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走的发育正常来说,孩子11~15个月会走路。二、训练行走的方法1、控制骨盆带行走训练:家长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着孩子的骨盆两侧,用手帮助孩子的骨盆回旋,让身体重心移动,从而带动下肢向前迈步。注意:注意身体重心的移动,在身体重心完全转移至一侧下肢并再向前方移动的同时迈出另一侧下肢。2、上楼梯行走训练:家长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着孩子的骨盆两侧,帮助孩子上楼梯。注意:在孩子还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前,务必要保护其安全。3、其他,如上斜坡训练、平衡杆内训练等。本文系李水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站立位的发育正常孩子11~12个月能够独立站立,扶着可以步行。在此之前,一般可以完成四爬,站位立直和平衡反应都已经出现。大多数孩子站不稳或者不会站,主要是由于下肢不能负重,或由于尖足、膝内外翻、膝过伸等异常姿势的影响。静态平衡是独站的前提,动态平衡是独行的前提。 二、训练站立位的方法1、扶站位骨盆控制训练:家长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着孩子的骨盆两侧,尽量让其站直;然后可以缓慢的进行骨盆的旋转训练,在训练过程,尽可能的保持孩子的足跟不离开地面。2、单脚站立训练:家长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着孩子的骨盆两侧,或者让孩子扶着梯架等物体,然后使孩子的一侧下肢抬离地面放在垫上或其他物体(大约10cm高),另一侧下肢支撑全身体重,保持3~5分钟;换另一侧亦如此。3、弓步站立训练:家长在孩子后面,可以帮助孩子将重心移至一侧下肢负重,保持3~5分钟;换另一侧亦如此。本文系李水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手支撑的意义正常情况下,小孩儿在出生5~6 个月后就可以自己用手支撑身体,抬头约90°,但是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孩子来说却很难完成。由于有运动功能障碍的孩子脑部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而致使其在协调动作、连续保持某一姿势上出现了功能障碍,导致异常姿势且不能进行正常的手支撑运动,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的纠正孩子的异常动作、姿势,恢复其正常的手支撑动作,可能会对孩子今后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某些上肢完成的动作,如伸手够物、抓捏物品等,都需要以肩胛带以及孩子身体的稳定为基础,结合头部、肩胛带、上肢之间的动作协调性,而这些运动功能的发育和形成往往是通过承担一定的体重来达到的。因此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孩子要及时的纠正,恢复其正常的手支撑动作,确保其以后的正常运动发展。二、手支撑的方法方法1:(球上手支撑)孩子俯卧于球上,家长位于孩子身后,双手握住孩子的肘关节使其伸直以支撑起身体,得以让上身抬起。方法2:(平地或床上手支撑)孩子俯卧位,家长在其身后用双手握住孩子的肘关节使其伸直,以使上身抬起。
一、手的异常姿势原因及表现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上肢屈肌紧张,运动时上肢呈内旋后伸、手腕屈曲、手指紧握的异常姿势以及拇指内收,阻碍了其手功能的发展,不能完成正常生活自理,如进食、抓握等;同时由于上肢平衡能力建立障碍,使得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受到影响。需要阻断这一异常模式,提高上肢功能状态,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运动的发育。二、处理方法方法1:家长可以一手握住宝宝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宝宝的手掌,宝宝的拇指置于家长的食指、中指中间,使宝宝的上肢保持充分的伸展位。方法2:家长可以先轻柔宝宝的大鱼际肌(图中红色圈圈),并把大拇指往外推,然后使宝宝的其余四指和拇指分开。
注意:抱球姿势宝宝头部居中,四肢前屈,三种方法根据宝宝实际情况选取
一、主动运动0-6月的婴儿以运动发育为优势。因此,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对宝宝进行俯卧位抬头、翻身、坐、爬的主动运动训练。①俯卧位抬头方法a:用玩具在宝宝前方逗引或用大人一手呈微曲状用指尖轻叩宝宝后颈部刺激其抬头。若早期宝宝抬头欠佳,头总是贴在创面上,可在其胸下垫一卷好的毛巾或小棉被。方法b:也可让宝宝匍匐于瑜伽球(直径60~70cm)上,家长握其下肢或按其腰部,缓慢的俯冲,诱发宝宝的自发抬头。训练强度:根据宝宝情况逐渐延长训练时间。从30秒-3分钟,一天数次。②拉坐方法:大人用双手拉宝宝双手或扶双肩,边引导“宝宝,起来啦”等边将宝宝拉呈坐位,臀部为支点,不离开床面。训练强度:根据宝宝情况逐渐延长训练时间。10-20个/次,每天1-2次。③翻身方法:大人用手分别握住宝宝两小腿,使一侧屈曲拉向对侧,轻轻用力带动上身向对侧翻身,两边单独→连贯练习。训练强度:10-20个/次,每天1-2次。二、被动运动上肢:①肩关节:两臂前胸交叉、上举、外展 内收以及内旋外旋。 ②肘关节:曲伸运动。 ③手:腕活动、揉指。下肢:①髋关节:曲髋抬腿、两腿内外旋(屈髋屈膝) ②膝、踝关节:曲伸运动。
一、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偏高,常表现为踮脚尖,医学称尖足。导致距小腿关节过伸,无法背屈,站立时脚跟不到地。二、解决方法1、宝宝仰卧或坐位,父母一手固定宝宝膝关节,另一手把宝宝的足跟放在掌心处,用手握住并用力往前压。2、宝宝仰卧或坐位,父母一手固定宝宝膝关节,另一手握住宝宝脚掌,中间三指固定足跟,掌跟作用于脚掌心并用力往前压。注意:手法宜由轻到重,避免造成局部组织拉伤。 方法1适合年龄较小的宝宝,方法2适合年龄较大的宝宝。
一、跪的作用增强髋关节的负重能力增强双侧下肢的力量增强骨盆的控制能力二、训练跪的方法双膝跪、单膝跪及转换:宝宝双膝关节90°跪地,与肩同宽。父母可以将宝宝双小腿置于自己的一侧大腿下面,用另一侧脚掌固定宝宝的大腿。双手可扶持宝宝的髋关节或者双肩。转换单膝跪时,在宝宝一条腿跪地的同时抬起另一条腿并使其足底着地。另一条腿单膝跪时亦如此。本文系李水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爬行的正常发育9月 腹爬10月 不协调的四爬 缓慢运动11月 可用手膝交互动作,稳定的四爬二、训练爬的方法四点跪位训练:宝宝双手、双膝支撑,父母双手放于宝宝的髋部,缓慢的垂直加压,同时可以向前后方、侧方用力使宝宝的重心移动。四爬训练:宝宝双手、双膝支撑,父母于宝宝后面,用手辅助宝宝的一侧手向前,之后用手辅助宝宝的对侧下肢向前,继续辅助宝宝另一侧手向前,下肢向前,反复交替。(如:左手→右脚→右手→左脚)注意:四爬时,要求宝宝双手能支撑起身体。本文系李水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坐位的正常发育6.1月 可用手支撑坐7.3月 可放开手坐至少1分钟8.0月 可侧方用手支撑坐(避免突然摔倒,侧方平衡建立)9.0月 可自己坐起来二、训练坐位的方法坐位立直与回旋:父母将宝宝背向自己让其坐在自己的大腿上,双手扶着宝宝的双肩或手,将自己的一侧大腿高度上升,使得宝宝的身体重心发生,引起身体向对侧回旋。双侧交替反复进行。坐位支撑:父母将宝宝背向自己让其坐在自己的前面,将宝宝的双下肢稍分开(父母可以将宝宝的双下肢置于自己的下肢下面),双手支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