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链接http://www.allinmd.cn/html//video/2015/07/20/1437284241457.html
微创外科又称为“钥匙孔手术”,是当今世界外科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之一,目的是以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大的疗效。关节镜技术就是微创手术在骨科领域内的应用,应用于关节内疾病观察检查,诊断和治疗,被誉为20世纪骨科领域内的三大进展之一,目前已经普遍运用,成为现代骨科不可或缺的分支。 关节镜是内窥镜的一种,由一套精密的光学影像和特殊操作系统组成,它的原理是通过光导纤维传送关节腔内的图像,在关节镜直视下进行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⑴真正的微创手术,切口小0.5cm,术后疤痕少,符合美观要求;⑵视野更清晰、诊断更明确、手术更精细、安全性高,手术效果较传统切开术明显好;⑶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⑷肩、膝、肘、踝、髋等关节均适用;⑸总体医疗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医生满意、保险公司满意。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于2000年初率先在我地区引进并开展膝关节镜技术,同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美国Stryker4代全高清关节镜手术系统和动力刨削系统、美国AthroCare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经过多年努力、攻关,迄今已开展各类膝关节镜手术近千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哪些伤病适合关节镜手术呢?1、膝关节急性损伤膝关节急性创伤后可形成血肿,同时可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关节镜探查发现约58.7-90%合并关节内损伤。其中前交叉韧带断裂最常见,约占65.6-72%,其次为半月板损伤、软骨及骨软骨骨折、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在少年儿童中则骨软骨骨折较前交叉韧带断裂更多见。由于体检及放射影像学诊断缺乏可靠的依据,因此关节镜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同时也可以在镜下进行相应的治疗。2、滑膜病变的手术各种滑膜病变需滑膜切除者均可在关节镜下进行,特别是采用后入路可切除切开手术难以完成的后关节囊滑膜。滑膜皱襞综合症保守治疗无效可在关节镜下切除,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好。3、软骨损伤的修复 众所周知,软骨损伤后是不能再生的,Ⅳ°软骨损伤镜下可采取骨髓刺激技术如磨削成形、钻孔、微骨折技术等方法使其形成类似关节软骨的透明软骨以修复创面。有些则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进行修复。4、半月板损伤手术半月板是膝关节股骨和胫骨连接处的锲形、纤维软骨垫,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如:稳定关节、吸收震荡和保护关节软骨面等作用,也是膝关节内最易损伤的部分之一,半月板损伤是很常见的运动伤,中、老年人随着软骨的退化和磨损,可以在没有任何外伤的情况下发生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后会引起关节活动时疼痛、卡感或绞锁、打软腿等症状,上下楼梯,特别是下楼梯时比较明显,有时会出现膝关节的反复肿胀,积液等。关节镜在治疗半月板损伤方面具有无与比拟的优势。我们首先通过关节镜检查进行评估,根据半月板损伤的类型、部位选择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或缝合,以尽可能多的保留健康的半月板组织完成其生理功能。5、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也是目前肌骨骼系统中被研究最多的解剖结构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前移或后移,其维持旋转稳定的次要功能也很重要,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极其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一半,在我国随着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和交通事故增多,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此外,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常常产生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前向和旋转不稳定,晚期可继发软骨退变和半月板损伤等。目前,关节镜下取自体半腱-股薄肌腱重建,已成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的金标准。我院骨一科结合国内外新进展,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省内采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解剖学、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迄今已完成近百例,效果令人满意。6、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膝关节外科常见的慢性关节疾患,具有患病率高、病变范围广、晚期功能障碍程度重等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在40~60岁的人群中,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达50%;而在>75岁人群中,80%患有骨关节炎。应该说目前尚没有任何治疗方式可以使骨关节炎的病程逆转和停止,骨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病变发展;早期正确的治疗可以明显消除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使疾病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关节严重畸形的发生。目前的治疗主要采用阶梯疗法,即早期采用非药物(患者教育、物理治疗、肌肉训练、体重控制、辅助支具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药物、改善结构药物),当患者有较严重的持续性疼痛及明显的关节活动障碍,保守治疗无效,影响工作及生活时,则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可在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术,效果良好。晚期出现畸形或持续性疼痛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关节周围截骨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那么哪些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适合关节镜手术呢?通常我们选择疼痛时间短<3个月;有扭伤史;有明确的机械症状如卡感、绞锁或患膝伸直受限;关节积液、关节线压痛、McMurray征(+);内翻畸形<10°,外翻畸形<15°。在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会取得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情发展的疗效。此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开展了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股脱位、胫骨平台Ⅱ-Ⅲ骨折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经皮内固定等关节镜手术,均达到创伤小、疗效满意、康复快等优点。
http://www.haosou.com/link?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M5NjgwMzAw.html&q=%E7%8E%8B%E5%A4%A7%E9%BA%9F&ts=1439256449&t=d2005762e16e0bcdefe7725ede279a2&src=haosou
http://www.haosou.com/link?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M5NjgwMzAw.html&q=%E7%8E%8B%E5%A4%A7%E9%BA%9F&ts=1439256449&t=d2005762e16e0bcdefe7725ede279a2&src=haosou
http://www.haosou.com/link?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M5NjgwMzAw.html&q=%E7%8E%8B%E5%A4%A7%E9%BA%9F&ts=1439256449&t=d2005762e16e0bcdefe7725ede279a2&src=haosou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把股骨头坏死分为四期,即股骨头坏死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其中Ⅰ期、Ⅱ期、Ⅲ期根据坏死的不同程度又可细分为三度,分别用A、B、C表示。具体分期如下: 0期:活检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 1期:骨扫描或/和磁共振阳性 a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 b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 c股骨头病变范围>30% 2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没有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 无变化 a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 b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 c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30% 3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 a新月征长度<15%关节面或塌陷小于or<2-mm b新月征长度-占关节面长度15-30%或塌陷2-4mm c新月征长度>30%关节面长度或塌陷>4-mm 4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ARCO分期解读 0期股骨头坏死0期股骨头坏死属于股骨头坏死的超早期,所有的影像学检查均无阳性表现,但病人的股骨头内的确发生了缺血性坏死病理性变化。这种情况临床很难发现,偶可见于高危人群的检测或发现一侧股骨头坏死后对另一侧股骨头的穿刺活检检查。 Ⅰ期股骨头坏死 Ⅰ期股骨头坏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片无法查出,患者得通过ECT或MRI等影像检查来确诊。分期的依据是股骨头坏死部位在股骨头骨髓腔或中央。股骨头坏死Ⅰ期A类的股骨头受累程度小于15%,B类股骨头受累程度处于15%~30%之间,C类股骨头受累大于30%。 Ⅱ期股骨头坏死 Ⅱ期股骨头坏死在X线片上会有异常现象,表现为股骨头呈斑驳样硬化和有空囊形成。无论是X线片还是CT片,此期均无股骨头塌陷象征,无髋臼的改变,但是股骨头损伤受累部位扩大,损伤区包括股骨头内侧、中央和外侧。股骨头坏死Ⅱ期A类的股骨头受累程度小于15%,B类在15%~30%之间,C类股骨头受累大于30%。 Ⅲ期股骨头坏死 Ⅲ期股骨头坏死的CT片表现为囊状空洞,骨质硬化,软骨断裂。MRI影像显示多层次骨质、软骨断裂。股骨头受累部位损伤区仍为内侧、中央和外侧。股骨头坏死Ⅲ期A类的股骨头塌陷小于2毫米,B类股骨头他现在2-4毫米之间,C类股骨头塌陷约为4毫米。 Ⅳ期股骨头坏死 Ⅳ期股骨头坏死就是我们所说的股骨头坏死的末期,此期X线片显示为关节面扁平、关节间隙狭窄、髋臼有骨硬化改变、囊腔形成、边缘生成骨赘。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它让无数患有终末期骨关节疾病的病人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医用生物材料改进、外科手术技术进步、医学工程技术的介入,洁净层流手术室的出现,人工关节置换术正在走向精确化、微创化,手术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也在不断改善,人工关节置换术正在走下神坛,成为骨科关节疾病治疗领域的一个常规治疗手段。目前,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最常见的两类手术,其10年的成功率已经超过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体长达20年以上,甚至伴随终生。 那么,哪些伤病适合做人工膝关节置换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的膝关节疾患,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关节严重变形(内、外翻畸形)、功能明显受限(屈曲挛缩、伸直受限);(2)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膝关节,先天性发育畸形导致的关节炎或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Paget病,以及骨关节的肿瘤等;(3)出现以上疾病的患者尚需符合以下标准才适宜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①关节面和软骨破坏的影像学改变; ②有中度到重度持续性疼痛; ③经过至少半年的保守治疗,功能和疼痛无法改善。保守治疗至少应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其它类型的止疼药物、理疗、助行装置(手杖、拐杖等)以及有意识的减少关节负荷的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 ④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4)年龄已非人工关节置换的决定性因素。最初,受限于早期的人工关节假体设计及材料磨损性能的限制,以及手术技术尚不成熟,一度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只适用于65岁以上人群。但随着更多的新型耐磨材料在人工关节中广泛应用,手术技术特别是翻修技术的大幅度提高,各种翻修假体设计日趋完善,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人群和年轻人因为严重的关节疾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哪些禁忌症? 在下列情况时,禁忌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或神经性疾病导致的肌无力;(2)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活动性结核感染、出血性疾病;(3)膝关节已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没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状;(4)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症。 必须强调的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手术方式,虽然大多数病人疗效满意,必须意适应症的选择,否则肯定会影响疗效,有其它手术指征的情况应尽可能避免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1929年Dandy[报告了第一例当时被误诊为脊柱肿瘤或软骨瘤的腰椎间盘手术。1934年,Mixter和Barr确认间盘组织在形态学上与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有关。早期的腰椎间盘切除术包括广泛的椎板切除和通过硬膜内途径摘除破裂的椎间盘,随着脊髓造影和椎间盘造影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定位更加准确,手术切口和减压范围逐渐变小。虽然这一手术方式经历了半椎板、开窗等改进,但手术疗效并无明显变化,同时也难以避免脊柱失稳和椎管内瘢痕形成等造成的并发症,因此,各国学者努力寻求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微椎间盘切除术最初是1977年由瑞士Yasargil和德国Caspar报道的。此后,Williams 通过532例病例证实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可以减小手术瘢痕,并可使患者更早地恢复工作,从而使这种手术方式在北美、欧洲得到广泛开展,并已成为颈、腰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手术。目前国外大部分脊柱外科医生采用显微镜进行腰椎间盘手术,甚至使其成为门诊手术,并获得了同样的成功率,目前,国内亦有多家医院开展了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我们于2011年底,借助神经外科显微镜、Mest-Quadrnt微创通道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显微微创L4、5、L5S1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采用我院最新引进的Mest-Quadrant微创通道进行有限显露,使切口、创伤更小,显露更充分。 显微外科技术是在手术显微镜放大10倍视野及冷光源清晰照明下应用显微器械进行精细操作的一门高精技术,其特点是经光学放大后视野清晰,组织结构判断准确,手术器械精细,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准确轻柔,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⑴在颈椎前路手术,切口通常3-5cm,从开皮即在镜下操作,镜下术野清晰,层次清楚,止血充分。完成显露后置入Caspar微创牵开器,按操作常规配合进行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⑵在腰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通常切口只有2.5-3.0cm,位于棘突旁,于棘突旁1.0cm弧形切开腰骶筋膜,可完整的保留棘上、棘间韧带,采用Mest-Quadrant微创通道进行有限显露,使切口、创伤更小,显露更充分,损伤不比椎间盘镜大,而且视野明显比椎间盘镜(椎间盘镜是两维视野)要好的多,减压充分,最主要优点还有术中椎管内静脉丛出血应用双极电凝止血而且还可完成腰椎管狭窄的单侧半椎板切除的双侧减压、PLIF或TLIF等。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引起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同时也是最为广大普通百姓所熟知的疾病之一。一、临床特点 1、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未经有效治疗,超过80%的病例将在1-4年内发生股骨头塌陷、继发OA,最终会导致髋关节完全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使其失去工作能力,甚至无法自理; 2、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通常很年轻,一般在20-50岁之间,而且,40-80%双侧受累,因为病人都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支柱,因而这种疾病对病人、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目前股骨头坏死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病人最终会进行关节置换治疗。因为上述原因,股骨头坏死才会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们对股骨头坏死特别恐惧,无形中陷入各种误区。二、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 股骨头坏死发病机理虽然尚不清楚,但其致病原因则较为明确。最常见的原因是激素应用、过量饮酒以及髋部创伤,其中最常见的是股骨颈骨折。 1、长期使用激素:据统计,近20年期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占所有股骨头坏死的46.03%,所以这类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中是极其常见的。有一些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干燥综合征等,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应用激素才能控制病情,这时激素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临床上,我们常常发现有些病人是被“股骨头坏死”了,因为得了某些疾病,比如银屑病,盲目的相信所谓的“偏方”或者“祖传秘方”,这些药物中很可能就含有激素,所以用了之后可能能暂时缓解症状,久而久之不仅原发病没有治好,被“股骨头坏死”了。因此,平时用激素或者含激素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同时,不能轻信所谓的“偏方”或者“祖传秘方”。 2、酗酒是我国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应引起重视。适量的饮酒可以愉悦心情,能缓解精神紧张,但是如果长期、大量的酗酒导将致血液粘滞度增加造成骨微循环障碍而致股骨头坏死。 3、股骨颈骨折可以直接影响股骨头局部的血运供给,从而导致股骨头坏死。文献报道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几率为10%-15%,而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几率为30%-35%。对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处理,不可拖延,以免延过骨折复位的最佳时机。 因此,可以说在很多程度上股骨头坏死总体还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少喝白酒、避免激素被滥用是预防股骨头坏死最直接的办法,其它呢,在生活、工作中注意保护,避免髋部外伤。三、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症状 股骨头坏死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腹股沟、臀部和大腿部位。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伴有静息痛和夜间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因此,骨头坏死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同时,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导致臀肌力臂变短,臀肌无力而出现臀式步态。四、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分期 股骨头坏死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诊断的疾病,症状是髋关节疼痛,拍一个片子,如果拍片子不能诊断,做一个磁共振,几乎是可以确定诊断的。目前国内外专家已达成共识:股骨头坏死一经确诊,则应立即进行分期,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准确判断预后。我们一般采用ARCO(国际骨循环学会)分期,参考Steinberg分期和Ficat分期。临床将股骨头坏死分为:早期,ARCO0-Ⅰ期;中期,ARCOⅡ期-Ⅲb期;晚期,ARCOⅢc期-Ⅳ期。五、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总则:根据分期、坏死体积、关节功能以及患者年龄、职业及对保存关节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缓解疼痛,维持关节的完整性,尽可能的延缓THA的时间。治疗的最终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1、股骨头坏死的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亦可作为保头治疗的辅助治疗。 ⑴保护性负重以前我们会非常严格的限制病人的活动,但通常股骨头坏死的病人都是青壮年,让他不要下地,不要上班,不要做家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认为病人柱双拐杖可有效减少疼痛,主张病人不要长距离的行走,仍然鼓励患者维持以前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完全没有必要得了股骨头坏死就放弃原来的工作。但是需要从运动和生活的方式上进行调整,比如说可以骑自行车、游泳,用这种的方式来替代以前长跑、爬山等活动 ⑵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对于股骨头坏死没有任何一个药物是特效的。使用药物治疗的目的:第一,止疼;第二,保护软骨;第三,调节骨代谢,促进骨代谢、修复;第四,改善循环的药物。可采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剂,针对高凝低纤溶状态可用低分子肝素及相应中药治疗,阿仑磷酸钠等可防止股骨头塌陷,扩血管药物也有一定疗效。⑶物理治疗包括体外震波、高频电场、高压氧、磁疗等,对缓解疼痛、促进骨修复有益。2、手术治疗 由于进展较快,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⑴保头手术 保留股骨头手术的目的是:重建和改善股骨头血运,维持其解剖承重力学关系,延缓或避免关节置换。具体方法包括:髓芯减压术、植骨术等,适用于ARCOI、II期和III期早期,坏死体积在15%以上的患者。如果方法适当,可避免或推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头髓芯减压术(coredecompression)髓芯减压术历史久,疗效肯定。机理是髓芯减压可降低骨内压,减低周围血管阻力,起到立即或长期缓解疼痛特别是休息痛的作用,减压可刺激微血管再生,解除血液淤滞,有利于骨的再生,减缓股骨头坏死进程。我们一般采用采用直径约3-4mm左右细针,在影像增强系统监视下行多针道钻孔减压。该手术优点是操作简单、经皮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该手术不影响将来人工关节置换。 髓芯减压术可分为单纯减压;髓芯减压+辅助治疗,即可配合进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骨形态蛋白(BMP)植入等;髓芯减压+植骨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不带血管骨移植)、髓芯减压+钽金属植入等。疾病的早期,可以通过保护性负重、限制行走距离、改变生活方式、适当的药物治疗而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如果疼痛明显,尤其伴有休息痛、夜间疼比较厉害,说明骨内压高,这样做一个小的手术(髓心减压),把股骨头里面的压力释放,这对于患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疼痛不是很厉害,坏死体积较小的病人,我们都不一定非要去做髓心减压,可保守治疗就行;对于坏死体积较大(>30%),可以在髓心减压的基础上加植骨支撑手术(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异体腓骨或金属钽棒移植术),能够使一部分骨坏死早期病人治愈。⑵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头一旦塌陷较重(ARCOⅢc期-Ⅳ期),出现关节功能严重丧失或疼痛较重,应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髋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应该说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它让无数患有终末期骨关节疾病的病人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因此,2007年权威医学杂志《Lancet》发表的评述性文章,甚至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称为“世纪性的手术”(TheOperationofTheCentury)。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有肯定疗效,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有别于其他疾病的关节置换术,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1、患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有基础病需继续治疗,故感染率升高;2、长期不负重、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假体易穿入髋臼;3、曾行保留股骨头手术,会带来各种技术困难;4、激素性、酒精性骨头坏死不仅仅是股骨头病变,其周围即全身骨质也已受损,所以其长期效果可能不及骨关节炎或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因此,股骨头坏死的全髋置换极富挑战性,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我们根据不同病情,采用后路小切口或微创前外侧入路;应用新型非骨水泥型假体,配合光洁度更高的、更耐磨的4代陶对陶或陶对超高分子聚乙烯界面,使股骨头坏死的全髋置换中远期效果更好! 总之,股骨头坏死和很多其他病比起来,是一个结局比较容易预测、也是可以很好的干预的疾病。所以对于股骨头坏死没有不要过度担心和恐慌,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症状、关节功能结合病人的年龄、职业,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病人应该认识疾病、学会和疾病共生存。疾病的早期,可以通过保护性负重、限制行走距离、改变生活方式、适当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当保头手术而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真的到了ARCOⅢc期-Ⅳ期,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几乎可以让患者术后一点都不疼,可以从事日常活动,稍微繁重一点的体力活动,甚至有些运动员可以回到运动场里去,活动很正常。可以说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人类有外科手术以来,疗效最确切、性价比最好的一个外科手术。
膝关节前交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一半,同时,ACL也是目前肌骨骼系统中被研究最多的解剖结构之一。ACL具有独立的解剖结构和独特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前移,其维持旋转稳定的次要功能也很重要,ACL损伤后常常产生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前向和旋转不稳定,晚期可继发软骨退变和半月板损伤等。既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早期ACL断裂后采取单纯直接缝合的效果极差,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损伤的ACL已成为共识。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ACL重建使大多数患者成功地恢复了运动能力并恢复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尽管如此,目前的术式依然存在问题。据估计约有10%到30%的患者没有重新获得必须的稳定性以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分析原因除与手术技术、隧道位置、移植物的固定以及术后康复有关外,与移植肌腱的愈合、重塑也有重要关系。有学者根据ACL的功能解剖,采用双束、双隧道重建ACL,生物力学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临床效果与单束重建却没有明显优势。迄今,在美国,只有2%的关节外科医生做双束,8%的医生有选择的做,其余的医生均做单束重建。因此,解剖学单束重建,始终是ACL重建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的主流是采用独立的胫骨、股骨隧道技术、保留ACL残端的解剖学重建技术。其优点是:1、独立建立隧道或者经前内侧入路建立隧道是将股骨隧道准确地设置在ACL解剖中心的最好方法。2、保留剩余的ACL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及ACL断端纤维,符合解剖重建的原则,有利于血管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内,有利于移植的韧带再血管化和本体神经感受器的建立,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