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之后,如何初步了解哪些情况下应该重视这个结节呢? 现在就给大家讲一下:B超发现结节,必须要写清楚 1.结节大小(最好不要超过1-1.5厘米),2.结节边缘(最好是规则的,均匀的),3.结节回声情况(最好不是低回声结节),4. 结节内部是否有细小钙化点(这些钙化点越细小越糟糕),5. 结节内部血液供应如何(结节内部最好不要有血供)(结节周围环状血流是没有关系的,属于正常),6. 结节是否是扁平型的,而不是菜疙瘩型的,也就是说结节的纵横比(结节横径一定要比纵径长),7. 结节周围是否有晕(有晕的结节证明没有周边浸润,证明是一个被围起来的结节,是一个好结节)
痔疮与直肠癌的相似症状就是便血,而且往往都是新鲜血。但痔疮患者的大便带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因此与大便不相混合,更没有粘液存在。而且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排便困难,大便性状变化不大。 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带有血液、粘液等,并常伴有较明显的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变形等症状。患者不要一发现便血或一摸到肛门口有小肉赘,就慌张失措,当然也不能不管不问,自认为就是“痔疮”,无关紧要,为了避免症状相似的痔疮掩盖了直肠癌的病情,从而延误病情,所以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
很多老人家说:疝气不用处理,迟早会自愈的。医师指出,如果是疝气,疝气自愈的可能性很低很低。如果是鞘膜积液,在一岁以前有可能会自行吸收,超过一岁仍然存在的话,则要考虑疝气手术治疗了。 疝气带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日常饮食对疝气治疗没帮助 对于广告所说的疝气带,可以有效的治疗小儿疝气,无痛苦,不开刀。对此,医师提醒家长不要轻信广告,临床实践证明疝气带能治愈小儿疝气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数尝试过疝气带治疗的患儿最终还是要手术,而且还增加了手术难度。“如果疝气掉下来,正好被疝气带压住而未被发现,掉下来的肠管又回不去,则容易造成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成年疝气患者来说,疝气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疝气下坠,但这也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日常饮食对疝气的治疗是否有帮助?医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疝气的产生就像是一个没有关闭的通道,试想一下吃点山药、扁豆的东西,能让它自行闭合吗?从理论上来讲,根本不可能。” 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唯一的办法一岁手术最合适 既然疝气不能自愈,使用疝气带也不可行,那手术就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了。由于疝气最大的风险在于嵌顿,而疝气嵌顿的后果又较为严重,所以小儿疝气应及早进行治疗。什么时候疝气手术最好?医师建议最好一岁左右疝气手术。“小孩太小,对操作的医生要求也会更高,麻醉风险也相对较大;但如果手术拖得太长时间,也就增加了疝气嵌顿的风险。小孩在一岁左右,还不太懂事,对手术也不会产生恐惧和记忆,这个时期最适合。” 对于家长最为关心的疝气手术方式,张文兴主任分别做了剖析: 疝气传统手术就是普通的开刀手术,听起来比较恐怖,其实在疝气手术时,只需要开1.5-2CM的刀口即可进行操作。优点:创伤较小,刀口一般开在腹股沟上方的皮肤皱褶处,同时采用美容线缝合,所以疝气术后疤痕一般不明显。疝气手术费用方面,相对便宜。 疝气腹腔镜手术也就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微创手术,通过在肚脐及下方戳2或3个3毫米大小小孔,插入相应的器械进行手术。优点:外观刀口微小,可以同时处理双侧疝气。缺点:要经腹腔操作,有引起肠粘连的可能,同时需具备专业器械才能进行。在费用方面,腹腔镜手术比传统手术稍微贵一些。 共同点:需要对小儿进行全身麻醉,疝气手术时间大概20分钟,需要住院2-3天。
老百姓通常说的“肠镜”一般是指“结肠镜”。早期结肠镜筛查对于大肠癌的防治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减轻很多痛苦,而且有学者指出甚至可以多活三十年。结肠镜筛查还可以发现结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在做结肠镜的同时一并将其摘除,从而可以避免发展成大肠癌。 说起结肠镜,有人可能会说:“结肠镜检查多痛苦、多恐怖啊,大夫,我能不能做无痛肠镜呢?”其实,结肠镜检查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有经验的大夫给你做结肠镜,你也不会感觉那么难受,所以不一定非要做无痛肠镜,而且疼痛有时也是一种保护呢。 大家还是先了解一下普通肠镜和无痛肠镜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所谓普通肠镜,就是在你清醒的状态下,把一根镜子从肛门送到直肠和结肠里头去进行检查。是否疼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做结肠镜检查的大夫操作是否娴熟?二是受检查者是否配合?三是受检查者对疼痛是否特别敏感?另外,当大夫在那做结肠镜的时候,还有一个往里送镜子的助手(一般是护士)特别重要,她在送的过程中很熟练,一般也不会太疼。所以,当有经验的大夫和护士给你做结肠镜,只要你特别配合,而且对疼痛不是那么敏感,一般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痛苦,是可以耐受的,不一定非要做无痛肠镜。 而所谓无痛肠镜,其实就是在麻醉状态下做结肠镜,而且是全身麻醉,你不仅要经历结肠镜检查,还要承担麻醉的风险。其实,事情总有正反两面,就像刚刚所说,疼痛本身还是一种保护,当你被全身麻醉了,感觉不到疼痛了,那么在操作过程中万一发生穿孔了,你都会毫无知觉。当然,有些人对疼痛特别敏感,特别怕疼,那么当然可以选择做无痛肠镜了。但如果你还挺皮实的,而且心肺功能方面也没什么问题,那就不要选择无痛肠镜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痛肠镜其实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除了消化内科做肠镜的大夫,还需要专业的麻醉科大夫参与,也需要更多的护士。一个成本高、收费也高,医保也不能保销。 所以啊,普通肠镜和无痛肠镜各有利弊,你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吗?
遗传性甲状腺癌 遗传性甲状腺癌不容小觑,四类遗传率高的癌症应早筛早治髓样甲状腺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以上,而且非髓样甲状腺癌一般会呈现家族聚集现象。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属于甲状腺非髓样癌的一部分,其遗传比例相对较高,而且如果第二代家属一旦不幸得了甲状腺癌,发病会比上一代亲属更加的凶险,情况更不好控制。所以,如果属于这种家族性遗传比较高危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预防。 专家建议 家族中一级亲属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一级家属包括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这些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早期基因筛查。患者可到具备甲状腺癌遗传易感基因测序平台的医院进行检测筛查,现在一些肿瘤专科医院已经设有专门为患者提供遗传性发病风险预测和个体化诊疗咨询的服务。 遗传性结直肠癌 10岁开始就要密切关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遗传性大肠癌的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表现为大肠内发生少则几十个多则成千上万腺瘤性息肉,死亡率较高。“大约50%的患者在10~15岁大肠内开始长息肉,到35岁时增长到95%,若不及时干预,100%会衍变为结直肠癌,而且FAP的肠外表现同样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早诊早治。 早期诊断与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发生癌变的重要措施,可根据釆取个体化综合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专家建议 医生要对其家族成员做详细的遗传咨询,诊断明确的患者应每半年到1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密切随访,对于FAP患者的一级亲属应从10~15岁开始每年行结肠镜检查,直至发现息肉确诊为止,同时检查有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等肠外表现。从25岁开始,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每年检查胃、十二指肠和乳头周围区域,其他肠外检查项目如甲状腺B超、腹部B超等同样应每1~2年随访。 遗传性胃癌 长期不检查变成皮革胃 胃癌当中有5%~10%属于遗传性胃癌,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遗传弥漫型胃癌发病年龄较早,目前发现患病最早的只有1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7岁。 遗传弥漫型胃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子代携带亲代基因变异的几率为50%,而且呈现不完全显性,即使从亲代获得了CDH1基因的突变,也不一定会发病。携带CDH1致病突变终生患胃癌的风险男性略低于女性,而且还有患结肠癌的风险,女性有患乳腺小叶癌的风险。 遗传弥漫型胃癌早期胃镜检查很不容易发现,胃壁随病变逐渐增厚,严重时称“皮革胃”。 专家建议 针对高风险人群,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检测不同项目。从16岁开始,建议每年做胃镜检查,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确认。18~40岁的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做预防性全胃切除。从40开始,每3~5年做常规结肠镜检查。对于女性从35岁开始,还应该每半年做一次乳腺临床检查,每年做一次常规乳腺癌的筛查和核磁共振。需要提醒的是做胃镜的时候,需要取活检的标本块数较多,钳取组织的深度较深,所以做胃镜的前后1周内患者不能应用活血抗凝药物。 遗传性乳腺癌 潜在乳癌患者别拖延 真正意义上的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在所有确诊乳癌病例中只占5%左右,乳癌发病是综合因素导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付乳癌最好的方法。潜在乳癌患者千万别犯“拖延症”,别存侥幸心理。 遗传性乳腺癌,主要指家族中有多名女性成员患乳腺癌或卵巢癌。当一位患者具备这样的家族史并且发病年龄较轻,比如三十岁以前就患病,尤其是双乳癌,这种情况应高度怀疑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尽管乳腺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乳腺疾病,但过量的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病的重大诱因,比如长期服用雌激素补品,无形中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专家建议 对于前面提到的这种情况,子女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是否有乳癌易感基因,并通过更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发病。对一般人来说,如果有远房亲戚得了乳腺癌就认定自己也一定会得,那就恐癌过度了。乳头无缘无故流水、流血,乳头或周围皮肤凹陷或乳房凭空长出肿块,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对于三十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到乳腺专科进行专业体检。
很多癌症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胰腺癌等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癌症生活方式病,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病”,比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久坐、不良饮食习惯、熬夜、焦虑等,既“活得累”又“活得不快乐”。 为什么总体上经济发达地区癌症发病率高于经济欠发在地区?为什么城市人群癌症发病率高于农村人群?这其中除了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环境污染更严重,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更普遍有一定关系,比如酗酒更普遍、缺乏运动、由于工作的关系习惯久坐、饮食经常是无规律、食用更多的垃圾食品、普遍过着熬夜的生活方式、由于职业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伴随焦虑负面情绪而普遍活得更累更不快乐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只是伤身,也伤心,容易造成身心的失调,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差,自然是患癌的高危人群。 不良生活方式涉及到吃、喝、拉、撒、睡、生活、工作、心理等等各个方面,涵盖面极广,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以致癌。很自然,如果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更可怕的是,中国肠癌年轻化趋势特别明显。美国人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69.8岁,但是中国人是48.3岁,年轻了20岁,很多都是30~40岁的中年人。以下这些恶习最容易导致肠癌,平时要多加预防! 1、无肉不欢 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物质被分解后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大便肠溶性不够,导致大肠蠕动慢并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易产生癌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能导致大肠癌病发。 2、口味重 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3、爱吃腌制食品 吃腌制的食品也容易引发大肠癌。此外,腌制食物大多含有高浓度的盐,一旦摄入过多,容易影响身体的水平衡,造成血压波动,导致肾功能损害。 4、一坐一整天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5、长期吃快餐 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6、酗酒、抽烟 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俩的身影。平时有此不良习惯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
有许多患者问,我为什么会得胆囊结石?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形成胆囊结石的原因很多,与饮食、环境、个人身体素质等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肝硬化等一些疾病可能会造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一定的家族性;外科手术,特别是胃切除术如果损伤了迷走神经,也会对胆囊功能造成影响;还有长时间卧床的重症患者,长期不吃饭,造成胆汁淤积、变浓稠,也容易得胆囊结石;还有些研究指出,胆囊结石是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检查出患有胆囊结石,这可能与生活压力大,或者生活饮食不规律有关。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造成胆囊结石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患者大可不必纠结这一点,因为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胆囊结石,对于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来说,没有太大的不同。 如果怀疑患有胆囊结石,98%以上的患者通过常规的B超就能确诊,如果结石比较小可能难以发现,就需要反复多次做B超,仔细检查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就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生化,甚至做核磁共振(MRI)看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做CT看是否合胰腺炎,肿瘤。如果怀疑胆囊结石进入胆管,可以选择做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1 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并不能被治疗,也不需要治疗。所有吃下去的感冒药都是用来缓解症状的,有句话是:感冒这东西,吃药是一周,不吃是7天。但是,有时候病毒性感冒会合并细菌感染,这时候就需要服用或者注射抗生素了。 2 身上的包块,往往不痛的比痛的更加危险。当发觉身上有了不明原因的肿块,比如在乳房等位置,有红肿热痛症状的往往只是单纯的炎症,但是如果这个包块不痛,而且活动性不好,那么恶性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所以身上发现不明原因的,不痛的肿块,一定马上去医院。 3 清淡饮食是指少油盐的饮食。注意这里是少油盐,不是说每天清水煮菜叶最健康,必要的脂肪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要的营养素。以前干肝胆外科时就有出院时嘱咐清淡饮食,结果半个月没吃盐,低钠血症吐的不行送回来的。4 女孩子不要瞎减肥。尽管我很理解有些女孩子想要漂亮的心情,但是要知道,女性的正常代谢是需要一定的脂肪的,当体脂肪率低于20%的时候,有可能就会出现月经不调,再低可能就会影响生育了。 5 糖尿病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吃糖多。I型糖尿病的主因是遗传,具体表现为对于胰岛B细胞的自体免疫,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II型的主要原因是肥胖,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造成的相对不足,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促进糖代谢或者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治疗,症状重的时候须要使用胰岛素。 6 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食用碘盐。碘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在缺碘的地区碘盐确实防止了很多碘缺乏病的发生。但是,对于不是生活在内陆,或者是能吃到丰富副食品的地区而言,添加的碘造成了碘的严重过剩。所以,对于生活在海边或者已经出现甲亢、甲状腺腺瘤等症状的人来说,还是买无碘盐吃比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