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较高,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得了过敏性鼻炎,一些患者自行到药店购药,用药期间自行增减药量,频繁换药甚至自行停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浪费,现向大家介绍过敏性鼻炎规范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涉及的药物不多,其中,鼻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物占据核心地位。1、抗组胺药物,1到2小时起效,药效可维持12到24小时,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中枢镇静作用明显,代表药物有扑尔敏,特非那丁,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抗组胺作用较好,但约50%患者会出现中枢镇静作用,如嗜睡,疲劳感,困倦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中枢镇静作用明显减弱,约有7%患者会出现中枢镇静作用,代表药物有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理论上无中枢镇静作用,代表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左旋卡巴司汀,去甲阿斯咪唑等。除了上述口服抗组胺药物,还有鼻用抗组胺药物,15到30分钟起效,效果略好于口服剂型,代表药物有爱赛平,立复汀等。2、鼻用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起效慢一些,一般4到12小时起效,4到5天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代表药物有内舒拿,辅舒良,伯克纳,雷诺考特等二代药物,全身吸收率低,但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抑制作用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应引起重视,近期内产品及短期常规推荐剂量应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此类药物应注意用药剂量及使用方法,在控制症状的前提下,将药量控制在最低水平,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叠加剂量,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评估疗效,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3、口服或鼻用减充血剂,可使鼻甲收缩,缓解鼻塞症状,鼻用代表药物有羟甲唑啉,呋麻滴鼻液等,口服剂型有新康泰克,百服咛等,建议应用3到7天,口服剂型不适用于患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人,鼻用剂型不能用药过频(间隔不足3小时),用药时间过长(超过3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4、抗胆碱药物,代表药物异丙托溴铵等,目前国内无鼻用剂型,仅有吸入剂型。5、肥大细胞稳定剂,代表药物有鼻用色甘酸钠,曲尼司特,扎鲁司特等。儿童用药建议:可选用鼻用类固醇,尽量降低剂量,疗程控制在2到6周内;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6岁以上考虑用鼻用抗组胺药物如爱赛平;考虑应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疗程3到7天,避免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缓释剂型,口服减充血剂。孕妇过敏性鼻炎首选肥大细胞稳定剂或生理盐水冲洗,口服抗组胺药物尽量避免在前3个月使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或鼻用减充血剂没有安全数据提供,不建议使用。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建议应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鼻用异丙托溴铵,鼻用色酮类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口服一代抗组胺药物及口服减充血剂,患有青光眼和尿潴留的患者不应用抗胆碱药物,老年患者不推荐使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
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粘膜炎症持续3个月以上,并伴有鼻塞,鼻分泌物,头面部慢性钝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慢性鼻窦炎,会出现鼻塞,可呈持续性或间断性,鼻腔粘液性分泌物或粘脓性分泌物,鼻涕倒流至鼻咽部,头面部不适,头晕,头痛,精神不集中,睡眠质量差,有些患者还伴有嗅觉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根据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可确诊,鼻窦CT检查也很重要,特别对于手术患者的术前诊断,解剖结构变异的分析及对术后疗效的评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即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并重,缺一不可,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鼻用或口服减充血剂(如呋麻滴鼻液等),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糖皮质激素,以及粘液促排剂等药物治疗半个月左右,如疗效好,用鼻用激素治疗1个月后再观察病情变化;如疗效不佳,可改用抗生素治疗半个月,效果不好,行鼻窦CT检查,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应继续以药物进行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是选择性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的支配,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或降低鼻粘膜敏感部位的敏感性使鼻粘膜血管扩张减轻,分泌物减少,进而减轻患者鼻塞,喷嚏,流涕,鼻痒四大症状。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包括翼管神经切断术,岩浅大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及下鼻甲手术,在此简单介绍聚焦超声治疗及射频治疗,因其在临床应用较多,对鼻粘膜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易行,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疼痛较轻,相对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目前国内使用聚焦超声治疗仪,通过超声刀头在下鼻甲及筛前神经分布处移动,穿透鼻粘膜上皮层及基底层,作用于粘膜下层,达到减少免疫细胞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神经肽的释放等,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双极射频等离子技术在国内大部分医院耳鼻喉科广泛应用,通过射频能量使靶组织中的细胞在低温下解体分解,凝固后吸收修复,使下鼻甲减小,达到治疗目的。
过敏性鼻炎在临床非常常见,发病率很高。得了过敏性鼻炎,大多数患者病急乱投医,不进行正规的检查及治疗,致使病情加重或并发鼻窦炎、鼻息肉甚至哮喘,增加了治疗难度。得了过敏性鼻炎,我们该怎么办呢,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查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病因,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如枕头被子,最好更换可清洗的枕芯和被芯,加强室内卫生管理,使用空气净化器及吸尘器,保持相对湿度,尽量不养猫狗,不用地毯。然后,正规服药:①滴用鼻用激素如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②口服抗组胺药物,最好选择二代或三代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③鼻塞严重者可考虑口服或鼻内用减充血剂,但应把疗程控制在七天以内。④鼻内抗胆碱药物可有效抑制流涕。⑤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等对过敏鼻炎及哮喘有效。⑥中药如苍耳子鼻炎胶囊等对过敏性鼻炎有缓解症状的作用。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手术治疗和免疫治疗。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患者中的常见病,是一种半透明类似于荔枝样肿物,患者鼻塞,鼻腔有很多粘液性或脓性鼻涕,讲话鼻音明显,鼻部胀痛不适,耳鸣,听力下降,可并发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鼻息肉是由于鼻粘膜水肿突起并脱垂于鼻道内的炎性组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发病率大约1%~4%,多发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鼻息肉发病机制不明,有多种学说,中鼻道微环境学说,变态反应和细菌超抗原学说,细胞因子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学说等。鼻息肉应该与鼻腔恶性肿瘤,纤维血管瘤,内翻性乳头状瘤,脑膜脑膨出等疾病鉴别。鼻息肉非常容易复发,治疗较为棘手,建议综合治疗,单纯手术及药物都不能起到根治作用,对于初发小的中鼻道息肉,可滴鼻用激素1到2个月,较大息肉可口服激素,再滴鼻用激素,效果较好。对于上述方法不能消失的息肉可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大约15%左右。
妊娠期鼻炎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由于鼻炎造成鼻塞,孕妇呼吸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睡眠时可能缺氧,对母体及胎儿都有不良影响。妊娠期鼻炎可分为妊娠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鼻窦炎等,得了鼻炎怎么办,应进行专科检查,全面评估,尽量无创检查,避免有创或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妊娠期鼻炎的治疗包括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睡眠质量,床头垫高或加高枕头等辅助治疗,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等方法可去除鼻内分泌物、结痂等,改善鼻腔通气功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远离宠物等过敏原,尽量不使用药物治疗,如病情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孕期3个月后酌情使用抗组胺及减充血剂等药物。
儿童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年龄,报道称,3岁以下发病率20%,6岁以下40%,过敏性鼻炎本身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可显著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睡眠,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影响患儿记忆力及自信心,此外,还与结膜炎,皮肤过敏性疾病,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鼻息肉,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病关系密切。 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不典型,其症状与体征有很大的变异性,诊断起来有一定困难,儿童过敏性鼻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患儿中60%有家族过敏史,双亲皆有过敏的孩子发病率高达75%,单亲过敏的有时发病率可高达50%,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过早喂养固体食物,孕期吸烟会增加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所以提倡母乳喂养,不过早添加固体食物,改善环境污染,管理好饲养的宠物。 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不典型,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缺乏主诉,可表现为慢性咽喉痛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岁以内患儿反复流涕,咳嗽,易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多被不适当的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长期鼻炎可造成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易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哮喘,咽炎,中耳炎,结膜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睡眠呼吸障碍。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治疗,主要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宣传教育及相应的辅助治疗。1、避免接触过敏原,带口罩,花粉或灰尘较多的季节关闭汽车或房间的窗户,移走宠物,烟,可疑花草或家具,使用有清洁过滤功能的空调,降低室内湿度,修理浴室,地下室,用吸尘器打扫卫生,使用无致敏作用的被褥及枕头,每周热水清洗床单及枕巾,不要户外晾晒被褥,除去地毯,收拾好毛绒玩具,光盘等小物件,消除蟑螂,霉菌等,霉菌最多来源于家用湿化器,浴缸,湿毛毯,花草,旧报纸等。2、药物治疗,目前鼻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有效药物之一,有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优点是用药剂量小,副作用轻,使用方便,对于儿童来说,应用鼻用激素最担心的问题是对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影响,这些药物相对的抑制力较低,全身利用度也低,安全性更高,但2岁以下患儿尽量不用,因为目前没有使用经验,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3、免疫治疗,有皮下及舌下两种方法,舌下免疫治疗更适用于儿童,其治疗依从性更高。辅助治疗,鼻腔冲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鼻腔冲洗可清除鼻粘膜中的炎症介质,软化清除鼻痂,儿童鼻腔冲洗较成人困难,建议采用雾化方式,用等渗或高渗盐水冲洗,可加入少许激素和黏液稀化剂治疗。4、手术治疗,目前认为腺样体肥大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建议尽早切除,对于有鼻息肉患儿也应手术治疗。5、教育辅导,改变家长对过敏性鼻炎的认知非常重要,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才就医,用药稍有缓解就停药,有症状时才用药,频繁换药,没有规律的系统的用药方法,所以加强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家长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了解其病因,治疗护理方法以及如何避免疾病再次发作的预防措施有着极大作用。
过敏性鼻炎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避免接触变应原是过敏性鼻炎的基础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做好基础防护。1、在气候干燥地区每天开窗1小时保持室内干燥,温暖潮湿地区可用吸湿器,中央空调,定期清洗床上用品,控制螨变应原在床上的积存,移走卧室内地毯,家具装饰物及悬挂物,使用杀虫剂,定期清洗毛毯,悬挂物,编织衣物或外套。2、不养宠物,尽量将宠物送走,如不能送走宠物,应将宠物放到合适位置,用吸尘器清扫地面,给宠物洗澡,购买空气过滤系统。3、杀灭蟑螂,断绝蟑螂食物来源,食物放入冰箱,杀虫剂杀灭蟑螂。4、花粉季节,关闭窗户,防止花粉进入室内,外出带口罩,戴眼镜或墨镜,防止花粉进入鼻腔或眼睛,车内安装花粉过滤器等。5、室内除湿器应用,防止霉菌滋生,用壁画代替墙纸,清除卫生间内霉菌地板代替地毯。
鼻中隔偏曲在人群中发病率大约16%-17%,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偏曲与先天发育及外伤等因素有关,可偏左,偏右,不规则偏曲,可呈C型,S型等偏曲,严重偏曲者可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出现鼻塞,头痛,鼻出血,甚至引发鼻窦炎,与过敏性鼻炎及鼻息肉发病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重视。鼻中隔偏曲需要手术么,由于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出血,鼻塞,头痛,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引发鼻窦炎,窦口鼻道复合体炎等情况,需手术矫正,最好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视野清晰,准确,副作用少,目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最受推崇的术式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术,使鼻中隔偏曲自然得以矫正,切除偏曲骨质,保留鼻中隔软骨及绝大多数鼻支架骨,符合鼻腔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原则,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鼻梁塌陷,鼻中隔摆动等。
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发病率大约10%-40%,哮喘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并发症,二者常常同时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哮喘发生率大约为20%-40%,而一般人群仅为2%-5%,哮喘患者中大约有80%合并过敏性鼻炎,而一般人群发生率大约5%-20%。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使哮喘风险增加3倍,过敏性鼻炎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质量及睡眠,但不会致死,所以相当多患者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小病,不积极治疗,其实,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大约20%-40%的患者发生哮喘,在低于18岁人群中更易发生哮喘,而在这部分人群中大约有50%先发生过敏性鼻炎,后发生哮喘,所以目前认为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同一气道)呼吸道不同部位发生的过敏反应(同一疾病),应引起耳鼻喉科、儿科及呼吸科等科室医生重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明确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强调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使更多的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患者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