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听力学评估常常指的是客观、无创的电反应测听,通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对患儿的听功能进行评价,进而预估出孩子的听阈。小儿行为测听由于受年龄、智力、言语发育能力的影响测试比成人困难,可以说费时、费力。但是小儿行为听力测试技术不但用于小儿听力损失的诊断,而且在小儿助听器选配,调试,效果评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小儿行为测听是不可替代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小儿行为测听和常用的方法。1、行为观察测听: 行为观察测试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给出刺激声,观察婴幼儿是否出现可察觉的行为改变来评估婴幼儿听力状况。临床上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采用发声玩具进行测试,确定婴幼儿是否对刺激声做出适合年龄范围的行为反应,大致判断婴幼儿听力范围。2、视觉强化测听: 视觉强化测听是使孩子建立起对刺激声的条件反射,并同时吸引孩子眼睛转向奖励的闪光玩具。使用奖励的定向反射,激励孩子即使在刺激声本身不在有趣时,仍继续能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临床常用与7个月到2.5岁年龄范围的小儿行为听力测试。3、游戏测听: 两岁半以上的小孩,临床上一般使用游戏测听。游戏测听是指让孩子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孩子必须能理解和执行这项游戏,且在反应之前可以等待刺激声的出现。这一项测试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要考虑受试儿童的能力,包括:(1)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孩子能明白这个游戏吗?(2)身体活动能力:孩子能控制和完成这个游戏吗?做出反应是否可能有迟疑?(3)注意事物的能力: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能集中足够长的时间:反应结果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在测试中改变游戏方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由于这种测试需要孩子的主动配合,因此孩子各方面能力及配合度都会影响测试结果。为使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小儿听力评估常需要结合ABR等客观听力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开展婴幼儿及儿童听力评估、助听器验配工作,咨询电话:0370-63974730 张医生
随着听力筛查的普及和人们对听力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听力筛查未通过孩子和怀疑存在听力问题的学龄前儿童须行听力学检查。由于听力学检查客观、无创,要求婴幼儿及儿童检查时处于睡眠状态,另外听力学全面诊断仪器设备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为了不白跑趟儿,所以,在就诊前应注意以下事项:1、做好电话预约。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拥有先进的听力学检查设备,可对新生儿、儿童、成人听力做全面的听力学评估,婴幼儿及儿童检查预约电话:门诊 0370-639747302、剥夺睡眠。 听力学客观检查需在睡眠状态下进行,除了婴儿可以在哺乳、喂奶之后自然入睡之外,大部分孩子要依靠药物入睡。目前使用的药物以口服的水合氯醛和针剂鲁米那(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最为常见,目前普遍认为副作用最小、起效时间快;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论使用何种镇静药物,检查前一晚的睡眠准备不可缺少,即让孩子的睡眠时长减至平日的一半,或更短。最好在预约检查时间前4-6小时孩子处于清醒状态,以在检查时达到最佳的睡眠状态。3、身体如有不适应推迟检查,由于听力受很多疾病的影响,比如感冒、发烧等会暂时影响中耳功能,加重检查结果,应在上述疾病好转两周后检查。4、由于门诊病人较多,预约后请按时就诊。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孙子唱“我是超级大神探”,奶奶听成“我是超级大笨蛋”;女儿说“我要去趟银行”,老爸听成“我要买口香糖”……老人年纪大了,听力下降的可真不少。 专家说,配助听器必须经过专业验配人员的验配和调试,才能保证助听器良好的使用效果。否则,可能会进一步损伤听力。 郑州市民常女士发现父亲的听力严重衰退,就决定为老人配个助听器。“卖助听器的店铺到处都是,品牌多,型号也多。”常女士很迷惑:怎样才能为老人配一款合适的助听器呢? [记者调查]品牌多,店铺多 大学路上的郑大一附院、纬五路上的省人民医院、人民路上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记者走访时发现,凡是大医院附近都布满了助听器销售网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德国西门子、丹麦瑞声达、瑞士峰力、丹麦唯听、丹麦奥迪康、美国斯达克等国际品牌已经悉数进驻郑州市场,此外还有一些国产品牌。市场上的助听器不仅品牌多、款式多,价格差别也很大,低的四五百元,高的几万元。 “我家亲戚70多岁,耳朵有点背,想配个助听器。”在大学路的一家销售多个品牌助听器的店里,销售人员拿出一品牌“耳背机”对记者说,这款助听器可以挂在耳朵后面,音量可以自己调,不用做听力检查,买回去就能用。 但是,在附近的另一家专卖店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给老人配助听器必须先进行听力检查,而且配助听器时老人最好试戴。 [专家说法]配助听器需先检查听力 “配助听器必须进行听力检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卢伟说,老年性听力损失是随着人听觉系统逐渐衰老和退化所致的听力下降,占我国听力残疾总人口的60%以上,多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明显,言语识别率明显降低,即所谓“听得见、听不清、听不懂”。从门诊上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到医院要求检查听力、配助听器,“老人的实际听力不同,适用的助听器也不一样”。 卢伟举例说,假如老人能听见马路上汽车喇叭声,这种听力水平为60分贝,而正常人说话声音在20分贝。那么,他就需要配一种能把人的说话声音提高到60分贝的助听器(相对应的是,环境噪声也会被放大)。需要提高的分贝越大,助听器的功率越大,价格也会越高。 据介绍,听力下降的过程一般都是悄无声息的。因为,人的听觉范围非常大,一般的损伤可能暂时影响不到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再加上常规体检中并没有详细的听力检查,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如果发现老年人经常耳鸣或是听力下降,最好先到医院做简单的听力检查,然后再选择配助听器。目前医院进行听力检查的费用为70元左右,有些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机构提供免费检查。 温/馨/提/醒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市场上助听器款式很多,有盒式、耳挂式、耳内式等。据了解,助听器属于电子产品,像电视机、高档音响一样,一般来说越贵的助听器功能越齐全,对声音的分辨率越好。好的助听器非常“智能化”,能在区分高、低音的同时,保证音色的纯度、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还能过滤噪声并根据外界声音的变化,智能调节音量大小。 “好的助听器的标准是功率大,噪声小。”卢伟说,盒式机价格较低,但技术落后,衣服的轻微摩擦就会带来噪声,已步入淘汰行列;而深耳道式助听器价格贵,更适合对美观度要求高的年轻患者;相比之下,耳挂式和普通耳内式助听器,更适合老人使用。患者可以按个人经济承受能力和听力情况综合来选。 据了解,目前各大品牌助听器的质量基本上都不错,“就好比买台电脑不是只要硬件,还要装各种软件,才可以真正使用。所以,只有经过专业的验配人员的验配和调试,验得准、调得好,才能保证助听器良好的使用效果。”卢伟说,医生主要是来诊断患者听力下降的原因,原因不同,对助听器的选择也不同。验配不准或调试不好,不仅会造成患者头痛、头晕,可能还会进一步损伤听力。(首席记者路红文记者陈晓东图)
人到老年,机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听觉器官也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老化。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年龄增大,听觉器官功能和耳蜗毛细胞退化导致的渐进性感音神经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加且会逐渐严重。有些老人和子女认为耳朵听不见,反而觉得清静了,不会心烦啦。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好。听力下降使得老年人的听觉信息接收严重不足,而信息输入的减少是导致老年人迅速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长期耳聋的老年人,语言识别率急剧下降,临床表现为能听见声音,但听不清、听不懂语言;说话发音走调,舌头不听使唤;回避社交活动,疏远亲友,不愿与人交谈;听觉反应迟钝,会使大脑思维缓慢,这些都是痴呆症的早期显著特征。另外听不见铃声、鸣笛声容易出交通事故;听不见环境声易产生不安全的的感觉。所以,老年人需要观注自己的听力,在发现听力有问题之后,应尽干预,尽快开始听力和语言训练,防止听力及语言分辨能力继续下降。老年性耳聋的治疗:1.药物治疗2.目前尚无特效药,可适当应用一些维生素、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中医中药等以营养神经和改善循环,但并不是说药物用得越多,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也没有必要在老年聋出现之前,就进行所谓针对听力的预防用药。是否吃药,吃什么药,这应该在耳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3.助听器是目前对老年性耳聋最有效的康复手段,优点是见效快,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帮助老人改善交流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外,助听器已经像老花镜一样,成为中老年必不可少的生活辅助工具。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90dB者均可使用;听力损失60dB左右效果最好。4.听觉和言语训练因为在借助助听器的帮助下,利用残余听力,通过长期有计划的声响刺激,逐步培养其聆听习惯,提高听觉察觉、听觉注意、听觉定位及识别、记忆等方面之能力。老年性耳聋的预防: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要戒除烟酒,以免其中的尼古丁、乙醇成分对内耳的损害。。7.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也应当慎重用以上药物。8.不要随便掏耳朵,防止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5.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积极治疗这类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帮助重度或极重度耳聋者通过听觉更好地与人交流,借此他们可获得更多的受教育及就业机会,使他们重新回归主流社会。人工耳蜗虽然给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植入人工耳蜗,并且对人工耳蜗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人工耳蜗的局限 我们既要知道人工耳蜗给许多聋人带来了生活的欢乐,也要了解它的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的极重度聋患者或佩戴助听器无效的患者都适合植入人工耳蜗,影响植入效果的因素有:耳聋时间的长短、发生耳聋的年龄、致聋的原因、内耳神经纤维的情况、内耳的影像学情况等等。另外患者对重获听力的渴望程度、家庭财力的支持等诸多因素,都将可能影响到人工耳蜗的植入效果。 人工耳蜗的标准 植入人工耳蜗,对于成人和儿童有相同和不同的选择标准。 相同的标准是:双耳耳聋程度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和其他装置均无法改善听力情况;患者有改善听力的强烈愿望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有家庭、朋友的支持和对人工耳蜗的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无手术禁忌症等。 不同的选择标准是:成年人必须是语后聋患者且鼓岬电刺激阳性,但无明确年龄限制,青年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只要是语后聋且符合手术麻醉要求,都可以植入;对于小儿患者,最小者年龄在12个月(美国FDA通过)即可行该项手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植入手术的年龄还可以再提早数月。语前聋的患者于8岁前进行手术效果较好,尤其4岁前效果尤佳;若术前患者能佩戴3-6个月助听器,并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将对术后言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人工耳蜗的风险 植入人工耳蜗要有一套完整的听力康复教育计划,家长也需要财力、物力充裕。除此之外,儿童还要排除一些不适合手术的疾病,如双侧听神经不完整或缺如、引起听神经阻断的神经损害、智力明显低下、植入的危险率超过收益等情况。 另外还有一些影响患者选择的因素,如有退行性神经疾病、脑血管病变的患者都不宜做人工耳蜗的植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面瘫。总之,植入人工耳蜗对患者也有要求和选择标准,不要认为只要极重度耳聋、戴助听器又无效的患者都能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很精确地预测植入人工耳蜗后的效果如何。因为影响人工耳蜗效果的因素很多,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而对另外一些人,仅仅需要几周的时间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因病变突然丧失听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植入人工耳蜗的成人。(来源:解放日报)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也逐渐凸显,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应该引起关注。但现实的问题是:人们对老年人听力问题的认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误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认为自已听力还行,未对听力下降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无所谓,当听力下降达到极重度的程度,完全失聪,交流需要通过书写实现时才认为自已耳聋了。误区二:经常会听到老年人会说:我没有病,不去医院检查还好,一去医院检查就有了病。这个想法或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就举个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例子,当您发生心梗、脑梗、脑出血或高血压危象等严重的并发症时,才去关注您的血压问题是不可取的行为。实际上在您的这些并发症出现之前,您就已经患有心血管、脑血管或糖尿病等方面的疾病。您的疾病是本来就存在,而不是因为检查而存在。误区三:家属或老年人自己会认为老年人的听力差是一种“老病”,任其发展,不去管它,人们更多的是去关注小孩子的听力状况,这个观点或想法也是不可取的。并不是说关注小孩子是不对的,而是说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对小孩子的关注是同等重要的。误区四:有些老人在子女的关心下,验配了助听器,但并没有感觉到助听器的实际效果或感觉非常不适应或感觉噪声大而不愿意继续佩戴。实际上这是因为没有康复训练的缘故。戴上助听器,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要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适中的期望值,还需要进行辅助训练。误区五:有人说,戴助听器会加重耳聋,这种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些朋友在习惯戴助听器一段时间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戴了,此时会感到听力似乎比以前更差了。这实际上是因为您已经习惯了听放大的声音。就好比您的视力差,戴着眼镜,看周围的世界非常清晰,当您摘掉眼镜时,看周围的世界模糊一片,您去再次验光时您的度数并没有增加是一样的道理。误区六:有些人认为:我的听力差,听不清了,需要助听器来辅助,然后未到耳鼻喉科做任何检查,就在商店随便买了一个戴上了。这样的做法对您百害无一利,轻者达不到助听效果,重者会进一步损害您的听力。还是如同戴眼镜需要验光差查看度数一样,您需要检查您的听力损失程度,根据听力检查曲线图、各种助听器的性能和您的要求及体验进行验配,挑选适合自己的助听器佩戴。误区七:对助听器的使用就像对收音机的使用一样,只是打开产品的开关就可以了,并且有些老年人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手指的灵活性、头脑的反应性也在下降,懒于对助听器的维护。助听器是一种精细的电子产品,忌潮湿、忌高温、忌碰撞,需要精心保养,并且在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耳内有分泌物时不能佩戴,需要积极治疗,干耳后再佩戴。误区八:有些文化水准较高、对交流特别需要的老人,会及时关注到自己的听力状况,但认为耳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与全身状况没有关系,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另外,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需要饮食控制、长期用药,依从性较差,所以会只关注听力,而忽视全身性疾病的治疗。但全身性疾病与听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误区九:有些人也有佩戴助听器需要做听力检查的概念,但会出现让孩子拿听力图去买助听器的现象。这也是有背助听器验配原则的。不同的个体对助听器的感觉是不同的,一定要自己亲自试戴助听器,体会一下助听器的感觉。 误区十:助听器单耳佩戴就可以了。这种想法至少是片面的。老年性耳聋是属于双侧耳均有听力下降,双耳的听力损失水平差别不会很大,原则上,助听器应该双耳佩戴,才能够充分发挥助听器的助听效果,增加方向感,提高对声音的分辨率,听到更清晰的声音。 以上是我在临床与老年朋友的接触交流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上观点认识,供老年朋友参考。
目前很多人对佩戴助听器无法接受,总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助听器就像近视眼镜一样,是听力康复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的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是不错的选择。助听器是一种声音放大装置,通过它将声音放大后传到耳内,使听力损失者的听力得到补偿。但佩戴助听器也是一门学问,不能随便去买一个戴上。正如配眼镜要验光一样,配助听器也要“验听力”,我们的言语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耳聋患者的听力下降各个频率损失不同,因此需要针对频率进行调试放大,否则就会“只听到很响的声音而不知道人家说什么”或者“听到的声音刺耳,无法忍受”。助听器的种类很多,有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等,耳道式助听器因其体积小、隐蔽在耳道内外表不能发现目前最受欢迎。对于严重传导性耳聋或外耳道闭锁的患者,可能需要骨锚式助听器(又称BAHA)。BAHA是将助听装置通过手术植入到颅骨表面,让声音直接经骨导传入内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观念不断更新,助听器也会逐渐被大家接受,一些耳聋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不再因为怕受歧视而饱受"耳聋"之苦。
在门诊上经常接触听力障碍的孩子,有初次确诊的,也有带着疑问再次检查的,初次确诊者多表现为难以接受,复诊者大多带着“能治愈或被误诊”的希望走遍了大小医院,这样做往往耽误了孩子听力康复的最佳时期。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孩子2岁被诊断为重度神经性耳聋, 家长执着的认为可以治愈并通过广告找到一家不知名的医院治疗了1年多,听力提高甚微,不仅花了钱还耽误了孩子听力康复。北京同仁医院的黄丽辉教授的这篇文章,让家长及致力于为听障孩子服务的医生均受益匪浅,分享给大家。 当宝宝完成了所有的听力学检查,大夫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告知您的宝宝有听力障碍时,多数的家长都难于接受,表现为或认为诊断不正确、或发怒、或悲伤、或混乱等,这都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但是,我劝宝宝的爸爸妈妈,您如果对诊断结果有怀疑,一定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大夫,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解释。众多的报告已经表明,当宝宝听力损失比较轻或单耳听力损失时,靠主观的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家长自己认为孩子听力没事,不带孩子进行定期的复查,或确定了听力损失也不为孩子实施任何的干预措施,这是不可取的。 有两次的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多数可以确定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如果确诊有听力障碍,首先需要宝宝的爸爸妈妈和家人冷静下来接受“听力障碍”这一事实,然后考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奔波忙碌于带孩子到不同的医院进行反复的听力检查,有的家长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去检查和观察,既耽误了孩子,又浪费了钱。其次,在得知宝宝有“听力障碍”后,宝宝的爸爸妈妈和家人都需要进行一些听力学知识的学习,您需要了解宝宝听力损失的程度(轻、中、重、极重度)、性质(传导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内耳及听神经);最后需要了解听力障碍的治疗、干预和康复训练方法。只有当宝宝的爸爸妈妈和家人都能接受事实后,才能为宝宝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奠定基础。 听力障碍的治疗和干预,不外乎有药物、手术、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段,主要是让宝宝的听力得到改善和得到声放大。哪个方法更合适,具体怎么办,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来选用。 传导性听力损失,属于中耳积液者,首先观察到第二次检查(生后6个月内),确定积液吸收或排除不好者,可以考虑用药物促进积液吸收或排除,继续观察。观察期间,应避免不要让宝宝感冒和避免宝宝呛奶,一般宝宝在1岁左右,中耳液体可以吸收或排除干净。传导性听力损失,属于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听力小骨畸形)者,如果是单耳,需要每年复查听力,保证健耳听力正常,一般不影响孩子学说话,待到10岁左右可以选择外中耳重建手术,以改善孩子的听力。如果是双侧外耳道闭锁,建议在6个月内佩戴骨导助听器,帮助宝宝提高听力学会说话,手术年龄一般在5-6岁以后较为合适。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重度或极重度者,建议4个月即可开始佩戴助听器,培养其听觉的察觉和感知能力。经过1.5—2个月左右的训练,进行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后,进行助听器调试,调试后继续进行听能和言语的康复训练。确诊为中度听力损失,6个月需要开始佩戴助听器,经过1-1.5个月的训练,经小儿行为测听后进行助听器调试,调试后继续接受训练。轻度听力损失,随访至8个月左右,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时,建议佩戴助听器。 混合性听力损失,重度或极重度合并中耳积液者,建议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并积极治疗中耳积液,定期复查听力,调试助听器。合中度听力损失合并中耳积液者,如果中耳积液吸收,确定有永久性听力损失者,建议1岁以内佩戴助听器。混合性听力损失合并外中耳畸形者,建议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择期进行外中耳重建手术。 佩戴助听器的宝宝,一般建议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听力。对于康复训练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轻度听力损失患儿,建议家长在随访期间采用语声放大,尽力让孩子能听清说话声,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声放大效果。属于确诊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的患儿,当发现听力下降时,应及时就诊,有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帮助其提高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出生48-72小时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耳声发射检测,该项检测需要新生儿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耳声发射是由耳蜗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释放到外耳道的音频能量,主要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检测结果的表现形式为“通过”和“未通过”。“通过”提示孩子的耳蜗及外毛细胞已发育正常,“未通过”则需宝宝42复查听力。 耳声发射检测具有快速、安全、无创的优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筛选出患有先天性或新生儿期听力障碍的患儿,使其早期进行诊断及干预,避免病情的延误。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受益颇深,特分享给大家,尤其是聋儿的家长,原文如下: (摘自听力学硕士 刘平老师)原本不想写这个文章,可是今天在门诊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觉得还是有必要把有些事情给广大患者家长讲一下。 上午来了这样一对家长,孩子一岁多诊断出神经性耳聋,各种客观测试都做了,都没有反应,但是唯一没有做的检查就是行为测试,医生交代患者父母说只能做耳蜗,也没有交代让孩子佩戴助听器,更没有对孩子进行耳朵的影像学检查,孩子的家庭因为无力负担耳蜗费用而一直为做耳蜗手术,也一直没有佩戴助听器和进行康复。 一年以后听说有免费人工耳蜗项目,就来到门诊就诊。一系列检查下来,行为测试显示孩子是有一定的残余听力,非常差,但是影像学的检查显示孩子耳蜗缺如,蜗神经发育异常,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家长没有想到的,一个没有耳蜗的孩子怎么能植入耳蜗哪?那个医生说的怎么这么绝对哪? 对于先天性耳聋的患者除了检查听力以外,有必要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排除内耳发育和蜗神经的问题,在没有进行前面的检查之前,不能轻易下结论,而且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先佩戴助听器,养成孩子聆听的习惯,否则孩子是很难这么快的就适应耳蜗的。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武断,而且基本的行为测听我们都没有做,怎么肯定孩子就是全聋。 那么孩子的家长也要知道,除了一些客观听力检查,还有一些影像学检查和主观听力检查(行为测听)也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从这个病例中获得一定的经验。不能再无辜的耽误孩子的康复,时间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 之所以对上述文章感概颇深,因为门诊上也常常遇到很多听力障碍的孩子,这些孩子不管听力损失如何,早发现、早干预都很有必要,有些家长往往存在侥幸,认为孩子的听力可能随着生长发育还会提高,不愿接受助听器或耳蜗,或者是一年半载后发现孩子听力提高无望再决定,这往往会错过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阶段,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聆听习惯的培养会越来越难。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先天性耳聋的“早发现”已基本实现,希望医生与家长共同努力,做到早干预,让听力障碍的孩子早期形成聆听的习惯,早期进入有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