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血清Tg在长期随访中的应用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手术和131I清甲后)的DTC患者而言,体内应当不再有Tg的来源;如果在血清中检测到Tg,往往提示DTC病灶残留或复发。基于这个原理,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Tg水平。这是判别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手段。DTC随访中的血清Tg测定包括基础Tg测定(TSH抑制状态下)和TSH刺激后(TSH >30mU/L)的Tg测定。TSH是正常甲状腺细胞或DTC细胞产生和释放Tg的最重要的刺激因子。TSH抑制状态下,肿瘤细胞分泌Tg的能力也会受到抑制。为更准确地反映病情,可通过停用L-T4或应用rhTSH的方法,使血清TSH水平升高至>30mU/L,之后再行Tg检测,即TSH刺激后的Tg测定[106]。停用L-T4和使用rhTSH后测得的Tg水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65]。TgAb存在时,会降低血清Tg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值,影响通过Tg监测病情的准确性[107]。如果DTC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不能合成和分泌Tg或产生的Tg有缺陷,则也无法用Tg进行随访[108]。Tg检测结果应采用CRM-457国际标准来校准。不同种Tg检测试剂的测定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随访中应使用同一种Tg检测试剂[109]。对血清Tg的长期随访宜从131I清甲治疗后6个月起始,此时应检测基础Tg(TSH抑制状态下)或TSH刺激后(TSH >30mU/L)的Tg。131I治疗后12个月,宜测定TSH刺激后的Tg[110]。随后,每6-12个月复查基础Tg。如无肿瘤残留或复发迹象,低危DTC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复查TSH刺激后的Tg的时机和必要性不确定[111],而复发危险度中、高危者可在清甲治疗后3年内复查TSH刺激后的Tg。推荐2-37: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随访血清Tg变化是判别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手段。(推荐级别A)推荐2-38:随访血清Tg应采用同种检测试剂,每次测定血清Tg时均应同时检测TgAb。(推荐级别A)推荐2-39:随访期间可根据DTC患者的复发危险度,选择性应用血清基础Tg(TSH抑制状态下)或TSH刺激后(TSH >30mU/L)的Tg检测。(推荐级别C)问题46. 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提示无病生存的Tg切点值普遍认为,DTC患者经手术和131I清甲治疗后,TSH抑制状态下提示无病生存的Tg切点值为1ng/mL。但是,对预测DTC肿瘤残留或复发的TSH刺激后血清Tg切点值尚存在较大争议。已有的证据表明,TSH刺激后(TSH >30mU/L)的Tg>2ng/mL可能是提示癌细胞存在的高度敏感指标,其阳性预测值几乎为100%,阴性预测值也较高[112]。如果把TSH刺激后的Tg切点值降低到1ng/mL时,阳性预测值约为85%[113];降低到0.5ng/mL时,阳性预测值进一步降低,但阴性预测值可高达98%[111,114]。推荐2-40: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提示其无病生存的Tg切点值可设定为: 基础Tg(TSH抑制状态下)1ng/mL;TSH刺激后(TSH>30mU/L)的Tg 2ng/mL。(推荐级别C)2.未完全切除甲状腺的DTC患者,能否用血清Tg进行随访未完全切除甲状腺的DTC患者,残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仍是血清Tg的来源之一,区分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癌组织的Tg切点值不详。因此,以血清Tg测定为随访手段,发现DTC残留或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尽管如此,仍然建议术后定期(每6个月)测定血清Tg,同时检测TgAb。对术后血清Tg水平呈持续升高趋势者,应考虑甲状腺组织或肿瘤生长,需结合颈部超声等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对此类患者无需进行TSH刺激后的Tg测定。推荐2-41:未完全切除甲状腺的DTC患者,术后每6个月检测血清Tg(同时检测TgAb)。对Tg有持续升高趋势者,应考虑甲状腺组织或肿瘤生长,需结合颈部超声等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推荐级别C)
部分病人单次清甲治疗不能将残留甲状腺完全清除[58]。多见于清甲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组织较多,或残留甲状腺组织和DTC病灶摄取131I不充分(多因体内存在较大量的稳定碘),或清甲所用131I剂量不足,或对131I辐射敏感性低等。清甲治疗4-6个月以后,可进行清甲是否完全的评估。如TSH刺激后的Dx-WBS图像中无甲状腺组织显影,甲状腺吸131I率<1%,提示131I清甲完全。血清Tg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检查也可协助判别清甲是否完全。首次清甲后仍有残留甲状腺组织者,为达到完全清甲的治疗目标,可进行再次清甲治疗。再次清甲的131I剂量确定原则与首次治疗相同。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若此类患者首次清甲后Rx-WBS未见甲状腺外异常131I摄取,动态监测血清Tg持续<1ng/mL,并且颈部超声无明显异常,则无需进行再次清甲。
通常清甲治疗后24-72h开始(或继续)口服甲状腺激素,常规用药为L-T4。清甲前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者,因清甲所用的131I破坏甲状腺组织使甲状腺激素不同程度释放入血,故L-T4治疗的起始时间可适当推迟,补充L-T4的剂量也宜逐步增加。
目前首次清甲治疗多采用固定剂量,即3.7GBq (100mCi) 的131I。在部分患者中(尤其是低、中危患者),较低剂量(如30-75mCi)也能有效完成清甲治疗,但单次治疗成功率可能偏低[73-75]。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合并肾功能异常者,首次清甲治疗剂量要酌减。儿童DTC患者需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调整清甲治疗剂量[76]。下述情况可直接应用3.7-7.4GBq (100-200mCi)131I:残留较多手术不能切除的DTC病灶;伴发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但无法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不明原因的血清Tg水平明显升高。此时,清甲治疗同时兼顾清灶目的。推荐2-14:非高危DTC患者清甲治疗的131I剂量为1.11-3.7GBq(30-100mCi)。(推荐级别B)推荐2-15:中、高危DTC患者兼顾清灶目的时,清甲治疗的131I 剂量为3.7-7.4GBq(100-200mCi)131I。(推荐级别C)
术前通过FNAB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3%(65-98%),特异度为92%(72-100%),阳性预测率为75%(50-96%),假阴性率为5%(1-11%),假阳性率为5%(0-7%)[18]。FNAB不能区分甲状腺滤泡状癌和滤泡细胞腺瘤。术前FNAB检查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结节手术,并帮助确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凡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均可考虑FNAB检查。但在下述情况下,FNAB不作为常规:①经甲状腺核素显像证实为有自主摄取功能的“热结节”[19];②超声提示为纯囊性的结节;③根据超声影像已高度怀疑为恶性的结节。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FNAB。但如存在下述情况,可考虑超声引导下FNAB[20]:①超声提示结节有恶性征象;②伴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③童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④有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的病史或家族史;⑤18F-FDG PET显像阳性;⑥伴血清Ct水平异常升高。与触诊下FNAB相比,超声引导下FNAB的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更高[21,22]。为提高FNAB的准确性,可采取下列方法:在同一结节的多个部位重复穿刺取材;在超声提示可疑征象的部位取材;在囊实性结节的实性部位取材,同时进行囊液细胞学检查。此外,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和细胞病理诊断医师也是保证FNAB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根据国际相关标准[23]和国内相关报道,本指南建议在判定FNAB结果方面采用以下分类(表1)。表1 FNAB结果判定 FNAB结果 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 可能的病变类型 取材无法诊断或不满意 1-4% 细胞成分太少或仅为炎性成分 良性 0-3% 胶质结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或囊性病变等 不确定 5-30% 细胞增生较活跃或滤泡性病变 可疑恶性 60-75% 可疑乳头状癌、髓样癌、转移癌或淋巴瘤 恶性 97-99% 乳头状癌、髓样癌、转移癌或淋巴瘤 推荐1-9: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FNAB是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推荐级别A)推荐1-10:超声引导下FNAB可以提高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推荐级别B)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虽能触及、但在超声检查中未能证实的“结节”,不能诊断为甲状腺结节。体检未能触及、而在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结节称作“甲状腺意外结节”[2]。
随访期间发现的复发或转移,可能是原先治疗后仍然残留的DTC病灶,也可能是曾治愈的DTC再次出现了病情的进展。局部复发或转移可发生于甲状腺残留组织、颈部软组织和淋巴结,远处转移可发生于肺、骨、脑和骨髓等。针对复发或转移病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2]:手术切除(可能通过手术治愈者)、131I治疗(病灶可以摄碘者)、外放射治疗、TSH抑制治疗情况下观察(肿瘤无进展或进展较慢,并且无症状、无重要区域如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者)、化学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疾病迅速进展的难治性DTC患者)。特殊情况下,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可在外放射治疗之前。最终采取的治疗方案必须考虑患者的一般状态、合并疾病和既往对治疗的反应。 部分甲状腺已完全清除的DTC患者,在随访中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10ng/mL),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对这类患者,可经验性给予3.7-7.4GBq(100-200mCi)131I治疗[124];如治疗后Rx-WBS发现DTC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重复131I治疗,否则应停止131I治疗,以TSH抑制治疗为主。出现远处转移的DTC患者,其总体生存率降低,但个体的预后依赖于原发灶的组织学特征、转移灶的数目、大小和分布(如脑部、骨髓、肺)、诊断转移时的年龄、转移灶对18F-FDG和131I的亲和力,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多重因素。即使无法提高生存率,某些疗法仍可能明显缓解症状或延缓病情进展。[125,126]推荐2-47:针对DTC复发或转移病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切除(可能通过手术治愈者)、131I治疗(病灶可以摄碘者)、外放射治疗、TSH抑制治疗情况下观察(肿瘤无进展或进展较慢,并且无症状、无重要区域如中枢神经系统等受累者)、化学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疾病迅速进展的难治性DTC患者)。(推荐级别B)推荐2-48:甲状腺已完全清除的DTC患者,如在随访中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10ng/mL)、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可经验性给予3.7-7.4GBq(100-200mCi)131I治疗;如治疗后Rx-WBS发现DTC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重复131I治疗,否则应停止131I治疗,以TSH抑制治疗为主。(推荐级别C)
恶性病灶在18F-FDG PET中可呈阳性显像。PET图像可以与CT图像融合,即18F-FDG PET/CT显像,更好地显示组织结构与代谢之间的关系。目前不推荐在DTC随访中常规使用18F-FDG PET显像,但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使用[122,123]:①血清Tg水平增高(>10ng/mL)而131I -WBS阴性时,协助寻找和定位病灶;②对病灶不摄碘者,评估和监测病情;③对侵袭性或转移性DTC者,评估和监测病情。由于炎性淋巴结、切口肉芽肿、肌肉活动度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18F-FDG PET假阳性结果,因此,对18FDG-PET阳性显像部位,宜通过细胞学、组织学等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确认是否为DTC病灶。CT和MRI也不是DTC随访中的常规检查项目。当疑有DTC复发或转移时,可考虑施行。如可能进行后续131I治疗,检查时应避免使用含碘造影剂。推荐2-45:不建议在DTC随访中常规使用18F-FDG PET、CT或MRI检查。(推荐级别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