时消灭,垃圾仍在,过了一段时间,另一种细菌又大量滋生繁殖,细菌专家拿来力量更强的农药喷洒。这样反反复复数次,细菌交替变异,垃圾仍在,结果是屋子里看似没有细菌,但是就是异味扑鼻,臭水漫流,屋子不能再住人了,这个比喻放到人体上,结果意味着什么?后果不可想象!《道德经》:“百姓日用而不知,故道鲜矣。”中医就是顺道而为,中医没有去关注细菌是什么类型,药敏试验如何,该用哪种抗生素,只是把滋生细菌的源头-垃圾清除罢了。同理,如果眼睑局部清洁卫生,细菌,螨虫何以滋生?“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扶正则有能力祛邪,邪去则正气自生,相辅相成。8、有的认为与脂腺分泌旺盛有关,或者与血清胆固醇增高有关,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试想,脂腺分泌旺盛的人群很多,血清胆固醇增高的人群更多,为什么绝大部分没有患霰粒肿?有些患者,脂腺分泌不旺盛,也要患霰粒肿;有的患者,胆固醇不高,但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高。这些相关因素,仅仅是从发病率或者患病率的统计学角度上去分析,但是具体到个人,就不能确定了。统计学是概率性问题,个体患者则是“有”和“无”的问题。儿童霰粒肿,肿物的边界较清晰,圆滑,肿物之间分散,部分成人可见脂腺分泌旺盛,或脾胃虚弱不能消化脂质,或摄入脂质太多,不能及时消化,或嗜酒恣食大鱼大肉,体内湿热壅阻,或卫生不洁,睑缘污秽阻塞,或熬夜,眼睛持续充血,等等,往往疾病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伴有明显的睑板腺开口广泛阻塞,所以,肿物之间常相互融合,表明凹凸不平,开口区污秽,油脂阻塞明显,按压肿物,粘稠脂质溢出。9、霰粒肿看似病因很多,发病人群也各式各样,年龄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病情也不一,有单个首发,有复发,有多发,有手术后再发,有年龄太小不能手术,有年龄太大,需要病理检查(排除肿瘤);有外观严重影响美容,有外观正常,触摸才能发现,有在眼睑内只有翻开眼睑才能看到;有散在密集而小,手术不能切除,有眼睑硬肿凹凸不平,甚至上睑下垂难抬,或者肿物太大压迫角膜,引起屈光不正而影响视力;有的行重睑手术(双眼皮)后,霰粒肿反复发作;有的伴有面部痤疮或者细小红疹(如日光性皮炎),痒,痛,热,反复发作,时好时坏;有的伴有面部螨虫严重感染;有的结膜囊内持续性分泌白色泡沫样分泌物;有的肿物固定,红痛感不明显,但持续性溢脓或溢黄水(瘘道),有的发病区域相应的角膜区反复发炎;有的“合病”或“并病”麦粒肿(教课书上,麦粒肿和霰粒肿严格区分,但在临床中,麦粒肿和霰粒肿的界限往往有交互共同之处),等等。10、对于成年人患者,往往来我中医眼科就诊者为多发复发者,因为单发首发者,大部分进行了手术切除。而多发复发者,或者患者对忍痛手术后不久再发,而对手术无信心,或者为医生亦感觉此病为全身状况不佳在眼局部的表现,需要从整体出发治疗,而推荐至中医眼科。对于婴幼儿或者儿童患者,家属和手术医生都不忍手术治疗,遂大部分推荐至中医眼科,无论是单发多发,首发复发,中药调理和日常调护都是首选。如果仅仅是单个霰粒肿,而且体积比花生米大的情况下,我才会建议行手术切除。11、我院手术医生对霰粒肿的手术操作,绝对熟练,值得信赖,但对霰粒肿的发病原因和复发预防了解不多。中医的整体感和辨证论治的优势,针对病因和预防复发,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中药和理疗相结合,治疗和调护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近期集中治疗和远期随访治疗相结合。12、中医对霰粒肿和麦粒肿的病因病机阐述非常到位。早在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中就有记载“凡是睥bi生痰核,痰火结滞所成”,并指出为或为脾虚湿盛,凝结成痰核于胞睑皮下,或为恣食炙煿厚味(如烈酒、鱼肉、火锅、烧烤),脾胃蕴结湿热而生痰,痰热互结于胞睑。因此,霰粒肿,中医称之为“胞生痰核”,实质就是“痰”,病因就是脾虚湿盛,健脾化痰祛湿是治疗根本大法。在现代中医眼科学先驱,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奠基人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太阴目病举要篇”中论道霰粒肿治之以温胆汤,但最后提醒“但此症服药,收效太缓,实不若现代医学,使用手术为佳”,这也印证了治疗各种情况的霰粒肿,合理治疗必须中西并重,相互补充。本人在临床中,温胆汤、桂枝汤、平胃散、仙方活命饮、三子养亲汤、升阳散火汤、托里消毒散、半夏泻心汤等是常用方剂,常合方应用,“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但教科书上的化坚二陈汤、清胃汤,因含有过寒伤胃之药如黄连,栀子,石膏等,本人建议慎用。13、有形的霰粒肿,想要化为无形,一方面化痰散结,一方面健脾祛湿,还有就是托邪透脓,让有形之物有所出路,本人临床常用炮山甲、皂角刺、桔梗、枳实、白芷、天花粉,择情而用。14、部分霰粒肿一开始与皮肤颜色想同,紧紧局部隆起,后期可郁而化热,红肿痛,类似麦粒肿的表现(因为红肿痛,故部分医生误认为是麦粒肿),但其实质和源头仍然是霰粒肿,即使红肿区可能细菌感染。这时候局部抗感染治疗是可以的,但仅能达到皮肤表层的抗生素眼水,往往对深层炎症无能为力。因此,服用中药,从内向外治疗是有必要的。同样是清火,抗生素药物没有方向性,只是清火,却没有给火一个出路,犹如“关门打狗”,恶狗来家里偷食,主人闭门打狗,狗最后被打死了,但家里摆设也被破坏的差不多了。聪明的主人,开门后打狗,给狗一条出路,结果是狗负伤逃跑,不敢再来,同时家里摆设也最大程度的得到了保护。让治病微生物离开人体即可,不必赶尽杀绝,这就是中医最求“和谐”、“共生”,不是“你死我活”。大家可以参考《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围师必阙”。中医治“火”有多种方法,阳明外证,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散火,让火从体表皮肤而散,如栀子豉汤、银翘散,升阳散火汤;泻火,从大小便而走,“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导赤散、调胃承气汤;直折邪火,如三黄泻心汤;上热下寒者,引火下行,以在上之火,济在下之寒,则“上清下暖”,火去人安,如傅山引火汤、乌梅丸、潜阳封髓丹、交泰丸;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水足则火不生,如黄连阿胶汤、清营汤;阴火者,“甘温除大热”如补中益气汤;“阳气者,烦劳则张”,如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同样是治“火”,大家可参考程国彭《医学心悟》“火字解”。15、外治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热敷清洁,保持睑缘区的清洁和睑板腺开口的开放,对治疗和预防霰粒肿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观点,用热毛巾湿热敷3-5分钟即可,用指甲清理睑缘的油脂即可,完全没有必要用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清洁,这看似严格的无菌观念,实则迂腐,不实用,清洁效果也不如指甲彻底和简捷。热敷前常规把手清洗即可。试想,我们日常洗脸时,洗脸水入目,也不会发生角结膜感染,因为我们有免疫力,除非免疫力低下或者致病菌太烈。16、睑板腺按摩是治疗已发霰粒肿和预防霰粒肿的高效外治方法。本人在2013年至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进修时学习到的,在此向东方医院眼科致敬!正常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如清澈油滴,均匀分布在眼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润滑眼球和减少水样泪液的蒸发。如果睑板腺分泌的油脂粗糙,浓稠,甚至阻塞开口,则即容易导致霰粒肿,又导致干眼症和异物感,而且,油脂堆积在睑缘,不能及时清理,则容易招致细菌、螨虫滋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行睑板腺按摩,促进粗糙浓稠的脂质及时排出,对治疗和预防霰粒肿,显得非常重要。此方法需要反复多次治疗,待分泌清澈油滴为度。中药使得睑板腺不再分泌异常脂质,按摩使得已经产生的异常脂质及时排出,“节源开流”,疗效更佳。17、饮食护理也很重要。一切损伤脾胃的饮食习惯均应摒弃,如过食寒凉,过食瓜果,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还有,俗话称“猪肉生湿,鱼肉生痰”,许多霰粒肿患者,有过多食取猪肉、鱼肉的习惯,尤其儿童,脾胃未坚,家长溺爱,鱼、肉味道可口而多食,脾胃不能完全运化,即生痰湿,堆积至眼睑而成霰粒肿。建议患者多食山楂海带,山楂化肉食,海带软坚散结,有助恢复。注意,山楂消食力量较强,能耗气,故脉象有力者可用,或者结合补气药物;海带,儿童多不喜食,可用海苔代替。18、霰粒肿为有形之物,将有形化为无形,需要一定的时间。正确的事情坚持做,这就是功夫。中医治疗霰粒肿的诀窍,“无他,唯耐心尔”。最后,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山西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 宋宙光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供应视神经的动脉血供急性障碍引起视神经缺血、缺氧,造成视神经的损害,单眼或双眼发病,双眼发病时间可有间隔。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常见病因1.全身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颈动脉疾病、重度贫血等。 2.眼部原因:先天固有的小视盘和小视杯、视盘埋藏玻璃疣、眶内或视神经鞘内占位病变、内分泌相关眼病。3.其他因素:高胱氨酸血症、风湿病、重度湿疹、口服避孕药等。临床表现1.视力突然下降,并有部分暗影眼前遮挡。2.视野检查:典型表现为象限盲并延伸弧形暗点与生理盲点连接。3.眼底改变:可见视乳头水肿,边缘不清,视乳头部分或全部色淡苍白,盘周可见点状、火焰状小出血。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表现为视盘缺血区无荧光或弱荧光或充盈迟缓,网膜循环为正常。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循环障碍、神经营养药物、降低眼压、治疗全身疾病等。中医治疗:中医将本病归属为“目系暴盲”范畴,本病初期多属气滞络阻,病至后期,多属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中医中药在防治该病有独特的效果,能减轻局部水肿,改善血供,保存和提高残余视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对侧眼发生同样的病变。在早期以药物(西药联合中药)尽快消除视神经水肿,挽救视神经纤维为关键,并结合针灸、穴位注射、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后期主要以针灸治疗恢复视功能为主,神经营养为辅。如能及时给予治疗,视功能预后较好。预防保健1.要注重生活起居规律,锻炼身体,多做有氧运动:慢跑、快步走、登山、跳绳、打太极拳等。2.要注意补充营养,多吃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鲜鱼类、桂圆干、坚果、韭菜、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红枣、百合等。3.食疗方:早期冬瓜赤豆苡仁汤:冬瓜(带皮洗净切块)500g、赤小豆30g、薏苡仁30g,饮汤食瓜吃豆,功效:利水健脾消肿。后期紫米红枣粥:紫米250g、红枣10枚、当归30g、赤小豆30g,饮汤食枣豆,功效:补气养血明目。
眼外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不足,风中经络或外伤所致,具有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症,故称为风牵偏视。青少年多因外伤、多发性硬化、颅内肿瘤、炎症、重症肌无力等所致。中老年人多由脑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外伤、炎症、中毒、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引发。症状及治疗:本病常见复视、头晕、眼球运动受限、可伴上睑下垂、 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针灸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结合局部穴位注射、拔罐、中药等方法,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痉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日常护理:1.可佩戴墨镜,遮盖一只眼,以缓解头晕症状。2.眼球运动训练:在眼前0.5米处悬挂一个彩色小球,嘱患者眼球随小球动,也可以用手指完成,外直肌麻痹做外转训练,内直肌麻痹做内转训练,上直肌麻痹做正上方及外上方训练,下直肌麻痹做正下方及外下方训练,上斜肌麻痹做鼻下方训练,下斜肌麻痹做鼻上方训练,时间为每次20分钟,每日3次。3.出行时不要骑车、开车,最好有家属陪同,上下楼时尽量乘坐电梯。4.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监测血压、血脂、血糖。5.适量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6.规律起居,避免吹空调,避免受风。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各位茶友,早上好,承蒙邱主任邀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课后补充,一起讨论学习。在备课之前,我对过敏性结膜炎有一点认识,但不系统,理论也不清晰。通过这次备课和讲课,希望能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里我定的题目为理法方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执药不如执方,执方不如执法,执法不如执理。只有理明,才能用对法,才能选对方,才能用对药,这样也才能治好病。反之,如果理不明,糊里糊涂,多无疗效。我们要做明医,明明白白的医生,不一定是出名的明医。正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说的“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所以,今天我重点讲理法,而对方药点到为止。现在恰值春季,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患者高发,以眼痒,眼红,眼肿,流泪,鼻塞,流清涕,频频打喷嚏为主要表现,结膜炎和鼻炎往往同事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复发性,中医称为“时复目痒”,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qiu,经久不愈,可以发展为鼻渊,即鼻窦炎。这两种病至今也是难治之症。患者眼睛因为痒而揉,揉后更痒,越揉越痒,甚至手放不下来了,最后整个眼是又红又肿,有的人球结膜脱出。当然,不是过敏性结膜炎的人偶尔也会目痒,尤其是内眼角,但揉后能明显改善,不像过敏性结膜炎,越揉越痒。患者很痛苦,甚至影响工作,有些患者有明确的发病节气,自己知道哪个节气来临,其中,我在临床中发现,春分,立秋是高发节气。在一天当中,往往是清晨发作,至中午自行改善,夜间一般不发。外出遇到冷空气则发作,回到屋内则减轻。患者在北方发病明显,去了温暖的南方,自行缓解。这些表现,在教科书上有,临床上也常见,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为什么过敏在头面部?为什么会痒,红,肿,流泪,清涕,喷嚏?为什么遇到冷空气发作?为什么复发?为什么季节性这么明显?为什么晨重暮轻?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我们来看一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阳气在二十四节气的升降沉浮。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是升的起点,立秋是降的起点。立春,阳气开始从地下升发,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之象。立秋,大气开始下沉,叶落草枯,一派肃降、收敛之象。一天二十四小时,早晨6点钟,相当于春分节气,而且,清晨往往过敏发作。三焦者,水液运行的通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头面部属于上焦,一个健康人,在上,则风和日丽,水液代谢如雾露蒸腾而洒陈。但如果遇到强冷空气,则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日常生活中,如果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用一个温度很低的锅盖在上面阻挡,则锅盖上就会有水液凝结。同理,人体水液代谢,在上焦如果本身阳虚寒凝,或者外界风寒来袭,则会发生水液代谢停滞,表现为结膜水肿,鼻粘膜水肿,流泪,清涕,同时痒,喷嚏连连。大家可以参考唐容川的《血证论》开篇第一卷《阴阳水火气血论》,详细的从生理和病理上论述了水与气的关系。春季,阳气升发,秋季,阳气收敛,体内阳气升发受阻,与寒邪斗争,欲驱邪外出,则表现为目痒,喷嚏。因此,此类过敏,为正邪交争的结果。 当然,正常的水气变为湿邪,湿性黏腻,再吸附细小分层,刺激排邪反应而喷嚏,就像气管有异物而咳嗽一样,进一步加重症状。如果寒邪一直留于头面,每至春季,早晨阳气升发,正与邪争,而过敏症状反复发作。随着时间推移,阳气越来越旺盛,得以暂时冲过寒湿,到达头面五官,症状暂时消失,这就是中午和夏季,症状消退的原因。等到第二天和来年,再次发病。《伤寒论》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说,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外感病可以自行缓解甚至自愈。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说“天之六淫能伤人之正气,而天之十二时又能助人之正气也”。有些患者伴有阳光刺激,亦可发病,我认为,第一,可能与户外接触冷空气有关;第二,阳光可促使阳气向上向外升发。大家可能会问,秋季为什么发病?秋季不是阳气收敛了吗?大暑节气,阳气浮升极致,立秋为降的起点,隆盛的阳气和秋凉的寒气交争,也可发病。但是,为什么秋季发病率较春季发病率低、症状轻、时间短?这个作为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看出,应用《圆运动》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咱们的群主和倡导人邱主任,推荐这本书作为经方理论的入门书籍,非常有道理,非常有远见。看完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我建议大家继续深入看黄元御的系列书籍,先读彭子益,从其精简,再读黄元御,从其深繁。为什么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就是因为白天阳气隆盛,有力量与寒邪抗争,夜间阳气不足,无力抗邪。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下面讲讲西医的治疗。治疗本病的一线西药是抗组胺类药物,也有些药物同时具有肥大细胞稳定剂的作用。抗组胺药物实际就是抑制人体阳气升发,不让正气与邪气抗争,如同盗贼入室,警察与盗贼发生激烈交火,但是主人为了息事宁人,打压警察,这样,交火暂时停止,但盗贼会进一步横行,终究发生更严重的后果。抗组胺药物抑制人体阳气升发,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昏沉,眼干鼻干口干,嗜睡乏力等等。过敏性结膜炎鼻炎,不是有流泪、清涕吗?为什么又会有眼干鼻干口干呢?这个有点像大涝之后必有大旱的道理。人体正常的气化功能受阻,水液不能正常升降出入,活水变为死水,变为病理产物,就像五苓散证,一方面水液停滞,一方面口渴欲饮,而水入即吐。我们再类推,类风湿性关节炎,频繁复发,肿痛难忍,其实也是正邪交争的表现,如果单纯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就如同警匪交火而打压警察。治疗过敏,类风湿,还有一个见效快的常用药物,就是激素。一用激素,立马见效,一停激素,很快复发,这是为什么?这是课后的一个问题。我这里只说一点,好多大夫治疗过敏性结膜炎,闲抗组胺药物力量不够,效果不好,为了见效快,用局部滴激素类眼药水,比如地米,泼尼松龙,氯替泼诺,氟米龙等。我这里委婉的说,没有必要用激素。我们在用激素的时候,有没有和患者充分说明其副作用,患者有没有充分认识到激素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充分认识到了,他肯定拒绝用激素。有的大夫开了激素眼药水,忘记嘱咐几天停药,患者用了发现真是一滴灵,以后只要过敏发作,自行从药店购买,一用就灵,一停就范,所以一直滴,最后激素性青光眼,尤其儿童对激素敏感,更容易发生青光眼。悲剧发生,产生医疗纠纷。这有真实案例,大夫就因为病历没写几日停药而打官司败诉。还有,眼肿流泪,鼻塞流涕,如果单纯对症治疗,如欧斯林眼药水(盐酸羟甲唑啉),治疗鼻炎的羟甲唑啉,萘甲唑啉,是拟肾上腺素药,有强大的收缩血管功能,减少水肿和分泌物,一用就灵,但容易产生依赖性,长久使用使血管硬化,没有收缩力,鼻粘膜慢慢萎缩,药效慢慢下降甚至无效,此时再用其他药物也无效了,中医西医治疗都非常困难。推至全身,胃病泛酸,长期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渐渐胃粘膜萎缩,导致萎缩性胃炎;便秘,长期用开塞露,直肠粘膜萎缩,导致永久性便秘。本来中药治疗非常好,但长期西药对症治疗,最后才来用中药,效果也不尽人意。还有过敏原脱敏,反复皮下注射过敏原诱导免疫反应,这如同调动提升人体阳气,但是部分有效,部分无效,而且费用昂贵,疗程太长。为什么部分无效部分有效?如果人体肾精肾阳充足,根基稳固,可以调动提升,犹如“源头活水来”;如果不足,则不敏感,无效,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我在想,调动、提升、补充阳气,中药艾灸就能解决,没有必要脱敏大费周折。大家考虑过没有,为什么葡萄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青壮年,老年人很少复发?其实就是青年人阳气充足能与邪抗争,而老年人阳气虚衰,无力抗邪。老年人出现葡萄膜炎,持续难愈,频繁发作,我们要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因此,只有明白理,应用正确的法、方、药,才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乃至各种疾病的根本途径。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扶正祛邪,温阳散寒,则病愈。如果我们仅仅对症治疗,单纯抑制痒,喷嚏,不让正邪交争,犹如掩耳盗铃,姑息养奸。结果就是病情持久,反复发作,最后变症丛生,遗患无穷。本来是治疗哑巴,最后哑巴没有治好,又成了聋子了。西医治疗过敏,只能控制症状,要想根本性治愈,还是中医。尊重机体的自我本能,就像民国伤寒大家陆渊雷提到的“自然疗能”。一切症状都是在为机体做好事,都是在保护机体。比如感冒发烧,就是正邪交争的结果,但是又有多少人选择退烧药呢?有人说,体温都39度几了,再烧万一把脑子烧坏了怎么办?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不知道内经早有“体若燔碳汗出而散”的道理。面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首先我们要分清内伤病还是外感病。该病与外界相关,与寒邪相关,故当属外感病,首要任务就是祛邪,治疗的核心思想-引阳气到达目、鼻。《伤寒论》为外感病专著而又不局限与外感病,麻桂柴石姜附辛,皆为祛邪而设,人参黄芪地黄,不宜早用,或者在“风家表解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所描述的不了了的情况下再用,否则容易闭门留寇。温阳散寒的中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焦之阳,以桂枝、人参、黄芪为主,中焦之阳,以干姜、砂仁、白蔻仁为主,下焦之阳,以附子、硫磺为主。本人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专病专方阶段;第二,脏腑辨证阶段;第三,六经辨证阶段。过敏性患者,发作时,痛苦万分,不发作时,又如常人,真像是神鬼所为。脉象舌象,也常常是无证可辨。毕业后开始上临床,由于自己的临床辨证水平太低,不能分清寒热虚实表里,对理法方药也是一头雾水,再加上“无证可辨“,那就索性就找一些所谓的专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专方时方,如消风散,脱敏煎,过敏煎,鼻渊丸等等,少部分有效,但更多的无效。后来对照教科书,慢慢学着脏腑辨证,治肺、治脾、治肾,治风,治郁热,如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肾气丸,泻白散等等,疗效较专病专方明显提高,但慢慢发现,有效率不能让自己满意。要想学好中医,必须从中医的源头学起,倡导理法方药的经典著作就是《伤寒论》,应用于临床,顿觉豁然开阔。从三阳到三阴,在本病均可以见到,麻桂,越婢,大小青龙,柴胡剂,葛根芩连,理中,建中,麻附细辛,吴茱萸,当归四逆,乌梅丸等等。应用伤寒六经辨证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圆机活法,随证治之,看似无规无矩,随心所欲,实则有章有法,游刃有余。从起初的寻求捷径,找到了“消风”“脱敏”“过敏”“鼻渊”等字眼的方子就想治病,到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辨证论治,无不体现着“宁拙而勿巧” “似迂而反捷”的道理。专病专方专药,无疑是对辨证论治的很好补充,但不能反客为主,买椟怀珠。中医要想在疗效上超越西医,必须回归地道的辨证论治当中去。伤寒六经辨证,示人以理法方药的原则,而不限制后人发挥。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学者亦必以规矩。我们要知常达变,守正出奇。《伤寒论》后世注家上千,但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观点就是仲景的原意。《伤寒》,渡世之金针,后世之津梁,医圣仲景,名不虚传。现在,我们从伤寒论条文中去寻找过敏性结膜炎鼻炎治疗的理论依据。《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病,身痛发热,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一开始,我喜欢在伤寒论有方剂的条文,实用。现在,喜欢慢慢品味无方的条文,因为无方的条文,往往在说理。只要理明,法、方、药就势如破竹,水到渠成。我们也可以从后世医家著作中找到一些过敏性结膜炎鼻炎的影子。《医理真传》问曰:头面畏寒者,何故?答曰: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今不耐寒,是阳虚也。法宜建中汤加附子,温补其阳自愈。《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如上之君火弱,即不能统上身之关窍精血,则清涕、口沫、目泪、漏睛、鼻齿出血,诸症作矣。如下之相火弱,即不能统下身之关窍精血,则遗尿、滑精、女子带下、二便不禁,诸症作矣。《医理真传》问曰: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药不应而反甚者,何故?答曰:此非外感之寒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法宜大补先天之阳,先天之阳足,则心肺之阳自足。心肺之阳足,则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虽云三焦,其实一焦而已。方宜大剂四逆汤,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见上。即姜桂汤亦可。《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太阳目病举要篇第2条“凡目暴病太阳,白珠血丝作淡红色,涕清如水,泪涌如泉,畏光甚,无眵,两眉头痛者寒也,麻黄汤之。”在古人看来,四大顽症“风痨鼓膈”难治,而过敏性结膜炎鼻炎这种外感病,根本不算疑难杂症,但是为什么现在却认为是难缠疾病呢?我认为,过敏性结膜炎鼻炎,是后天获得性疾病,是由于外感疾病如麻黄证桂枝证等失治误治,寒湿之邪残留于头面五官所引起的。比如,太阳中风之桂枝汤证,因为有发热汗出脉浮,误诊为阳明外证之白虎汤证,或者予以大剂量的抗生素,或者误诊为气虚外感之补中益气汤而闭门留寇,或者长时间予以抗组胺药物,使得阳气不能驱邪外出,都可以使得寒邪留于体内而反复发作。因此,对于此类疾病,尽量不要用西药来掩盖症状。中西药结合,弊多利少。再比如,对于初发现的三高症,我对我的家人,周围人,患者,都不建议马上对症治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我建议吃中药,疗效很好,避免了下半辈子一直吃药的可能。如果患者已经用降压药、降糖药多年,现在想单纯用中药控制,太难了,也太晚了。另外,许多患者,通过单纯服用西药,三高症指标一直很好,但还是并发症接踵而至,这是为何?出现三高症,是有原因的,把原因解决,三高这个结果自然解决。台前幕后,见到台前,要寻找幕后。当然,我不反对急则治其标,比如血压在200mmhg以上,临时性服用降压药是非常正确的,等到血压降下来了,还是中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鼻炎,有没有单纯热证?我认为是有的,但相对要少得多,寒症、寒热错杂症多得多。如果是单纯热证,也要分清要清火泻火,还是要敛火降火,或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程国彭的《医学心悟》“火字解”中对贼火、子火作了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参考。贼火,犹如盗贼,敌我矛盾,应该祛除,子火,犹如顽童,内部矛盾,应该教化。我在临床中,遇到很多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开始甲亢,以实热为主。一般处理就是推到内分泌科治疗。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治疗后,变为甲低,以虚寒为主,这可能与未分清贼火、子火有关吧。新发的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如果未用西药,往往数剂而愈,对于多年复发性并且较重者,可能当年治疗后症状消失,但来年有复发,因此,需要改善体质,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冷饮,冷空调,抗生素输液等。耗伤人体阳气的方式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提前一个节气治疗,比如清明发病,那就春分治疗;立秋发病,那就大暑治疗,也可用三伏贴,长蛇灸灸督脉华佗夹脊穴。辛温解表或升发阳气。这是我从治疗痛经的经验中领悟的。痛经也有明显的周期性。对于过敏性结膜炎,鼻炎,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症状。所有症状均为机体对外界变化产生的自我反应。都是为了保护机体。儿童,青年人感冒容易发烧,脉浮,在太阳经,而老年人感冒很少发烧,脉沉,可能到了太阴经,少阴经,或者危及生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伤寒不是寒,中风不是风。同样感受风寒,有人表现为麻黄证,有人桂枝证,有人入里化热白虎证,有人半表半里柴胡证,有人太少两感麻附细辛证,有人直中少阴四逆证等等。同样感受风寒,有人无任何症状和反应,有人则病死。少怕伤色,老怕伤寒,老人感冒,可能因此而去世。同样感受风寒,有人过敏性结膜炎鼻炎,有人眶上神经痛,有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性葡萄膜炎,有人中浆,有人急性视神经炎,等等。我的一位老师说过“坐在太阳经上看六经”,同样太阳经感受风寒,在各经上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哪个地方虚,哪个地方出问题,哪个地方与外邪同气相求,哪个地方出问题。就像郑钦安《医理真传》里讲的,有从标化,有从本化,有不从标本化,而从中气化。教科书上过敏性结膜炎分类,春季过敏性结膜炎,季节性,常年性,特异性。这说明西医也发现了过敏春季最常见,但有人就是秋季发病,有人常年不好,有人找不到明确的时间原因,因此只能这么分类而不知其中原因。从中医角度分析,春季阳气升发,与陈寒相冲,过敏发作;秋季寒气下降,与升浮在外之阳气相冲,过敏也可发作;有人感冒迁延不愈,好好坏坏,正如伤寒第10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正气持续性不足,不足以驱邪外出,则常年感冒,过敏症状虽然不重,但就是难以彻底痊愈。如果任何时间地点,比如夏季进入空调冷气家里,而频频喷嚏,可以称为特异性的空调过敏。在治疗上,有人一辈子很少用麻黄、桂枝、柴胡、石膏、附子,认为这类药偏性太大,麻黄发汗太剧烈,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柴胡劫肝阴,石膏太大寒,附子太大热。《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益对生姜应用很谨慎,尤其反对儿童用生姜。《医学心悟》程国彭,担心后人误用麻桂,专门制加味香苏散治疗四时各种感冒咳嗽。我在临床中体会,只要辩证准确,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效如桴鼓,覆杯则愈。如果用错,甚至用反,则后果严重。如麻黄可致亡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柴胡致风阳上亢,石膏致下利不止,附子如火上浇油。我在反复读《伤寒论》发现,有汗也可用麻黄,如麻杏石甘汤,无汗可以用桂枝汤,如五苓散。我治疗各种咳嗽,大部分情况用小青龙汤加减。有的人一辈子就是一张小柴胡汤加减打天下。张锡纯认为石膏安全微寒,诸多药中第一良品,动辄几两应用,甚至用梨切片蘸生石膏而清火。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有孔石膏的尊称。火神派认为附子是扶阳第一要药,善用附子,多用附子。儿童感冒发烧,用葱须,生姜,红糖熬汤治疗,高效而无副作用。所以,我们读书,首先要看伤寒,这样就不会走偏,看其他书之前,先用《伤寒》这把尺子比对一下,符合传统中医理论,我们可以看,否则,暂时先别看,容易走偏。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多看前人著作,不偏不倚,皆听则明,偏听则暗。读过《临证指南医案》,才知道叶天士是伤寒高手,读了《伤寒悬解》,才知道黄元御也是温病大家。对药物的论述,我比较喜欢黄元御的《长沙药解》,彭子益也推崇。因为这本书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伤寒论中各味药物使用的目的,而且通过对药物的升降沉浮理论动态的描述药物的作用机理。具体药物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我讲一下我在临床中治疗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常用的方子-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体表阳气虚弱,阳不统阴,遂漏汗,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实表阳而固汗。汗液为身体体液,以此类推,眼泪,鼻涕,口水,小便,乳汁,白带,崩漏下血是不是也是体液外漏的表现?所以,只要对证,用桂枝加附子汤可以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如果有热像,也多为局部的郁而化热,可以加大白芍用量,或者加连翘,生石膏,但不主张用黄芩黄连。当然,我在这里说,桂枝加附子汤可以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但不是说过敏性结膜炎一定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一切四诊合参,有是证,用是方。对于桂枝加附子汤,临床我遇到好几例这样的眼科患者,疗效非常好,全部治愈。都是坐完月子,尤其生完二胎,或者是生产中大出血,或者月子里护理不好,每天看手机电脑,大部头连续剧一部接着一部,或者月子里感冒后遗症。总之来诊的结果就是双:眼干涩难忍,畏光甚,难以长久睁开,不能看一时的手机电脑,全身表现是恶风寒,怕冷,大汗出,甚至炎热的夏天也必须戴上墨镜,帽子,口罩,长袖,裤袜,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辗转于多家医院眼科,点用各种人工泪液,抗疲劳眼药水,效果不佳。脉象沉细无力,舌淡不红。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等,效果非常好。可供大家参考。《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所以,只要我们积极的寻求各种疑难杂症的理法方药,则终究会达到上工的境界。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问题1.为什么不是立春发病,而是春风前后发病?为什么立秋马上发病?2.我们知道,桂枝辛温,向外向上,但桂枝又降冲逆,桂枝加桂汤已作奔豚,苓桂草枣汤之欲作奔豚;生姜辛热发散而又为呕家圣药,这是为何?3我经常反复思考激素的中医实质是什么?应用激素的指征是什么?一用激素,立马见效,一停激素,很快复发,这是为什么?如何中药和激素协作应用?为什么全身应用激素,表现为阳气旺盛,表现为亢奋,面赤,怕热,汗出,眠差,口干饮多,皮肤痤cuo疮,而激素又能退烧,而不是火上浇油。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各位中医爱好者,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有幸在咱们正安中医聚友会这个平台上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本人在眼科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经验,我感到非常荣幸。既然是分享,那么我就把自己多年来学习的中医理论思维和临床眼科实践相结合,并且借鉴现代眼科知识,在这简短的几十分钟内做一个概论。在这里收听我讲座的有许多理论水平高深、临床实践丰富的老师和同道,可谓学验具丰,也有在中医药学某一方面有独到认识的专家,也有广大中医爱好者或患者,因此,我诚惶诚恐,有班门弄斧之嫌。古人云:学医不明理,开口动手便是错。然而,陆渊雷先生说过一句话:“学问与年俱进,今日以为是者,安知他日不以为非?”从事中医的过程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自我肯定和否定的过程,虽然我在这里所讲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只是本人当前的认识,既不敢代表今后的观点,更不敢代表正确的、符合真理的观点。但是,今天恰恰给了我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呢?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能在诸多老师和同道面前得以赐教,不胜荣幸。大家如有异议或者问题,在一会儿的讨论中请踊跃发言,我们共同交流和探讨,但愿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使我们共同进步,那么,这几天我的备课工作,就没有白费,实实在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我们先讨论一下眼睛的重要性。首先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约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它是我们获取大部分信息的源泉,打个比方,一只手,如果没有拇指,它的功能就会丧失大半,就像一个四股叉,眼睛对于人类的感官,就如同拇指对于手一样,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其次,眼睛也是容貌的重要标志,一双清澈明亮、妩媚动人,会说话的眼睛,不但能增添美貌,还能掩饰其它面部器官的不足和缺陷,正因为此,眼线、眼影、眼霜、以及美瞳、双眼皮手术,睑裂开大手术等整形美容产品和技术早已风靡全球了,而且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向恋人表达温柔和依恋,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向敌人表达威慑和愤怒,我们也可以通过眼睛向孩子表达肯定和鼓励,也可以向朋友表达友善和亲和。古今中外对眼睛赞美的名言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的眼睛,判断对方的善与恶,正与邪,善良的人,眼睛里必定是温柔的,让人感到舒服的,恶人的眼睛必定是凶狠的,让人感觉不适,不愿多看一眼;正气凌然的人眼中充满正义,正能量,邪恶的人,即使如何伪装,眼中必然会流露出一丝狡黠、阴险,善于识人者,往往能通过人的眼睛,分辨出忠诚之士和奸佞小人。下面讲一个小故事,曾国藩如何识人。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在散步时,那三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后勤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对于咱们中医大夫,观察眼睛则能够让我们比较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精气神的状态,为我们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什么是精气神?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赖于气,生命活力表现为神。精可以化气,气可以化神,精气神本为一物,存在的状态不一样,肾藏精,心藏神,精气足方可化神,精气衰则神衰,精气败则神灭。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了解人体的精气神呢?《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也就是说,眼球是由五脏六腑的精华所化生。精化气,气化神,精气足方可化神,精气衰则神衰,精气败则神灭。精是生命的本源,自父母所得,即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体现在给予了我们这个所谓的精,它藏于肾中,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gou精,万物化生”。如果没有后天的其它因素干扰,比如饮食、性格、家庭、遭遇等等,那么每个人的生命长度和质量是成定数的,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的精就在那里,每天都在消耗者。有朋友在一起相聚,有些人就会让我把脉,问问他是否肾虚,其实在闲聊或吃饭这种不正式的场合,我是不主张去给他人做健康咨询或把脉的,一方面说明这些人对自己的健康不太重视,随时随地问关于自己生命健康的大事,另一方面,这些往往抱着调侃的态度对待中医和中医大夫,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认真作答,但是又碍于面子,不得不作答,这该怎么办呢?我是这么回答的,我说“虚,你的肾肯定虚,人自出生后就开始了肾虚,每个人都虚,就像一辆刚刚买回来的新车一样,自买回来那一刻就开始跌价”。这里我提醒在场的各位听众,以后咨询中医,学习中医,找中医看病,都是庄严的事情,不能有丝毫的轻佻和怠慢。在医院里有的同事和我在一起是谈到疾病时,时而以调侃的态度向我探讨中医,我的回答是:咱们还是聊西医吧,我可以和你们一起交流西医眼科相关的任何话题。现代医学也认为能安享天年的人,大概能活120岁左右,但是现实中人们能活多长?有亿万富翁、影视明星中年去世的很多,更何况普通老百姓。活到70多就够本了,80多就是大岁数了,90多属于稀缺,过100岁呢?国家就会去研究为什么这个人就能活这么大岁数,成了研究对象,成了老百姓养生的教科典范。《内经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熬夜的人,纵欲过度的人,也有吸食毒品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目光无神或呆滞,或者飘忽不定,精神恍惚,无精打采。“无精打采”这四个字挺有意思,一语中的。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我的理解是振作的意思,不只是要强而且要巧。举个例子,每届世界杯,英格兰足球队都被认为是夺冠大热门,但是每年都早早折戟回家,记得有一年世界杯,主教练下了个命令,在备战和比赛期间,不允许太太团跟随球队,更不允许球员单独外出探望家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道非常在理的命令,“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精充足,则精神振奋,不仅仅体力充沛,而且动作灵活协调,技术能充分发挥出来,即力量和技术充分结合,那么强队就是强队,不会出现所谓的爆冷。但是英格兰国内的专家就站出来反对,认为大无必要,于是我们在世界杯期间看到了看台上打扮妖娆的太太团,我们也看到了英格兰球队所谓的爆冷,再次遗憾出局。这些专家认为,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的成分是一样的,都主要是由蛋白质、脂肪和少许微量元素组成的,但是我试问,熟鸡蛋能孵化出小鸡吗?失活的蛋白质和活性的蛋白质能一样吗?把同等比例、同等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和少许微量元素放在一起,能变成鸡蛋吗?在他们眼中,鸡蛋就是物质,而在中医眼中,一枚鸡蛋就代表一个生命。祖师爷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中明确提到食用方法“去滓(zi),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明确提出稍稍冷却,而不是在药水烧开了就直接放入鸡蛋黄,如果那样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鸡蛋黄是什么,是细胞的细胞核,生命的原始都在其中,当然不能让它失活。我这里再谈谈献血,我遇到好几个同学或者同事,抽血后当即天旋地转,乏力倒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一派亡阳之象。现在各种宣传都说献血后吃些相关营养的东西,在一周以后就能补回来,还能刺激骨髓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能力,对身体有多种益处。那我就要问了,骨髓总共能产生多少量的红细胞,产生的过快,会不会使得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功能早日衰退?在座的有没有做过细胞培养的,如果有做过这个实验的就知道,第一代细胞的活力最强,它的后几代细胞或者几十代的活力明显减弱甚至不能再分化了。另一个问题,和从血库中取出来的冷血和身体中流动的热血能一样吗?中医认为,血为阴,气为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失血则气脱,气虚则血不能固。有许多医家认为失血只是阴虚,而未能意识到阳也随着虚脱,甚至阳虚程度大于阴虚程度。有形的阴可以由阳气化生,而无形的阳气很难自给,只能是靠先天之精化生,所以有“阳固则阴存,阳生则阴长”之说。因此在《伤寒论》第29条阴阳两虚之危症时,现予以甘草干姜汤回阳为要,待阳回之后,再予以芍药甘草汤以化阴。现代医学也承认心脏一生中跳动的次数基本上是固定的,就像中医所说人的呼吸次数在出生后就是固定的,人在享尽天年时我们称之为“气数已尽”。许多运动剧烈的运动员寿命不长,过劳所致,寿命透支了。我在临床中遇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上午起床后发现自己双眼视力明显下降,眼前就像被一层厚厚的黑纱遮挡,随立即来医院看病,一问病史,昨天晚上服用伟哥(万艾可)共计7粒。这说明什么?这就是因为肾精挥霍过度,不能化神,神光不得发越,故视力下降。父母精华凝结为人之先天之精,出生后呼入外界之气,食入五谷,在先天之精的鼓动下化生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又养护先天之精,如果后天之精消耗过度,先天之精必定受损而影响生命的质量和长度。精又化生为气和神,后天劳体过度,或者劳神过度,也势必损害先天之精。许多与视力相关的眼科患者,我会告知其要注意保精,养精,不只是应该节欲,更应该禁欲。慢性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有回光返照现象,即表现为疾病好转的假象,比如食欲增加,还是精神焕发,但是这终归是个假象,我们可以根据瞳孔来判断,瞳神为人体精华神光发越之所,当灯枯油尽之时,人的瞳孔是放大的,这说明元神涣散,将不久于人世。清代医学大家黄元御云: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大家看看武术家、戏曲家、舞蹈演员的眼睛,都是精气换发,神光满面。在武术中精气神就是常说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咱们普通人可以这么理解,精,精神,练功要有精神。气;气势,武术要一个气势。神;眼神,眼睛要有神。如果目光无神,神情呆滞,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的修为不够,他的表演不好。现在大家都喜欢漂亮的大眼睛,甚至有些年轻女性为了漂亮而高价整形,把眼睛的开大了,其实正常人的眼球大小基本一致,都是左右直径23mm左右,前后直径24满面左右,角膜直径都是10-11mm。大眼睛和小眼睛的区别在于睑裂(裂缝)的大小,整形手术就是把内眼角和外眼角轻轻剪开几个毫米,相应的组织结构稍稍向两侧平移,这样,暴露出来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就多,看上去眼睛就大就漂亮。还有现在女孩子们佩戴的各种颜色的美瞳,就是一个直径更大、颜色更深的隐形眼镜,这也能使眼睛更加漂亮。但是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整形手术高费用不说,疼痛也可以忍,但是因为改变和原先的解剖结构,眼睛往往出现都中不适感,长时间佩戴美瞳引发的角膜炎、结膜炎,临床经常遇到。因此我们要理智的去追求美丽,不能盲目,否则会付出或轻或重的代价。小眼睛照样迷人,有句话叫小眼睛聚光,大家看看当前火得一塌糊涂的孙红雷,眼睛小还一眨一眨的,港台武打明星于荣光,眼睛虽然小,但是非常有气势。孙红雷和于荣光,有了这双迷人的小眼睛,既可以演正面人物,也可以演反面人物,演什么像什么,所以大家说,小眼睛有什么不好?只是于荣光在新三国中扮演关羽我就不同意了,关羽是丹凤眼,卧蚕眉,丹凤眼的眼角是明显往上翘的,我不知道于荣光这么小的眼睛怎么让它眼角往上翘?还是大眼睛眼角容易往上翘。范冰冰的眼睛大,而且在出场化妆时总是把眼角眼线往上翘,模仿丹凤眼,的确漂亮。相反,另一个明星叫林忆莲,眼睛小的出奇,但是歌唱得好,大大弥补了小眼睛的不足。总之,女孩子还是眼睛大了好,适当的化妆整形是可以的,男性朋友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只要眼睛有神、有气势、有内涵就行,可以走实力派的路子。当然,像小品演员林永健,另类实力派演员,照样出彩。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使得眼睛迷人,那就是瞳孔比较大的人,瞳孔就是角膜后面的黑点,这个黑点,就是瞳孔,中医称为“瞳神”,眼神由此向外发越。瞳孔的自然直径是2.5-4mm,直径大的眼睛显得迷人,小的眼睛让人感到不舒服。有人天生瞳孔较大,有人天生瞳孔小,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不可能每天点上一滴散瞳孔的眼药水,这样我们就会看近的东西模糊,还有畏光,尤其是在太阳底下,得不偿失。不知大家见过没有,有个别人一个瞳孔大,一个瞳孔小,有的人小时候两个瞳孔大小还对称,到了一定年龄,突然发现瞳孔不对称了,这在医学上称为“阿迪式瞳孔”。还有个别人,两个眼睛的黑眼珠颜色不一样,一个深,一个浅,老百姓称为金银眼,或者鸳鸯眼,极少人是天生的,还有就是医学上的“Fuchs综合征”,或者叫“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个眼睛的虹膜脱色素,一方面可以并发白内障,那么这只眼睛颜色就比对侧眼颜色浅,就像波斯猫一样,当然,不是每一只波斯猫的双眼都异色。再举一个已故现代眼科名家陈达夫老先生的经典病案。陈达夫先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是20世纪少有的几个中医眼科大家之一。陈老熟谙《内经》、《伤寒》,善治内、外、妇、儿,尤精于眼科,在眼科临床上擅用经方,习用温热,倡导以伤寒六经辨证辨治眼疾,与传统的中医眼科大不相同,独辟蹊径而成就颇高。他所撰著的《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一书记载了他运用六经辨证辨治眼科疾病的经验心得,曾有学者赞誉《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一书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中医眼科学著作之一”。六十年代,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一老师回乡探亲。时值十二月隆冬严寒,但该老师家在农村,须涉河方能到家,乃赤足忍刺骨之寒趟水而过。翌日,双目忽然暴盲,不能数指。先至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即华西医科大学,)眼科就诊,诊为“急性视神经炎”,急性视神经炎为眼科重症,川医眼科主任告之已不可救。患者遂回本校,找陈达夫先生诊视。陈老诊脉审症之后,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孰料两剂之后,患者顿时瞻视如初。医道之神,叹为观止!是时,川医眼科主任亦为陈老折服,甘为陈老弟子,跟随陈老抄方学习一年有余。这个病案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患者为冬月涉水,寒邪逼入足三阴经,目部瞳神属水归肾经,寒邪凝滞少阴之经络,神光不得发越,故得暴盲。陈老治从少阴,麻黄附子细辛汤直入肾经温散寒邪,附子温补肾阳,麻黄发散寒邪,细辛则有引邪出阴入阳之功,寒郁得解,而神光发越,因此复明如初。诸多眼科医生治疗暴盲一症多认为素体阴虚火旺,或者肝气郁滞,郁而化火,多喜用寒凉之品,如果治疗该患者,则犹如雪上加霜,南辕北辙,最后永远失明。对于急性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视神经病变,其实可以用激素治疗,500-1000的甲基强的松龙静滴3-5天,再口服强的松片一个月,视力也往往能恢复,恢复时间基本上都在半个月以上,这种治疗是对症治疗,只要是视神经充血、水肿、发炎,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受寒、受热、生气、药物中毒、外伤、机械性压迫、微循环障碍等等,都一概用激素治疗,再辅助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正因为此,它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都不如中医的个体化对因治疗。那有人会问,你说的激素是不是和附子的作用相同呢?下面这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激素是一种能把人体生命最根本的精元之气调动出来以治疗疾病的药物。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应用疾病前,我们必须考虑清楚,权衡利弊,如果利大于弊,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患者、合适的疾病,应用合适的激素类型和恰当的激素剂量。从这里大家就能听出来,我们在应用激素时应该是慎之又慎的,不能轻易应用,为什么,不只是因为激素有诸多的副作用,关键是要消耗我们大量的真元,严重影响我们的寿命。一个通俗的比喻是激素就像是兴奋剂,运动员用上之后很快见效,取得好成绩,但是药力过后更加衰弱,长期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寿命必定大打折扣。在国内,北京协和医院是最顶级的医院,那里的风湿免疫科在国内排名第一,我听过他们的一位专家赵岩的讲座,就是讲激素的合理应用。赵教授特别强调,只有当人体的生命受到疾病严重威胁或者器官受到疾病严重损害时,才会使用激素。比如休克,严重过敏,脏腑器官急性衰竭,难易控制的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时,才会用大剂量激素,等病情控制后,应尽早停用激素治疗。这里应用激素就是用生命的长度来交换生命的质量。高手用药尚如此谨慎,为何下面越往基层,医生用药越猛浪呢。不知者无畏啊!受害的还是患者。试举一例,孩子高烧持续不退,大夫没有办法时,就会盲目大胆地用激素,高烧很快退了下来,但是不久又烧起来了。2003年非典,在广州西医院里,如果患者表现为肺水肿,大夫就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有些生命的确保住了,但是股骨头坏死,落下终生残疾,也有一部分即使用了大剂量激素,命也没有保住。而在中医院里的患者,应用中药结合部分西药治疗,治愈率、有效率都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后遗症少的多。为什么出现股骨头坏死呢?因为肾藏精,主骨,精华外泄,骨质外流。我在眼科临床治病时,如果应用激素,有个原则就是:急则可用,中病即止,中西联合。我在这里提个问题让大家课后去考虑,从中医角度分析激素为什么能退热?任何一门武功,只要练习纯熟,则必会日臻化境。正因为协和医院已经对西医的这种微观认识、直观认识、线性思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能达到一流,尽最大能力的发挥西医学在防治疾病中的优势。如果能与中医的宏观认识、系統认识、非线性思维(暂称之为环形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天下苍生之大幸也。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业。”我们当医生的,不要轻易给病人下定论,判死刑,说“你这个病就是个这了,到哪里都没得治!”有可能中医治不了的病,西医能治,西医治不了的病,中医能治,或者中医和西医两种手段都用,很可能大大提高疾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西医诊断癌症晚期的患者,存活时间推断可能几个月到半年,但是用结合中医治疗,患者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这种病例随处可见,而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患者的存活质量会大大改善,即现在我们医学上提倡的“有尊严的死去”,不要到临死的最后一段日子里过着非人的生活,放化疗,身上插满了管子,静脉输液,尿道插管,胆道引流,从鼻腔喂食,又是吸氧,吸痰,又是心电监护,等等,最后人也死了,钱也花光了。我们可以换一个思维,与其强调杀死癌细胞,不如安抚住肿瘤,不让它捣乱,继续破环我们的身体,我们带着肿瘤生活,继续安享天年。有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问我了一些养生的问题。提到如何作息时间时,我对他说“跟着太阳走”,也就是说,春秋两季早睡早,夏季晚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另外每天必须午休。子时阴阳交接,午时阳阴交接,如果交接不好,即损阴阳。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告诉我,冬天了,他要到海南去过冬,等到天气暖和了再回来,我说不建议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人类养生也要符合自然规律,冬天就是外冷内热,阳气进入地下,空气冷而地下热,夏季就是外热内冷,阳气浮出地表,空气热而地下冷,人体也是这样,冬天阳气就应该收藏于脏腑之内,夏天阳气也浮出于体表,而脏腑阳气显得相对不足。如果北方人冬天去南方过冬,自己阳气出入的节律被认为的破坏,阳气该收藏时反而继续释放,阳气就会严重消耗,就像电池该充电时没有充电,反而继续让它放电,那么电池的寿命肯定不长。我告诉他冬天就是收藏的季节,就在北方感受寒冷的季节,服用添精益髓的药物,同时多食干果比如核桃、花生、松子等,结合上规范的作息,视功能才会最大限度的保留,如果在冬季补的好,那么春季来我们科室进行针灸治疗,有可能视功能有所提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讲,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春季万物复苏,草长鹰飞,生机勃勃,夏季大气炎热,骄阳似火,枝繁叶茂,秋季清凉肃杀,叶黄瓜熟,落叶归根,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藏,万籁俱寂,因此,北方圆运动的这个圆直径比较大,所以北方人比南方人体质更为强壮。就像东北的木材比南方的坚实耐用,南方木材东北人身材高大,强壮。眼科有个诊断叫视神经萎缩,现在绝大多数眼科医生都会给这个病下定论,一看到眼底视神经颜色变淡了就会说:“你视神经都萎缩了,这个病就是个这了,没得治,回家养着吧”。果真是这样吗?为什么有的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仍然非常好,为什么有的视神经患者视力全无?为什么视神经萎缩的患者在没有正确的治疗前可能视力还会进行性的下降?其实视神经是一个病理性诊断,也就是说,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神经纤维的數量和质量减少损害都可以称为视神经萎缩。眼球的视神经有120万根神经纤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一部分是正常的,这部分我们要保护,免受损害,一部分是已经完全死亡的神经纤维,这部分纤维,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治疗非常困难;还有一部分是受到威胁的,正在死亡中、半死不活的纤维,这部分我们要积极抢救,这就是为什么患者在失治时视力继续下降,而在正确治疗后视力有所改善的原因。一个人视力原来有0.8,治疗后达到1.0,他不会太高兴,因为对于他的生活质量变化不大,但是如果完全失明的患者,治疗后能让他感受到光,能知道黑夜和白天的交替,它会欣喜异常。我们可以通过中药和针灸让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这何尝不是功德一件呢?还有,视神经萎缩的患者非常多见,但是能及时治疗的和得到合理治疗的却少之又少,许多患者在发病后大半年才来就诊,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也有些患者曾经四处求医,试图与命运相抗衡,但往往得到的是判决定论,或者是医生给点神经营养药安慰安慰,这样患者的希望也慢慢磨灭,最后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去治疗了,遗憾啊!有一种视神经病变叫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往往双眼先后发病,结局就是视力较为严重损害的视神经萎缩,现在治疗上往往是针对这个缺血的视神经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全身调理,就像一棵树的某个树枝枯萎了,救治的目标却完全在这个树枝上,没有考虑到这很可能是树根出了问题,所以很快又出现了另一个树枝也枯萎了。其它一些眼病也是同样的道理,单纯的对症治疗远远不如对症和对因治疗。当然,也有一些眼科疾病用中医治疗很困难。《四圣心源》的作者,被称为一代宗师的清代医学大家黄元御,山东昌邑人,年轻时左眼患有目疾,但是被庸医误诊误治,导致左眼失明。黄元御年少得志,又踌躇满志,但是在三十岁时,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其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遭此劫难,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在哀痛之余,他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黄氏在《四圣心源》中提到,“云翳者,浊气之所郁结也,阳气未陷,续自升发,则翳退而明复,阳气一陷,翳障坚老,而精明丧矣。其盲瞽者,清阳陷败而木火不升也。后世庸工,无知妄作,补阴泻阳,避明趋暗,其轻者遂为盲瞽之子,其重者竟成夭枉之民,愚谬miu之恶,决海难流也!”从黄氏言辞之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庸医的痛恨,和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惋惜。根据多方记载的描述,我估计黄氏患的是葡萄膜炎,持续未愈,反复加重,最后形成瞳孔后粘连,瞳孔前膜,并发性白内障,至于有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球萎缩,我们不能从记载中推敲出来,但是如果真的是瞳孔后粘连,瞳孔前膜,并发性白内障,那么这种在以前认为是绝症的眼病,在近二十年来,随着眼科手术的日益精湛,眼科器械的日益精密,眼科药物的日益成熟,通过手术撕掉瞳孔前膜,再用虹膜拉钩开大瞳孔,最后行白内障手术,在术前术后用抗炎药物,再结合上中医辨证论治,还是非常有可能提高一定的视功能,至少不会因为眼前长有白膜而影响形象,最终导致仕途终结。所以,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不仅仅是中医眼科医师,每一位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同道,都要积极吸纳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为我所用,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排外,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学习和应用一切有利于病情的理念和技术,兼容并蓄,合理统筹,最终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服务患者。黄氏在《四圣心源》里讲到:“医书自唐以后无通着,而尤不通者,则为眼科。庸妄之徒,造孽误人,毒流千古,甚可痛恨。若内伤不精,但以眼科名家,此千古必无之事也”。翻译一下,大概意思为(略)。陈达夫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绪论里强调:“但看此书,又必须先通伤寒和内经,方能一见了然,否则味同嚼蜡,毫无益处”,“中医眼科学理是在中医内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理论到临症治疗上,都不能脱离内科。能熟内科,再循序以究眼科,则势如破竹;若对内科尚未认识,而专习眼科,则杆隔难通,见理狭隘,处方呆板。”正因如此,我在学习和临床中,一直坚持着内科为基础,眼科为升华的理念,处方用药往往从内科考虑,经方和时方并用,有时用内科方剂,也有时用眼科专方,不会动辄就是菊花、桑叶、决明子、蝉蜕、夜明砂、青葙子、薄荷、木贼、谷精草等等,相反,桂枝汤、葛根汤、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汤、泻心汤等等经方是我喜欢而且常用的方剂。我有时候自我调侃说,一个眼科病人,我一名眼科医生,开的是内科方,而内科医生,开的却是眼科方,人家内科医生比我这眼科医生还要专业啊。对这个黄元御这个病例的认识,也只有现代的眼科医生才能综合考虑,对于内科医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体现了专科有专科的特殊性。现在眼科再细分又可以分出十余个专业,如角膜专业,白内障专业,青光眼专业,眼眶专业,眼底病外科,眼底病内科,神经眼专业,视光专业,小儿眼科专业,斜视专业,准分子手术专业,整形专业,眼外伤专业,眼科综合检查等等专业,可以说眼科是一个相对独立而有复杂的专科。曾有一位经方老师对我说,他对眼科知识指导甚少,有映象的就是五轮八廓学说了,想让我抽个实践给大家做个详细解说,我也欣然同意。对于五轮八廓学说,有好多医家是反对的,像张景岳、陈修园,认为是在故弄玄虚,张景岳认为“五轮,徒资惑乱,不足为凭”。而在一本眼科专著《审视瑶函》中有“勿以八廓为无用论”,陈达夫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的眼科开卷名义篇中第一句就说:“眼病,须分五轮,审八廓,辨六经。”我在刚刚学习眼科时,就被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给闹糊涂了,到底五轮八廓学说又没有用?张景岳、陈修园等医学泰斗,为什么都反对呢?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五轮八廓学说源自于内经,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对它的认识不足,实际上是因为眼科的专业性太强,内科医生,甚至是内外妇儿骨科综合能力很强的医生,对眼科的认识也是非常局限的。临床上经常遇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全身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急诊科大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予以6542,阿托品等药物用于缓解胃痉挛,这反而加重病情,所以教科书上着重强调了青光眼患者慎用散瞳药,慎用阿托品,但是内科大夫在临床中,往往对于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绝对不用散瞳药物,把“慎用”认为是“禁用”,其实呀,有好多类型的青光眼,比如瞳孔阻滞型青光眼,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不仅要用散瞳药,而且有些要积极用。老百姓对眼病普遍的映象就是上火了,就像一见到出血就是上火一样。这是因为一方面老百姓熟知的“肝开窍于目”,肝病就是有肝火,另一方面,诸多眼科医生受到一些古代医家的影响,如刘河间有“目病专火”的理论,张景岳有“凡目之病,非火有余,则阴不足”的说法,《证治准绳》说“凡病目者十之六七皆有此患,病源在心肝脾三经,总而言之不过一火。”也正是因为这种观点,所以当前市面上许多治疗眼科的中成药物,如杞菊地黄丸、xx明目片、明目xx丸、拨云散、退翳散等等,药物组成往往为寒凉滋腻之品,动辄黄芩、黄连、栀子、大黄、丹皮,或者生地、熟地、芍药、枸杞、黄精等,老百姓也一听是“明目”,就自行购买,常常是目不仅没有明,反而视力更加减弱,因此我要提醒各位,做成中成药是以方便医生治疗和患者服用为目的的,必须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应用,不能按图索骥,刻舟求剑。陈达夫:“治疗眼科疾病,应该不离四诊,不越六经,用药不可偏寒、偏热、偏补、偏泻,认症不得拘泥前代有无症名,必须辨明病理,随证施治即可。”好了,今天我暂且讲到这里,今天我主要讲了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今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分享具体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时说:“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空谈误国,此腐儒之见。”习大大也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医理论的源头就是实践,中医能在数千年以来能够渊源流传,几经起伏而依然屹立不倒,而且近几年来有复兴之势,靠的不是别的,就是疗效,看似抽象的阴阳、五行、八卦,其实是几千年来在人体上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因此,我们这代中医人要努力去继承和发扬,我在这里与各位同道共勉。谢谢大家!病案1女,21岁,山西太原人,在广东读大学,今年春季的一天上午,学校组织体检,早晨没有吃饭,抽血后既感到头晕,回宿舍后发现左眼视物模糊,眼前就像半透明的塑料纸遮挡,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遂立即到省级三甲医院眼科就诊并住院治疗,当时视力为0.01,诊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眼底出血,全身予以药物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视网膜神经,局部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消炎,视力无明显改善,行OCT检查时发现除了眼底出血外,伴有黄斑水肿,医生予以抗新生血管药物眼内注射后,黄斑水肿于第二天大部分消退,视力轻度改善,没有大幅度提高,总共住院半个月后出院,出院视力0.05,但是约一个月后视力又有下降,0.01,黄斑水肿加重,遂又在该医院门诊行抗新生血管药物眼内注射,注射后两三天后黄斑水肿又大部分消退,但是一个月后再次反复,因此,自发病以来,共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三次,水肿好转有复发,视力总是在0.1一下徘徊,在此期间,仍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和消水肿药物,总治疗费用约4万元左右,当地医生对该病人病情束手无措,并试探性的建议再注射几针试试,患者未予采纳。和校方请假后就辗转至北京知名医院就诊后,医生看完在广东的治疗方案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大家的治疗方案及药物大同小异。患者在绝望中回到老家太原,经亲戚推荐,来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来找我,因为省眼科医院在省内乃至国内均小有名气,所以患者揣着试试的心里来就诊,死马当作活马医。具体治疗从略。病案2患者男,60岁,吕梁人,于去年春季与家人生气后突发左侧剧烈头痛,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至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行头颅CT和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未予以特殊处理,第三天左侧头痛自行缓解,但是出现左眼憋胀,左眼上睑轻度下垂,遂立即至同家医院眼科就诊,大夫行眼前节和后节检查,除了上睑轻度下垂以外,也未发现其它明显异常,遂予以甲钴胺片,曲克芦丁片,活血化瘀中成药口服,所谓营养颅脑神经,改善微循环,左侧头痛继续减轻,但是随后一天出现双眼复视,左眼球运动完全受限,上睑下垂加重至完全遮盖眼球,大夫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遂推荐至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就诊。初诊症状:左眼球憋胀伴有同侧头部胀痛,头晕,拨开上睑,双眼同时视物时出现明显复视症状。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双眼1.0,眼压正常,双眼前节及后节无明显异常,尤其双眼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杯盘比0.3。左眼上睑完全下垂,眼球向内、上、下完全受限,眼球向外眦部偏离。双脉洪滑实,上鱼际,舌体红瘦,舌苔黄白薄,舌下血管粗大迂曲,口苦口干,喜冷饮。诊断:中医诊断:风牵偏视,辨证为肝经过升,胆经不降。西医诊断:动眼神经完全麻痹(左眼)。治法:中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全方如下:柴胡25半夏10黄芩10白芍15炙甘草6熟大黄10桂枝10桃仁15芒硝9蜈蚣1条代赭石20克七付,水煎,每日一付,分两次饭前服。针刺:立即在同侧头维穴刺络放血一次,然后选择一下穴位针刺:阳白、丝竹空、瞳子髎、球后、太阳、风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足临泣,每日一次,眼局部穴位针同侧,四肢穴位左右交替。患者针刺完当即感觉头眼胀痛症状明显减轻。针药第四日,患者头眼胀痛完全消失,眼球及眼睑运动尚未改善,患者大便一天3-4次,质稀,开始色偏黑,等到七付中药服完时,颜色基本正常,虽然大便次数增多,但无明显乏力及体力不支等症状,反而自觉身轻气爽。而且,在服完这七付中药后,左眼上睑既能部分上抬,暴露部分角膜及瞳孔,眼球运动亦有轻度改善,此时患者诉双眼复视,视物昏花,无法正常走路,遂嘱患者用纱布遮盖左眼以减少不适症状。脉象较前明显缓和,上鱼际脉消失。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去掉代赭石和芒硝,加大蜈蚣剂量为两条,再服七付。针刺方案不变。半个月后,患者左眼上睑上抬自如,双眼睑裂对称,眼球向内、上、下运动由原来的完全受限变为部分受限,患者也自觉左眼球运动明显好转,但是复视症状仍存。脉象:双脉进一步和缓,双尺脉有根,舌下血管轻度迂曲,口不干,不苦。继续予以中药汤剂七付口服,全方如下:柴胡15半夏10熟大黄6桂枝10桃仁10蜈蚣1土元6地龙10生乳香10生没药10鸡内金10患者于针药22天后眼部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脉象和舌像也趋于正常,故调整中药再服七付以巩固疗效,全方如下:生地30山药30山茱萸20白芍20怀牛膝20麦冬20天冬10醋鳖甲20同时针刺以下穴位:丝竹空、风池、外关、阳陵泉、太溪、三阴交病案分析:1眼外肌麻痹是中国眼科常见病种,属于中风范畴,此患者属于张锡纯先生所说的脑充血范畴。中医治疗本病优势明显。2该类型疾病发病多在春季,原因多与性格暴躁、提示阴虚阳亢,气血易于上冲,形成上实下虚的状态有关。3西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效果不佳,往往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而且在早期,血管本身扩张,西药很可能加重病情,后期,在经络通畅的前提下,予以神经营养药物,才能有效,如果过早的去营养神经,反而使得阻塞的经络更加拥堵,适得其反。4用中医治疗治疗本病时,首先要排除前后动脉交叉瘤,稍有不慎,瘤体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生命危险。引起眼外肌麻痹的原因大致有三个,外伤直接损害,缺血,机械性压迫,动脉瘤引起的机械性压迫也不为少见,因此,我在一开始叙述专科检查时强调瞳孔和视盘的情况。5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氏对脑充血的代表方剂为镇肝熄风汤,在本病案中为什么没有应用呢?本人认为,用也可以,但是效果不如伤寒论中的经方合方效果好,因为镇肝熄风汤虽然重镇上行气血,但是没有给邪气以出路,而大柴胡汤亦能引血下行,且有桃核承气汤皆顾活血化瘀,釜底抽薪,即一方面从上以重镇,一方面从下以抽引,所以效果更加明显。6经方与时方并用。本病案中首先应用经方,后期在巩固疗效时用时方(镇肝熄风汤化裁)。7中药和针灸同施。在中药降逆肝胆上冲的同时,用针灸加强中药降逆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局部穴位的针刺解除局部经络的阻塞。8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最早期治疗时先刺络放血,缓解脑部充血,甚至不惜用泻法引导气血下行,到症状基本消失,脉象基本缓和后,滋补肾阴,预防再次复发。9应该尊重患者主观症状,不能通过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的阳性体征,就武断的下结论,有许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明显阳性体征的,只是感到主观上的不适,如果在早期干预,那么往往即容易治疗,而且后遗症也最小,如果疾病到了晚期,再如何治疗,都为时已晚也。本病案中,如果在最早期,即患者只是头部剧烈疼痛时,无眼部表现时,予以刺络放血,后果要轻的多,治疗也更加容易。10调护方面,嘱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劳逸结合,少食辛辣,多食补阴的食物。今天的内容先暂讲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我可以与各位老师和同道相互交流,谢谢大家!
春季来临,频繁眨眼的儿童患者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双眼频频眨动,不能自主,或频频挤眼,或频频上翻,部分患者伴有频频抽鼻,咧嘴,啃声等异常动作,甚至面部抽搐,肩膀耸动,自觉眼部痒涩、畏光、灼热、风吹感等不适,或无明显不适。家长着急,孩子无辜,医生困惑,是本病的三个特征。家长或者老师发现孩子近期频繁生怕孩子形成习惯性眨眼,一边四处求医,另一边埋怨孩子叛逆调皮,孩子实际上则非故意,有至儿童医院就诊者,有至眼科医院就诊者,有至中医科就诊者,对本病的解释亦是多种多样,有诊断干眼,视疲劳,屈光不正,结膜炎,久视终端视频(电脑、电视、手机等),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小儿多动症,甚至认为是不良习惯,扩大至精神问题,诊断的不一致,那么相应治疗方法不一,有点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卡波姆、小牛血清等),视力矫正,点抗生素眼水(如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点抗过敏眼水(如色甘酸钠、斯汀类、他定类,地塞米松等),补充微量元素(如锌制剂),补充维生素(如维A、B、C类),口服神经兴奋或抑制类药物(如安坦、哌甲酯等),心理疏导等等。中医用药分歧也大,有健脾理气,平肝熄风,养血祛风,补肾填精,重镇安神,疏肝健脾等等,具体药物纷繁多样,有辛散耗气者(如荆芥、蝉蜕、细辛、僵蚕等),有虫介有毒者(如全蝎、蜈蚣等),有重镇苦寒者(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黄芩、黄连等)。犹如盲人摸象,山中看山,本末倒置,疾病未愈,恐伤其本。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多局限在就病论病的层次,没有很好的、让人信服的解释以下三个问题:一、为什么本病多出现在儿童;二、为什么多出现在春季;三、为什么多与脾胃不佳,性格急躁有关。在此,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和中西医理论学习,对本病详加论述。早在明清时候,中医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就有了多方面的论述,称本病为“目劄(zha)”,实质上是“风”。首先,患儿来就诊,裂隙灯显微检查眼部,大部分无明显异常,既无分泌物增多,也非结膜充血严重,血管轮廓模糊不清,或仅仅表现为睑结膜轻度充血,伴有部分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正因如此,临床医生仍然诊断为“结膜炎”。其实,诊断为“结膜炎”无可厚非,但是予以抗生素眼水或抗过敏眼水,却差强人意,因为感染性结膜炎应以分泌物增多(细菌感染)、畏光流泪(病毒感染)、充血严重,红肿热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结膜炎应以眼部痒甚,或伴有打喷嚏(过敏性鼻炎)为主要表现,而非频繁眨/挤眼,因此,滴用抗生素眼水或抗过敏眼水,往往效果不佳。当然,也有少部分患者诉滴眼水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者,本人认为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种情况:一,自身调节,孩子全身状况的短暂性不适,表现为频繁眨眼,等到自我调整后,眨眼症状自然消失,如果与滴眼水在时间上相符,这就看似眼水的作用;二,眼水的冲刷和清凉作用。抗生素眼水性寒凉,对于部分患者局部灼热干涩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自然有利于改善频繁眨眼症状,这属对症治疗。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结膜囊内的致敏物质、免疫球蛋白以及炎症细胞均可以被眼水冲刷掉,这就是为什么用非抗过敏眼水也能起效的主要原因。(附: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中医疗效确切,以后详加论述)对于小儿“干眼”的诊断。干眼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泪液分泌的质或者量不足,从而引起眼部干涩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眼病。与成人尤其是老年人不同,小儿生机勃发,修复迅速,调节灵动,所以出现真正“干眼”的病例非常少见,除非严重的免疫系统病变如干燥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Stenvens 综合征等等,或者长期、持续、频繁点对眼表组织有破坏作用的眼药水,或者严重的眼外伤如酸碱烧伤,或者眼表术后,这些疾病将泪腺细胞和结膜杯状细胞严重破坏至不能修复的程度,才会出现小儿真正的干眼,在这种不能自身分泌泪液的情况下,我们医生只能给予外来补充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如果一个正常儿童,因为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眨眼次数减少,泪液挥发过快,可以出现暂时性的干涩症状,家长只要让孩子休息,摒除诱因,孩子自身调节能力很强,干涩症状自然消除,没有必要予以人工泪液,自身分泌的泪液永远要比外源性人工泪液的质量好。再好的人工泪液,它的浓度、成分、比例、酸碱度、可溶性、组织耐受性等等都远远比不上自身分泌的泪液。另外,眼药水的长时间局部冲刷作用,可以使一个正常眼睛出现干涩症状,因为眼表的脂质成分被冲刷掉了,造成泪液挥发过快,还有,眼药中的防腐剂成分也对眼表组织有破坏作用(此可称为眼药水的眼表毒性作用)。对于小儿频繁眨眼的患者为什么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春风微微鼓动,万物复苏生长,这是大自然正常规律。但是过犹不及,如果邪风狂作,湿润之气挥发过快,则天干地燥,春季很多人口干唇裂,容易上火,多与此有关。二、部分儿童脾胃虚弱,性格急躁,土虚木郁,木郁化火,火刑肺金,津液灼干,泪液不足。三、眼睑频繁眨动,泪液排出过快,分泌相对不足,则出现干涩症状。 众多家长和医生认为本病的原因是由于过久看电视、电脑、手机的缘故,甚至认为是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原因,试问,久视终端视频的儿童非常多,屈光不正的孩子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少部分孩子患了本病?在临床上有许多患者,用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频繁眨眼症状无明显改善。本人认为,屈光不正与本病无关,视力矫正不能治疗该病。对于久视终端视频的儿童,仅仅是个诱因,不是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一、现在儿童节目视频中的内容,为了吸引孩子,往往是惊险、刺激、甚至恐怖暴力的内容,儿童五脏根基未稳,加上情绪容易受之左右,惊则气乱,乱则生风,恐则伤肾,动摇根本,风吹枝叶而树根不稳,因此本病发作。二、久视终端视频的儿童,长时间睁大眼睛,瞬目次数明显减少,泪液挥发自然过快,出现干涩症状,眨眼自然频繁,但是,只要稍加休息,则干涩症状即消失。三、久视终端视频,眼睛容易疲劳,即临床诊断的“视疲劳”,并把视疲劳作为本病的原因,其实,视疲劳主要表现为用眼不能持久,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头痛、眩晕,与频繁眨眼为主要表现的本病关系不大。有人认为是孩子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去医院抽血化验得以验证,尤其是缺乏锌元素,维生素A类,被认为是本病的原因。试问,为什么许多无症状的儿童,行常规体检,也可以发现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为什么许多目劄的儿童,却无缺乏?为什么有些目劄的儿童,缺乏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种类不一样?为什么有些缺乏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儿童,没有目劄表现,却为其它病症?本人认为,正常的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新陈代谢,能量和物质的更新交替,因此,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出现短暂的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机体调节功能正常,既可以趋于相对平衡,因此,我们不能以点概面,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作为本病的原因。比如,一个消化吸收功能很差的儿童,除了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之外,也可以发现其它营养物质不均,如果因此认为地从外源给予各种缺乏的物质,一方面是药品种类和剂量较多,一方面是没有调动起机体自我的调节能力,反而懈怠了自我修复的监控能力,使得机体长时间得不到自我调整,适得其反,还有,外源性给予,在剂量、比例等方面的精确度无法与人体真正需要的无法比拟。其实,这些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可以看作是人体代谢平衡失常的一个征兆,我们只要改善机体在吸收和利用(中医认为是调理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自然趋于平衡,没有必要外源性给予。一个目劄的孩子,往往脾胃功能较弱,也可出现偏食,从而除了出现频繁眨眼的症状外,抽血时经常发现了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眨眼和缺乏二者同为结果,不是因果关系。我们只需调理脾胃,孩子即可从食物中非常精确地、有识别能力地、主动地去吸收和利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以及其它的已知的和未知的营养成分。小儿多动症以全身小动作过多,一时不停,不能自主,难以控制,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以全身性症状为主,严重程度远重于目劄。本病以眼部表现为主,颜面部为次要症状,全身症状很少,最多就是两手不自觉的“扣手”或者“乱摸”。二者相同之处都是动作频繁,不能自主,都是由于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家长和医生往往把孩子目劄归于小儿多动症,并且在网上查看相关科普文章后焦虑不已,医生则根据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原则和药物,过度治疗(如神经抑制类药物)。有些家长则认为是自家孩子心理和精神上出现了问题,苦闷不堪。 本人在临床观察中认为,双眼对称性目劄者易治,一侧目劄者稍难,伴有频频抽鼻,咧嘴,啃声等异常动作,甚至面部抽搐,肩膀耸动者,治疗较为困难,如果对于全身表现的小儿多动症,则最为难治,这就建议去西医神经内科就诊,中药为辅。然《内经》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需要临床工作者多读书,多思考,多请教,临床中许多所谓的“绝症”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其实仍有线索可循。在此呼吁同道,不要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和经验当作权威,要慎之又慎地给患者下定论,可以建议患者换一名大夫诊治,也可以换一种医学理念去诊治,至少给患者留一线希望,人生正是因为有希望才显得有意义。有许多原本可以治疗的疾病(尤其乡下农民和贫困患者),“未得其术”,迁延不愈,由“可治”转为“难治”或“不治”,成终身遗憾。(在此涉及伦理道德,不多论述)中医临床已经认识到,目劄实质是“肝风”,故以“息风”为治疗的根本法则,具体用药有疏肝理气类之柴胡、郁金、枳实、香附、薄荷等;有养血息风类之首乌、白芍、熟地、阿胶等;有平肝熄风类之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等;有重镇安神类之朱砂、磁石、琥珀、代赭石、珍珠母等。这些用药均是针对起“风”这个结果进行治疗,未对因治疗,故往往疗效不佳,甚至疾病未愈,先伤其本,尤其对于娇嫩幼苗之儿童,怎能恣肆滥用重镇苦寒之药?古人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当今医生治病却恰恰相反,如见咳痰则化痰,见出血则止血,发热则降温,却对病因治疗少之又少。试举一例,一人因上火而流鼻血,用止血药后,出血暂时停止,而火未退,火势积蓄后出现反复流鼻血,甚至因火势未平,再生它病。高明的医生会用清火泻火药物,火灭则血自止,犹如釜底抽薪,长治久安。我们在治疗目劄时,也不能“见风即息风”,应该针对生风的原因论治,这样既可木静而风恬,又可体健而神安。当然,生风的原因临床医生都在积极的探寻,然欲之扶桑,非舟楫不往。本人勤求古训,研读《内经》、《伤寒》,参照众家,尤推崇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偶有小得,对本病的发病原因作以下论述,借以抛砖引玉。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故首云,善言天者,必验于人,而善言人者,亦必验于天,天人相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升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升则为阳,降则为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枢纽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则热,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则寒,方其半升,名之曰木,木气温升而化火,方其半降,名之曰金,金气凉降而化水。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土居中轴,运转四象。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故春温而夏热,秋凉而冬寒。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为天地之灵气化生。人与天地相参。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男女媾精,阴阳肇基,始生祖气,内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故谓中土,中气左旋为脾,右转为胃,左旋而升则为肝,升极为心,右转而降则为肺,降极为肾。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胃土也。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心火热极而降,全由肺金之凉降,肾水寒极而升,全由肝木之温升,故心火热而清凉转降,肾水寒而温暖转升,心为离火,位尊为君,二阳含抱一阴,肾为癸水,位贵为相,二阴含抱一阳,君尊相贵,全由子民无时无刻供养,子民不供,则尊贵全无,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子民者,脾胃之土也。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肉,肺主皮,肾主骨,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肾水降极而升,肝气温升清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而五官七窍,神气之门户也,故一切眼目晦暗懵盲,皆清阳不升而陷下,浊阴上拟而窒塞。年老体衰,阳气虚弱不升,则目暗晦明。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然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则喜,未得之时则怒,降为失位则恐,将失未失则悲,自然之性也。若土失枢纽,升降失职,则生忧思。怒、喜、思、悲、恐,喜为人求,而怒思悲恐,则为人恶。然人生一世,去日苦多,生老病死,反复轮回,苦多乐少也。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平人六气调和,故无风、无热、无暑、无湿、无燥、无寒,六气不相交际,则一气独见,厥阴病则风盛,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太阴病则湿盛,阳明病则燥盛,太阳病则寒盛。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 “木曰曲直”,直则畅,畅则木静风恬,曲则怒,积郁怒发,生意不遂,而生风燥,是以厥阴之病,必有风邪。风性疏泄,然以风木抑遏,而行疏泄之令,故始因郁而欲泄,究欲泄而终郁。其或塞或通,均为风燥之一也。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源于脾土之升。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盖厥阴肝木,胎于肾水,长于脾土,孕育心火,一脏而又水火两性,失和则易寒热并见,寒热错杂,《诸病源候论》云:阴阳各趋其极,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木为水火之中气,土木郁迫则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厥阴之病,在下则寒湿具盛,在上则风热皆作,其气然也。下士庸工,无知妄作,独见上热而无视下寒,补阴泻阳,浪用苦寒,损人生气,水土愈寒而木气不升,肾水不能即济上热,上热未除,下寒更甚,贼风又起,叹哉!夫医虽小道,理极精深,用之得当,如济世之航,用之不当,如伤人之刃,可不慎欤。风为阳邪,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易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肝开窍于目,故目易受风邪也。目有五轮,胞睑属脾,上下开合,张弛有度,缓而不急。肝木郁不生发,然天时应春,不得不发,贼风顿起,脾土又为湿邪所困, 肝木横逆克脾土,则胞睑开合失常而善动。《审视瑶函》:“目劄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小儿生机盎然,稚阴稚阳,犹如初春至幼苗,生长之势被抑,则冲动而风生,然根基未稳,枝叶必为之摇摆不停。综上所述,土湿木郁生风,为小儿目劄的发病机制的高度概括,燥土疏木息风,则为治疗本病的根本法则。然肝者,将军之官,性情刚果而暴躁,喜调达而恶抑郁,喜温良之言而恶激烈之辞,如以重镇,意在压制肝风,是逆肝之性,肝脏受制,可激其反动之力,适得其反。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本人不主张小儿目劄动辄予以重镇息风类药物,如石决明、牡蛎、蜈蚣、全蝎、僵蚕、地龙、朱砂、磁石、琥珀、代赭石、珍珠母等,建议应用桂枝、柴胡、陈皮、生麦芽、茵陈、薄荷等平和之类,即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调达,取王道而舍霸道也。当然,对于脑充血,脑中风,脑卒中之类,用药必须猛重,“非严刑峻法,不足以遏止盗风” ,但是,对于儿童,初春之幼苗,“顺势而为”才是王道。治病犹如治国,范仲淹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抱朴子曰: “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关于小儿目劄的护理和预防,本人着重论述以下几点:一、调护中气为根本。中气为脾胃中间之气,源于父母赋予生命之祖气,中气足,则升降正常,体安病去,犹如车轮之轴,“一气周流,土疏四维”。调护中气在于脾胃,脾胃运化正常,则气血充足而不拂逆,根基稳定而贼风不起。首先,避免孩子伤食,偏食,暴食,远离寒凉之品。目劄患儿多有饮食不佳,偏食,不喜饮水的表现,此多因脾胃虚弱,运化不足。其次,慎用抗生素和激素。中医认为抗生素其性苦寒,可清热解毒,易伤脾胃之中气。当今医疗现状,小儿感冒发热,动辄予以强力抗生素以降体温,殊不知发热为机体抵御病邪的正常保护性反应,体表发热为人体阳气外张抵御外来病邪,而脏腑则阳气不足而偏寒,以降体温为目的的抗生素治疗,使得脏腑犹如雪上加霜。试问,春季幼苗,被“倒春寒”所袭,秋收几粒?我们日常所见,体温恢复正常,但是出现饮食不佳,甚至咳嗽或腹泻,这正是因为人体阳气受到重创,寒邪留于肺部或脾胃虚寒使然。也有目劄患儿,经治疗后目劄痊愈,但感冒后复发者,亦因中气不足或被人为用药使得中气受挫。基层医院甚至为了降温,妄用激素!激素能使先天之本—肾精外泄,消耗生命最原始的物质,明显影响生命的长度,更何况是出生之幼苗?这些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这与当今家长的盲目无知,要求迫切,医生的见招拆招,顾近失远,医药厂家的宣传导向,利益驱动,乃至社会的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等等综合因素有关。本人今后将从中西医综合的角度详细阐述激素的合理应用,在此不多论述。二、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怒则伤肝,惊则伤胆。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心主情志,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气顺畅则百病消。临床中大部分目劄的孩子性格急躁或者抑郁,故建议儿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其家长往往性格暴躁,因此,首先要求家长保持情绪平和,然后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柔声细语,相互交流,即缓解孩子情绪上的急躁,又能使孩子的心结慢慢消散。有些家长甚至是医生,认为孩子目劄是看电视/电脑看多了的原因,其实不尽其然,这是把诱因作为主因对待。儿童内心尚未坚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感染,所以在看电视/电脑或者打游戏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者激烈的打斗,容易使得孩子情志紊乱。因此,建议孩子不要看电视/电脑以及打游戏。三、饮食上,清淡平和的食物即可,《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不建议服用现代营养医学中的所谓高营养食物,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不缺乏营养,甚至是营养过剩,只是营养的均衡和分配出了问题。本人不建议孩子乃至大人去吃市场上的保健品,比如某某提取物,某某素,某某合成剂等等。人是天地间的自然产物,饮食上当然应采自然界万物之精华为我所用,应该尽量少用提纯或者化合而成的食物和药物。阴阳归位,生灵各有所属,东方鳞虫,龙为长,鱼类属;南方羽虫,凤凰为长,众鸟属;中央裸虫,人为长,无属;西方毛虫,虎为长,狼熊属;北方介虫,龟为长,鳖蚌属。人生本天亲地,即秉天地五运六气而生五脏六腑,得天地之全,昆虫土石,草根树皮,莫不持天气之一气而生,故人无一气之见,而物有一气之偏。病生则人身气血阴阳偏盛偏衰,一气偏见,又可借药物之一气之偏,以调吾身之盛衰,使之归于和平,则无病矣。“盖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之阴阳,故神农以药治病”。当今有人盲目推崇某些化学药物,美其名曰“靶点直接准确,高效而快”,殊不知在见效的同时(如止痛、退烧、降压、降糖等),对人体健康有长远的损害,尤其是全身用药。也有人经常无知地质疑中药的有效性,问:“用一些花草枝叶,树皮根茎,就能治病?”答:人若误服巴豆一粒或者马钱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另,老鼠多食巴豆而肥,人少食巴豆则剧烈腹泻,薄荷为药,而猫偏嗜食,物种不同,效果各异。动物试验得出的科研结论,终究与人体或有偏差,而中药以数千年的人体反复实验,升降沉浮,四性五味,坚如磐石,昭然可见。近日有传言龙胆泻肝丸、何首乌等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沸沸扬扬,殊不知任何药物,不经中医专业人士指导,自行久服乱服,终究会变生它病,不仅仅是肾衰竭,心衰竭,肝衰竭等等。中药治病即以药性之偏,以纠人病之偏,得气血阴阳之平衡也,“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然庸人俗子多谓“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一个正常人长时间服用人参等补药,也会吃出问题,腹胀便秘者,服大黄后出现腹泻,身轻气爽,即为治愈。岐伯谓“有故无损亦无损也”。在饮食上强调一点,不建议孩子在发病前后吃鸡肉。鸡为阳禽,属木,而外应乎风,在卦为巽(风),得阳气最早,故于丑时则鸣,性热动风。如果是养殖场的食用激素的鸡肉,更不主张食用。四、治病求外不如求内,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把人体阴阳调理平衡,则百病不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五、最后总结,通俗的讲,儿童目劄,是脾胃弱(营养)和肝气旺(生长)的矛盾,导致儿童匆匆欲动而频繁眨眼。大家可以参考本文论文《黄元御治厥阴风木方治疗小儿目劄的观察》(免费)衷心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宋宙光 山西省眼科医院 中医眼科
附:本篇文章与近期刚发文章《复发性霰粒肿、多发性霰粒肿的中西医通俗浅论》相互结合,互为姊妹篇。麦粒肿,俗称“针眼”,学术名称“睑腺炎”,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疼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眼病之一。正因为常见,故每位眼科医师都能诊断和治疗该病,但是诊治理念和具体手段各持一论,不能统一,如早期和晚期该冷敷还是热敷问题,药物选择问题,在该手术治疗还是保守药物治疗,手术切开的时机是什么,麦粒肿为什么会复发,复发性麦粒肿该如何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预防,诊断是麦粒肿还是霰粒肿,小儿麦粒肿的治疗与成人有何不同,等等。本文将以作者对麦粒肿临床诊治经验和所读的多本中、西医论著为基础,对以上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进行讨论,如有错误或失察之处,以及更为高效、简捷的诊治理念,请与作者当面交流和商榷。眼睑皮下组织疏松,炎症时组织渗出液易于在此聚集,炎症反应也容易在此扩散。睑缘附近分布许多数量不等的汗腺(Moll腺)和皮脂腺开口,这两种腺体感染所致的麦粒肿称为“外睑腺炎”,另外,每只眼的上眼睑平均分布约80个左右睑板腺(Meibomian腺)开口,下眼睑平均分布约60个左右睑板腺开口,睑板腺感染发炎称为“内睑腺炎”。一般情况下,外睑腺炎肿胀范围小而表浅,疼痛较轻而早期可伴局部发痒,化脓周期较短,脓头多首先在眼睑皮肤或者睫毛根部被发现,恢复较快;内睑腺炎肿胀范围大而深,疼痛较重,化脓周期较长,早期脓头多首先在睑板腺开口部位被发现,恢复较慢。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故在用药上应该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大环内脂类)治疗为主,而不能以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治疗为主。但是,青霉素类在药物保存上受限,需一天一配,而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抗菌力量较弱,其眼膏太过粘稠,不利于腺口开放,腺体排泄,因而影响了临床应用。所以临床医师只能首选抗革兰氏阳性菌力量较弱而局部应用广泛方便的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类眼药水和眼用凝胶。在这里作者强调的是临床医师有首选氨基糖苷类如妥布霉素类眼药水,尤其是用于小儿麦粒肿,认为喹诺酮类制剂影响孩子发育而弃之不用,此则为杞人忧天了。首先,喹诺酮类局部(眼睑和结膜囊)、少量(4-8滴/天)、低浓度(浓度远低于全身口服和静脉滴注)、短时间(多在一周之内)应用,通过皮肤和粘膜途径吸收,对全身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微不足道,而小儿麦粒肿则是医生和家长当前要直视面对的关键问题,医生既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也不能舍近求远。再则,喹诺酮类抗生素本身抗革兰氏阳性菌力量很弱,如再换成力量更弱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犹如杯水车薪。第三,细菌感染非皮肤感染,实乃皮下组织的感染,眼药水滴在皮肤和结膜囊内,本身渗透到达感染病灶表面的有效浓度很低,有隔靴挠痒之嫌,如果再换用抗菌力量更弱的药物,则失之远矣。另外,有用眼睑皮肤局部涂抹碘酒的治疗手段,这对于早期外麦粒肿是有效的,但对于深层的内麦粒肿则效果欠佳。关于麦粒肿该冷敷和热敷的争论已久,甚至在正规眼科教材如本科版和研究生版《眼科学》,《中华眼科学》上观点也不统一。有人认为应该冷敷,甚至用冰敷,理由不外乎两个:一是局部炎症多表现为红、肿、热、痛,一派“上火”之象,因此认为冷敷可减轻局部症状;一是麦粒肿为细菌感染性炎症,温度高利于细菌繁殖,降低温度自然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从而减轻炎症。有人认为热敷,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抗炎细胞局部的集聚和脓液及毒素的吸收,另外热敷可以有效清洁局部腺口的阻塞,促进腺体和炎性物质的排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意。本人主张早期热敷,不宜冷敷,化脓期则既不冷敷,亦不热敷,理由如下:冷敷虽然能降低温度,但显示操作中患者耐受性差,不能持久;冷敷虽然能局部抑制细菌繁殖,但不能有效杀灭细菌;麦粒肿成因为局部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瘀滞,郁而化火,冷敷能凉遏热势,即老百姓所说的“寒包火”,犹如关门捉贼,闭门留寇,使得火气不能外散,而在局部瘀滞成结节。试问,如果麦粒肿因是一派热象而冷敷,那么日常生活中小儿感冒发烧,老百姓为什么不敢用冷水全身洗浴降温,而用温水擦洗?因冷水降温,汗孔闭塞,热不发散,郁而化火,体温剧增,故适得其反,犹如火上浇油,变生他病。因此,治法应以“火郁发之” 为根本治法。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是因势利导、发泄之意,不仅要清火,还要散火、泻火。然而临床治疗上不仅冷敷,而且予以药性寒凉的抗生素眼药如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眼液,常常没有控制病情,还可能导致麦粒肿后期没有完全消退,而且在局部形成状如枸杞,质地偏硬,边界较清,数月不退的淡红色结节。当然,到了麦粒肿化脓期时,既不主张冷敷,也不主张热敷,此时炎症剧烈,热敷可能助长细菌繁殖,加重炎症。本人建议局部眼睑涂抹马应龙八宝眼膏,因为此药即可清热解毒(牛黄、炉甘石),又可散热活血(冰片、琥珀),疗效肯定,是早期麦粒肿的局部首选药物,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在早期,麦粒肿炎症较轻,往往通过局部处理就能很快治愈,但对于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小儿及老人,体质虚弱者,糖尿病患者,口服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患者等,可以口服中药以扶正祛邪,具体治法如清热祛风,调和营卫,益气活血,泄热通腑等。其它治法如超短波理疗,耳尖放血,背部反应点挑破放血等都可作为辅助治疗。麦粒肿化脓期以局部见脓头,炎症区域触之波动柔软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应该切开排脓,甚者加用引流条促进脓液排除。如在未行切开之前,禁忌挤压排脓,因为眼睑及面部静脉无静脉瓣,挤压可使细菌进入血管引起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危及生命,中医上称之为“走黄”或“中黄”。对于免疫力相对低下患者,可结合口服抗生素和清热泻火、托里排脓中药治疗,如果导致眶蜂窝织炎,败血症,应该积极全身和局部中医西结合治疗,不容小觑。临床上可以炎症虽已控制,但术口久溃不收,或脓已排尽,但术口经久不愈,使得临床医师束手无策,此时需要有全身的整体观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予以中药峻补气血,化腐生肌,自能痊愈。人体皮肤,消化道,睑缘,结膜囊等都共存许多条件致病菌,这些细菌平时不致病,与人体“和平共处”,只有当人体免疫力低下,自我防御能力衰退时,如平素不讲卫生,饮食不节,恣食辛辣,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小儿、老人、产妇,糖尿病患者,开放性外伤,免疫抑制剂(包括激素)大量应用,才会导致菌群失调,在眼部容易患麦粒肿,睑缘炎,红眼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上、下左、右眼睑同时或交替发作,甚至经久不愈。临床也容易遇见素体阳虚的麦粒肿患者,特点是发病相对隐匿,红肿热痛症状较轻,但麦粒肿多发和复发,不易化脓,经久不愈,全身和四肢畏寒明显,口不干饮少,或口干而不欲饮水,饮食喜热畏凉,但是吃辛辣食物则又容易上火,甚至吃瓜子亦口舌生疮。这类患者或长期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或行手术切开排脓者,效果不佳,令医师素手无策。其实此类患者多属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上热下寒,龙雷之火,当然治以寒凉清火效果不佳,当下看似有效,数日后症状复发甚至加重,正确治法应该温补肾阳,引火下行,方为长久之计。临床上有些基层医师见到眼睑和结膜局部水肿,就用含有激素类的眼药,把激素当成是消除水肿的“神药”,实不可取。水肿是感染结果,不是原因,感染消除,水肿自然消退,更何况激素类药物可引起眼局部免疫力低下,眼表损害,菌群失调,角膜上皮持续不愈,白内障,青光眼,眼睑轻度下垂(导致Muller氏肌无力)。顺便多提一句,近年来全身和局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的滥用,导致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明显提升,且治疗也比以前困难。麦粒肿复发和多发患者,往往伴有全身症状或指征,故不能单单局部治疗,应该局部和全身结合,方能从根本上治愈。小儿多发性和复发性麦粒肿有其自身特殊性,又与成人有所不同。《易经》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以后天之本—坤土脾胃未能充盛,既易于被积食所伤,又易于被药物所伤。如果中焦脾胃虚弱不能上下运转斡旋气血(一气周流,土枢四维),气血居上不下,郁而化火,故易患麦粒肿,此时不能为了清热泻火,而予寒凉药物伤及脾胃,导致脾胃更虚,则诸病蜂起,得不偿失。然而,当前我国国内医疗怪相之一的抗生素滥用,稍有感冒发热,动辄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寒凉伤中。小儿脏腑娇弱非常,药物使得“厚德载物”的脾胃受损,犹如春之嫩苗,被复来之寒气所伤,能否茁壮成长?!关于麦粒肿和霰粒肿的鉴别问题,临床较为混乱。麦粒肿是细菌感染所致,霰粒肿是睑板腺内脂质排出受阻,局部积聚所致,此为二者鉴别的关键。麦粒肿发病快,病程短,红肿热痛,边界不清,后期可化脓,而霰粒肿发病隐匿,病程长,局部皮色正常,边界清楚,通过这些典型症状,临床医师很容易鉴别。但是,麦粒肿失治误治,后期形成边界清楚,色红结节,经久不愈,易被诊为霰粒肿;霰粒肿在中医上称为“胞生痰核”,是病理产物,对于机体来说是“异物”,机体有鉴别和清除“异物”的能力,故后期即使不合并感染亦可出现局部红肿,甚至溃破,排出的不是脓液,而是血水或肉芽组织,此为霰粒肿软化吸收或排出的过程,并非合并感染,此为非感染性炎症。当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霰粒肿后期,分泌物长时间排出不畅,可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红肿热痛,此时实际上是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并病”。关于预防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局部清洁,使得腺口通畅,;二、饮食节制,少食辛辣炙博;三、改善体质,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四、防范药物的滥用。条件致病菌在睑缘和结膜囊内本身与人共存,医师不能希望通过抗生素来杀灭全部细菌,这可能适得其反,“按下葫芦浮起瓢”。如同人体内本身就有癌细胞一样,应该只求“和平共处”,不求“除恶务尽”。五、治病之前,先护其本,尤其小儿,治脾胃为先,脾胃健全,浮火自清,麦粒肿自愈;六、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尤其小儿和老人,“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七、解决问题,与其寻找外因,不如自查内因,与其外源性予以抗生素抗菌,不如增强自身的抗菌能力。总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长治久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山西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 宋宙光严重申明:个人著述,仅能阅读,严禁剽窃!本文系宋宙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视神经萎缩不属于一种单独的疾病,任何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不可逆损害均可导致该病发生,因此它是病理性诊断,但是被国内外临床误称为诊断术语。临床医师往往通过对视盘颜色变淡或变白来判断严重的视功能损害,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视盘颜色变淡或变白仅仅说明视盘毛细血管萎缩,或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反光增强,颜色失去红润,并不表示视神经纤维和视功能严重损害[1]。正如判定一个“无光感”的眼外伤的急诊患者将永久失明是一样草率的,因为术后或用药后视力大幅度提升的病例很为常见。临床中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盘颜色苍白而视力1.0的病例屡见不鲜。但是,大多数医师向患者传达的信息是“无治疗希望”,致使很多患者失去合理治疗或痛失治疗机会。近年来研究发现,只要有少量的神经细胞在损伤的结构中存活,其功能的恢复就有可能。视神经纤维的视功能代偿能力很强,40~50%的神经纤维视力即可达1.0,11%的神经纤维视力可达0.5,5%的神经纤维视力可达0.1,因此,积极的维护残余神经纤维功能意义重大。不要等这小部分“顽强”的神经纤维消耗殆尽后再寻求治疗。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变薄不代表视功能严重损害,研究发现只有视网膜厚度减少到70~80μm时,或者青光眼患者神经纤维损害达到40%以上时,才出现明显的视野缺损,之前往往是对比敏感度和色觉敏感度的降低。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如OCT)发现视网膜变薄来判断视功能预后不良的行为也是草率的。那么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视神经萎缩患者视神经损害区域很难自行激活和修复呢?这是因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未受损”的视野扇区,残留的视觉结构缺少足够的注意资源,用进废退,从而导致其激活状态的减少以及同步性生理性修复的限制。从病理学角度,我们可以将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神经纤维分为3类:完全死亡的神经纤维、正在死亡或受到威胁的神经纤维、正常的神经纤维,对于完全死亡的神经纤维,当前的医学水平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对于正在死亡或受到威胁的神经纤维,我们应该积极的消除致病因素,解除威胁,提高神经细胞功能,这正是我们抢救和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关键。正在死亡或受到威胁的神经纤维不仅本身导致视功能的缺失,而且其分解产生的有毒成分(如氧自由基、谷氨酸、一氧化氮)会直接损伤正常神经纤维,这或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致病原因(如高眼压、炎症、水肿、血管阻塞、硅油填充等)消除后,视功能仍然在悄然损害。这也是为什么要早期积极消除致病原因、避免二次损伤,积极抢救这部分纤维功能的原因之一。在治疗上,如何促进神经纤维修复、功能恢复非常重要。促进机体全程、系统性的修复要比针对某个环节(如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意义重大的多。予以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神经营养因子)仅仅对因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烟酒性中毒)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有肯定疗效,但是大多数视神经萎缩患者视神经局部缺乏的综合的、多方面的、比例优化的“营养成分”,而不是单纯的维生素、神经营养因子。因此,临床医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视神经萎缩往往是有机的整体失衡后在眼部的表现,如果能恢复机体平衡和改善精神状况,那么对局部神经纤维的修复一定是有益的。“残余视觉激活理论”是2011年提出的崭新观念,使得视神经萎缩的治疗跨入一个新的阶段[2]。虽然神经纤维损害不可逆,但是可以代偿或者重建,尤其是后视路病变,比如皮质盲患者,在后期可以形成旁路,或者启动潜在的视觉通路。通过对残余视功能的挖掘,包括各种低视力康复技术、药物(包括中药)以及通过适当刺激部分损害的视觉系统(如视觉体检、视觉训练、电流刺激、视野交界区的光栅刺激等),都已经证明能够恢复、改善或稳定一定的视功能[2]。血管阻塞性、缺血性、外伤、青光眼、药物中毒以及晚期葡萄膜炎、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均是如此[3]。鉴于早期脑梗患者在急性发病期过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亦倡导早期的视功能训练对视神经病变患者有益。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该避免简单地把视神经萎缩作为一种不可治的独立性疾病进行悲观化的处理,而应该采取综合诊断和处理策略。视力很差的患者,其视功能的每一个小小进步,对于他/她的生活质量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如视力“0.1→0.2”,甚至“手动→数指”,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要远大于“0.8→1.0”。尽全力挽救或稳定患者残存视功能,是当代神经眼科医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追求视神经萎缩患者“有生之年之有用视力”是每一位眼科医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的变性萎缩,临床确诊主要依据其特征性改变:视盘颜色变淡及视功能损害。该病是一独立疾病亦是多种眼病的最终结果,其病情严重,隶属病程后期,治疗困难。视神经萎缩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患眼前节除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异常,眼底可见视乳头颜色变淡或和伴随其他病理改变,视野出现周边向心性缩小或中心暗点为主的改变。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往往病因不明,但常与脏腑经络失调有关,通过调理,部分病人的视功能很快得到恢复。加味逍遥散常成为首选方剂。当服调理药视力不能再增进时,再酌情滋补,或补气血,或补肝肾。补气血的代表方剂有八珍汤、大补参芪丸(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枸杞、石斛、石菖蒲);补肝肾的代表方剂有杞菊地黄丸、十全明目汤(熟地、枸杞子、桑椹子、蒺藜子、覆盆子、楮实子、女贞子、菟丝子、决明子、车前子)均可酌情加减。只要视神经没有完全萎缩,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对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临床报道中,除了用调补的治法外,还有用泻肝、解毒或破瘀的药物而收效者。治疗必须对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针灸疗法,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睛明、球后、风池、养老、肾俞、肝俞、臂臑、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远近配合,每次选用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天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针灸疗法还包括梅花针、耳针、头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众多内容。耳穴可选用眼、目1、目2 、肝、肾、皮质下、交感等,耳穴贴药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头针取视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电针是将毫针的针刺作用与电刺激的生理效应综合作用,以加强疗效。可选前述不同穴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10次1疗程。穴位埋线取肝俞、肾俞、臂臑、光明等穴,埋入羊肠线,2—3周1次,3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等,肝俞、肾俞、臂臑、光明等穴均可选用,每次取双穴,轮流进行,15次为1疗程。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病理损害过程中呈现的临床征象,完全萎缩的神经纤维是不可逆的病理结局,但正在病理损害中或未被损害的神经纤维,只要及时发现原发病灶并及早处治,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有机会恢复或改善视功能的。若视功能已严重损害,病因已根治或无法澄清病因,则以中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为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