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鼻科学组在昆明制定了中国的《儿童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主要针对14岁以下的儿童,原文刊登在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在没有新一版建议出台之前,我们国内大部分耳鼻喉科医生都是参照这份建议进行诊断和治疗。我将文中的主要内容结合我个人的经验整理如下:先说明一点,鼻炎和鼻窦炎这两个诊断有很多交集,难以完全区分开,所以近些年国内外的专业文献上多放在一起,称其为鼻-鼻窦炎。1、鼻-鼻窦炎的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头痛。伴随症状:嗅觉障碍、听力下降。儿童鼻塞可表现为张口呼吸、气粗或夜间睡打鼾等。有些孩子流涕症状不明显,但是咳嗽症状却比较突出,这是因为鼻涕流入咽喉引发了咳嗽,容易被误诊为气管炎,长时间使用镇咳药物。2、急性和慢性鼻-鼻窦炎的区分,这个区分在后续的治疗中很有价值,家有患儿的家长在日常要注意观察。急性,是指上诉有关鼻-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持续10天以上,12周内完全缓解。慢性,是指上诉有关鼻-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持续12周以上,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甚至加重。3、有关鼻-鼻窦的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简易的前鼻镜看到鼻腔前半部分鼻甲充血、肿大,鼻腔、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可见有鼻腔息肉;孩子张口后使用压舌板看到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并可见黏(脓)性分泌物从鼻咽部流下,扁桃体增生肥大;如果孩子能配合鼻内镜检查,可以看到腺样体增生肥大;部分患儿中耳积液;鼻窦CT扫描显示鼻窦黏膜病变,密度增高。注:在药物治疗无效,要考虑手术治疗时再进行CT检查,没有经过药物治疗前,不建议盲目CT。4、保守治疗(1)抗菌药物急性鼻-鼻窦炎选用顺序:①青霉素类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②头孢菌素类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③大环内酯类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不在儿童使用,也不推荐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急性鼻-鼻窦炎在鼻部症状控制后继续治疗1周。慢性鼻-鼻窦炎:除非鼻分泌物呈脓性,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果症状短期内突然加重,应当根据鼻腔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我个人认为细菌培养和药敏能做当然好,但不应作为唯一抗生素使用标准。(2)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作用,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鼻-鼻窦炎,都是一线治疗药物。急性使用时间2-4周,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2周。慢性使用8-12周,症状完控制后进行临床评估,可继续使用2-4周。对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手术后)的患儿,建议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制剂。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及注射)。国内使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糠酸莫米松(商品名内舒拿)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布地奈德(商品名雷诺考特)适合6岁以上儿童使用,氟替卡松(商品名辅舒良),适合12岁以上儿童使用。(3)、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雾化、滴注或冲洗,可改善症状、刺激鼻黏膜黏液纤毛活性和增加清除速率、改善鼻腔局部微环境,应作为常规治疗方法。针对儿童鼻腔冲洗要注意方式,如果操作不当,有引发中耳的可能。具体细节可操控我的科普文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2410469551329#_0(4)、抗组胺药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对伴有变态反应者可全身和(或)局部使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比如开瑞坦和仙特明。(5)、黏液溶解促排剂具有稀释黏液并改善纤毛活动的功能,疗程至少2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桉柠蒎胶囊(儿童装)欧龙马滴剂。(6)、鼻用减充血剂伴有持续性严重鼻塞的急性鼻-鼻窦炎患儿可以短时间(一周之内)、低浓度用药。推荐使用赛洛唑啉或羟甲唑啉,禁止使用萘甲唑啉。一些日本的鼻炎喷剂含有萘甲唑啉,请家长擦亮眼睛,具体可参考我的科普文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15238780800953&mod=zwenzhang。5、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原则上不轻易手术治疗,除非具有下列情况:①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的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肥大;②鼻息肉和(或)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造成阻塞;③出现颅内、眶内或眶周等并发症。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原则是小范围、精细和微创,手术后也不宜频繁进行鼻内镜检查和外科干预。术后鼻腔冲洗和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至少持续12周以上。
鼻腔冲洗在鼻科是一个很有用的保健、治疗操作,能够预防、减轻鼻腔的炎症反应,适合大部分人群。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有可能会对中耳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市面销售的鼻腔冲洗器主要分金属罐装和塑料壶装两种,金属罐装鼻腔冲洗器适合用来做鼻腔湿化,冲洗分泌物的作用比塑料壶装的弱,如果鼻腔里分泌物较多,甚至有很多干痂(鼻窦炎手术后),是不适合用金属罐装的鼻腔冲洗器。塑料壶装的又分直嘴式和弯嘴式两种,下图是直嘴式鼻腔冲洗器,只要是在使用时需要用力加压才能出水的鼻腔冲洗器都属于此类,不管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也不管价格如何,性质都一样。上图的这种直嘴式鼻腔冲洗器在使用时的如果压力过大,水流有可能会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尤其是针对不配合操作的儿童,强行用直喷式鼻腔冲洗器,有可能导致中耳炎的发生。此类鼻腔冲洗器可以作为普通人或轻度鼻炎患者日常清洁鼻腔使用,不建议对严重的鼻炎患者,尤其是不建议儿童使用加压直喷的鼻腔冲洗器。上图是另一种弯嘴的鼻腔冲洗器,这种冲洗器在使用时无须用力加压,生理盐水受重力影响自然进出,这样对中耳影响小。如果是成人,在使用鼻腔冲洗器时发“啊”的声音,可以避免冲洗的盐水流入咽部。幼儿难以掌握这个技巧,冲洗时换气反而更容易呛水。类似的鼻腔冲洗器有很多,使用时需要用配置好的生理盐水,不能用清水。在鼻腔粘膜肿胀严重的患者,鼻腔冲洗器难以达到从一侧进水一侧出水的效果,此时不宜用力加压鼻腔冲洗器,而是先用收缩鼻腔粘膜的滴鼻剂/鼻喷剂(麻黄素、盐酸羟甲唑啉)让鼻腔空间增宽,然后再用鼻腔冲洗和激素类鼻喷剂以及口服药物来治疗。注意:所有收缩鼻腔粘膜的滴鼻剂/鼻喷剂只能是短期缓解症状,不能长期(>1周)使用。耳科赵医生是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
说到掏耳朵,棉签是个古老的话题,我在视频里已提到过很多次,反对大家使用棉签去掏耳朵。这次把我的观点总结成文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我们日常生活用所使用的棉签和外耳道相比,体积偏大。棉签进入外耳道后,棉签和外耳道之间已没有什么空间了。虽然用棉签确实能带出一些耵聍(耳屎)碎屑,但棉签的头部必然会把一部分耵聍怼向耳道深处。日积月累,反而有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我既往的耵聍清理视频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硬菜的表面明显有个凹陷,就是棉签头部留下来的痕迹。棉签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只是个痒痒挠而已,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外耳道皮肤下就是骨骼,缺少肌肉和脂肪,深侧是鼓膜。在使用棉签时,力量稍大就会对外耳道的皮肤甚至是鼓膜造成损伤。如果只是单纯损伤外耳道皮肤,保存耳朵干燥,不要再去用棉签擦拭,一周左右可以愈合。如果损伤了鼓膜,一部分人可以自愈,另一部分甚至需要手术修补。 对于棉签的疯狂爱好者来说,如果实在无法戒除使用棉签的习惯,建议用幼儿专用的双头棉签,这种棉签体积小,不容易出现上述情况。注意,即便是幼儿专用棉签,相对孩子的耳朵仍然偏大,可以用来清理孩子身体其它区域,而尽量不要去清理孩子的外耳道,否则,造成的麻烦可能比成人还大。一些木杆棉签做工低劣,掏耳朵时容易出现棉球掉落、杆部折断在外耳道里,这在耳科门诊是常见的外耳道异物类型。绝大多数人不需要每天刻意清理耳朵,少数有天分的硬菜,你自己也掏不了。至于耳朵痒的问题,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科普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lianghaodf_5046136495.htm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耳朵总痒,却又掏不出什么是很常见的情况,尤其在来看我门诊的朋友中比比皆是。首先要明确一点,耳朵痒和耵聍(耳屎)多不多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发布的那么多硬菜的视频中,很少会有人觉得耳朵痒。而很多外耳道清理地比脸都干净的朋友,仍然会觉得耳朵痒。所以,不要以为把耳朵掏干净了就能不痒。其次,耳道痒的原因很多,一部分是有外耳道或中耳疾病,比如外耳道湿疹、真菌性外耳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流脓刺激耳朵痒)。如果通过耳镜检查能够直接确认上述的某种疾病,针对性治疗可以控制耳朵痒的症状。还有很多耳朵总痒的人,其外耳道与普通人并没什么两样,这些人的病因就比较复杂了,有些人可能皮肤过敏有关,有些人则可能与耳道里有螨虫作乱有关。如果没有条件做检查,可以通过尝试使用抗过敏的药膏或治疗螨虫的药膏擦拭耳道,一种药物单独用三到五天,无效再换另一种。注意:治疗螨虫的药膏在少数人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应先在手臂区域涂抹少许,观察后再用。在止痒的滴耳剂中,硼酸酒精滴耳液是一种常用药,短期使用几天可以,但不要经年累月的使用,在外耳道有破损、鼓膜有穿孔的情况下切忌使用。耳朵痒的原因很多,频繁去掏耳朵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反而有可能造成外耳道的损伤。如果耳朵痒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应该去医院做耳镜检查,根据检查的情况再决定治疗,单靠棉签和挖耳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所谓的耵聍栓塞是否就是耳道被耳垢堵住了?是的,耵聍是医学上的一个名词,对应日常用语就是耳垢、耳屎。每个人的外耳道都会有耵聍的存在,只是多少的区别。如果耵聍堆积过多,阻塞了外耳道,就是耵聍栓塞。2、经常掏耳朵清洁耳垢的人也会发生耵聍栓塞吗?多数人不具有彻底清理耳道的技巧,所谓的“经常掏耳朵”未必能彻底清理外耳道,也会有耵聍栓塞的可能。3、什么原因导致耵聍栓塞?最主要的原因是个人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过剩,其次是没有定期做耳科检查和清理。4、耵聍栓塞这种疾病的发生几率高吗?大概的比例是多少?男女患者比例?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大样本的医学统计数据,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耵聍栓塞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因为耳朵不适来就诊诊的患者中,几十人中才会碰到一个耵聍栓塞。而在健康人体检过程中,每百人以上才会碰到一个。在耵聍栓塞的人群中,幼儿的比例会高一些,成年人出现耵聍栓塞者,在年龄、性别、卫生习惯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5、耵聍栓塞患者一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耵聍栓塞是日积月累而成,多数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耳朵不适症状,有时会觉得耳朵有些闷胀感。有些人的外耳道耵聍比较坚硬,洗澡进水后会膨胀而导致耳痛。而另一些人会因为使用棉签把耵聍推向了外耳道深处,挤压瓷实后导致了听力突然下降。6、通过临床接触患者,您认为公众对耵聍栓塞的认知状况如何?在我日常接触的普通患者中,多数人对耵聍栓塞的知识并不了解。7、耵聍栓塞严重的话是否会引发彻底的耳聋?又是否会引发其他疾病?听力像视力一样,是有一个范围。耵聍栓塞并不会造成彻底的耳聋,即便是外耳道完全被耵聍阻塞,也只是造成听力的部分下降,这种下降很少会严重影响生活。耵聍栓塞自身对人体影响不大,但如果在清理时盲目操作,有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是鼓膜。8、耵聍栓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能否彻底治愈这种病?如果出现了耵聍栓塞,非医疗人员是很难安全、彻底地去处理,尤其是儿童,家长更不要自己去动手,那样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耳朵。耳鼻喉科医生有专业的医疗工具,一部分人可以直接取出,一些耵聍坚硬,会用滴耳剂浸泡后再清理,极个别情况甚至会采用麻醉的方法清理。耵聍栓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是一种疾病,很少有人会反复出现,多数人在医生彻底清理后不会复发。少数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皮肤有特殊疾病的人需要定期做耳科检查,发现耳道里堆积物多后早期清理,是避免出现耵聍栓塞的重要手段。9、您不止一次提到不正确使用棉签会导致耵聍栓塞,这是为什么,请您具体讲讲?很多人习惯用棉签、耳挖勺掏耳朵,这里面有哪些多数人会犯的误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棉签头部体相比外耳道偏大,在掏耳朵时,虽然会带出一部分耵聍,但是会把一部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长此以往,是导致耵聍栓塞的一个原因。另外,外耳道的皮肤下没有脂肪和肌肉缓冲,使用棉签力度稍大即可造成损伤。如果在使用棉签时被人撞击,有损伤到鼓膜的风险。至于耳挖勺,因为坚硬,对外耳道造成损伤的概率更高,我更加反对。10、正确的清洁耳朵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多长时间清洁一次合适?对于外耳道清洁,我的建议是在洗澡的时候自我清洗,但有六点注意事项。1、首先要确认鼓膜是完整的,鼓膜有穿孔的人是不能用这清洗的方法清理耳朵。绝大多数人的鼓膜是完好的,穿孔的是极少数。是否有穿孔,体检时医生一看即知。2、日常淋浴时就可以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过热、过冷、过猛的水流有可能会导致短时眩晕。3、洗完耳道后,尽量不要用棉签深入耳道里擦拭,这样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甚至继发感染。如觉耳道里水分迟迟不干,用吹风机对外耳道口吹一分钟即可(注意吹风机温度)。4、少数人原本耳道里既有大块耵聍,进水后耵聍会膨胀、或糊在鼓膜表面造成耳闷、耳堵。此时切忌自己去掏,而应找医生来处理。5、如果外耳道正处于湿疹发作期或是已有破损,勿要自行清洗。6、外耳道耵聍对耳道皮肤是有保护作用,不需要把外耳道清洗的一尘不染,一般人一到两周洗一次足以。耳科赵医生 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牛皮癣”,医学称呼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出现在青壮年,可以在颜面部、四肢及躯干等身体各部位出现红斑,鳞屑。因为病因复杂,治疗棘手,容易复发,属于皮肤科几大知名顽疾之一。银屑病在一百年前,一名叫Winfield的医生报道了六例和扁桃体炎有关的银屑病病例,第一次提出了某些类型银屑病发病可能和扁桃体炎症有关,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目前医学上对银屑病和扁桃体炎之间的认知大致如下:1一种叫链球菌的细菌可以导致人体出现扁桃体炎症,也可以刺激人体出现自身免疫异常,出现皮肤的损害。2如果确认扁桃体确实有反复炎症发作,并且银屑病的出现能大致和扁桃体炎的出现吻合,可以考虑做扁桃体切除手术。3已经有大量的病例报道显示,切除扁桃体后部分顽固不愈的银屑病患者症状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今天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近几年反复出现扁桃体化脓性炎症,同期也出现了银屑病的情况,希望能通过这个手术解决困扰他已久的问题。银屑病的治疗很复杂,切除扁桃体只是其中之一,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是否采用这种治疗方案,最好是由皮肤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共同协商确认。耳科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首发今日头条。
网上有很多关于如何在感冒时期正确擤鼻涕方式的推荐,绝大多数是建议堵住一侧鼻孔,完全放开另外一侧去擤,推荐者认为这种方法对耳朵影响最小,比如下图这种造型。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情况,如果鼻腔粘膜肿胀不重,鼻涕并不是很粘稠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如果鼻腔空间因为肿胀或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造成严重阻塞,你还是是堵一侧鼻孔强行去擤,依然会对耳朵会有不利影响。这是因为鼻腔内气流向前受阻后会经过咽鼓管影响中耳。很多人在感冒时,鼻腔粘膜剧烈肿胀,一丝气都出不来,别提擤鼻涕了。只有经历过这种状况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如果用前面的方法擤不出鼻涕,那么可以试试回吸鼻涕再吐出来,这是气流是从前到后,从上向下,对两侧的中耳冲击最小,但是有些成人不会这个动作,想想泰坦尼克上夹克是怎么教肉丝的。如果你吸也吸不动,或者你嫌弃这样不优雅,那还可以使用鼻腔减充血剂,比如羟甲唑啉鼻喷剂或麻黄素类滴鼻剂,这类药物可以快速收缩鼻腔粘膜,从而是鼻腔空间增大,虽说只能维持不长的时间,但足够你利用来擤鼻涕,这时往前还是往后,随你。注:婴幼儿和老年人对羟甲唑啉鼻喷剂或麻黄素类滴鼻剂应慎用,普通人也不能长期(超过一周)使用,如果是慢性鼻炎的问题,是不能用这个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方案的。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
我在今日头条和微博里都反复提到过,我们自己可以在淋浴时清洗外耳道。这点和国人自幼接受的教育完全相反,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后难以接受,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耳朵的构造不了解有关,今天特意把清洗耳道的问题详细谈一下。 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鼓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开。只要鼓膜完整,进入外耳道的液体就是进了一个死胡同,无处可去。通过倾斜头部,耳道里的水会因重力而流出。我曾翻译过一本英文版的全科医生手册(耳鼻咽喉科分册),里面明确写明正常人是可以自行清洗外耳道。 当然,我们日常清洗外耳道时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六点事项:1、需要确认鼓膜是完整的,如果鼓膜穿孔是不能用这种方法清洗的。是否有穿孔,体检时医生一看即知。2、日常淋浴时就可以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过热、过冷、过猛的水流有可能会导致短时眩晕。3、洗完耳道后,尽量不要用棉签深入耳道里擦拭,这样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甚至继发感染。已经有粉丝听我的建议后清洗耳道,但是用棉签擦拭出现了外耳道炎的情况。如觉耳道里水分迟迟不干,用吹风机对外耳道口吹一分钟即可(注意吹风机温度)。4、少数人原本耳道里既有大块耵聍,进水后耵聍会膨胀、或糊在鼓膜表面造成耳闷。此时切忌用棉签去掏,而是找医生来处理(可用吸引器吸出),我既往外耳道耵聍清理的视频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5、如果外耳道正处于湿疹发作期或是已有破损,勿要自行清洗。6、外耳道耵聍对耳道皮肤是有保护作用,不需要把外耳道清洗的一尘不染,清洗过于干净反而有害,一般人一到两周洗一次足以。另外,很多粉丝咨询在医院清洗耳道的相关事宜。我个人意见,只要能确认鼓膜是完整的,在医院冲洗和自己回家在淋浴时清洗在本质上没太大区别。正常的洗澡水并不会损伤耳道,没必要非在医院用生理盐水冲洗,大材小用了。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
在耳科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滴耳剂可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经常j有朋友会自行购买滴耳剂来使用。那么什么情况下该使用滴耳剂,使用时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使用不当会有什么危害,有关这些问题将在下文阐述。什么情况下该使用滴耳剂?滴耳剂根据成分不同有很多种类,最为常用的是抗生素类滴耳剂,比如氧氟沙星滴耳剂,还有很多抗生素类的滴眼剂被用来滴耳,比如左氧氟沙星滴眼剂;有些滴耳剂虽然没有抗生素的成分,但是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比如苯酚滴耳剂,硼酸滴耳剂;有些滴耳剂只是用来清理耳道分泌物,比如3%双氧水滴耳剂;有些滴耳剂是抗真菌类,比如益康唑滴耳剂;有些滴耳剂用来软化坚硬的耵聍,比如碳酸氢钠滴耳剂。不同的滴耳剂适合不同的耳科疾病,普通人是无法根据自己症状来做出准确判断,只有经过耳镜的检查,有时甚至可能需要做耳道分泌物的检测才能得出结论。举个例子,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前,滴耳剂无法透过鼓膜,这时用滴耳剂就是无用功。滴耳剂该如何使用对于从来没用过滴耳剂的人来说,拿到这种瓶药水多少会有些懵,自幼父母都会告诫耳朵里不能进水,现在要往里灌水会有点难以接受。于是乎,用棉签沾上药水擦进去是很多人想当然的做法。这种使用方法是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鼓膜穿孔的中耳炎中,必须是保证抗生素类的滴耳剂能流入中耳才能起到抗炎的作用,只是擦在外耳道就毫无价值。即便是应对外耳道炎,也应该保证耳道里有足够的药剂才会有效。滴耳剂入耳后应让耳道口冲天花板方向保持几分钟,在头部恢复直立位后,会有些药剂流出耳道口,简单擦去即可,勿要再用棉签深入去耳道里擦拭。滴耳剂使用不当会有哪些麻烦上面提到了不同耳科疾病适用的滴耳剂不同,有些甚至是不需要使用滴耳剂。有两种比较常见的使用滴耳剂误区,一是在外耳道真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类滴耳剂,这种情况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加重真菌感染。二是在有鼓膜穿孔的情况使用苯酚滴耳剂或硼酸滴耳剂,这两种药剂进入中耳后会对中耳粘膜有损害。另外,还有些有耳毒性的抗生素类滴耳剂(新霉素滴耳剂)可能还在一些地区使用,如果患者鼓膜有穿孔,药剂进入中耳被粘膜吸收,可能会对内耳功能有损害。耳科疾病治疗比较复杂,就是一瓶小小的滴耳剂也是大有讲究,提醒朋友们不要擅自使用为好。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
面神经麻痹是一类很复杂的疾病,虽然绝大多数外表上看都是一样的口眼歪斜,但是内在的病因千差万别。我经常碰到有:BELL麻痹,带状疱疹引起的HUNT综合征,胆脂瘤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颞骨骨折及颌面部外伤面神经麻痹,梅罗综合征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肿瘤面神经麻痹等等。不同病因的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案不同,恢复时间及效果差距很大。其中BELL麻痹所有面神经麻痹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结果造成了很多其它病因的面神经麻痹患者被当成了BELL麻痹,患者白白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经历了很多无意义痛苦的治疗。治疗面神经麻痹首先要确认其病因属于哪一类,在BELL麻痹中有85-90%的患者是可以通过药物、理疗等保守方案得到良好恢复,但是有小部分重症BELL麻痹单纯靠药物很难恢复如初。及时的面神经减压术对于这小部分患者来说是重要的方法。而胆脂瘤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外伤性面神经麻痹和面神经肿瘤的药物治疗效果要远BELL麻痹差很多,这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也远高过BELL麻痹。目前的医疗科技尚没有出现一个药物或一种方法能治疗所有的面神经麻痹的情况。走路不能南辕北辙,看病也是如此。得病不可怕,只要我们充足的、正确的科学知识,面对疾病我们才有真正的力量去抗衡。愿我的病友们都能恢复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