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 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诉“活动后胸闷、气促5月”就诊,入院诊断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术前心脏超声提示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差达105mmHg,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治疗中 术中行左室流出道疏通及二尖瓣置换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二尖瓣机械瓣功能良好。
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 是指动脉壁全层结构破坏或内膜中层破坏、仅残留主动脉外膜,血液溢出血管腔外,被周围组织包裹,其动脉瘤壁已经没有完整动脉壁的三层结构,为动脉周围组织或仅残存主动脉外膜。病因和发病机制 所有能造成主动脉壁结构破坏的因素都可能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包括外伤、感染、既往曾行心脏主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遗传因素、退行性变、免疫因素等。病理生理 假性动脉瘤可压迫周围脏器,如气管、支气管、肺脏、食管、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喉返神经、颈交感神经节,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假性动脉瘤腔内血流缓慢,极易形成附壁血栓,如附壁血栓脱落,可在血流冲击下堵塞远端主动脉分支血管,造成脏器或肢体缺血,甚至发生坏死。假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很大,根据Laplace定律,瘤壁承受的压力与血压和瘤体半径成正比,血压越高、瘤体越大,瘤壁承受的压力越大,假性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越大。假性动脉瘤一旦破裂,多数患者迅速发生出血性休克而死亡。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临床症状与发病原因有密切关系,可能因其他疾病就诊进行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病。随着假性动脉瘤增大,渐出现疼痛、压迫周围脏器的症状和体征。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有时为持续性痛,也可随呼吸或体力活动而加剧。疼痛部位可随动脉瘤位置不同而不同。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出现胸骨后或颈部疼痛。降主动脉动脉瘤可出现肩胛间区疼痛或左胸部疼痛。胸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可出现背痛、腹痛。压迫症状: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可压迫气管、支气管而出现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等。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症状:进行性头、面、上肢水肿,重者可波及颈部及胸背,皮肤呈紫红色,胸壁静脉曲张。弓部和峡部的动脉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反呛,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出现单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和颜面无汗等Horner综合征的表现。降主动脉动脉瘤可压迫食管出现咽下困难,晚期可破入食管、气管或支气管出现大量呕血、喀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或窒息而死亡。腹主动脉瘤可破入十二指肠出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栓塞:可以发生脑、肾、腹腔脏器、肢体等不同部位的栓塞,出现相应的缺血、坏死症状。诊断 早期体征不明显,渐出现压迫周围脏器的体征,如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的体征等。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体检时可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脑、肾、腹腔脏器、肢体等不同部位的动脉栓塞时,体检可发现相应的体征。X线平片可以发现纵隔增宽,气管、食管被推挤移位等现象。许多无症状的患者是通过X线平片偶然发现本病的。如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表现胸腔或心包积液。外伤性可同时发现肋骨或脊柱骨折等。主动脉CTA检查可精确评价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大小、部位、范围、生长速度等,对于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也有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价值。CT检查还可用于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溃疡以及其他主动脉周围脏器肿瘤等的鉴别诊断。对于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适于选择CT增强检查。MRI可以提供与CT类似的影像结果,可以不用对比剂,避免电离辐射。MRI可以评价主动脉血流方向、速度和心肌功能。除确定假性动脉瘤大小、部位、范围、生长速度等外,明确假性动脉瘤的病因非常重要,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进行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做出正确的病因诊断。治疗 和其他主动脉手术类似,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后心、肺、肾、脑等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手术前对这些脏器进行健康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白塞病)假性动脉瘤,应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或抗自身免疫治疗。1. 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此部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见于既往曾行心脏、主动脉手术的患者,假性动脉瘤破口可发生在主动脉切口、主动脉插管部位、心脏停跳液灌注针头穿刺部位、冠脉搭桥近端吻合口处、主动脉-主动脉或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处等部位。由于上次手术造成的纵隔粘连以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局部解剖变化,开胸过程很可能造成心脏、主动脉或假性动脉瘤破裂,发生大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开胸之前通过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保护下进行开胸手术较为安全。初次手术的患者,可通过股动脉—右心房或右腋动脉—右心房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心脏灌注停跳液或深低温(18℃)停循环下切除假性动脉瘤,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单纯破口修补或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时应通过右无名动脉或合并左颈总动脉插管低流量脑灌注下手术,可避免脑细胞受损。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还可通过杂交手术进行治疗,但治疗费用较高。根据假性动脉瘤位置一期先进行右颈总动脉或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假性动脉瘤仅限于左半弓)或开胸行升主动脉→右颈总动脉、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Y”型转流。二期进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封堵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破口。对于少数建立杂交手术室的医院,杂交手术可一期完成。股动脉→头臂动脉转流由于易于受到体位变化影响头臂动脉血流,应尽量避免采用。2. 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有四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①胸降主动脉置换术,②胸降主动脉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③胸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④杂交手术。胸降主动脉置换术适用于:①年轻、无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②压迫气管、支气管、喉返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食管等,症状严重,需要解除压迫症状的患者,③假性动脉瘤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无法进行胸降主动脉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④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术中可以充分游离且阻断假性动脉瘤近端胸降主动脉的患者,可以通过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分别阻断假性动脉瘤近远端胸降主动脉后剖开并切除假性动脉瘤及所累及的胸降主动脉,应用人工血管完成近远端的吻合。假性动脉瘤较大或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术中无法阻断假性动脉瘤近端胸降主动脉的患者,应通过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人工血管近端吻合,阻断假性动脉瘤远端胸降主动脉并恢复体外循环后进行人工血管远端吻合。如果假性动脉瘤累及胸8肋间动脉以下的胸降主动脉,在完成近端吻合口后应首先进行肋间动脉重建,减少脊髓缺血时间。具体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胸降主动脉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适用于不适合进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且假性动脉瘤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大于2cm的非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和马凡氏综合症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胸降主动脉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具体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胸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适用于年轻、无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可以耐受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假性动脉瘤开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较近(小于2cm),不适合进行胸降主动脉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合并有冠状动脉、心脏瓣膜等疾病需要同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右腋动脉—右心房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过程中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或瓣膜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脑灌注下切开主动脉弓,直视下置入术中支架封堵假性动脉瘤破口。具体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假性动脉瘤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如患者年龄较大或同时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不适合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时,可进行杂交手术,但治疗费用较高。一期先进行右颈总动脉或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或开胸行升主动脉→右颈总动脉、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Y”型转流。二期进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封堵假性动脉瘤破口。对于少数建立杂交手术室的医院,杂交手术可一期完成。3.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肾上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应建立胸腹联合切口,第7肋间进胸,腹直肌旁切口经腹膜外游离至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间隙,切开隔肌贯通胸腹切口暴露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别阻断假性动脉瘤近远端腹主动脉后剖开并切除假性动脉瘤,补片修补主动脉破口或应用人工血管置换腹主动脉并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与人工血管的连接。具体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肾下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应通过腹正中切口进腹,切开后腹膜暴露假性动脉瘤,分别阻断假性动脉瘤近远端腹主动脉后剖开并切除假性动脉瘤,补片修补主动脉破口或应用人工血管置换腹主动脉。具体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肾下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口距离肾动脉大于2cm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多用于年龄较大或同时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不适合开腹手术的非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但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不能解除假性动脉瘤造成的压迫症状。具体手术方式详见相关章节。马凡氏综合症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白塞病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behcet descending aortic pseudoaneurysm)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症,可以累及皮肤、眼、口腔粘膜、外生殖器、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而出现相应的症状,1937年土耳其皮肤病学家Hulusi Behcet首先发现本病而得名。由于白塞病存在特殊的地理分布——好发于日本、中国、伊朗、以及地中海国家,又被称为“丝路病”。该病在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心包炎、冠状动脉狭窄或动脉瘤、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变、心内膜炎或心腔内血栓形成、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肺动脉瘤,静脉血栓等。白塞病可以侵袭降主动脉引起假性动脉瘤。临床表现 除假性动脉瘤常见症状外(详见假性动脉瘤章节),患者应同时伴有或曾经出现白塞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诊断白塞病的必要条件。口腔溃疡通常是白塞病最先出现的症状,几年之后才陆续出现其他症状。白塞病口腔溃疡的形态和部位与普通口腔溃疡类似,但创面更大、疼痛更明显,迅速由扁平的溃疡进展为大的创面。白塞病口腔溃疡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成批出现,消退后不留瘢痕。溃疡常见部位为舌、唇、牙龈和颊部粘膜,也可见于腭、咽和扁桃腺等处粘膜。口腔溃疡可分为小溃疡(直径小于10mm,较浅,周围有红斑晕包围,治愈后不留瘢痕),大溃疡(形态与小溃疡类似但直径更大,疼痛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治愈后可能留有瘢痕),疱疹样溃疡(上百个小的、痛性溃疡反复成批出现,可以融合成片)。口腔粘膜破损可继发口腔溃疡发生。生殖器溃疡 72%-94%的患者曾出现生殖器溃疡,生殖器溃疡在形态上与口腔溃疡类似,但治愈后常遗留瘢痕。男性患者,溃疡常发生于阴囊,阴茎溃疡不常见。患者常伴有附睾炎,尿道炎不是白塞病的典型症状,此点可以与Reiter’s综合征相鉴别。女性患者,溃疡常见于阴唇、阴道和宫颈,可致性交困难。男女性患者均可出现腹股沟、肛周和会阴溃疡。眼睛疾病 白塞病患者中30%-70%会出现眼睛病变,10%-20%的患者以眼睛疾病为首发症状,男性患者眼睛受累发生率更高,症状更严重。眼睛疾病通常是双侧的,患白塞病2-3年内发生。典型病理改变为慢性、复发性、双侧性前后葡萄膜炎。白塞病特征性眼睛病变为前葡萄膜炎伴前房积脓,炎性渗出物在前房中形成明显的细胞层,但此种改变仅见于1/3的患者。接近25%的患者可合并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而导致视力丧失。患者还可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角膜炎、玻璃体出血、视神经炎、视网膜静脉闭塞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结膜炎非常罕见。皮肤病变 80%白塞病患者可出现多种皮肤病损。常见病损为结节性红斑,女性患者尤为如此。结节性红斑常见于下肢,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区。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很常见,可与结节性红斑相混淆。患者还可出现丘疹脓疱性病损和痤疮样结节,此种病损与青少年痤疮类似,但分布更广,可见于手臂、面部、躯干和臀部。变态反应 白塞病患者可特异性地发生皮肤变态反应——小创伤引起皮肤高反应状态。正规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为无菌条件下皮内刺入20#针头,不需要注入盐水,48小时内出现红斑样无菌性丘疹为阳性。组织学检查发现局部出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等的血管周围渗出。皮肤变态反应是白塞病唯一的特异性表现,60%的中东患者该反应阳性,但在朝鲜族和高加索人患者中阳性率仅为15%和5%。关节疾病 2/3的白塞病患者可出现关节病变。少数患者以关节病变为首发症状。常见表现为非侵蚀性、非致畸性、非水肿性膝、踝或腕关节痛,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关节液存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伴有小血管炎。诊断 除确定假性动脉瘤大小、部位、范围、生长速度等外,做出正确的白塞病的诊断非常重要。诊断白塞病尚缺乏特异性的检查,主要依靠临床标准。1990年,白塞病诊断国际研究组制定如下白塞病诊断标准:表1:白塞病诊断国际研究组诊断标准复发性口腔溃疡医生发现或患者自述有小的、大的或疱疹样口腔溃疡,至少每12个月发作3次伴有以下任意2项复发性生殖器溃疡医生发现或患者自述有生殖器阿弗他溃疡或瘢痕,眼部病损前、后葡萄膜炎或裂隙灯检查发现玻璃体内细胞;眼科医师发现视网膜脉管炎皮肤病损医生发现或患者自述有结节性红斑、假毛囊炎或丘疹脓疱性的皮损;或医生发现未进行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成年患者存在痤疮样结节病变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由医生在24—48小时读取结果运用以上标准时,应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在作出白塞病的诊断之后,还应明确患者是否处于白塞病的活动期。如在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的时期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则很可能发生动脉破裂或形成假性动脉瘤。治疗 手术或介入治疗选择及方法详见假性动脉瘤章节。术前和术后应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将血沉和C反应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环孢素、干扰素、抗肿瘤坏死因子等。
(一) 高血压——人类健康的幕后杀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脏主动脉疾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从1998年至2003年,高血压患病率几乎翻了一倍,农村居民患病率更是增长一倍有余。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 mm 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的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而舒张压<90 mm 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140 mm Hg而舒张压≥90 mm Hg的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血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眩晕、头痛、头胀、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乏力、多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长期高血压还可引起心脏主动脉、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害。(1) 心脏主动脉损害: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血压升高后,动脉壁会因血液的压力而受伤,血液中的胆固醇会沉积在受伤部位产生溃疡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变窄,失去弹性。如果心脏冠状动脉出现硬化、狭窄,就会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的。高血压损伤主动脉内膜,造成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将导致病变主动脉慢性膨胀或发生破裂,形成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病变。(2)脑损害:血压可导致脑动脉痉挛,产生头痛、眩晕、眼花等症状。血压突然大幅度升高时,可产生高血压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力减退、抽搐、昏迷等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当高血压引起脑卒中时,可见到各种体征,如一侧躯体或肢体无力、瘫痪,语言不清、口眼歪斜甚至意识丧失。(3)肾脏损害:早期表现是夜尿增多,严重肾损害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患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嗜睡、蛋白尿、血尿、贫血、乏力、浮肿,同时出现各种肾功能试验异常。(二) 主动脉病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威胁主动脉病变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真性动脉瘤是主动脉局部永久性扩张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的50%,真性动脉瘤壁包括全部三层动脉壁。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全层结构破坏或内膜中层破坏、仅残留主动脉外膜,血液溢出血管腔外,被周围组织包裹,其动脉瘤壁已经没有完整动脉壁的三层结构,为动脉周围组织或仅残存主动脉外膜。主动脉夹层是因为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内的血液在压力的作用下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造成主动脉中层发生与主动脉腔平行的撕裂,并有血液在主动脉中层流动。主动脉病变可发生在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降主动脉以及腹主动脉等。高血压是造成各种类型主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损伤主动脉内膜,造成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是导致主动脉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长期高血压或大幅度血压波动将导致病变主动脉慢性膨胀或发生破裂,形成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病变。据统计,超过75%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控制率较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国外。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病变均可因急性主动脉破裂而导致患者发生致命性的后果,尤其是主动脉夹层,发病一周内自然死亡率可达90%,是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常见症状为疼痛和压迫症状。疼痛多为钝痛,有时为持续性痛,也可随呼吸或体力活动而加剧。疼痛部位可随动脉瘤位置不同而不同。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出现胸骨后或颈部疼痛。降主动脉瘤可出现肩胛间区疼痛或左胸部疼痛。胸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瘤可出现背痛、腹痛。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压迫气管、支气管而出现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等。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进行性头、面、上肢水肿,重者可波及颈部及胸背,皮肤呈紫红色,胸壁静脉曲张。弓部和峡部的动脉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反呛,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出现单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和颜面无汗等Horner综合征的表现。降主动脉瘤可压迫食管出现咽下困难,压迫支气管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腹主动脉瘤可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等表现。主动脉夹层的突出症状为剧烈疼痛,因发生部位和剥离范围不同而出现胸部、背部、腹部疼痛。患者还可因心脏、头部、脊髓、肾脏、消化道、肝脏、胰腺、四肢等缺血而发生功能障碍或导致患者死亡。(三) 防与治——主动脉病变不等于死亡虽然主动脉病变,尤其是主动脉夹层自然死亡率很高,但积极治疗高血压,可有效预防和延缓主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确诊主动脉病变后,尽早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多数主动脉病变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特别是对于存在主动脉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家族中有主动脉病变患者等),可有效预防和延缓主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部分真性主动脉瘤样扩张的患者可终身免于手术。多数真性和假性动脉瘤、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破裂的真性、假性主动脉瘤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传统观念认为,主动脉手术,特别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技术复杂、手术创伤大、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随着各种主动脉手术技术的发展、各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的提出与应用、全主动脉弓置换+胸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术(孙氏手术)和术中支架手术的开展与推广、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的广泛开展、术中体外循环和脑保护综合措施的研究和应用,各种主动脉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中长期随访,多数主动脉手术患者术后可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主动脉病变可防可治,主动脉病变不等于死亡。
治疗前 患者为老年男性,出现活动时心前区疼痛、伴咽喉部不适1年。既往长期吸烟史。 治疗中 患者左主干分叉处病变,狭窄90%;右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出狭窄近完全闭塞。 术中行左前降支、左中间支、右冠状动脉主干搭桥,过程顺利,桥血管通畅,桥流量好。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治疗前 患者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6年加重1月就诊。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伴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狭窄(轻度)伴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中度),房颤。决定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房颤射频消融。 治疗中 术中见左心房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为风湿改变:瓣叶增厚、卷曲、瓣下结构融合。给与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顺利。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机械瓣功能良好,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治疗前 患者女性60岁,自觉胸闷、气促、不能平躺休息,活动耐量下降,心慌。检查发现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增大、房颤、肺动脉高压。 治疗中 手术中发现患者二尖瓣为风湿改变,瓣叶增厚、挛缩、钙化,瓣下腱索和乳头肌融合挛缩,左心房扩张,左心房内大量血栓形成。给与二尖瓣置换(25#生物瓣膜)、房颤射频消融、三尖瓣成形等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治疗后 治疗后30天 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已恢复日常体力活动,复查二尖瓣人工生物瓣功能良好、无房颤发生、恢复窦性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