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诊,接诊一位患者,她坐下后还没等开口,我就问了句:“面瘫多久了?”因为她的面部在没有做表情动作时就是歪斜的,这属于面瘫中很重的一类,能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她略有些惊讶,回答:“已经9个月了。” 听到这个回答,我心里沉了一下。面瘫的病因很多,最为常见的是贝尔面瘫(我以前的微博里多次提过,90%以上的患者都属于这一类)。贝尔面瘫患者中,轻者在发病后一两周,重者在三个月左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超过半年还纹丝不动的极为少见。 “说说刚得病和后来的治疗情况吧” “九个月前就是眼皮开始跳,闭眼睛觉得没力气,慢慢地嘴角也使不上劲,刷牙开始漏水。到五个月前,整个右侧脸就完全不能动了。用了各种方法治疗,脸就是没有任何动静。后来加了一个面瘫病友群,知道这里能治这个病,就来看看。” 听完她的描述,我让她试着做闭眼、抬眉、鼓腮、示齿的动作,右侧面部表情肌完全失去了功能,纹丝不动。(下图仅做示意)
近日出诊时碰到一位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他的中耳炎反复治疗一年未能痊愈。这种分泌性中耳炎,耳朵不疼、不流脓,只是觉得耳闷堵、听力下降,一般是采用鼓膜穿刺来抽出中耳的积液来使听力恢复。但是有一部分人经过反复穿刺后中耳的积液仍不断出现。我碰到的这位比较顽固的患者在一年里已经过多次行鼓膜穿刺,每次治疗完后耳朵能好一阵,但是没过多久就又觉得耳朵听不清了。 我给这个患者进行电耳镜检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本身没有问题。一般反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多数都会有鼻腔或鼻咽部方面的问题,这个患者来找我之前已经做过两次鼻部CT检查,有鼻窦炎的情况,这是分泌性中耳炎反复不好的常见原因之一,他也一直在按照鼻窦炎治疗。中耳通过咽鼓管和鼻腔想通,在鼻腔开口的区域叫鼻咽部,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的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导致中耳炎,鼻炎和鼻窦炎最为多见。 我在看他鼻CT的时候,发现右侧鼻咽部要稍微肿胀了一些,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分泌性中耳炎反复不好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鼻咽癌,但是因为鼻咽癌在北方地区发病率比较低(大约在十万分之三左右),远远低于因为鼻窦炎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病例数,门诊的医生很容易漏掉这个少见的疾病。虽然鼻CT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鼻咽癌表现,但我还是给这个患者做了鼻内镜检查,发现右侧鼻咽部粘膜明显有糜烂的痕迹。再触诊他的颈部,摸到了一鸡蛋大小的肿块。追问患者,这个肿块已有二十多天,曾看过外科医生,怀疑是淋巴结炎,吃了一段时间消炎药也没见效。通过鼻CT、鼻内镜和颈部的肿块这些信息,我已经强烈怀疑这个患者得了鼻咽癌,安排他做增强磁共振检查,右侧鼻咽部就清晰地展示出肿瘤的痕迹,右颈部也发现了因为肿瘤转移而肿大淋巴结(对于鼻咽癌,磁共振的分辨率要明显优于CT)。最终,鼻咽部的病理检查确认为鼻咽癌,折腾了一年不好的“中耳炎”最终诊断是鼻咽癌。 CT上鼻咽癌的表现并不明显 磁共振下鼻咽部肿瘤清晰显示出来 鼻咽部位于鼻腔和咽腔交界区域,位置深在,不经过特殊检查无法看到。早起的鼻咽癌很少有鼻咽部的特殊感觉,即便是在出现分泌性中耳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也常常被忽视。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因为鼻咽癌发病率远低于广东一带,造成很多医生多年碰不到一例,很容易漏诊。我也是多年前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所以在处理分泌性中耳炎时,一直在提防鼻咽癌的问题。这里提醒各位朋友,如果出现顽固的分泌性中耳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情况,一定要做鼻咽部全面、详细检查。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
今年元旦后,网上爆出一条新闻,大致如下:一时间,舆论哗然,为何一个简单的操作居然会发生这种离谱的失误呢?胃管插入气管后会发生什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两个邻居食管和气管是邻居俩,共用一个大门,口腔。从口腔里进入的食物进入食管,空气进入气管。两个邻居有个叫“会厌”的喉部结构来分流,免得“客人”进错门。进错了门会怎样?食管下端和胃相通,进入食物或空气倒都问题不大。气管下端是肺,只能进入空气,液体和小块固体进入会引起呛咳,大块的固体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文首所提到的那例胃管插入食管的案例,如果通过胃管注入液体食物,堆积在肺内,会造成肺部感染。为什么进错了门没发现?胃管插入气管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经常发生,两个入口本身就紧贴在一起,气管入口比食管的更大,胃管进气管很难避免。好在大多数病人插入气管后会引起明显呛咳,通过胃管注水后会呛咳更为严重,插错位置能及时发现。而在一部分老年人或是昏迷病人,气道对外来异物的反应微弱,没有明显的咳嗽,导致了医生误判。后来出现了明显的肺部感染,通过X光检查时才发现是胃管进错了门。如何避免?胃管插入气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只是少数情况,可是一旦出现肯定会给病人身体带来损害。为了安全期间,对于不能主动配合操作的对象进行插胃管操作时,通过纤维喉镜是可以确认胃管是进了气管还是食管,是防止胃管误入气管最简便和保险的方法。没有做喉镜条件的,X光检查也可以发现胃管位置是否偏移。是否呛咳和管内是否有液体被抽出都不完全可靠。虽然插胃管是个很简单的医疗操作,但任何医疗操作都要考虑到意外情况,并有应对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病人安全。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
成年人生病多是自己先抗一抗,实在不行了才去看医生。可如果是自己的宝宝不舒服,家长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带着孩子跑医院。在耳鼻喉科的夜间急诊的儿童患者中,半夜突然哭喊耳朵痛的情况差不多可以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对医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可对于头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家长来说,孩子的哭喊着实在揪着父母的心啊。那么,宝宝半夜耳朵疼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家长该怎么办?写下此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耳痛原因ABCD 导致宝宝耳痛的原因有很多,你家宝的耳痛不一定就和隔壁闺女的一样,比较常见的如下:A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此种情况最多,尤其是近几日孩子正在感冒期间,有鼻塞、鼻涕多、咳嗽、发烧等症状时候,中耳炎导致的耳痛可能性最大。道理很简单,鼻耳直接相通,而且儿童鼻腔炎症比成人更容易波及中耳。B大疱性鼓膜炎感冒期流行期间为多,但有些孩子可能没有特别典型的感冒症状,此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在鼓膜上快速形成一个血泡而导致剧烈耳痛。这种耳痛别说孩子,如果发生在成年人都是难以忍受的。C外耳道炎如果近日给孩子被掏过耳朵,对耳朵皮肤造成了损伤,一两天后可能会出感染、肿胀而导致耳痛。耳屎过多结成硬块,遇水膨胀刺激外耳道也会导致耳痛,这在孩子游泳后比较多见。D外耳道异物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了,宝宝不懂世事,有时会向耳朵里放一些小的珠子、种子,这些都曾是我从就诊的孩子耳朵里亲手取出来的。孩子放完了也不记得和家长说,卡在耳朵里造成炎症而产生疼痛。异物当中还有一种听着就有点吓人了,蟑螂入耳,这在北方的冬季很多见,之前有专门的文章讲过这个问题,这里就不细说了。二、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哭闹的宝宝,如果能很快找到医生检查当然最好,可在夜间找个能给孩子看耳朵的医院并不容易。如果一时半没法见到医生,家长该如何应对这棘手的问题呢?可以参考下面几条意见,酌情处理。1孩子在有明显脓鼻涕、发烧、咳嗽等症状情况下,中耳炎是第一可能。可以临时给孩子使用儿童剂型的感冒药(晚上找药店总比找医生要容易),可以选择的有艾畅、惠菲宁、福尔可定,以及儿童剂型的达芬霖鼻喷剂。这些药物虽不直接治疗中耳炎,但是在减轻鼻腔炎症的状态后而达到减轻耳痛的效果。说到底,儿童的中耳炎多数病根在鼻腔,最终痊愈也是在控制了鼻腔的炎症以后。着重提醒:各种儿童剂型的感冒药都有适用年龄段,家长买药时一定要看清药品说明书,根据年龄和体重使用剂量。自行购药只是在夜间迫不得已的选择,等白天或是有条件的话,还是找耳科医生来处理。一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痊愈至少一周以上,不能单靠感冒药去扛。另外,传统的儿科医生很少有条件检查孩子耳朵,就诊时注意挂号科室。2如果孩子没有明显感冒症状,上面的提到耳痛原因中的B、C、D靠家长很难分辨。在找到医生就诊前,可以使用常用的儿童退烧药来减轻孩子的痛苦,比较美林、泰诺林(儿童装),这两种药除了退烧的功效以外,还是可以用来止痛的。在使用儿童退烧药来止痛时,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根据年龄段选择不同剂量,不能随意加大剂量。止疼药只是临时应急,不是长久之计。3在没有明确宝宝耳痛原因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向孩子耳朵里滴药甚至是香油。不适当的液体流入耳内,有可能反倒加重耳痛。 宝宝耳痛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应对方式不同。多数情况下经过及时处理,并无大碍。家长如能尽快就医是为上策,根据我提供的意见临时处理是为中策,盲目向孩子耳朵里滴药甚至是香油乃是下策。看懂我说的ABCD,选择好上中下策,希望耳痛宝宝都能尽快痊愈耳科赵医生为头条号签约作者
昨日接到一位兄弟的微信,这位兄弟初为人父,孩子刚刚满月,发现耳朵流水,搞得全家都很紧张。看了他发来的照片,我告诉他可能是外耳道湿疹。这位新科爸爸不放心,全家出动,抱着宝宝来医院找我“鉴定”。通过耳镜检查,确认了我之前的判断,全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碰到此类情况的家长不少,因为对耳科疾病的不了解,一看到耳朵里流出水来会很紧张,怕是中耳炎或是脑部的疾病。实际在幼儿,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中,耳朵流水的情况更多见的是外耳道湿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性要比湿疹小的多。对于新科父母来说,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耳科小常识,这样就不至于惊慌失措。小常识一:外耳道湿疹是什么? 外耳道湿疹和身体其它部位皮肤的湿疹是一样的病,是一种过敏性的皮肤炎症,只不过发生在外耳道的皮肤上。在外耳道的皮肤出现湿疹后,会渗出一种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量大的时候甚至会流到脸上。这种液体干燥后会形成一层亮晶晶的干痂,或是一些小片状的碎屑。有些湿疹面积比较大的,不只是外耳道,会在耳廓、耳后、甚至面部都是。外耳道湿疹主要给孩子带来的瘙痒感,宝宝会经常去挠耳朵,要注意给孩子剪指甲,避免挠破耳朵后感染。湿疹不是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滴耳剂对湿疹没有治疗作用,除非是在湿疹基础上合并了感染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小常识二:幼儿外耳道湿疹会不会影响听力? 这可能是家长最害怕的问题,答案是很明确的,外耳道湿疹出问题是在耳道的皮肤,不影响中耳以及内耳,对孩子的听力发育没有任何影响。当然,如果反复流水,痂皮会堆积在耳道里,对听力筛查的机器会形成干扰,有可能造成听力筛查通不过的“假象”。小常识三:幼儿外耳道湿疹的原因是什么?幼儿的外耳道湿疹不一定是耳朵里进了什么东西,不同家庭、不同地区的宝宝,导致外耳道湿疹的原因都不一样,比较多见的有下面两个因素:环境因素孩子所处的环境有污染物(包括目前最流行的PM2.5)、宠物脱落的毛发、衣物上有真菌、螨虫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湿疹的出现。饮食因素在宝宝的食物中,母乳和湿疹的关系是有一定争议的,欧美不同专业机构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只能说母乳可能造成了一部分孩子的湿疹,而另一部分却并不明确。我个人意见,如果孩子唯一食物来源就是母乳,反复出现外耳道湿疹就要怀疑母乳的问题了。另外一些已经开始吃鸡蛋的孩子要小心,如果出现反复的湿疹,鸡蛋可能要停一段时间。对上述情况有所了解后,看到宝宝耳朵里流水就不用过度紧张。症状轻、偶尔流一点的,不一定非要抱着孩子上医院折腾。要是耳朵流水很频繁、孩子总是用手去挠的,再去医院找医生看也不迟。具体使用的外用药和口服药物需要由医生检查过后再使用,家长不要随意去药店购买成人的湿疹药物。另外,如果孩子有发烧,明显烦躁、哭闹,耳朵里流出的是粘稠脓液,脓液干燥后没有湿疹那样的“亮晶晶的痂皮”的,有可能是外耳或中耳感染性炎症,需要尽快找有经验耳科医生看看。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反酸是几个意思?反酸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胃液不按寻常路往下去肠道,而是掉过头去了食道,甚至反到了咽喉区域。反流上来的这些个“货”里含有酸性很强的消化液,会对食道和咽喉区域造成“灼伤”,类似于电影里硫酸泼到脸上一样,只不过效果没那么夸张而已。食道被胃液流过的典型感觉就是胸骨后的烧灼感,也就是咱常说的“烧心”,反到咽喉的那“酸爽”真是难以言表。有些人对反酸很敏感,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还有很多人察觉不到典型的反酸症状,只是感觉到咽喉,胸骨后不适,以及咳嗽、哮喘等症状,这些由胃液反流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统称为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背后的大麻烦瞬间的一次反酸,食道和咽喉都要花很长时间去修复。如果反复出现,就会造成下方的几个大麻烦:1、反流性食管炎,烧心,胸骨后的疼痛、胀满感。2、反流性咽喉炎,反复咽部烧灼痛痛、咽部异物感。3、慢性咳嗽,反酸是慢性咳嗽迁延不好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4、哮喘、喉痉挛,汪忠镐院士就是深受其害,多次出现这些症状而被抢救。5、顽固的鼻窦炎、中耳炎,甚至是喉部癌前病变。如何确认有反酸?如果没有明显的烧心、反酸水的症状,但是有上面提到的诸如慢性咳嗽、哮喘等情况,都应该去查查是否和反酸有关。1、24小时食道PH值检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这个检测将细小的监测电极经鼻腔放入,经过咽喉进入食道。通过观察24小时内咽喉、食道区域的PH值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胃液反流的情况。2、胃镜检查,目前的电子胃镜可以清晰的显示食道的粘膜有无被胃液“灼伤”的表现,这是证明有胃液反流的第二大证据。3、诊断性治疗(PPI试验),上面说的两项检查在操作时多少会很不舒服,尤其是对于孩子,很难完成。PPI试验就是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一周以上,如果用药后有关症状减轻即高度怀疑是胃食管反流病,再考虑是否作24小时食道PH值检查、胃镜检查,或者开始正式的抑酸药物治疗。怎么治?主要的治疗方式分三种1、生活方式的改变美国GERD(胃食管反流病)指南中推荐如下:抬高床头、睡前3 h 不再进食、减轻体质量、戒烟酒、避免高脂肪食物、减少食入可以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食物( 如巧克力、薄菏、咖啡、洋葱、大蒜等) 。这种方式看着不起眼,但有时候起到的作用甚至超过药物。2、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产生的药物,诸如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明显减轻由胃食管反流造成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3、手术治疗反个酸水还需要手术?其实一点都不奇怪,那些因为胃食管反流而造成巨大痛苦的病人,有20-40%的人是药物治疗不理想的,这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了。前面提到汪忠镐院士多次出现喉痉挛、哮喘发作,经过药物治疗不理想,最后经过腹腔镜下胃折叠手术才获得第二次生命。目前的胃食管反流手术方式发展出很多形式,除了腹腔镜的以外,还有经口内镜下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在腹部没有切口。反酸不是那么简单,从诊断到治疗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疾病充分显示了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一个器官疾病导致另一个器官严重症状的情况并不罕见,这是很多顽疾不好诊治的原因。医生的工作有时候就像福尔摩斯,要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去探寻背后的真相。希望将来,我们能以解决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来解决更多的顽疾。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感冒”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麻烦”,很多人是去药店买些药来“自力更生”,正经看医生的并不多。那么,”感冒“了,怎么吃药呢?感冒是什么?阿嚏...感冒并不是一个疾病的标准的名称,在耳鼻咽喉科医生眼里,感冒特指的是”急性鼻炎“,以病毒感染最主要原因,常见是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有些人会有发烧、咽痛、咳嗽。通常在十天之内逐渐缓解。而普通人常常认为所有鼻子、嗓子、头部、气管不舒服的症状都是”感冒“,甚至一些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的发烧也被算进去了。其实,很多超过十天依然存在的症状已不属于普通感冒的范围。感冒用什么药?医生和普通人对一个常见症状理解的巨大差异,导致在治疗的选择上的明显不同。对于普通感冒而言,身体健康情况的良好的成年人,并不一定需要特殊治疗。而且,普通感冒的病程并不因为吃药而缩短,用感冒药只能减轻生病这几天难受的感觉,比如能让鼻子通气,少流些鼻涕,咳嗽轻一些。熬够一周到十天,才能彻底好。常用的感冒药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很多名字不一样的感冒药,成分是类似的1.乙酰氨基酚,退烧止痛。2.氯苯那敏,减轻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对一部分人会造成嗜睡的情况。3.伪麻黄碱,可以减轻鼻塞,让鼻子能通气,高血压,心脏病病人要谨慎,此类药物可能会有不良影响。4.右美沙芬,可以抑制咳嗽,适合干咳或痰少的情况,如果在痰多的时候使用,有可能抑制排痰,需谨慎。5.愈创木酚甘油醚和乙酰半胱氨酸,可以使痰液易于咳出。这些成分都会写在药品的外包装盒上,婴幼儿有专用的儿童感冒药,不能使用成人包装的;有内科慢性疾病的人或是老年人在选择感冒药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面会写明用药的禁忌。吃不吃抗生素?按道理来说,用不用抗生素应当由医生来决定,国外很多地区对抗生素管理很严,无医生处方是不能随意购买抗生素。而我国有特殊的国情,让所有感冒的人都去医院不太现实。实际情况下,很多人都是去药店自己买抗生素吃。这里给那些不方便就医的朋友一些建议:上面提到的普通感冒,基本都是病毒引起的,一部分人在几天后才可能会合并有细菌感染。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治疗效果,所以,感冒的头三天,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三天后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再考虑用抗生素:1咽痛明显,嗓子里那两坨肉肉有脓点(可能是化脓性扁桃体炎)2黄脓甚至是发绿的鼻涕擤不完(可能是化脓性鼻窦炎)3咳嗽不停,黄痰不止(可能是气管炎)4耳痛、耳闷堵(可能是中耳炎)目前常用的口服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抗生素已是滥用成灾1青霉素、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头孢**),过敏者禁用。2氧氟沙星(利复星,左克,可乐必妥),18岁以下禁用。3红霉素,阿奇霉素类,对支原体感染是首选,适用青霉素和头孢都过敏的儿童。感冒药和抗生素的使用都应该慎重,尤其是抗生素。选择了不合适的药物或使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自己服药一周还无缓解的话,还是要找专业的医生来诊断和治疗吧。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鼻炎,能不能治好?这个问题在我微博私信,微信公共平台里频繁出现,每次看到的时候,实在是爱莫能助。因为鼻炎这事吧,还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元旦假期有点时间,把这个口水问题翻出来,认认真真码点字,说说鼻炎那些事。鼻炎是什么?鼻炎这个词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看出来,鼻子的炎症,稍专业一点的说法是鼻腔粘膜炎症。病毒、细菌、真菌、过敏原、以及目前时髦的PM2.5都会造成鼻腔甚至是鼻窦的炎症。鼻腔和鼻窦是难兄难弟,鼻腔有炎症,鼻窦这也常常跑不了,鼻科专业目前就称其为“鼻鼻窦炎”,不是鼻科医生结巴了,而是这两个病经常分不开,索性就放一起研究。鼻炎会有哪些症状?在鼻炎这个大帽子下,典型的症状有鼻塞、流鼻涕,这哼哈二将,可以联袂出席,也可各自单飞。鼻塞可以是一边,也会是两侧,可以时轻时重,也可以永不通气。不同类型的鼻炎,鼻涕颜色不太一样,过敏性的有如清水,感冒后的先清后黄。慢性鼻窦炎的黄、白、绿各色具有。真菌性的,还能闻到一些腐臭味;过敏性的,会喷嚏连天;化脓性的鼻窦炎,还会有明显的头痛;一些特殊类型的鼻炎会导致慢性咳嗽。鼻炎怎么检查? 鼻腔里的空间比较隐蔽,没有专业检查工具是无法看到里面的奥秘。任何鼻炎治疗前提都应该是经过详细专科检查。下图的这个像钳子似的工具叫前鼻镜,可以扩张鼻孔、推开鼻毛,看到大约一半左右的鼻腔;鼻腔的深处通过前鼻镜就看不见,需要鼻内镜来补充;鼻窦区域则彻底无法通过肉眼看到,需要CT扫描;有过敏症状的需要作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斑贴,血液检查)。鼻炎怎么治?鼻炎的治疗是建立在对上面各种因素综合分析而下的,你就说“鼻炎”两字,能把你治好的不是医生,是神仙。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炎,治与不治,一周左右也差不多能好,感冒药只是能减轻症状,而不能缩短整个病程。而那些超过两周以上,仍然鼻子不通气,鼻涕多的,就要琢磨下有没有别的问题。过敏性鼻炎的有三原则(参见之前写过的过敏性鼻炎的三剑);真菌性鼻窦炎的需要把真菌病灶斩草除根;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的要矫正、切除;严重的鼻窦炎,需要把鼻窦的老脓打扫出来。下图是我们手术中清理的真菌块,这些玩意不搞出来,药物不可能是有作用的。有些鼻炎是使用药物,有些要靠手术。总体来说,如果鼻腔、鼻窦有严重结构问题、长出新生物,多半是要手术的。而鼻腔、鼻窦的主体框架正常、单纯粘膜的炎症,主要是药物(口服、鼻喷剂、鼻腔冲洗)治疗。有根治鼻炎的秘方吗?微博里有很多病友向我求证所谓“鼻炎根治秘方”,通过我上面的介绍,大部分人就应该明白这些“秘方”不靠谱。鼻腔是我们呼吸道的门户,空气进来的时候,带进各种坏分子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能让鼻子始终处于“世外桃源”,否则,这次药物治好的鼻炎,下次在同等原因下还是有可能出现的。而那些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解决的鼻炎就更加不可能通过“秘方”来解决了。鼻炎这个大帽子,简单说说就要1000多字,咨询分析就更复杂了,但是通过预防、日常鼻腔清洗、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有些鼻炎可以根除,有些可以达到和平共处,不影响生活。鼻炎,能不能治,取决你是不是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两眼一抹黑的话,别说是鼻炎,没任何疾病能治好的。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您是否有下列情况?频繁的腹泻、腹痛反复咳嗽、鼻炎长期的皮肤瘙痒,湿疹挥之不去的头疼是否做了很多检查而又查不出具体原因来呢,那就看看我这篇文章吧,或许能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大家可能会奇怪,上面列出来的一些症状牵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神经系统,怎么会放在一起说呢?那是因为他们的背后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食物不耐受。我们日常接触的食物会对一部分人产生过敏,这点,大多数人都多少知道点,比如有些人一吃虾立刻就一身疙瘩,吃颗花生差点丢条命。这是因为人体对摄入食物中的特殊物质产生了快速而剧烈的过敏反应,与青霉素过敏的情况类似,重者有可能会致命。这种特殊体质的人虽然少,但一出事就很严重,常常让身边的亲友印象深刻。 速发性过敏反应而我提到的食物不耐受和上面说的过敏不太一样,不一定吃完就有反应,经常不显山露水。被吃进腹中后,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捣乱,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就像篇头我提到的那些症状,在呼吸,消化,皮肤,神经科作了大量检查也没发现什么特别问题,可就是反复发病,迁延不愈。在1905年,有一位搞环境医学的英国医生就提出了一种观点,一些找不到具体病因的“慢性病”在停止食用“有问题食物”后,症状会消失。当时受条件限制,无法解释其具体原理,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已逐渐揭开了食物不耐受的半侧面纱。食物不耐受是食物出了“问题”吗?食物不耐受的发病过程甚是复杂,导致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目前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是Fooker 博士的理论。这位德国大博士提出的观点是:很多人在进食正常食物后,消化系统不能把食物像其它人那样分解成可被吸收的成分,而是分解出一种既不能被排出体外,有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的“特殊成分”。这种“特殊成分”沉积在我们身体不同位置就可能产生各种“慢性病”。就是说,食物不耐受不是食物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莱纳德就是食物不耐受中典型的乳糖不耐受“歪果仁”,而且这种情况在我国人中更是常见,很多人一喝牛奶就拉。 生活大爆炸里的莱纳德哪些慢性病可能和食物不耐受有关?英国的一个营养学实验室(YORK)对2 567例有可疑食物不耐受疾病的人进行监测分析,认为 食物不耐受可导致全身各个系统产生慢性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症状占44 %, 会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等;皮肤症状占16 %, 表现为皮疹、红斑、皮肤瘙痒等, 神经系统症状占12 %, 表现为偏头痛、失眠等, 呼吸系统症状占10 %, 可表现为咳嗽,哮喘(我前面文章里提到的慢性咳嗽也有可能由此造成), 肌肉骨骼症状占7 %, 表现为关节痛等。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检查结果不尽相同,但这份两千多人的数据可以反映出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的常见疾病。英国的这份调查资料中,对相应检查食物进行“忌食”(类似我们说的忌口)后,大部分人的“慢性病”症状消失或减轻了。如何发现是否有食物不耐受的情况?是否有食物不耐受,以及具体对哪种食物不耐受是需要进行抽血检查,通过血液中相应的指标来判断。国内常用的有两种检查套餐,对血液的相应数据分析后可以知晓应对回避哪些食物(注意:很多人不是对单一的食物不耐受,而是多种)。食物不耐受十四项:(最常出现)牛肉、牛奶、鸡肉、猪肉、鳕鱼、大米、玉米、虾、蟹、大豆、蛋清/蛋黄、西红柿、蘑菇和小麦。食物不耐受九十项:球叶莴苣、龙虾、柠檬、、利马豆、麦芽、小米、杏仁、蘑菇、美式乳酪、芥菜籽、苹果、燕麦、鳄梨、橄榄、香蕉、洋葱、整粒大麦、橘子、牛肉、牡蛎、越橘、欧芹、椰菜、桃、荞麦、花生、黄油、杂色豌豆、卷心菜、菠萝、蔗糖、猪肉、哈密瓜、马铃薯、胡萝卜、大米、腰果、黑麦、菜花、红花籽、芹菜、鲑鱼、切达干酪、沙丁鱼、鸡肉、扇贝、红辣椒、芝麻、巧克力、河虾、肉桂、鳎鱼、蛤、大豆、鳕鱼、菠菜、咖啡、南瓜、可乐豆、草莓、玉米、青豆、白软干酪、葵花籽、牛奶、甘薯、螃蟹、瑞士干酪、黄瓜、红茶、蛋白/蛋黄、烟草、茄子、西红柿、大葱、鲑鱼、羊奶、金枪鱼、葡萄、火鸡、釉子、黑胡桃、嫩豌豆、小麦、青椒、面包酵母、大比目鱼、啤酒酵母、蜂蜜、酸乳酪。那些不被耐受的美食就永远不能吃了吗?通过上面提到的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可将检测的食物分为忌食(别吃)、轮替食用(少吃/偶尔吃)和安全食用(可劲吃吧)三类进行分别对待。检查结果阴性的食物就可劲吃吧, 结果为轻度不耐受的食物可采取尽量少吃或是隔一段时间再吃, 对于中度和高度不耐受的食物压根别吃最少6个月,有相当多的人在经过6 个月以上的忌食后, 症状有可能可完全消失,而经过“忌食”后再次吃这些食物的时候, 只有极少部分人还会出现“慢性病”的症状。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很奇妙的一种现象吧,剩下的半侧面纱还有待进一步琢磨啊。当然,食物不耐受的理论不是万金油,哪里不好摸哪里。有一些“慢性病”的病因至今也解释不了,仍然需要医疗领域的诸位通道不断去探索,也许,有一天,“天下无病”的梦想会实现。 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是冬至,外面大雾弥漫,我们正常上班。上午常规手术顺利结束,脱下手术衣,坐在手术室的餐厅,和同事闲聊。突然手机响起,是门诊的小兄弟打来的。“赵老师,有个急性会厌炎的,情况不大好,你来看看吧”。手术室和耳鼻喉科门诊在五楼同一层,几步就到。还没等我走进门诊诊室,在候诊区就听到里屋传来一声声凄厉的喉鸣。快步进了诊室,一位年轻女性患者正端坐在诊台上,张大口,拼命在吸气,发出了尖锐的喉鸣。“什么情况?”“间接喉镜下看是会厌炎,会厌肿的厉害”“家属呢?”“下楼办住院手续去了”“就来了一个家属?”“是的”“抢救车推过来,把静脉通路打开,扎一组液体,地米推两支,通知手术室准备急诊手术间”我们做脱敏治疗时备用的抢救车,此时排上了用途。两分钟内,患者已经输上液体,激素争分夺秒的冲了进去。但是,患者呼吸困难没有缓解,激素起效需要时间,而患者已近4度呼吸困难了。科主任同期也赶到了,我们对视了一下,同时说出了一个词“切吧”,多年的配合已是心有灵犀,这种情况不能再等了,家属此时还在一楼办理入院手续,迟迟上不来了。我安排一名医生带着手术同意书跑步去一楼找家属谈话,和几位同事把垂死挣扎的患者抬上平车,向同一层的手术室奔去。在最后几分钟,我掏出手机录了一小段患者痛苦的呼吸。我不确定进手术室能否平安出来,万一患者死亡,在没等到家属签字的情况下就进行手术,后果不知道会怎样。理智提醒我这样作很危险,可是良心告诉我,不能再等了,那是一条命,每等一分钟,她离阎王爷就更近一步。推着病人冲进手术间,已有多位麻醉师,护士在等着我们。各种急救器械准备妥当,还有我高大的科主任站在身边。虽然紧张,但不恐惧,压力全在级别最高的科主任肩上。把患者抬上手术床,她已无法平躺,喉部的梗塞使她的意识都模糊了,双手在挥舞,如落水的人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但喉部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言语和呼吸。患者坐在手术床上,我和科主任一左一右,颈部消毒,切开皮肤,拉开肌肉,甲状腺挡在气管切面,电刀切开,鲜血涌出,止血钳夹住,暴露气管,回头看了一眼监护仪,氧饱和度已经掉到了65,二氧化碳分压升到了70,麻醉医生狂喊,你们快点,病人快不行了。此时患者四肢已经不动了,有护士在喊,她怎么尿了?一刀切开气管,放入救命的插管,通过这个救命的管道加压给氧气。再回头,监护仪氧饱和的数字度秒如年得开始往上爬,70,75,80,90,95、而二氧化碳分压也从70开始逐渐向下降。长出一口气,摸摸还没清醒的患者的脑门:你算是捡回一条命呼唤着患者的名字,慢慢的,她睁开了眼,满头的汗。因为气管被切开,暂时说不了话,但从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来,已经没事了。喉梗阻之凶险,所有耳鼻喉科医师都心知肚明。但如此危急的情况,我已多年未曾碰到。如果我们任何一个环节有耽误,再拖延五分钟,患者和我们必是阴阳两隔了。冬至的这天,我们用一根管,救了一条命。本文系赵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