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肿瘤医生,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及家属无所适从的样子,有的甚至相当自信的样子,其实走了很多弯路。 误区一:两手空空或资料不全去就诊。首先是我们要准备的资料,把你之前就诊医院的所有资料,如果是住院的患者,最好是复印病历。这样接诊医生就可以详细了解你目前的情况,并且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检查。 误区二:去了最好的医院,没有选对合适的医生。肿瘤患者一旦确诊以后,首先要选合适的医生。一定要选择肿瘤专科医生,如果初诊患者首先要拜访的肿瘤内科医生,我强调的是肿瘤内科医生,而不是普通内科医生。因为肿瘤内科医生可以根据你的病情综合现有的治疗措施,给你制定今后治疗的方案。 误区三:内外科职责分辨不清。如果你是一位早期的患者,大多数疾病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这时候你就可能被转诊到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但有的疾病即使早期也是手术解决不了的,必须进行放化疗治疗,这些疾病往往是一些可以治愈的肿瘤患者。但如果首先接诊的医生不是肿瘤内科医生的话,接下来的治疗和预后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 误区四:一个科室,一个医生一治到底。肿瘤切除以后可不是万事大吉了。外科擅长的是切除肿瘤。不动手术刀,药物治疗是内科医师的专长。这时候还需进行肿瘤内科的就诊,内科医生会根据你的手术情况,肿瘤大小,分期,病理结果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制定下步需要放化疗还是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现在的肿瘤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时代,它是需要多学科参与治疗的一种疾病。所以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科室的医生,让疾病得到最好的治疗。最后,祝愿所有患者生活的更有意义。
我科于2010年开展肿瘤生物治疗 适应症:手术后的肿瘤患者,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无法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 放疗、化疗失败的肿瘤患者;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综合治疗,可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骨髓移植后或化疗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 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 部分暂不适宜做手术、介入或其他治疗的患者。目前采用的是CIK细胞,它杀伤肿瘤细胞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CIK细胞能以不同的机制识别肿瘤细胞,通过直接的细胞质颗粒穿透封闭的肿瘤细胞膜,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裂解; 二、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 三、CIK细胞分泌IL-2、IL-6、IFN-γ等多种抗肿瘤的细胞因子; 四、CIK细胞回输后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来源:扬子晚报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中心前不久设立了国内首家肿瘤心理健康咨询室,受到了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欢迎。中大医院肿瘤心理咨询室负责人陈艳萍医生特别提醒说,在诊治肿瘤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必须同步关注患者的心理疾患,因为肿瘤病人不同阶段心理反应不同。 据介绍,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由2000年的1000万将增至2020年的1500万。南京市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肿瘤已成为2008年南京居民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对患者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这种心理影响贯穿从症状出现、诊断、早期阶段、手术前后、复发、长期适应到最终死亡,但各个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如震惊、焦虑、急性疼痛、恶心、呕吐、抑郁、慢性疼痛、恐惧等,甚至有自杀动机或行为。这些不良心理情绪进一步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因此,中大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三年前就开始注重培养专司肿瘤病人心理问题的专门人才,让其参与到肿瘤病人的综合治疗中。 陈艳萍心理医生指出,恶性肿瘤除了对患者的打击外,对患者亲属及朋友心理和精神上也会造成很大冲击。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总认为得癌症是被宣判了“死刑”,当进行化疗后的种种反应及病情每况愈下,长期守护在其身旁的亲属更是痛不欲生,可又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照顾患者。这种长期精神压力也可能造成患者家属紧张、悲观、睡眠障碍,甚至发展为焦虑、抑郁。另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以及患者的死亡,给部分家属、朋友、同事留下了心理阴影,甚至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恐惧、焦虑、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设立肿瘤心理健康咨询室,主要是针对恶性肿瘤发生后不同阶段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制定个体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为肿瘤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帮助。