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儿童节,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6个月大的小雨晴静静地躺在市一医院ICU的病床上,她还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出生后不久就被遗弃的她也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不过,她在这个节日前夕获得了一份最宝贵的节日礼物——新生。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她经由我院普外科、儿科、检验科、临床药学科、麻醉科、输血科、超声医学科、护理部等多科室合作施行肝移植术后勇敢地闯过了一道道生死线,目前正在进一步观察、康复中。4个月前,出生仅2月的小雨晴在重庆被某派出所发现,当地福利院收养了她后,发现她全身皮肤严重黄染、不断呕吐,赴医院检查后竟发现其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病情已发展至肝硬化、脾脏肿大的地步。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小雨晴将因肝功能衰竭或感染而在1岁内死亡,能够挽救其生命的只有肝移植。经辗转打听,福利院联系到了我院普外科中心彭志海教授带领的肝移植团队。在外科手术中,小儿肝移植因其精细操作而难度极高,对手术各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首当其冲便是术中麻醉,小儿的血管置管难度大,呼吸、循环容易波动,补液需要严格控制,任何方面出错则后果难以想象,挑战十分严峻。术前,我院普外科团队与麻醉科反复沟通,协调人员安排,制定了详尽的麻醉与手术方案。5月31日凌晨1点,手术在监护措施完善后正式开始。麻醉科主治医生张建海顺利将3.5号气管导管插入,因大量腹水腹内压增高,使小雨晴的胸廓顺应性下降,气道压力较高,气管位置经调整,终于听到了双肺对称的呼吸音。接下来是右桡动脉的穿刺置管,小儿血管极细、血压偏低,穿刺难度较高,凭借10多年的临床经验,张建海一次操作便动脉置管成功。接着,因补液需要必须进行颈内静脉通路的开放,而小雨晴圆圆的头和肩膀紧挨在一起,颈部很难伸展开来,张建海仔细地在小雨晴的右侧肩膀下垫了数块棉垫,暴露出她短短的颈部,超声引导下的右颈内静脉穿刺也顺利成功。此时,药物、器械、手术划皮俱已完备。有着丰富肝移植经验的普外科主任彭志海教授亲自主刀,主麻由麻醉科资深专家王莹恬主任医师担任,器械护士陈叶和邹帆也严阵以待。彭志海教授打开小雨晴的腹部,将大量腹水经吸引器吸出,一共6公斤的小小身体,竟然有1050ml的腹水!腹水放出后,小雨晴的腹内压骤然下降,很容易因血液再分布而引起的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低血压性休克,所幸的是麻醉医生早有准备,已提前进行容量的补充,没有对循环系统产生大的影响。因患儿体重轻,所有液体均由静脉泵严格控制,麻醉医生不停地进行血气分析、血糖检测,输血、纠酸、调整电解质、补充葡萄糖。彭志海教授分离好所有的脏器及动静脉、神经,阻断腔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后,迅速切除小雨晴早已不堪重负的肝脏,将已修好的新肝脏放入腹部,重新进行血管的吻合。麻醉医生根据手术进展,不停地调整白蛋白、凝血物质、激素等用药。终于,血管重新开放,新的肝脏适应良好,逐渐转为粉红色,令所有手术室里的人欣喜不已。为保险起见,手术团队请超声科医生进行床边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动脉血流畅通!门静脉血流畅通!腔静脉血流畅通!全场医护人员顿时欢欣雀跃。8点35分,这场历时7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血红蛋白11g/l,小便正常,体温正常,PH值正常,电解质正常!小雨晴随后被送入ICU病房进一步观察。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疾患,肝移植是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手段。作为上海市肝移植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我院肝移植相关生存率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欧美最好移植中心的疗效,近年来已为多位1岁以内的婴幼儿实施肝移植手术。(通讯员/麻醉科 赵晓)
2015-11-16 16:48:51来源:看看新闻网来自贵州的志豪今年10岁,因患有先天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来到上海市一医院就诊。因为肝功能存在严重缺陷,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配型,志豪的母亲符合移植要求,并愿意捐肝。但是,医生将患者影像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后,却发现了棘手的问题,小张和妈妈的供受体体重比不符合要求,因为肝移植要求供体肝脏重量必须大于等于受体体重的1%。妈妈的肝脏右半叶重600克左右,左半叶重300克左右,如果将右半边肝脏捐献给儿子,剩下的肝脏体积太小,可能导致妈妈本身出现生命危险;如果将左半边的肝脏捐献给儿子,儿子自身44千克的体重,供受体体重比达不到要求的1% 术后会可能出现功能。面对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手术团队经过慎密思考,决定进行"拼肝"手术:即切除患儿半边肝脏,将剩余部分与妈妈捐献的半边肝拼接起来,以保证供受双方都能保有所需的正常肝功能。不过,这样的"拼接"手术,对于供肝切多大、呈什么形状,两块肝脏血管、胆管如何精确吻合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制定周密计划,确保手术成功,钟林想到了运用3D打印技术。将肝胆胰脏器和相应的病变部位,以1:1的"实物"形式呈现出来,术前就能精确评估病变范围与临近脏器组织的三维空间关系,从而制定详细的手术规划。经过精心分析测算,最后手术团队确定切除小张妈妈303克肝脏。10月29号,手术顺利实施。2周后妈妈康复出院。目前,儿子情况稳定,移植入体内的健康肝脏已增生到标准肝体积的60%,其自身存在硬化的肝脏将逐步萎缩。(看看新闻网记者记者霍云报道)
2019年6月15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器官捐献生命接力”主题活动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召开,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正式上线。由此,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也成为了福建第一家在医院平台上推动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工作的医院。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教授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器官移植工作不仅是临床高科技的技术,而且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深层次问题。他希望今年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申报成功,在普及器官捐献移植知识、提高器官捐献认识,鼓励公民自愿捐献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洪涛介绍了“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施予受”是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运行管理的网上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该平台于2014年3月上线,旨在向社会大众介绍、推广器官捐献的理念,唤起公众对器官捐献的关注,增强公民参与器官捐献的意识。截止2019年6月14日上午9点,在该平台的登记志愿者人数已达975631人次。 活动期间黄洁夫教授、陈忠华教授、高新谱教授分别作了《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彰显大国文化自信》、《围死亡医学新概念——18年理论与实践》、《中国器官捐献工作进展》等主题演讲,对当前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分享了成功经验。 启动仪式上,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向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捐赠30万元。为感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特授予翔安医院“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基地单位”并赠予感谢状。本次活动作为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为今后双方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此次器官捐献平台的启动,标志着厦门器官捐献、移植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大众可以通过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官方微信直接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进行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患者提问: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病情描述:喝水后,肚子饿时,都感觉肚子不舒服,肚子胀痛样的希望提供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所就诊医院科室:当地中小医院 未填写用药情况:服用说明:吃了清胰利胆丸,好了半个月,现在又痛,在吃消炎利胆片。吃了几天了。还是痛患者提问:图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中心彭志海回复: 小姑娘你好,你这属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中国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青少年慢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胆囊主要生理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胆囊切除以后胆道生理完整性及功能协调性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青少年患者如果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不建议过早行胆囊切除术。但是,如果反复发作,药物等无法有效控制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
患者提问:疾病:主任您好、胆结石手术可不可以保胆?病情描述:没什么症状就想把胆结石起掉、能不能保胆啊?希望提供的帮助:能保胆起石吗?所就诊医院科室:署光医院 外五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中心彭志海回复:胆囊保胆取石手术是我们目前已经淘汰的手术方式,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合成浓缩功能都已有障碍,因此胆石症、胆囊炎高复发率是保胆取石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因此,从十余年前开始,肝胆外科学术界并不赞成这一手术方式继续开展。目前,对于存在手术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大型三甲医院主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对人体的健康没有特别的影响,少部分患者在术后短期会有一些腹泻或不适感,但基本在半年左右会适应。所以不需要太担心。 本文系彭志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左妍 通讯员黄蕾宇遵义和毕节,相隔280多公里,有着两对遭遇相似的母子:同是身患胆道闭锁的儿子,同是捐献肝脏的妈妈,在上海同一家医院治疗,而他们的肝移植手术,也只差3天。巧合,让两家人一路扶持,互相取暖。昨天,两个孩子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出院。 同时来沪求医 男婴意豪(化名)是贵州遵义人。刚出生时他全身蜡黄,本以为只是新生儿黄疸,但症状越来越严重,满月之时,意豪的父母将他带到贵阳的医院,诊断结果是严重的先天性胆道闭锁,若不接受肝移植手术,将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意豪的妈妈当场哭晕过去,36岁的她求子10年才盼来了孩子,怎能轻易放弃?于是,夫妻俩抱着孩子开始了漫漫求医路。 意豪先来到重庆就诊,等待了9个月,眼看病情加重,却始终等不来合适的肝源。最终,医生建议他们来上海。今年3月,意豪一家来到上海。 男孩钧群(化名)是贵州毕节人,今年8岁。三年前,他毫无征兆地腹泻、发烧,在西安得到确诊后,切除了一半肝脏。这样的治疗只是暂缓了病情,没多久,钧群就出现了更严重的症状。 家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经历了先后五次病危,钧群都奇迹般地挺了过来。最严重的一次,他吐血、便血,陷入了深度昏迷。醒来后,钧群便问妈妈:“故事里说猫有9条命,我也想有!”钧群的治疗医生无不感慨孩子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建议到上海碰碰运气,也许还有机会。同样在3月,钧群一家也踏上了来沪之路。 同日康复出院 两个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在相近的时间入住市一医院南部。命运的安排让他们相遇,一问之下,两家人竟还是老乡,顿时百感交集。他们常常交流经验,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熬不过去就相互打气,拉拉家常,想想未来…… 面对两个相似的病例,院方很重视,协调多科室成立了医疗团队。而摆在这两个孩子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紧迫。医疗团队只能考虑自体捐献方案,由亲人捐献肝脏进行移植手术。幸运的是,两位妈妈都符合移植条件,她们毫不犹豫地同意捐出肝脏的一部分来救自己的儿子。 意豪的手术,取肝和移植要同时进行,先后都长达四小时;钧群的手术难度更大,要先将原先手术部位造成的血管粘连分离。孩子都那么小,血管胆道那么细,手术压力可想而知。经全力救治,两人的手术都成功了。 4月做手术至今,两个家庭从绝望到焦虑,从忐忑到欣喜。昨天,两个孩子同时出院。意豪的爸爸说,近一年来在外求医,他们几乎没回过家,7月3日就是儿子1岁生日,手术成功是最好的生日礼物;钧群的妈妈则说,出院后第一件事,要给儿子报名上学,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玩耍。
近日,我院肝胆胰外科成功实施一例复杂肝癌切除术并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这也是我院实施的第一例肝后下腔静脉置换术,标志着我院在精准肝解剖、肝切除、入肝途径选择、肝移植等多年临床技术积累的支持上,医疗诊治水平又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该患者由于乏力发热一月之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脓肿可疑,经治疗无效后来到我院。经我院各项详细检查后,考虑为原发性肝癌。在彭志海教授及肝胆外科全体医师讨论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决定行剖腹探查术,并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发现,患者肿瘤直径大小约6厘米,主要位于肝尾叶及右肝前叶,边界不清,薄膜不完整,并侵犯肝右静脉及部分肝后下腔静脉,支持了术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为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以普外科彭志海主任为主刀的手术团队沿血管仔细将包含肿瘤的右半肝及尾状叶游离, 在肝右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将肝后下腔静脉与肿块一并切除后,重新行人工血管置换。在徐国辉主任医师麻醉团队的配合下,经过4小时努力,手术获得成功。由于手术方式不影响剩余左半肝血流,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作为市一医院品牌论坛之一,上海市器官移植暨公济普外科高峰论坛于近日召开,包括郑树森院士等国内外二十余位知名专家授课,近三百位学者、临床医生及大学生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我院彭志海副院长致开幕辞,阐述了我院现阶段器官移植的工作重心与取得的辉煌成果,表达了医院对器官移植发展和普外学科发展的支持。国家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主任杜冰就《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进展》介绍了国家发展战略;郑树森院士以《中国肝移植的现状与展望》为题的演讲受到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在上午的主会场, 大会安排了普外和器官移植学科相关基础研究以及转化医学进展的专家专题性发言, 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亦学教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康自珍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秦学斌教授、天普大学Kamel Khalili教授等。其中,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教授的《巨噬细胞在移植学方面的功能》从巨噬细胞免疫学基础功能到移植临床实践逐步深入,提出“巨噬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思路,令在场的器官移植专家深受启发。 下午大会分为移植和肝胆胰外科两大分会场,先后进行授课和主持的均为国内普外科领域领军专家,彭志海、傅德良、虞先濬、杨甲梅、朱有华、沈中阳、杨家印、朱志军、王光策、齐海智、石炳毅教授等专家就领域内关注热点和难点及发展做了深入讨论,让与会人员尤其是青年医师受益匪浅。大家一致反映,基础与临床、医学与管理、科研与大数据的融合以及多学科的联合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及普外疾病的诊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转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官网
患者提问:疾病:门静脉肠系膜血栓,脾静脉远端血栓形成,脾亢奋严重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海绵样变病情描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远端血栓,基本全堵,现在脾亢严重,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低希望提供的帮助:请问教授,这个能否做切脾手术。。谢谢。。想保肝,又想缓解脾亢。。。所就诊医院科室:贵阳医学院 肝胆外科治疗情况:时间:2015-01-060000-00-00医院科室:未填写未填写治疗过程:插管溶栓没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彭志海回复:从描述内容初步判断 应该是由于肝硬化等原发病造成的门静脉高压和,门静脉海绵样变和脾亢等,可考虑行脾切加断流。不过如果门静脉等血管条件还有允许余地的话,更建议行肝移植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2015年元旦,上海外滩发生重大踩踏事故。作为离事发现场最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我院承担了严峻的抢救任务。在接到成批抢救预警电话后,我院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全院医护人员进入战备状态,展开抢救工作。不少原本休息在家的医护人员得知消息后也自发赶往医院参与抢救。新年钟声刚敲响后七分钟,我院急诊预检就接到了来自上海市急救中心的预警电话:“外滩发生踩踏事件,请立即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接电后,急诊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同时通知党政领导,启动应急预案。不到10分钟,第一批伤员就已经送抵医院。伤员被迅速送入抢救室。此时,还在院内的所有护理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她们大多是刚刚交班结束准备回家或刚在休息室里入睡的“两头班”护士。除了急诊,普外科、高干病房、血液科的护士也赶来支援。与此同时,不少家住附近的医护人员在得知消息后自发赶往医院支援。除急诊危重病科外,普外科、心外科、肾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医学心理科、骨科医生也纷纷抵到医院。是夜,参与救治的医生、护士共有68人。事故发生后,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率有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来到我院看望伤者,指挥救援处置工作。伤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院立即为伤者搭建了抢救的“绿色通道”。来院伤者根据伤情轻重被分别编号,套上标识不同伤情的绿、黄、红色腕带。每位伤者配备两位医生,一位护士,进入紧急诊疗程序。医生对伤员展开畅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CT检查等操作,对重伤员则实施多学科会诊,制定救治方案。被送到我院的一位伤者在事故中造成创伤性窒息,心跳呼吸一度停止,生命垂危。我院多位专家联合救治,为其进行了3次心肺复苏,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上午4点,生命体征平稳的伤员陆续被送往急诊病房、普外科、泌尿外科、ICU、骨科等病区进一步接受治疗。考虑到重伤者可能出现的重要器官损伤及相关并发症,我院调动危重、脑外、胸外、骨科、呼吸、肾内和心理等科专家到场。患者的配备也升级为每一名伤者都由一名教授级专家负责。对于已无明显躯体损伤的伤者,我院充分把握48小时黄金时间窗原则第一时间介入,进行了专业的床边心理干预及疏导。从1月1日一早开始,我院医学心理科便组成专家小组走进病房,走到病床边,为伤者逐一进行心理创伤评估。截至1月2日下午,我院部分伤者已脱离危险并转入普通病房。3位危重患者中1位特别危重的伤者生命体征尚不平稳,已于昨天凌晨实施人工辅助心肺治疗,目前还在积极抢救中。市领导来我院看望伤者并部署抢救工作事故发生后,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相关领导先后来我院看望伤者并部署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