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2种。在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5位之间,并呈现增加的趋势。通常根据病人的临床分期、机体状况和病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目前手术仍然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单纯的手术治疗对一些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的病人还不足以达到完全根治的目的,还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对于手术后的下一步治疗如何选择,我想,您可能会存在一些困惑,我将对此一一简答。1. 哪些病人需要辅助化疗?哪些病人不需要辅助化疗?是否需做辅助放疗? 要想知道您手术后是否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两点:(1)明确手术后TNM分期,共分为IV期,肿瘤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2)手术后进行全面复查,包括胸部正位片或胸部CT,腹盆腔B超或CT,以便治疗后评估。 如果您是I期患者,不需要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就可。Ⅱ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获益率仅为2%~5%,所以Ⅱ期患者还需要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因素:(1)T分期为T4;(2)组织学分级差(3级或4级);(3)淋巴血管侵犯;(4)术前存在肠梗阻、肠穿孔;(5)手术切缘阳性;(6)淋巴结活检数目少于12个。如果您是Ⅱ期高危患者,可以行辅助化疗,反之,不需要辅助化疗,定期复查即可。最近研究显示,Ⅱ期高微卫星不稳定性患者不能从氟尿嘧啶化疗中获益,因此对于Ⅱ期患者,可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查,如果是高微卫星不稳定性,不需要化疗,反之,可以行辅助化疗。如果您是Ⅲ期患者,毫无疑问,需要行辅助化疗。如果您是Ⅳ期患者,那就不是行辅助化疗,而需要姑息化疗了。比较特殊的是,直肠癌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所以直肠癌患者需做辅助放疗,而结肠癌患者不需要做辅助放疗。2.手术后辅助化疗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多长时间?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主要针对Ⅱ期高危或Ⅲ期患者,辅助化疗自手术当日算起4-6周后开始,需要半年时间,和化疗多少次无关。3.手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如何选择?化疗方案选择,理论上FOLFOX6(奥沙利铂+氟尿嘧啶),Xelox(奥沙利铂+希罗达)两个方案均可以,但需要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各有利弊。前者输液时间长,治疗周期短,每2周化疗1次,基本上半年都在医院度过;后者治疗周期相对长一些,每3周化疗1次,在家时间相对长一些。后者希罗达的手足综合症和腹泻相对发生率高,但也因人而异。4.手术后辅助化疗需不需要联合靶向治疗? 治疗结肠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和贝伐单抗(安维汀),主要适用于术后复发转移或晚期结肠癌患者,对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不适用。 最重要的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要适度锻炼,饮食健康,一定要多吃下面的东西哦。
生与死同时存在,相伴相随,构成人生命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的质量逐步成为人们新的选择。人们在提倡“优生、优育、优活”的同时,也倡导“优死”,特别是对于患晚期癌症的病友们来说,如何正确面对生与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新患癌症,约有14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死亡已占疾病死因首位。50%-80%癌症病患有疼痛,晚期更高达60%-90%。疼痛不仅限制癌症患者活动、食欲减少、影响睡眠,当疼痛加剧时,还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多疑、自卑、厌世等心理。如何使他们无痛苦、有尊严地离世,如何使他们及家属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勇敢面对现实,接受死亡,显得尤为重要。一位资深肿瘤医生曾经说过: 我们不一定能让病者活得很长,但我们可以帮他们把生活的路走得很宽,这是一名医者对他们的承诺,也是医者的无奈。如何使晚期癌症患者正确面对生与死,如何帮助其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是医护人员、家属和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精神心理的支持及躯体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爱。对临终患者,尽管一些积极的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除颤等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但生活质量极差。这样做,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而且明显增加了家庭负担。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或最后几小时,高质量的生活远比活着重要。1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死亡观死亡并可怕,死亡不仅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而且意味着对生命的肯定。正如西汉司马迁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我国,“优生”已经深入人心,“优死”则还有些陌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的质量逐步成为人们新的选择。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也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死亡应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进而更加珍惜生命,在剩下的时间里,能够过得更健康,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能够坦然面对,使自己既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一生,同时又有一个幸福的安乐之死。2 把姑息治疗作为减轻痛苦的重要手段对于一名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治疗的目的已经不是治愈,而是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延长生存,简而言之,如何让他们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因此,对于疾病进展的患者,肿瘤相关症状和并发症逐渐增多,疼痛、呼吸困难、厌食、恶液质、恶心及呕吐、便秘、恶性肠梗阻、疲劳、睡眠障碍、瞻妄等成为患者的常见症状,不能耐受常规的放、化疗及手术等抗肿瘤治疗,对肿瘤及引起的并发症要给予姑息治疗,包括: 姑息性手术、姑息性局部放疗及并发症的处理。3 积极关注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最不容忽视。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焦虑、孤独、恐惧绝望,最终认可接受。帮助癌症患者正确认识和理解死亡,减少痛苦,显得至关重要。应根据他们的心理分期和个体差异,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恰当的帮助。在否认期要以和蔼的态度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理解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关心和照顾;在愤怒期要允许他们情感发泄;对无端的斥责、怒吼,要尽量忍耐、谅解、同情,避免和他们争辩;在协议期要尽最大的可能减轻他们痛苦;在抑郁期要给予安慰,并加强陪护,使他们将抑郁的感受发泄出来,通过引导让他们尽量放松,促进交流,从而了解其真正需求,给予最大满足;在接受期应尊重他们,不强迫与其交谈,加强基础护理,让其在无可逃避的死亡面前也能感悟到“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深邃魅力。4 全面重视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 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形式。其目的在于减轻临终患者的心理负担, 让患者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能在充满温情的氛围中,安详、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这就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化疗后需要辅助其他治疗吗?辅助治疗是为了改善化疗副反应吗?化疗后的间歇期患者会有很多副反应,辅助治疗是为了改善副反应:①当白细胞下降到一定数值,患者需要升白治疗,并口服补血药物;②化疗后的恶心呕吐,患者需要口服或者静脉输入止吐药物,3~5天症状可以缓解;③食欲差的患者需要口服孕酮类药物增加食欲;④便秘的患者可能会加用一些通便药;⑤反应严重的患者加用扶正理气的中药,帮助患者较为舒适地度过化疗间歇期。此外,患者还要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的蔬菜水果,这对患者的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都有帮助。多摄入高蛋白的食物加强营养,也会帮助骨髓造血功能尽快恢复。当白细胞下降到多少时患者需要使用升白药?升白药有哪些副作用? 白细胞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合并感染。一般情况下:①当一度骨髓毒性,白细胞(3.0~3.9)*109/L时通常不处理;②白细胞在(2.0~2.9)*109/L,患者没有发烧或者感染时,可以暂时观察;③如果合并发烧或者感染时,需要进行抗感染和升血小板治疗;④当白细胞低于2.0*109/L,不管有无发烧,都需要应用升白药。要注意的是:验血的时间点很重要。化疗结束后第5~6天是白细胞下降的开始,如果此时白细胞在2.0*109/L左右,则需要立即处理。如果不处理白细胞会持续下降,可能变成三度或者四度骨髓毒性。化疗后17~18天,白细胞高于2.0*109/L,如果没有发烧就不需要处理,因为此时白细胞处于上升阶段,可以自行恢复。 有些初次使用升白针的患者反映,注射后会有比较严重的骨痛的症状,轻者是胀痛,重者会有难以忍受的刺痛。这类患者可以在打针前半小时服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来缓解副作用。用升白药后白细胞始终不能上升的患者是什么原因呢? 白细胞始终不上升的原因要具体分析:①有些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不好,多次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更差,白细胞很难尽快升起来;②有些患者接受过具有造血功能骨骼的化疗,例如骨盆的放疗,白细胞可能也升不上来;③长期服用具有骨髓毒性的药物抑制了造血功能,白细胞也不容易上升;④患者进食差,营养吸收不好,白细胞上升也不会很快。所以,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白细胞长期不能上升会影响化疗效果吗? 白细胞长期升不上来会无形中延长化疗周期和化疗的间隔时间。化疗间隔时间延长几天没有影响,错过两到三周可能就会影响化疗的治疗效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找专科医生咨询。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众所周知,癌症是一类难治的疾病。但难治不等于不能治,更不等于治不好。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癌症治愈的病例中得到证实。那么,为什么有的病人能够治愈,而有的病人却不能治愈呢?还有,为什么有的晚期病人治愈了,而有的早期病人却故去了呢?更为甚者,为什么有的没有治疗自愈了,而有的治疗及时却复发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医生、病人和家属去认真思考。面对这样的现象,医界只能无奈地用个体差异粗浅地加以解释。那么,这种个体差异到底在哪里呢?能不能解开这种差异的秘密、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让更多病人得到理想康复呢?经过反复认真研究,发现在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问题或现象背后,确实蕴藏着一个普遍的规律或法则,那就是:在同样的临床治疗背景下,越是心理状态较好和行为较为积极的病人,越容易创造出康复奇迹;越是心理状态较差和行为较为消极的病人,越容易出现不应有的早亡。这就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第一、癌症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是战胜癌症的决定因素之一。这一点可以从那些年龄、性别相同,患有同种癌症、病期与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案也都相同,但治疗效果却截然不同的实例中得到证实。而在那些没有接受过科学的临床治疗或临床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却不可思议地得到自愈的病人身上,则更显示出自身抗癌作用的强大和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才是彻底战胜癌症的最根本因素,因为临床治疗阶段,它可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临床治愈之后,它可以维持疗效、防止复发和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战胜癌症一定要走医患结合的道路。医生要科学施治,病人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并采取各种措施把自身的抗病能力动员出来、提高上去。第二、癌症病人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通过心理生理机制提高患者的综合抗癌免疫能力,是癌症康复的根本因素所在。不必多说,这些潜能在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肯定是受到不良因素影响而被遏制了。那么,当患者得知自身患了疾病之后又怎么样了呢?一种情况是病人因为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反应而使这种潜能进一步受到遏制,促使疾病发展恶化、降低疗效、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不幸的是,多数病人都在经历着这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病人因为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情绪而使这种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促使病情好转、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和转移。遗憾的是,现实中因为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疗效、恶化病情、较早发生复发转移的情景还在不断上演着,而通过心理调整、加快康复、取得意想不到效果的病人还只是少数。原因在哪里?是重身体治疗轻心理治疗思想使然,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在作怪。怎么办?应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既治疗疾病又治疗病人,既治疗身体又治疗心理,心助身力,身壮心威,相辅相成,使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调整到最佳状态,争取获得最满意的效果。第三、病人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的关键决定因素。有关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下面这个公式中看个究竟。 治疗合理性治疗和康复效果 = 心态—————— 病情严重性这个公式说明,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治愈率、生存期、生活质量)与病情严重性(病种、病期、病理类型)成反比,与治疗合理性成正比。很好理解,就同一个病人来讲,病情越严重疗效就越差,治疗越合理疗效就越好。而心态则可以视为影响整个康复过程的系数,因为它既影响治疗的合理性,又影响病情的严重性。对公式中的各个因素分析后还可以发现,病情严重性从建立诊断起就已定型而成为不可变量。治疗合理性因为采取规范的治疗方案而几乎达到最合理状态,变数也很小。而心态则在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很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给不同的人带来了不同的命运。消极悲观者疗效降低、免疫力削弱、病情恶化;积极乐观者疗效提高、免疫力增强、康复加快。这个公式还告诉我们,要想提高疗效,指望病情能够变轻一点那是不可能的;在癌症治疗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想从治疗合理性上提高疗效,其潜力也非常有限;然而,在心态这个影响治疗和康复全局的关键因素上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为绝大多数病人在患病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谁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谁就为自己战胜癌症增添了一股巨大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力量。现在,我们已经对心理状态在癌症治疗、康复和预后中巨大而重要的作用深信不疑。那么,作为癌症病人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改变行为而促进康复呢?有关这一点,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创造了癌症康复奇迹的抗癌明星们的抗癌历程之后就会一目了然。他们在得病之初情绪也比较低落,甚至很悲观。但是在他们潜意识里或者说心底里有一种求生的欲望。一番痛苦之后,经过冷静的思考,这种欲望逐渐增强,特别是当他们找到了活下来的充分理由之后,求生欲望越发强烈。于是,他们开始学习癌症治疗和康复方面的有关知识,寻找求生的方法,通过查阅科普资料、听科普讲座、与医护人员交流,与癌症康复者接触,他们逐渐认识到:癌症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癌症≠死亡。最后在他们的脑海里就形成了“癌症可以治愈”的正确观念。带着这样的观念,他们对癌症治疗和康复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消极悲观变为积极乐观。接着心情也逐渐好起来,抗癌情绪不断高涨,并牢固树立起“一定能战胜癌症”的信念和“一定要治好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样的思想或心理活动基础上,他们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配合治疗,参与抗癌斗争,注意合理营养、适当锻炼身体,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持科学治疗和康复,最终他们得到了理想的效果。纵观他们的抗癌经历,我们可以简单把它总结为:求生的欲望-→科学的认知-→正确的观念-→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行动-→满意的结果。这是一个积极的心路历程,它就像原子核裂变一样,能够把隐藏在患者自身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一步一步释放出来,并创造出一个一个的康复奇迹。这是一条康复规律,它不仅为我们解开了创造癌症康复奇迹的秘密,还为患者指明了正确的康复方向、指出了科学的康复之路。这是一种抗癌心法,只要患者能够真正掌握它并认真地履行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甚至创造奇迹。
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癌症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绝非单一因素所致。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分析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之后,指出癌症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说,癌症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还包括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不合理的膳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步入了单纯追求味觉享受的误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或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是一种典型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吸烟:吸烟是人类的一种不良行为,它对健康可以构成多种危害,不仅会导致患癌症,而且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3.心理紧张和压力:社会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心理因素是指人在对工作、生活、疾病等环境背景中表现出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各类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缺少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电子计算机和电视的发明,几乎改变了一代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人们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办公现代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乃至现代人连走路都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不得不呼吁:生命在于运动。 ● 癌症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现实、最经济的预防癌症的方法 ●对于癌症患者的忌口,需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 ●肿瘤患者应该掌握的五大营养原则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2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约150万人,癌症的发病率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不断增加。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5年10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根据目前癌症的发病趋势,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 面对如此可怕的数据,我们该怎么办?而那些不幸罹患癌症的人又该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 如果人们能不吸烟、选择合理的膳食、从事适度的体力活动以及尽量减少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暴露,就有很大可能避免癌症的发生。研究表明,改变膳食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75%的胃癌和75%的结直肠癌。专家提醒大家,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现实、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 食物无好坏,搭配有优略;忌口要因人、因病、因用药而异 那些已经得了肿瘤的患者,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好饮食,对癌症的治疗也是很有帮助的。曾经有患者担心营养丰富会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因此主张"饥饿疗法",想把肿瘤细胞"饿死",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研究表明,约有5%的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已伴有营养不良。其原因就在于,癌症患者对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比正常人高25%~50%,良好的营养可增强癌症患者的抗癌能力,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延长生存期。因此,营养不良对病人康复极为不利,健康人需要营养,癌症病人更需要加强营养,但是饮食结构要合理,不应限制饮食。 许多癌症患者在治疗中经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忌口。关于忌口,中医和西医都有一定的道理和经验,例如,不吃霉变的食物,不要过量饮酒,不要过量食用熏制和烧烤食品,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提示人们这些食品易致癌。 对于癌症患者的忌口,需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 因人而异:是指根据病情的寒热属性选择食品。如患者以寒症为主,则应忌梨、西瓜、鸭、鹅等凉性食品;如患者以内热为主,则应少吃羊肉、狗肉、鹿肉、黄鳝、辣椒等热性食品;如患者脾胃阳虚,则应忌食粘、冷、滑、腻之品,如银耳、葵花子、年糕等;如患者脾胃阴虚,则应少吃煎炒干果、生葱、辣椒、胡椒等。 因病而异:是指所患病种应忌口有些食物,如胃癌患者忌食熏制食品、刺激性调料等;食道癌患者忌食过热饮料、酒;肝癌患者应忌食硬、油炸、刺激性食品和酒;乳腺癌患者,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忌饱和/动物脂肪及酒;肠癌患者忌酒精、加工肉食、饱和/动物脂肪;肺癌患者忌烟酒、刺激性食物;前列腺癌患者忌食含雄激素的食物如海马、鹿茸、韭菜及韭菜花;胆囊癌患者则忌食高脂肪、酒、油炸食品,并避免暴饮暴食。 因服药情况而异:还有一种忌口,是根据癌症患者的服药情况而异。如在服用健脾和胃、温中补气药时,应忌食生冷、滑肠之品;服用补药人参时,应忌食萝卜、莱菔子等。 肿瘤患者应掌握五大营养原则 由此可见,饮食与养生与疾病的康复密切相关,特别是慢性病及肿瘤患者,更应科学地安排好合适自己病情的饮食知识。总的来讲,肿瘤患者应该掌握以下五大营养原则: 1.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普通食物是机体营养素的最好来源,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2.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化: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日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示的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进行搭配。 3.少量多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病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4.不宜过多忌口:忌口应根据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个体特点来决定,不提倡过多的忌口。一般患者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5.多选择具有抗癌功效的食物:多吃蔬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米、牛奶、鸡蛋等食物。
利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即为化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化疗药物均属于“良莠难分”的细胞毒性药物、在攻击肿瘤的同时也杀死了许多正常细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血象降低、损害肝肾功能、脱发等。这些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使人惧怕而放弃治疗。 因此,有经验的肿瘤内科医生会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变换用药时间、给予止吐、止泻、保护心、肝及肾脏的辅助用药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作为抗癌斗争中的共同战友,如果患者和家属们能够多了解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和在化疗中如何“自强”的知识,必然有助于其在与医生的配合中更明白、更主动,以最小的代价顺利渡过“化疗关”。 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原因是什么呢? (1)消化道反应:最常见者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这往往是因为化疗药物刺激大脑中的呕吐中枢或损伤胃肠道粘膜、造成其水肿而不能吸收食物营养。因此,在呕吐较重时,宜从食用新鲜米汤、藕汁等和胃食物开始,使胃肠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得以充分休养;继而,随着食欲恢复,逐渐过渡到蛋羹、肉末粥、挂面汤等半流质食物,然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食用一些酸奶、山药等食品,可能有助稳定菌群分布、恢复肠道功能。反之,若便秘时间较长,则应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新鲜水果,如芹菜、香蕉、蜂蜜等,以帮助排便。 (2)血象降低: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这是由于化疗药物损伤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之不能增殖为成熟血细胞而致。除使用刺激造血药物外,还可多吃一些红枣、花生、猪肝、菠菜、血豆腐及其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或在医生指导下食用一些阿胶、西洋参等。特别需注意的是,此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处于低谷,故要特别注意不要着凉和充分休息。 (3)心、肝、肾功能损伤及口腔粘膜、皮肤溃疡:这往往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而非仅靠“食补”即能复原了。 (4)脱发:看似“微不足道”,却也给许多患者(特别是女性)带来了难以言状的苦恼。在用药的同时,可配合食用一些核桃仁、蜂蜜和黑芝麻调成的羹糊,可帮助长出新发。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癌症患者及家属中流行的一些误区与误解,有必要进行解释和纠正: (1)“得了癌症不能化疗,化疗了人就会垮的更快、死得更快”。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医生们就进行了数千例的临床研究,对化疗还是营养支持治疗能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益处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有效化疗+营养支持治疗比单纯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生存期更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更高。这就是说,治疗癌症单靠“扶正”是绝对不行的,必需同时施行“袪邪”治疗。当然,大多数化疗药物是杀伤肿瘤和正常细胞的“双刃剑”,如使用不当,确实会使“人垮掉,死得快”。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化疗用药是一门艺术,需要根治肿瘤时应该给予“穷追猛打”,需要维持体力时应该保持“细雨和风”,二者缺一不可,机体才能平衡稳定。一个好的肿瘤内科医生必然是一个把握得好平衡、走得好“钢丝”的艺术家,方能在维护好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同时,让化疗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毒副作用。 (2)“为了增加免疫力,化疗期间就是要多吃,吃不下时也要强吃”。如前所述,化疗药物造成消化道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损伤胃肠道粘膜、造成其水肿而“拒绝接受”食物。这其实是一种机体对胃肠道表皮细胞的“自我保护”反射,如果强行进食,就会使它们不得“休息”、甚至加重损伤。因此,饮食应如上所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先稀后干、循序渐进,其原则应概括为“吃得下时就吃,吃得下多少就吃多少”。 (3)“为了加强自身抵抗力,化疗中一定要加强锻炼,恢复体力”。其实,自身抵抗力的强弱更多地取决于平时的锻炼和体质,化疗后恰恰是免疫系统最薄弱的时期,应该“养精蓄锐、积累正气”,过度消耗体力只会推迟康复,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也要同时注意预防风寒。因此,锻炼身体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总之,化疗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医患携手、讲究战略战术、与癌症共舞的艺术。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知道的相关知识越多,心中就越有底,对治疗的配合就会越主动,效果往往越好。因此,一个好的肿瘤内科医师,也必然同时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好的沟通专家和好的宣教老师。本文系陈小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热点 大豫健康 杜怡2014-12-24 17:16[摘要]许多癌症会出现早期症状,如果癌症的典型症状已全部出现,虽可确诊,但大多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或最佳治疗时机。及时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版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发病数从2008年的1270万例上升到2012年的1410万例,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从2008年的760万人上升至2012年的820万人。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中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据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主任介绍,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一个肿瘤高发省区之一。每年有15万人发病,死亡12万人,现症患者有20万之多。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的20%以上,居于各种死因的第一位。癌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三大特征。转播到腾讯微博身体的警讯 癌症的报警信号不少癌症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接触一定量的致癌或促癌物质10年或更长时间后,才会引起细胞突变进而发生癌变。 大约77%的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在55岁以上。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预防、干预和早期发现。陈小兵主任提醒:防癌之心不可无,恐癌之心不可有,很多癌症有早期信号,及时发现早期信号,有利于有效挽救生命。癌症在目前的医学研究水平下,确实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难的原因在于,癌症早期没有征兆,80%的病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但是,难治不等于治不好,现在的医学技术发达,治疗癌症的医学研究也在不断进步,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使癌症被治愈的几率大大提高”陈小兵主任说。陈小兵主任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癌症患者至关重要。陈主任将癌症的早期报警信号总结成容易记忆的“癌症信号五字诀”,即:血、块、痛、烧、减。(1)血(出血):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癌症的早期报警信号。1)不明原因鼻出血(排除外伤、外力、天气干燥或高血压所造成的一过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2)咳血、痰中带血(排除天干或过劳引起的暂时性出血),可能是肺癌表现。3)尿血,特别是出现无痛性血尿,可能是膀胱癌、肾癌;4)大便带血,如果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5)女性乳头出现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导管肿瘤;6)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表现。(2)块(异常肿块):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癌肿往往是不规则的肿块,有瘙痒、溃烂、渗出等;2)乳房双侧不对称,不规则肿块,出现橘皮样改变,可能是乳腺癌;甲状腺肿,突然发不出声音或者声音突然变得嘶哑,除了看甲状腺外,还要到肿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状腺癌、喉癌漏诊。(3)痛(疼痛):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1)头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喷射状呕吐更为危重),视物不清,这可能是脑瘤的表现,也可能是肺癌的脑转移造成的。陈小兵主任提醒:出现上述症状,一些患者往往只是去神经内科就医,但是,一定要看过神经内科之后再到肿瘤科咨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脑部肿瘤,以免延误治疗时机。2)颈部疼痛、压迫感,紧缩感,发硬,出现颜面部水肿,这可能是肿瘤压迫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3)胸骨后灼烧感,咽东西不顺,疼痛,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的表现。(4) 烧(发烧):持续发烧,尤其是低热,儿童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成长人要肝癌、肾癌等肿瘤的可能。(5) 减(体重减轻):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排除甲亢、糖尿病),有可能是肿瘤;如果体重减轻伴肤色发黄和疼痛,要积极检查,排除胰腺癌等肿瘤的可能。陈小兵主任指出,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警惕肿瘤来袭。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癌症,可以归为慢性病,某种程度上可防可控。”魏君丽主任指出,“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早期信号,就可以有效地挽救生命。要早期发现肿瘤,首先个人应重视身体的微小变化,另外定期体检也是早发现肿瘤的重要途径。防癌体检不同于健康体检河南省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魏君丽主任介绍,所谓常规体检,一般包括血脂、血压、血糖、乙肝五项、腹部B超的检查,医生可结合体检者的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体检。如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所谓防癌体检,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查出早期的肿瘤,同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发生癌症的高危因素。健康体检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转播到腾讯微博哪些人需做防癌体检?年龄因素 40~50岁是癌症的高发年龄,一般认为40~65岁的人都应该定期进行防癌体检。鉴于多数癌症有年轻化趋势,体检起始的年龄可提前。性别因素 男性应注重像肺、肝、食管、胃、结直肠、鼻咽、胰腺、肾、膀胱、喉、胆囊、甲状腺等的检查,女性除做以上项目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宫颈、子宫、卵巢等妇科检查。遗传因素 许多癌症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学研究也证明癌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因此,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家族成员中有一种或几种癌症患者的成员,应尽早定期做防癌体检。对于几代家族中都有同样癌症病史的成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如果人的情绪或心理长期压抑,则会抑制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生活方式 营养不平衡、饮食不卫生、经常不运动、烟酒不节制、心理不平衡、睡眠不充足、生活不规律、劳役不结合等均为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生活方式。地域和职业环境 某种癌症高发区人群应特别注意做有关检查。生活环境受致癌物污染严重的人员,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或有毒化学物质(如亚硝胺、苯、砷、偶氮染料等)的人员,应列为防癌普查的对象。癌前疾病 癌前疾病和病变是指有较大可能发展或转变成为癌症的疾病和病变,例如粘膜白斑病、子宫颈糜烂、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绒毛状腺瘤、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皮肤慢性溃疡、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胆囊炎伴有的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魏君丽主任提醒: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少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定时体检,就能做到早诊、早治。专家支招:预防肿瘤 24字箴言陈小兵主任指出:癌症的预防胜于治疗,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据陈主任介绍,癌症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为了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提高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预防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鉴定环境中致癌剂,疫苗接种,化学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营养。二级预防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防患于开端。方法主要有筛检普查,监测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根治癌前病患。三级预防主要是为了提高治疗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康复、止痛。 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研究合理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指导,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止痛。陈主任结合多年来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体会,总结了预防肿瘤的24字箴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简而言之,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好心情”。
2014-3“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医,是在读高中时期就树立的理想。现身为医生,即便是临床、科研、教学等各项任务压身,每天忙碌不堪,但我依旧发自内心的热爱我的工作。作为习医已20余年的肿瘤专科医生,见到了太多太多的生离死别,也深知当前医学水平远不能解决所有肿瘤问题。但是,每每遇到治疗效果很好的肿瘤患者,总是能够提醒我临床工作的意义所在。每一位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对我而言都犹如黑暗中指明方向的一盏明灯,又似隧道尽头令人振奋的那一缕阳光;每一次见到我亲自治愈康复的肿瘤患者,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慰藉,也更坚定了我在肿瘤内科领域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在全国人民喜迎马年春节之际,我还有更大的一份喜悦洋溢在心中——我甚至认为这是我2014年开年最大的喜事之一,这种高兴并不是我又获得了什么奖项,而是我曾经的一位患者带给我的:一个十年前被其他医院宣判只剩下3个月生命的晚期肿瘤病人,而今健康地站在了我的面前。那是一个像往常一样忙碌的早上,我带着病区的医生正在查房,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站在走廊边冲我热情的打招呼。我看着眼熟,忙于查房工作没有细想,仅是客气的回应。他略带羞涩的说您先忙,我等您忙完。大概一个多小时查完房以后,看到这小伙子还在等我,定睛一看并带有一些不敢相信的疑惑。经过和他的沟通,他竟然是我十年前的一个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十年前的情景像电影般浮想在了我的眼前。那年,他24岁,婚后刚1年,还没有孩子。入院时他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在别的医院被告知仅有3个月的生命,家人不愿意放弃,四处求医,经朋友介绍几经辗转找到了我。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的父亲一见到我,“扑通”就给跪下了,哽咽地说“陈医生,我们是经人介绍来找您的,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儿子!”,那时我还是一名住院医师,看到这架势也是吃了一惊。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颅外肿瘤,成年人发病并不多见,其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也可能是一些遗传易感因素所致。看到我有一些犹豫,病人父亲说:“陈医生,我就把孩子的命交给你了,治不好直接拉走,绝不添乱,若治得好,我们一家一辈子奉供您!”我们决定放手一搏,不单单是因为患者家人的这些信任的话语,还有当时我工作不久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关,与我们团队强烈的与癌症抗争的信念有关,更与当年“非典”过后和谐的医患关系密不可分。经过多方的会诊、讨论和反复查询国内外文献资料,我们为患者制定了规范化大剂量化疗方案,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这种方案的化疗药物剂量非常大,要求患者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幸的是,患者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为了救命,父母拾破烂吃剩菜,省吃减用,东挪西借,为他筹钱治病。幸运的是,患者非常乐观坚强,对我们的治疗充满信心;结婚刚一年的妻子对他不弃不离,一直守在床边、为他擦屎刮尿;尤为幸运的是,那时的医患关系非常和谐,患者家属对我们极为信任,我们可以放手一拼。值得兴奋的是,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随着肿瘤的消退,肿瘤压迫脊髓和神经所致的截瘫,也逐渐好转!这一情况让我也倍受鼓舞。而今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家人在郑州打工,不说起,外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曾经患过晚期肿瘤。看到现在精神抖擞站在我面前的曾经的晚期肿瘤患者,我激动得差一点留下热泪!世界上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康复!但医学本来就是高风险的职业,只有不断的进行冒险和尝试,医学才有可能进步,患者康复的奇迹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如果我们的医疗环境缺少诚信的话,医学不会进步。当病人拿出很大的信任,想获得一个生的机会时,作为医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努力拒绝尝试呢?10年前我面对的是一个始终躺在床上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站着的康复者。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整天面对大量的晚期癌症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残酷的现实有时候令我们这些医者也黯然伤神。看到我兴奋的样子,他自己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当时承诺治好了报答我一辈子,结果十年过去了,期间连一口水都没有给我送过。我笑笑说:“你能回来看我,能让我知道你现在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是给我最好的报答!”泰戈尔说:我在心里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身上,我却被抛闪在阴影背后。想起为医的初衷,我倍感欣慰和高兴。本文系陈小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恶心和呕吐是化疗最常见也是最突出的副作用。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因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人而有所不同。恶心和呕吐可以发生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据估计,约有一半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人不是在用药后而是在用药前就出现恶心和呕吐,这也叫期望性恶心和呕吐。它通常会造成比化疗实际上引起的更严重的恶心和呕吐反应。这最终可能会成为一种固定的精神模式,从而影响临床化疗的实际用药量。而且一旦这种心理模式建立,就很难在治疗前后控制恶心和呕吐。对治疗前和治疗中恶心和呕吐可试用以下措施加以缓解:(1)治疗前做一些放松、冥想、音乐等训练和治疗,以抵抗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恶心呕吐。(2)可以试用针灸和指压内关、足三里、中脘、合谷等穴位治疗恶心和呕吐。(3)避免食用过热、过辣及任何可能刺激胃肠道的食物。(4)尽量放慢进食速度,以免引起胀气或胃部不适。(5)特别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免因感官性状问题引起恶心。(6)可通过与朋友或家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来分散注意力。治疗后恶心和呕吐通常发生在用药后几小时,持续时间不长。持续几天的严重恶心和呕吐并不常见。对治疗后呕吐除采取以上措施意外,主要通过施用止吐药物加以治疗。庆幸的是,目前有很好的止吐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恶心和呕吐,使化疗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