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明确写明抗精神药以单一用药为原则,如果以达到治疗剂量仍无效者,考虑换药仍以单一治疗为主,这也是多数专家的共识,在临床工作中应当遵循。但对符合难治性精神风裂症标准,单一治疗疗效一直不好,则可考虑联合用药。 如何做到安全有效联合用药?以下供参考:一般主张抵效价的药物与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不主张低效价药物与低效价药物合用,也不赞成高效价药物与高效价药物联合应用。低效价药物指抗精神病治疗量大于等于每天100毫克,如氯丙嗪,氯氮平。高效价要物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量小于每天100毫克。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奋乃静,氟哌啶醇,奥氮平等等,低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与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疗效相加,不良反应分担,患者容易耐受。
由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物质文明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寿命在普遍延长,故老年心理卫生是一个重要问题。 到了65岁以后就进入老年期了,老年人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逐渐衰退,机体的调节功能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显著下降,从而出现体弱多病的普遍现象,在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是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与外界联系减少,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和无聊的感觉。加上其他原因,例如:有可能不幸丧偶,或子女不关心及患病等都可能成为精神刺激因素,从而造成精神障碍,导致老年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等。 此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也会有突出改变,即逐渐变得幼稚、自私、多疑等。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一是要承认现实,充分认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对于躯体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趋于衰退的变化,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承认现实并能够正确对待,泰然处之。第二要有“人老心不老”的精神心态,发挥余热,要有事情做。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丰富生活的内容,增添更多的生活情趣。 第四要取得晚辈充分的同情、体谅和关心。 老年人由于客观原因,已经由家庭和社会中的“强者”变成“弱者”,不再起支配作用,很多老年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易与晚辈发生矛盾和纠葛,这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老年人要承认弱者的地位,同时晚辈应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更多的给予安慰、体贴和照顾,让他们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孤僻、少语、不愿与人接触,甚至与父母也不能沟通 生活懒散、不知料理家务及个人卫生。 常常独自呆于一处,自言自语,无故发笑有时又哭泣,情感活动不协调。 多疑、怀疑家人或邻居或同志坏他对他不怀好意有被监视感。多表现紧张恐惧。 常说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 听见有声音与自己对话 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减少,对家人的关心置之不理,对家人的感情也淡漠。感到自己心中没有秘密,都被别人知道了。 常常做一些幼稚、愚蠢、怪异的动作。活动减少、退缩、回避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年人口占很大比例,老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下面分别描述它们都有哪些临床特征。 一、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一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病变,起病缓慢,以逐渐加重的痴呆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发展虽可停顿一时,但不可逆转。病理改变主要为皮层弥漫性脑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 斑,神经元纤维缠结,颗粒性空泡小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减少。临床表现:1记忆障碍。2定向障碍。3言语障碍。4失认或失用。5全面性智能减退。6人格改变。7妄想和情感障碍。7激越反应。8进食.睡眠和行为改变。9神经系统症状.10为慢性进行性病程,总病程一般为2^10年,预后不良,部分患者进展较快,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 。【治疗原则】(1) 目前大部分本患者无法根治,但治疗能延缓病情,使精神障碍获得改善,减轻心理社会不良后果及减少伴发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2)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应用恰当的药物,心理治疗及心理社会康复等。 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疾病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因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异常(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所产生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除了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相关的躯体症状,精神症状主要有: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得到改善后的遗忘综合征,或抑郁、强制性哭笑等情绪障碍,或猜疑、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失语症,失用征等认知缺损,人格改变及神经症样综合征,晚期可发展为痴呆。【治疗原则】(1)躯体症状的治疗:一旦确诊及时对症治疗,以改善脑血管供血(2)精神症状的治疗:①焦虑、失眠:可选用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或劳拉西泮。②抑郁:可选用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或西酞普兰及新型抗抑郁药物。③幻觉妄想:可选用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少的药物。④兴奋紊乱: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患者出现心悸,出汗,脸红,颤抖,胃肠道不好等症状,还会出现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病者常常把这些症状归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出现病状。辗转于各大医院反复就诊做各种检查,却没有发现这些器官有病变。患者仍坚信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医生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十版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分类,病程六个月。考虑是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建议患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到心理专科医院去系统诊治。
一.抑郁症是脑的疾病,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二.抗抑郁药不是镇静药,不是安眠药,不会成瘾。 三.新型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很少,多数不影响治疗,如有较重的或特殊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治疗医生。 四.抗抑郁药需要达到一定的治疗剂量,才能取得效果。请务必按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五.抗抑郁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发挥其治疗做用一般需要二周左右才显效。其最佳治疗作用至6~8周时方呈现。 六.要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需服用更长时间。七.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任何治疗方案的改变,都应和治疗医师商讨。
精神分裂症的长程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的严重损害患者社会功能的致残性脑病,患者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不再仅限于控制其阳性症状,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全面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损害,心境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长程治疗的概念要求从开始的急性期治疗就要考虑到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完整的安排。希望整个治疗过程中目标症状逐渐缓解,顺利进入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同时强调其功能水平的恢复。
精神分裂症患者群因为其心脑血管、代谢疾病高发,越来越突出而被逐渐认识,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糖脂代谢越来越多,因糖尿病出现并发证,低血糖的,猝死的病例越来越多。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异常的原因:1.与自身基因有关。2.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户外运动/工作减少可增加其代谢改变。3.药物本身(如多受体药物)促进代谢异常。三种因素相互促进,其代谢综和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2~3倍。
生活中,想开难,看开难,放弃更难。许多事并不是想放就能放下,想弃就能放弃。 一些事看开了却总是不能放下;一些情明白了却总是无法放弃;一些人看清了却总是不忍离弃。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一直坚持着;明明清楚是不好的,却一直守护着。 说不清的是人;想不通的还是人。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半糊涂一半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清醒。 什么时候放下随意放弃如意,或许也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渐渐知道了太在乎别人,往往会伤害自己;渐渐知道了对自己好的人会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渐渐知道了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东西只能拥有一次;渐渐知道了真心对一个人好不一定有回报,而你忽略的人却可能最重视你。渐渐知道了现实如此无奈,自己一定要坚强。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有很多话说不出来,放在心里会安全点。闭上眼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意而安的生活。生活的最高境界:忘掉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