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特意从外地飞过来找我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找到我之前已经被好多医生摇头拒绝,包括一些大医院的术者,给出的原因都是:做不了,太危险了。这位年轻患者多年来一直频发室性早搏,饱受折磨,但由于其早搏起源点在左前分支近端,也就是离正常的传导系统左侧希氏束非常近,早搏非常的窄,采用常规的消融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则有可能需要进一步植入起搏器,这也是该患者之前多次被告知“治不了”的原因。 因为手术难度大,而且治疗的风险高,该患者在多次求医后非常无奈:既担心手术并发症,但又不想终身忍受早搏的折磨。在线上问诊看了这个患者的心电图之后,我非常肯定地告诉这位患者(我也想借这个平台告诉所有同样经历的病友们),能根治这种左前分支起源的早搏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办法是存在的。从解剖学来讲,右冠窦与左前分支的关系非常密切,可在右冠窦记录到左前分支近端的远场电位。在解剖学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左前分支近端的解剖学定义,同时我也发现了一种治疗左前分支近端起源室早的全新方法:在右冠窦进行消融,采用“隔山打牛”的方式将射频能量渗透过去,避免了传统消融方式对正常传导系统的损伤,又可以消灭产生早搏的异位激动灶。既往类似病例在很多中心都不得不放弃治疗,而我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已经证实是安全高效的,可以非常彻底的解决困扰患者的室早问题,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让患者的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术前体表心电图(可以看到有很多早搏,红色箭头所示,而且形态还不完全一样,这种早搏对临床非常有挑战)三维消融图从本次手术的三维消融图上可以看到整个消融只放电1次,放电时间仅为127秒,(是的,你没有看错,只需要2分钟,不到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根治早搏,久违的正常心跳终于恢复了,再也不会“小鹿乱撞”。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通常术后我都会在手术台上观察一段时间,同时进行各种刺激诱发看有没有早搏出现,这个患者经过反复用药刺激诱发近一个小时再无一个早搏出现,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术后也在各个平台对她的就诊经验进行了分享。我的治疗策略因为其安全高效,已经在2020年4月份在国际顶级期刊《循环: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Circulation :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正式发表了我的原创新方法——于右冠窦消融治疗左前分支近端起源室早,这是我国首次登上该杂志封面的原创性临床研究(具体参见原创新方法成功逾越室早射频消融的险峰)。很庆幸在数万例心律失常手术、多年的学习总结后,能够能用自己的一点思考一点坚持找到一种新方法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同时我也很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种新方法的存在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幸的并发症,希望有更多的患者在面对心律失常时能够积极地治疗,而我自己持续实践总结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让各位病友不再求医无路,问诊无门。近期也有相似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而且效果非常理想,完全摆脱了既往早搏的困扰。我是心律失常医生陈松文,每天都致力于治愈心律失常疾病,让所有人都能“安心”。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具体参见房颤那些事儿、房颤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早期房颤的治疗主要是靠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和维持治疗,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 20 年内可以看到导管消融在房颤指南中的推荐级别的提高非常快。2006 年导管消融作为一个治疗方法第一次进入房颤治疗指南,但只是IIa 类的推荐,同时有很多说明及限制,如年龄不大于75岁等。到了 2011 年,“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可以选择导管消融”就成了 I 类推荐 A 类证据。而在去年的欧洲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中,除了“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是作为Ⅰ类推荐之外,“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也同样获得了Ⅰ类推荐。其中关于持续性房颤又分成两类,没有合并症的是 I A 类的推荐,有合并症的是 I B 类的推荐。而包括心衰合并房颤,如果怀疑心动过速心肌病也是 I 类的推荐,因此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 I 类推荐越来越多。房颤的治疗一直存在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之争,理论上节律控制应该是优于心率控制的,但是因为传统的节律控制手段有限(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在AFFIRM研究中未能证实节律控制优于心率控制,后续的多个随机对照研究也是如此。而近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EAST-AFNET 4研究证实,在新发房颤患者中进行早期节律控制要优于既往的常规治疗方案。EAST 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阳性结果,主要在于:①EAST 研究入选的患者是新发房颤,即从确诊房颤到入组 1 年之内的患者,实际上EAST 研究入组患者的房颤中位诊断时间为 35 天左右(从诊断到入组);②在 EAST 研究中导管消融也是一种可选项,比如第一年有 8% 的患者做了导管消融,到了第二年有接近 20% 选择了导管消融,因为 EAST 研究干预组上来就选择节律控制,节律控制方法就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③另外在节律控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中,决奈达隆占了一定的比例。因此,EAST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是强调早期节律控制;另外是两个节律控制方法可能给病人带来获益,一是导管消融,一是决奈达隆。今年4 月份在新英格兰杂志上连续发表的 2 项关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STOP AF 和 EARLY-AF),这两个研究都是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分别为104例和154例),一组使用药物治疗(分别为99例和149例),其目的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房颤复发的影响;两个研究均完成临床随访一年,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减少房颤发生的治疗终点上,导管消融治疗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这个可能是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导管消融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其次是现在积累的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提示导管消融维持窦律是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的。最近也有一个荟萃分析,把最近 20 年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发现导管消融治疗之后,虽然有一定的复发率(具体可以参见房颤术后复发该不该再继续手术治疗?且看一封来自患者多次术后再次手术后的感谢信),有的患者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基本上房颤是不会再进展。这类研究非常多的,患者不会再由阵发的房颤慢慢变成持续的,或进展的比例非常低。但是药物治疗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最后房颤都会逐渐进展,而且经常导致更多的心脏问题,如心衰、心脏纤维化等。因此使用药物治疗,我们很难阻挡房颤的进展。一旦阵发房颤的负荷越来越多,发展到持续性房颤,心衰的患者就多了,血栓的患者也多了,心血管事件率就高了。所以,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如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应该积极考虑导管消融治疗的。近年来的研究也关注房颤从诊断到消融时间对房颤预后的影响,在一项纳入6项临床研究共4950例患者(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荟萃分析中,该研究发现房颤患者从诊断到导管消融的时间如果<1 年则导管消融之后复发的风险明显低于那些从诊断到导管消融的时间>1年的患者(RR 0.73,95%可信区间0.65-0.82)。因此,这个研究提示房颤患者如果要做导管消融,应该要早点进行,不管是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均是如此。除了这些临床研究的进展之外,现在房颤导管消融在器械上的进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近年来脉冲电场消融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受到很大的关注,因为脉冲电场消融可以对靶阻滞造成不可逆损伤,可以实现永久的肺静脉隔离等损伤灶,而且其损伤有组织特异性,因此不会出现其他消融方式可能出现的食道瘘、膈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当然,脉冲电场消融目前经验上不充足,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来积累更多的经验,优化消融能量参数和消融导管的特性。射频消融目前仍是房颤导管消融的主流技术,在既往常规消融模式的基础上,近几年,点阵端温控射频消融导管也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该导管较既往导管更大的优势是可以造成更大的损伤面积,因此可以减少消融放电时间,消融损伤不可逆,且可以完成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和消融线不可逆的特点。这些消融技术的进步可进一步提高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因此,随着这些循证证据的积累及新器械新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不但是地位提高了,而且战线前移了。所以对房颤患者来说现在到了一个“导管消融时代”。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持续性、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被快速而无序的颤动波所代替而出现的心律失常,具体可参见我的相关文章房颤那些事儿、房颤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房颤可引起包括脑梗在内的血栓栓塞、心功能减退、老年痴呆等问题,会对患者、家庭、社会等造成极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手术使得房颤得到根治成为了一种可能。但不可否认的是,房颤作为一种机理复杂的心律失常,且房颤导管消融所需要的步骤及器械多,手术操作复杂,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目前来说很难做到非常高的成功率。因此,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是困扰房颤患者及术者的一个难题。作为从事房颤导管消融十余年、完成导管消融近万例的临床工作者,我经常被患者问到:房颤术后复发是否需要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的成功率如何?等等问题。刚好,近期有一位曾经在其他地方做过多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给我写来了一封感谢信(见下图),想借这个机会展开并回答一下“房颤术后复发该不该再继续手术治疗”这个话题。一封来自多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感谢信从上述感谢信,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患者(以下称为“P先生”)身患房颤、心动过速十几年,深受病魔缠身之苦,曾经因为房颤做过三次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但术后效果欠佳,还是反复发作,苦不堪言。此外,P先生既往还曾因为有其他心律失常做过两次射频消融手术,也就是说P先生在来我这边就诊治疗之前已经做过5次射频消融治疗,但是仍然反复有房颤发作,而且发作非常频繁,靠药物治疗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估计是放弃进一步治疗了,但是P先生仍对房颤治疗抱有很大的信心,因为在我的解释和劝说下,P先生对于房颤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改观,也愿意接受我再次给予他进行第六次射频消融治疗(于我而言是第一次给他手术治疗)。面对这样的挑战,正是P先生的这一份信任,给与了我极大的信心,同时也是P先生自己的幸运,在经过我一次射频消融治疗之后,术后到现在的四年里面再也没有发生任何房颤和心动过速,每年的身体检查都很正常,也摆脱了房颤的药物治疗。什么样的术后复发患者适合再继续手术治疗?回到“房颤术后复发该不该再继续手术治疗”这个话题,其实这个话题还真的是比较难以全面回答的,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经验来尽可能的给大家分解一下这个话题。首先,需要先了解患者的房颤有没有其他疾病因素导致或者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也就是说房颤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常常是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一个临床表现。那么对于同时合并的疾病,应该尽可能的去纠正或者控制好,尤其是比如甲亢、肥胖、瓣膜病、酗酒等可以积极治疗控制的疾病,更应该积极处理。如果同时合并的疾病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那么单纯进行房颤消融手术的效果就不会太好,也不会有太大的治疗价值。其次,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常见的就是心超、动态心电图、心脏磁共振、临床问诊检查等。上述方式可以给医生足够多的信息来评判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但是很多时候,这些信息也不是非常足够的,对于房颤手术来说,最有用、最有价值的还是手术中间的一些标测评估,这就需要患者在手术期间来检查评估更为理想。最后,需要了解患者既往手术的记录情况,既往的手术记录可以看出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做了哪些干预,手术期间发生了哪些问题等等。对于第一次手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多数还是会建议再次手术治疗,尤其是那些经过治疗后有好转过的患者,但是再次手术治疗则建议患者找更有经验的术者,因为术业有专攻,经验有好坏,所以建议如果房颤术后复发还是应该给予自己再次手术的机会,就比如上面提到的P先生那样,如果在第5次手术后选择放弃,那么就没有第6次手术后轻松愉快的4年无病魔生活。总的来说,房颤导管消融的进展非常迅速,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导管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房颤。同时,导管消融获得《指南》的推荐力度也越来越高。那么自然,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也成为了无法避免的话题,但是复发之后是否再次手术还是建议咨询更有经验的术者,以免错失治疗良机。希望通过这封感谢信以及这个话题分享能够给更多的房颤患者带来更大的信心,愿广大房颤患者都能得到合适的治疗。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希蒲系统或其周围的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也是有效的。然而,由于解剖关系,消融这些心律失常可能会增加损伤正常传导系统的风险,而出现例如房室传导阻滞、左束分支阻滞等风险;而一旦损伤到正常的传导系统,患者则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因此,消融起源于左前分支近端的窄QRS波室早对临床实践仍具有挑战性:既往曾有文献报道该类早搏因为很难找到理想位点而未能成功消除,或者因为离正常传导系统太近而不得不放弃消融治疗。因此,左前分支近端室早的射频消融是导管消融治疗里的一座险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松文 近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少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电生理期刊上面正式发表原创性的临床研究:发现这类高风险的室早可以在右冠窦内进行消融,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相关的手术风险。因此,对于这类高风险的左前分支近端室早,目前已经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险峰。详见下述报道:
最近看了一部法国电影,叫《爱》(《AMOUR》)。讲的是两个退休的音乐老师,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是他们依然深爱彼此,可是忽然妻子中风,继而偏瘫痴呆,生病的妻子经历千辛万苦,照顾病人的丈夫也筋疲力尽……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到工作中接触到的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无力深有体会,脑卒中引发的中枢神经的损伤而残留诸如肢体、痴呆等后遗症,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的物质及精神负担。尤其是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总是忍不住深思再深思,其实不一定要等疾病发生了再去治疗,比如中风和痴呆,这些病都大部分是可以预防,我也想在这里做一点简单分享。 《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近日发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根据样本估算,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有1507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983万,血管性痴呆392万。尽管目前为止造成痴呆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认知障碍的关联。一、研究显示,房颤是引发痴呆的高危因素之一房颤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目前全国房颤病人大约有1000万,近 10 年来中国 AF 患病率增加了近 20 倍。同时,已有研究也显示,房颤引发的痴呆不仅会引发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或痴呆,还会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病相关性MCI或痴呆。《Stroke》杂志上的 Rotterdam 研究表明,房颤受试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症的患病风险,均是无房颤受试者的两倍左右。简单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1、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痴呆,有 10%的患者在第 1次中风后发展为痴呆症。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当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之后,能够引发脑内大动脉及小动脉闭塞,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2、未发生脑卒中的房颤病人,其远期痴呆发病率仍然较高。房颤不仅能够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脑损伤,而且长期慢性脑内血流低灌注也能引发患者痴呆。此外,房颤和痴呆的发生有类似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年龄、心功能不全等,所以即使没有发生脑卒中,房颤患者潜在的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也更高。二、房颤导致的“痴呆”可预防,建议合理用药,健康就医既然房颤与痴呆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这一点对于临床治疗就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房颤是可治可防的疾病,如果患者对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能够做好预防及管理的话,就能有效减低痴呆的发生频率与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房颤的首要方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下,将大大减少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智力训练也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裨益身心。再者,千万也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发现心律失常后,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高血压、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以及肺炎、肺栓塞、糖尿病等非心脏疾病以及,饮酒、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甚至手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其他原因也可引发房颤,降低上述高危因素的患病风险,痴呆的发生率可以减少二至三成。三、房颤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根据《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时应评估抗凝治疗的风险与获益、明确抗凝治疗是有益的。非药物治疗常见的包括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是指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一种高频电磁波)引入心脏内,利用热能量针对特定部位心肌细胞消除异常病灶的一种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目前射频消融术技术上已相当成熟。近来,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部心内科学者 Daehoon Kim 等比较了导管消融术、药物治疗组房颤患者痴呆症发生的各种致病因素,并将相关结果发表在了《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上,研究显示采用消融治疗房颤与痴呆症发生风险降低有相关性。相比非消融治疗组患者,导管消融组患者的痴呆发生风险更低(HR 0.73,95%CI 0.58–0.93),痴呆症亚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均显著更低。所以,射频消融手术作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有通过手术根治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卒中乃至痴呆的发生风险。最后,温馨提示:一定要注意痴呆的危险信号和早期主要表现,如果频繁出现心慌、气短、眩晕等不适症状就需要小心,当房颤患者出现认知水平的下降、情绪低落、态度冷漠等,要尽早就医。
临床上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妊娠期间因为心脏负荷增加,孕妇在此期间容易发生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既往有心律失常(如室上速、房速、室早等)病史者。如果妊娠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且效果欠佳,另外还需考虑药物潜在的不利影响,因而孕妇在发生室上速、房速等情况下往往无药敢用或无药可用,部分孕妇甚至不得不遭受流产引产等痛苦。亦即,既往倘若孕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在临床治疗上处于类似于“无治之症”的尴尬境地,只能拼运气以及孕妇自身的耐受能力“听天由命”。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有效治疗的。既往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需要借助X射线定位指导并确认导管到位而治疗心律失常,虽然小剂量的X射线对于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在一部分特殊人群——妊娠妇女,X射线的应用受到限制。因为妊娠期间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X射线潜在的影响成为医生和患者及家属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既往射频消融治疗对于妊娠妇女来说是个“禁忌”。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经过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研究,目前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都可以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做到零射线治疗,这也为这部分尴尬人群带来了福音,避免了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并避免其后续不良结局。近期,我们连续应用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为数位孕妇彻底解除了反复心动过速(反复心跳加快)这一顽疾,使这部分患者可以在妊娠期间免于遭受此类心病的困扰,从而安全健康的度过妊娠期。具体病例:我院心内科零射线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救治了一名来自海南的频繁发作心动过速的怀孕9周的孕妇。小陈既往曾有多次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时候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经药物治疗后可转复,故未进一步治疗。小陈此次妊娠怀孕之后心动过速发作较前明显频繁且时间较前延长,两三天就要发作一次心动过速,每次至少四个小时。因妊娠期间,药物应用受限,每次发作都只能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来终止心动过速,但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而反复发作心动过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对胎儿生长发育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小陈辗转海南、广东、上海等多地就医,后慕名至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方案。收入院后手术医生刘少稳主任及陈松文医师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告知目前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因小陈刚怀孕9周,考虑潜在的射线暴露风险,我中心拟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做到零射线治疗室上速,而不需要射线暴露,去除了小陈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小陈及家属同意后,经多方协调完善后于在科主任刘少稳教授主持下陈松文医师等为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为了避免误踩导致射线暴露,术前关闭DSA(X射线源),术者及助手均未穿戴铅衣铅围脖等防护用具(图1),术中通过三维标测系统重建血管通路及心脏关键解剖位置(图2),放置导管到位后电生理检查明确患者的室上速类型是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通过两次放电消融改良病灶之后患者的病灶消除了,并且不能再诱发心动过速。一个小时不到(包括30余分钟的观察期)手术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仅借助三维标测系统的帮助,而无需借助X线的定位,避免了潜在的暴露风险。术后观察数天,困恼小陈多年的心动过速再未发作,小陈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避免潜在的流产风险。在此之后,我们继续完成了数例孕妇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大多数都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总体反馈非常好。该类手术已成为我们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常见于年轻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心率增快至每分钟150-250次/分,其症状可能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心悸可能是唯一的症状,但如有心脏病基础或心率超过每分钟200次,可能表现无力头晕心绞痛呼吸困难或昏厥等表现,对于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速性心动过速患者,首选射频消融根治手术。但如果合并妊娠等特殊因素,则治疗需要多方面考虑。妊娠期间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因而孕妇往往遭遇无药可用的尴尬境界,部分患者可以借助食道调搏终止,但过程较为痛苦且不能根治。而如果进行导管消融治疗,此时X射线暴露成为医生和患者及家属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因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潜在不利影响。因此,既往对于妊娠期间反复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往往束手无策,部分孕妇甚至不得不遭受流产引流等痛苦。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三维标测技术设备的进展,我中心创新技术并成功开展零射线下导管消融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已有多年历史,绝大多数心律失常都可以通过零射线得到有效治疗,这也为这部分尴尬人群带来了福音,避免了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并可避免其后续不良结局。也就是说,现今,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不能耐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早搏、房速、房颤等)的话,在我们团队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且大多数可以得到根治。此外,我们也在此顺道提醒一下如在备孕前有过心律失常病史的适龄女性,应该在备孕前先咨询一下心律失常专科大夫的意见,必要时在备孕前将相关心律失常给处理好以免妊娠期间心律失常加重而影响后续妊娠。
感言: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经过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研究,目前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都可以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做到零射线治疗,这也为部分极需要避免射线的尴尬人群(如孕妇)带来了福音,避免了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并避免其后续不良结局。2015年8月12日,我们中心开展了第一例左室零射线治疗,这是革命性的尝试。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保护患者也是保护自己,最好的防护就是尽量减少X线的应用,甚至脱下铅衣做到零射线。但要真正做到零射线单导管的操作,对术者的术前诊断、操作技能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将积累起来的左室室早零射线治疗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互相交流。自此,多数室早的消融在我中心可以做到零射线治疗,也即是说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我中心的常规手术方案。附件的PDF文件是去年在自媒体上面的报道,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所以,针对这个题目:室早消融可以不用射线吗?我们的回答是:在我中心,绝大多数是不需要射线的!
近日,我院心内科通过射频消融术,成功救治了一位心室率达195次/分,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的中年男性患者。据了解,持续性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其可以演变为室颤,因而具有极大的危害。若在24小时内发生3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即称为“室速电风暴”,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近日,我院心内科收治了一名持续性室速的中年男性患者。患者因“发作性胸闷2天”入院,在外院住院治疗期间反复发作持续性快速性室速,药物治疗及电复律治疗均无效,经多方联系后选择转入我院心内科进一步治疗。入院时患者心室率已经达到195次/分,且反复发作,处于“室速电风暴”状态。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转复效果不佳,不能维持窦性心律,且患者逐渐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大量升压药物才能维持血压。鉴于患者病情危重,心内科刘少稳主任等专家紧急讨论后,建议紧急行射频消融术。10月24日中午,在科主任刘少稳教授主持下,陈松文医师等专家为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先行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管无明显狭窄,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行射频消融术,考虑瘢痕相关性室速,手术期间,顽固性室速终于通过射频消融得到终止,进一步予以消融治疗后,反复诱发未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住院观察期间,患者未再发作心律失常,因其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择期植入了除颤器。据介绍,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患者来说,导管射频消融术为治疗首选,但因风险较高,需要在有经验的中心开展。我院心内科在射频导管消融术领域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对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在我国和亚洲的开展和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自2014年3月起将压力监测导管技术成功应用于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大大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压力监测导管射频消融应用数量及经验全国领先。目前已成功开展多例急诊手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成功挽救患者于危难间。
时光荏苒,在好大夫在线上开通个人网站已经2年半。在不知不觉之间,个人网站的点击量也达到了一百万的整数大关。相对于网络大咖来说,这个点击量仅仅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此外,这一时刻恰逢感恩节的到来,因此,借这个机会及这篇短文在这边记录一下这个于我非常关键的时刻。网络时代,医生在专注于提高自身医术学术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将所学所会给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患者正确了解疾病,为更多人的健康提供相应的正确的帮助。因为,医生的的价值不仅在于诊治病人,还在于传播医疗文化和常识。曾经看着不少来找我们就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之前走过很多弯路,因各种原因得到不恰当或不合适的治疗,甚至被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抱憾终身;或者找到不合适的治疗方案而错过最佳治疗方案;或者被“中医看人,西医看庙”等就医理论所误导(其实西医手术也需要看人);凡此总总,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医疗行业也是一个受害者。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各位所期望的,因此,更促进了我开通个人网站进行相关科普指导的决心。刚开通个人网站的时候,个人诚惶诚恐,不知道如何了解患者的需求,不知道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更不知道如何让患者了解我。于是乎,各位大牛的网站也成为了我关注的站点,期间也请教了几位同行达人,同时也在各位的帮助下,我的个人网站才开始成长起来。感谢!曾记得当初在网站上的各种第一次,第一次回复患者的网络咨询,第一次发表相关专业科普文章,第一次回复患者的电话咨询,第一次有患者通过网络咨询转变为现实中的手术患者,第一次线下患者转换为线上咨询,第一次有患者通过品质预约进行就诊,第一次为患者提供加号服务;第一次收到患者的心意礼物,第一次收到患者投票,第一收到患者感谢信……谢谢各位的关注!是你们给了我如此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敢于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成就了我今天的百万数据;是你们的足迹、问题等各种付出,让我的网站逐渐茁壮成长起来。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在本站共发表各类文章36篇,回答患者及家属咨询2340余人次,接听患者及家属电话咨询60人次。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平台上收到了121份心意礼物,以及140余条投票或感谢信。是你们的信任和分享,使我的价值得到体现,使我的劳动得到认可,让我的手术技术及能力得到传播,让我的口碑得到升华及宣传。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互相帮助的网络平台,我在帮助各位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得到各位的帮助。彼此之间素昧平生,然而网络就有这个神奇的功能,将你我联系在一起,为解决实际问题牵线搭桥。在使用好大夫在线平台的时候,我个人不断尝试其相关的各种辅助功能,目前基本上相关功能都已经开通,同时也成立爱心救助金。希望能够通过这么一个平台为更多人的健康带来帮助。如同我的网站欢迎词所写的“专业用心,共塑健康”,我能够尽我所能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各种帮助,同时也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支持配合,为了更好的健康一起努力。
上海专家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08:00—11:30、每周四上午08:00—11:30(上述时间基本固定,如果未能出诊的话,会提前在网站以及手机APP上及时提示)地点:虹口区海宁路100号/武进路85号(也就是常说的北部),门急诊楼4楼10号诊室。挂号:挂号直接挂“心内科专家门诊”,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或者专门APP“掌上市一”上预约。门诊特点:1.帮助各类心律失常(包括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阵发性室上速、预激、房速、房扑、室早;以及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分析和确定病情,协助制定诊治方案(药物保守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左心耳封堵、冷冻消融、脉冲消融等各类治疗方案)。2.入院治疗前的登记预约。3.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尤其是房颤术后患者的规律随访及药物调整。4.目前门诊已限制挂号数,此外挂号时间亦有限制,建议上午11:00之前到医院挂号。就诊建议:1、患者就诊时,切记携带详细的资料(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超、甲状腺功能等相关资料)。2、建议需要检测INR的房颤随访患者挂号的同时进行验血,待报告出来之后就诊。3、建议新就诊的患者可以稍晚点挂号,如上午10:00—11:00,因为前面会有不少老患者在上午一大早就挂号了。4、如果是外地需要或者考虑住院治疗的患者,建议来就诊之前先联系好(网络咨询留言或者患友会留言),并且可以稍提前就诊,如在上午10:00之前挂好号并提前到诊室报到。特别提醒:针对之前有很多患者说不能预约我个人门诊的问题,现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个是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等网站的预约加号来就诊。预约加号有一些优势:比如可以让我提前知道当天会有哪些患者(尤其是新患者)来就诊治疗;另外网站也会和我确认是否出诊并告知预约的患者,对于预约的患者相当于有一个双重保险的作用。因此,欢迎新就诊患者通过预约加号来就诊。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咨询和我确认就诊时间。另外一个解决方案是可联系021-63243852预约我院特需门诊(IMCC门诊),该门诊会和我协商好就诊时间,一般是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和周五上午;属于自费就诊,医保不能报销。其他就诊途径:因为出差会诊增多,我将会不定时的在网站上发布出差时间及城市,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预约。外地专家门诊:目前我与江苏昆山市中医医院和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有合作内容,因此,在上述院区有开设专家门诊,时间均为周六上午,但两个地方隔周开诊(两周一次),具体就诊时间及地点可以关注相关医院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